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课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079406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4.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课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课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课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课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课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课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课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课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课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课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课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课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课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课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课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课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课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课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课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课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课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古典时代的理性蜕化为赤裸的非理性,主体性原则从人的思想和理论层次置换到人的生命和体验层次。

它们将人的生命体验,或先验化和存在论化,或将理性精神知性化和抽象化。

马克思主义认为,问题不在于要不要主体性原则和理性精神,而在于如何真正恢复人之为人的本质特征。

马克思主义提出哲学要面向现实生活,且对现实生活作了新的解释,建立了以人的实践活动为核心的新的本体论和世界观,使理性和人道在历史和实践领域实现了真正的统一,完成和终结了形而上学。

马克思主义超越了近代西方哲学等思想,也超越了现代西方哲学等思潮

绪论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

1、概念的演变

A、最早提出它的是柯尔施(德)(KarlKorsch)1930年在《一个反批判》中,从区别于列宁主义等角度)

B、1955年梅劳-庞蒂(MauriceMerleau—Ponty)重新提它,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C、对这一概念的修正:

英国新左派理论家佩里·

安德森(PerryAnderson);

加拿大学者本·

阿格尔(BenAgger)

2、概念的内涵

特异性:

别于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别于东方马克思主义(列宁、中国的)

地域性:

西欧

3、概念外延的扩大(西方马克思主义热)

欧洲共产主义(欧洲共产党的认识研究);

西方马克思主义(西欧,经典);

新马克思主义(东欧)

马克思学

西方左翼学者对马克思的解释和发挥;

国外马克思主义:

外国共产党的研究,

资本主义左翼学者的研究

经典西方马克思主义

二、发展阶段

1、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形成阶段

一战后俄国革命胜利,中西欧无产阶级革命却失败.

为什么?

革命失败的直接原因:

第二国际、第三国际。

理论思考:

重建马克思主义哲学

派别:

卢卡奇、柯尔施和葛兰西等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为国际共产主义内的一种非正统马克思主义。

研究主题:

西欧无产阶级革命失败的原因

对马克思《手稿》的解释

2、40年代初-60年代末的发展阶段

发展状态:

从党内到党外,成了具有国际性影响的思潮。

(1)世界经济大危机未能带来社会主义,却出现了法

西斯主义及二战,

西方马克思主义则重视心理分析

对现代资本主义的批判:

(2)二战后科技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大发展,社会阶级结构也有巨大变化,但社会病态。

五月风暴

此阶段的派别:

法兰克福学派、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新实证主义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等

法西斯主义的根源(心理上)

批判资本主义的病态;

并从理论上找原因,如工具理性,实证主义;

革命问题

指导西欧北美的“造反运动”

3、70年代后的多元发展

资本主义新特征及其问题:

科技革命引发许多社会问题和生态危机;

全球化;

后现代;

东欧及苏联剧变特点:

研究主题多元化(哲学、文化到政治、经济、生态、女性,对资本主义批判到对现实社会主义批判);

地域分布更广泛(从德法意到英美及其他北美国家和非洲);

与西方新社会运动结合(生态运动)

此期的派别:

法兰克福学派、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等进一步发展,

新出现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后现代主义马克思主义

此期研究主题:

资本主义的新特征

科技的社会效应

生态危机

全球化

后现代社会

东欧和苏联剧变、社会主义

其中,90年代后对社会主义问题的关注多:

内容:

马克思主义现实性、十月革命合理性、苏联东欧剧变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代资本主义生命力、市场社会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反思

三、基本派别

1、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

20、30年代的初创时期

西欧革命高潮及失败

代表:

卢卡奇、葛兰西、柯尔施

主题:

探索革命失败原因;

以黑格尔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重新理解;

对马克思《1844年手稿》的解释

2、法兰克福学派

20世30年到70年代初,霍克海默、阿多尔诺、马尔库塞、哈贝马斯、施密特、奥非、韦尔默尔

法西斯主义的根源;

批判资本主义;

指导西欧北美的“造反运动”;

批判工具理性和实证主义;

重建马克思主义

3、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

50、60年代流行于法国,试以人道主义补充马克思主义。

萨特、梅洛·

庞蒂、马勒、高兹、列斐伏尔

4、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

20、30年代产生,60年代左右发展

将弗洛伊德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以重建马克思主义

赖希、弗洛姆、马尔库塞

5、新实证主义马克思主义

50、60年代出现于意大利,力图以实证主义精神将马克思主义理解为科学的理论,反对人道主义解释

德拉·

沃尔佩、科莱蒂

6、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

60年代在法国出现并流传,以结构主义阅读和解释马克思主义,强调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阿尔都塞、普兰查斯

7、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70年代出现,批判和分析生态危机,将生态危机的根源归于资本主义的文化基因即理性本身,以马克思主义分析生态危机,并以生态学补充和重建马克思主义

莱斯、阿格尔、奥康纳、福斯特、高兹

8、分析的马克思主义

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现于英美,以分析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以回到真正的马克思主义

柯亨、罗默、埃尔斯特

9、后现代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80年代兴起于西方国家,对后现代的晚期资本主义进行分析和批判,将后现代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结合,涉及文化、历史、消费、生态等方面

福柯,德里达,詹姆逊,鲍德里亚

10、马克思主义的女性主义

早期德波娃从人本学上对妇女受压迫的社会根源进行批判,70年代后从现代性制度和文化心理上揭示

11、欧美文化马克思主义

以现代性批判为特征的文化批判,批判现代性,要求改写资本主义的文化密码

12、新发展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80年代兴,佩鲁的新发展观,内生的整体的综合的发展观。

揭示旧发展观的政治背景和理论实质即西方中心本质,否认经济主义的线性发展,反对将传统与现代分离的二元论方法

四、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点

1、现代化的马克思主义

认为马克思主义许多结论现已不适用

批判当代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教条主义

根据资本主义新发展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

2、批判的马克思主义

批判性

文化批判、哲学批判是主要内容

激进性

3、具有强烈现实关怀的马克思主义

纯学术化道路

学院性与现实

4、开放的马克思主义

与较早的欧洲权威哲学体系联系

吸取现代资产阶级哲学思想

五、中国对它的研究

80年代初期到中期开始接触

80年代末认可西马为马克思主义

90年代以来的深入和广泛研究

六、学习的意义

A、全面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

了解西方是如何理解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

B、促进我们思考如何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C、有利于我们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西马对马克思主义当代意义的执着。

20世20年代初无产阶级革命在西方的失败,人们普遍对革命前景失信心;

50、60年代随斯大林错误的被揭露,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反马、反共的声浪;

80、90年代苏东社会主义国家的纷纷垮台,不少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将销声匿迹。

而西马却反复阐述马克思主义没有过时并论证之。

D、现实意义;

了解现代资本主义的现状特别是它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以为在全球化背景下正在追求现代化的中国寻得他山之石

参考书目

(1)周穗明:

《20世纪西方新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下册),学习出版社2004年

(2)曾枝盛:

《20世纪末国外马克思主义纲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1998年

(3)《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复旦大学出版社(第一辑、二辑)

(4)刘放桐:

《现代西方哲学新编》

思考题:

如何理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特点?

我们学习西方马克思主义有何意义?

对本课程学习的建议

………………………………………………………………………………………………………

葛兰西的实践哲学

安东尼奥·

葛兰西(AntonioGramsci1891~1937)

一、葛兰西的生平

1891一1915年是他生活和活动的第一个时期——在智力和政治上的发展时期

1915一1926年是他生活和活动的第二个时期——他成了政治领袖、意大利共产党的新的革命策略的理论家。

1926年到去世第三时期,生活痛苦,思想成熟。

二、主要著作

2848页、33本笔记组成的《狱中札记》(1948~1951年在都灵由艾伊纳乌迪出版社按内容分6卷陆续出版)450封《狱中书信》(1946年在都灵第一次出版)

从1954年开始葛兰西的早期著作,特别是《新秩序(1919~1920)》

三、实践哲学

(一)思想传统

1、维柯的影响

维科的新科学开辟了一种新的哲学理解范式:

一方面实现了哲学研究对象的转向,即从对外在的世界及其本体、自在之物的形上之思转向对人的本性探求。

另一方面,哲学的活动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即对人的本性的探求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

超越了以往神学和理性主义哲学对人的把握,主张用“诗性智慧”代替“理性智慧”。

2、克罗齐历史哲学的影响

强调哲学的历史性,反对形式化、教条化、体系化、僵死化的哲学,提倡一种以人的现实生活为对象的哲学,作为方法论的和作为生活和历史批判的哲学。

强调历史的现实性和超越性,

强调人的创造性和主动性、自主性,

3、拉布里奥拉(1843-1904)的影响

他认为实践哲学是一种独立的和独创的哲学,本身包含着进步发展的因素。

它是由对历史的一种继续变成一种一般的哲学,

认为实践哲学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精髓,并以黑格尔的观点解释实践。

(不同于庸俗唯物主义)

(二)时代背景

1、对“正统”唯物主义趋向的批判

在第二国际和第三国际中占统治地位的“正统”马克思主义主要表现为以普列汉诺夫为代表的“正统”唯物主义趋向。

它将马克思主义分裂为两个要素:

一个是哲学要素,即机械庸俗的唯物主义要素;

另一个是按照自然科学方法加以构造,以最粗俗的实证主义实验的社会历史理论要素。

但结果都是将马克思义曲解为永恒的绝对真理的教条体系.

2、对若干唯心主义思潮相融汇的“正统”趋向的批判将马克思主义同康德主义以及其它非实证主义的和非唯物主义的联合,伯恩施坦主张放弃暴力革命论,“回到康德去”。

奥托·

鲍威尔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托马斯主义认识论结合起来;

德·

曼把马克思主义和弗洛伊德主义结合起来;

以及把马克思主义与柏格森主义、实用主义等结合的各种主张和尝试等等。

(三)实践哲学的内容

1、实践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即实践哲学,马克思恩格斯是实践哲学创始人。

应发掘马克思主义的真义。

2、实践哲学的内容

(1)向社会历史视域的回复

回复到从社会关系和历史进程中理解和把握世界的视角,用社会关系和历史进程的视域化解掉旧唯物主义的“物质”基点和唯心主义的“意识”基点。

外部世界和人的本质(社会关系)都是历史地生成着的,实践哲学本身也是历史的.

(2)主张人的创造性活动

首先,他批判了以前哲学在创造性问题上的失误。

其次,确立了对人即能动创造活动的过程的理解。

人就是能动创造性的活动过程本身;

人性、人的本质等都体现在人的能动创造性的活动过程中;

具有真正的社会历史自主性的人的能动创造性活动,其中主要的还是人在社会历史中的“意志”和“主动”。

(3)实践哲学是整体论,反对将马克思主义分为三部分.

马克思主义的来源上,不能将三个来源与三个组成部分的一一对应.它是过去一切文化结合影响的结果.

马克思主义内容上,三部分是内在统一的,相互包含.(4)实践哲学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

二者是相互作用的.

人决定经济而不是相反

上层建筑的重要作用.有时,甚至是首要作用,如十月革命.

(5)实践哲学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哲学理论应关注现实

实践哲学与政治不可分离

(四)对实践哲学的评价

1、历史局限

将唯物主义与形而上学相连

把“客观性”与“对客观性的证明”混用,造成概念的混乱

直觉唯物主义物质观同宗教创世说相提并论

2、贡献

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认识

特别注意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实践哲学被盛赞为反教条主义的典范

实践哲学的目的:

为其文化领导权理论服务,也即为意大利革命服务。

因为实践哲学强调人的主体地位和意识形态的作用。

这与文化领导权理论一致。

这一哲学是无产阶级争夺文化领导权的直接的理论表达

四、文化领导权

(一)市民社会的概念

1、历史上的理解:

近代:

城关市民—新兴的资产阶级即第三等级,其职业主要是经济活动,少涉政治黑格尔:

经济关系,由国家决定

马克思:

经济关系,决定国家

2、葛兰西的理解

市民社会并不属于经济基础领域,而是属于上层建筑领域

原因:

现代资产阶级的变化,经济地位的重要,因而有了政治影响.主要通过文化、道德等体现

国家=政治社会+市民社会

政治社会由那些行使直接的统治权的公共机构组成——政府、法庭、警察和军队,以暴力和专政为方式。

市民社会是各种民间、私人组织的总和,即工会,商会、教会、学校、文化实体,民间组织、自治团体、学术机构等。

它们以分子的形式推动了社会和政治意识的形成。

统治阶级在这两个层面上行使对社会的权力。

(二)文化领导权(霸权)

1、文化领导权的内涵

两种领导权:

政治领导权与文化领导权

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的理论来源:

普列汉诺夫和列宁,并扩展之。

重视文化领导权的现实原因.即南方问题的解决.

2、文化领导权的含义与作用

以被统治者自愿地接受和赞同为前提,依赖于达成某种一致的舆论、世界观和社会准则,并且存在着一个斗争、冲突、平衡、妥协的复杂过程

文化领导权的作用就是要为某个统治阶级提供广泛的社会和群众基础及合法性因素,

3、西方革命的核心是夺取文化领导权

东西方社会的不同,根本在于市民社会发展状况不同。

决定了其社结构和国家功能,也决定了革命的战略不同。

东方社会市民社会不发达,政治只有专制,取得政权即革命胜利了。

西方市民社会发达,政治包括专制和文化霸权,统治阶级广泛的社会和群众基础及合法性,即以被统治者的“自由”同意和拥护为前提。

革命应从此入手。

4、夺取文化领导权的方法——阵地战

“运动战”是指从正面攻击国家政权,如大罢工、武装起义,它适合于东方的专制国家,

“阵地战”以夺取意识形态和文化上的领导权为宗旨和主要内容的斗争方式,渐进的漫长的斗争,需一个一个阵地夺取

5、知识分子、教育和政党在争夺文化领导权中的作用文化领导权不可能自发形成,必须依靠(有机)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需教育民众。

具体措施:

应扩大教育层面,更新教育的方式,实现教育均衡

而政党则承担着培养自己的知识分子等作用

总体评价

贡献:

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和批判性、革命性

作为一个政党的领袖,葛兰西时时刻刻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到现实的政治活动之中,使之成为一种现实可行的政治哲学。

其市民社会和文化领导权理论对西方工业社会的结构和变迁提出了有启发的见解,是对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的创造性发展(把市民社会上升为上层建筑,并赋予其文化、道德、知识因素;

;

把文化领导权从适用于无产阶级内部联盟扩展到阶级之间)。

局限:

对旧唯物论的批判不太恰当,将其比喻为宗教信仰

思考题

1、实践哲学提出的背景及内容,对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启示

2、文化领导权的内容及其全球化条件下的意义

3、文化领导权与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第一章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在十月革命胜利极大鼓励下,1918年到1923年,德国、巴伐利亚、匈牙利、奥地利等国相继发生了起义和革命。

但相继失败。

失败的原因:

革命失败的原因主要是工人阶级缺乏必要的主观精神准备,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的匮乏。

这源于第二国际理论家抛弃辩证法,曲解唯物史观;

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功能的加强,以及商品社会带来的物化现象也造成了工人阶级政治意识、革命意识淡化、弱化;

照搬苏联模式

第一国际(1864-1876)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1864年,英法意德国工人代表在伦敦开会,决议创立一个国际工人联合会,后简称为“国际”,后参与国日增,为各国政府所惧。

马克思恩格斯为主要领导,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

1871年,巴黎工人暴动及失败,「国际」受了极大打击,外面资产阶级政府要求取缔,里面小资产阶级思想的进攻,遂使组织力量一天比一天衰弱。

1876年宣布解散

第二国际SecondInternational,1889~1914年各国社会主义政党的国际联合组织。

19世纪80年代末欧美已有16个国家先后建立社会主义政党。

各国工人和社会主义者要求加强国际联系。

F.恩格斯为了击败反动派夺取新国际组织领导权的企图,促使德、法等国社会主义政党的代表于18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克巴士底狱100周年纪念日,在巴黎召开国际工人和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

巴黎大会主要讨论国际劳工立法和工人阶级的政治、经济斗争任务,通过了关于每年庆祝五一劳动节等决议。

这次大会标志着第二国际的产生

第二国际从开始建立起3个派别。

修正主义派以E.伯恩施坦为代表;

坚决反对修正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派以V.I.列宁、R.卢森堡和K.李卜克内西为代表;

中间派(改良主义)以K.考茨基为代表。

修正主义派在第二国际几个主要政党领导机构中日益占居上风。

第二国际使社会主义运动由西欧、北美扩展到东欧、拉美和东亚。

在第二国际中最强有力、最有影响的是德国社会民主党。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党的议会党团在议会中投票赞成战争拨款,支持政府“保卫祖国”,促使各交战国无产阶级互相残杀,从而背叛了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

在德国社会民主党带头之下,第二国际大多数政党纷纷表态支持本国帝国主义政府,这标志着第二国际瓦解。

第三国际即共产国际

1919年3月在列宁领导下成立,总部设于莫斯科。

(图为第三国际纪念塔)

多是从第二国际分化出来的革命派,抛弃改良主义,而号召世界革命

1943年5月15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团为适应反法西斯战争的发展,并考虑各国斗争情况的复杂,需要各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处理面临的问题,作出《关于提议解散共产国际的决定》。

第一节卢卡奇的历史辩证法

卢卡奇的历史辩证法

一、生平

1885年4月卢出生于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犹太贵族家庭卢卡奇出生于布达佩斯的一个犹太银行家的家庭里,他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

大学学习期间,卢卡奇先后修读法学、国民经济学、文学艺术和哲学,他于1906年在科罗茨瓦获法学博士学位,于1909年在布达佩斯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

在柏林等直接接触了胡塞尔、李凯尔特、文德尔班、狄尔泰等著名哲学家,特别是直接就教于著名生命哲学家齐美尔和著名社会学家韦伯,并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另一重要代表人物布洛赫成为同学和朋友。

1918年12月加入匈牙利共产党,后当选为中央委员。

革命失败后,1919-1929年流亡国外,1923年成册《历史与阶级意识》(1918-1922年的八篇文章)1930—1945年离开政治,1933年当选苏联科学院院士。

1944年任布达佩斯大学美学和文化哲学教授。

著书完成了〈理性的毁灭〉

1956年被开除党,退出政治生活,专心著述,完成〈审美特性〉和〈社会存在本体论〉部分。

1971年6月21日死于癌症

是匈牙利著名的哲学家和文学批评家,在20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演进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继续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