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观潮说课.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080068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59.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观潮说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1观潮说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1观潮说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1观潮说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1观潮说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1观潮说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8页
1观潮说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8页
1观潮说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8页
1观潮说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8页
1观潮说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8页
1观潮说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8页
1观潮说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8页
1观潮说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8页
1观潮说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8页
1观潮说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8页
1观潮说课.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8页
1观潮说课.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8页
1观潮说课.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8页
1观潮说课.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8页
1观潮说课.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观潮说课.docx

《1观潮说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观潮说课.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观潮说课.docx

1观潮说课

《观潮》说课设计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向大家说课的内容是《观潮》的第二课时。

我们常说: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下面,我仅就自己阅读、理解《观潮》这篇课文后的感受和初步的设想,与大家做以交流。

一、说教材——解读文本,感知“天下奇观”:

《观潮》是第一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作者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以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被人们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雄伟壮观的景象。

这篇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是先总的介绍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然后按照“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退之后”的时间顺序,描写看到、听到和感到的壮观景象。

在重点部分“潮来之时”又按从远到近的顺序,抓住潮声、潮形写出了潮来时的惊心动魄。

作者这样清晰的行文顺序,既向学生们揭示了怎样按照一定的顺序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也提供给学生读文,理清文章脉络的一个扶手。

这一点将成为我教学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二、说学生——以学定教,探究“天下奇观”:

四年级是小学阶段由低向高发展的关键期,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读自悟能力,如:

他们在初读课文中,会比较容易地抓住全文的行文顺序,也会在自由读中相继找出直接描写潮水的语句,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变化,因此在教学中,针对学生可以自悟到的,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读去悟。

但透过那一系列“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风号浪吼”等的精妙、生动的描写,从而感受到钱塘江大潮不愧是“天下奇观”,那雄伟壮观的景象一次次映像在学生的头脑中,这是四年级学生难以自读自悟到的。

虽然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与人交流,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有限,透过一系列精妙、生动的文字去想象的能力还有待于培养和提升。

读懂了学生的“懂”与“不懂”,由此我开始制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三、说目标——以学定教,探究“天下奇观”: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感悟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神奇,激发学生对自然奇观,壮美山河的热爱之情。

(2).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观潮、据说、笼罩、薄雾、若隐若现、闷雷、水天相接、山崩地裂”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学习作者按照观潮顺序记叙景物的写作方法。

4、培养学生逐步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经历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按照顺序记叙景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3、4自然段,即引导学生抓住潮来时潮水声音变化的词语和潮水形态变化的词语,来理解大潮的雄伟气势,感受钱塘江大潮的神奇壮观。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生动而有层次地描述钱塘江大潮的神奇的,从而深切体会到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

(4分钟)

四、教法和学法的设计

教法:

“教有多法,但无定法。

”在本课中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法和朗读法进行教学。

通过展示课件让学生身临其境,情寓其中,从而感受大自然的伟大力量,并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品味,更好地理解课文。

学法: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主动地学习,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五、说思路——建构过程,感悟“天下奇观”:

“为学生营造充满真情、诗意的课堂”是我们语文教师共同的追求。

面对《观潮》这样一篇大气磅礴,诗意十足的写景散文,我们更应该以强烈的人文意识、多样的学习方式、丰富的读书实践促发孩子独特的情感体验。

让孩子们在充满诗意的课堂上与文本实现心灵的对话,享受阅读的快乐!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上课伊始,我用平和的语气和学生们在轻松的谈话中渐渐走近文本。

可以这样展开一番谈话: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观潮》这篇课文,谁来说一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都知道了什么?

而后,我继续提问:

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钱塘江观潮。

是啊,江潮还没有来,江面很平静,可是海塘大堤上早已是人山人海,人们等啊,盼啊!

那么,如果你就是这人群中的一员,你会等着什么、盼着什么?

心情又是怎样的呢?

(设计意图:

就在师生们轻松的一问一答中,把学生们已经读懂的重新建构起来,也可以渐渐地让学生们由读者转向一个观潮者,勾起学生们观潮的强烈欲望,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带入文本当中,身临其境地感受大潮的雄奇。

(二)读中感悟,理解课文3、4自然段,体会大潮的神奇。

  潮来时这部分是课文的重点,我让学生采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学习,运用情境教学,抓住重点词句品味、悟情,学生采用看、读、思、背等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1、首先运用多媒体学生展示潮来时的情景,学生的情感一下子沉浸在大潮滚滚而来,奔腾咆哮的壮丽图景中。

同时,我巧设疑问,你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

这里采用情景教学法将视觉手段与听觉手段紧密结合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

  2、如此壮观的景象,作者又是如何进行描绘的呢?

我因势利导、自然过渡,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内容。

  a、《小学语文课标》指出: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因此,我准备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来朗读课文,比如:

自由读,合作读,指名读,读自己喜欢的词语、语句等,让学生在读中自学,读中感悟,读中自得。

然后出示自学提示

(1)作者观潮的顺序是怎样的?

(2)作者抓住了潮水的哪些特点来描写?

我让学生组建学习小组,共同探讨、合作解决问题,存在困难的地方,我适当点拨,引导学生抓住潮水声音变化的词语。

如:

闷雷滚动—响声越来越大—山崩地裂和潮水形态变化的词语,如:

一条白线—--拉长、变粗—--白色城墙----白色战马来理解大潮的雄伟气势。

  b、爱因斯坦说过:

“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在教学中。

我将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在本课中学生也许会提出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潮水为什么会拉长呢?

我组织学生议论交流,然后我结合钱塘江的地理位置及形状及时点拨,这样,学生的疑问就得到了解决。

  3、为了使学生提高品味词句的能力,又再一次为大潮的雄壮所折服,我将引导学生背诵3.4自然段,让学生把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内化为自己的真切感受,受到大自然美的熏陶。

4、略读潮后,感受大潮气势犹在。

最后一个自然段其实重点词句也不少,但通俗易懂,而且学到这儿,我们都知道还要注意教学时间和重难点的分配,因此,在这样的实际情况下,我想打算用漏读法,让学生找出我漏读的“还在、依旧、才”这三个词语,体会到大潮气势犹在。

(三)总结延伸,感情升华

  钱塘江大潮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真不愧为天下奇观。

此处我将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为了进一步升华主题,我首先向学生展示祖国大好河山的图片,有意识地把这种感情升华到对大自然,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其次引导学生用上本节课学到的生动的词语,编写一段完整的导游词。

(这两个思路设计的意图皆是把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和文字所描绘的大潮滚滚而来、奔腾咆哮的壮丽景观以及文中所表达的强烈的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有机结合在一起,力求形成一种教学艺术的境界,为学生营造出充满真情、诗意的课堂。

《鸟的天堂》说课设计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向大家说课的内容是《鸟的天堂》的第二课时。

有不妥之处还请领导、老师们多提宝贵意见。

一、说教材——解读文本,感知“鸟的天堂”: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

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傍晚,群鸟已经归巢,没有看到鸟。

重点写了大榕树的硕大无比和充满生机的美丽,并由衷的赞叹: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是清晨,正是群鸟出巢的时刻。

重点写了众鸟活动的热闹场面。

充分感受到了它们生活的自由、快乐。

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

二、说学生——以学定教,探究“鸟的天堂”:

“鸟的天堂”是广东省的一个闻名中外的旅游风景区。

学生对这个旅游景点游览的机会不多,头脑上积累的信息很少,单靠从语言文字上理解揣摩,真正领悟到1924年著名作家巴金来到这里游览后所感,学生可能有些困难,可谓“不识庐山真面,只缘身在此山中。

”假如教师不用具体形象的录象或图片资料,让学生得到真实的体验可能有些距离。

三、说目标——以学定教,探究“鸟的天堂”: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受到大榕树美的熏陶,感受南国风光的美,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②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③进一步增强自主、合作、探究意识的情感。

(2).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灿烂、竹竿、白茫茫、规律、缝隙、照耀、树梢、静寂”等词语,积累文中的佳句。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3、领悟作者抓信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3).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经历边读边想象画面,自学和深入探究的过程以及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领悟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

教学难点:

体会描写大榕树特点的词句。

四、教法和学法的设计

教法:

1、阅读感悟法: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尊重学生阅读的个性化行为,设计有目的、有层次的阅读实践,鼓励学生多角度、有创新地谈感受。

2、情景教学法:

本文语言精美,文中有画,教学中创设激发学生兴趣的情境(生动的语言描绘情境;展示画面再现情境;角色扮演进入情境),把学生带入“晴境场”中体验,获得丰富的认知感受。

3、朗读理解法:

坚持以读为本,读中悟情,悟中美读。

学法:

l、自主、合作、探究法:

“自主、合作、探究”是课标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能促进不同的思维碰撞,形成对文本的多元解读,丰富其内涵。

2、读想写结合法:

让学生学会一边阅读一边想象画面,有助于他们深入理解榕树的大、茂盛,鸟儿的活泼机灵。

感受文字的精彩和画面的美,享受语言,从而为运用语言做准备。

 

五、说理念

1、语文课堂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主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师要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增强学生间的合作意识。

2、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教师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3、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六、说思路——建构过程,感悟“鸟的天堂”:

(一)激情引趣,引导探究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我设计了这样一段导语:

孩子们,在广东省新会市天马河中,有一株独木成林的大榕树,数以万计的小鸟快乐地生活在这棵古老的大树上。

这里静时万籁俱寂,动时欢声震天,人们称它是鸟的天堂。

这节课我们就沿着巴金老人的足迹走进鸟的天堂。

(板书课题)

(二)品读感悟,个性解读

1、自读自悟,寻找美。

我以品读为纽带,设立“自学导航”课件。

(用心读课文,你觉得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感觉到什么最美?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勾画圈点、批注,加深自己的感悟,同时,我也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与学生共同探讨、感悟、质疑。

教学中应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2、汇报交流,解读美

这一部分是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汇报到哪一部分就相机点拨哪一部分。

例如学生先汇报“榕树美”这一部分,首先让学生读认为榕树美的句子,并谈谈美的理由,然后带着体会去读,随机引导朗读评价,当学生感情不到位时或情感投入不够时,师示范读再练读,挑战读,最后适时配上多媒体(榕树枝繁叶茂的画面)渲染情境,进行美读。

特别注意,在汇报交流中教师尊重学生的选择内容、汇报方式的自主权利,尊重学生对文本多元的理解。

(1)体味榕树的硕大之美。

理解“真是一株大树。

”这句话时,学生读时可能强调句中的“大”字,说明榕树的大;也可能强调句中的“一”字,说明这株榕树是孤木成林,非常壮观。

(2)感受榕树的奇特之美。

(a)抓住“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与“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这两句话的联系,体会榕树的奇特。

此处可引导学生结合搜集到的关于气根资料来谈榕树的奇特,感受这奇特的景观之美。

(b)观看课文第一幅插图提升相关感受。

(3)感悟榕树的生机之美。

重点理解“榕树正在茂盛时期……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当学生汇报到这一段时,会遇到理解上的困惑,而“质疑”能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产生有效的阅读期待。

因此,我设置了“质疑”的环节:

这一句话有着丰富的内涵。

你们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学生可能会提出问题:

“新的生命在颤动”指的是什么?

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可能跃跃欲说,此时,教师是“催化剂”,为了让学生的回答更全面、深刻,我引导学生到课文中寻找答案,联系生活中相似的感受来感悟,如果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处风情万种的美景。

此时,学生对这句话的感受将是多元的:

也许是风吹,也许是鸟动,也许是夕阳的映照,也许是新生的嫩叶。

为了让学生把心中丰富的感受用读来尽情宣泄出来,师辅以多媒体大榕树枝繁叶茂的画面,把学生带入那孤木成林的美景中,去感受榕树静态的美,为大自然的杰作所陶醉,孩子们会自然而然地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接着感情朗读这一自然段,教师引导:

绿叶如此茂盛,榕树如此美丽,令我们陶醉其中,那作者又是怎样写得呢?

学生再细细品读这一段落,读出自己的感悟。

引导学生理解这一段的写法:

首先是直接写景,其次是抓住景物特点展开联想,最后直接抒情。

(4)体会“众鸟纷飞,群鸟齐鸣”的壮观景象。

①创设情境,欣赏动态美:

为了让学生很快地进入角色,我带领大家伴着欢快的音乐击掌,播放群鸟纷飞的课件,把第12、13自然段作为解说词配着画面解说。

然后,紧扣“自学导航”,引导学生交流自读心得。

②角色体验,感悟和谐美。

在上一环节的基础上,请学生体验:

“假如你是一只小鸟飞进叶丛中,你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根据学生所谈感受,引导学生通过感情朗读来谈对“那乌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的理解。

教师适时小结,引导体味大自然的和谐之美,增强环保意识。

(板书:

热爱自然)

(5)4.这么美的树,这么欢的鸟,作者在离去时感到留恋,发出了感叹:

“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三)课后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和作者一起,欣赏了鸟的天堂。

树与鸟,鸟与水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多么生动活泼的画卷呀!

这里不仅有树的奇美,有鸟的欢乐之美,更有人与自然、与动物的和谐之美,所以这里才是真正的天堂。

让我们共同努力,去创造更多的人间天堂.

(四)积累语言,感受写作之美

(五)拓展延伸,内化语言

1、同学们,“鸟的天堂”现已成为旅游胜地,游客越来越多。

现因业务发展需要,要招聘一名导游员。

愿意者,速写一篇解说词来应聘。

怎么样,有兴趣吗?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中彩那天》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中彩那天》。

下面我从教材、教学目标、教法与学法、教学流程以及教学板书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中彩那天》主要讲述了发生在二战前一个穷苦的汽车修理工家的故事。

故事围绕着汽车的得而复失展开:

父亲幸运地中得一辆崭新的奔驰牌汽车,然而获奖后父亲却神情严肃,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

“我”闷闷不乐地回到家里,母亲揭示了其中的奥秘——“父亲面临一个道德难题”。

“我”迷惑不解,母亲又详细说出了事情的经过。

最后在没有人知情的情况下,父亲毅然拨通电话,通知真正的获奖者库伯。

这一动人的故事反映了一个普通工人的崇高的精神境界,它让我们懂得;城信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为珍贵。

这篇课文图文并茂,真实感人,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通过课文的阅读,让学生从中懂得诚实守信比财富更为重要。

同时,学习作者运用精彩的语言,抒发思想感情的方法。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依据年段目标对学生“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的要求。

基于对本组教材、本篇课文的分析,在第一课时教学任务完成的基础上,我设计的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如下:

(1)复习生字词。

正确认读“维持、拮据、财富、精湛、器重、属于、百货、情形、道德、号码、橡皮、拨电话、闷闷不乐、迷惑不解”等词语。

通过重点句段的理解指导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通过揣摩人物内心活动理解父亲的做法,理解父亲崇高的精神世界。

(3)联系上下文体会“我”在思想感情上的变化,理解句子“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

(4)联系课文与生活理解“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懂得诚实与守信是最可宝贵的财富。

体会首尾照应的表达方式。

本文教学重点是体会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理解诚实与守信的珍贵。

难点是对“道德难题”这一意思的理解。

三、说教法和学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质,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我采取复习导入法,以回顾上节课的主要内容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最后结合减刑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结合的特点。

四、说教学流程:

(一)、开课

采用直接导入法,齐读课题后复习认读的词语,检查字音掌握情况。

接着,抓住复习中“财富”一词引起学生的讨论,相机引出文章中心句进行朗读,并板书:

母亲  财富=诚实+守信,为后文的学习打下伏笔。

依据课标对中年级学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要求,我让学生简要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并通过学生互评,教师点拨的方式提升出抓主要内容的方法:

叙事性文章可抓住时间、地点、人事及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有条理的说,可用上文中的关键词帮助自己说通顺。

如:

人物的动作、心情变化等。

接下来,让学生回顾第一课时学习中学生质疑时提出的问题:

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是什么?

他又是怎样面对和处理这个难题的?

并相机板书:

“道德难题”四个字,让学生带着问题再次走进课文,边读边想。

在这个环节的设计中我有意识根据学生上节课学习情况反馈,进一步落实词语认读及对本册阅读教学训练重点“概括主要内容”进行能力的培养和方法的指导。

(二)、理解“道德难题”及父亲是如何处理和面对的

充分自读思考后,学生交流读书成果,明确:

“道德难题”是什么?

并找到相关的段落重点研读。

根据“挖掘一个点,引出一条线,带动一个面”的教学设计理念,我由重点句入手,训练学生理解关键字词、进而能有感情地朗读,并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在此环节中,主要指导学生通过读练法(自己解答问题、质疑问难)讨论法(学生互相启发、明确答案),分三个层次引导充分研读。

首先,我用课件出示句子:

“我看了又看,终于看到中彩的那张右上角有铅笔写的淡淡的K字。

”指导学生朗读时要边读边想,“联系上文想一想那淡淡的K字,到底淡到什么程度?

”然后通过“齐读——思考”,学生联系句子中的“看了又看”“终于”两个词深入思考想到:

“我”看得久,看得认真方才看出“K”字。

体会到“淡淡的”这个词背后另有故事。

在充分交流后通过“指名读——评读——齐读”的方式让学生将理解融入到朗读中,充分互动,练习感情朗读句子。

这样设计意图是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细读文本,并能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体会语句的表达效果,为下文体会父亲复杂的内心活动打基础。

第二步,在学生抓住关键词语细读句子后,我运用质疑探讨的阅读教学法,顺势抓住“用橡皮擦过的淡淡的K字”让学生质疑。

此时学生于这个看似无疑之处有了新的发现:

这个淡淡的K字哪儿来的?

父亲为什么要用橡皮擦点它?

他当时是怎么想的呢?

梳理学生的问题后,我们选出了“父亲当时是怎样想的?

”这个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深入分析。

然后,我引导学生联系上文,揣摩父亲的矛盾心理。

我先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了这家人的经济状况及父亲最大的心愿,激起学生对上文故事背景的回忆,在情境营创成功之时以追问的方式让学生进入情境,并迁移角色:

如果你是父亲在用橡皮擦掉K字时,会想些什么?

学生们把自己当作面临道德难题的父亲,展开合理联想体会并理解父亲想得到车的心情。

在充分理解了父亲面临道德难题时所做所为后,再由儿子想得到车,与父亲最后作出还车的决定相对比,引起学生思想上的碰撞火花。

用课件出示句子:

“可是,库伯家是有钱人,我们家穷呀!

”齐读,教师引述:

是啊,对于生活拮据的一家人,这辆车无疑是笔巨大的财富。

创设情境,迁移角色:

此时,如果你是父亲听到儿子的话,你会留下这辆车吗?

会怎么对他说呢?

通过角色的转换,学生充分交流后归结“道德问题”,让学生通过评价“文中这位父亲是个怎样的人?

”,体会人物品格。

(三)、抓住“我”情感的变化,联系实际深入理解重点句。

梳理“我”的思想感情变化:

让学生找出“文中还有哪些词写出了我在整个事件中情感态度的变化?

”交流,板书词语“兴奋、闷闷不乐、迷惑不解、激动”。

引出重点句子的理解:

(课件出示:

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候。

)讨论交流:

为什么说这个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呢?

“富有”指的是什么?

在父亲打电话时,我们一家失去了什么?

得到的又是什么呢?

学生可能回答:

失去了汽车,得到了内心的坦然与快乐、得到了人情与道义、得到了真正的朋友,得到幸福、快乐……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再读课文开篇提到的母亲常说的那句话联系实际,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升华学生对诚信这一精神财富重于物质财富的领悟。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俗话说:

“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整篇课文讲完后,为给学生一个完整而深刻的印象。

承接上一环节我总结学生发言,并根据板书收束全文:

“父亲的一个电话让一家与汽车失之交臂,却又使家人拥有了比汽车更为珍贵的财富——那就是母亲常常提到的‘诚实、守信的做人原则’。

”老师用画出的线索串起板书,既对全篇内容进行梳理、提纲挈领,又能加深学生对中心思想的理解。

此时,再时朗读文章开篇母亲所说的话,勉励学生使学生“像文中的父母那样做一个诚实、有信用的人!

”让学生的思想再次受到熏陶,情感得到深华。

五、说板书:

板书是一堂课的缩影,是一个微型教案,本课的板书力求简洁精炼:

5.中彩那天

母亲     诚实   +    守信  =财富

父亲      道德难题(留车?

还车)

我——迷惑不解———————深刻体会

作这样的设计,意在体现课文主线,理清课文的思路脉络,突出了教学的重点,使板书设计更具目标性、有序性、直观性,是执教者施教的蓝图,也是教与学思路的体现。

《尊严》说课稿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课——《尊严》第二课时的教学,下面我就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和说教学过程序四个方面进行详细讲解。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尊严》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从重点语句中体会思想。

课文讲的是石油大王哈默年轻的时候在一次逃难中,尽管极度的疲惫和饥饿,但他仍然坚持用劳动换取报酬,体现了个人的尊严,也赢得了别人的尊重与赏识,从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这个故事以尊严为题,含义深刻,耐人寻味,给人们以启迪,那就是自尊才能自强,自尊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这篇课文是通过对哈默的外貌、动作、语言的具体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的。

因此,我把本课教学目标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