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生活与物理精编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080441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本课程生活与物理精编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校本课程生活与物理精编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校本课程生活与物理精编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校本课程生活与物理精编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校本课程生活与物理精编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校本课程生活与物理精编版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校本课程生活与物理精编版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校本课程生活与物理精编版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校本课程生活与物理精编版Word下载.docx

《校本课程生活与物理精编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本课程生活与物理精编版Word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校本课程生活与物理精编版Word下载.docx

营造良好的探究学习的氛围,让学生感到物理离我们很近,并会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知识、发掘知识。

背景: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我校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国家课程实施计划的要求,为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与文化需求,充分开发利用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学以致用,培养一种科学探究事物规律的精神,积极做好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和实验工作。

生活是许多自然规律、社会知识的本源,而知识规律的作用就在于其来源于生活而又作用于生活,进而改变生活。

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在这一方面显得尤为重要。

物理规律现象可以说处处贯穿于我们的生活中。

而长期以来传统教学中关于物理知识的传授都忽略了生活这一环节,以致使许多人认为物理学而无用,因而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也就理所当然的视而不见了,从而造成了实际生活与书本知识的脱离,以及探索精神的匮乏。

二、课程目标:

中学物理校本课程目标是:

1.使学生带着物理的眼光走进生活,激励同学们认真研究生活,并在研究过程中积累知识,拓展视野,形成务实的探索精神。

2.通过提供信息资源,创设情境,进行课堂教学及课后活动,引导学生认识物理与生活的关系,物理与科技的关系。

3.掌握探究问题的方法,学会素材收集整理,学会原理分析,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

4.积极营造探究学习的氛围,培养学习兴趣。

5.同时让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中,发展教研和科研水平,形成一支良好的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教师队伍。

我校《生活与物理》校本课程以课改为载体,坚持“科研兴校”,走探究式学习之路,以“关注生活,勇于探究,学以致用,促进发展”为宗旨,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让师生与课改共同成长。

具体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带着物理的眼光走进生活,激励同学们认真研究生活,并在研究过程中积累知识,拓展视野,形成务实的探索精神。

2、让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中,发展教研和科研水平,形成一支良好的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教师队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提供信息资源,创设情境,进行课堂教学及课后活动,引导学生认识物理与生活的关系。

2、掌握探究问题的方法,学会素材收集整理,学会原理分析,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

积极营造探究学习的氛围,培养学习兴趣。

三、课程内容

物理是与人类生产和生活最为密切的科学。

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将物理知识与生产实践和生活实际相联系,使学生尽可能理解物理知识在生产实际和生活实际中的应用,也就成了物理教师义不容辞的义务,故此物理课程设置要力求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一)与物体状态变化有关的物理现象

1、液化气是在常温下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液化再装入钢罐中的;

使用时,通过减压阀,液化气的压强降低,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灶中燃烧。

  2、用焊锡的铁壶烧水,壶烧不坏,若不装水,把它放在火上一会儿就烧坏了。

这是因为水的沸点在1标准大气压下是100℃,锡的熔点是232℃,装水烧时,只要水不干,壶的温度不会明显超过100℃,达不到锡的熔点,更达不到铁的熔点,故壶烧不坏。

若不装水在火上烧,不一会儿壶的温度就会达到锡的熔点,焊锡熔化,壶就烧坏了。

  3、烧水或煮食物时,喷出的水蒸气比热水、热汤烫伤更严重。

因为水蒸气变成同温度的热水、热汤时要放出大量的热量(液化热)。

  4、用砂锅煮食物,食物煮好后,让砂锅离开火炉,食物将在锅内继续沸腾一会儿。

这是因为砂锅离开火炉时,砂锅底的温度高于100℃,而锅内食物为100℃,离开火炉后,锅内食物能从锅底吸收热量,继续沸腾,直到锅底的温度降为100℃为止。

  5、用高压锅煮食物熟得快些。

主要是增大了锅内气压,提高了水的沸点,即提高了煮食物的温度。

还有好多类似的物理现象等待我们去探索和研究,让我们一起努力,加油!

(二)厨房中的物理现象

每位同学都进过厨房,但是注意过厨房里的科学知识吗?

我们在厨房里,若留心看一下其中的炉灶、器皿以及做饭、炒菜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定会发现很多处要用到物理知识。

用砂锅煮肉或烧汤时,当汤水沸腾后从炉子上拿下来,则汤水仍会继续沸腾一段时间,而铁、铝锅却没这种现象,这是为什么?

热凉粥或冷饭时,锅内发出”扑嘟、扑嘟”的声音,并不断冒出气泡来,但一尝,粥或饭并不热,这是为什么?

(三)与自行车有关的物理现象

你知道自行车上有哪些物理知识吗?

1、自行车上的摩擦知识。

①自行车外胎为什么要有凸凹不平的花纹?

②自行车为什么能前进?

③刹车以后,自行车为何能停止?

④自行车哪些地方安有钢珠?

为什么安钢珠?

2、自行车上的杠杆、轮轴知识。

3、自行车上的气压知识。

4、自行车上光学知识。

5、自行车在我国是很普及的代步和运载工具。

在它的“身上”运用了许多力学知识。

好奇妙啊,你不想了解更多吗?

(四)与力学知识有关的物理现象

1、电水壶的壶嘴与壶肚构成连通器,水面总是相平的。

2、菜刀的刀刃薄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3、菜刀的刀刃有油,为的是在切菜时,使接触面光滑,减小摩擦。

4、菜刀柄、锅铲柄、电水壶把手有凸凹花纹,使接触面粗糙,增大摩擦。

5、火铲送煤时,是利用煤的惯性将煤送入火炉。

可见,物理力学知识生产和生活实际中是很有用的,从宇宙天体到微观的分子、原子处处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力,教师只要将课本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他们树立崇尚科学、研究科学、应用科学精神。

(五)与分子热运动有关的物理现象

1、腌菜往往要半月才会变咸,而炒菜时加盐几分钟就变咸了,这是因为温度越高,盐的离子运动越快的缘故。

  2、长期堆煤的墙角处,若用小刀从墙上刮去一薄层,可看见里面呈黑色,这是因为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在长期堆煤的墙角处,由于煤分子扩散到墙内,所以刮去一层,仍可看到里面呈黑色。

我们在日常生活、生产中只要细心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联系到我们学过的物理知识,去分析和解释这些现象,就能够提高观察、分析及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六)与热学知识有关的物理现象

1、使用炉灶烧水或炒菜,要使锅底放在火苗的外焰,不要让锅底压住火头,可使锅的温度升高快,是因为火苗的外焰温度高。

  2、锅铲、汤勺、漏勺、铝锅等炊具的柄用木料制成,是因为木料是热的不良导体,以便在烹任过程中不烫手。

  3、炉灶上方安装排风扇,是为了加快空气对流,使厨房油烟及时排出去,避免污染空间。

  4、滚烫的砂锅放在湿地上易破裂。

这是因为砂锅是热的不良导体,烫砂锅放在湿地上时,砂锅外壁迅速放热收缩而内壁温度降低慢,砂锅内外收缩不均匀,故易破裂。

  5、往保温瓶灌开水时,不灌满能更好地保温。

因为未灌满时,瓶口有一层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能更好地防止热量散失,等等。

这些都是热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七)与电学知识有关的物理现象

自法拉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以来,人类进入了电气化时代。

从生活用电到交通运输、工厂企业用电,都来源于发电机,电已成为人类必不可少的主要能源。

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电的应用。

如夜间走路用的手电,它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干电池不会发生触电事故,而照明用电如使用不当,将会危及我们的生命安全,这是因为不高于36V的是安全电压,而照明电路的电压是220V,远远高于安全电压;

煮饭用电饭煲、电炒锅是将电能转化为内能,电力机车的行驶也是靠电能,一切家用电器都需要电。

假设没有电,电动机将不能转动,电力机车不能行驶,电器都不能工作,人类社会将会倒退。

因此,电是人类的好伙伴,只要我们严格遵循安全用电原则,我们就可以驯服它,利用它为人类服务。

(八)其他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其实,生活中其他的很多方面也都存在有趣有用的物理现象,例如:

劳动中的“物理”、民间谚语中的“物理”、灾害中的“物理”、广告中的“物理”、漫画中的“物理”、烹饪中的“物理”、购物中的“物理”等等。

总之,物理知识从生活实际到高科技前沿,它的应用十分广泛。

掌握身边的物理知识,能够让我们对物理这门科学有更好地了解和认识,我们将终生受益。

四、进度安排:

(一)、与物体状态变化有关的物理现象第二、三周

(二)、厨房中的物理现象第四、五周

(三)、与自行车有关的物理现象第六、七周

(四)、与力学知识有关的物理现象第八、九周

(五)、与分子热运动有关的物理现象第十一、十二周

(六)、与热学知识有关的物理现象第十三、十四周

(七)、与电学知识有关的物理现象第十五、十六周

(八)、其他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第十七、十八周

五、课程实施

1、课时安排:

每两周一课题,由每班物理教师担任指导教师。

2、教学方法的选择:

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实验法等。

3、教学的组织形式:

面向全体教学,分组教学、个别指导。

4、场地:

各年级教室

5、班级规模:

30人左右

六、课程评价 

(一)评价的原则。

1、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是当代教育评价的重要方面,在评价过程中,我们通过评价帮助各班改进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不足,帮助各教师及班级探索本课程的实施方法、总结成功的经验,用肯定性评价调动老师和学生参与课程建设的积极性。

2、自主性原则

把主动权交给教师,只有活动班级才能最真实地评价其活动内容、实施过程是否真正能促进学生发展、促进教师成长、促进各班特色形成。

因此,评价过程中要重视各班对课程的评价及对自身的评价。

(二)评价的基本的内容

1、对教师的评价。

从课堂教学、教案设计、资料搜集、学生作品等方面进行自评、互评、领导评、学生评。

2、对学生的评价。

从学生的出勤情况;

学生参与课程的表现,包括参与的态度、实践能力的发展和学习方法的掌握等;

成果展示,包括实践操作、作品鉴定及在各种竞赛中的表现等。

班级:

姓名:

 

内容:

等级:

项目

评分等级标准

自评

互评

态度

A:

上课专心听讲,积极举手发言并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5分)

B:

偶尔走神,注意力不集中,但能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4分)

C:

经常不听讲、不举手回答问题或不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3分)

能力

分析问题、解决物理生活问题以及计算、动手能力强。

解决问题较强,计算、动手能力较强。

解决问题较差,计算、动手能力较强。

效果

能做到正确、快速地完成物理作业。

大部分作业能正确、按时完成。

大部分作业不能正确、按时完成。

创新精神

对于较难的问题能通过自己的研究解决。

对于较难的问题能通过教师或同伴提示后解决。

综合评价及建议

建议:

备注:

每节课,18-20分为“A”,15-17分为“B”,12-14分为“C”。

学期末,得6次以上A的为“优秀”,得3-5次“A”或5次以上的“B”为合格。

得4次以上的“C”为待合格。

3、对课程的评价:

对课程的评价由教师、学生、家长三部分组成,对课程实施定期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

4、对档案资料的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