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素质》.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080911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8.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素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综合素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综合素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综合素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综合素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综合素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综合素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综合素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综合素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综合素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综合素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综合素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综合素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综合素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综合素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综合素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综合素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综合素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综合素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综合素质》.docx

《《综合素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素质》.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综合素质》.docx

《综合素质》

《综合素质》(小学)

一、考试目标

主要考查申请教师资格人员的下列知识、能力和素养:

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2.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

3.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

4.具有阅读理解、语言表达、逻辑推理、信息处理等基本能力。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职业理念

1.教育观

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第一,面向全体,我们国家这些年努力实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就是面向全体,让每一个适龄儿童少年都能进到学校里来,进到班级中来。

以前有一部电影叫《一个都不能少》,反映了教育教学里有一个同样面向全体的问题,就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都在天赋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发展。

比如说你赞许的目光是不是只给了前三排,你的微笑、你的点头或者说你的关注等,是不是只给了那些成绩好的孩子、听话的孩子,我觉得这就是考验你是不是面向全体。

第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这一直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我们需要在实践中把这个方针贯彻好、落实好,在这方面不能有任何放松。

有的网友可能会说,你说面向全体,全面发展,那和因材施教有没有矛盾呢?

要我看是没有矛盾的。

实际上面向全体,正是面向每一个有差异的个体,你只有面向差异了,面向个体了,你才能面向这个全体。

第三,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我们的基础教育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上做的非常好,也得到了世界性的公认,但是在能力培养上还需要进一步努力。

应该说知识是重要的,但是知识不能成为限制人们思维空间的东西,而应该成为人们进一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发展能力的基础,不是把人作为一个知识的容器,而应该把知识融入到人的认知结构中,能够活化起来。

同时,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对我们来说尤为重要。

这些年来,连续30年我们国家GDP以每年10%速度递增,相当程度上是靠劳动力的价位优势,但是纵观全球,不能靠廉价劳动力的优势成为世界一流国家,所以我们有中国制造,我们还要有中国创造。

第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谁都想有创新,怎么实现创新,必须以主动性的发挥为前提,真正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弘扬主动精神。

这样一种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就要求启发式教学。

我们的总理对这个问题非常注重,每年教师节时都会去听课,看到教师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非常高兴,鼓励学生主动探索、主动思考。

又比如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就要求我们能够鼓励学生存疑、求疑,一个老师能不能允许学生对自己的答案提出挑战呢?

这就是一种考验,也就是说主动性的发挥要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当然,这与我们的尊师爱生并没有矛盾,我们的优秀传统还要坚持。

第五,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教是为了不教,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让学生会学,不仅给学生知识,更要给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

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的基础教育一定要培养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主要有五个途径,分别是:

1.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

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

树立素质教育理念,加大教育改革是开展素质教育的条件。

2.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棉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

必须做到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师德素质,强化教师在职进修制度,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待遇,优化学校管理。

3.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中去

素质教育对课堂教学的最基本要求是把教育目的落实到每一堂课,乃至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现在的课堂教学不能仅仅注重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对思维品质的培养、对一般的学习能力和特殊的学历能力的培养,还要重视对学生学习型却的激发、学习动机的培养、学习需要的满足、学习方法的知道、学习态度的端正,这些都要渗透到教学的目标要求中,要贯穿与课堂教学的每一堂课,乃至每一个环节。

4.教学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新课程改革当中要求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5.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课程改革的目标中,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

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第一,面向全体,我国这些年努力实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就是面向全体,让每一个适龄儿童少年都能进到学校里来,进到班级中来。

电影《一个都不能少》,反映了教育教学里有一个同样面向全体的问题,就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都在天赋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发展。

比如说你赞许的目光是不是只给了前三排,你的微笑、你的点头或者你的关注等,是不是只给了那些成绩好的孩子、听话的孩子,我觉得这就是考验你是不是面向全体。

第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这一直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我们需要在实践中把这个方针贯彻好、落实好,在这方面不能有任何放松。

有的网友可能会说,你说面向全体,全面发展,那和因材施教有没有矛盾?

要我看是没有矛盾的。

实际上面向全体,正是面向每一个有差异的个体,你只有面向差异了,面向个体了,你才能面向这个全体。

第三,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我们基础教育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上做的非常好,也得到了世界性的公认,但是在能力培养上还需要进一步努力。

应该说知识是重要的,但是知识不能成为限制人们思维空间的东西,而应该成为人们进一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发展能力的基础,不是把人作为一个知识的容器,而应该把知识融入到人的认知结构中,能够活化起来。

同时,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对我们来说尤为重要。

这些年来,连续30年我们国家GDP以每年10%速度递增,相当程度上是靠劳动力的价位优势,但纵观全球,不能靠廉价劳动力的优势成为世界一流国家,所以我们有中国制造,我们还要有中国创造。

第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谁都想有创新,怎么实现创新,必须以主动性的发挥为前提,真正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弘扬主动精神。

这样一种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就要求启发式教学。

我们的总理对这个问题非常重视,每年教师节时都会去听课,看到教师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非常高兴、鼓励学生主动探索、主动思考。

又比如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就要求我们能够鼓励学生存疑、求疑,一个老师能不能允许学生对自己的答案提出挑战呢?

这就是一种考验,也就是说主动性的发挥要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当然,这与我们的尊师爱生并没有矛盾,我们的优势传统还要坚持。

第五,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教是为了不教,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让学生会学,不仅给学生知识,更要给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

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的基础教育一定要培养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学生观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1.“人的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目的

2.素质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3.素质教育体现了“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的统一

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要求把学生置于教育活动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主体性需求,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把学生真正的当做“人”来开展教育,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不以教师的个人意志去支配学生,按照学生的成长规律开展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

(1)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认识的主体、时间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

(2)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学生作为个体,具有主观的意志,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并非简单的被动接受知识,而是经过自己的考量之后做出的判断。

(3)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学生的主体性的根源在于个体需求与责权的统一。

学生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独立的主体,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具有学习的自主需求和动力,拥有享受相关需求的权利。

2.学生是发展的人

学生的发展是指学生在遗传、环境和学校教育以及自我内部矛盾运动的相互作用下,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所发生的质、量、结构方面变化的过程及结果,是内外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学生作为发展的人,其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身心发展的社会需要与个体现有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1)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学生发展的规律性主要体现在身心发展上,不同阶段的学生具有不同的身心特征。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要求教师应当把学生看做是发展过程中的客观存在,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倡导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

3.学生是具有个性与差异的人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不仅要求将学生作为一个整体来全面看待,而且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成长。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更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求。

(1)人的全面发展是以承认学生差异和个性发展为基础

人的全面发展不等于各个方面的平均化发展,教育活动涉及到德、智、体、美、劳等诸多方面与内容。

人的全面发展思想,要求每个受教育者作为一个独立而完整的个体,各个方面都能够获得应有的发展,同时也要承认人的各个方面发展水平具有一定差异性,不能用同样的标准去衡量各个方面的发展指标。

(2)学生的个性与差异要求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教育的生机和活力,在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是学生自身发展的落脚点和最终体现。

三、“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运用

(一)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

(二)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

(三)因材施教

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人的道德、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

人的劳动力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学生观的思想基础就是以人为本,人的全面发展本质是人的社会属性和社会关系,社会性需要和精神需要,社会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理解“以人为本”的涵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以人为本”是一种肯定人的作用和地位,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的价值取向。

教育中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

(1)学生是完整的,具有独立意义的个体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3)学生需要尊重(4)学生都有潜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从身心健康发展,主体性发展,中学生社会文化发展三个方面身心健康发展:

生理心理健康的成长,生理心理健康得到社会的实现主体性发展:

建立正确的自我认识,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所需的自觉发展,主动发展。

(主体性发展是中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社会文化发展:

主要涉及到德,智,体,美,劳动技术教育等

运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学生。

教育中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必须以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起点,必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中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要求:

中学教育必须以中学的发展需要为本,必须以中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为本,必须以全体中学生的发展需要为本“以人为本”也就是所有学生发展为本,必须坚持教育公正公平的原则教育机会均等,要求公正的对待学生,不因何种原因,给予学生相同的教育机会

设计或选择丰富多样、适当的教育教学活动方式,因材施教,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分阶段教育:

学生的才能有高有低,因而给予学生的教育机会要按照学生的才能高低来进行分配;因材施教:

学生的个性潜能不同,因而给予不同个性发展潜能的学生提供有利于发展的教育机会。

师生关系:

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

3.教师观

教师观即教师的教育观念,是教师对教师职业特点、责任、教师的角色以及科学履行职责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等方面的认识。

  考纲解析:

  1.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2.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

  3.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4.理解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具有从事教育工作的热情与决心。

  教师劳动的特点

  1.复杂性、创造性(教师劳动不是简单劳动,而是复杂的精神劳动。

具有丰富而独特的创造性)

  2.连续性、广延性(教师劳动时间上具有连续性,空间上具有广延性)

  3.长期性、间接性(教师劳动对象是人。

教师的劳动不仅周期长,而且见效慢。

  4.主体性、示范性(教师自身具备的素质影响学生。

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师的学识水平和教育能力等发挥。

  教师角色的转变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教师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教师行为的转变

  5.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教师应尊重、赞赏学生

  6.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教师应帮助、引导学生

  7.在对待自我上,教师应注重反思

  1.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教师应加强合作

  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内涵

  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通过持续的专业教育,习得教育教学专业技能,形成专业理想,专业道德和专业能力,从而实现专业自主的过程。

  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包括

  

(1)专业理想的建立

  

(2)专业知识的拓展

  (3)专业能力的发展

  (4)专业自我的形成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1.职前教育

  2.新教师的入职辅导

  3.在职培训

  4.教师专业发展学校

  5.自我研修

  6.同伴互动

  7.家校合作

  教师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方法

  1.教师必须学会学习,加强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2.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反思能力,成为反思型教师

  3.培养创新精神与强化创新能力

  4.重视教师交往与合作能力的培养

  5.教师要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和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终身学习

  1965年,法国教育理论家保罗.朗格在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巴黎召开的国际成人教育促进会议上,提出“终身教育”的概念。

  终身学习是教师职业的必然要求

  1.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2.终身学习是教师职业生涯周期特点的必然要求

  3.终身学习是教师工作对象特点的必然要求

  教师终身学习的内涵

  1.师德修养

  2.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

  3.反思能力的培养

  4.现代教学手段的掌握

  5.对学生和自身的研究

  教师终身学习的途径

  1.在工作实践中贯彻落实终身学习

  2.在反思中促进终身学习

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李旭帮忙下载)

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

教师职业决定了教师教育的性质,那就是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建构长效性学习方法策略,拓宽自主性学习形式,探寻继续教育的路经。

1、树立终身性学习。

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承担着优秀文化继承与发展的使命。

教师每天都面对新的教育理念的挑战,每时都面对新知识的困挠,每刻都面对新的教学法方法的冲击。

广大教师确感自己理念的滞后,知识的匮乏,方法的陈旧。

这就迫使教师要不断学习。

这是教师职后教育现实的需要,也是教师职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为了满足这种需要,教师始终要有一种提高自身学习的紧迫感,面对教学改革千变万化的危机感,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2、注重实效性学习。

教师教育是自身性教育,是自觉性教育,是主体性教育,是教师根据工作的要求选择的教育。

因而,一要避免盲目式学习,要根据各种因素制定学习的总体目标和规划,如本体发展远景目标,不同时期的阶段性目标,具体操作达成目标。

在规划中要有学习周期的总体规划,不同阶段的实施计划;二要避免盲从式学习,教师教育的学习内容要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取舍,要创造性地执行上级有关部门制定的各种学习计划、学习内容,把整体的要求变成个性的需求,层级展开,逐级达成。

3、强调研究性学习。

教师教育要以教育教学改革为主体,以教学中引发的事件为背景,将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作为鲜活内容,用研究的方法作为有效载体,其典型经验是:

有课题牵动式,把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用科研的方法立项研究,进行深层面的探讨;有交往互动式,对个案用"立案"的方式加以解决,举一反三,通过个性问题,探讨共性规律;有主体研修式,用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这是教师教育的根本所在,要树立问题意识,养成研究习惯,带着问题去学习、带着问题去研究,在研究中升华,在研究中提高。

4、提高专业化学习。

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的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面对新的学习方式,教师要具备什么样的教学能力?

面对新教材,应具备什么样的知识储备?

面对新信息技术,应具备什么样的开发、整合、运用能力?

实践证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要侧重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提高创造性教学能力,表现在教学观念上的、教学目标上的、教学方式上的;二是提高课程资源的开发能力,确立主体多维的课程资源观,确立动态长效的课程资源观。

三是提高教学监控调整能力,如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的调控;四是提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实现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的相互融合。

5、坚持工作中学习。

教师的教育主要是岗位继续教育,是边工作边学习的过程,是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

二者既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

怎样解决教师的工学矛盾?

一是利用工作之余,积极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离岗学习,把在岗位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通过理论学习去认识、去升华;二是利用工作之中学习,教师的教育很多方面是和教学工作密不可分的,要学会带着问题去工作,在工作中去思考,在教学中去理解,在实践中去提高,这样就能将工作和学习成为一体,最大限度地缓解工学矛盾问题,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教师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方法

  1.教师必须学会学习,加强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2.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反思能力,成为反思型教师

  3.培养创新精神与强化创新能力

  4.重视教师交往与合作能力的培养

  5.教师要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和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理解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具有从事教育工作的热情与决心。

(二)教育法律法规

1.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

了解国家主要的教育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

了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相关内容。

2.教师权利和义务

一、教师的权利

  教师的权利是指教师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规定所享有的权利,表现为教师可以自主作出一定的行为,或要求他人作出相应的行为,在必要的时候可请求国家以强制力保障其权利的实现。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七条对我国教师的权利作出了规定。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教学权一

  教师有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的教育教学权,这是教师为履行教育教学职责必须具备的基本权利。

它主要指教师可以依据其所在学校的培养目标组织课堂教学;按照课程计划、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其教学内容和进度,并不断完善教学内容;针对不同的教育、教学对象,在教育、教学的形式、方法、具体内容等方面进行自主改革、实验和完善。

非依法律规定,任何组织或个人均不得剥夺在聘教师的这项法定权利。

  2.学术研究权

  教师有从事教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发表意见的权利,这是教师作为专业技术人员所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

教师在完成现定的教育、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有权进行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撰写学术论文或者著书立说,依法成立或参加学术团体、发表自己的观点、开展学术活动等权利。

  3.指导评价权

  教师有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的指导评价权,这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的基本权利。

教师有权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和特点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特长、就业、升学等方面的发展给予指导;教师有权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劳动等方面给予客观、公正和恰如其分的评价;教师有权运用一定的方式、方法,促使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非法干预教师这项权利的行使。

  4.获取报酬权

  教师有权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这是教师的基本物质保障权利,是宪法赋予公民的劳动的权利和劳动者休息权利的具体化。

它主要包括教师有权要求所在学校及其主管部门根据国家法律及教师聘用合同的规定,按时足额地支付工资报酬;教师有权享受国家规定的医疗、退休等各种福利待遇和优惠,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等权利。

  5.民主管理权

  教师有权向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的权利。

这是教师参与教育民主管理的权利,是宪法赋予公民的民主权利在教育领域的具体适用。

保证教师此项权利的行使,能够调动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对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督。

它主要包括教师享有对学校及其他教育行政部门工作的批评权和建议权;教师有权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会等组织形式及其他适当方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讨论学校发展与改革等方面的重大问题;教师有权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民主与法制意识,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教师有权参与教育的民主管理。

  6.进修、培训权

  教师有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培训的权利。

这是教师享有的接受继续教育,不断获得充实和发展的基本权利。

它主要包括教师有权参与进修和接受其他多种形式的培训,不断更新知识,调整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和业务素质,保障教育教学质量;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开辟多种渠道,保证教师进修培训权的顺畅行使;教师有权参加达到法定学历标准和达到高一级学历的进修或以拓宽知识为主的继续教育培训等。

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作出规划,采取各种方式,开辟多种渠道,为教师参加进修和培训创造条件,提供机会,切实保障教师权利的实现。

 二、教师的义务

  教师的义务是指教师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规定所承担的必须履行的责任,表现为教师必须作出一定的行为或不得不作出一定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八条对教师的义务作出的规定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遵守宪澎、法律和职业道德的义务

  教师必须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宪法和法律是国家、社会组织和公民活动的基本行为准则。

教师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更应当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自觉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使其成为遵纪守法的公民。

这不仅是教师自身的行为规范,也是法律要求教师应尽的基本义务。

  2.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的义务

  教学工作是教师的本职工作。

所以,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遵守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其他教育机构制定的教育教学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和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制订的具体的教学工作计划,履行聘任合同中约定的教育教学工作职责,完成职责范围内的教育教学任务,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3.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义务

  教师的工作是教书育人的工作,通过教书,达到育人的目的。

所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有义务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