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规划说明书范本.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081205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9.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村庄规划说明书范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村庄规划说明书范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村庄规划说明书范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村庄规划说明书范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村庄规划说明书范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村庄规划说明书范本.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村庄规划说明书范本.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村庄规划说明书范本.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村庄规划说明书范本.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村庄规划说明书范本.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村庄规划说明书范本.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村庄规划说明书范本.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村庄规划说明书范本.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村庄规划说明书范本.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村庄规划说明书范本.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村庄规划说明书范本.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村庄规划说明书范本.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村庄规划说明书范本.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村庄规划说明书范本.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村庄规划说明书范本.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村庄规划说明书范本.docx

《村庄规划说明书范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村庄规划说明书范本.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村庄规划说明书范本.docx

村庄规划说明书范本

说明书目录

上篇东黄村村庄布点规划

第一章规划背景

一、新农村建设的宏观背景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解读

三、长丰县新农村建设的经济社会发展背景

四、规划主要技术路线

第二章规划总则

一、规划依据

二、规划指导思想

三、规划原则

四、规划目标与定位

五、规划重点

六、规划范围与期限

第三章东黄村现状概况

一、概况

二、村庄分布现状

三、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四章产业发展规划

一、总体思路

二、发展重点

三、产业布局

四、实施措施

第五章村庄布点规划

一、村庄分布概况

二、现状存在具体问题

三、规模预测

四、村庄发展的新特点

五、村庄布点体系

第六章村庄基础设施规划

一、村庄服务设施

二、村域道路

三、渠道水系

第七章环境保护规划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生态建设目标

四、规划措施

下篇村庄建设规划

第八章总体构思

一、规划设计理念

二、规划原则

三、规划目标

四、规划构思

第九章中心村规划布局

一、布中心村现状

二、规划布局特点

第十章市政设施与竖向

一、市政设施

二、竖向

第十一章近期建设及投资估算

一、近期项目安排

二、项目投资估算

第十二章规划实施建议

 

上篇村庄布点规划

第一章规划背景

一、新农村建设的宏观背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在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今后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

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政策。

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中央部署,切实加强“三农”工作,农业和农村发展出现了积极变化,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依然突出,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重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指出,进入新世纪,我国已进入小康社会阶段。

党的十六大报告制定了“到2020年我国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全面小康要惠及十几亿人口,这主要是看绝大多数农民的变化,九亿农民的小康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

2、五个统筹与科学发展观

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加快的国际环境,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五统筹”及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给认识、解决三农问题带来了全新思路。

“五统筹”,特别是其中的统筹城乡发展要求用城乡一体化的办法来解决三农问题,转变偏重城市的发展模式,消除城乡二元体制;三农问题集中体现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城乡发展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是解决三农问题,三农问题已经成为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解读

杜集乡地处江淮北部,东径117°6′,北纬32°16′,杜集乡南与造甲乡,西与左店乡接壤,北与定远七里塘乡为邻,东与定远县相望。

处于淮南市和合肥市、蚌埠三都市之间,位于长丰县北部经济区范围之内,淮南市的公路里程约为三十五公里,南与合肥市的公路里程约为五十七公里。

四、规划主要技术路线

本次规划通过对新农村建设的宏观背景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背景分析入手,充分了解和认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和内涵,明确东黄村村庄建设规划的规划原则和目标。

同时,规划从现状条件分析人手,通过现场调查和基础数据的分析,了解现状村庄空间分布特征和产业发展概况,找出东黄村在村庄分布、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以目标为指引,以问题为突破,提出具体的村庄布点原则,合理预测村庄人口容量,对各基层村进行整合,形成合理村庄布点体系;同时结合产业发展规划,提出空间布局方案。

统筹安排主要的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并提出村庄规划建设实施对策,确定保护村庄生态环境原则和措施;中心村建设规划中提出总体构思和空间布局,同时制定详细的工程管线规划,来引导村庄建设健康、有序发展;同时对其它自然村提出空间总体布局方案,引导自然村合理建设。

 

第二章规划总则

一、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长丰县总体规划》(2005-2020);

(3)《长丰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4)《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2000年2月14日建设部第36号发布);

(5)《安徽省村庄建设规划技术要点》(暂行)(2006年2月);

(6)《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

(7)《村镇规划卫生标准》(引用标准GB9981-88《农村住宅卫生标准》GB7959-87《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

(8)《乡镇集贸市场规划设计标准》(GJJ/T87-2000);

(9)东黄村相关基础资料。

(10)国家、省市其它有关标准、规范和规定。

二、规划指导思想

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城乡统筹、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坚持资源节约,建设特色鲜明、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规划原则

1、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通过规划科学合理布局,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特别注意水源、水面的保护,进一步改善农村生活方式、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提高农村生活质量。

2、农民自愿和尊重民意的原则

在村庄规划建设中,在强调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必须自始至终突出农民在规划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农民积极性,不搞大包大揽。

增加农民对村庄建设规划的知情权、参与权。

广泛征求农民的意愿,反映农民的要求,保护农民的利益。

3、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

针对各基层村的经济水平、文化素质等情况,实事求是,逐步搬迁。

4、有利发展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

规划要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同时体现人性化,通过精心组织,合理布局,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更加便利和舒适。

5、节约用地、集约用地、保护基本农田的原则。

村庄建设规划应与新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结合起来,“统一规划、相对集中,并小村为大村”的农房建设方针在多年的实践中证明是正确的,规模太小,不仅农村土地利用率低,而且不利农村公益基础设施的配套,要注意重点保护基本农田的原则。

6、突出地方特色的原则

新农村建设不能把当地传统的建筑文化丢掉。

规划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充分考虑地形地貌,适当兼顾民风习俗。

7、区域协调发展的原则

新农村建设要协调长丰县总体规划、长丰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上位规划在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安排、环境保护等方面协调统一。

四、规划目标与定位

1,规划目标

(1)产业发展形成“新格局”。

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

充分利用区域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剩余劳动力,做强自己的农产品品牌。

(2)农村生活水平实现“新提高”。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改善消费结构,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规划到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争取达到10000元。

(3)乡风民俗倡导“新风尚“。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培养造就新型农民。

(4)乡村面貌呈现“新变化“。

搞好乡村建设规划,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5)乡村治理健全“新机制“。

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加强基层民主和基层组织建设,创建平安东黄村、和谐东黄村。

2,规划定位

(1)合肥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庄建设规划的示范村;

(2)长丰县养殖生产加工中心;

(3)长丰县实现现代化农业生产的实验基地;

五、规划重点

规划通过现状调研,了解村民们的关注焦点,同时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确定规划重点如下:

1、推进现代化农业建设。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广优质水稻种植、加工,建立优质草莓、蔬菜生产基地。

2、提高村庄主要道路等级和路面质量,解决出行难的问题。

3、增加基层医疗点,加大医疗投入,解决村民日常就医需要。

4、配套村民文化休闲场所,提高村民生活质量。

六、规划范围与期限

1、规划范围

本次村庄布点规划的规划范围即整个东黄村的行政范围,中心村详细规划的范围即东黄新村庄范围。

2、规划期限

近期:

2008—2010年

远期:

2011—2020年

第三章东黄村现状概况

一、概况

东黄村位于杜集、镇的中西部,乡政府东1.5公里,朱张公路横贯其中,在境内有1.7公里,辖13个村民组,2085人,425户,耕地面积3628亩。

二、村庄分布现状

1、概述

东黄村现状村庄除中心村较为集中外,其它均匀分散分布全村。

2、各自然村情况

三、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用地与功能布局问题

(1)居民住房布局较散乱,土地浪费较严重;

(2)大部分房屋日照通风条件不良,质量较差,乱搭乱建的现象较为普遍;

(3)室内环卫设施、宅前道路和消防安全条件差;

(4)村内的教学设施不完善,村内缺少幼儿园,学前教育受到影响;

(5)村内商业点店铺店面凌乱,没形成好的商业环境和商业气息

(6);无村民活动场地。

2、道路交通问题

(1)现有的道路网系统不完善,各级道路普遍偏窄。

村内小巷狭窄弯曲,消防车无法进入。

除过境路硬化外,村内其他道路均为泥土路;

(2)村内道路衔接不通畅,断头路较多;

(3)道路附属设施不够齐全,无停车场,车辆在村中乱停乱靠。

3、基础设施和环卫设施建设问题

(1)无供水设施;

(2)无雨污水排放沟、管系统,无污水处理设施;

(3)垃圾乱倒、污水乱排、电线乱拉、严重影响的环境卫生质量;

(4)村民家庭多为简易厕所或室外独立厕所,卫生设施条件差。

4、景观风貌问题

(1)建筑形式杂乱,乡村特色不突出;

(2)绿地率低,缺少公共绿地和公共活动空间;

(3)河流岸线不规整,绿化较差

第四章产业发展规划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生产发展。

能否把产业做强做大,真正使农民富裕起来,事关新农村建设的全局。

一、总体思路

1、科学发展思路。

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着眼经济效益提高,发展高产、高效、优质、生态农业,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环境改善,发展适应性农业。

2、提高产业化水平。

以工业化的理念组织农业生产,扩大特色产品生产的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扶持龙头企业,形成“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模式。

3、增强农业基础设施。

搞好水利配套,建设田间道路、林网。

二、发展重点

1、养殖产业的生产。

2、草霉生产,积极发展大棚草霉。

3、生态林业。

结合用材林、风景林、水土保持林的绿化模式,点、线、面结合,提高绿化覆盖率。

三、产业布局

1、规划养殖产业基地。

养殖是东黄村主打产业,规划东黄村(庄户、小柿园)南面为全部大棚养殖产业,形成南区养殖基地,

2、草霉生产基地。

东黄处于合肥市和长丰县城的中间地段,发展草霉的优势明显,所以规划草霉生产基地。

3、饲料基地。

位于村东北面为加工饲料基地,4、新兴农业产业区。

位于大黄岗西侧,沿路建设。

该区可作为农产品深加工、工厂化的农产品生产,如草莓的深加工等。

建议采取市场化建设模式,招商引资,出让土地,把居住与生产统筹考虑。

5、粮油生产基地。

贯彻国家稳定粮食生产的政策要求,保证基本农田用地。

在基地内建设标准化渠道,挖大塘、挖深塘,扩大供水能力,连通水系。

进行农田整理,田成方,减少田埂;在坡度较大的地区,采用梯田;进行农田林网绿化,减少水土流失;水旱地结合,减少季节性抛荒、杜绝常年性抛荒;推广生态环保型的农药,提倡使用有机肥,发展循环农业,提高农产品质量,防治农业污染。

四、实施措施

1、正确处理群众主体和政府引导的关系,坚持统分结合搞好产业规划。

“产业规划到户”要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这一点必须坚定不移,但也要注意,如果农户在产业门类的选择上过于散而乱,产业就难以走上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发展的路子,在帮助农户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时,既要注意根据群众的意愿和实际情况,自下而上来科学确定,又要积极引娜农民群众围绕村主导产业来选择,自上而下把全村的主导产业逐一分解到户,实现统与分的有机结合。

2、注重强化后续跟踪服务,真正使产业规划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把农村产业规划落实到户,如果后续服务跟不上,农民在发展产业中遇到的诸多实际困难无人问津,农民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就会受挫,产业规划也就可能成为一纸空文和新的形式主义。

因此,必须把为农民提供全方位、链条式的全程跟踪服务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尤其是要重点帮助解决好资金、技术、销售等节点问题。

3、充分发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加快建立起农民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自主增长机制。

在产业发展初期,政府提供必要的帮扶服务是必要的,但最根本、最重要的是要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让农民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发展,政府则逐步剥离其经济管理职能,转变到对社会事务的管理和提供社会化服务上来。

比如,为农民提供资金、技术、销售服务,主要是要充分发挥理事会、产业协会、中介组织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县乡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防止陷入大包大揽的尴尬境地。

4、着力解决好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努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农村产业规划到户后,如何提高农民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就成为一道新的课题。

从一些地方的实践来看,可以通过培植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各种形式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科学合理地建设农产品专业市场等,以“公司(市场)+协会+基地+农户”的形式,把小生产与大市场连接起来,并通过建立起利益联结机制,完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从而加快农业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的进程。

第五章村庄布点规划

一、村庄分布概况

现状村庄数量过多、散乱,基础设施水平低,环境面貌差,村内住宅布局无序。

按照一些地方提出的“五新一好”建设方向(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好班子),首先必须解决村域村庄的总体布局,对村庄服务设施进行统一规划。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我国农村正处于快速变化过程中,村民居住模式要与社会经济状况相适应。

本规划规划期跨度达15年,可以肯定十五年后农村状况将会发生巨大变化,但这种变化是难以准确预测的。

远期村庄布局立足党和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体现导向性;近期村庄布局要立足当前农村社会经济状况,按照政策导向,力求有创新、有作为。

近、远期村庄布局均体现节约用地的原则,节约出的土地进行复垦用于农业生产。

二、现状存在的具体问题

1、“只见新房,不见新村”或“只见新村,不见新貌”。

²耀革开放以来,绝大部分农民建设了新的住房,住房质量明显改善。

但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建设及管理,住宅布局零乱、风格各异、环境脏乱差、缺乏公共空间,村庄呈现出“散”与“拥挤、混乱”的两种情况,村庄面貌、人居环境恶化。

没有一个村庄经过规划设计,住宅单体简陋,新建住宅无序布局、村庄绿化等风貌建设缺乏统一的考虑,村庄的景观形象较差。

2、村庄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足。

由于基础设施投入渠道少,农村生活性、公益性基础设施严重缺乏,很多村庄缺乏基本的清洁供水、卫生、体育、商业、教育服务设施,道路等级低,供电、通信等设施标准低。

近年来,各级政府致力于推动农村“改水、改厕、改厨”等新生活、致力于推动农业产业化建设,但基础设施的瓶颈制约了农民生活改善、生产发展。

3、村庄布局散乱,浪费土地、增大了基础设施建设成本。

出现了“空心村”,村庄规模过小、分布过于分散、宅基地占地面积过大。

村庄住宅分布凌乱,占地过大,。

粗放的用地模式不符合我国节约用地的原则,也使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成本加大,影响了积聚效益的实现。

三、规模预测

人口规模预测

村庄人口预测是村庄布点的基础,村庄人口的发展受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长数两大因素影响。

根据近年来的人口村域人口统计,东黄村的自然增长率为5‰,机械增长数为-12.6人,规划到2020年机械增长为-176人。

根据综合增长法,计算公式为:

Qn=Qo×(1+K)n+P

其中:

Qn——规划期末村庄总人口

Qo——村域现状总人口

K——规划期内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P——规划期内人口的机械增长数(人)

n——规划年限

经预测规划期末村域总人口:

1909人。

规划参照村镇用地标准,确定人均村庄用地为100平方米。

因此,规划村庄总用地面积为:

19公顷。

四、村庄发展的新特点

1、由于农业机械的发展、化肥及农药的使用、耕作技术的改进,农业投入的劳动力大为减少,很多家庭仅是老人与妇女从事农业生产,新情况使居住地距农田的半径可以适当加大。

2、农业生产对人力与畜力的依赖减轻,如在东黄村就很少有村民养牛,大部分家庭都有拖拉机进行耕地、运输,这使原来必不可少的牛栏消失;

3、由于很多农村人口在外打工,平时家中居住人口少,使得家庭养殖规模缩减,很多家庭饲养的家禽减少,甚至不再饲养,多数村民不再养猪,这使原先成为难题的人畜、禽混居的问题有可能得以解决;

4、由于经济发展,农村很多家庭使用上了煤炉、液化气灶,烧草户大大减少。

困扰农村多年的草堆问题可望解决,农村改厨条件基本具备;

五、村庄布点体系

1、村庄布点等级结构规划

规划将全村的村庄布点体系划为中心村——自然村一级结构体系。

第一级:

中心村一个,东黄中心村。

2、庄布点职能结构

(1)中心村:

村委会所在地,是村级行政管理机构的驻地,是本行政村内较大的居民点,有为本村服务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本生活福利设施。

(2)自然村:

基层的既有利生产又方便生活的居民点。

大黄岗为东黄村的中心村庄,既引导建设型村庄。

其它村庄为自然村庄,既控制发展型村庄。

3、村庄布点空间结构

村域村庄体系呈“一心两点”呈“Y”字形均匀分布结构,“一心”指中心村,“两点”为分布于辖区内既相对独立又互为依托的各村民点。

4、建设措施

近期建设引导型村庄建设主要采取如下措施:

(1)近期引导建设型村庄要进行详细规划。

加强规划管理,镇政府依据详细规划审批村民宅基地;要统一规划、分片建设;要控制公共设施建设用地,保证不被侵占。

(2)政府对村庄的投资要重点投入此类村庄,以高水平的基础设施吸引村民,以财政资金补助村民拆建,以宅基地审批手段促进村民到此类居民点建房。

近期控制型村庄以整治为主,主要工作为:

(3)疏通村庄道路,拆除阻路建构筑物;

(4)提高村庄与外部交通道路的质量;

(5)环境治理,建立垃圾收集点、垃圾池,禁止垃圾乱堆乱放,建设村庄雨水、污水排水沟,有组织排放进附近污水塘;

(6)绿化美化村庄,沿村庄主要道路、房前屋后等处绿化,拆除废弃房屋、整理村庄中的空地进行绿化,绿化可结合经果林进行。

第六章村庄基础设施规划

一、村庄服务设施

1、村级综合服务:

在村庄规划布置村委会、医疗所、农民培训站、商店、运动场、休闲场地。

2、电力、电讯:

依托杜集乡的设施,近期线路保留现状,远期线路沿路架设。

3、给排水:

集中供水设施,包括集中供水水井、水塔、管道;污水处理设施,包括排水管道或盖板污水沟、氧化塘等。

4、环境卫生设施:

公厕、垃圾池等。

5、生产设施:

公共晒场等。

二、村域道路

规划把村域道路系统规划与土地整理、林网绿化结合,为农业机械化、土地的“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创造条件。

规划把村域道路分为两级,一级道路红线宽7米,两侧各控制4.5米宽绿化带,支道路红线宽3.5米,两侧绿化带3米。

由杜集经中心村至高家岗的路规划为主干道,规划的其它道路支路。

规划的支路可根据村庄整理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在各地块内可根据需要增加机耕道路,红线宽度控制在3.5米以下。

三、渠道水系

1、干、支渠规划设计遵循如下原则:

①、干渠布置在灌区较高地带,以便自流控制较大灌溉面积。

其它各级渠道亦应布置在各自控制范围内较高地带,一般不设置越级配水渠道;

②、使工程量和工程费用最小;

③、灌溉渠道位置应参照行政区划确定;

④、确保渠道工程安全可靠;

⑤、要考虑综合利用;

⑥、灌溉渠系规划应和排水系统规划结合进行;

⑦、灌溉渠系布置应和耕作区、林带、道路、居民点以及农业区划密切结合,以提高土地利用率,方便生产与生活。

2、干渠规划

结合现状渠道,按照“渠相通”的思路,形成四纵一横的干渠;

渠道近期为土渠,远期为硬化水泥渠道。

第七章环境保护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恢复培育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针对水土流失、干旱缺水等关键问题,按照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及系统工程方法,实行生物措施、农艺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建立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良性循环的新机制,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开发和利用农业自然资源,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相统一,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综合建设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的原则。

2、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

3、坚持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三、生态建设目标

1、提高森林覆盖率,提高水源涵养能力,减少水土流失;

2、以生态理念和现代科技手段改造传统农业,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建立高效、和谐、安全生态经济体系;

3、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建成资源节约型社会;

4、实现人居环境的绿化、美化、净化,促进村民生活方式及价值观念向生态文化的转型,培育有理想、有文化、高素质的生态社会建设者;

四、规划措施

1、农田整治

通过以农田基本建设为主的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等方式控制水土流失,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

完善农田灌溉系统,建设硬化渠道;建设标准化农田,加强农田林网绿化。

2、生态家园

发展“一池三改”,即推广普及沼气池,改水、改厕、改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村庄环境卫生,防治环境污染。

3、林业工程

林业发展与经果林、用材林、风景林、水土保持林结合,提高森林覆盖率,规划期森林覆盖率达到25%以上。

4、蓄水工程

以有效解决缺水问题为突破口,加强水资源开发保护,着重抓好人畜饮水工程、蓄水工程、引补水工程;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扩旱压水,发展节水农业。

继续实施“把水留住”工程,沟通水系,提高水质。

5、生态农业工程

①、建设无公害草莓、蔬菜、水稻生产基地,推广“畜—沼—果—菜—粮”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等生态农业模式和技术,建设以沼气为纽带的生物质循环利用工程;②、调整产业结构,重点发展“两高一优”农业,以草莓、蔬菜等特色无污染、节水农业为抓手。

③、发展循环农业,一方面,沿“食物链”循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沿“加工链”循环,提高产品附加值。

 

下篇村庄建设规划

第八章总体构思

一、规划设计理念

1、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以“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培育“新农民、新风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体现“节约社会、和谐社会”的理念。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性村庄。

改变村庄布局零散,宅基地过大的状况。

二、规划原则

1、因地制宜,生态化原则。

规划充分结合现有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