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理想的风筝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082438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65.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2理想的风筝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2理想的风筝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2理想的风筝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2理想的风筝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2理想的风筝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22理想的风筝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22理想的风筝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22理想的风筝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22理想的风筝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22理想的风筝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22理想的风筝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22理想的风筝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22理想的风筝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22理想的风筝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2理想的风筝Word下载.docx

《22理想的风筝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2理想的风筝Word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2理想的风筝Word下载.docx

这条腿什么时候、为什么截去的,我们不知道。

只是有一次,他在讲女娲(wā)造人的传说时,笑着对我们说:

“……女娲氏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树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

甩到地上的泥巴变成了人,只是有的人,由于女娲甩的力量太大,被甩丢了腿和胳膊。

我就是那时候被她甩掉一条腿的。

”[③从刘老师笑着说的这段话中,能看出什么?

]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

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④笑声和酸涩矛盾吗?

“尊敬”体现了什么?

先以外貌描写介绍了刘老师慈祥、忠厚和身有残疾的特点,接着写上课时他笑谈腿疾的情景。

􀀏

他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支圆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为我们讲课。

逢到要写板书的时候,他用圆木棍撑地,右腿离地,身体急速地一转,便转向黑板,写完了粗壮的粉笔字,又以拐杖为圆心,再转向讲台。

[⑤加点的词语告诉我们什么?

]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

而他每转一次,就引起同学们一阵激动的心跳。

[⑥“心跳”一词含有怎样的情感?

这段写刘老师在课堂上,“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支圆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

􀀐

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

[⑦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

北方的冬季漫长而枯燥。

当春风吹绿了大地的时候,人们的身心一齐苏醒,一种舒展的快意便浮上心头。

[⑧这段描写有什么作用?

]在晴朗而没有大风的日子,刘老师课余便在校园的操场上,放起他亲手制作的风筝。

􀀒

他的风筝各式各样:

有最简单的“瓦片儿”,也有长达丈余的蜈蚣,最精妙的是黑色的燕子风筝。

[⑨加点的词语表现了什么?

]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但他却决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上蓝天的快乐。

他总是自己手持线拐,让他的孩子或学生远远地擎着风筝。

他喊声“起”,便不断拉动手中的线绳,那纸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扶摇直上。

[⑩加点的三个动词写出了什么?

]他仰望白云,注视着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

我常常站在他旁边,看着他的脸。

他脸上漾出的那甜蜜的笑,使我觉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个同我一样的少年。

[

这几句话刻画出了刘老师怎样的形象?

􀀓

有一次,他故意撒脱手,任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绳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飞跑。

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端,喊着:

“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

”终于,他气喘吁吁地抓住了线绳,脸上现出得意和满足的神气。

你从加点的词语中读到了什么?

]我想,那时候他一定觉得幸福而充实,因为他感到了自己生命的强壮和力量。

写刘老师放风筝的情景。

  第二部分(第4~9自然段):

记叙了刘老师的三件事:

谈腿疾、写板书、放风筝。

不见刘老师已经近30年了。

倘若他还健在,这时候也许又会糊风筝,教给自己的孙子,把那精致的手工艺品送上天。

依旧仰仗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跃、旋转,永远表现他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热爱。

这一句写了什么?

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倘若不幸他已经离开了我们……不,他不会的。

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中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

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那些给了我数不清幻想的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蓝天上翱翔。

刘老师啊,您在哪里?

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第三部分(第10、11自然段):

写“我”对刘老师深深的思念。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3.根据文章内容给文章分段,并简单说说段落大意。

词语卡片,课文录音。

一 由春天引入课文

1.我们曾经学过描写春天的诗《村居》,相信同学们一定会背。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从诗中“二月、杨柳”可以看出是什么季节?

(春天)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放学归来的儿童喜欢干什么?

(放风筝)

2.作者看到天上一只只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就不由自主地想起了他的刘老师。

(出示挂图,内容为课文插图。

)你看到了什么?

(他年过半百……一支用得油亮的圆木拐杖。

)春天很美,为什么作者一看到春天的一些景物就会想起这样一位残疾的老师?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理想的风筝》。

二 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

(1)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读通句子,难读的多读几遍。

(3)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4)画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2.检查自学情况。

(1)学生汇报自己勾画出的生字、新词并朗读。

风筝 连翘花 眯眼 膝盖 蜈蚣 倘若 气喘吁吁

不由自主 一蹦一跳 年过半百 翩翩起舞 扶摇直上

(2)找出不理解的词语,共同讨论理解。

连翘(qiá

o):

一种落叶灌木,单叶对生,为卵形或长椭圆形,春天开黄色花。

果实可入药。

三 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想一想各自然段写了什么,课文可分为哪几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

描写春天,为后文作铺垫。

第二部分(第4~9自然段):

回忆与刘老师的美好时光。

第三部分(第10、11自然段):

表达作者对刘老师的怀念。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以一个学生的语气,刻画了一位残疾教师的形象。

文中的刘老师乐观开朗,爱学生、爱工作、爱祖国,对生活充满了强烈的爱与执著的追求。

四 激发兴趣,鼓励质疑

同学们,你们在读了这篇课文后,对于这样一位老师,对于这理想的风筝,有什么疑问,或者还想知道什么?

1.学生质疑。

(诸如:

①为什么题目用“理想的风筝”,而课文写的却是刘老师?

②刘老师在课上讲课和在课下放风筝这两件事有什么关系?

合起来写说明了什么?

……)

2.老师引导整理质疑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下节课解决问题)

  22 理想的风筝

通过描写春天联想起刘老师的风筝。

回忆刘老师的三件事:

谈腿伤、写板书、放风筝。

表达作者对刘老师的怀念之情。

  学贵有疑。

教师应要求学生做好预习,鼓励他们学会在疑问处打个“?

”。

引导学生抓住篇章的主要脉络提出问题,就重点文段的关键词语提出问题。

提出的问题可以让大家联系课文仔细体会、理解。

比如:

“老师的上课与放风筝有什么联系?

”——两者看起来没有联系,但课堂的精彩与主人公刘老师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密不可分,也深深影响了作者。

所以,当明媚富有生机的春天到来的时候,作者“不由自主”地想起尽管身有残疾但活得顽强、快乐的刘老师。

让学生通过对能提挈全文的问题的思考,把握文章的主题。

面对诸如此类的疑问时,教师做理解准备即可,课上应根据学生的质疑调整教学思路,让学生的思维引领教学过程。

1.比一比,再组词。

2.选词填空。

①方向盘 ②源泉 ③海洋 ④翅膀

(1)书是知识的(③),力量的(②),智慧的(④),生活的(①)。

①注意 ②保护 ③遵守 ④爱护 ⑤维护

(2)(③)公共秩序、(⑤)公共安全、(④)公共财物、(②)环境等都是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

3.填量词。

一(片)笑声 一(只)风筝 一(头)白发

一(根)拐杖 一(条)右腿 一(次)旋转

一(股)溪水 一(位)老人 一(杯)咖啡

一(堆)篝火 一(棵)绿树 一(场)大雨

一(本)书  一(张)纸  一(片)云

4.修改病句。

(1)他的病状一直没有完全康复。

他的病一直没有完全康复。

(2)苏州、杭州、大连、昆明是我国江南旅游胜地。

苏州、杭州是我国江南旅游胜地。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刘老师热爱生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以及他热爱学生、执著追求理想的风筝的精神。

3.学习通过几件事写人的表达方式。

课文重点语句的投影。

一 导入新课,进入情境

1.多媒体放映课件:

春天,一个左腿膝以下被截去的人拄着拐杖放风筝的情景,配上课文第1自然段的录音。

2.老师导入:

在这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春天里,在这欢乐的放风筝的人群中,这个人拄着拐杖,抓着线绳,追着跑着,是那样快乐,你们想知道这个人是谁吗?

3.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理想的风筝》讲述的就是这个失掉半截左腿的人的故事。

(板书课文题目,齐读。

)老师提问:

看了课文题目,联系刚才的画面,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质疑)

二 自读课文,交流体会

1.同学们用心地去读课文,课文中有哪些情景使你深受感动呢?

可以在书上圈一圈。

如果你遇到问题也可以在书上作上记号。

2.针对刚才的自学,同学们可以小组一起说说课文有哪些情景使你深受感动,遇到了什么问题也可以小组互相交流。

三 全班交流,解决问题

1.课文有哪些情景使“我”深受感动呢?

(1)刘老师笑谈残腿让“我”很感动。

(刘老师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刘老师板书时让“我”很感动。

①刘老师板书时难吗?

(难)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

②刘老师上课板书时如此艰难,他这样工作几十年需要有什么样的精神?

(坚强的信念,对工作的热爱。

③假如刘老师在我们的面前,你是否产生了一种对刘老师的敬佩之情?

那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情把刘老师上课板书时的情景读出来。

(齐读)

(3)刘老师放风筝让“我”很感动。

①当晴朗而没有大风的日子,刘老师课余便在校园的操场上,放起他亲手制作的风筝。

有……也有……最精妙的……(投影)(腿有不便,做起来不容易。

爱做风筝,心灵手巧。

亲手制作,而且做得还如此漂亮,此时的刘老师心情会怎样?

高兴、喜悦、满足。

是啊,连我们正常人都难以完成的工作,刘老师却做得这么好,能不高兴吗?

他的心中一定充满了成就感和满足感!

②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但他却决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上蓝天的快乐……总是……(投影)(不肯:

不愿意。

但有时出于无奈,也只能放弃。

决不肯:

很坚决、绝对,非自己放不可。

在刘老师看来,把风筝放入天空是生活中莫大的欢乐,即使腿有不便,放起风筝是那么难,也决不肯放弃。

说明刘老师对生活的强烈的爱与追求。

③他喊声“起”,便不断拉动手中的线绳,那纸糊的……他仰望白云,注视着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

(投影)(风筝做得那么漂亮,飞得那么高,这是正常人都不容易做到的。

刘老师和正常人一样,甚至比正常人做得还好。

刘老师感受到自己生命的力量,多高兴啊!

)边读边想象:

此时的刘老师心情会怎样?

会说些什么?

(我成功了!

我虽然腿残疾了,但我也要享受欢乐!

常人能做的事我也一样能做,而且能做得很出色!

)再放声读一读。

④有一次,他故意撒脱手……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端,喊着:

(投影)

a.边读边想象画面,这是怎样一幅图景?

谁来模仿一下刘老师的样子?

你们为什么会笑?

(好笑,不协调,别扭。

b.刘老师也笑了,而且很快乐,请你再读一读这段话,你认为刘老师是怎样看待生活的?

体现了他怎样的品质?

(他认为生活的美好不需要别人给予、恩赐,而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去追求。

由此可以感受到刘老师身残志坚、顽强不屈、敢于奋力追求美好生活的品质。

他好像在说:

“我是生活的强者,我不需要怜悯。

”)

c.抓住关键词来进行理解刘老师的品质。

故意:

有意试试自己有没有能力面对困难、克服困难,锻炼自己。

我自己来:

相信自己的能力能够战胜一切困难。

得意和满足:

虽然自己是残疾人,仍然能做正常人能做的事,这就是他生命的力量。

幸福而充实:

放起风筝,追回线端,这就能使刘老师感到无比的幸福与充实,这便是对生活的淳朴的爱与追求。

d.让我们再读一读,体会刘老师那独特的幸福吧!

(指名读这部分)

e.此时你们还会笑吗?

不光不会笑,内心还涌动着深深的感触吧。

请大家组织一下语言。

谁来说说?

学生甲:

刘老师太伟大了,我爱他!

学生乙:

自尊自强、永不放弃、乐观生活是我的追求!

学生丙:

我们不能左右命运,但我们可以把握自己,乐观地面对一切!

学生丁:

和刘老师的困难比起来,我们就没有困难!

2.老师过渡:

是啊!

这情景使我们深深感动。

一个年过半百、身有残疾的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淳朴、强烈的爱与追求,一个活泼的少年又该怎么样呢?

联系自己谈谈。

(乐观地对待遇到的困难,笑对人生。

竭尽全力做好每一件事……)

3.老师小结:

刘老师的言行感动着我们,如同在我们心中升起了一只理想的风筝。

他给他的学生如此多的生活启示,升起了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

(1)那文中“理想的风筝”是什么意思呢?

(文中刘老师放飞的风筝是他对生活无限热爱的标志,刘老师腿有残疾、行动不便,但他借自由翱翔的风筝来寄托自己要在广阔天地间大有作为的理想。

题目“理想的风筝”是指刘老师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与不懈追求。

(2)学到此处,你认为刘老师是怎样的一个人?

(他是一个乐观、热爱学生、热爱工作的人。

所有这些都源于他对生活有着那样淳朴、强烈的爱与追求。

4.此刻,你一定被刘老师深深感动了吧!

那么,就带着这种感动朗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吧。

(配乐朗读)

师生对读:

(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读出了文章的韵味,有了自己独特的感受,顺理成章地解决了课文的中心问题。

四 学习表达方式

作者笔下的刘老师是多么让人敬佩,课文中运用了哪些方式来写刘老师?

(对人物进行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通过典型事例来写人。

  1.注重朗读指导,透过文字领悟情感。

本文有深情、细腻的描写,也有点睛的议论,抒发了作者对三十年前的老师的怀念。

感人的文字,应该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其内涵。

教学中,教师可以把文中几段有关人物特写的文字投影出来,让学生或紧扣重点词读出景物中蕴涵的深意,或借助停顿、语气的转换触摸人物心灵的刚与柔。

除此之外,让学生模仿范读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手段。

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文章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学生本堂课的重要任务之一。

2.抓关键词句进行体会。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应从细节切入,抓住“谈残腿”中的“笑”,“写板书”中的“转”,“放风筝”中的“乐”,教学生品词读句,感受人物形象。

在教学“谈残腿”部分时,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刘老师以故事的方式谈自己的腿疾,而且是笑谈,从这“笑”字的背后体会到的是什么。

教学“写板书”这部分时,出示刘老师写板书的那段文字,通过对动词的理解,体会刘老师的敬业精神。

“谈残腿”和“写板书”这两件事并不是课文的重点,所以只需抓关键词进行体会即可。

“放风筝”是本文的重点部分,又和课题相关,所以也是课堂的着力点。

另外,抓住“泛”和“漾”这两个表现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动的词,让学生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准。

3.课外拓展,深化主题。

文章以一名残疾老师自强不息、热爱生活的典型事例教育少年儿童要珍惜光阴,热爱生命。

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搜集身残志坚的事例,他们在搜集、汇报、聆听中会获益匪浅;

本课的末尾,让学生在刘老师的图片下写自己的心里话,让学生直抒胸臆,深化体会。

教师还可以借助海伦·

凯勒的话教育学生:

“只有活出生命的强音才能领略命运的精彩。

”几个设计将会把积极的人生意念深入学生的心灵。

1.按课文原文填空。

2.根据字义组词。

3.按要求写句子。

(1)用“凝聚”和“倾注”写一句赞美老师的话。

老师为我们倾注了太多的爱,我们身上凝聚了老师的希望。

(2)给班级“图书角”写一句有关读书方面的名言警句。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3)用关联词把下面的两个句子连起来。

我们能够快乐茁壮地成长。

我们有慈爱负责的好老师。

因为我们有慈爱负责的好老师,所以我们能够快乐茁壮地成长。

1.作者简介

苏叔阳,当代著名剧作家、作家、文学家、诗人,笔名舒扬。

1938年生于河北保定。

现从事文化及历史研究。

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

从事教育事业多年,培养了很多学生。

他以深厚的文化积淀、特有的历史文学视角,创作了诸多国内外广为流传的文学著作。

代表作品有话剧《丹心谱》、历史散文著作《中国读本》、长篇小说《故土》、散文《理想的风筝》等。

2.选取典型的事例表现人物精神境界的写作方法

本文中的刘老师身残志坚,乐观向上,爱工作,爱生活。

为了表现主人公的这一精神境界,作者选取了刘老师课堂上敬业爱生,操场上蹦跳放风筝的典型事例,从工作、生活两个方面,写出了他完美的人格,完整地表现了主人公的精神境界。

那么,写作时如何选取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境界呢?

首先,要明确主人公有怎样的精神境界,要认真思考,反复推敲,从中筛选出最突出的品质、精神或性格的特点,并以此为中心。

其次,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例。

所谓感染人的事例,就是最能表现人物精神境界的事例,最有代表性的事例,最有说服力的事例,最能打动人的事例。

最后,恰当地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使中心与典型事例有机地融为一体,不脱节,形成一篇结构严谨、中心突出、事例典型的作文。

例如写命题作文“妈妈”,如果想表现妈妈热心工作、爱岗敬业的精神境界,就应该选取体现妈妈这一好品质的典型事例,如放弃节假日休息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