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技术数据考点讲解.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083022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9.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生产技术数据考点讲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安全生产技术数据考点讲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安全生产技术数据考点讲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安全生产技术数据考点讲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安全生产技术数据考点讲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安全生产技术数据考点讲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安全生产技术数据考点讲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安全生产技术数据考点讲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安全生产技术数据考点讲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安全生产技术数据考点讲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安全生产技术数据考点讲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安全生产技术数据考点讲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安全生产技术数据考点讲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安全生产技术数据考点讲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安全生产技术数据考点讲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安全生产技术数据考点讲解.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安全生产技术数据考点讲解.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安全生产技术数据考点讲解.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安全生产技术数据考点讲解.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安全生产技术数据考点讲解.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全生产技术数据考点讲解.docx

《安全生产技术数据考点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生产技术数据考点讲解.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全生产技术数据考点讲解.docx

安全生产技术数据考点讲解

第一章机械安全技术

一.机械行业安全概要

1.皮带传动装置的防护罩可采用金属骨架的防护网,与皮带的距离不应小于50mm,设计应合理,不影响机器的运行。

一般传动机构离地面2米以下,应设防护罩。

但在下列三种情况,即使在2m以上也应加以防护:

皮带轮中心距之间的距离在3米以上;皮带宽度在15cm以上;皮带回转的速度在9m/min以上。

这样,万一皮带断裂,不至于伤人。

2.对厂房一般照明的光窗设置要求:

厂房跨度大于12m时,单跨厂房的两边应有采光侧窗,窗户的宽度不应小于开间长度的一半。

多跨厂房相连,相连各跨应有天窗,跨与跨之间不得有墙封死。

车间通道照明灯应覆盖所有通道,覆盖长度应大于90%的车间安全通道长度。

3.厂区干道的路面要求。

车辆双向行驶的干道宽度不小于5m,有单向行驶标志的主干道宽度不小于3m,进入厂区门口,危险地段需设置限速限高牌、指示牌和警示牌

4.车间安全通道要求。

通行汽车的宽度>3m,通行电瓶车的宽度>1.8m,通行手推车、三轮车的宽度>1.5m,一般人行通道的宽度>1m。

5.车间生产设备分为大、中、小型三类。

最大外形尺寸长度>12m者为大型设备,6~12m者为中型设备,<6m者为小型设备,大、中、小型设备间距和操作空间的要求如下:

①设备间距(以活动机件达到的最大范围计算),大型设备≥2m,中型设备≥1m,小型设备≥0.7m,大、小设备的间距按最大的尺寸要求计算。

②设备与墙、柱距离(以活动机件的最大范围计算),大型设备≥0.9m,中型设备≥0.8m,小型设备≥0.7m。

③高于2m的运输线应有牢固的防护罩(网),网格大小应能防止所输送物件坠落至地面,对低压2m高的运输线的起落段两侧应架设防护栏,栏高不低于1.05m。

6.产品坯料等应限量存入,白班存放为每班加工量的1.5倍,夜班存放为加工量的2.5倍。

7.工件、物料摆放不得超高,在垛底与垛高之比为1:

2的前提下,跺高不超出2m(单位超高除外),砂箱堆垛不超过3.5m。

8.为生产而设置的深>0.2m、宽>0.1m的坑、壕、池应有可靠的防护栏或盖板,夜间应有照明。

二.金属切削机床及砂轮机安全技术

1.如果因厂房地形限制不能设置专用的砂轮机房,则应当在砂轮机正面装设不低于1.8m高度的防护挡板,并且挡板要求牢固有效。

2.直径大于或者等于200mm的砂轮装上法兰盘后先进行平衡调试,砂轮在经过整形休整后或在工作中发现不平衡时,应重复进行调试直到平衡。

3.砂轮法兰盘直径不得小于被安装砂轮直径的1/3,且规定砂轮磨损到直径比法兰盘直径大10mm时应更换新砂轮。

此外,在砂轮与法兰盘之间还应加装直径大于卡盘直径2mm、厚度为1~2mm的软垫。

4.砂轮防护罩的开口角度在主轴水平面以上不允许超过65度。

防护罩在主轴水平面以上开口大于、等于30度时必须设挡屑屏板,砂轮圆周表面与挡板的距离应小于6mm。

5.砂轮直径在150mm以上的砂轮机必须设置可调托架,砂轮与托架之间的距离最大不应超过3mm。

三.冲压(剪)机械安全技术

1.常用的剪板机分为平剪、滚剪和震动剪3种类型。

剪切厚度小于10mm的剪板机多为机械传动,大于10mm的为液压传动。

剪板机不应独自一人操作,应有2~3人协调进行送料、控制尺寸精度及取料等,并确定一个人统一指挥。

剪板机操作者送料的手指离剪刀口的距离应最少保持200mm,并且离开压紧装置。

四.木工机械安全技术

1.刨刀刃口伸出量不能超过刀轴外径1.1mm。

五.铸造安全技术

1.浇包盛铁水不得太满,不得超过容积的80%,以免洒出伤人;

2.除尘:

炼钢电弧炉的烟气净化宜采用干式高效除尘设备;冲天炉的排烟净化宜采用机械排烟净化设备,当粉尘的排放浓度在400~600mg/m3时,最好利用自然通风和喷淋装置进行排烟净化。

3.颚式破碎机,直接给料,落差小于1m时,可只做密闭罩而不排风。

不论上部有无排风,当下部落差大于等于1m时,下部均应设置排风密封罩。

六.锻造安全技术

七.安全人机工程基础知识

八.人的特性

1.人从光亮处进入暗处,暗适应的过渡时间较长,约需要30min才能完全适应,明适应的过渡时间很短,约需要1min。

2.眼睛能承受的可见光的最大亮度值约为106cd/m2,如超过此值,人眼视网膜就会收到损伤。

300mm以下的短波紫外线可引起紫外线眼炎;紫外线照射4~5小时便会充血,10~12小时会使眼睛剧痛而不能睁眼;常受红外线照射可引起白内障;直视高亮度光源(如激光、太阳光等)会引起黄斑烧伤。

3.在视线突然转移的过程中,约有3%的视觉能看清目标,其余的97%的视觉都是不真实的。

4.对于运动的目标,只有当角速度大于1`/s~2`/s时,且双眼的焦点同时集中在同一个目标上,才能鉴别出其运动状态。

5.人眼看一个目标要得到视觉印象,最短的注视时间为0.07~0.3s,这与照明的亮度有关,人眼视觉的暂停时间平均需要0.17s。

6.一般识别声音所需要的最短持续时间为20~50ms。

当声音频率在20Hz,其声压为2×10-5Pa,声强为10-12W/m2的值为听阈。

低于听阈的声音不能产生听觉。

7.一般条件下,反应时间约为0.1~0.5s。

对于复杂的选择性反应时间达1~3s,要进行复杂判断和认识的反应时间平均达3~5s。

九.机械的特性

十.人机作业环境

1.舒适温度应在21±3℃,相对湿度在30%~70%时感到舒适

2.一般将热源散热量大于84Kj/(m2·h)的环境叫高温作业环境。

十一.人机系统

第二章电气安全技术

1.感知电流:

男性约为1.1mA,女性约为0.7mA;

2.摆脱电流:

男性约为16mA,女性约为10.5mA(平均值);

男性约为9mA,女性约为9mA(最小值);

3.皮肤电阻在人体阻抗中占有很大比例

4.干燥的情况下,人体电阻约为1000~3000Ω,潮湿的情况下,人体电阻约为500~800Ω。

二.触电防护技术

1.工程上应用的绝缘材料电阻率一般都不低于107Ω·m。

2.任何情况下绝缘电阻不得低于每伏工作电压1000Ω。

3.屏护装置应该有足够的尺寸,与带电体之间应保持必要的距离:

遮拦高度不应低于1.7m,下部边缘离地面不超过0.1m,栅遮拦的高度户内不应小于1.2m,户外不应小于1.5m,栏条间距离不应大于0.2m;对于低压设备,遮拦与裸导体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0.8m。

户外变配电装置围墙的高度一般不应小于2.5m。

4.用电设备间距:

明装的车间低压配电箱底口距地面的高度可取1.2m,暗装的可取1.4m,明装电度表板底口距地面的高度可取1.8m。

5.常用开关电器的安装高度为1.3~1.5m,开关手柄与建筑物之间应保留150mm的距离,以便于操作。

墙用平开关离地面高度可取1.4m,明装插座离地面高度可取1.3~1.8m。

6.室内灯具安装高度应大于2.5m,受实际条件约束达不到时,可减为2.2m;低于2.2m时,应采取适当安全措施。

当灯具位于桌面上方等人碰不到的地方时,高度可减为1.5m。

户外灯具高度应大于3m,安装在墙上可减为2.5m。

7.起重机具至线路导线间的最小距离,1Kv及1Kv以下者不应小于1.5m,10Kv者不应小于2m。

8.低压操作时,人体及其所携带工具与带电体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0.1m。

9.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Page.81)

①IT系统(保护接地),IT系统就是保护接地系统,字母I表示配电网不接地或者经高阻抗接地,字母T表示电气设备外壳接地。

其安全原理是通过低电阻接地,把故障电压限制在安全范围内。

保护接地适用于各种不接地配电网,在380V不接地低压系统中,一般要求保护接地电阻RE≤4Ω,当配电变压器或发电机的容量不超过100KV·A时,要求RE≤10Ω。

在不接地的10KV配电网中,如果高压设备与低压设备共用接地装置,要求接地电阻不超过10Ω。

②TT系统,TT系统第一个字母T表示配电网直接接地,第二个字母T表示电气设备外壳接地。

采用TT系统必须装设剩余电流动作防护装置或过电流保护装置,并优先选用前者。

TT系统主要用于低压用户,即用于未装配电变压器,从外面引进低压电源的小型用户。

故障电压降不到安全范围以内。

③TN系统(保护接零),TN系统中的字母N表示电气设备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部分与配电网中性点之间直接连接。

保护接零的安全原理是当某相带电部分碰连设备外壳时,形成该相对零线的单相短路,短路电流促使线路上的短路保护元件迅速动作,从而把故障设备电源断开,消除电击危险。

故障电压降不到安全范围以内。

TN系统分为TN—S,TN—C—S,TN—C三种类型。

TN—S(PE线与N线完全分开的系统)系统的安全性最好,正常工作条件下,外露导电部分和保护导体均呈零电位,被称为最“干净”的系统。

有爆炸危险、火灾危险性大及其他安全要求高的场所应采用TN—S系统;厂内低压配电的场所及民用楼房应采用TN—C—S系统;触电危险性小、用电设备简单的场所可以采用TN—C系统。

10.电气设备的防触电保护分类

①0类设备,仅靠基本绝缘作为防触电保护的设备。

设备只能在不导电的环境中使用,比如木质地板和墙壁,且环境干燥。

②OⅠ类设备和Ⅰ类设备,设备的防触电保护不仅依靠基本绝缘,还包括一种附加的安全措施,即将能触及的可导电部分与设施固定布线中的保护线相连接。

0Ⅰ类设备的金属外壳上有接地端子;Ⅰ类设备的金属外壳上没有接地端子,但引出带有保护端子的电源插头。

③Ⅱ类设备,设备的防触电保护不仅依靠基本绝缘还具备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类型的附加安全措施。

这种设备不采用保护接地的措施,也不依赖于安装条件。

④Ⅲ类设备,设备的防触电保护依靠安全特低电压(SELV)供电,且设备内可能出现的电压不会高于安全电压限值。

三类设备是从电源方面就保证了安全。

应注意Ⅲ类设备不得具有保护接地手段。

11.特别危险环境中使用的手持电动工具应采用42V特低电压;有电击危险环境中使用的手持照明灯和局部照明灯应采用36V或24V特低电压;金属容器内、特别潮湿处等特别危险环境中使用的手持照明灯应采用12V特低电压;水下作业等场所应采用6V特低电压。

三.电气防火防爆技术

1.爆炸危险物质分如下三类

①Ⅰ类:

矿井甲烷

②Ⅱ类:

爆炸性气体、蒸气

③Ⅲ类:

爆炸性粉尘、纤维或飞絮

2.Ⅱ类、Ⅲ类爆炸性物质的分组:

按引燃温度(自然点)分为六组,即T1、T2、T3、T4、T5、T6。

3.爆炸性气体环境危险场所分区

①0区,指正常运行时连续或长时间出现或短时间频繁出现爆炸性气体、蒸气或薄雾的区域

②1区,指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预计周期性出现或偶尔出现)爆炸性气体、蒸气或薄雾的区域

③2区,指正常运行时不出现,即使出现也只可能是段时间出现爆炸性气体、蒸气或薄雾的区域

4.良好的通风标志是混合物中的危险物质的浓度被稀释到爆炸下限的25%以下。

5.爆炸性粉尘环境(与上面分类定义类似)

①20区,②21区,③22区

6.火灾危险环境

①火灾危险21区,具有闪点高于环境温度的可燃液体,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环境。

②火灾危险22区,具有悬浮状、堆积状的可燃粉尘或纤维,虽不可能形成爆炸混合物,但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环境。

③火灾危险23区,具有固体状可燃物,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环境。

7.防爆电气设备分类

①Ⅰ类电气设备,用于煤矿瓦斯气体环境。

②Ⅱ类电气设备,用于煤矿甲烷以外的爆炸性气体环境。

③Ⅲ类电气设备,用于爆炸性粉尘环境。

四.雷击和静电防护措施

1.防直击雷的专设引下线距建筑物出入口和人行道边沿不宜小于3m。

2.独立接闪杆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10Ω;附设接闪器每根引线下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10Ω。

为了防止跨步电压伤人,防直接雷的人工接地体距建筑物出入口和人行道不应小于3m。

3.工厂或车间的氧气、乙炔等管道必须连成一个整体,并予以接地。

可能产生静电的管道两端和每隔200~300m处均应接地。

平行管道相距10cm,每隔20m应用连接线互相连接起来。

管道与管道或者管道与其他金属物件交叉或接近,其间距小于10cm时,也应互相连接起来。

4.因为静电泄漏电流很小,所以单纯为了消除导体上静电的接地,其防静电接地电阻原则上不得超过1MΩ;但出于检测方便考虑,规程要求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0Ω。

五.电气装置安全技术

1.室内油量600Kg以上的充油设备必须有事故蓄油设施。

储油坑应能容纳100%的油。

2.变配电站各间隔的门应向外开启;门的两侧都有配电装置时,应两边开启。

门应为非燃烧体或难燃烧体材料制作的实体门。

长度超过7m的高压配电室和长度超过10m的低压配电室至少应有两个门。

3.室内充油设备油量60Kg以下者允许安装在两侧有隔板的间隔内,油量60~600Kg者须装在有防爆隔墙的间隔内,600Kg以上者应安装在单独的间隔内。

4.高压配电装置长度大于6m时,通道应设两个出口;低压配电装置两个出口间距超过15m时,应增加出口。

5.10Kv变压器壳体距门不应小于1m,距墙不应小于0.8m(装有操作开关时不应小于1.2m)

6.采用自然通风时,变压器室地面应高出室外地面1.1m。

7.切断电路时,必须先拉开断路器,后拉开隔离开关,接通电路时,必须先合上隔离开关,后合上断路器。

8.弧焊机一次绝缘电阻不应低于1MΩ,二次绝缘电阻不应低于0.5MΩ。

9.一般场所,手持电动工具应采用Ⅱ类设备;如果使用Ⅰ类工具,则应在电气线路中采用额定剩余动作电流不大于30mA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隔离变压器等保护措施。

在潮湿或金属构架上等导电性能良好的作业场所,应使用Ⅱ类或Ⅲ类设备。

在锅炉内、金属容器内、管道内等狭窄的特别危险场所,应使用Ⅲ类设备。

如果使用Ⅱ类设备,则必须装设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不大于15mA、动作时间不大于0.1s的漏电保护器,而且,Ⅲ类设备的隔离变压器、Ⅱ类设备的漏电保护器以及Ⅱ、Ⅲ类设备控制箱和电源连接器等必须放在作业场所的外面。

第三章特种设备安全技术

一.特种设备事故的类型

1.金属温度:

是指容器受压元件沿截面厚度的平均温度。

任何情况下,元件金属的表面温度不得超过钢材的运行使用温度。

2.压力容器分类

低压容器,0.1Mpa≤P<1.6Mpa;

中压容器,1.6Mpa≤P<10.0Mpa;

高压容器,10.0Mpa≤P<100.0Mpa;

超高压容器,P≥100Mpa;

3.场(厂)内机动车辆,是指利用动力装置驱动或牵引的,在特定区域内作业和行驶、最大行驶速度(设计值)超过5Km/h;或者具有起升、回转、翻转、搬运等功能的专业作业车辆。

受道路交通管理部门和农业部门管理的车辆除外。

二.锅炉和压力容器安全技术

1.压力容器的安全阀应每年对其检验、定压一次并铅封完好,每月自动排放试验一次,每周手动排放试验一次,做好记录并签名。

2.根据工作压力选用压力表的量程范围,一般应在工作压力的1.5~3倍。

3.表盘直径不得小于100mm,表的刻盘上应划有最高工作压力红线标志。

4.压力表装置齐全(压力表、存水弯管、三通旋塞)。

应每半年对其校验一次,并铅封完好。

5.爆破帽为一段封闭,中间有一薄弱层面的厚壁短管。

爆破压力误差较小,泄放面积较小,多用于超高压容器。

其爆破压力与材料强度之比一般为0.2~0.5

6.为防止锅炉降温过快,在正常停炉的4~6h内,应紧闭炉门和烟道挡板。

之后打开烟道挡板,缓慢加强通风,适当放水。

停炉18~24h,在锅水温度降至70℃以下时,方可全部放水。

7.锅炉的外部检验一般每年进行一次,内部检验一般每两年进行一次,水压试验一般每六年进行一次

8.压力容器定期检验分为年度检验和全面检验。

年度检验是指为了确保压力容器在检验周期内的安全而实施的运行过程中的在线检验,每年至少一次;全面检验是指压力容器停机时的检验。

9.压力容器一般应当于投用满3年时进行首次全面检验。

下次的全面检验周期,由检验机构根据本次全面检验的结果按照下列规定确定

①安全状况等级为1、2级的,一般每6年一次;

②安全状况等级为3级的,一般每3~6年一次;

③安全状况等级为4级的,应当监控使用,其检验周期由检验机构确定,累积监控使用时间不得超过3年。

10.起重机械的检验分为首次检验和定期检验两种。

首次检验是指设备投入使用前的检验;定期检验是指在使用单位进行经常性日常维护保养和自行监察的基础上,由检验机构进行的定期检验

11.定期检验时间规定

①塔式起重机、升降机、流动式起重机每年一次。

②轻小型起重设备、桥式起重机、门式起重机、门座起重机、缆索起重机、桅杆起重机、铁路起重机、旋臂起重机、机械式停车设备每2年一次,其中吊运熔融金属和炽热金属的起重机每1年一次。

③性能试验中的额定载荷试验、静载荷试验、动载荷试验项目,首次检验和定期检验时必须进行,额定载荷试验项目,以后每间隔1个检验周期进行一次。

四.场(厂)内机动车辆安全技术

1.对于叉车等起升高度超过1.8m的工艺车辆,必须设置护顶架,以保护司机免受重物落下造成的伤害。

2.检验类别分为验收检验和定期检验。

验收检验是指对新增、大修或者改造的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投入使用前的检验;定期检验是指对在用的(厂)内专用机动车辆,每年进行一次的检验。

第四章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一.火灾爆炸事故机理

1.燃烧可以分为四种形式:

扩散燃烧、混合燃烧、蒸发燃烧、分解燃烧

2.按物质的燃烧特性将火灾分为6类:

A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这类物质通常具有有机物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灰烬,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火灾等。

B类火灾,指液体火灾和可融化的固体物质火灾。

C类火灾,指气体火灾。

D类火灾,指金属火灾,如钾、镁等

E类火灾,指带电火灾,是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如发电机、电缆、家用电器等

F类火灾,指烹饪器具内烹饪物火灾,如动植物油脂等。

3.按照一次火灾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受灾户数和财产直接损失金额,火灾划分为3类:

①特大火灾:

死亡10人以上(含本数,下同);重伤20人以上;死亡、重伤20人以上;受灾户数50户以上;烧毁财务损失100万元以上。

②重大火灾:

死亡3人以上;重伤10人以上;死亡、重伤10人以上;受灾户数30户以上;烧毁财务损失30万元以上。

③不具有前两项情形的燃烧事故,为一般火灾。

4.当空气中氧含量低于14%时常见可燃物不会燃烧。

5.乙炔是常见的分解爆炸气体,安全规程中规定,不能用含铜量超过70%的铜合金制造盛乙炔的容器;在用乙炔焊接时,不能使用含银焊条。

6.影响爆炸极限的因素:

①温度:

混合爆炸气体的初始温度越高,爆炸极限范围越宽,则爆炸下限越小,上限越高,爆炸危险性增加。

②压力:

在0.1~2.0Mpa的压力下,对爆炸下限影响不大,对爆炸上限影响较大;当压力大于2.0Mpa时,爆炸下限变小,爆炸上限变大,爆炸范围扩大。

一般而言,初始压力增大,气体爆炸极限也增大,爆炸危险性增加。

③惰性介质的影响:

随着惰性气体含量的增加,爆炸极限范围缩小。

④爆炸容器对爆炸极限的影响:

爆炸容器的材料和尺寸对爆炸极限有影响。

若容器材料的传热性好,管径越细,火焰在其中越难传播,爆炸极限范围变小。

⑤点火能的影响:

点火源的活化能量越大,加热面积越大,作用时间越长,爆炸极限范围也越大。

7.粉尘爆炸与可燃气爆炸区别:

一是粉尘爆炸需要的发火能要多得多;二是在可燃气爆炸中,促使稳定上升的传热方式主要是热传导;而在粉尘爆炸中,热辐射的作用大。

二.消防设施与器材

1.泡沫灭火系统:

泡沫系统指空气机械泡沫灭火系统。

发泡倍数在20倍以下的称低倍数,发泡倍数21~200倍之间的称中倍数泡沫,发泡倍数在201~1000倍之间的称高倍数泡沫。

2.化学泡沫灭火器是由硫酸铝和碳酸氢钠的水溶液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形成泡沫。

3.当氧气的含量低于12%或者二氧化碳的浓度达30%~35%时,燃烧中止。

二氧化碳灭火器适用于600V以下的带电设备。

三.防火防爆技术

1.可燃气体应符合爆炸下限大于4%的可燃气体或蒸气,浓度应小于0.5%,爆炸下限小于4%的可燃气体或蒸气,浓度应小于0.2%的标准(作业前气体分析)

2.为防止静电放电火花引起燃烧爆炸,流体在管道中的流速必须加以控制,例如易燃液体在管道中的流速不宜超过4~5m/s,可燃气体在管道内的流速不宜超过6~8m/s。

3.爆破片的防爆效率取决于它的厚度、泄压面积和膜片材料的选择。

由于铜、铁片破裂时可能产生火花,存在燃爆性气体的系统不宜选其做爆破片(爆破片材质)。

4.爆破片爆破压力的选定,一般为设备、容器及系统最高工作压力的1.15~1.3倍。

爆破片一般6~12个月跟换一次。

此外如果系统超压后未破裂的爆破片以及正常运行中有明显变形的爆破片应立即跟换。

5.防爆门(窗)一般设置在使用油、气或燃烧煤粉的燃烧室外壁上,在燃烧室发生爆燃或者爆炸时用于泄压,以防设备遭到破坏。

泄压面积与厂房体积的比值宜采用0.05~0.22。

防爆门(窗)应设置在人不常到的地方,高度最好不低于2m。

四.烟花爆竹安全技术

1.烟花爆炸的引火线要求:

吐珠类产品引火线应在6~10s引燃主体,小礼花弹类引火线应在8~12s引燃主体,其他各类产品的引火线应在3~6s引燃主体。

五.民用爆破器材安全技术

1.无

第五章职业危害控制技术

一.职业危害控制基本原理

1.辐射分为非电离辐射和电离辐射。

2.非电离辐射的主要防护措施有场源屏蔽、距离防护、合理布局以及采取个人防护措施等。

二.生产性粉尘危害控制技术

1.直径小于5μm的粉尘对机体的危害性较大,也易于达到呼吸器官的深部。

三.生产性毒物危害控制技术

1.无

四.物理因素危害控制技术

1.当量子能量达到12eV以上时,对物体有电离作用,能导致机体的严重损伤,这类辐射称为电离辐射。

量子能量小于12eV的不足以引起生物体电离的电磁辐射,称为非电离辐射。

2.红外线辐射对机体的影响主要是皮肤和眼睛。

3.物体温度达1200℃以上的辐射电磁波谱中即可出现紫外线。

强烈的紫外线辐射作用可引起皮炎,表现为弥漫性红斑,有时可出现小水泡和水肿,并有发痒、烧灼感。

在作业场所比较多的是紫外线对眼睛的损伤,即由电弧光照射所引起的职业病—电光性眼炎。

紫外线常见的辐射源有:

冶炼炉(高炉、平炉、电炉)、电焊、氧乙炔气焊、氩氟焊和等离子焊接。

4.激光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它的热效应和光化学效应造成的。

伤害程度取决于激光强度、频率和肤色深浅、组织水分、角质层厚度等。

5.电离辐射的防护分为外照射防护和内照射防护。

外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有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和屏蔽防护,通称“外防护三原则”;内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有围封隔离、除污保洁和个人防护等综合性防护措施。

第六章运输安全技术

一.运输事故主要类型和预防技术

1.铁路对行车事故按其造成的设备损坏程度、人员伤亡情况以及对行车影响的程度,分为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大事故、险性事故、一般事故5个等级。

二.公路运输安全技术

1.运送易燃和易爆物品的专用车,应在驾驶室上方安装红色标志灯,并在车身两侧喷有明显的“禁止烟火”字样或标记;车上必须备用消防器材,并且有相应的安全措施;排气管应安装在车身的前部,车辆尾部应安装接地装置。

座位数大于9的客车应装备灭火器。

2.安全护栏。

具体布设地点为:

路堤填土高度大于3m的路段;路侧有河流、池塘等危险地段;互通立交进出口三角地带机小半径匝道外侧;路侧有需要提供保护的结构物(桥墩、大型标志柱、紧急电话等);路侧护栏最小设置长度为70m。

3.交通事故分为特大、重大、一般和轻微四类,一次死亡30人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在500万元及其以上的道路交通事故为特别重大事故。

4.在来车方向距事故现场100m处树立警告标志,防止其他车辆进入事故现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