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岸施工技术交底书记录表样本.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083028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94.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护岸施工技术交底书记录表样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护岸施工技术交底书记录表样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护岸施工技术交底书记录表样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护岸施工技术交底书记录表样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护岸施工技术交底书记录表样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护岸施工技术交底书记录表样本.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护岸施工技术交底书记录表样本.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护岸施工技术交底书记录表样本.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护岸施工技术交底书记录表样本.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护岸施工技术交底书记录表样本.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护岸施工技术交底书记录表样本.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护岸施工技术交底书记录表样本.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护岸施工技术交底书记录表样本.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护岸施工技术交底书记录表样本.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护岸施工技术交底书记录表样本.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护岸施工技术交底书记录表样本.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护岸施工技术交底书记录表样本.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护岸施工技术交底书记录表样本.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护岸施工技术交底书记录表样本.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护岸施工技术交底书记录表样本.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护岸施工技术交底书记录表样本.docx

《护岸施工技术交底书记录表样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岸施工技术交底书记录表样本.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护岸施工技术交底书记录表样本.docx

护岸施工技术交底书记录表样本

护岸施工技术交底书记录表

施工技术安全交底记录表

编号:

CCHG/QES-JL-

工程名称

长江中游宜昌至昌门溪河段航道整治一期工程Ⅰ标段

分部分项

工程名称

护坡施工

交底时间

单位工程

名称

关洲水道GZ1#护滩带工程

关洲水道GZ1#潜坝工程

交底地点

交底人

赵凯

计划工期

145天

主要施工

内容

陆上护坡(包括岸坡开挖、排水盲沟、陆上反滤层、护面、截流沟和排水沟以及现浇混凝土挡土墙等)和枯水平台。

参 加 人

见《技术安全交底签到表》

交底内容记录:

(此栏不够可加页附后)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关洲水道左汊控制工程。

它包括在左汊进口至关洲头部布置一道护滩带及一道潜坝。

其作用是限制关洲左汊的进一步发展,避免关洲左汊进口冲开带来上游水位下降及关洲芦家河河段航道条件的恶化。

(一)GZ#1护滩带

护滩带长1364m(含勾头947m),宽度为90m。

同时,对根部岸线进行守护。

关洲水道GZ1#护滩带由护滩(底)和根部护岸两部分组成。

其中即将开始施工的根部护岸与岸坡相连接。

采用斜坡式的守护方式,守护长度为370m。

上游端设置50m长的过渡段。

过渡段陆上铺石0.6m厚,铺石下设置无纺布;水下抛石1m厚,抛石宽度为40m。

根部护岸结构主要包括陆上护坡、枯水平台、水下护底和水下补坡四个部分。

与施工水位同一高程设有一枯水平台,枯水平台顶高程为39.20m。

枯水平台以上为陆上护坡,以下为水下护底和水下补坡。

而目前进行交底和即将施工的为陆上护坡和枯水平台部分内容。

其中陆上护坡主要包括岸坡开挖、排水盲沟、陆上反滤层、护面、截流沟和排水沟等工序。

(二)GZ#1潜坝

潜坝总长1243m,分为坝体、护底(滩)和根部护岸三个部分。

其中我部计划即将进行施工的根部护岸与岸坡相连接,守护长度为520m,上游设置100m长的过渡段,其中水上为50m长护岸,水下为100m长抛石结构,下游设置50m长的过渡段。

(续前页)

根部有两种结构型式的护岸,上游50m过渡段护岸和110m护岸段为混合式护岸结构,下游50m过渡段和410m护岸段为斜坡式护岸结构。

过渡段水下为抛石结构,厚度为1m厚、宽度为40m;过渡段陆上部分为铺石结构,铺石0.6m厚,铺石下设置无纺布。

混合式护岸结构主要包括C30现浇混凝土挡土墙、陆上护坡、枯水平台、水下护底和水下补坡五个部分。

枯水平台以上为C30挡土墙、陆上护坡,枯水平台以下为水下护底和水下补坡。

陆上护坡K196.5~K279.2段排水口处采用铺石护面,其余范围采用23cm厚钢丝网格护面。

根部护岸结构主要包括陆上护坡、枯水平台、水下护底和水下补坡四个部分。

与施工水位同一高程设有一枯水平台,枯水平台顶高程为39.20m,枯水平台以上为陆上护坡,以下为水下护底和水下补坡。

本次进行交底和即将施工的同样为枯水平台以上为陆上护坡以及枯水平台,陆上护坡内容与工序与GZ#1护滩带雷同相似。

表1-1GZ1#护滩带、GZ1#潜坝护坡工程主要工程量(暂按设计量)

序号

分部分项

工程名称

单位

关洲水道

合计

GZ1#

护滩带

GZ1#

潜坝

1

铺设无纺布

m2

14729

19888

34617

2

坡面平整

m2

9140

13206

22346

3

铺碎石

m3

235

402

637

4

液压挖掘机挖装、自卸汽车运土

m3

30271

32142

62413

5

浆砌块石

m3

623

897

1520

6

陆上铺石

m3

1369

36273

37642

7

铺黄砂

m3

776

779

1555

8

钢丝网格(23cm)

m2

7757

6478

14235

9

现浇混凝土挡墙

m3

0

445

445

10

安装PVC管(截流沟)

m

38

56

94

11

碎石填缝

m3

0

666

666

12

安装里程桩

5

7

12

13

安装PVC管(挡墙)

m

0

56

56

14

填土机械夯实

m3

0

578

578

二、工期进度要求

计划于2014年10月26日开工,并于2015年3月20日前全部完成GZ#1护滩带、GZ#1潜坝护岸部分的全部施工内容。

具体工期进度计划要求见图1-1

(续前页)

 

三、质量目标

达到《水运工程质量检验标准》(JTS257-2008)合格标准。

四、主要施工工艺及方法

(一)岸坡开挖夯实和削坡整平

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机分层开挖,选用运输车辆将开挖的土方运至不影响施工总体结构的区域(截流沟后方10米范围);对于疏松的土质采用人工配合蛙式打夯机进行夯实;削整边坡采用人工整平。

1、主要施工工艺

施工顺序为:

施工测量放样→分段人工配合机械清理表土植被→机械开挖、装运→机械夯实→机械修整皮面→人工修整坡面。

图4-1岸坡开挖、削坡工艺流程图

 

(续前页)

2、岸坡开挖施工方法及质量控制

(1)岸坡开挖主要采用机械开挖,人工辅助。

GZ1#护滩带护坡岸坡开挖纵向计划均由下游至上游方向推进,GZ1#潜坝岸坡则由上游至下游开挖后(为尽早展开现浇混凝土挡土墙工作面)。

开挖按每40米分为一段,分段完成。

开挖土层较厚时,应分层进行。

开挖时,预留20cm基面保护层,预留人工削坡细挖。

岸坡开挖范围和坡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开挖的边坡应稳定、平整,不得有贴坡。

在开挖过程中,要随时复核开挖基线,避免超挖;注意观测开挖坡面,如出现裂缝和滑动迹象时,立即暂停施工和采取应急抢救措施,同时应设置必要变形观测点,观测边坡变化情况,并作好记录。

当开挖有明水或渗水较严重时,宜先进行降、排水处理后再开挖。

根据降雨和地下水情况,采取降、排水措施,满足陆上土方开挖施工的排水要求。

(2)弃土

挖掘机直接将开挖出来的土方在施工后方滩地平顺堆弃,不形成高低不一的土堆。

弃土区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影响岸坡稳定。

弃土堆高不得高于2m。

严禁向护坡坡脚或航道内弃土。

(3)机械夯实

对于疏松土质采用蛙式打夯机逐层进行夯实。

(4)质量检验

岸坡开挖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和方法见表4-1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

检验单元

和数量

单元

测点

检验方法

1

平台高程

陆上

±100mm

每个断面

(每10~20m一个断面)

1

用水准仪等仪器测量

水下

±500mm

用经纬仪、测深仪或水砣等仪器测量

2

平台宽度

陆上

±100mm

用尺量

水下

±300mm

用经纬仪、测深仪、GPS或水砣等仪器测量

3

坡度

0

-10%

用经纬仪等仪器测量

4

坡底线位置

100mm

5

岸坡沿线长度

2000mm

连续的一个合同段

1

用经纬仪等仪器测量

(续前页)

3、削坡整平施工方法及质量控制

(1)削坡整平的施工方法

削坡整平的平面位置和范围应满足设计要求,整平前应对坡面、基底进行整理,坡面基底土质应满足设计要求。

局部回填时要求对回填土层夯实,达到原状土的密度。

削坡整平采用人工进行,采用自上而下顺坡平整的施工方式,其平整度可用两侧架设水准线的方式来控制,清理出的土方由人工运至坡顶并由推土机推出。

派专职施工员到现场组织施工,并随时对高程及边坡进行测量控制,保证削坡坡比符合设计要求。

同时,用木桩、广线配合全站仪控制边坡平整度。

削坡土方开挖过程中,施工区内排水是一重要因素,坡面上排水措施为:

坡顶开挖一道纵向截水沟,将滩面积水及雨水引入截水沟,再通过导滤沟和明沟排入江中。

2)质量检查

削坡整平的允许偏差应见表4-2

表4-2削坡及整平允许偏差表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

1

边线位置

200mm

2

高程

0

-200mm

3

坡度

±5%

(二)盲沟施工

在削坡完成后进行枯水平台基槽、截流沟基槽、盲沟及明沟施工。

图4-2

 

1、在开挖坡面上布设排水盲沟,内以无纺布块石反滤包填满。

盲沟充填碎石的粒

(续前页)

径为10~30mm,含泥量不得超过5%,不得含有粘土块、植物等有害物质。

盲沟完成后由专职质检员和现场施工员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报请监理工程师检验,经检验合格并经监理工程师认可后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土工布主要是聚丙烯编织布、长丝机织布和无纺布。

施工过程中对可能暴露在阳光下的部分应在其上加覆盖层,避免阳光直射,同时也能防止人为的外力和河流漂浮物所造成的损坏。

无纺土工布在使用过程中的缝接用缝包针进行。

主要技术指标见表4-3

4-3无纺布主要技术指标

名称

规格

单位

重量

抗拉强度

等效孔径(mm)

用途

纵向≥

横向≥

无纺布

-

400

(g/m2)

625

(N/5cm)

625

(N/5cm)

0.1

护坡

2、盲沟位置和开挖尺寸应满足设计要求,边坡和沟底平面应平整,边坡坡度不得陡于设计坡度。

盲沟完成后由专职质检员和现场施工员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报请监理工程师检验,经检验合格并经监理工程师认可后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3、盲沟的开挖和填充施工应在削整边坡完工之后,铺设护坡倒滤层之前完成;盲沟倒滤层的填充材料应满足设计要求;铺设盲沟的无纺布要紧贴沟槽底面和两侧壁面;填充的材料要将沟槽填平。

铺设在同一直线段基槽内的无纺布宜采用整幅布料,不得拼接。

无纺布的缝外宽度应不小于50mm。

盲沟中碎(块)石回填时应分段从下而上、从一端往另一端推进施工,铺设厚度满足设计要求。

盲沟现场施工图:

图4-3盲沟开挖图4-4铺设盲沟无纺布

 

4、质量检查

盲沟应分段施工、逐段申请验收。

盲沟及明沟施工的允许偏差见表4-4。

(续前页)

表4-4盲沟及明沟施工允许偏差表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1

盲沟

宽度

+100

0

2

深度

+50

0

3

明沟

轴线位置

50

4

断面尺寸

+30

5

底部高程

±50

此外,根据设计文件描述,针对局部段可能分布有淤泥质土层情况,为保证结构的稳定性,采取铺石换填的方式对淤泥质土层进行处理,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开挖后淤泥质土层的实际分布范围情况确定换填部位,并由监理单位对铺石换填的量进行现场计量核准。

(三)反滤层施工

本工程反滤层为10cm厚黄砂层及无纺布一层。

1、材料要求

反滤垫层所用的黄砂规格为0.25~2mm,含泥量不得超过5%。

无纺布主要技术指标与盲沟一样,见表4-3。

2、施工方法

当削坡完成后用自卸驳运输砂直接传送到已削整好的坡面上,再人工进行铺设,铺设厚度采用卷尺进行控制。

黄砂倒滤层施工应按自下到上分层、分段施工,并逐段申请验收,上道工序验收合格后再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一般应根据自然条件和施工工艺确定分段长度,也可经监理工程师批准按区域划分施工段。

无纺布铺设应按先坡脚、后坡面的顺序,且垂直于坡脚轴线由截流沟向下摊铺至下枯水平台沟槽内,不得横向摊铺。

铺设时应考虑适宜的缩水率,要求松紧适宜、平顺无褶皱,确保土工布与基层紧密贴合。

3、技术要求

倒滤层覆盖范围不得小于设计要求范围,平均厚度不得小于设计厚度。

无纺布铺设后,应在48小时内进行上垫层和面层施工,或采取防护、覆盖措施,以防老化。

倒滤层无纺布在长度方向上应采用整幅布料;横向衔接应以双排线进行缝合连接,缝合搭接宽度不得小于50cm,缝合针脚间距应为10cm~15cm。

倒滤层的施工验收后应及时回填覆盖。

如有损坏,应重新补做。

(续前页)

4、质量检验

(1)混合倒滤层的允许偏差、检验方法和数量见表4-5。

表4-5混合倒滤层允许偏差、检查数量和方法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数量

单元测点

检验方法

1

顶部高程

陆上

+30

-20

每10~20m一个断面

每2m一个测点

用水准仪等仪器测量

水下

+300

-200

用测深仪、测深杆、经纬仪或GPS等仪器测量

2

表面平整度

陆上

100

每100m2一处

1

用2m靠尺和钢尺测量

水下

200

每10~20m一个断面

每2m一个测点

用测深仪、测深杆、经纬仪或GPS等测量

(2)无纺布垫层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和方法见表4-6。

表4-6无纺布垫层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和方法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数量

单元测点

检验方法

覆盖范围

+500

0

每100m2一处

1

选最小值处用尺测量

(四)钢丝网护面施工

斜坡式护岸工程护坡采用23cm钢丝网格,设计工程量为14235m2,钢丝网尺寸设计为6m×2m×0.23m(长×宽×高)。

网格内填充符合设计要求的鹅卵石或块石。

见图4-5

 

1、材料要求

(续前页)

(1)钢丝网格

钢丝网格护面为规则的矩形钢丝笼。

钢丝网石笼由双绞合六边钢丝网格构成,钢丝及其镀高尔凡的品质满足国际标准。

钢丝网格护面所用的钢丝通过镀高尔凡特殊处理,有极强的抗锈蚀能力。

钢丝直径应满足设计要求,允许误差为+0.05mm;钢丝强度不低于350N/mm2,延伸率不低于10%;钢丝表面镀高尔凡量不小于215g/m2。

当钢丝绕相当于自身直径四倍的心轴6圈时,用手指摩擦钢丝,其镀层不会剥落或开裂;钢丝网格尺寸应满足设计要求,长度、宽度允许误差为+3%,厚度允许误差为+15mm;钢丝网格面层平整度允许高差为±2.5cm。

钢丝网格材料主要技术指标见表4-7。

表4-7钢丝网格主要技术指标

名称

规格

单位

重量

抗拉强度

等效孔径(mm)

用途

纵向≥

横向≥

镀高尔凡钢丝

2.0~3.4mm

-

350

(N/mm2)

350

(N/mm2)

-

钢丝网格

(2)填充石料

充填石料应选取新鲜且质地坚硬,无风化剥落和裂纹,抗风化性能好,无裂缝,在水中或受冰冻后不崩解,冻融损失率小于1%的块石。

充填石料尺寸应大于网孔。

石料的湿抗压强度应大于50Mpa,软化系数大于0.7,密度不小于2.65t/m3。

23cm厚钢丝网格的石料尺寸应在7cm~15cm之间,可以采用符合粒径要求的鹅卵石或块石来填充,填充石料必需是坚硬且不易风化及水解。

考虑到石料的密实和沉降,石料填充时应高出钢丝网格25mm左右,并确保间隔板的上部外露。

在填充石料时应尽量注意避免损坏网垫上的镀层,并辅以人工摆放以保证空间比空隙率最小。

然后将组装好的各个钢丝网单元体铺设在无纺布上,并用与钢丝网同等材料的钢丝将各单元体的侧板相互连接而形成整体。

充填石料后将护垫盖板绞接在各侧板上。

2、施工方法

(1)网格组装及安装

施工时取一个护垫单元置于平坦而又坚硬的岸坡上。

钢丝网垫应用人工逐件组装。

展开护垫,首先用脚踩住隔板两边,用手拉起隔板,整平底板由于折叠造成弯曲部份。

立起隔板,对底部没有机械折痕的隔板,用脚往两边踩,然后立起隔板,并确保所有的折痕都在正确的位置,每个边的顶部都水平(防止单边踩导致踩的位置不准确而造成边板不平整、隔板高度不足情况)。

用木板压住边板底部边线,折起边板,确保底板在同

(续前页)

一直线上,而且边板有足够的高度。

折起前后长边板,用15cm长的钢丝绞合隔板与边板、边板与边板相接的14个点。

组装完毕后的护垫四周边板平整、绞合点牢固、所有竖直面板的上部边缘在同一水平面上。

完成组装后,将钢丝石笼护垫一个紧靠一个整齐地摆放在坡面上。

(注:

隔板垂直于坡面方向。

)在坡顶上用长木桩固定住护垫,防止其下滑移位造成顶部不齐。

可以通过不绞合长边板,并与相邻护垫套进,底板重叠来做成曲线或斜角,应把钢丝石笼护垫依次排开并安装到位后,进行钢丝网格的摆放和连接工作,此后再进行填充石料。

(2)石料装填

填充石料宜优先选用卵石,且填充石料粒径符合设计要求。

在填充石料时应采取必要措施,注意避免损坏网垫上的镀层。

装填时从坡底往坡顶方向依次进行装填,填满一格后再往上一格装填,避免由于没装填满露出隔板而造成隔板弯曲。

同时为了避免单边装填所引起的顺坡方向的边板往两边弯曲变形,边板的两边同时进行装填。

用于装填的石块不得小于网孔尺寸(6×8cm)。

考虑到石块的沉降,装填时应有2.5cm的超高,而且护垫内装填的石料需用人工摆放尽量减少空隙率,并确保表面平整。

(3)绞合盖板

在沉盖子之前,需对装填时造成弯曲的隔板进行校正,对已装填的石块进行平整。

最终确保所有横向、纵向边缘在同一直线上、坡面平整、不存在凹陷、凸起现象。

沉上盖板,用剪好的1.3m长的钢丝将盖子边缘与边板边缘、盖板与隔板上边缘绞合在一起。

(注:

1、靠在一起的边板边缘以及盖板边缘一起绞合(有4条边);绞合时每间隔10~15cm单、双圈间隔绞,并且每根剪断钢丝绞合长度不超过1m(一般绞合1m长边缘用1.3m长钢丝,所有绞合的钢丝均为定量配置,施工时注意按要求使用钢丝,做好钢丝的保管工作,尽量避免浪费)。

3、注意事项

(1)装填石料时,可以采用机械装填,石料的空隙率应满足设计标准;

(2)石料装填必须饱满,并且达到设计厚度,特别注意每个方框的四个角点处以及坡上隔板上下两端处石料的装填;

(3)石料表面需要用人工进行清平,将石料较为平整的面朝上,确保小到每一个小方框、大到整个坡面,装填完成以后基本都在一个平面上,不存在凸出和凹陷现象;

(4)考虑到石料沉降问题,填充石料应预留一定的超高;

(5)检查石料的装填符合要求后,可以铺设盖子,然后进行绞合固定。

绞合前须

(续前页)

对已装填的护垫进行检查,确保石料装填足够饱满且所有隔板、边板的上端边缘都整齐地暴露在外面;

(6)钢丝绞合方式及距离间隔应满足设计要求;

(7)完成绞合后,所有绞合边成为一体,不能留有遗缝,并且所有绞合边应在同一直线上。

钢丝网护坡现场施工图:

4、质量检验

钢丝网格施工允许偏差见表4-8。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1

相邻钢丝网格最大缝宽

40

2

相邻网垫顶面高差

30

表4-8钢丝网格施工允许偏差

(五)枯水平台施工

本工程枯水平台采用铺石结构,脚槽宽100cm,高50cm。

 

图4-7枯水平台详图(图中单位:

cm)

 

(续前页)

1、施工工艺流程

 

图4-8枯水平台施工工艺流程图

2、材料要求

块石应质地坚硬,无风化剥落和裂纹,抗风性能好,无裂缝,在水中或受冰冻后不崩解,冻融损失率小于1%。

块石必须有一用于作砌体表面的平整度,不得使用薄片、片状、条状、尖角等形状的块石。

一般边长宽比宜小于4,尺寸过大时应作解体修整。

石料的规格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当设计无要求时,其湿抗压强度应大于50Mpa,软化系数大于0.7,密度不小于2.65t/m3。

3、施工方法

(1)脚槽开挖

脚槽开挖可与削坡同时进行,用人工进行开挖。

施工前,将要开挖的内外边线用滑石灰做好标识,分断面进行开挖。

开挖深度由现场施工员用卷尺进行控制,该断面达到要求以后才能下一段施工。

脚槽开挖后,将无纺布设好。

并将设计护底的D型排排头锚固在枯水平台基槽下方的脚槽内,要松紧适度,并填块石压紧,然后再进行平台开始铺砌施工。

(2)铺石施工

铺砌时应自下向上分层进行,块石互相间错,坐实挤紧、紧靠咬搭,空缝用适宜大小的块石堵塞紧密,不得松动、叠砌和浮塞,并保证表面平整。

砌筑顶面边口,应采用较大而方正的块石,砌成整齐坚固的封边。

脚槽内采用小型装载机进行装填,顶面采取人工进行铺石,确保顶面高程符合设计要求,且在同一平面上。

4、技术要求

(1)铺石的断面平均轮廓线不得小于设计断面,坡面坡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续前页)

(2)铺石面层的块石应相互挤紧,大小镶嵌;缝隙应填实坐稳,不得架空,表面应平整,不得出现明显突出的尖角。

(3)施工时应按设计尺度设置铺石控制线,并应错缝竖砌、紧靠密实,前后的明

缝应用小片石料填塞紧密,不得出现通缝、叠砌和浮塞,大块石之间的缝隙应用小块石嵌紧,块石间应契合紧密无松动。

5、质量检验

干铺块石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方法见表4-9

表4-9干铺块石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方法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数量

单元测点

检验方法

1

厚度

+0.2H

-0.1H

每10~20m一个断面

1

用钢尺测量

2

平整度

护坡及坝面

60

2

用2m靠尺和钢尺测量

护滩

100

注:

H为设计厚度,单位为mm。

(六)截流沟、排水沟浆砌块石施工

 

图4-9截流沟、排水沟详图(图中单位:

cm)

1、材料要求

块石应质地坚硬,无风化剥落和裂纹,抗风性能好,无裂缝,在水中或受冰冻后不崩解,冻融损失率小于1%。

不得使用薄片、片状、条状、尖角等形状的块石。

石料的规格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块石形状应大致方正,上下面大致平整,厚度不应小于20cm或大于50cm,宽度均匀,为厚度的1.0~4.0倍,长度约为厚度的1.5~5.0倍。

施工前必须先对进场石料进行检查,严禁风化石、分层石进入现场。

块石规格为直径大于30cm、重量大于15kg,石质坚硬且未风化。

(续前页)

砌筑砂浆所用原材料规格、质量和配合比应满足设计要求,试块抗压强度达到设计要求。

2、施工方法

石块在使用前必须浇水湿润,表面如有泥土、水分,应清除干净。

砌筑时应自下向上分层进行。

砌筑第一层砌块时,如基底为岩层或混凝土基础,应先将基床表面清洗、湿润,再坐浆砌筑。

砌筑时石块宜分层卧砌,应达到平整、稳定、密实、错缝、内外搭接,每个分层高度应找平一次。

砌体较长时,可分段分层砌筑,分段位置宜尽量设在沉降缝或伸缩处,各段水平砌缝应一致。

必要时,砌体外露面应进行勾缝,并应在砌筑时靠外露面预留深约2cm的空缝作勾缝之用;砌体隐蔽面砌缝可随刮一半,不另勾缝。

截流沟砌筑时应自下向上分层进行,块石互相间错,坐实挤紧、紧靠咬搭,空缝用适宜大小的块石堵塞紧密,不得松动、叠砌和浮塞,并保证表面平整。

砌筑顶面边口,应采用较大而方正的块石,砌成整齐坚固的封边。

3、技术要求

各砌层的砌块应安放稳固,砌块之间应砂浆饱满,粘结牢固,不得直接贴靠或脱空。

砌筑时,底浆应铺满,竖缝砂浆应先在已砌石块侧面铺放一部分,然后在块石放好后填满捣实。

块石各方面应相互垂直,长度方向应顺直,断面尺寸与设计尺寸允许偏差≤20mm。

砌筑坡面边口时,应采用较大而方正的块石,砌成整齐坚固的封边。

浆砌护坡砌缝最大宽度不宜大于40mm,三角缝最大宽不宜大于80mm,通缝长度不宜大于1000mm。

4、质量检验

浆砌块石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方法见表4-10。

表4-10浆砌块石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方法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

(mm)

检验数量

单元

测点

检验方法

1

表面平整度

40

每10延米一处

2

用2m靠尺和塞尺测量垂直两方向

2

相邻块顶面高差

30

1

用钢尺测量,取大值

(续前页)

(七)直立式护岸施工

GZ1#潜坝后方护岸B0-050~B0+110段为直立式护岸,直立式护岸采用现浇混凝土挡土墙结构形式。

挡土墙断面图见图4-10。

 

图4-10挡土墙断面图

1、现浇混凝土挡土墙主要施工工艺

直立式护岸在进场后将进行加密地形测量,并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