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述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084910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8.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叙述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叙述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叙述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叙述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叙述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叙述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叙述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叙述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叙述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叙述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叙述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叙述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叙述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叙述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叙述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叙述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叙述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叙述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叙述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叙述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叙述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

《《叙述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叙述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叙述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

《叙述学》课程教学大纲

《叙述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16124302

课程名称:

叙述学

英文名称:

Narratology

课程类别:

学科基础课

学时:

32学时

学  分:

2学分

适用对象:

汉语言文学专业

考核方式:

考查

先修课程:

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外国文学

二、课程简介

中文简介

《叙述学》是一门思考文学普遍问题的人文学科课程,叙述学以叙事作品(主要是小说)为研究对象,发掘小说的内在结构的规律,探求小说的形成因素,力图解释小说从文字、语言信息到艺术作品的奥秘。

叙述学认为作品是一个完整自足的体系,有其独特的结构层次。

如基本叙述单位及其相互关系的功能层;描述人物活动及其分类的行动层;研究叙述人、作者和读者关系的叙述层。

代表人物有罗兰·巴特、托多罗夫、热奈特等。

通过学习,叙述学课主要培养学生成为具有高度叙述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的文学专业人才,包括学生的媒介素质、语言素质、形式素质、情感素质、想象素质、思想素质、研究素质。

英文简介

Narratologyisahumanitiescoursereflectingonthecommonproblemsofliterature,anditmainlytakesthespecificprincipleofliterature,theconceptualcategory,andtherelevantscientificmethodsasitsresearchobjects;andthephilosophicmethodologyasthegeneralguidance,tosetforththeproperty,characteristicsandrulesofliteraturefromtheoreticalheightandmacroscopicvision,andmeanwhile,digthelifeexperience,andvaluepursuitpresentedbyliterature;andthentakespecificworks,writers,andliteraryphenomenaasindividualcases,toconductcertainuniversalitygeneralizationintheanalysisofspecifictexts.Throughthestudy,thecourseofIntroductiontoLiteraturecanmainlycultivatestudentstobecometalentsofliteraturemajor,withhighaestheticappreciation,culturalqualityandactualapplicationcapacity,includingthestudents’mediaquality,languageelement,formquality,emotionalquality,imaginationquality,ideologicalqualityandresearchquality.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本课程属于学科基础课,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修课程。

通过叙述学课的学习,学生应当初步并系统地了解与掌握叙述学的基本理论观点和基础知识以及文学叙述理论的主要命题,概念、范畴等。

通过叙述学课程的学习,学生要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新时代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综合人文素质。

正确地分析古今中外的各种文学现象;为学生学习其他文学课程,开展文学实践活动(创作与接受,尤其是如何创作出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的中国故事)以及从事语文教学、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工作奠定初步的理论基础。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讲课程导论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叙述学课程内容;

2.理解叙述与世界的关系;

3.把握叙述的特征及其作用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课程介绍及其考试方式的介绍

2.参考书目介绍

张寅德编选:

《叙述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美]W.C.布斯:

《小说修辞学》,华明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王泰来等编译:

《叙事美学》,重庆出版社,1987年版;

[以色列]里蒙-凯南:

《叙事虚构作品》,姚锦清等译,三联书店,1989年版;

[美]华莱士·马丁:

《当代叙事学》,伍晓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英]珀西·卢伯克、爱·摩·福斯特、埃德温·缪尔:

《小说美学经典三种》,方土人等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法]热拉尔·热奈特:

《叙事话语新叙事话语》,王文融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法]热拉尔·热奈特:

《热奈特论文集》,史忠义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美]浦安迪讲演:

《中国叙事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杨义:

《中国叙事学》,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3.教材介绍

[荷兰]米克·巴尔:

《叙述学:

叙事理论导论》(第三版),谭君强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4.总序——文学与叙述:

叙述的魅力

5.第一版,第二版,第三版序言比较

6.导言

叙述学概念

是关于叙述、叙事文本、形象、事象、事件以及“讲述故事”的文化产品的一套理论。

7.叙述的层次划分

文本、故事、素材

评论与来源

(三)实践环节

根据自己的叙述经验,谈谈对叙述学这门学科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程讲授以及课堂讨论

第二讲文本:

诸言语与其他符号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何为文本,叙述学的产生渊源;

2.理解叙述者概念,叙述学类型;

3.掌握作品与文本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

1.叙述文本

是叙述行动者在其中讲述故事的文本。

注意区分叙述行动者与叙述者、作者之间的关系。

福柯对四种作者的否定

叙述者与隐含作者

叙述的底线定义:

最简叙述

叙述学:

叙述还是叙事?

 “叙述化”,选择性与叙述基本特征

“叙述转向”,为什么叙述是“人文思维”的基本方式

究竟生活-历史-经验是不是叙述?

新历史主义引发的争论

经典叙述学与“后经典叙述学”

2.叙事学的理论渊源

(1)20世纪60年代在结构主义思潮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经典叙事学

索绪尔的理论——结构主义语言学——叙事学

结构主义将研究文本视为一个具有内在规律、自成一体的自足的符号系统,注重其内部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的研究角度与方法,直接影响了叙事学把其注意力从文本的外部转向文本的内部,着力探讨叙事文本内部的结构规律和各种要素之间的关联。

(2)叙事学的起源受惠于20世纪20年代弗拉基米尔·普洛普所开创的结构主义叙事和俄国形式主义文论。

(3)20世纪90年代,叙事学迎来小规模复兴

(4)进入21世纪,即叙事理论正在达到一个更为高级和更为全面的层次,很可能会在文化研究中处于越来越中心的地位。

3.叙事学的研究类型

迄今为止,我们所熟悉的叙事学通常是指20世纪60年代在结构主义思潮影响下产生的经典叙事学。

经典叙事学可依据研究对象分为3种类型:

第一类为直接受俄国形式主义学者普洛普影响的叙事学家。

他们聚焦于被叙述的故事,着力建构故事语法,探讨事件的功能、结构规律、发展逻辑等等。

普洛普所著《民间故事形态学》是20世纪20年代俄国文评里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一般认为此书开了结构主义叙事学之先河。

第二类以热奈特为典型代表,集中对叙述话语展开研究。

在1972年发表的《叙述话语》中,热奈特以托多洛夫于1966年在《文学叙事的范畴》中提出的划分原则为出发点,将话语分成3个范畴:

一为时态范畴,即话语与故事的时间关系;二为语式范畴,包含叙述距离和叙事视角这两种对叙事信息进行调节的形态;三为语态范畴,涉及叙述情景以及叙述者与接受者的不同表现形式。

第三种类型的研究以普林斯和查特曼等人为代表,他们认为故事结构和话语技巧均很重要,因此在研究中兼顾两者,这一派被普林斯称为“总体的”或“融合的”叙事学。

北大教授申丹和北师大教授王丽亚合著的《西方叙事学》中指出,经典叙事学主要关注以下问题:

故事与话语、情节结构、人物性质和塑造手法、叙事交流、叙述视角、叙事时间、叙事空间、人物话语的不同表达形式及其功能。

后经典叙事学主要包含:

修辞性叙事学、女性主义叙事学、认知叙事学等。

4..叙述者

叙述文本的二元化,“多重底本”假设

叙述者“文本化”造成的悖论

叙述接受者及其难题

戏剧-电影-电视中的叙述者是谁?

叙述者的基本分类

5.文本

作品:

文学作品包含着作者有目的的创造物、是作者意图的体现等意味。

文本:

用来指称由语言文字组成的文学实体。

互文本:

文本皆为互文本。

互文性——克里斯蒂娃、罗兰·巴特

作为话语的文本

任何作品的本文都是像许多行文的镶嵌品那样构成的,任何本文都是其他本文的吸收和转化。

——克里斯蒂娃

(三)课后练习

1.如何看待文学创作与作者的个性及文学传统之间的关系?

2.叙事的意义是什么?

3.叙述者的意义和局限。

4.作品和文本的区别。

5.互文性指什么?

(四)教学方式与手段

讲授、讨论、训练

第三讲叙述层次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何为叙述层次;

2.理解叙述层次的作用、划分、等级、变迁;

3.掌握叙事话语与抒情话语的特征。

4.掌握讲好中国故事如何更好的叙事

(二)教学内容

1.什么是叙述层次

叙述中的主体层次

叙述者干预:

评论与指点

隐指作者与隐指读者,泛隐含作者

主体各层次间的亲疏格局,可靠性

有意识的选择性――“自限”,自限的戏剧化

叙述分层,叙述层次间的复杂格局

“跨层”自生小说与回旋分层

分层的风格意义,叙述分层的不可避免性

元小说与“元小说性”,层次与理解

元小说与后现代叙述

第三讲叙述话语

(一)目的与要求

5.了解何为叙述话语;

6.理解叙述话语的作用、划分、等级、变迁;

7.掌握叙事话语与抒情话语的特征。

(三)教学内容

1、叙述话语概念

2.叙事话语与抒情话语

按一定规则讲述事件——还是表情达意。

(事件还是情感)

叙事:

按照一定的次序讲述事件,即把那些看起来头绪很多的零碎事件在话语中组织成一个前后连贯的事件序列。

抒情话语:

以内心体验为对象的各种表述行为。

 

2.1叙事学的关键词

故事(被讲述的全部事件)——过去了的事件

叙述(产生该话语的或真或假的行为,即讲述行为)——史学家的叙述行为(叙事时的情境,即实际方面)

叙事(讲述这些事件的口头或书面话语)——叙述行为的产物,有可能或有潜在可能以书面文字、录音、人的记忆等形式保存下来。

现代叙事学主要包括两种:

一是广义上的主题叙事学(对故事或叙述内容进行分析);二是形式或方式叙事学,把叙事作为与戏剧和一些文学外的非叙述形式相对立的故事“表现”形式来分析。

热奈特的叙事学理论

叙事的含义:

第一层:

承担叙述一个或一系列事件的叙述陈述,口头或书面的话语;

第二层:

真实或虚构的、作为话语对象的接连发生的事件,以及事件之间连贯、反衬、重复等等不同的关系。

第三层:

某人讲述某事(从叙述行为本身考虑)的事件。

热奈特的《叙事话语》

A叙事次序的排列与效果(故事时间与叙事时间的区别)

预叙:

事先讲述或提及以后事件的一切叙述活动;

倒叙:

对故事发展到现阶段之前的事件的一切事后追叙;

时间倒错:

两个时间顺序之间一切不协调的形式(插叙、补叙等)。

B叙事时距或时段

(事件或故事段的可变时距与在叙事中叙述它们的伪时距,即事件或故事实际延续的时间和叙述它们的文本的长度之间的关系,即速度关系)

C叙事频率(故事的反复能力与叙事的反复能力之间的关系)

D叙事语式或语气(对叙述信息的调节,主要手段:

距离,即模仿程度;投影,即视点选择。

内聚焦、外聚焦、无聚焦)

E叙事语态(叙述行为,叙述者与受叙者的地位和职能问题)

2.2抒情话语与陌生化

抒情效果产生于抒情形式本身。

抒情文学的核心在于能指(语言形式),而不是所指(语言意义)。

诗歌语言的音响效果——“陌生化”的语言组织形式

(喜欢突破词句之间的习惯联系,把一些似乎毫无关联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陌生化概念提出的参照维度P87

1)日常语言与诗歌语言的区分维度

2)文学史的维度(文学传统或惯例的参照系)

陌生化与诗意

陌生化之后达到的效果——意境与反意境

古典诗歌追求的是主体与客体、诗人情志与诗歌形式、文本与读者阅读体验之间的和谐统一,代表的是古典的诗意追求。

现代诗歌追求的是断裂感,要求晦涩难懂,从而拉长审美时间难度,关注形式本身的美感,通过拼贴、戏仿、杂糅等手法,刻意破坏诗歌文本的整体感。

——太前卫或者说太刻意的断裂、惊异与传统划分距离有可能引发受众的反感。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训练

谈谈引发叙述话语变迁的因素有哪些?

(四)教学方式与手段

讲授、讨论、训练

第四讲叙述时间

(一)目的与要求

教学目标:

1.了解何为叙述时间;

2.理解叙述时间的种类、作用及其关系;

3.掌握经典与后经典的叙述时间表达方法

(二)教学内容:

1.何为叙述时间

叙事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把不同的时间相互调换,使其由现实中的单向、不可逆变为影片中的多维、可逆,从而展现出各有特点的故事。

2.叙述时间的种类

时长,时序,叙述与被叙述时间,二我差

省略与复述,倒述与预述

3.戏剧-影视中的时间问题

4.“时间圈套”修辞中的权利与意识形态

5.“空间叙述”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训练

1.戏剧与影视在叙述时间上的区别。

2.选自己熟悉的文本,进行叙述时间的细读分析。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讨论、训练

第五讲叙述视角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何为叙述视角;

2.理解各种叙述视角类型与区别;

3.掌握叙述视角的特征。

(二)教学内容

1.何为叙述视角

视角现在成了一个专门术语,专指“有限人物叙述角度”。

2.叙述角度与方位

叙述者+视角的配合。

3、“跳角”叙述角度:

视角问题的历史

有学者称“视角越界”,正常的越轨

4.权力自限

叙述者对底本中的全部信息拥有解释、选择、处理讲述的全权。

如果叙述被限制于一定的意识范围之中,“全能全知”的权威取消,实际上效果更好。

有自限,被称为“长牙齿的全能全知”。

5、叙述方位分类

托多洛夫提出公式:

叙述者>人物,全知

叙述者=人物,人物视角叙述

叙述者<人物=0,纯客观:

行为主义叙述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训练

1.视角与角度的区别。

2.叙述视角的显现性表现在哪些地方?

3.《西游记》的文学、动漫、影像的文本媒介的叙述视角分析。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讨论、训练

 

第六讲叙述聚焦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叙述聚焦概念

2.理解故事中的不同聚焦层面与视点的关系

3.掌握并能分析叙述文本中的聚焦类型与功能

(二)教学内容

1、叙述聚焦概念

也即谁在看的问题,也叫视角:

叙述者或人物从什么角度观察故事。

2、叙述聚焦的几种类型

非聚焦型

叙述者或人物无所不知,即全知视角。

内聚焦型

每件事都严格地按照一个或几个人物的感受和意识来呈现。

如《竹林中》。

外聚焦型

叙述者严格地从外部呈现每一件事,只提供人物的行动、外表及客观环境,而不告诉人物的动机、目的、思维和情感。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训练

1.如何区分三种不同的聚焦?

2.请举例说明三种聚焦混杂叙述的特点。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讨论、训练

第七讲叙述空间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叙述空间的存在价值

2.理解叙述空间的类型

3.掌握叙述空间与时间的关系

4、掌握中国故事中中国空间的建构

(二)教学内容

1、概念

叙事空间是指由创作者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用以承载所要叙述的故事或事件中事物的活动场所或存在空间。

叙事空间虽然来源于现实世界中的空间,但与其并不能等同,它是由创作者创造或选择的,是经过处理的,是对生活的一种升华。

2、叙述空间类型

感知的空间:

视觉、听觉、触觉

3、叙述空间的作用或功能

作为一个框架

作为一个行动的地点

4、叙述空间与人物、与事件、与时间的关系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训练

1.叙述空间的作用?

如何研究叙述空间?

2.谈谈对空间感知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讨论、训练

第八讲叙述结构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经典体系与大众文学之间的关系

2.理解大众文学的不同涵义

3.掌握大众文学的传播方式

(二)教学内容

1.概念

所谓结构,是指文本的组织形态与内部构造,是表现文本内容、主题的重要艺术手段。

在文本创作中,创作者需要对一系列事件进行选择,并将选定的事件组合成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序列,这个序列便是叙事结构。

2.叙述结构类型

叙事结构可分为线性叙事结构与非线性叙事结构两大类。

线性叙事结构又称为经典叙事结构,是指把故事或事件放在因果关系和时间顺序中展开的结构方式。

非线性叙事是指在叙事中时间呈自由且无序的跳跃,事件在真实和不真实之间游移,甚至情节前后的互相否定的叙事结构,采用非线性叙述的影片往往要通过精彩的剪辑拼接使断续的画面完整化,对导演的能力要求较高。

3.基本叙事结构的变体

倒叙结构

环式结构

交错结构

板块结构

套层结构

非线性结构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训练

1.叙述结构有哪些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2.举具体文本谈谈叙事结构在作品的具体运用及其特点?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讨论、训练

第九讲叙述模式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叙述模式的概念

2.理解几种常见的叙述模式及其之间的区别

3.能够运用文本进行叙述模式的分析与运用

(二)教学内容

1.概念

如果一个故事或事件发生的完整过程是已经被反复实践了无数次,早就化作无意识深深潜埋在每个正常人的意识深处,那么这个过程本身就构成了一种叙事模式。

2.叙述模式类型

①爱情模式:

传统的爱情故事的叙事模式是:

相遇——相识——探问——追寻——成婚/分离。

②英雄模式:

传统的英雄故事的叙事模式是:

诞生——受挫——再生——建功。

③寻找模式:

寻找故事的叙事模式很简单,即丢失——发现——寻找——结果,由此,就产生了公路片、心理片等电影类型

④对抗模式:

对抗故事的叙事模式是:

压抑——异议——镇压——反抗——结果。

⑤复仇模式:

复仇故事的叙事模式是:

遭难——准备——追捕——抗争——结果。

3.叙述模式的变体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训练

1.如何看待现实主义作品与浪漫主义作品的叙述范式转换?

2.不同叙述模式的分歧是什么?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讨论、训练

第十讲事件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故事、事件与情节的区别

2.理解叙述事件的意义

3.辨析事件的类型

(二)教学内容

1.概念

由行为者所引起或经历的从一种状况到另一种状况的转变

3.事件的特点

1)变化

2)选择

3)比照

4)相互关系

3.叙述圈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训练

1.事件与情节的区别,举例说明。

2.谈谈事件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讨论、训练

第十一讲行为者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行为者概念

2.理解行为者在叙述中的形成与成文风格

3.运用行为者不同类型对叙事文本的分析

(二)教学内容

1.概念

也称为行动元。

是指人物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行动要素“。

行动元”原是一个用于进行句法研究的语言学术语,包括施动者、受动者、受益者三种。

2.行为者类型

1、主要角色/驱动式行动元

2、反面角色/反动式行动元

3、辅助角色/帮助式行动元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训练

选择熟悉的文本,从主要角色、反面角色和辅助角色三个角度进行不同内容的分析。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讨论、训练

第十二讲叙述学与现代批评理论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后经典叙述学形成的背景。

2.理解文化研究的研究方式

3.辨析叙述批评与文化研究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

1、叙述与新时代中国新文化转向

逼真性作为现代理论的基本问题

“非虚构小说”,文体圈套,现实幻觉

有机论,整体论,多元论

2、叙述学在现代批评理论中的地位

3、文化研究的崛起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训练

谈谈你对于文化研究的印象,说说叙述研究与文化研究的区别及联系。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讨论、训练

 

五、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教学环节

教学时数

课程内容

实验

其他教学环节

第一讲

2

第二讲

2

第三讲

2

第四讲

2

第五讲

2

第六讲

6

第七讲

2

2

第八讲

2

第九讲

2

第十讲

2

第十一讲

2

第十二讲

2

复习

2

合计

16

12

2

2

32

六、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源

教材:

[荷兰]米克·巴尔:

《叙述学:

叙事理论导论》(第三版),谭君强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教学参考资料:

赵毅衡:

《广义叙述学》,四川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谭君强:

《叙事学导论:

从经典叙事学到后经典叙事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2014年第二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