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第一章 课时跟踪练五地球的公转及其高考地理总复习.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085600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88.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部分第一章 课时跟踪练五地球的公转及其高考地理总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一部分第一章 课时跟踪练五地球的公转及其高考地理总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一部分第一章 课时跟踪练五地球的公转及其高考地理总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一部分第一章 课时跟踪练五地球的公转及其高考地理总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一部分第一章 课时跟踪练五地球的公转及其高考地理总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一部分第一章 课时跟踪练五地球的公转及其高考地理总复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一部分第一章 课时跟踪练五地球的公转及其高考地理总复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一部分第一章 课时跟踪练五地球的公转及其高考地理总复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第一部分第一章 课时跟踪练五地球的公转及其高考地理总复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第一部分第一章 课时跟踪练五地球的公转及其高考地理总复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部分第一章 课时跟踪练五地球的公转及其高考地理总复习.docx

《第一部分第一章 课时跟踪练五地球的公转及其高考地理总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部分第一章 课时跟踪练五地球的公转及其高考地理总复习.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一部分第一章 课时跟踪练五地球的公转及其高考地理总复习.docx

第一部分第一章课时跟踪练五地球的公转及其高考地理总复习

课时跟踪练(五) 地球的公转及其

地理意义

(2019·大连一模)下图为某同学“演示地球公转的示意图(十字架代表太阳光线)”。

据此,完成1~2题。

1.该同学在进行地球公转演示的过程中,需要做到(  )

①使地轴与公转轨道面夹角成23°26′ ②使“地球”公转和自转方向相反 ③保持地轴的空间指向不变 ④使“太阳光线”与球心在同一平面

A.①②    B.②④

C.①③D.③④

2.若黄赤交角为20°,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A.回归线和极圈的纬度数均减小

B.天安门广场元旦升旗时间提前

C.热带和温带范围减小 

D.大连气温年较差变大

解析:

第1题,地球公转演示过程中,应使地轴与公转轨道面夹角成66°34′;使“地球”公转和自转方向相同;保持地轴的空间指向不变;使“太阳光线”与球心在同一平面,D正确。

第2题,若黄赤交角为20°,回归线纬度为20°,极圈纬度数为70°,极圈度数增大;天安门广场元旦升旗时间提前,B正确;热带和寒带范围减小,温带范围增大;大连正午太阳高度角年变化幅度减小,气温年较差变小。

答案:

1.D 2.B

(2019·郑州一模)黄赤交角是产生四季的原因。

黄赤交角并非固定不变,现在约为23°26′,最大时可达24°14′,最小时为22°6′,变动周期约4万年。

读黄赤交角变动时回归线和极圈的变动示意图,完成3~4题。

3.黄赤交角为24°14′时(  )

A.热带的范围比现在小 

B.温带的范围比现在小

C.寒带的范围比现在小

D.极昼和极夜出现的范围比现在小

4.地球上的太阳直射点(  )

①移动周期约4万年 ②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③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④最小纬度为22°6′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

第3题,当黄赤交角为24°14′时,即黄赤交角变大时,回归线度数增大,极圈度数减小,回归线与极圈之间(温带地区)范围缩小;南、北回归线之间(热带地区)范围扩大;极圈与极点之间(寒带地区)范围扩大;地球上存在极昼和极夜的范围扩大。

第4题,黄赤交角是产生四季的原因,同时也影响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即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呈现出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周年移动规律,②③正确;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周期是一个回归年,4万年是黄赤交角的变动周期;太阳直射点最小的纬度应是赤道,即0°。

答案:

3.B 4.C

(2019·马鞍山二模)下表是我国四城市连续两日的日出、日落时刻(北京时间)。

据此,完成5~6题。

城市

第一日

第二日

日出

日落

日出

日落

06:

04:

50

17:

25:

54

06:

03:

00

17:

26:

17

07:

25:

31

19:

04:

58

07:

24:

22

19:

05:

40

06:

45:

03

18:

31:

52

06:

44:

09

18:

32:

18

08:

16:

41

19:

57:

11

08:

15:

34

19:

57:

50

5.表中日期最接近的节气是(  )

A.春分B.夏至

C.秋分D.冬至

6.关于表中四城市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自西向东依次是④③②①

B.自东向西依次是①③④②

C.自南向北依次是③④②①

D.自北向南依次是②①③④

解析:

第5题,利用日落的时间减去日出的时间计算出昼长,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昼长接近12小时,并且第二天昼变长,说明日期接近春分,选择A。

第6题,从表中数据可以计算出昼长,根据昼长可以判断出太阳直射在南半球,越向北昼长越短,结合各城市的昼长可以判断出四个城市自南向北依次是③④②①;利用日出和日落时间可以计算出正午的时间,判断出四城市东西方向,故选C。

答案:

5.A 6.C

(2018·新课标模拟押题卷)日晷指的是人类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

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刻,通常由晷针(表)和晷面(带刻度的表座)组成。

下图为2017年10月21日12时28分某游客在河南登封某地(34.5°N,113°E)拍摄到的仙鹤日晷景观图(此时仙鹤头部的影子恰好处于水池最外边缘)。

据此,完成7~9题。

7.若该日是晴天,则拍照时图中横梁①的日影落在仙鹤两翅刻度中的(  )

A.11上B.12上

C.1上D.2上

8.此时拍照者的朝向为(  )

A.正北B.正南

C.东北D.西南

9.此日后一个月内图中仙鹤头部的正午日影离水池最外边缘的距离(  )

A.越来越远B.越来越近

C.先远后近D.先近后远

解析:

第7题,日影与太阳位置相反,图中横梁①连接仙鹤的头和尾,分别指示南北方向,对应正午和0点。

根据材料分析,此时仙鹤头部的影子恰好处于水池最外边缘说明此时应为正午时刻,此时的日影应落在仙鹤两翅刻度中的12上,选B。

第8题,结合上题,图中左东右西,仙鹤面南背北,据此再结合图中的影子位置可知,拍照者的朝向为东北,故选C。

第9题,图示时间为10月21日,此日后一个月内为10月21日至11月21日,太阳直射点越来越靠南,该地的昼越来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小,故正午时仙鹤头部的正午日影离水池最外边缘的距离会越来越远,故选A。

答案:

7.B 8.C 9.A

(2019·北京海淀区模拟)通过建造天文台来观测星空是人类认识宇宙的重要方式,图中①、②、③、④表示四个天文台的位置及其海拔高度。

读图,完成第10题。

10.图中四个天文台所在地(  )

A.①比②的年昼夜变化幅度小

B.③在④的东北方向

C.③的自转角速度最大

D.冬至日④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

解析:

图中四个天文台所在地②位于极圈内,有极昼、极夜现象,①位于低纬度,比②的年昼夜变化幅度小,A对。

东经度数向东增大,③在南半球,经度约70°W,④在北半球,经度约150°W,③在④的东南方向,B错。

各点的自转角速度相同,C错。

冬至日③距南回归线最近,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D错。

答案:

A

(2019·江苏考前全真模拟)下图中①②③④四条折线表示①②③④四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情况,⑤曲线表示某地昼长随季节变化的情况。

读图,完成11~12题。

11.关于①②③④四地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四地自转线速度的关系是①>②>③=④

B.四地由南向北的排序为③②④①

C.②③两地位于南半球,①④两地位于北半球

D.四地纬度值均为23°26′~66°34′

12.下列四地中,昼长变化与⑤曲线最接近的是(  )

A.①地B.②地

C.③地D.④地

解析:

第11题,图中①地春分日和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为90°,为赤道;②二分日正午太阳高度大于③、④,纬度较③、④低,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位于北半球;③、④二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相同,两地纬度相同,③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位于北半球;④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位于南半球;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四地自转线速度关系是①>②>③=④,A正确;四地由南向北排序为④①②③。

第12题,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H=90°-直射地与所求地纬度差,可算出②位于45°N附近,③位于60°N附近,图中⑤曲线表示夏至日昼长达一年最大值,该地应位于北半球,且昼长为18小时30分,纬度较高,最接近的是③地。

答案:

11.A 12.C

(2019·榆林模拟)下图示意某地6月22日在晴朗天气条件下某学校旗杆影长变化。

读图,完成13~14题。

13.夏至日该地的最大太阳高度是(  )

A.60°  B.70°  C.80°  D.90°

14.该地位于(  )

A.东亚B.南亚

C.东南亚D.西亚

解析:

第13题,该日为夏至,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影子最短时为0,可知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90°,选D。

第14题,6月22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为90°。

由图可知,该日该地拥有正午太阳高度为90°的区域,说明北回归线穿过该地;北京时间15点时,当地太阳最高影子为0,即当地12点,据此可知该地经度为75°E,结合经纬度位置可知,该地位于南亚,选B。

答案:

13.D 14.B

(2019·天津一模)科考队在某地考察中发现,该地物体的影子长度和方向如图所示(虚线代表一天中物体影长及朝向的时间变化)。

据此,完成15~16题。

15.该地应位于(  )

A.北极圈内

B.南极圈内

C.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

D.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

16.若该地纬度为α,直射点纬度为β,则此日该地太阳高度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是(  )

A.2αB.2β

C.90°—α—βD.2(90°—α)

解析:

第15题,该地一天内物体都有影子,说明是极昼现象。

影子朝南时长,朝北时影子短,说明影子朝北时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应位于北极圈内,A对。

南极圈内影子朝南时短,B错。

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没有极昼现象,C、D错。

第16题,若该地纬度为α,直射点纬度为β,则此日该地太阳高度最大值是正午太阳高度,是90°-(α-β)。

最小太阳高度是90°-纬度差,纬度差是2(90°-α)+(α-β),最小太阳高度是α+β-90°,太阳高度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是2(90°-α),D对。

A、B、C错。

答案:

15.A 16.D

(2019·天津十二校联考)天津王先生的家是一个高层建筑的二楼,令他苦恼的是因为南楼遮挡,寒冬的正午直到1月16号阳光才能照射进阳台,朋友李先生家的顶楼阳台则没有这样的烦恼,但为了更好地采光晾晒衣服,李先生家的伸缩式晾衣架的高度在不同季节绳索距离楼顶的高度还是要调一调。

据此,完成17~18题。

17.王先生家的阳台正午时分每年大约有多长时间没有阳光射入(  )

A.18天B.36天

C.25天D.50天

18.与上海的同等情况相比较,李先生家正午时悬挂晾衣架的绳索长度(  )

A.冬季长,夏季短B.冬季长,夏季长

C.冬季短,夏季长D.冬季短,夏季短

解析:

第17题,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南楼产生的影子越长,北楼被遮挡的时间越长。

由材料分析可知,王先生家在冬季的正午直到1月16号阳光才能照射进阳台,根据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可知,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之后逐渐变大,由此推算,1月16日距离12月22日相差24日,因此在12月22日之前的24天内,也没有阳光照到阳台,即一共48天左右,故选D项。

第18题,上海的纬度较天津的低,因此冬季和夏季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影子较短,所以在晾晒衣物时,相同情况下上海晾衣竿的高度可以低一点,绳索则需要长一点,因此,天津李先生家正午时悬挂晾衣架的绳索长度较短,故答案选D项。

答案:

17.D 18.D

(2019·岳阳质检)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作为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民间自古流传至今,节气歌如下: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据此,完成19~20题。

19.《清嘉录》中记载:

“小满乍来,蚕妇煮茧,治车缫丝,昼夜操作”。

小满节气日期大致为(  )

A.5月5日 B.5月21日

C.6月5日D.7月7日

20.岳阳市某中学学生观察发现日出方位由东南逐渐向东北方向变化,则该中学生观察的时段在(  )

A.惊蛰到立夏B.立夏到小暑

C.白露到立冬D.立冬到小寒

解析:

第19题,《清嘉录》中记载:

“小满乍来,蚕妇煮茧,治车缫丝,昼夜操作”。

根据节气排序,立夏、小满、忙种、夏至,忙种一般是6月6日前后,小满节气在忙种前半月,日期大致为5月21日,B对。

A、C、D错。

第20题,太阳直射点北移过程中,日出方位由东南向西北移动。

岳阳市某中学学生观察发现,日出方位由东南逐渐向东北方向变化,则该中学生观察的时段在惊蛰到立夏,A对。

立夏到小暑后期的夏至到小暑直射点向南移动,B错。

白露到立冬,立冬到冬至再到小寒,都有向南移动时段,C、D错。

答案:

19.B 20.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