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现论和表现论的历史评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087140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88.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再现论和表现论的历史评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再现论和表现论的历史评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再现论和表现论的历史评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再现论和表现论的历史评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再现论和表现论的历史评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再现论和表现论的历史评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再现论和表现论的历史评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再现论和表现论的历史评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再现论和表现论的历史评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再现论和表现论的历史评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再现论和表现论的历史评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再现论和表现论的历史评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再现论和表现论的历史评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再现论和表现论的历史评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再现论和表现论的历史评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再现论和表现论的历史评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再现论和表现论的历史评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再现论和表现论的历史评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再现论和表现论的历史评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再现论和表现论的历史评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艺术中的主观情感被客观化,最终用物质材料表现出来。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描绘了驿道上飞驰的骏马的客观的现象,但表现的是诗人主观的讽刺的态度,在诗中对客观的反映和思想情感的表现融为一体。

2.可能性和现实性的同化。

现实性:

文学艺术要虚构,但是这种虚构不能脱离实际,如三国演义中青梅煮酒论英雄,刘备惊吓筷子掉在地上,刘备慌忙掩饰因为惊雷,虽是虚构,但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在群雄逐鹿中原之时,曹操和刘备是实力强大的诸侯。

可能性:

亚里士多德说“诗人的才能不在于描述已经发生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可能性以必然性为依据,有些电视剧不成功之处就在于没有显示可能性和必然性。

3.个别和普遍的统一

文艺的创造有普遍性的内涵,个别的艺术形象反映的是普遍性的内涵。

文学作品中塑造了很多典型人物,如近代笛福创造了鲁滨孙这个人物,情况很偶然,但有其普遍性,在主人公身上体现的是资产者所具有的品格,大无畏的精神,与自然与人不断奋斗的精神,开拓冒险的精神在主人公身上表现的淋漓尽致,因此深受欢迎,通过其了解一个新兴的阶级。

客观现实与人化的自然

1)所谓客观现实,是独立存在于意识之外的现实世界;

所谓人化的自然,是经过人的感情移入,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了的现实。

客观现实是创作的基础,是艺术反映的对象,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人化的自然是经过主观化了的客体,是人类对自然的改造所形成的,和纯天然的事物不一样,有人类活动的印记。

2)心物统一的过程,就是所谓“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

马克思提出过对象化的概念,他认为人化的自然是人“对象化”的产物,是西方古典哲学的产物,对象化即人把自己的主观精神、主观能力在他所认识的事物中反映出来,就形成对象化。

如黑格尔在《美学》举例:

小男孩玩打水漂的游戏,在做这个游戏时,小男孩惊奇于水面漾起波纹,“在这作品中他看出他自己活动的结果”,他把自己的想法对象化,这就是说,人通过实践活动,在外在事物中实现它自己,他所欣赏的事物形象,只是他自己的外在现实。

马克思在黑格尔的基础上发展,提出了劳动对象化,主要是指在劳动实践的过程中,人把自己的生命活动外化到劳动对象上去。

原始的田野经过人类的劳作成为了今日所见的整齐有序的万顷良田,都是人类对象化的产物。

老师觉得对于艺术而言,既可以反映纯天然的自然,又可以反映人化的自然。

文学的审美特质【补充】

文学是一种独特的艺术门类,在社会生活中我们阅读小说诗歌散文,为何喜欢它们,因为它们有文学的美,爱美是人之天性,是精神追求,且在社会中才会追求。

但在文学中,有些美而有些并不美,如《水浒传》中鲁智深、镇关西,但读来都意味不尽,美和丑在文学中的转化,在文艺中美丑是可以转化的,而在现实中美丑很难转化,

美是一种很复杂的问题,因人而异,有一派理论认为:

美不具有客观性,正如情人眼里出西施,这实际上就是情感在起作用,将对女孩的热爱赋予了对象。

那么我们对文学艺术而言,到底有没有标准来判断美,老师认为可以有一个评价的标准,对优秀的作品加以肯定,对拙劣的加以摒弃,在读者的心里还是有一杆秤。

ⅰ一方面,从内容上而言,美的本质就是人的客观本质的对象化,表现人的品质和情感。

艺术美表达的是人追求幸福的情感,自然美是生活的暗示和象征,文学家写景融入了对对象的情感和感受;

ⅱ另一方面,文学形式也具有美的价值。

一种是内在形式,如节奏、多样性的统一,节奏急徐,内在结构的设置,中国小说大多有头有尾,并融入伦理性的关照,好人有好报恶人有恶报;

一种是外在形式,如语言、装帧。

形象性

文学是人学,以人作为自己的反映对象,文学要反映人的情感、喜怒哀乐的社会品质。

比如巴尔扎克写了很多小说反映法国的方方面面,《高老头》唯利是图,在生意场上冷酷,榨取最大的利益,巴尔扎克描写他的时候并不是干巴巴的,马克思说资本家是一种人格化的资本,他用抽象的概念来概括资本家,而作为小说家的巴尔扎克以生动的笔触描写资本家的方方面面,比如说他非常爱他的女儿,悄悄看女儿梳妆,通过这些细节表现,这就与经济学家笔下的冷漠的资本家不同,而显得温情脉脉。

情感性

情感性渗透在作品当中,形象性是艺术的外在标志,情感性是艺术的内在标志。

汤显祖创作《牡丹亭》,写到春香祭奠去世三年的杜丽娘时,汤显祖躺在庭院的柴堆上掩袖痛哭,作为一个剧作家,他要使他的作品感人,首先得自己融入情感于其中,用真情感动读者。

福楼拜《包法利夫人》,在写作品时,他自己就化身为主人公,服毒自杀时,自己的嘴里仿佛满是砒霜味,将情感融入到作品中,因此小说获得很大的成功。

艺术思维实际上是一种形象思维和情感思维,文艺家表现的是审美情感,是经过艺术化的、社会化的,不是个人琐碎的狭隘的情感。

姑娘失去了自己的爱情,歌唱身世人们会同情,但一个守财奴歌唱自己的不幸,没人会同情,道理就在于是一种个人的琐碎的情感。

情感和理智

不应该把情感于理智对立,因为情感也是受到理智的控制的,情感的产生有外部的作用,情感有超越理智的一面,他们的情感丰富与他们的思想深刻有关,有很多文学家就是思想家,如鲁迅、托尔斯泰、歌德。

艺术所表现的情感已经摆脱了原始的偏狭状态,并经过理性的过滤,它并非一己的私情,而是带有相当的普遍性。

情感的普遍性越大,作品的影响范围越广。

艺术的分类

上面说的形象性和情感性,其实不限于文学,而是各门艺术的共同特征。

各门艺术由于反应的对象有别,表现的媒介、方式的差异,又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特征。

一、艺术分类的标准

1.分类的目的在于更好的掌握对象,文学艺术亦然。

前人有很多分类方法:

①按照时间和空间,分为三类:

时间艺术、空间艺术、时间空间联合艺术(戏剧)。

②按照审美的主体和主要器官的感受分为三类:

视觉艺术、听觉艺术、想象力艺术。

③更普遍的分类方法是以表现的方式媒介作为分类标准,分为造型艺术(绘画、雕塑、建筑,线条色彩作为表现形式)、音乐艺术(歌唱、乐器演奏,乐音作为创作的手段)、语言艺术(文学,文字作为表现形式)、综合艺术(一类是戏剧,一类是电影,一类是舞蹈,电视剧亦可算是其中之一)。

2.诗画关系的讨论(P42)

长期以来东西方都有关于两类不同的艺术即诗画关系的讨论,这其中涉及到不同的艺术类型。

古希腊理论家提出诗和画同一,西门尼德斯认为诗画有共同性。

古罗马贺拉斯同样提出这样的观点,认为诗画同源,“诗如画,画是无声的诗,诗是有声的画”。

启蒙运动时期,德国的莱辛对此进行深入的讨论,《拉奥孔》未完成,本来有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讨论诗和画的区别,第二、三章讨论诗和画的联系,但由于身体欠佳、生活窘迫因此后两章未完成,他是近代德国以文为生的第一人,其讨论主要从媒介、题材、以及感官几个方面展开,探讨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本质区别。

在中国也有这样的讨论,宋代的苏轼曾对王维的诗画作过很高的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与西门尼德斯的评价较为接近。

二、音乐艺术

1.音乐以乐音、旋律作为表现的手段。

乐音和自然之声有本质的区别,自然之声很美妙,如黄莺、天鹅,但这不是音乐,因为它是自然而然的,而音乐是有组织的声音。

音乐有两种发音媒介,一种是人类自身的发音器官,另一种是乐器的声音,不论用何种发音的媒介和材料,它们都是通过有组织的乐音表现。

除此以外,旋律亦十分重要,音乐旋律组成和谐的音响乐章诉诸我们听众的听觉感官。

2.马克思说“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音乐就不是他的对象”,听众无须语言,便可领悟旋律中的韵味。

孔子对音乐十分爱好,评价《武》“尽美不尽善”,评价《韶》“尽善尽美”,孔子听《韶》乐“三月不知肉味”,孔子对郑国的音乐持否定态度,孔子说“郑声淫,放郑声”,不合道德规范,较为低俗,要将其抛弃。

3.音乐艺术的特征概括:

①音乐在时间中存在,是一种时间艺术;

②音乐在结构上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③音乐擅长于表现情感,但是拙于表现生活中的视觉感受,如色彩等。

三、绘画艺术

1.绘画以线条和色彩表现对象,主要通过视觉感受。

2.特征表现在两方面:

①再现形象上具有直接性,表达情感具有间接性,正好和音乐艺术相反。

直接性:

绘画艺术可以把生活形象直接呈现在观者面前,观众则通过视觉直接看到作品的艺术形象,如一间村舍,一叶扁舟,然后从直观的形象里再体会出各种情趣来。

间接性:

通过绘画表达情感不明确,如《蒙娜丽莎》,是将笑未笑还是笑之将敛等,皆有待于猜想。

②形象上的瞬间性,绘画上选取的是一瞬间的情景,不论是肖像画、历史画等都抓取最具表现性瞬间,如《蒙娜丽莎的微笑》抓取微笑的一瞬间,对艺术家来说,善于选择是很重要的一点。

四、语言艺术的特征

1.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它以语言为媒介来塑造形象、表达感情。

语言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有很多值得关注的地方:

语言具有功利性但同时又具有公共性,语言具有明确性但同时又具有含糊性,语言的公共性表现在同一民族的人使用一种语言来交流情感,语言要明确否则别人理解有困难,但另一方面语言又有含糊性,同一句话表达不同的意义,在中国古代关于言和意的关系有过很多争辩,“言意之辩”,即是由语言的含糊性引起的,“言不尽意”“意在言外”。

2.高尔基说“文学就是用语言来创造形象、典型和性格,用语言来反映现实事件、自然景象和思维过程。

”又说“语言把我们的一切印象、感情和思想固定下来,它是文学的基本材料。

文学就是用语言来表达的造型艺术。

”语言虽说是思想的物质外壳,但它本身毕竟并非物质性的东西,它只是一种象征性的符号,与其他艺术手段的物质性材料有所差别。

它不能直接诉诸读者的感觉,只能通过唤起读者的想象和联想而形成形象。

3.语言艺术的特征(P43)

①塑造形象的间接性

文学作品是用语言塑造的形象,需要读者在阅读之后,通过想象,把艺术形象复现在脑际。

不识字或不熟悉这种语言的人,就会视而不见,无法看到作品的艺术形象。

所以说文学的形象是间接的。

弱点:

因为文学形象缺乏直接性,所以读者需要相应的生活基础,才能准确的复现形象。

如老舍剧本中的北京茶馆景象,沈从文小说中的湘西风土人情,倘若没有相应的生活基础,是难以在脑子里浮现出确切的形象的。

优点:

同样由于他的间接性,也就可以避免形象过实的缺陷,给读者以充分想象的余地。

②反映生活的广阔性

文学表现生活的自由度大,海阔天空,可以自由舒展。

《红楼梦》写了四百多个人物,《三国演义》表现了整整一个历史时代错综复杂的斗争,《战争与和平》将战争场面与和平生活交叉在一起描写,《堂吉诃德》一次描写了这位西班牙骑士有趣的经历,它们反映的生活领域是很广阔的。

即使是抒情短诗,它的描写,也比绘画、雕塑自由。

如“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两个镜头。

③表达情感的明确性

音乐表达情感微妙,文学用语言表达情感明确。

此外,对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的描写也较有优越性,很多作品中的心理描写、意识流的表现手法,就起着这种作用。

文艺的负面教育作用

文艺同样有负面的教育作用,有的作品格调不高、具有落后反动政治倾向,这在社会中的影响是很恶劣的,这也是文艺的教育作用的一个方面,只是一直以来人们重视不够。

如音乐作品《死亡进行曲》,即起了非常恶劣的影响;

小孩不理解意义而模仿大人接吻,受到电视荧屏的影响,荧屏舞台对人的影响处理不好有消极的意义;

偷窃暴力的作案过程在影片里的有细致的反映,导致偷窃暴力现象频发。

这实际上就是电视剧及文艺作品的负面作用,因此在创作时要关照社会责任,凶杀暴力的镜头不宜在诉诸视觉的艺术中表现,如果要表现,可以通过暗示来表现,如结合特定的情景和镜头来推知,而不必展示暴力的细节诉诸观众的视觉,现今社会恶性暴力事件增多,和荧屏中的渲染暴力和强烈的暴力倾向展示有很大的关系。

审美作用

就是欣赏艺术形象时,在感情上受到打动,得到美的享受,从而净化了灵魂,这就是文学的审美作用。

前三者皆建立在审美作用的基础上,这一点是最基础的,因为文艺作品本身就是审美创造的产物,因此我们对文艺的审美作用给予最基础的地位。

艺术品和春宫画之间的区别在何处?

根本在于艺术品尽管是裸体画,但是是诉诸审美的趣味,是一种高尚的精神享受,对人的心灵有精华作用。

而春宫画诉诸感官刺激,有挑逗的意味。

《泉》联想到的是青春的美好和人生的美好,画面中的女孩充满勃勃生机,充满了审美愉悦的享受。

中国在极左时代,所有的裸体画都一律粗暴的禁止。

娱乐作用

最初人们喜欢文艺即因为文艺使人心情愉悦,并在紧张工作之后宣泄放松心情,看戏之后兴奋一阵子,对于印象深刻的作品久久难忘。

正由于此,古罗马的贺拉斯提出文艺具有寓教于乐的功能,教育作用是在快乐中起作用,并不是干巴巴的存在,而是在快乐轻松中得到享受并受到教育。

文学与政治的关系

为何说文艺不能超脱政治

①文艺具有意识形态性,作为意识形态的一种,不可能完全脱离政治,文艺家生活在社会中,政治生活渗透其中;

②即使为艺术而艺术,但作品一旦创作出来之后也由不得自己,对其解读常常并非己意,解读者会根据自身的需求对作品做出符合自身利益的解读。

有很多作家其创造本义不涉及政治,但会被政治阶级所利用来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

文学

文学的本质是一种以语言为媒介塑造形象,用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情感的艺术类型。

不管是哪一种题材的文学,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其目的都是这样,文学运用独特的文化现象如语言,来塑造艺术形象、表达思想情感,同时也和其他的社会生活方面有联系,如心理学、伦理学、法学等。

马克思主义的能动的反映论文学观

能动的反映论一方面强调人类的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另一方面又强调作家主观意识的能动作用,摆脱了模仿、复制的被动性,为创造性开辟了道路。

深入生活,熟悉生活

由于生活是艺术的唯一源泉,所以深入生活、熟悉生活就是创作者的第一要事。

由于文学的性质所决定,创作本身就受到作家生活经验的制约。

创作者只能写他熟悉的生活,对于他所不熟悉的生活就无法确切写出。

(巴金《家》、《大卫科波菲尔》与狄更斯本人的遭遇分不开)但也不能将一切作品都看做是作家生活的自传,不能把生活经验局限于作家自己亲身的经历。

文艺家要熟悉生活,首先要有对生活有兴趣,热爱生活,只有热爱生活才有可能关注生活。

广博的社会历史、自然科学的功底有利于对生活的熟悉,古今中外的大作家们都很强调深入生活熟悉生活的重要性。

(如高尔基长期流浪,从事过多种职业,水手、侍者等,因此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列夫·

托尔斯泰若没有亲身经历战争并去1812年地古战场进行深入地考察,很难写出《战争与和平》这样的作品。

有些生活是很难经历的,如电影作品中会有暴力血腥的镜头,难道他们也要去亲身经历吗?

答案是否定的。

比如说杀人,很多作品中都涉及到,对作家来说不可能有杀人的经历,如果要了解杀人的情况,只能间接的了解,通过别人的描绘或者其他作品获知;

比如描绘妓女生活的女作家,难道自己就要做妓女吗?

当然不是,但也有特殊的情况,如九丹《乌鸦》,描写新加坡女留学生的生活,作家本身的确在从事色情活动;

曹禺通过去北京三等妓院和妓女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创作出《日出》中的小东西形象;

大部分这种情况都可以通过间接的手段解决。

茅盾《子夜》中有一个人物写的非常苍白,地下党工作者,因为茅盾和这种人物没有接触,因此塑造得并不成功。

可见生活经验对文艺家的创作是非常重要的。

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

生活真实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况,纯客观的,是艺术描写的对象。

艺术真实是经过艺术家主体意识渗透的真实形象,以生活真实为基础,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1.艺术家有权缀合乃至虚构,不能苛求事事都有出处。

艺术家在创作的时候,首先对生活有选择,其次要加工体验,最后塑造出艺术作品。

但是他们对生活的选择和加工体验不是歪曲生活,而是概括生活,将其本质的东西提炼出来。

艺术真实尽管有生活基础,同时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即虚构性,表面看矛盾,实际不矛盾,因为艺术真实的基础是真实生活,但是它可以超越现实生活,在此基础上进行浓缩、概括。

所以艺术描写不必拘泥于生活实事,而读者观众也不能以生活实事去要求艺术作品之真实性。

若不知道这一点,欣赏者会出问题。

如八十年代文学爱好者写小说,厂长看过他的小说很不高兴,他没搞清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有质的差别,工人的小说是虚构的;

如八路军开枪打死黄世仁,将对角色的愤怒转嫁到演员身上,即因为分不清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

2.艺术的虚构要合情合理,虽然不等于生活的真实,但要有生活的依据。

文学的虚构可以夸张、可以变形,如卡夫卡《变形记》,写一个小公务员格里高利变为甲壳虫之后的种种遭遇,这种变形虽然是怪诞的,但却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关系中人的异化状况,人变成了非人,就这一点说,仍有其真实性;

《聊斋志异》中《促织》也有变形的描写,在官府催缴蟋蟀,不缴就要家破人亡的高压下,人竟变成蟋蟀,反映了社会压迫的现状。

尽管夸张怪诞,但是我们丝毫不觉得是无稽之谈,这是创作主体根据自己对社会本质的认识为作的极度夸张的写法。

这就说明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有区别。

3.艺术的生命在于真实,但不同于简单的逼真。

古代的画家强调了这一点,绘画之妙就在于似与不似之间,太似是一种媚俗,不似是一种欺世,因此要在似与不似之间;

西方有一位著名的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用其分析哲学中的图像理论来解释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之间的关系,图像理论提出语句是源自世界的图像,我们的语句和生活图像之间有一种内在的逻辑关系,正因为此语句表达的生活和实际存在有一种一致性,艺术中表达的真实尽管是虚构的,但我们仍然信以为真,正是因为其与现实生活有一种逻辑同构关系。

 

想象的作用

1.缀合、改造作用

表现在把原来不相干的东西组合在一起加以改造,艺术想象不是凭空联想,不是胡编乱造,它是以现实生活作基础,首先唤起作家记忆中的生活印象,然后将它缀合、改造,通过想象形成一个完整的形象。

如果缺乏想象力,分本无法将零星的材料组合在一起,无法打破实践和空间的界限,进行移植改造。

2.弥补生活经验的不足

作家应写自己熟悉的生活,但一个人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艺术想象可以把作家带入特定的情景,模拟描写对象的情态,体验描写对象的心情,以弥补自己生活经验的不足,也就是说对生活的场景无法亲身经历,就通过想象弥补(画家赵子昂善画马模仿马的神态动作,趴在地下装作马,俄罗斯画家列宾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想象自己是同纤夫一块“拉得筋疲力尽”)

典型与典型性

典型性

1典型性的重要性在于它是文艺创作的基本法则。

2典型性指塑造的艺术形象既具有鲜明的独创性,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表现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这样的作品就具有典型性。

3这个概念最核心的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创作艺术形象要有独创性,不是落于俗套的,是艺术家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把握体验而创作出的与众不同的作品;

第二个是具有普遍性,也就是说在社会生活方面把握本质性的东西,在历史发展方面把握规律性的东西。

将独创性与生活的本质、历史的规律结合在一起,对象就具有了典型性。

4典型性关键在于对生活的概括,但不是抽象的理论概括而是艺术形象的概括。

典型

典型是以独特的个性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关系的某些本质方面。

(两方面的阐述)

1艺术典型需要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这是它区别于同类人物的标志,是艺术生命存在的形式。

如果缺乏鲜明的个性,典型就会变成类型化的东西。

有的作品描写了同一阶级甚至同一类型的许多人物,但彼此之间仍判然有别,绝不雷同,依靠的就是鲜明的个性特征。

《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奸诈、刘备的仁厚;

即使是同一类型的人物也判然有别,如《水浒传》中李逵和鲁智深相近,从性格而言,两者豪爽充满豪气,李逵的豪爽近莽撞,酒家的店主告诉他宋江强抢民女,于是他立即回山砍掉替天行道的大旗,鲁智深的豪爽与其不同,捉弄镇关西,三拳打死镇关西,描绘鲁智深得知镇关西已死,假装镇定,但立刻逃走,体现其粗中有细。

2典型的个性特征必须反映出社会关系的某些本质方面。

而实际上人物的个性特征也总是与他的社会本质相联系,是社会本质的个性化表现。

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

文学创作应该具有必然性,所塑造的人物反映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假如不具有必然性,即使人物生动,但仍不具有普遍意义。

《儒林外史》塑造了一系列人物典型,我们说其是典型的原因就在于人物有鲜明的个性且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本质的方面。

范进一生志于考取功名,秀才后考不中举人,最终中举人但发了疯,是一个封建科举制的牺牲者,发疯是偶然的,但同时也具有必然性,从范进本身而言,他个性鲜明,从社会的发展趋势而言反映了科举制度的腐朽,因此范进是一个典型;

另外,严监生揭示了当时封建时代的土豪劣绅的吝啬的本性,临死时迟迟不肯闭眼,妻子剪断一根灯芯,才安然离开。

典型怎样体现出社会关系的某些本质方面?

1.重在体现质而非量,即使塑造的人物只是少数人的代表,只要是能体现一定的社会本质,仍然可以成为典型。

如高尔基小说《母亲》中的主人公伯惠尔,在当时俄国是很少的自发的反抗走向自觉的革命斗争的人,但却反映了一定的社会本质力量。

契柯夫笔下的小人物和一些知识分子在当时是常见的,他们反映了一定社会关系的本质,作家把他们加以集中概括。

2.典型应该体现某种必然规律,而不是表现偶然性。

虽然必然总是通过偶然体现出来的,但并非所有偶然都能体现必然。

有些偶然现象并不体现必然,它就没有典型意义。

比如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中的人物汇总起来体现了封建贵族没落的必然性,巴尔扎克在那个时代已经从社会的发展中深刻的意识到这一点,其中的贵族大多没有好的命运。

这一点恩格斯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说巴尔扎克本身是一个保皇党,站在封建贵族一面,支持皇权,但恰恰是在小说中巴尔扎克将其钟爱的贵族赋予了可怜的命运,这实际上就是巴尔扎克将人物的命运与社会发展的必然联系在了一起。

对于走向没落衰亡的阶级,不能给予他们更好的命运,而对于正在生长的阶层,要看到其发展的光明前景,这是历史的趋势在人物身上的体现。

形象思维

形象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