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经济错.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087606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67.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经济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环境经济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环境经济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环境经济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环境经济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环境经济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环境经济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环境经济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环境经济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环境经济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环境经济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环境经济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环境经济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环境经济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环境经济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环境经济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环境经济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经济错.docx

《环境经济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经济错.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环境经济错.docx

环境经济错

1、资源、环境与生态系统的关系

⑴①资源:

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能被人类开发利用以产生社会效用的、稀缺的、各种自然环境要素和自然物品的总称。

②环境: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所研究的环境主要是自然环境,是指人类经济活动赖以生存并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形成的由天然的及其人工改造过的各种自然要素构成的整体。

③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两部分和无机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四个基本组成成分构成的,通过物质交换、能量转化和信息传递成为占据一定空间,具有一定结构,执行一定功能的动态平衡的综合体。

⑵区别

资源

环境

生态系统

范围不同

结构不同

简单,以稀缺和效用为标准

较复杂,以环境容量为标准

很复杂,生态平衡为标准

功能不同

从开发获取利润产生正反馈机制

以环境承载力决定经济的质量安全

物质循环、能量和信息流动实现负反馈机制下的动态平衡

研究目的

不同

解决稀缺性

解决外部性

解决稳态性、平衡性或和循环性

需要自己按条总结,不能画表。

⑶联系

①三者统一于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的深化和不同层次的需求。

三者通过人类的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与治理统一在生态经济系统中。

②统一于经济发展的整个过程中

③通过人类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统一在生态经济系统中

2、资源、环境经济系统的功能

⑴资源与环境经济系统的基本功能

①环境为人类经济活动提供地理空间,资源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基本保障

人类对资源开发利用的需求是推动经济活动的根本动力,经济活动所必需的原料和能源都是来自自然资源系统。

②作为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初始环节,资源为经济活动提供能源和原料

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自然条件。

环境要素不但为人类基本的生命保障,而且为经济活动提供了地理空间。

③作为资源的载体,环境为人类经济活动提供资源承载力

环境承载资源,资源承载着人口,人口必须有经济活动才能生存和发展。

④作为公共物品,环境为消费者直接提供友好服务

环境能为消费者提供舒适性服务、享乐和休闲。

⑤作为废弃物的容纳场所,环境为经济活动提供环境容量

人类在生产和消费活动中产生不可利用和没有效用的废弃物,向自然环境中排放。

⑥经济活动对环境系统产生保护和破坏两种效应

经济活动对环境系统产生积极的环境保护和消极的改造和破坏环境的两种效应。

⑵资源与环境经济系统的综合功能(自己分析)

①物质循环

②能量流动

③价值增值

④信息传递

3、中国资源与环境的主要问题(自己分析)

⑴自然资源供给不足,供需矛盾加剧

①水资源短缺

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的发展,我国面临的水资源供给日益突出。

集中表现为淡水资源总量有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水资源短缺成为制约整个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②耕地资源短缺

人均耕地面积从解放初期的0.181公顷下降到不足0.08公顷,仅为世界水平的1/4

③森林资源短缺

一个国家森林覆盖率达到30%才能有效的起到维护环境的良好作用。

截止到2003年,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仅为18.21%,在160个国家中排116名,人均森林面积占全世界的1/8.

④耗竭性资源供给不足

中国正面临日益严峻的能源危机主要表现在:

第一,中国资源的可持续性供给面临巨大的压力。

第二,能源消耗持续快速增长,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依赖度与日俱增。

第三,国家能源安全尤其是石油安全问题越来越严重。

⑵生态系统恶化,环境问题严重

①生态系统恶化

主要表现在:

水生态失衡土地资源退化生态功能衰退、生物多样性锐减。

②环境污染依然严重

环境污染是指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导致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数量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从而造成了生态平衡破坏,环境状况恶化的现象。

Ⅰ水污染

Ⅱ大气污染

Ⅲ农村环境污染

4、稀缺性

⑴稀缺概念

在一定的社会发展阶段,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某种资源相对于人类的慾望的有限性。

⑵稀缺产生的原因:

①人类的需求无限;②与价值有关;③通过机会成本、竞争性、替代性体现。

⑶解决资源稀缺性办法

①价格手段提高价格是经济学上对付资源稀缺性的一种典型手段,只要产品具有可替代性,并拥有充足的消费量,该方法原则上能够解决资源的稀缺性。

②科技进步

技术进步可以开源:

技术进步首先可以发现新的资源储量。

技术进步可以节流:

集约利用资源,节约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加收益。

技术进步有利于寻求替代性资源。

③制度创新

⑷影响稀缺性的因素

①人类的消费欲望

资源的稀缺性与人的消费欲望的无限性之间的关系为需要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条件和心理基础。

②经济增长方式

当某区域处于资源密集型粗放的发展模式阶段,经济增长就会增加对资源的需求从而加剧资源的稀缺性。

③技术水平

稀缺是现有的技术水平下的资源不能满足人类需求的状态下产生的。

④市场价格

经济上有价值的资源其稀缺性可以通过价格得到反映。

⑤资源的可替代性

绝对自然资源稀缺产生的前提是经济活动所依赖的自然资源缺乏可替代性。

5、外部性

⑴外部性的概念:

某种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消费行为对其他资源或环境和消费行为的影响。

可分为外部经济性和外部不经济性。

(2)产生的是:

正外部性:

一种经济活动使他人受益,受益方并未因此付费。

(植树)

负外部性:

一种经济活动使他人受损,施害方并未因此承担成本。

(伐木)

⑵外部性的原因及结果

原因:

①市场缺失;②产权缺失

结果:

资源配置不合理

⑶外部性的解决途径

①外部成本内部化

②政府直接管制:

极大改善环境质量,但实施和强制执行中的达标成本远高于人们预期。

③市场的经济激励:

价格控制数量控制责任制度

④自愿协商:

根据科斯的社会成本理论及产权理论,界定产权。

⑤社会准则:

也称良心效应,指通过对人们进行社会准则的教育以解决外部性,但只能在局部范围起作用。

⑷实际问题分析

边际社会效益MSB大于边际私人效益MPB。

差额是外部环境效益MEB。

种树人投资植树造林时,其投资行为由MPB和边际成本MC决定,这时私人植树量Q1小于由MSB和MC决定的有效植树量Q。

当要求私人植树量达到Q时,必须降低植树的成本。

因此,如果外部经济性得不到有效补偿,会导致资源的配置失误。

 

边际社会成本MSC大于边际私人成本MPC。

差额是外部环境成本MEC。

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种树人砍伐森林时,其砍伐水平由边际效益MB和MPC决定,这时私人砍伐水平Q1大于由MB和MSC决定的有效水平Q。

当要求砍伐水平达到Q时,必须提高伐木的价格,因此,如果外部不经济性得不到有效纠正,也会导致资源的配置失误。

 

6、产权

⑴概念:

指建立在人与物的关系基础上人与人的关系,它规定着一个人受益或受损的权利。

⑵科斯定理与产权配置效率

科斯第一定理:

如果交易成本为零,不管初始产权是谁的,资源配置都是有效率的,或者说市场机制会自动驱使人们谈判,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

⑶实例分析p75

⑷解决产权问题的途径(自己分析)

①自愿谈判

②缔约

③合并

1、用科斯定理来解释如何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1)资源产权概念:

指建立在人与物的关系基础上人与人的关系,它规定着一个人受益或受损的权利。

(2)科斯定理与产权配置效率:

科斯第一定理:

如果交易成本为零,不管初始产权是谁的,资源配置都是有效率的,或者说市场机制会自动驱使人们谈判,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

(3)解决产权问题的途径:

1.自愿谈判2.缔约3.合并

2、影响资源配置的因素?

资源配置:

指资源之间以及资源与其他经济要素之间的组合关系,以及在时间、空间和产业等方面所作的结构安排。

(一)市场失灵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1.资源产权不存在;2.无市场、薄市场和市场竞争不足;3.外部效应的存在;4.公共物品的存在;5.交易费用过高;6.未来的不确定性和短视。

(二)政府干预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必要条件:

第一,市场失灵时需要政府干预,政府有没有干预;第二,纠正市场政策失灵是不是政府干预的主要目标;第三,政策制定和作用的对象是具有理性的人,其结果的好坏取决于人们对政策的反映;第四,政府干预是否有未预料的副作用;第五,与环境无关的政府政策是否比环境政策对环境的影响更大。

7、资源配置

⑴概念

资源配置是指资源之间以及资源与其他经济要素之间的组合关系,以及在时间、空间和产业等方面所作的结构安排。

⑵影响资源配置的因素分析

①市场失灵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Ⅰ资源产权不存在;

Ⅱ无市场、薄市场和市场竞争不足;

Ⅲ外部效应的存在;

Ⅳ公共物品的存在;

Ⅴ交易费用过高;

Ⅵ未来的不确定性和短视。

⑵政府干预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必要条件:

第一,市场失灵时需要政府干预,政府有没有干预;

第二,纠正市场政策失灵是不是政府干预的主要目标;

第三,政策制定和作用的对象是具有理性的人,其结果的好坏取决于人们对政策的反映;

第四,政府干预是否有未预料的副作用;

第五,与环境无关的政府政策是否比环境政策对环境的影响更大。

⑶贴现和社会贴现率

8、资源无价值论的弊端

⑴资源被无偿占有。

⑵自然资源被掠夺性开发、破坏和浪费,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⑶社会成本不被认识,导致无穷大消耗和污染。

⑷导致财富分配不公和竞争不平等。

⑸减少一项重要的国家税收。

⑹资源物质补偿和价值补偿不足,导致自然资源财富枯竭。

⑺国民财富的核算失真。

⑻“公地悲剧现象”。

若国土资源被商品化,则促使企业有效配置和利用自然资源。

9、影响资源价值实现的因素

⑴市场供给与需求因素

市场供给与需求是影响资源价格的决定性因素。

影响市场供给量的因素有资源自身价值、资源替代用途的收益、资源开采技术和成本、资源企业数量等。

影响市场需求量的有资源自身价值、替代资源价格、替代资源的数量、收入、偏好、预期和参与消费的群体数量等。

⑵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因素

①资源公有(共有)

公有资源者人数越多,人们对资源的“关心度”越低,在囚徒困境的作用下,资源越有可能被滥用,资源价值越得不到体现。

比如我国内蒙古草原原来草场是牧民共有的,每个牧民都有多养牲畜的动机,结果造成了过度放牧,草场退化。

②外部性

自然资源很多具有正的外部性,因此其价值容易被低估,

③现值最大化的短视行为

资源使用者未必按照资源长期收益最大化原则使用资源,而是按照有限的承包年限行事。

④垄断

资源被垄断以后,对于生产生活所必须的资源,如果需求弹性为0,从理论上说,资源所有者可以收取任意价格。

比如石油基本上属于需求弹性很小的必须商品,如果石油被某个国家或某个组织所垄断,则垄断者可以任意定价。

⑤政府信息不充分和干预时滞

原因:

获取信息不充分;从事决策到执行需要一段时间。

⑥政府按理性人行事

政府追求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治理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措施:

一是尽可能用竞争来对付垄断,而不是用管制来对付垄断;

二是公共设施公共产品由政府招标,由私营企业来运营,而不由政府自己投资和运营。

环境损害与效益的价值评估方法的选择与缺陷?

(一)对直接市场法的评价

1适用条件

(1)环境质量变化直接影响市场化商品或服务的产出;

(2)环境影响的物理效果明显,且能测定出来;

(3)市场化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格合理。

2直接市场法的缺陷

(1)很难精确计算环境与产出、成本或损害之间的物理关系;

(2)很难单独分析环境损害;

(3)市场价格本身可能不合理。

(二)对替代市场法的评价

1适用条件

(1)相关市场发达,交易成本很低;

(2)相关各方对环境质量变动较了解,替代品选择合理;

(3)任何资源环境服务都能找到完全的替代品

2替代市场法的缺陷

(1)环境资源不可能完全替代;

(2)难以找到最合理的替代方案;

(3)没有考虑间接成本和受益;

(4)受调查者能力的影响。

(二)对意愿调查评估法的评价

1适用条件

能解决无法直接在市场上出售、也没有直接替代品的环境资源的估价问题。

2意愿调查评估法的理论缺陷

(1)混淆了使用价值和边际价值;

(2)混淆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

3存在偏差

信息偏差;支付方式偏差;起点偏差;假象偏差;部分与整体偏差;策略性偏差。

4支付意愿与接受赔偿的意愿不一致

5抽样结果的汇总问题

4支付意愿与接受赔偿的意愿不一致

5抽样结果的汇总问题

10、各种方法的评价与选择

⑴直接市场法的缺陷

①很难精确计算环境与产出、成本或损害之间的物理关系;

②很难单独分析环境损害;

③市场价格本身可能不合理。

⑵替代市场法的缺陷

①环境资源不可能完全替代;

②难以找到最合理的替代方案;

③没有考虑间接成本和受益;

④受调查者能力的影响。

⑶意愿调查评估法的理论缺陷

①混淆了使用价值和边际价值;

②混淆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

③存在偏差

信息偏差;支付方式偏差;起点偏差;假象偏差;部分与整体偏差;策略性偏差。

④支付意愿与接受赔偿的意愿不一致

⑤抽样结果的汇总问题

11、生态补偿的组织方式

⑴概念

生态补偿概念可定义为:

以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为目的,以经济手段为主调节相关者利益关系的制度安排。

生态补偿的组织方式

⑵政府补偿机制

①财政转移支付。

②差异性的区域政策。

③实施生态保护项目。

④环境税费制度。

⑶市场补偿机制

①公共支付。

公共支付的主要对象是对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的环境要素或者服务之类的纯公共物品的保护补偿,如生态公益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功能区的保护投入或者购买。

②一对一交易。

一对一的交易典型情况是流域上下游之间,按照双方协议,由下游地区支付上游地区保护和改善环境的投入,或者是买断上游地区的发展权。

③市场贸易。

市场贸易主要指配额交易,典型的情况是《京都议定书》确定的碳汇交易模式。

④生态标记。

生态标记主要指对生态环境友好型的产品进行标记,如生态食品、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的认证与销售。

12、跨界污染的原因分析

⑴概念:

跨界污染是指一个国家的污染物通过环境介质传输到另一个国家,从而造成另一个国家的环境污染。

⑵①国际化污染的外部性

跨界污染是污染外部性的典型例子,它是由于全球公共财产(或称共同财产)缺乏财产所有权而引起的。

第一,由于政府的存在,国内外部性可以通过征收排污税等方法使外部成本内在化;而跨界污染就因不存在超国家的政府能够具有完全的权利去内在化国际外部性,使国际化公共财产问题解决难度增大。

第二,由于他国原因而使得本国福利减少的问题,实践中很难得到处理与补充。

第三,“搭便车”现象的存在以及缺乏充分有效的国际权利的影响。

跨界污染代表了国家之间的一种负的外部性,它意味着一种资源配置的扭曲。

②非合作博弈

在非合作博弈中,各个国家都在分别追求最大化自己的效用或最小化自己的成本。

在跨界污染问题中,上游国家不考虑跨界传输的污染物。

13、解决跨界污染的手段

⑴下游对上游转移支付

在上游对下游单向排污情况下,上下游国家可以将环境质量看做商品,如果下游受损者对上游污染者按照受污染者补偿污染者的转移支付原则,促使上游国家减少污染,可以在市场条件下使上下游两个国家都受益。

⑵跨界污染的讨价还价

相互补偿原理的内容就是,建议成立一种国际基金,使产生污染的国家根据它造成的损害的评估数字交费;受损害的国家根据削减成本的评估数字补偿。

这种方法保证了排污税尽可能设计得接近实际。

从两个国家征收的基金将在他们之间在分配,以保证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

⑶实施全球环境协议

面临的困难:

首先,它受到免费搭车的影响。

  其次,一些国家可能在解决全球环境问题上比另一些国家获得较少的优势。

  第三,即使效用偏好和风险态度是同样的,不同国家人均收入的差异也会引起对全球环境质量不同的价值评价。

第四,全球环境问题,如全球变暖可能对不同国家的影响不同,因此,这种公共品就不是纯粹的公共品。

第五,在污染削减的成本分配上,各国家意见不同。

⑷建立跨界管理机构

跨界污染的各个国家出让部分环境权给予国际环境机构,国际环境机构通过征收排污税,通过环境质量可持续发展原则按比例分摊消减成本或采取生态补偿和污染损失赔偿方式激励上下游国家消减污染以控制跨界区域的环境质量。

⑸优点主要有:

 第一,削减函数是以固定成本为主,如果一个国家单边削减污染物,削减成本可能大于该国受益,加入联盟可能减少固定成本;

 第二,使在污染物其他方面的互补性也就是加入联盟正的外部性成为一种激励;

第三,加入联盟长期看可以提高成员国的合作信誉;

 第四,有利于引入一种有效的制裁机制,免费搭车者的增加排放会受到制裁,新成员加入会减少排放形成正的外部性。

⑹建立跨界扩散标准

⑺可转移排污许可证系统

⑻实施环境贸易制裁

 环境际贸易制裁是最严厉的惩罚措施,通过为参与合作的国家创造贸易盈利的条件,使贸易收益超过由于遵从有关环境的国际协定而导致的贸易量损失,从而使参与合作的国家境况转好而使不合作的国家境况恶化。

 

14、庇古手段与科斯手段的比较

15、真实储蓄

真实储蓄==国民生产总值(GNP)+教育投资(m)-物品和服务的消费(c)-生产设备的折旧δK-自然资源的损耗n(R-g)-环境污染损失σ(e-d)(和书上的不一样)

分析:

(1)真实储蓄>0:

即经济较高增长,在满足了为后代人进行的教育投资后,净储蓄超过资源和环境的损失量使真实储蓄大于零,才是财富的真实增长量,供后代人发展。

①双高:

GNP高速增长,净储蓄和资源和环境的损失量都较高,但前者刚好超过后者,表明以较大的资源和环境损失换来的经济增长。

这种可持续发展称弱可持续发展。

②双低:

即GNP低速增长,而资源和环境损失更小使真实储蓄>0时,为适中的可持续发展。

③一高一低:

即经济高速增长,资源和环境的损失较小,使净储蓄和真实储蓄都较大,这种是最好的可持续发展。

(2)真实储蓄=0:

GNP不论经济增长与否也不论低速高速,净储蓄和资源和环境的损失量都基本相等,即经济和净储蓄与资源与环境损失相抵消。

(3)真实储蓄<0:

即经济停滞或负增长,资源与环境损失超过净储蓄,这种情况为不可持续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