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一中届高三质量检测生物.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089929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59.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聊城一中届高三质量检测生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聊城一中届高三质量检测生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聊城一中届高三质量检测生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聊城一中届高三质量检测生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聊城一中届高三质量检测生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聊城一中届高三质量检测生物.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聊城一中届高三质量检测生物.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聊城一中届高三质量检测生物.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聊城一中届高三质量检测生物.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聊城一中届高三质量检测生物.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聊城一中届高三质量检测生物.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聊城一中届高三质量检测生物.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聊城一中届高三质量检测生物.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聊城一中届高三质量检测生物.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聊城一中届高三质量检测生物.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聊城一中届高三质量检测生物.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聊城一中届高三质量检测生物.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聊城一中届高三质量检测生物.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聊城一中届高三质量检测生物.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聊城一中届高三质量检测生物.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聊城一中届高三质量检测生物.docx

《聊城一中届高三质量检测生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聊城一中届高三质量检测生物.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聊城一中届高三质量检测生物.docx

聊城一中届高三质量检测生物

山东省聊城市第一中学(东校区)2013届高三一轮总复习

生物综合检测

一、选择题

1.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

A.间期B.中期C.后期D.末期

【答案】C

【解题关键点】有丝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形成姐妹单体,数量不变。

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单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加倍。

【结束】

2.下列物质中,暗反应阶段所必需的是()

A.叶绿素B.ADPC.ATPD.O2

【答案】C

【解题关键点】

【结束】

3.在下列实验中,试管内容物变成蓝色的是()

试管号

试管内容物

条件

检测

1

2mL浆糊十2mL纯唾液

37℃10min

3滴碘液

2

2mL浆糊十2mL清水

37℃10min

3滴碘液

3

2mL浆糊十2mL稀释10倍唾液

37℃10min

3滴碘液

4

2mL浆糊十2mL纯唾液

95℃10min

3滴碘液

5

2mL浆糊十2mL纯唾液+2滴浓HCl

37℃10min

3滴碘液

 

 A.1、2、3  B.2、3、4 C.3、4、5 D.2、4、5

【答案】D

【解题关键点】酶的专一性

【结束】

4.细胞内没有同源染色体的是()

A.体细胞B.精原细胞C.初级精母细胞D.次级精母细胞

【答案】D

【解题关键点】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开,进入两次级精母细胞中,每个次级精母细胞都无同源染色体。

【结束】

 

5.把甲.乙两瓶(甲瓶中装有萌发的种子,乙瓶中装有等量未萌发的种子),放在温暖的地方,24小时后,将燃烧的蜡烛放进甲瓶里,火焰立刻熄灭,若放进乙瓶里,火焰不熄灭,这个实验直接说明了()

A.萌发的种子进行着呼吸作用B.萌发的种子进行着有氧呼吸

C.萌发的种子需要氧D.萌发的种子释放二氧化碳

【答案】C

【解题关键点】明确该实验自变量是种子是否萌发。

因变量是氧气的有无。

即可推出实验目的和实验结论

【结束】

6.提取某腺体的细胞,放入含有放射性标记的氨基酸的培养液中培养,最初测定细胞的放射性最强的部位是(  )

A.细胞膜

B.高尔基体

C.内质网

D.核糖体

【答案】D

【解题关键点】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是核糖体,由于氨基酸被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所以最初测定细胞放射性最强的部位是核糖体。

【结束】

7.甲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乙酵母菌进行发酵,若它们消耗了等量的葡萄糖,问它们放出的二氧化碳和吸入的氧气的体积之比是()

A.1:

2B.1:

1C.2:

3D.4:

3

【答案】D

【解题关键点】假设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都是1mol,有氧呼吸吸收的氧气为6mol,而释放的二氧化碳为8mol,答案选D。

【结束】

8.为进一步保护和改善地球生态环境,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A.禁止对任何野生资源的开采和利用

B.对环境受破坏地区可大量引进外来生物物种

C.为解释粮食问题进行围湖造田,增加陆地面积

D.为保护生态环境,实行退耕还林

【答案】D

【解题关键点】对自然资源禁止利用的观点是错误的;对外来生物物种的引进更应慎重;即要保护陆地生态环境,也要保护水域(海洋)生态环境。

【结束】

9.已知某基因相对分子质量为m,游离的脱氧核苷酸和氨基酸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a、b。

则由该基因指导合成的含两条多肽链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最多约为()

A.

B.

C.

D.

【答案】C

【结束】基因上的碱基与蛋白质氨基酸数的关系是6:

1,蛋白质的相对分子量=氨基酸总的分子量-脱去水分的分子量

10.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

A.太阳能被绿色植物固定的过程

B.系统内生物体能量代谢的过程

C.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过程

D.能量从生物体进入环境的过程

【答案】C

【解题关键点】

【结束】

11.下列有关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是()

A.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要远远超过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

B.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往往是破坏性的

C.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演替

D.人类活动可以任意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加以控制

【答案】C

【解题关键点】

【结束】

12.关于下列曲线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图中光作为物理信息,对同一植物的萌发作用具有两重性

B.乙图中若c为生产者,则b代表该生态系统中的次级消费者

C.丙图中因工业污染,改变了黑化蛾与地衣之间的竞争关系

D.丁图中若A为草本植物的种类数量,B可能为整个植被的生物量

【答案】C

【解题关键点】黑化蛾和地衣之间不是竞争关系而是捕食关系。

【结束】

13.下列关于人工选择与自然选择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选择过程中基因频率都发生改变

B.鲤鱼品种少,而金鱼品种很多,说明金鱼的变异率高,进化速度快

C.人工选择的生物能够向着人类需求的方向突变,所以进化速度快

D.在生物的进化中,两种方式同等重要

【答案】A

【解题关键点】人工选择的结果是满足人的需求,自然选择的结果是适应环境。

两种选择都会改变基因频率。

【结束】

14.由1000个脱氧核苷酸对组成的DNA片段可能的排列方式有()

A.10004种B.41000种C.10003种D.42000种

【答案】B

【解题关键点】

【结束】

15.下列碱基组合中,可表示密码子的是

A.CATB.GTAC.TACD.AUG

【答案】D

【解析】

【结束】

16.下图表示的是在CO2浓度为1%和0.03%两种情况下,某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之间的关系曲线图,据图分析,限制图中Q点的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是()

①CO2浓度②光照强度

A.①B.②C.①②D.与①和②无关

【答案】C

【解题关键点】如图表示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和CO2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在一定范围内)。

Q点在光照强度相同时,受CO2浓度限制;在CO2浓度相同时受光照强度的限制;所以选C。

【结束】

17.成年男性的某一细胞处于减II后期时,正常情况下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有()

A.23种B.24种C.23或24种D.46种

【答案】A

【解题关键点】减II后期含2组相同的染色体组,所以染色体形态有23种。

【结束】

18.在生态系统中,当鹰捕食兔子时,鹰属于

A.初级消费者B.次级消费者C.三级消费者D.四级消费者

【答案】B

【解析】

【结束】

19.下列关于分离现象的假说,错误的是()

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B.生殖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C.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D.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答案】B

【解题关键点】

【结束】

20.剧烈运动时,进入血浆中的乳酸含量大增,但血浆的pH基本不变,对此现象的解释,不正确是()

A.血浆是一种缓冲溶液体系B.乳酸与NaHCO3反应生成弱酸H2CO3

C.H2CO3分解成的CO2可经呼吸排出D.大量乳酸进入血液后马上被稀释或被彻底分解

【答案】D

【解题关键点】

【结束】

21.噬菌体、烟草、HIV病毒的核酸中具有碱基w.w.w.k.s.5u.c.o.m和核苷酸的种类分别是()

A.4种、8种、4种和4种、8种、4种B.4种、5种、4种和4种、8种、4种

C.4种、5种、4种和4种、5种、4种D.4种、8种、4种和4种、5种、4种

【答案】B

【解题关键点】噬菌体、HIV病毒只含一种核酸(4种碱基、4种核苷酸)烟草细胞内含2种核酸(5种碱基、8种核苷酸)。

【结束】

22.如图表示某种细菌(野生型)细胞内发生的从X→Y的物质转化反应,此过程的代谢产物均是细菌生活所必需的,E1—E4分别表示四种酶。

野生菌的物质X来自于环境。

该种细菌的突变型I—IV分别缺乏酶E1—E4,分别配制的培养这些细菌的培养基不合理的是()

A.野生型细菌的培养基需含有物质X

B.突变型I需要添加物质A,培养基无需含有X

C.突变型II需要添加物质B,培养基需含有X

D.突变型III仅需添加物质C,突变型IV仅需添加物质Y

【答案】D

【解题关键点】

【结束】

23.下列不属于癌细胞主要特征的是

A.在适宜条件下,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

B.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C.癌细胞的表面发生变化,容易转移

D.细胞癌变后就失去分裂能力,很快衰老凋亡

【答案】D

【解析】

【结束】

24.水平放置在地面的植株,一段时间后,会发生的现象是()

A.靠近地面一侧较远离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高,根向下弯曲生长

B.靠近地面一侧较远离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低,根向下弯曲生长

C.靠近地面一侧较远离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高,根向上弯曲生长

D.靠近地面一侧较远离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低,根向下弯曲生长

【答案】A

【解题关键点】根向地生长的原因是靠近地面一侧较远离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高抑制生长所以根向下弯曲生长

【结束】

25.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主要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

B.内环境中多余的H+主要从肺排出

C.血浆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

D.Na+、K+以重吸收方式从消化道进入内环境

【答案】C

【解题关键点】内环境是由血浆、淋巴和组织液等组成。

当血浆流到组织毛细血管时,血浆进入细胞间隙形成组织液,由于血浆渗透压的存在,部分组织液回流至血浆,同时还有部分组织液进入毛细淋巴管内形成淋巴,由淋巴循环再回流至血浆,所以血浆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

内环境中多余的H+,主要通过血液中存在的缓冲对消耗。

Na+、K+主要通过主动运输从消化道吸收,重吸收是肾小管的功能。

【结束】

26.人体细胞增殖过程中,如果纺锤体不能形成,则会发生()

A.细胞中的个别染色体增加B.染色体不能复制

C.在后期,染色体不能平均分开D.对细胞增殖无任何影响

【答案】C

【解题关键点】纺锤体在细胞增殖过程中的作用是牵引染色体运动,使加倍的染色体能被拉向两极,如果纺锤体不能形成,则在分裂后期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不能平均分开,导致细胞内染色体数成倍增加,而不是个别染色体增加;染色体的复制在纺锤体形成以前,所以纺锤体对染色体的复制无影响。

纺锤体对细胞增殖过程中染色体的运动起重要作用。

【结束】

27.细胞中脂肪的作用是()

A.激素的主要构成成分B.储能的主要物质

C.酶的主要组成成分D.细胞膜的主要成分

【答案】B

【结束】

28.人被犬咬伤后,为防止狂犬病发生,需要注射由灭活狂犬病毒制成的疫苗。

疫苗在人体内可引起的免疫反应是()

A.刺激效应T细胞分化成为记忆细胞B.刺激吞噬细胞产生抗狂犬病毒抗体

C.可促进浆细胞释放出淋巴因子D.产生与狂犬病毒特异性结合的抗体

【答案】D

【解题关键点】

【结束】

29.下列物质中,在核糖体上合成的是()

①性激素②K+的载体③淀粉④消化酶⑤纤维素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②⑤

【答案】C

【解题关键点】核糖体上合成的是蛋白质,酶是蛋白质

【结束】

30.在矿区生态环境的恢复工程中,关键的措施是()

A.人工制造表土B.特殊隔离C.土壤侵蚀控制D.植被恢复

【答案】D

【解题关键点】矿区土质不适合植物生长,若要恢复,必需保证生产者的生存。

种植地表植物改善土质。

【结束】

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在绿色植物细胞内,它分布于()

A.细胞核、细胞质基质B.细胞核、核糖体

C.细胞核、内质网D.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

【答案】D

【解题关键点】

【结束】

32.下图为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某生物的细胞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中都有同源染色体B.卵巢中不可能同时出现这三种细胞

C.能够出现基因重组的是乙D.丙的子细胞是精细胞

【答案】C

【解题关键点】

【结束】

33.人的言语区位于

A.下丘脑B.脑干C.小脑D.大脑皮层

【答案】D

【解析】

【结束】

34.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四种色素扩散速度最快和最慢的分别是()

(A)叶绿素a;胡萝卜素(B)叶绿素b;胡萝卜素

(C)胡萝卜素;叶绿素a(D)胡萝卜素;叶绿素b

【答案】D

【解题关键点】

【结束】

35.下图表示呼吸作用过程中葡萄糖分解的两个途径。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a在细胞质基质中的线粒体中都能进行

B.过程c只能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此阶段能释放少量能量

C.酶1、酶2和酶3依次分别存在于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中

D.过程b的全部反应都发生在线粒体的内膜上

【答案】C

【解题关键点】

【结束】

36.夏季中午绿色植物的气孔关闭后,植物体内的C5、ATP、C3的数量变化依次是()

A.降、升、降B.降、升、升C.升、升、降D.降、降、降

【答案】C

【解题关键点】气孔关闭,细胞内二氧化碳的浓度下降,C5升高、ATP升高、C3下降。

【结束】

37.下列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人的A型血和B型血   B.猫的白毛和猫的长毛

  C.豌豆的高茎和蚕豆的矮茎     D.人的白化病和多指

【答案】A

【解题关键点】相对性状是指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A选项是人的血型这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符合题意。

B选项是猫的两种性状;C选项是两种生物的性状;D选项是人的两种性状;都不符合题意。

【结束】

38.有一杂合子(Dd),在有丝分裂的前期,如果一条染色体的一个染色单体基因是D,则另一条染色单体上基因可能是(  )

A.d

B.D或d

C.D

D.D和d

【答案】B

【解题关键点】等位基因D和d是存在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正常情况下一条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同一位置的两个基因是相同的,如一条染色单体上是D基因,则另一条上也应该是D基因。

但在DNA复制过程中可能某些原因而发生差错,引起基因突变,由D基因变为d。

【结束】

39.植物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

A.叶绿体B.线粒体C.细胞质的基质D.高尔基体

【答案】B

【解题关键点】

【结束】

 

40.以下基因位点间可能发生染色体互换片段的是()

A.白化病基因和红绿色盲基因B.血友病基因和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基因

C.决定ABO血型的复等位基因D.豌豆的高茎基因和子叶黄色基因

【答案】B

【结束】发生染色体互换的是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体的片断。

白化病基因在常染色体上,红绿色盲基因在X染色体上,之间不可能互换。

二、非选择题

41.迈克为了探究光照强度和光合作用速率的关系,以便为西红柿生长提供最佳光照强度。

实验过程为:

他取几株都有5片叶片的西红柿植株,分别放在密闭的玻璃容器中。

实验开始他测定了CO2的浓度,12小鼠后再次测定CO2的浓度。

他还采用7种不同的光照强度,并通过隔热装置使光线通过而热不通过。

下表为实验结果。

请你据此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一实验的自变量是,因变量是,无关变量是。

(2)在这一实验中迈克将其中一个装置保持在黑暗中的目的是。

(3)该实验的各种光照强度变化中分别只使用了一株植物。

这是一个好的设计吗?

(4)该实验的各种光照强度变化影响光合作用过程的哪一阶段?

对迈克探究结果你能确切地知道哪种光照强度最好吗?

【答案】

(1)光照强度光合作用速率二氧化碳(或温度)

(2)作为对照

(3)不是

(4)光反应不能

【解题关键点】

【结束】

42.假定某动物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4,请据图回答:

(1)B细胞处在期,E细胞处在期。

(2)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图中的,具有四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是。

(3)能发生基因重组的细胞是图中的。

(4)假定该动物的性别为雄性,能在其精巢中看到的图像有图中的。

【答案】

(1)有丝分裂中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2)ABCDD

(3)C(4)ABCDE

【解题关键点】

【结束】

43.下图一表示人体内ADH(一种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图中a、b、c表示促进(+)或抑制(-)。

图二是正常人一次性饮入1000mL清水后的排尿率变化曲线。

分析回答:

(1)ADH表示__________激素。

血浆渗透压升高,引起ADH合成、分泌量发生变化,这种调节方式属于_____________。

(2)a、b、c分别表示_______、、(用“+”或“-”表示)。

(3)根据图一提供的信息,描述引起图二中A→B结果的调节途径。

(4)若正常人一次性饮入1000mL0.9%生理盐水,请绘制排尿率最可能的变化曲线。

 

【答案】

(1)抗利尿神经调节

(2)+、-、+

(3)大量饮水,血浆渗透压下降,通过神经调节引起抗利尿激素合成、释放量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排尿量增加

【解题关键点】ADH由下丘脑分泌,垂体后叶释放,并且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所以ADH表示抗利尿激素。

该过程属于神经调节。

血浆渗透压升高促进下丘脑分泌,垂体后叶释放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这样使血浆渗透压下降,所以a、b、c分别表示+、-、+。

大量饮水,血浆渗透压下降,通过神经调节引起抗利尿激素合成、释放量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排尿量增加。

【结束】

44.1958年,美国科学家斯图尔德将胡萝卜韧皮部的一些细胞进行培养,由单个细胞培育成完整的新植株(如下图)。

请分析:

(1)这种生殖方式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所用的技术是___________________。

(3)由单个细胞培育成试管苗,需要经过细胞的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

其生理基础分别是和。

(4)从育种的角度来看,植物组织培养与有性繁殖相比,优势主要有(列举两条):

(5)与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相比,用于动物细胞培养的培养液除含有水分、无机盐、糖类、维生素以及氨基酸等之外,通常还要添加___________________。

(6)要培育转人类干扰素基因的烟草植物新品种,还需要借助基因工程技术,该技术需要工具酶包括和,常常用作为运载体。

【答案】

(1)无性生殖

(2)植物组织培养

(3)细胞分裂基因选择性表达

(4)制备人工种子,提高发芽率;培养周期短,繁殖率高等等。

(5)动物血清

(6)限制性内切酶DNA连接酶(土壤农杆菌的)质粒

【解题关键点】如图植物的组织培养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属于无性生殖,其过程要经过细胞的分裂和分化;和有性生殖相比主要优势是;培养周期短,繁殖率高等;基因工程工具酶是限制性内切酶DNA连接酶,常用的运载体是质粒。

【结束】

45.为研究森林群落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的作用,美国一研究小组在某无人居住的落叶林区进行了3年实验。

实验区是两个毗邻的山谷(编号1、2),两个山谷各有一条小溪。

1965年冬,研究人员将2号山谷中的树林全部砍倒留在原地,通过连续测定两条小溪下游的出水量和硝酸盐含量,发现2号山谷小溪出水量比树木砍倒前升高近40%。

两条小溪中的硝酸盐含量变化如图所示

请回答问题;

⑴大气中的N2进入该森林发落的两种途径有     。

在森林群落中,能从环境中直接吸收含氮化合物的两大类生物是         。

⑵氮元素以N2、NO3-和    的形式被生物吸收,进入细胞后主要用于合成   两类生物大分子。

⑶图中显示,1号山谷溪水中的硝酸盐含量出现季节性规律变化,其原因是不同季节生物    。

⑷1966年5月后,2号山谷溪水中的硝酸盐含量急剧升高,主要的两个原因是

    。

⑸硝酸盐含量过高的水不宜饮用。

在人体消化道中,硝酸盐可转变成亚硝酸盐。

NO2-能使DNA中C-G碱基对中的“C”脱氨成为“U”。

上述发生突变的碱基对经两次复制后,在该位点上产生的碱基对新类型是     、    

⑹氮元素从森林群落输出的两种途径是      。

⑺该实验结果说明森林群落中植被的两个主要作用是     。

【答案】⑴生物固氮、闪电固氮植物和微生物

⑵NH4+蛋白质、核酸 

⑶对硝酸盐的利用量不同

⑷①丧失了植被对硝酸吸收②动植物遗体分解后,产生的硝酸盐进入小溪

⑸T-AU-A

⑹通过细菌的作用将硝酸盐最终变成N2返回大气,雨水的冲刷

⑺涵养水源,同化无机环境中的氮元素

【解题关键点】据题意N的循环过程是氮气由固氮微生物转化为含N化合物,通过植物的吸收进入生物群落,用于合成蛋白质和核酸;而有机物中的N通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产生氮气返还大气;同时产生的硝酸盐被雨水冲刷流入小溪;

【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