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参观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090576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787.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参观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参观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参观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参观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参观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参观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参观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参观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参观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参观报告.docx

《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参观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参观报告.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参观报告.docx

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参观报告

一、参观时间1

二、参观地点1

三、小组成员1

四、奴隶博物馆介绍1

1、位置简介1

2、规模概况2

3、建筑特点2

4、展厅简介3

5、重要展出3

6、修建意义5

五、参观奴隶博物馆的心得体会6

1、对凉山彝族服饰的感想6

2、饮食颇具特色7

3、同等级的婚礼8

4、崇拜与宗教信仰9

5、总结10

 

1、位置简介

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位于泸山风景区中部,它是一座具有彝族古典风格的建筑,它背依青山,面临邛海。

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于1985年8月4日建成开放。

这里是我国第一个民族博物馆,也是世界唯一反映奴隶社会形态的专题博物馆。

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是中国民族学专题博物馆。

这是当今世界唯一反映奴隶制社会形态的专题博物馆。

整个建筑群根据古朴典雅的彝族建筑风格而设计。

各陈列厅内从纵向和横切面用实物、文字叙述、图片资料等形式向观众展示了彝族奴隶社会制中所涵盖的政治、经济、形式主义、历算、宗教、历史、军事、法律、医药、语言文字、文学艺术、风俗习惯等内容。

对研究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等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都具有很高的参考和佐证价值。

翔实而丰富的内容令中外专家和学者观后惊叹不已、赞不绝口,被誉为“专题博物馆的典范”。

 

2、规模概况

博物馆占地45亩,总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广场上的大型雕塑命名为“凉山之鹰”。

博物馆陈列厅面积约1000平方米,分三大部分:

富饶美丽的凉山、历史悠久的民族、民主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改革前的凉山彝族奴隶社会;伟大的民主改革。

设有8个陈列“序厅”:

“社会生产力”、“等级、阶级”、“家支习惯”、“宗教信仰、婚姻家庭、文学艺术”、“风俗习惯”、“奴隶和劳动群众对奴隶制的斗争”、“民居院”和“国家领导人和外国学者观赏后所留下的墨迹”。

3、建筑特点

该馆主要建筑采用红、黄、黑三种彝族绘画的传统色彩,绘以日、月、山、水、羊角、鸟羽、火镰、鱼网等取材于自然的图案。

整个建筑具有彝族风格。

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

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自建馆至今,已累计接待国内外观众50余万人。

部份党和国家领导人也都曾前往参观并给予高度评价。

4、展厅简介

该馆收藏彝族文物4196件,有黄金、白银、珠宝玉石、铜、铁、木、竹、皮革、毛、骨、角、纸、绸绢、石等物品。

陈列展览分序厅、社会生产力、等级和阶级、家支习惯法、婚姻家庭、宗教信仰、文学艺术、风俗习惯、奴隶和劳动群众反抗奴隶制度的斗争九个部分。

再现凉山彝族奴隶社会的原貌。

电影录放厅放映历史资料片和各种民俗民情片。

按彝族建筑风格,结合苏州园林式和现代化建筑修建,共有7个展厅、1个民俗院、1个影视厅以及办公室、接待室、服务部等。

馆藏文物、图片共2000余件,分设《序厅》、《社会生产力》、《等级、阶级》、《家支、习惯法》、《宗教信仰、婚姻家庭、文学艺术》、《风俗习惯》、《奴隶和劳动群众反抗奴隶制的斗争》、《民居院》等8个部份,向人们展示了2000多年来凉山彝族奴隶制社会的产生、发展、衰亡、最终步入社会主义的历史轨迹。

5、重要展出

第四届中国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彝族古代兵器展、彝族民间手工艺制作展以及凉山百年老照片展,在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正式开展。

州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金铁,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薛才全,副州长刘焰,州政协副主席安学发参加了剪彩仪式。

彝族是一个尚武的民族,“男人英雄,女人贤惠”,是凉山彝族的传统价值观。

因此,凉山彝族以是否英勇作为男人的标准,以兵器的优劣作为财富的象征。

在“奴博”陈列的彝族古代冷兵器,是目前国内珍藏的同类文物中等级最高、数量最多的古代冷兵器。

在“奴博”展示的民间手工艺,都是原汁原味的彝族工匠和民间艺人们的现场展示。

他们的手工艺,基本上都是世袭传承,其中,木织布机已传八代人之久,这是凉山彝民族留下的唯一一架民间自造织布机。

百年老照片的拍摄者是1896年法国驻滇总领事方苏雅。

1904年,方苏雅离任前夕,受法国政府的委托,考察川滇铁路。

他带领随从历尽千辛万苦北上四川,在途经大凉山路途中为我们留下了50余张珍贵的历史照片和大量的日记、报告,其中不乏反映当时凉山彝族奴隶社会状况的真实写照。

王金铁在剪彩仪式上致辞。

他说,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是我州对外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在历届党委、政府的领导、指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注下,基础陈列部分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

要充分发挥博物馆的各项功能和作用,还需要举办类似这样的专题展和生活场景展示,才能使博物馆更好地走向社会,走向市场,才能吸引更多的不同文化层面的观众和游客,成为凉山州文化旅游的亮点。

 

6、修建意义

凉山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

50年代初,这里大部分地区还保留着较为完整的奴隶社会形态。

1956年博物馆雕塑实行民主改革后凉山从奴隶社会一步跨千年飞跃到社会主义社会。

为保存奴隶社会实物和资料,给研究和展示这一特殊、典型的社会形态提供条件.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于1985年8月4日建成开放。

这是我国第一个民族博物馆,也是世界上唯一反映奴隶社会形态的专题博物馆。

博物馆对凉山彝族奴隶社会政治、经济、军事、天文、历法、习俗、宗教以及农牧业、手工艺等的充分展示,对于人们了解凉山过去的奴隶社会,认识

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了解彝族悠久的历史。

认识智慧、勤劳、勇敢的彝民族,从而弘扬民族文化,增进民族团结,以及进行爱国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今天中国大西南的广袤地区,居住着一个文明几千年的古老民族——彝族。

而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腹心地区,因其特殊的历史、社会、地理等原因,至解放后的1956年实行民主改革前夕仍保持着完整的奴隶社会制度,这在世界上也实属罕见,被有关专家学者视为研究人类奴隶社会形态的活化石。

为了让人们更便捷地了解和研究凉山彝族奴隶社会的方方面面,以及增进民族团结、促进社会进步、教育青少年等目的。

在国家领导人和国家民委、文化部、四川省、凉山州有关部门和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下,于1982年初在凉山州府——西昌市南6公里的风景名胜区——丛林环绕中的泸山北坡动工兴建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

五、参观奴隶社会博物馆的心得体会

1、对凉山彝族服饰的感想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所以绚丽多彩,正是因为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相互交融。

在彝族年长假期间,我们在政治实践课老师的号召下,参观了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对彝族的风土人情及风俗习惯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首先,我谈谈凉山彝族的服饰。

凉山彝族的服饰,多姿多彩,风格独具。

凉山不少地区四季冷凉,气候变化不大,所以彝族服饰季节性不强,察尔瓦(披衫)常年皆着。

妇女一般上身穿镶边或绣花的大襟右衽上衣,戴黑色包头、耳环,领口别有银排花。

下身都穿长裤,彝族少女15岁前,穿的是红白两色童裙,梳的是独辫,满15岁,有的地方就要举行一种叫“沙拉洛”的仪式,意即“换裙子、梳双辫、扯耳线”,标志着该少女已经长大成人,15岁以后,要穿中段是黑色的青年姑娘的拖地长裙,单辫梳成双辫,戴上绣满彩花的头帕,把童年时穿耳的旧线扯下换上银光闪闪的耳坠。

彝族男子多穿黑色窄袖且镶有花边的右开襟上衣,下着多褶宽脚长裤。

头顶留有约三寸长的头发一绺,汉语称为“天菩萨”,彝语称为“子尔”。

这是彝族男子显示神灵的方式,千万不能触摸。

外面裹以长达丈余的青或蓝、黑色包头,右前方扎成拇指粗的长椎形的“子尔”--汉语称“英雄髻”。

居住在山区的彝族,过去无论男女,都喜欢披一件“擦耳瓦"--羊皮披毡。

它形似斗蓬,用羊毛织成,长至膝盖之下,下端缀有毛穗子,一般为深黑色。

2、饮食颇具特色

其次,凉山彝族的饮食也是颇具特色。

凉山地区,以农业为基础的彝族多种植玉米,土豆,大麦,荞麦。

居住在山区的彝族喜欢养羊。

凉山彝族历来十分好客,有客必有酒,来客须有肉。

在饮食上,客人为上,客人唯尊。

彝族人喜欢传统的包谷酒、荞麦酒、杆杆酒。

现在受汉文化的影响,啤酒也非常受彝族同胞的欢迎。

彝族人视酒为天下食品之首以酒为大,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席。

以酒待客。

家里来了客人,首要的是喝酒。

招待客人,最大的礼了是宰牛,其次是宰羊,再次是杀猪,杀鸡。

但如果没有酒,一切的招待都会显得冷清,表现得不够真诚。

因此,以酒待客,是最大的礼节。

酒为大礼。

彝族人请客送礼、婚丧嫁娶、宗教活动、调解纠纷、过年过节等都离不开酒。

假如相互之间发生了矛盾或者结下了冤仇,但如果有一方大度一点,打上一坛酒主动赔礼,将会奇迹般的得到和解。

因为,酒是彝族人中的最高礼节和最纯真的感情,无酒不成席,没有酒,一切都会淡如清水。

当你要款待客人的时候,千万不要忘了用真心和情感酿造的那坛美酒。

3、同等级的婚礼

凉山彝族一对男女婚姻的缔结要经过一系列繁文缛礼,这也是每个人,所有家庭和全社会高度重视的一大人生仪礼。

  凉山彝族严格实行同等级内婚,家支内禁婚,也就是说择偶婚配的范围要在同一等级内择配。

凉山彝族分为黑彝和白彝,在解放前黑彝为贵族,白彝为平民,他们是不能通婚的。

在凉山,  订婚是一件极有约束力的大事。

订婚时需男方需支付女方高额的聘礼。

订婚仪式上确定了双方婚姻关系的成立后,双方亲友就会进行泼水活动,女方的年轻姑娘们尽情地泼撒,男方的人也可反泼他们,使订婚仪式在欢乐、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男方订婚的人回到家,人们看到湿淋漓的,便证示订婚成功了。

彝族家的婚礼非常隆重,接亲时会抢亲,男方接到新娘后会大摆宴会庆祝几天几夜。

4、崇拜与宗教信仰

彝族宗教具有浓厚的原始宗教色彩,崇奉多神,主要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

  自然崇拜中,最主要是对精灵和鬼神的信仰。

人们认为大自然中许多没有生命的物质都附有精灵,一个家庭中凡是祖先遗留下的一切东西如衣服、首饰、银子、用具等,都可附上精灵“吉尔”(含有“福气”之意),认为它具有保护家人的魔力。

  解放前,凉山彝族以祖先崇拜为核心,集自然崇拜、鬼神崇拜、图腾崇拜为一体。

  

“毕摩”和“苏业”是彝族宗教活动的主持者,特别是毕摩,不仅是宗教活动的主持者,而且是彝族文化的传播者。

毕摩属世袭,传男不传女。

他们一般都通彝文经典,熟知关于天文历法、谱系、伦理、史诗、神话传说等及彝文文献,他们是彝族在人神之间的沟通者,举凡生死、年节、集会、病灾等都请毕摩到场作法。

5、总结

通过这次对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观的参观,让我们更加直观的了解到了凉山彝族的发展与进步,一个民族从奴隶社会跨越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艰辛,同时也深刻地感受到了祖国文化的百花齐放,博大精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