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工厂化育苗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091959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70.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蔬菜工厂化育苗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蔬菜工厂化育苗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蔬菜工厂化育苗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蔬菜工厂化育苗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蔬菜工厂化育苗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蔬菜工厂化育苗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蔬菜工厂化育苗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蔬菜工厂化育苗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蔬菜工厂化育苗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蔬菜工厂化育苗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蔬菜工厂化育苗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蔬菜工厂化育苗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蔬菜工厂化育苗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蔬菜工厂化育苗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蔬菜工厂化育苗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蔬菜工厂化育苗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蔬菜工厂化育苗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蔬菜工厂化育苗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蔬菜工厂化育苗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蔬菜工厂化育苗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蔬菜工厂化育苗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蔬菜工厂化育苗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蔬菜工厂化育苗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蔬菜工厂化育苗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蔬菜工厂化育苗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蔬菜工厂化育苗基地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附表: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概述

1、项目名称:

########省########市蔬菜工厂化育苗基地建设项目

2、省级主管部门:

########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市级主管部门: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行业协管单位:

########市农牧局

技术依托单位:

########市菜篮子工程办公室

########市蔬菜研究所

3、项目建设单位:

########省########市########公司

法人代表:

卓鹏(########市########公司总经理)

4、可研报告编制单位:

########省农牧业工程项目咨询中心

5、建设地点:

########市########公司蔬菜产业化生产基地

6、建设年限:

建设期一年,即################年4月至################年10月,完成各项建设内容。

7、产品方案及建设规模:

根据########市上市主要细菜品种,结合市场需求状况,确定番茄、黄瓜、菜瓜、辣椒、西兰花、甘蓝、茄子、莴笋和芹菜等九类蔬菜作为主要育苗品种;

产品生产规模根据该当地温室育苗周期和当地温室建设现状和承载能力确定。

育苗按一年4茬,每平方米6个育苗盘,每个育苗盘上72株育苗,即每平方米432株育苗计算,项目年产各类蔬菜种苗(成品)量758.96万株。

8、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新建智能化玻璃温室6000平方米,配套建设整理车间450平方米、控制室60平方米、催芽室120平方米、业务用房120平方米、化验检测室90平方米、锅炉房及配电间210平方米;购置分析检测设备1套、种苗播种机1台、锅炉2台、供热配套设施1套、变压器及输电设施1套、运输工具2辆。

9、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项目建设投资820.05万元,其中工程费用743.05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38万元,基本预备费39万元。

工程费用中,用于土建工程投资396.05万元,设备及安装工程投资347万元。

项目需铺底流动资金投资12.86万元,由建设单位自筹解决,不计入项目总投资中。

总投资中,申请国家现代农业示范项目资金400万元,地方配套、企业和群众自筹420.05万元。

10、运行费用:

项目建成后达产年运行总成本为161.99万元,可变成本81.62万元,固定成本80.36万元,经营成本119.15万元。

1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详见表1-1。

表1-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指标值

备注

产品生产规模(优质蔬菜种苗)

万株

758.96

1

番茄种苗

万株

89.36

2

黄瓜种苗

万株

89.36

3

菜瓜种苗

万株

95.32

4

辣椒种苗

万株

89.36

5

西兰花种苗

万株

81.02

6

甘蓝种苗

万株

81.02

7

茄子种苗

万株

71.49

8

莴笋种苗

万株

81.02

9

芹菜种苗

万株

81.02

建设指标

1

智能化玻璃温室

平方米

6000

2

整理车间

平方米

450

砖混

3

催芽室

平方米

120

砖混

4

业务用房

平方米

120

砖混

5

控制室

平方米

60

砖混

6

化验检测室

平方米

90

砖混

7

锅炉房及配电间

平方米

210

砖混

8

分析检测设备

1

9

播种机

1

10

锅炉及配套设备

2

11

变压器及输电设施

1

12

运输工具

2

载货车

投资与资金筹措

1

建设总投资

万元

820.05

2

铺底流动资金

万元

12.86

自筹,不计入总投资

3

资金筹措

万元

820.05

其中:

中央投资

万元

400

地方配套及自筹

万元

420.05

财务评价指标

1

销售收入

万元

305.43

正常年份

2

财务内部收益率

%

15.20

税前

3

财务净现值

万元

363.47

税前,ic=8%

4

静态投资回收期

6.69

税前

5

投资利润率

%

17.22

6

投资利税率

%

17.22

7

财务内部收益率

%

11.04

税后

8

财务净现值

万元

146.88

税后,ic=8%

9

静态投资回收期

7.95

税后

10

盈亏平衡点

%

35.91

12、项目辐射范围及带动能力:

项目建成可满足########市58.53%温室蔬菜供种,扶持近1600户蔬菜种植户,可提高蔬菜产量10-15%,农户新增收入360万元,户均增收2250元,人均增收450元(按每户5人估算)。

同时,可有效调整########市郊的种植业结构,鼓励更多的农民从事蔬菜种植业,促进产、加、销、服各环节的利益联结,缓解城市农产品需求矛盾,完善城市功能,对发展当地的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省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建设规划;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现代农业示范项目管理办法”;

########省农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省“十一五”农牧业产业化及生产基地建设规划;

########省种植业区划;

########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规划;

########市########公司提供的项目建议书等相关材料。

三、项目背景

2004年我国蔬菜的播种面积已经达到了1756万公顷,由于绝大多数的蔬菜栽培采用了育苗移植的方式,粗略估算我国蔬菜的年用苗量已超过4000亿株。

蔬菜工厂化育苗作为工厂化农业的主要或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省力省工、效益明显、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大的特点。

我国已加入WTO,经济、交通、通讯等事业已快速发展,蔬菜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已成必然,同时也为蔬菜工厂化育苗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进一步完善和加强蔬菜工厂化育苗产业的科技工作,体现和增强科技对产业的支撑作用,应该是今后蔬菜科技工作的重点之一。

近年来,########省把蔬菜产业放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突出位置,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大措施。

不断扩大蔬菜种植面积,截止2005年达到38.74万亩,总产量达到85.12万吨。

在这种气候条件上,特色蔬菜品种的品质如荷兰豆、甜脆豆、西兰花等经日本客商试验比较认定品质为全国之最。

柴达木盆地的莴笋个体大,纤维少、肉质厚,鲜嫩、病虫害少,深受省外客商的青睐。

实践证明,蔬菜产业在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中的作用是比较突出的,尤其在种植业中是效益最好的产业之一。

目前,########市蔬菜种植面积12438亩,全年蔬菜总产量1.81万吨,自产蔬菜供应量占全市市场需求量的22.6%。

全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蔬菜生产方面已建设日光温室4100多幢,涉及种植户2700户,种植面积达2480亩,占全市蔬菜种植面积的20%左右,种植品种近20种,全市蔬菜种苗用量大约在2000万株左右,但目前全市无一家专门从事蔬菜种苗培育的生产企业,市园艺所仅有少量种苗研究基地,无法实现大规模生产,农户种植蔬菜所用种苗大多自己培育或从西宁、海东地区购入,除质量良莠不齐外,成活率和出苗率都受到严重影响。

为满足当地日益增长的种苗需求,提高蔬菜产品质量,规范当地蔬菜种苗市场,保障“菜蓝子”产品数量向高质量、安全、卫生的方面转变,实现从装满“菜蓝子”到丰富、净化“菜蓝子”转变的需要,特提出########市蔬菜工厂化育苗基地建设项目。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实现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业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产业化的实质是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来改造传统产业、创造新兴产业,所以实现蔬菜产业化必然要依靠科学技术的支撑。

此项目的实施是提高技术到位率和科技贡献率的具体体现,是加快蔬菜产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建设########市工厂化育苗基地是加快########市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的需要。

随着我省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如何依靠高新技术建设现代化农业,利用当地优势开拓特色领域,发展优势产业,确保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已成为我省农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省有14个国家级贫困县,而我省蔬菜种植多在贫困区,此项目的实施对我省贯彻“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使农民脱贫致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项目的实施使农民人均增加收入1000元左右,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农业产业化,也是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我省农业发展的方向。

因此,发挥青藏高原独特的气候资源优势,建设蔬菜产业化育苗基地,发展特色产业,就可以达到建设一个项目,探索一条新路,树立一个样板,推动一分经济的目的,使项目区成为农业科技成果综合应用示范基地、农业结构调整示范基地、农业产业化经营示范基地和外向性农业示范基地。

育苗是蔬菜生产的重要技术环节,种苗质量对蔬菜的生产效果几乎起着决定性作用。

只有走种苗产业化道路,才能不断将优质种苗供给生产者,保障蔬菜生产达到高产、优质的现代化水平。

随着农业快速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安全、营养、卫生的蔬菜产品已成为人们生活的必然选择,蔬菜质量问题直接决定着市场份额和产业效益。

因此,抓好蔬菜产业化发展,必须及早着手从蔬菜工厂化育苗抓起,这是发展优质高效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人民的健康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最有效的途径。

]

随着########省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蔬菜的要求向着营养保健型、加工方便型、绿色食品型、新鲜多样型号方向发展,到目前全省只有一家蔬菜种苗繁育基地,大部分生产用种苗完全靠一家一户“小农式”的常规育苗方式,种苗质量差,成活率低。

仅以温室生产精细菜所需种苗供需量看,全省每年需种苗与目前能供给的种苗相差甚远。

从设施方面来看,仍以简易设施为主,科技含量很低,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差,无法保障正常生产,市场供应出现波动,难以适应发展的需求。

因此,建设蔬菜工厂化育苗生产基地势在必行。

项目的实施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事关国家的长远发展和长治久安。

控制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是各级政府一项重要职责。

树立环保意识,加大对########省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投入力度从各个方面来改善########省生态环境,这既有利于########省经济发展,又为我省生态环境的改善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而发展工厂化育苗和加快优质蔬菜的生产就是实现农业经济发展与农业生态保护有机结合、协调发展的真正体现。

此项目的实施不仅是########省农业实现集约化经营和优质、高产、高效的迫切需要,而且对农业生态的保护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项目的实施是优化和合理配置自然资源发展特色农业、设施农业的需要。

########省蔬菜种植地区主要分布在海拔1650-3200米之间,这里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气候相对较干燥,紫外线强,病虫害较少。

在这样的高原环境中,不仅能够充分、合理和利用########省的光热资源,特别是可以发挥夏季冷凉气候资源优势,把########省蔬菜生产与高原“冷凉性”气候有机的结合,铸造“西菜东调”、“西菜南下”、“青菜进藏”工程,打响特色品牌,抢占我国东南夏季蔬菜淡季市场和西藏市场,开拓国际市场,提高########省的农业战略地位,而且还可以为农民的脱贫、致富、奔小康开辟新的途径和巨大的发展空间。

项目的实施是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近年来,由于蔬菜生产粗放种植,菜农为了解决害虫抗药问题和追求高额效益,盲目使用高毒农药,过量施用化肥,加之工业“三废”的污染,致使蔬菜产品农药残留、硝酸盐、重金属含量超标,中毒事件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据统计,近几年全国每年因食用有害物质“超标”蔬菜中毒有10万人以上。

########省2000年至2002年三年当中,对各蔬菜进行了定期抽样检测,黄瓜、番茄、油白菜、蘑菇、油麦菜、甘蓝、韭菜污染严重,部分芹菜、菜瓜、莴笋农药残留也超标,形势比较严重。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

为此,实现蔬菜的无公害和优质化,必须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管理,其中首先是优质种苗的培育,本项目选用优良种子,通过智能温室等高技术措施培育,为优质蔬菜的生产打下良好基础。

项目的实施符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也是省季、省政府领导在“十一五”规划农业现代化方案中提出的战略目标的具体体现。

蔬菜工厂化育苗基地的建设是在结合选用国内外的先进设备,用生物工程的高新技术繁育蔬菜的优质种苗,以扩大示范辐射功能,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本项目的实施有利于本地现代农业区的进一步发展,使其成为全省农业产业化的孵化基地,成为全省现代化农业实施的推进器,可以继续开拓新区农业的多种功能,进一步开发生态平衡、科技生产、教学科研和观光休闲等渠道,使农业生产与其它产业的发展并驾齐驱。

项目实施能满足人们绿色消费的理念,提高我省蔬菜质量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目前工厂化育苗在国内才刚刚起步,缺乏经验,对于项目的推广和产生效益尚有一定的距离。

本项目作为现代化农业的一个新的示范工程,应给予大力扶持,解除农民群众发展蔬菜产业化的后顾之忧,促进蔬菜产业化的快速发展。

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

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该项目符合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卫生”的要求,培育蔬菜种苗具有明显的市场前景。

从形势发展看,今后一个时期,人们对蔬菜的需求更趋向营养、保健、无公害和高质量,对无公害蔬菜、保健蔬菜、反季节蔬菜表现出更加浓厚的兴趣,市场需求广阔,蔬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种苗需求量逐年增加。

蔬菜工厂化育苗基地是国家和########省重点扶持和发展的项目,符合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发展特色经济,发展生态农业的战略要求。

2、该项目建设符合国家、########省和########市的产业政策,符合调整种植业品种结构,发展优质高效种植业的要求。

3、建设蔬菜育苗基地能带动全省蔬菜生产向前发展,在农村掀起新一轮绿色革命,蕴藏和预示着新世纪农业发展的新方向,是加快########省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的骨干工程和重大项目。

4、########市地区生产蔬菜的地区自然、气候、土壤等环境条件较好,基本上没有工业污染,空气清新,水质优良,而且项目区群众已经具有丰富的蔬菜栽培技术和经验,有的地区已经开始种植无公害蔬菜。

本项目基地农业科技力量雄厚,技术服务体系健全,能为该项目的实施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保障,并且有培养技术操作骨干和技术人才的师资力量和设施,该项目能为全省蔬菜种植提供优质价廉的种苗,可以为技术骨干和科技示范户的技术培训提供师资和优质服务。

5、########市地区夏季冷凉,适宜各种蔬菜的生长。

在日光节能温室棚中,长年都能进行喜冷凉气候的优质蔬菜种苗的生产。

在南方及平原地区的炎热季节,是蔬菜生产的淡季,而########省正是蔬菜栽培的黄金季节,可以进行反季节生产,满足南方市场对优质蔬菜的需求,获得更好的效益。

第三章市场分析

一、蔬菜生产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蔬菜种植面积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

2004年全国蔬菜播种面积1756万公顷,比1978年的333万公顷增长了5.27倍,年均增长率为6.6%。

与此同时,中国蔬菜总产量也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的势头。

2004年中国蔬菜总产量达到5.51亿吨,是1985年1.25亿吨的4.41倍,年均增长率为7.7%。

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蔬菜生产国,中国居民家庭蔬菜的人均占有量呈现直线上升态势。

1978年以来,中国居民家庭蔬菜的人均占有量快速提高。

1991年中国居民家庭的人均占有量为178.7千克,1995年达到204千克,2004年上升到300多千克,比世界蔬菜人均占有量102千克高出3倍多。

目前全国蔬菜年产值已达2500亿元。

用不到1/20的耕地面积创造出在种植业中仅次于粮食的总产值,说明蔬菜生产已成为广大农村的一项主要的支柱性产业。

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蔬菜生产基地愈远离于城市,向远郊农区发展,各种类型的外销菜生产基地逐渐建立并扩展,随之兴起了全国范围内的蔬菜商品大流通。

“八•五”期间,我国“南菜北运”、“西菜东调”的数量每年约80-100亿公斤,不同层次的蔬菜批发市场逐渐形成,市场周年供应水平明显改善,蔬菜季节差价逐渐缩小,冬春淡季供应的“品种”大大增加,产品质量有所提高。

近十年来,随着国家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加强,########省在蔬菜生产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主要表现在:

一是蔬菜总量大幅增长。

蔬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总产量逐年增加,到2005年,全省蔬菜种植面积达到38.74万亩,总产量85.12万吨,分别比2000年增加15.07万亩和24.82万吨,增长63.67%和41.16%。

全省蔬菜人均占有量达172公斤,比“八五”末增加76公斤。

二是优质品种增加,花色增多。

各地面向市场,积极调整种植业结构,引进新品种,提高品质,满足消费,名、优、特、新品种的比重增加。

蔬菜生产逐步向精、细方面发展,花色品种由过去的8大类、156个品种增加到13大类、284个品种,品质也由过去的“老、大、蔫”变为现在的“细、小、鲜”,自产的鲜蔬菜已占到全省蔬菜总量的25%以上。

三是蔬菜生产逐步向规模化发展。

主要是外向型反季节蔬菜种植面积0.5万公顷,节能日光温室面积1700公顷。

全省建成10公顷以上集中连片的规模化蔬菜基地60处左右。

四是围绕蔬菜生产的基础设施得到改善。

“十五”以来省财政用于设施农业的投入逐年增加,从2001年的140万元,增加到2005年的2000万元,五年累计投入7600万元。

近年来,########市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关于“菜蓝子”发展的总体部署,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加强协调,狠抓落实,使“菜蓝子”工程建设特别是温室蔬菜生产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据2005年市蔬菜办和农牧局统计,全市蔬菜种植面积12438亩,全年蔬菜总产量1.81万吨,自产蔬菜供应量占全市市场需求量的22.6%。

全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蔬菜生产方面已建设日光温室4100多幢,种植面积达2480亩,占全市蔬菜种植面积的20%左右,种植品种近20种,主要以番茄、菜瓜、甘蓝、莴笋和芹菜等细菜为主,极大地丰富了########市“菜蓝子”市场。

二、市场预测

########市蔬菜种植面积达1.24万亩,按4100多幢日光温室种植两个周期估算,全市蔬菜种苗用量大约在2000万株左右,但目前全市无一家专门从事蔬菜种苗培育的生产企业,市园艺所仅有少量种苗研究基地,无法实现大规模生产,农户种植蔬菜所用种苗大多自己培育或从西宁、海东地区购入,除质量良莠不齐外,成活率和出苗率都受到严重影响。

经市场调研分析,########市蔬菜种苗生产潜力大、势头猛、前景广。

加之########市地区地处柴达木腹地,具有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特点,耕地面积广,具有发展蔬菜产业化的巨大优势和良好的条件。

从气候条件看,蔬菜种植是########市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之一,而种苗是蔬菜产业发展的主要手段。

由于受海拔高度和纬度等因素的影响,########市气候具有干燥多风、寒冷缺氧、光辐射强烈等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特点,发展蔬菜生产的条件并不优越。

但是,市郊局部区域小气候却有利于蔬菜的生产。

从蔬菜的品质看,不但有发展无公害蔬菜的条件,而且拥有很强的市场竞争优势。

柴达木盆地不仅农田水利设施条件好,耕地资源丰富,而且环境质量好,生产的蔬菜能达到无公害产品的标准,这是########市得天独厚而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自然优势。

从销售市场和社会需求看,随着青藏铁路的开通,########市地区在连接西藏和内陆的枢纽作用更为突出,当地蔬菜基地的建立和完善不仅仅是满足当地城市需求,而且对增加西藏蔬菜供应具有重要作用。

第四章项目承担单位概况

项目承担单位########市########公司是一家由自然人出资的企业,注册资金壹仟万元,为海西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经营范围主要为:

房地产开发、饮食服务等。

公司现有60幢高标准日光温室,种植面积为20000平方米,可提供番茄、黄瓜、菜瓜、辣椒、甘蓝、茄子、莴笋和芹菜等多种反季节蔬菜;公司有三个初具规模的养鸡厂,年上市鲜鸡6万只左右,是########市目前最大的专业化养鸡厂。

公司下设办公室、财务室、供销部等三个职能部门,共有员工158人,95%是下岗职工。

公司在########市的河东、河西、南郊、炼油厂、三角等地设有6个销售网点。

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542万元,利润总额212万元。

第五章项目地点选择分析

一、建设地址的确定

########市隶属########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是我国最大的钾肥生产基地和省盐化、石化工业基地。

位于州境南部,西接新疆自治区,南与西藏自治区毗邻。

市府在昆仑路中,距州府驻地338公里,距省会########市710公里,人口8.4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藏族,占总人口的4.5%,回族占4.2%,蒙古族占2.6%。

面积12.3万平方公里(市区面积34平方公里)。

辖3个街道、4个乡。

########市原称“噶尔穆”,是蒙古语“河流众多”之意。

地处青藏高原腹部,青南高原的西部和昆仑山以北的冲积平原。

境内有沱沱河、当曲河、########市河等10多条河流,其中########市河发源于昆仑山,自南向北流经市区。

交通发达,青(海)藏(西藏)铁路、公路,青(海)新(疆)公路,敦(煌)格(尔木)公路纵横交汇,是南通西藏、北达河西走廊、西去新疆、东至省会西宁的交通枢扭。

########市机场已正式启用,通航西藏、西安、西宁。

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市东郊河东农场三砖场东侧,二干渠旁,土地面积560亩。

项目建设厂址周围环境状况良好,符合温室蔬菜种苗培育基本条件。

二、自然资源状况

########市地处青藏高原的北部,柴达木盆地腹地,平均海拔米2780米,年无霜期146天,年平均气温5.2℃,年降水量40.2毫米,土壤属灰棕漠土,土层90-100厘米,适宜栽培蔬菜。

三、其它条件

1、供水:

项目区灌溉渠系用地表水,水量充沛水质好,适宜农业生产灌溉用水。

项目建设地企业自备有供水水源(井水),水质达到一级饮用水标准,供水量约3000T/D,且项目区有自来水管网通过,可用管道引至厂区,作为备用水源,水质、水量能够满足项目建设要求。

2、供电:

项目建设地区已完成农村电网改造。

本项目需购110KVA变压器1台,架设输电线路1公里。

3、交通:

公路运输由国道109、215、315组成的骨干公路网已经形成,青藏铁路########市至拉萨段已全线贯通,项目区紧靠109国道,交通十分便利,为项目建成后原料运进和产品运出提供了保证。

第六章生产工艺方案

一、产品方案及生产规模

根据########市上市主要细菜品种,结合市场需求状况,确定番茄、黄瓜、菜瓜、辣椒、西兰花、甘蓝、茄子、莴笋和芹菜等九类蔬菜作为主要育苗品种。

产品生产规模根据该当地温室育苗周期和当地温室建设现状和承载能力确定。

育苗按一年4茬,每平方米6个育苗盘,每个育苗盘上72株育苗,即每平方米432株育苗计算,项目年产各类蔬菜种苗(成品)量758.96万株,详见下表。

表6-1产品方案及生产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