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胚胎工程和生态工程专题卷2.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093110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83.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通用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胚胎工程和生态工程专题卷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全国通用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胚胎工程和生态工程专题卷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全国通用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胚胎工程和生态工程专题卷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全国通用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胚胎工程和生态工程专题卷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全国通用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胚胎工程和生态工程专题卷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全国通用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胚胎工程和生态工程专题卷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全国通用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胚胎工程和生态工程专题卷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全国通用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胚胎工程和生态工程专题卷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全国通用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胚胎工程和生态工程专题卷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全国通用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胚胎工程和生态工程专题卷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全国通用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胚胎工程和生态工程专题卷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全国通用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胚胎工程和生态工程专题卷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全国通用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胚胎工程和生态工程专题卷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全国通用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胚胎工程和生态工程专题卷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全国通用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胚胎工程和生态工程专题卷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全国通用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胚胎工程和生态工程专题卷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全国通用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胚胎工程和生态工程专题卷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全国通用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胚胎工程和生态工程专题卷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全国通用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胚胎工程和生态工程专题卷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全国通用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胚胎工程和生态工程专题卷2.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通用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胚胎工程和生态工程专题卷2.docx

《全国通用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胚胎工程和生态工程专题卷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通用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胚胎工程和生态工程专题卷2.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国通用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胚胎工程和生态工程专题卷2.docx

全国通用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胚胎工程和生态工程专题卷2

胚胎工程和生态工程

一、单选题

1.进行生物工程设计时,下表各组的实验目的与所选择实验材料或方法配置错误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材料或方法

A

构建基因表达载体

用同一种限制酶切割

B

动物细胞核移植

用去核卵(母)细胞作受体

C

植物体细胞杂交培育新品种

花粉粒

D

将目的基因导入单子叶植物细胞

基因枪法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需用同一种限制酶对目的基因和运载体进行切割,A正确。

动物细胞核移植是将细胞核移入去核的卵细胞中重建一个细胞,B正确。

植物体细胞杂交是将两个不同植物的体细胞融合培养新品种,C错误。

将目的基因导入的受体细胞为单子叶植物细胞,常用基因枪法,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相关生物工程的实验目的、材料和方法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2.下列有关试管动物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体外受精主要包括卵母细胞的采集和培养、精子的采集和获能、受精 

B.受精卵移植之前需检查受精状况和发育能力

C.重组细胞不需处理,可自行发育为重组胚胎 

D.移植胚胎的遗传特性在孕育过程中不受影响

【答案】C

【解析】试管动物重组细胞体外培养后移植入受体之后,才可发育为重组胚胎。

3.现代生物技术可应用于生态建设,不正确的是()

A.基因工程中抗虫、抗病转基因植物的种植减少了农药的使用

B.细胞工程中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不可对城市环境进行综合治理

C.沼气池的建立有利于物质和能量的多极利用

D.胚胎工程中胚胎移植可以用于保护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生物多样性

【答案】B

【解析】基因工程中抗虫、抗病转基因植物的种植减少了农药的使用,细胞工程可以生产有用的生物产品或培养有价值的植株,并可以产生新的物种或品系。

沼气池的建立有利于物质和能量的多极利用,胚胎工程中胚胎移植可以用于保护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生物多样性,所以B选项错误。

4.次级卵母细胞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时期和场所是

A.排卵前,在卵巢内B.受精前,在输卵管内

C.受精时,在输卵管内D.排卵后,在子宫内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卵原细胞通过有丝分裂不断增加其数量,并演变为初级卵母细胞,被卵泡细胞包围,形成卵泡,是在胎儿时期完成的,场所是卵巢;MⅠ是在雌性动物排卵前后完成的,结果是产生初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MⅡ是受精作用时,在输卵管中完成的,产生一个成熟的卵子和第二极体。

故选C

考点:

本题考查卵子的发生。

点评:

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属于容易题。

5.关于体外受精技术叙述正确的是(  )

A.获取的精子经获能后才能进行体外受精

B.采集的卵母细胞应立即与精子共同放入培养液中才能形成受精卵

C.精子和卵细胞受精形成受精卵后即可移入母体子宫

D.精子与卵子相遇后,会发生顶体反应,防止多精入卵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B错误,卵子必须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才能进行受精,采集的卵母细胞都要

在体外经人工培养成熟后,才能与获能的精子受精;C错误,成熟的卵细胞与收集来的精子相遇形成受精卵,需培养到一定阶段才可移植;D错误,防止多精入卵主要通过透明带反应和卵黄膜封闭作用两道屏障。

 故本题答案选A。

考点:

体外受精技术

点评:

本题考查了体外受精技术的相关知识,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6.在帮助农民发展经济的同时,一定要注意一些实际问题,如“苹果树不宜在热带地区栽种”“柑橘不宜在北方地区栽种”,这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什么原理

A.整体性原理B.物种多样性原理

C.协调与平衡原理D.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答案】C

【解析】本题体现了种植的植物一定要适合在该地区生长,体现了协调与平衡原理,本题答案为C。

【考点定位】生态工程的原理

【名师点睛】协调主要指生物与环境的协调,强调生物要与环境相适应;平衡是种群数量与环境的负载能力要平衡。

如西部大开发时,防护林建设要选择当地树种,这些树种能够适应当地的生态环境;畜牧养殖时牲畜数量不能超过草地的承载量等。

7.生态农业比一般农业

A.投人多,产出多,污染少,可持续发展能力强

B.投人少,产出多,污染少,可持续发展能力强

C.投人一样,产出相当,污染少,可持续发展能力强

D.投人和产出都较少,污染相同,可持续发展能力强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生态农业是以生态学理论为主导,运用系统工程方法,以合理利用农业自然资源和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前提,因地制宜地规划、组织和进行农业生产的一种农业。

主要是通过提高太阳能的固定率和利用率、生物能的转化率、废弃物的再循环利用率等,促进物质在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的循环利用和多次重复利用,以尽可能少的投入,求得尽可能多的产出,并获得生产发展、能源再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经济效益等相统一的综合性效果,使农业生产处于良性循环中。

生态农业的生产以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为重要前提,根据生物与环境相协调适应、物种优化组合、能量物质高效率运转、输入输出平衡等原理,运用系统工程方法,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信息的输入组织生产。

通过食物链网络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充分发挥资源潜力和物种多样性优势,建立良性物质循环体系,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地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故选B。

考点:

本题考查生态工程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8.(2013春•东莞校级月考)有关卵巢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的细胞进行减数分裂B.所有细胞都可以见到染色体

C.有的细胞进行有丝分裂D.所有细胞的遗传物质都相同

【答案】AC

【解析】

试题分析:

A、在卵巢中,有的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有的细胞进行减数分裂,还有的细胞没有分裂,A正确;

B、只有处于细胞分裂期的细胞才会出现染色体,所以不是所有细胞都可以见到染色体,B错误;

C、在卵巢中,有的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有的细胞进行减数分裂,C正确;

D、细胞经减数分裂分裂后,卵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与体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不完全相同,D错误.

故选:

AC.

考点:

细胞的减数分裂;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9.下列关于哺乳动物胚胎发育和胚胎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卵裂期胚胎中细胞数目和有机物总量在不断增加

B.胚胎分割时需将原肠胚的内细胞团均等分割

C.胚胎干细胞具有体积大、细胞核大、核仁小和蛋白质合成旺盛等特点

D.胚胎干细胞具有发育的全能性,可从早期胚胎或原始性腺中分离获取

【答案】D

【解析】卵裂期胚胎中细胞数目是在增加的,但有机物总量是在减少的,A错误。

胚胎分割是将囊胚期的内细胞团均等分割,B错误。

胚胎干细胞具有体积小、细胞核大、核仁大和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特点,C错误。

胚胎干细胞具有发育的全能性,可从早期胚胎或原始性腺中分离获取,D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胚胎工程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

【名师点睛】胚胎干细胞(ES或EK细胞)

(1)来源:

早期胚胎或原始性腺。

(2)

10.内细胞团出现于()

A.卵裂时B.桑椹胚期C.囊胚期D.原肠胚期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动物胚胎发育的基本过程:

受精卵→2细胞→4细胞→8细胞→桑椹胚→囊胚→原肠胚。

内细胞团出现于囊胚期。

桑椹胚一般指32个左右的细胞数目的胚胎。

囊胚期细胞出现分化,形成内细胞团。

胚胎分割选用的胚胎最好处于桑椹胚或者囊胚时期,因为全能性较高。

考点:

胚胎工程

点评:

本题较简单,要求学生识记胚胎工程中胚胎发育的基本过程相关知识。

11.“试管婴儿”技术是通过将不孕夫妇的精子和卵细胞取出,在试管中完成受精,并在试管中培养使其发育到如图所示的时期,再将胚胎植入女性子宫内发育成胎儿,它使一部分不能生育的夫妇重新获得了生育的机会。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试管婴儿”技术在生物学上所依据的原理是无性生殖

B.如图所示时期是胚胎发育的囊胚期,1代表内细胞团,2代表囊胚腔,3代表滋养层

C.“试管婴儿”的形成用到的技术有人工授精、体外培养、胚胎移植

D.“试管婴儿”技术诞生后,继而出现了“设计试管婴儿技术”,二者对人类的作用是相同的

【答案】BC

【解析】试题分析:

“试管婴儿”技术在生物学上所依据的原理是有性生殖,A错误;“试管婴儿”、“设计试管婴儿技术”前者主要用于治疗不孕夫妇的不孕症,后者可以用于治疗需要骨髓移植或造血干细胞移植等的疾病,故D错误,BC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胚胎工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2.下列关于高等哺乳动物胚胎工程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体外受精时对精子要进行获能的处理,卵母细胞也需要培养至减Ⅱ中期

B.早期胚胎培养与动物细胞培养的培养液中通常都需要加入该种动物的血清

C.受精作用和卵裂过程发生于输卵管,卵裂期细胞数量不断增多,胚胎体积不断增大

D.试管动物和克隆动物都具有两亲本的遗传特性,前者属有性生殖,后者属无性生殖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体外受精时,精子要进行获能处理,卵母细胞也需要培养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才具有受精能力,故A正确;早期胚胎培养与动物细胞培养的培养液中通常要加入血清,故B正确;受惊作用和卵裂过程发生于输卵管,卵裂期细胞数量不断增多,总体积基本不变,故C错误;试管动物需要体外受精,后代具有两亲本的性状,属于有性生殖,克隆动物的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和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来自两个不同的亲本,因此也具有两个亲本的性状,属于无性生殖,故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胚胎工程的技术手段,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3.桑基鱼塘是运用生态学原理建立起来的综合农业体系,它不具备的特点是

A.多层次    B.多功能      C.少污染      D.无病虫害

【答案】D

【解析】

14.科研工作者通过胚胎工程快速繁殖杜泊羊的流程如下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为了获得更多的卵母细胞,需用促雌性激素对雌性杜泊羊进行处理

B.从卵巢中采集的卵母细胞可直接与获能的精子进行体外受精

C.为避免代孕绵羊对植入胚胎产生排斥反应,应注射免疫抑制剂

D.为了进一步扩大繁殖规模,可以将胚胎多次分割以获得更多后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为了获得更多的卵母细胞,需用促性腺激素对雌性动物进行处理,故A错误;从卵巢中获得的卵母细胞是不成熟的卵母细胞,需培养成熟后才能与获能精子结合,故B错误;受体对植入胚胎不会产生排斥反应,不需注射免疫抑制剂,故C错误;扩大繁殖规模,可通过胚胎分割技术获得更多后代,故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胚胎工程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15.中国科学家通过将大熊猫的细胞核植入去核后的兔子卵细胞中,在世界上最早克隆出一批大熊猫早期胚胎。

下列有关克隆大熊猫胚胎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在形成早期胚胎的过程中,依次经历了卵裂、囊胚、原肠胚等几个阶段

B.兔子卵细胞质的作用是激发大熊猫细胞核全能性的表达

C.克隆的早期胚胎中,各细胞间具有相同的遗传信息

D.在形成早期胚胎过程中,尚未出现细胞的分化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早期胚胎发育过程:

卵裂、桑椹胚、囊胚、原肠胚,A正确;兔子卵细胞质中含有激发大熊猫细胞核的全能性的物质,B正确;早期胚胎的细胞是由同一细胞经有丝分裂而来的,所以遗传物质相同,C正确;胚胎发育过程中,到囊胚期就出现细胞分化,D错误。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核移植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16.下列关于胚胎移植优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充分发挥雌性优良个体的繁殖能力  

B.大大缩短了供体本身的繁殖周期

C.经移植得到多个相同性状的后代   

D.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大量节省了购买种畜的费用

【答案】C

【解析】胚胎移植不能改变后代的性状。

可通过胚胎分割移植得到多个相同性状的后代。

17.科学家利用牛乳腺细胞成功培育出“克隆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采集雌牛卵细胞和雄牛精子使其在试管中受精

B.注射相关激素使雌牛超数排卵后进行配种

C.取乳腺细胞核与去核卵细胞融合形成重组细胞

D.分离早期胚胎经分割后植入代孕母牛子宫中

【答案】C

【解析】“克隆牛”是取乳腺细胞核与去核卵细胞融合形成重组细胞,然后移入到代孕牛的子宫中发育而成的,属于无性生殖。

故ABD错,C正确。

故本题选C。

18.将一处原始森林开辟成为一个国家森林公园,为了继续维持森林的生态平衡,应当采用的措施是()

A.在森林里放入一些珍奇的野生动物,增加食物网的复杂性

B.在森林中引种一些珍奇的野生植物,提高生产者的能量蓄积能力

C.定期清理森林的枯枝落叶,以利于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D.对森林做简单的隔离,避免人类过多地干扰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在森林里引入珍奇的野生动物或植物,有可能造成外来物种入侵,从而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故AB错误;定期清理森林的枯枝落叶,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故C错误;人类对森林的干扰有可能打破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所以为了维持森林的生态平衡,需避免人类过多的干扰,故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生态环境的保护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9.统一协调社会、经济、自然的关系,保障系统的平衡和稳定,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

A.物种多样性原理B.整体性原理

C.系统整体性原理D.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答案】B

【解析】统一协调社会、经济、自然的关系,保障系统的平衡和稳定,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

【点睛】整体性原理与协调与平衡原理的区别:

(1)整体性原理:

强调社会、经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2)协调与平衡原理:

考虑环境容纳量和生物的适应性问题。

 

二、非选择题

20.黄芪是一种名贵中药材,有人进行了“蒙古黄芪的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

方法是在MS附加不同激素的培养基上接种蒙古黄芪的叶片,然后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得到愈伤组织和再生植株。

(1)植物组织培养中,有两个生理阶段,分别是和。

(2)目前,人工栽培的黄芪往往在盐碱地无法种植,为提高其适应能力,可以对其进行转基因操作。

黄芪属于双子叶植物纲豆科,若要将某一抗盐碱基因导入到黄芪细胞中,常用法。

将抗盐碱基因导入黄芪细胞中,并且在细胞内维持稳定和表达的过程,称为。

鉴定转化后的黄芪是否能够抗盐碱,个体生物学水平的方法是:

据研究转基因黄芪能抗盐碱的原因是根细胞能将无机盐通过方式吸收进入细胞液,从而增强了其吸水的能力。

(3)某地政府,为发展经济,准备在当地大面积推广种植“蒙古黄芪”。

将蒙古黄芪引种到当地进行栽培,要考虑当地的土壤环境、气候条件是否适宜;同时,既要考虑它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还要考虑经济效益。

这主要遵循哪些生态工程原理?

、(写出两个原理)。

【答案】

(1)脱分化再分化

(2)农杆菌转化法转化(1分)将转基因黄芪放在较高浓度的盐溶液中培养,观察是否能够成活(其他答案合理也给分)主动运输(3)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

【解析】

(1)植物组织培养中经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经再分化形成胚状体进而形成试管苗,所以该技术包括的两个重要生理阶段分别是脱分化和再分化。

(2)将目的基因——抗盐基因导入植物细胞最常用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

将抗盐碱基因导入黄芪细胞中,并且在细胞内维持稳定和表达的过程,称为转化。

个体生物学水平上检测黄芪是否能够抗盐碱的方法是将转基因黄芪放在较高浓度的盐溶液中培养,观察是否能够成活。

转基因黄芪能抗盐碱的原因是根细胞能将无机盐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吸收进入细胞液,从而增强了其吸水的能力。

(3)引种动植物到新的生态系统中必须考虑引种的生物是否会破坏引入生态系统的原有生态平衡,即应遵循协调与平衡原理;同时引种对当地的社会—经济—自然造成的影响,即应遵循整体性原理。

【考点定位】基因工程、植物组织培养和生态工程

21.人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htPA)是一种重要的药用蛋白,可在转htPA基因母羊的羊乳中获得。

流程如下:

(1)htPA基因与载体用__________切割后,通过DIVA连接酶连接,以构建重组表达载体。

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已插入受体细胞DNA,可采用____________技术。

(2)为获取更多的卵(母)细胞,要对供体母羊注射促性腺激素,使其____________。

采集的精子需要经过____________,才具备受精能力。

(3)将重组表达载体导入受精卵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

为了获得母羊,移植前需对已成功转入目的基因的胚胎进行___________。

利用胚胎分割和胚胎移植技术可获得多个转基因个体,这体现了早期胚胎细胞的______________。

(4)若在转htPA基因母羊的羊乳中检测到_________,说明目的基因成功表达。

【答案】同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或同种限制酶)DNA分子杂交超数排卵获能(处理)显微注射法性别鉴定全能性htPA(或人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结合转htPA基因母羊的培育过程图,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解题关键能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操作工具及操作步骤,掌握各步骤中的相关细节,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1)目的基因和运载体需用同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或同种限制酶)切割,产生相同的粘性末端,通过DNA连接酶连接,以构建重组表达载体。

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已插入受体细胞DNA,可采用DNA分子杂交(或核酸探针)技术,原理是碱基互补配对。

(2)为获取更多的卵(母)细胞,要对供体母羊注射促性腺激素,使其超数排卵。

采集的精子需要经过获能(处理),才具备受精能力。

(3)将重组表达载体导入受精卵常用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

为了获得母羊,移植前需对已成功转入目的基因的胚胎进行性别鉴定,以选择母羊的胚胎进行移植.利用胚胎分割和胚胎移植技术可获得多个转基因个体,这体现了早期胚胎细胞的全能性。

(4)若在转htPA基因母羊的羊乳中检测到htPA(或人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说明目的基因成功表达。

22.某女性患有输卵管阻塞和色盲,借用别的女性的卵子,一次生殖过程中生出的两个男孩,如图所

示,请分析回答:

(1)过程Y的细胞分裂方式是_____。

(2)若这两个男孩分别在两个自然环境不同的地区长大,写出两者的一个相同性状__________;写出两者的一个不同性状__________。

(3)过程X和过程Y所采用的生物学技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生物技术)是甲、乙产生的最后一道工序。

【答案】

(1)有丝分裂;

(2)单、双眼皮(或头发的曲直、眼睛虹膜的颜色等);不同的肤色(或身高、胖瘦等)(3)体外受精、胚胎分割、胚胎移植

【解析】

23.下图为吉林大学农学部培育出世界首例赖氨酸转基因克隆奶牛“织女”的大致过程,请回答:

(1)实施基因工程的核心操作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实现②过程的常用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2)获得黑白花奶牛成纤维细胞后,利用______________技术扩增细胞,培养液中除了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之外,还需要添加_____________等天然成分。

(3)获得重组细胞④时,以去核卵细胞为受体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4)将早期胚胎移入代孕母牛体内之前,需要对代孕母牛进行___________处理,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要通过⑤过程获得较多的遗传同质早期胚胎,应采用______________技术,操作时应选择发育至__________期的胚胎,并将内细胞团___________。

“织女”牛⑦进入泌乳期后,可以通过分泌乳汁来生产人类所需的赖氨酸,因而称为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显微注射法

(2)动物细胞培养血清、血浆

(3)卵细胞体积大、易操作,含有促使细胞核表达全能性的物质和营养条件

(4)同期发情保证胚胎在移植前后处于相同的生理环境

(5)胚胎分割囊胚均等分割乳腺生物反应器(或乳房生物反应器)

【解析】

试题分析:

(1)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是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图中②过程为把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常用方法是显微注射法。

(2)扩增细胞需要用到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培养液的成分需要糖、氨基酸、无机盐、促生长因子、微量元素等,还必须添加血清、血浆等天然成分。

(3)获取重组细胞时,以去核的卵母细胞作为受体细胞的原因是:

卵细胞体积大,易操作,含有促进细胞核表现全能性的营养物质和条件。

(4)胚胎移植之前,需要对供体和受体母牛进行同期发情处理,保证早期胚胎在移植前后处于相同的生理环境。

(5)要想获得较多的遗传物质相同的早期胚胎,需要用到胚胎分割技术,操作时应选择发育到桑椹胚和囊胚时期的胚胎,分割时一定要将囊胚的内细胞团均等分割;转基因牛的乳汁中含有药用蛋白,称为乳房生物反应器或乳腺生物反应器。

考点:

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胚胎工程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4.【生物——选修3: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试管婴儿”技术是通过将不孕夫妇的精子和卵细胞取出在试管中完成受精,并使受精卵在符合条件的环境内生长、分裂和发育4~6天,形成胚胎(如图所示),然后将胚胎移植到子宫腔内发育成胎儿,这是科学技术要求非常高的一种方法。

它的成功和发展,不仅给不孕不育夫妇带来了希望,而且对研究人类的生殖生理和胚胎发生学以及优生学等方面的课题,有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据此回答:

(1)“试管婴儿”技术在生物学上所依据的原理是

A.有性生殖B.组织培养C.克隆技术D.基因工程

(2)该图示时期是胚胎发育的_____期。

该时期的细胞是由受精卵经过_____分裂方式所形成的。

(3)在体外受精时,梢子首先要进行______处理;卵细胞则要培养到______(时期)才能与稱子结合。

(4)“试管婴儿”的形成用到下列哪些技术?

________。

(填序号)

①体外培养②人工授精③胚胎移植④核移植

(5)要得到“同卵双胞胎”,采用的主要技术是______,双胞胎的性别是否相同?

______。

【答案】A囊胚有丝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中期(或MII中期)①②③胚胎分割是

【解析】试题分析:

试管婴儿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的俗称,是指采用人工方法让卵细胞和精子在体外受精,并进行早期胚胎发育,然后移植到母体子宫内发育而诞生的婴儿.“试管婴儿”实质上是体外受精后再进行胚胎移植。

(1)试管婴儿属于有性生殖。

(2)图示为胚胎发育的囊胚期,是由受精卵经过有丝分裂形成的。

(3)体外受精时,精子获能后,才能与培养到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卵子完成受精作用。

(4)“试管婴儿”的形成涉及到的技术有体外培养技术、人工授精和胚胎移植技术。

(5)通过胚胎分割技术可以获得同卵双胞胎,因为来源自同一个受精卵,所以他们的染色体和染色体上的基因完全一样,即在遗传上是一模一样的,都从父方和母方那里接受了同样的遗传物质.因此同卵双胞胎的性别一定相同。

【点睛】本题着重考查了“试管婴儿”技术所涉及的技术和原理,学生要能够从题干中获取有效信息,属于对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