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地质灾害类型与防治5篇浅析矿山地质灾害类型与防治措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094140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6.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讨地质灾害类型与防治5篇浅析矿山地质灾害类型与防治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探讨地质灾害类型与防治5篇浅析矿山地质灾害类型与防治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探讨地质灾害类型与防治5篇浅析矿山地质灾害类型与防治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探讨地质灾害类型与防治5篇浅析矿山地质灾害类型与防治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探讨地质灾害类型与防治5篇浅析矿山地质灾害类型与防治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探讨地质灾害类型与防治5篇浅析矿山地质灾害类型与防治措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探讨地质灾害类型与防治5篇浅析矿山地质灾害类型与防治措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探讨地质灾害类型与防治5篇浅析矿山地质灾害类型与防治措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探讨地质灾害类型与防治5篇浅析矿山地质灾害类型与防治措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探讨地质灾害类型与防治5篇浅析矿山地质灾害类型与防治措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探讨地质灾害类型与防治5篇浅析矿山地质灾害类型与防治措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探讨地质灾害类型与防治5篇浅析矿山地质灾害类型与防治措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探讨地质灾害类型与防治5篇浅析矿山地质灾害类型与防治措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探讨地质灾害类型与防治5篇浅析矿山地质灾害类型与防治措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探讨地质灾害类型与防治5篇浅析矿山地质灾害类型与防治措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探讨地质灾害类型与防治5篇浅析矿山地质灾害类型与防治措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探讨地质灾害类型与防治5篇浅析矿山地质灾害类型与防治措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探讨地质灾害类型与防治5篇浅析矿山地质灾害类型与防治措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探讨地质灾害类型与防治5篇浅析矿山地质灾害类型与防治措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探讨地质灾害类型与防治5篇浅析矿山地质灾害类型与防治措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探讨地质灾害类型与防治5篇浅析矿山地质灾害类型与防治措施.docx

《探讨地质灾害类型与防治5篇浅析矿山地质灾害类型与防治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讨地质灾害类型与防治5篇浅析矿山地质灾害类型与防治措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探讨地质灾害类型与防治5篇浅析矿山地质灾害类型与防治措施.docx

探讨地质灾害类型与防治5篇浅析矿山地质灾害类型与防治措施

探讨地质灾害类型与防治5篇

浅析矿山地质灾害类型与防治措施

探讨地质灾害类型与防治

摘要:

矿山地质灾害类型多,引发因素多样,不同类型的矿山地质灾害有着不同的形成机制和表现形式。

针对不同矿区的地质环境特点,我们应该选择适当的矿山开采方案,并进行积极的地质灾害勘查方法,做到将灾害消灭在萌芽期。

综观当前对矿山地质灾害类型、勘查技术方法和预防措施,查明矿山地质灾害特征,预测灾害体的发展变化,提出防治措施,为矿山防灾减灾提出合理建议。

关键词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灾害灾害

探讨地质灾害类型与防治:

浅析矿山地质灾害类型与防治措施

摘要:

根据灾害的空间分布和成因关系,矿山地质灾害主要有岩土体变形灾害、地下水位改变引起的灾害和矿体内因引起的灾害等三大类型,对这些类型及其亚类型进行了论述。

并阐述了对于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的建议。

关键词:

矿山地质灾害滑坡崩塌泥石流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引言

我国是地质灾害的多发国家之一,地质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影响大、造成损失严重。

矿山地质灾害是地质灾害的一个分支,是人类开采矿山而直接诱发的人为地质灾害。

我国是采矿大国,开采技术和设备相对落后,导致矿山开采环境不断恶化。

近年来,重大地质灾害明显上升。

1、矿业开发与地质灾害

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对矿物的需求与消耗,这也为矿产开采企业带来更大的发展机会。

然而由于迅猛发展的中小型矿山疏于管理,加之小型矿山的开采方法和选矿工艺落后,大多无环保措施,加剧破坏矿区环境。

开采环境明显恶化,矿山地质灾害问题日趋严重,潜在的致灾隐患不断增多,且随时可能发展成灾,造成人员伤亡、设备报废、设施损毁甚至矿井关闭、资源浪费等严重后果。

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矿山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

矿山地质灾害种类繁多,按成灾与时间的关系,可分为突发性矿山地质灾害(如矿坑突水、瓦斯爆炸、岩爆等)和缓发性矿山地质灾害(如采空区的地面变形、环境污染等)。

但最常见的是以灾害的空间分布和成因关系分类。

2.1岩土体变形灾害

2.1.1矿山地面和采空区塌陷地面塌陷主要发生在地下以井巷开采的矿山。

在矿山采空区,若保留矿柱不足,或因矿柱受损而失去支撑能力,就会造成地面塌陷。

特别是那些矿体埋藏较浅,产状较平缓的矿区(如煤矿),地面塌陷的现象更为常见。

矿体埋藏相对较深的地下开采矿山,如果不能及时回填和崩落采空区,当其达到一定规模就会产生大面积塌陷。

此外,在岩溶分布区,还会因矿山排水疏干而导致溶洞上方地面塌陷。

地面塌陷不仅破坏可耕地资源、建筑物,毁坏道路、水库,还可直接导致矿山某些地下巷道的塌毁,或使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沿塌陷裂缝灌入坑内,造成淹井事故,直至停工停产。

2.1.2采矿场边坡失稳、滑坡与岩崩主要原因是不合理开采如采剥失调、边坡角度过陡等造成,这种灾害多发生在露天开采的非金属矿山和建材矿山。

2.1.3坑内岩爆坑内岩爆又称矿山冲击,这是因矿坑周边和顶底板围岩,在受到强大的地壳应力作用而被强烈压缩,一旦因采掘挖空出现自由面,即有可能产生岩石地应力的骤然释放,导致岩石大量破裂成碎块,并向坑内大量喷射、爆散,给矿山带来危害和灾难。

2.1.4采矿诱发地震因采矿活动而诱发的地震,震源浅、危害大,小震级的地震即可导致井下和地表的严重破环。

2.1.5场库失稳场库失稳主要是由于尾矿坝溃决崩塌继而形成泥石流造成的危害。

尾矿坝崩坝事故常给矿区居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危害,同时也给环境造成巨大破坏和污染。

2.2地下水位改变引起的灾害

2.2.1矿坑突水涌水这是最常见的矿山灾害,突发性强、规模大,后果严重。

生产过程中常因对矿坑涌水量估计不足,采掘过程中打穿老窿,贯穿透水断层,骤遇蓄水溶洞或暗河,导致地下水或地面水大量涌入,造成井巷被淹、人员伤亡灾难。

2.2.2坑内溃沙涌泥这是常与矿坑突水相伴而生的灾害。

当采掘过程中骤遇蓄水溶洞,常见溶洞中充填的泥沙和岩屑伴随地下水一起涌入,另外一些透水断层和地裂缝也常会使浅部第四纪沉积物随下漏的地表径流涌入坑内。

其结果是使坑道被泥沙阻塞,机器、人员被泥沙所埋,严重时甚至会使矿山遭受毁灭性的打击。

2.2.3环境污染环境污染是矿山灾害的另一种重要形式。

因采矿、选矿产生的“三废”物质,由于未经有效处理就被排放到江河湖海中,造成环境污染公害事件。

采矿还会造成水土流失、土地砂化、盐渍化、地下水断流等。

2.3矿体内因引起的灾害

2.3.1瓦斯爆炸和矿坑火灾这种灾害最常见于煤矿。

由于通风不良,使瓦斯积聚发生爆炸,造成井下作业人员伤亡,矿井被毁;矿坑火灾除见于煤矿外,也见于一些硫化矿床。

因硫化物氧化生热,在热量聚积到一定程度时则发生自燃,引发矿山火灾。

矿山火灾的危害极大,而且还严重损耗地下矿产资源,如有的煤矿在地下已燃烧上百年,其资源损耗量十分巨大,使当地气候发生改变,农作物和树木大量死亡,田地荒芜,环境严重恶化。

2.3.2地热随着开采深度加大,地热危害不断加剧。

我国已有许多矿山开采深度达到800m以下,矿山因含硫量高,开采深度又大,地温非常高。

矿山地热灾害导致矿工劳动环境恶劣,严重影响了有关矿山的正常生产。

3、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根据不同矿山的地质条件和地形特点及矿山的开发利用方案,以及灾点的分布特点划分不同层次的防治区,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般分为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

3.1重点防治区防治措施

3.1.1合理设计边坡参数,加强边坡监测,建议作挡墙稳固边坡,开挖后如果出现开裂变形,建议做专门的工程地质勘察。

3.1.2对于原有的灾害点,做好边坡加固和预防工作,尽量消除因矿山开采而诱发灾害复发的隐患。

3.1.3渣场弃渣严格作好方量及边坡坡度的设计,作好挡墙设计,设置拦渣坝,防止泥石流的产生。

并充分、合理利用渣场,严禁随意弃渣(特别在公路沿线)。

3.1.4对于坑道开采,在坑道内一定要作好支护,做到边开采边支护,防止因矿顶坍塌、冒顶等而产生的危害,尤其上方有住户处要预防引起上部地面开裂。

3.1.5作好坑道的排水设计,以防因矿坑涌水造成危害。

3.1.6设置监测点,作好监测记录与分析工作,确保在易于发生灾害地段防患于未然。

3.1.7开采结束后,对矿区进行统一规划,计划进行矿山复垦工作,恢复矿山生态功能。

3.2次重点防治区防治措施

在进场公路、矿山生活区建设中,会形成大量的边坡和一定数量的弃渣,可能形成边坡失稳,造成滑坡和塌方;沿途不合理的弃渣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可能形成坡面泥石流,可能有滚石和飞石危害。

3.2.1科学合理设计边坡参数,并进行合理支护和加固,边坡上方应设置排水沟,做好地表挡排水措施。

3.2.2加强工地管理,合理堆放弃渣,严禁随意弃渣;在险要地段建设拦挡滚石和飞石的设施:

3.2.3开采结束后,将弃渣场扒平覆土,植树还林,恢复植被。

3.3一般防治区防治措施

区内无主要建筑物和工程项目建设,主要可能因地表岩体的破碎而造成水土流失。

应严禁越界开采,减少人为扰动,做好植被保护和水土保持。

3.4地质环境恢复方案及措施

为防止水土流失和恢复植被和景观,矿山须规划进行矿山复垦工作,以恢复矿山生态功能。

开采弃渣切勿胡乱堆放,必须统一堆放到开采境界线以外的矿山弃渣场内,在开采过程中,有计划地将弃渣回填到采空区。

弃渣场经处理后再敷表土、植草种树。

通过上述地质环境恢复工作,减少水土流失,恢复矿山的生态功能,达到生态恢复与维护人类与环境和谐的目的。

4、结束语

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保护矿山环境、加强监测与信息化管理、防止矿山地质灾害、实现矿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长期而重要的工作。

探讨地质灾害类型与防治:

浅析矿山地质灾害类型与防治措施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资源开发和工程建设活动等人类工程活动的力度也普遍增大,给我国本就十分脆弱的地质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地质灾害的频度和规模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关键字】矿山;地质灾害类型;防治措施

引言

我国是地质灾害的多发国家之一,地质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影响大、造成损失严重。

矿山地质灾害是地质灾害的一个分支,是人类开采矿山而直接诱发的人为地质灾害。

我国是采矿大国,开采技术和设备相对落后,导致矿山开采环境不断恶化。

1.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原则

1.1以人为本、防灾减灾所有的地质灾害,直接或间接的对矿山职工和矿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因此矿山环境治理首先要保证矿区免遭矿山开发诱发的各种地质灾害的危害,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

1.2因害设防、综合治理针对矿山地质环境破坏的特点、方式、分布及危害程度,抓住重点和关键环节,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采取拦、排、护、整、填、植等方面的综合治理措施对矿山环境进行治理。

1.3注重效益、分期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应遵循生态社会效益优先的同时,争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区别不同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

同时根据资金情况、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危害大小、轻重缓急,分期、分阶段进行治理。

1.4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矿山环境治理只有将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紧密结合,才能达到矿山环境治理的最终目标。

各种工程措施只要配置合理,就能根治地质灾害。

但其缺点是投资过大,而生物措施恰好弥补工程措施的缺点,其投资较小,能改善小气候的特点,使其广泛应用于矿山环境治理中。

2.水文地质条件

勘查区内水文地质条件受地层岩性、构造、地形地貌和水文网切割程度影响,各含水层、隔水层的展布受地质构造的控制,区内地下水按赋存条件可分为二类。

2.1松散岩类孔隙水

主要分布于杂谷脑河两岸第四系松散堆积层中,其水量、分布受大气降水、地形条件、岩土层性质控制,属季节性上层滞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沿斜坡径流,水量贫乏,以蒸发、下渗方式向杂谷脑河排泄。

2.2基岩裂隙水

主要赋存在基岩裂隙中,水量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及松散岩类孔隙水补给,不易富集,较贫乏,主要沿基岩界面及基岩裂隙向下运移,最终排泄于低洼的杂谷脑河中。

3.地质灾害的特征与危害

由于我国地理位置独特,地质构造复杂,地球生态环境多变,加之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经济较落后,承灾能力弱,所有这些叠加在一起,形成灾害类型多、分布广、频度高、强度大、影响面宽、损失严重的格局。

据资料统计分析,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变形等种类的地质灾害在我国十分发育。

其中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分布范围约占国土面积的50%,其中以西南、西北地区最为严重。

地质灾害可分两大类:

第一类主要是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质环境问题,又称第一环境问题,属自然地质灾害;这些灾害不以人类历史的发展为转移;第二类主要是由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称第二环境问题,属人为地质灾害。

3.1滑坡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人工切坡等因素的影响,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3.1.1滑坡的诱因:

(1)地震;

(2)降雨和融雪;(3)地表水的冲刷、浸泡;(4)河流等地表水体对斜坡坡脚的不断冲刷;(5)开挖坡脚;(6)蓄水排水;(7)堆填加载;(8)劈山放炮,乱砍乱伐。

3.1.2滑坡发生的规律:

下列地带是滑坡的易发和多发地区:

(1)江、河、湖(水库)、沟的岸坡地带,地形高差大的峡谷地区,山区铁路、公路、工程建筑物的边坡等。

(2)地质构造带之中,如断裂带、地震带等。

(3)易滑(坡)岩、土分布区。

(4)暴雨多发区及异常的强降雨区。

3.2崩塌

陡坡上被直立裂缝分割的岩土体,因根部空虚,折断压碎或局部移滑,失去稳定,突然脱离母体向下倾倒、翻滚,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称为崩塌。

3.2.1崩塌的诱因:

(1)采掘矿产资源;

(2)道路工程开挖边坡;(3)水库蓄水与渠道渗漏;(4)堆(弃)渣填土;(5)强烈振动。

3.3泥石流

泥石流是由于降水(暴雨、冰川、积雪融化水)产生在沟谷或山坡上的一种挟带大量泥砂、石块和巨砾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是高浓度的固体和液体的混合颗粒流。

3.3.1泥石流的诱因:

(1)不合理开挖;

(2)不合理的弃土、弃渣、弃石;(3)滥伐乱垦。

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动力地质现象。

3.4地面变形

地面变形包括地面沉降、地面塌陷与地裂缝。

目前中国发生地面沉降活动的城镇有70多个,明显成灾的有30余个,最大沉降量已将近3m。

这些城市有的孤立存在,有的密集成群相连形成广阔的地面沉降带(区)。

造成中国城镇地面塌陷原因有三:

一是不合理地大量开采地下矿产资源引起的塌陷;二是表面岩溶活动引起的塌陷;三是大量抽取地下水引起地面下沉。

4.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4.1加强矿山环境监督与检查,进行全面、系统的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影响评估。

对破坏生态环境的小矿、低产能矿场进行坚决关停。

对于污染型采矿区,制定科学开采和“三废”排放方案,减少次生地质灾害的发生。

进行矿场开采后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对于可回填的矿进行积极回填。

4.2对于闭坑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和生态环境恢复,应该及时进行治理和生态恢复工作,全面推进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环境综合治理,进行复垦,提高土地复垦率,结合生态措施实施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示范工程。

弃渣场经处理后再敷表土、植草种树。

通过上述地质环境恢复工作,减少水土流失,恢复矿山的生态功能,达到生态恢复和维护人类与环境和谐的目的。

4.3将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政府议事日程和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计划,按一定比例安排地质灾害防治经费,如建立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政府资助矿山环保、地质灾害调查防治等基金。

4.4在矿山开采区应严格禁止私采乱挖和越界开采,减少人为扰动,做好植被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积极推行地质环境恢复方案及措施为防止水土流失、恢复植被和景观。

监督与制止开采弃渣胡乱堆弃和不加处理排放,强制其必须统一堆放到开采境界线以外的矿山弃渣场内。

4.5加大防治工作的资金支持,加强应该矿山等相关企业对矿山地质灾害的关注度,预留地质灾害调度金,构建地质灾害、环境灾难补偿制和问责制。

同时加强生态补偿制度,加大惩罚力度,用经济手段调节灾害防治力度。

5.结束语

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重而道远。

随着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中应用,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和施工技术必将迈向新的台阶。

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保护矿山环境、加强监测与信息化管理、防止矿山地质灾害、实现矿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长期而重要的工作。

探讨地质灾害类型与防治:

浅析矿山地质灾害类型与防治措施

摘要:

随着我国新一轮的经济快速发展,矿山资源需求量的增加将加速矿产业的发展,显著加大对环境的压力。

我国是个矿业大国,又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矿产资源的年消耗量很大。

根据灾害的空间分布和成因关系,矿山地质灾害主要有岩土体变形灾害、地下水位改变引起的灾害和矿体内因引起的灾害等三大类型,对这些类型及其亚类型进行了论述,并阐述了对于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的建议。

关键词: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1、引言

我国是地质灾害的多发国家之一,地质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影响大、造成损失严重。

矿山地质灾害是地质灾害的一个分支,是人类开采矿山而直接诱发的人为地质灾害。

我国是采矿大国,开采技术和设备相对落后,由于矿产资源开采是迄今最大规模改变地球表面景观和破坏地表生态系统的有组织的人类活动,加上市场经济的冲击、粗放式的经营生产、采矿技术与设备落后、安全环保意识的淡化、政策不规范等原因,导致矿山地质灾害隐患日益增多,环境逐步恶化。

近年来,重大地质灾害明显上升。

2、矿山地质灾害的类型

矿山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地质作用和人为地质作用使矿山生态地质环境恶化,并造成人类生命财产损失或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环境严重破坏的灾害事件。

有人认为矿山地质灾害是由于人类开采矿山而直接诱发的人为地质灾害。

国土资源部按致灾地质作用的性质和发生处所进行划分,将地质灾害分为12类、48种,矿山地质灾害为地质灾害的一个分支。

目前我国矿山存在种类多,分布广,影响大,潜在灾害隐患突出等特点,并且存在上升的趋势,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很大的威胁。

矿山地质灾害种类繁多,按成灾与时间的关系,可分为突发性矿山地质灾害(如矿坑突水、瓦斯爆炸、岩爆等)和缓发性矿山地质灾害(如采空区的地面变形、环境污染等)。

但最常见的是以灾害的空间分布和成因关系分类。

2.1岩土体变形灾害

2.1.1矿山地面和采空区塌陷。

地面塌陷主要发生在地下以井巷开采的矿山。

在矿山采空区,若保留矿柱不足,或因矿柱受损而失去支撑能力,就会造成地面塌陷。

特别是那些矿体埋藏较浅,产状较平缓的矿区(如煤矿),地面塌陷的现象更为常见。

矿体埋藏相对较深的地下开采矿山,如果不能及时回填和崩落采空区,当其达到一定规模就会产生大面积塌陷。

此外,在岩溶分布区,还会因矿山排水疏干而导致溶洞上方地面塌陷。

地面塌陷不仅破坏可耕地资源、建筑物,毁坏道路、水库,还可直接导致矿山某些地下巷道的塌毁,或使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沿塌陷裂缝灌入坑内,造成淹井事故,直至停工停产。

2.1.2采矿场边坡失稳、滑坡与岩崩。

主要原因是不合理开采如采剥失调、边坡角度过陡等造成,这种灾害多发生在露天开采的非金属矿山和建材矿山。

2.1.3采矿诱发地震。

因采矿活动而诱发的地震,震源浅、危害大,小震级的地震即可导致井下和地表的严重破环。

2.2地下水位改变引起的灾害

2.2.1矿坑突水涌水。

这是最常见的矿山灾害,突发性强、规模大,后果严重。

生产过程中常因对矿坑涌水量估计不足,采掘过程中打穿老窿,贯穿透水断层,骤遇蓄水溶洞或暗河,导致地下水或地面水大量涌人,造成井巷被淹、人员伤亡灾难。

2.2.2坑内溃沙涌泥。

这是常与矿坑突水相伴而生的灾害。

当采掘过程中骤遇蓄水溶洞,常见溶洞中充填的泥沙和岩屑伴随地下水一起涌人,另外一些透水断层和地裂缝也常会使浅部第四纪沉积物随下漏的地表径流涌人坑内。

其结果是使坑道被泥沙阻塞,机器、人员被泥沙所埋,严重时甚至会使矿山遭受毁灭性的打击。

2.2.3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是矿山灾害的另一种重要形式。

因采矿、选矿产生的“三废”物

质,由于未经有效处理就被排放到江河湖海中,造成环境污染公害事件。

采矿还会造成水土流失、土地砂化、盐渍化、地下水断流等。

2.3矿体内因引起的灾害

2.3.1瓦斯爆炸和矿坑火灾。

这种灾害最常见于煤矿。

由于通风不良,使瓦斯积聚发生爆炸,造成井下作业人员伤亡,矿井被毁;矿坑火灾除见于煤矿外,也见于一些硫化矿床。

因硫化物氧化生热,在热量聚积到一定程度时则发生自燃,引发矿山火灾。

矿山火灾的危害极大,而且还严重损耗地下矿产资源,如有的煤矿在地下已燃烧上百年,其资源损耗量十分巨大,使当地气候发生改变,农作物和树木大量死亡,田地荒芜,环境严重恶化。

2.3.2地热。

随着开采深度加大,地热危害不断加剧。

我国已有许多矿山开采深度达到80om以下,矿山因含硫量高,开采深度又大,地温非常高。

矿山地热灾害导致矿工劳动环境恶劣,严重影响了有关矿山的正常生产。

2.4井下突水主要由含水层引起,在违规操作或者非正常开采条件下,遇到积水巷道或采空区、溶洞、地下暗河等含水体,容易引起隔离岩层失稳,从而引起灾害。

尤其是在水体下采矿,应经过专门论证以及采取专门的防治措施。

另外,矿坑突水往往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存在软弱破碎带及断裂构造,造成顶、底板的稳定性差。

矿坑突水往往具有突发性强、规模大、造成的破坏大、恢复生产难度大等特点。

据统计,近30年来,我国煤矿突水,淹没全矿井58次,部分淹井64次,造成经济损失达27亿元。

由于突水的威胁,我国煤炭矿床约有150亿t储量不能开发利用。

2.5其他地质灾害

其他地质灾害主要有矿震、地热、地质环境污染、瓦斯突出、矿山泥石流、水土流失等,同样对矿山地质环境带来比较大的威胁。

地热一般出现深度在800m以下。

泥石流的形成主要与堆积物的物质组成、足够的水体以及切割强烈的山地地形有关。

一般认为泥石流的形成取决于地质因素、水文地貌因素以及气象因素等。

地质环境污染是目前矿山普遍的灾害,主要通过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进行治理。

3、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矿山的开采、挖掘是直接在岩土圈进行的,伴随着我国矿山开采强度的增大,其所造成的环境破坏也越来越严重。

目前对地质灾害主要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重在预防”的方针。

目前主要从非技术方面和技术方面对地质灾害进行防治。

在非技术方面主要有加强立法、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

在矿山开采规划和报批的同时,需提交环境影响报告、地质灾害评估报告、安全评价报告等,严禁超量开采、乱采滥挖,并按上述报告提供的建议措施进行地质灾害防治。

目前很多省份实行了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措施的编制以及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保证金制度,为矿山的地质环境恢复提供了资金保障和技术支持,大大减少了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下面主要从技术方面提出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3.1控制爆破

矿山开采往往要借助火药对矿体进行破碎,目前矿山控制爆破方法主要为光面爆破。

控制爆破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破碎程度,破坏范围,坍塌方向,控制爆破的危害。

光面爆破可以减少对围岩扰动,减少爆震裂隙,危石较少,能基本保持围岩的稳定性,避免坍塌、冒顶、掉块等地质灾害现象,同时有利于坑道的有效支护。

3.2环境岩土工程治理技术

环境岩土工程治理技术主要是运用岩土工程的概念进行环境保护的技术,主要侧重于一些具体的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目前岩爆主要针对岩爆的发生机理方面进行防治,对岩爆可能发生部位的地应力进行判定,分析岩爆发生的可能性及岩爆的发生等级,在治理方面主要防止应力集中,目前很多矿山企业引入有限元方法分析采场的应力分布,从而对应力集中的部位采取释放措施。

对于采空区塌陷目前主要是减少沉降的高度,对地表沉陷区内的建筑物、设施、人员等进行搬迁,减少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

4、结语

我国矿山种类繁多、分布广、户数多、规模小、富矿少、基础差,由于技术、管理、效益等原因,资源开发中的安全隐患相当严重,地质灾害频发,尤其是矿山闭矿留下的矿坑、塌陷、尾矿坝等给当地的人民生产生活带来很大的威胁。

对矿山地质灾害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灾害的治理需要从源头抓起,才能放患于未然。

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保护矿山环境、加强监测与信息化管理、防止矿山地质灾害、实现矿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长期而重要的工作。

探讨地质灾害类型与防治:

矿山常见地质灾害的类型与防治探析

【摘要】本文根据灾害的空间分布和成因关系,矿山地质灾害主要有岩土体变形灾害、地下水位改变引起的灾害和矿体内因引起的灾害等三大类型,对这些类型及其亚类型进行了论述。

并阐述了对于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的建议。

【关键词】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我国是地质灾害的多发国家之一,地质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影响大、造成损失严重。

矿山地质灾害是地质灾害的一个分支,是人类开采矿山而直接诱发的人为地质灾害。

我国是采矿大国,开采技术和设备相对落后,导致矿山开采环境不断恶化。

近年来,重大地质灾害明显上升。

1.矿业开发与地质灾害

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对矿物的需求与消耗,这也为矿产开采企业带来更大的发展机会。

然而由于迅猛发展的中小型矿山疏于管理,加之小型矿山的开采方法和选矿工艺落后,大多无环保措施,加剧破坏矿区环境。

开采环境明显恶化,矿山地质灾害问题日趋严重,潜在的致灾隐患不断增多,且随时可能发展成灾,造成人员伤亡、设备报废、设施损毁甚至矿井关闭、资源浪费等严重后果。

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