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系统折旧管理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09443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521.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固定资产系统折旧管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固定资产系统折旧管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固定资产系统折旧管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固定资产系统折旧管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固定资产系统折旧管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固定资产系统折旧管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固定资产系统折旧管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固定资产系统折旧管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固定资产系统折旧管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固定资产系统折旧管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固定资产系统折旧管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固定资产系统折旧管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固定资产系统折旧管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固定资产系统折旧管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固定资产系统折旧管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固定资产系统折旧管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固定资产系统折旧管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固定资产系统折旧管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固定资产系统折旧管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固定资产系统折旧管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固定资产系统折旧管理Word文档格式.docx

《固定资产系统折旧管理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固定资产系统折旧管理Word文档格式.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固定资产系统折旧管理Word文档格式.docx

1)检查当前期间是否是初始化期间,如果是,则检查是否已经结束初始化,若未结束初始化,则会提示“计提折旧失败!

系统还未结束初始化,不能计提折旧!

”,用例结束。

确定后在计提折旧消息框中系统提供一份计提折旧报告,如果折旧期间不是初始化期间,不进行此检查。

2)检查本期是否还有未审核业务,如果有,则提示“计提折旧失败!

本期存在未审核业务,请全部审核完毕后再计提折旧!

3)检查本期是否已计提过折旧,如果计提过且生成凭证,则提示“计提折旧失败!

本期折旧已计提并已生成凭证,不能再计提折旧!

4)若本期计提过但未生成凭证,则弹出提示框,询问用户是否需要重新计提。

提示如下:

如果用户选择“确定”,则用例继续进行,否则,选择“取消”,用例结束。

1.2.3查找计算折旧的折旧范围及卡片资料

确定折旧范围,首先要确定折旧卡片的范围,可分为两种情况:

1)全部卡片

适用条件:

当期第一次计提

重提折旧时未选择“只对影响当期折旧的卡片重新计提”的选项

2)本期因变动折旧要素、或因清理、新增与当期折旧政策冲突而需要重新计提的卡片

重提折旧时选择了“只对影响当期折旧的卡片重新计提”的选项

这些影响当期折旧的业务包括:

1变动折旧要素{包括资产原值,累计折旧,减值准备,净残值,预计使用期间(或工作总量),如果折旧政策设置为影响当期}

2变动使用状态(如果折旧政策为根据使用状态计提折旧并且设置为影响当期)

3变动折旧方法(如果折旧政策设置为影响当期)

4清理业务(如果折旧政策为新增提折旧,而清理不提折旧)

5新增业务(如果折旧政策为新增提折旧,而清理不提折旧)

6折旧费用分配设置变动,即成本中心/费用分配科目发生变动(如果折旧政策设置为影响当期)

7因反审核(卡片、单据)影响当期折旧的业务

“只对影响当期折旧的卡片重新计提”选项包含以下含义:

1)不选择此选项,则意味着当期的折旧将全部重提,卡片当期已提或修改过的折旧额将被新值覆盖。

折旧计提过程为:

所有在上次计提折旧的卡片的折旧额全部反回,然后重新确定折旧范围,按新的折旧要素,折旧政策,折旧方法计提折旧。

2)选择此选项,则意味着只有当期计提折旧后,又发生了影响当期折旧的业务,则发生这些业务的卡片需要将上次计提的折旧额反回(新增业务的不用反),再重新计提折旧。

而未发生影响当期折旧的卡片上次折旧额将保留。

在确定了以上折旧卡片的范围之后,再根据如下依据进行进一步的判断:

折旧范围主要根据卡片所属资产类别的折旧政策、卡片的状态、卡片的剩余可折旧金额/剩余使用寿命、卡片的折旧方法的折旧期间设置等因素判断。

A.折旧政策,与折旧范围判断有关的折旧政策有如下几个:

a)本期新增资产不提折旧,本期清理资产提折旧/本期新增资产提折旧,本期清理资产不提折旧

说明:

本期新增资产根据卡片的入账日期是否在本期判断,本期清理资产根据卡片的清理日期是否在本期判断。

如果当前选项为“本期新增资产不提折旧,本期清理资产提折旧”,则本期新增资产不能参与折旧;

如果当前选项为“本期新增资产提折旧,本期清理资产不提折旧”,则本期清理资产不能参与折旧。

b)根据使用状态决定是否提折旧/不管使用状态如何一定提折旧/不管使用状态如何一定不提折旧

如果选择“根据使用状态决定是否提折旧”,则此折旧政策与折旧政策“使用状态变动影响当期折旧”要进行联合判断

c)选择“使用状态变动影响当期折旧”,则以卡片当前的使用状态的“计提折旧”标识判断是否需要计提。

d)未选择“使用状态变动影响当期折旧”,则以卡片当期变动使用状态前的使用状态上的“计提折旧”标识判断是否需要计提。

B.卡片状态,只有符合如下状态的卡片才能参加计提:

生效状态:

生效

作废状态:

普通

审核状态:

已审核

冻结状态:

未冻结

业务状态:

**完成状态

C.卡片剩余可折旧金额,只有该金额大于0的情况下,该卡片才能进行折旧计提。

卡片剩余可折旧金额的计算方法如下:

卡片剩余可折旧金额=资产原值-累计折旧-减值准备-预计净残值

对于采用自用物业直线法的资产,卡片剩余可折旧金额的计算方法如下:

卡片剩余可折旧金额=评估值-评估间隔期折旧-减值准备-预计净残值

D.卡片剩余可使用寿命,只有该寿命大于0的情况下,该卡片才能进行折旧计提。

卡片剩余可使用寿命的计算方法如下:

卡片剩余可使用寿命=预计使用期间/预计工作总量-已折旧期间/已使用工作量

对于采用自用物业直线法的资产,以评估剩余使用期间做为卡片剩余可使用寿命

E.当前期间与折旧期间设置的关系

如果卡片的折旧方法设置资产折旧按年计提,则只有当前期间为本会计年度的最后一个期间,才能计提折旧。

注意:

无折旧方法的卡片视为不提折旧,不参与计算。

在固定资产系统月结时,对当期应提折旧卡片的范围判断,也遵循以上判断标准。

如果满足以上可计提折旧条件的卡片记录为零时,提示一信息“本期不存在可计提折旧的卡片!

UI草图如下:

否则,继续进行下一步操作。

在得到本期应提折旧的卡片资料后,取卡片上所指定的折旧方法计算卡片的折旧额和折旧率。

如果该卡片在当期发生了折旧方法的变动,则还要根据卡片的资产类别上的折旧政策“折旧方法变动影响当期折旧/下期折旧”,判断采用哪种折旧方法进行计算。

如果该折旧政策为影响当期折旧,则用当前卡片上的折旧方法进行计算。

如果该折旧政策为影响下期折旧,则用每期状况表中当前期间上个期间的该卡片上的折旧方法进行计算。

系统预设四种折旧方法,全部采用动态的折旧公式计算折旧额

系统预设的折旧方法的计算公式如下:

1)平均年限法

平均年限法是按年限或期间把资产价值的转移平均分摊到每一时间段内的一种折旧方法。

计算公式:

按年计提:

年折旧额=(资产原值-累计折旧-减值准备-预计净残值)/剩余使用年限。

剩余使用年限如下计算

剩余使用期间数/本年有效会计期间数(抛掉调整期间),除得结果如果为整数,则直接取结果为剩余使用年限;

如果除不尽,则取整数部分+1为剩余使用年限。

年折旧率=年折旧额/资产原值*100%

按期计提:

期折旧额=(资产原值-累计折旧-减值准备-预计净残值)/(预计使用期间数-已折旧期间数)。

期折旧率=期折旧额/资产原值*100%

2)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按照固定资产在预计使用年限内可以完成的工作量的比例计算折旧的一种折旧方法。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资产原值-累计折旧-减值准备-净残值)÷

(预计工作总量-已使用工作量)

年折旧额=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当年工作量

期折旧额=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当期工作量

下面的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是以年为计算基础的,其基本特征为:

1)先计算折旧率,再计算折旧额

2)只计算年折旧额,年内每期的折旧额平摊,即都是相等的(除不尽的情况除外)

3)在未变动折旧要素或折旧方法时,年数总和法只有年折旧率的分子部分(已使用年限)有变化,其余计算要素不变,既折旧率变化,折旧基数固定。

双倍余额递减法只有固定资产净值发生变化,其余计算要素不变,即折旧基数变化,折旧率固定。

4)只有在第一次提折旧变动了折旧要素变动了折旧方法(从其他折旧方法变为该折旧方法)时,折旧计算才按下述的计算公式用卡片最新值计算(还要综合折旧政策判断)

5)以下所述变动均指折旧要素变动或折旧方法变动

3)年数总和法:

年数总和法的折旧计算是要先计算各年折旧率/额,再计算年内各个会计期间的折旧率/额。

其折旧计算公式是:

年折旧率=剩余使用年限/{剩余使用年限*[剩余使用年限+1]/2}*100%;

(分母在两次变动(资产新增也算变动)之间的时间内保持不变,分子在一年内保持不变)

提醒:

算法设计上应记录在第一次提折旧时,或发生变动后的分母{剩余使用年限*[剩余使用年限+1]/2}和每一年年初的分子{剩余使用年限}的数值,以便于计算,可以使用计数器来保存折旧次数,便于判断该卡片是否已经折完一年,计数器每期折旧后加一,满一年自动清零。

年折旧额=该年折旧率*(资产原值—累计折旧—减值准备—预计净残值)

(资产原值,累计折旧,减值准备,预计净残值四项在两次变动之间的时间内保持不变)

算法设计上应记录在第一次提折旧时,或发生变动后的折旧基数(资产原值—累计折旧—减值准备—预计净残值)

(预计使用期间数-已折旧期间数)/本年有效会计期间数(刨掉调整期间),除得结果如果为整数,则直接取结果为已使用年限;

如果除不尽,则取整数部分+1为剩余使用年限。

如果变动了折旧方法(从其他折旧方法变动到年数总和法)或折旧要素,则折旧率要按当期最新的剩余使用年限重新计算。

期折旧率=折旧率(年)/年度会计期间数(刨除调整期间)

期折旧额=该年折旧额/年度会计期间数(刨除调整期间)

i.如果期间为折旧年度的最后一年内,则最后一年的折旧额在此年的剩余期间内平摊

ii.如果平摊时金额除不尽,除不尽的金额放入最后一期

iii.此方法中所指年度是从折旧的第一个期间到下一年的同一期间之间的时间范围,并不是自然年度。

4)双倍余额递减法

这是一种典型的快速折旧方法。

它在计算各期固定资产折旧的时候不考虑固定资产的净残值,而是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账面余额和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来计算固定资产的折旧金额。

其计算方法是:

1)在该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到期的两年前:

年折旧率=2/剩余使用年限*100%(剩余使用年限在两次变动之间的时间内保持不变)

剩余使用年限参考年数总和法中的的计算公式

如果因变动折旧方法或折旧要素,则新的折旧率要按最新的剩余使用年限计算。

年折旧额=年折旧率×

(固定资产净值-减值准备)

期折旧率=年折旧率/年度会计期间数(刨除调整期间)

期折旧额=年折旧额/年度会计期间数(刨除调整期间)

如果除不尽,除不尽的余额放入最后一期

2)在该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到期的两年内(含两年)改用直线法:

年折旧额=(到期两年的年初净值—减值准备—预计净残值)/2

年折旧率=年折旧额/资产原值*100%

如果平摊时除不尽,除不尽的余额放入最后一期

如果两年内调整了折旧要素则计算公式为:

期折旧额=(资产原值-累计折旧-减值准备-预计净残值)/(预计使用期间数-已折旧期间数)

期折旧率=期折旧额/资产原值

5)直线法

直线法(自用物业)是以最近一次评估值与评估时剩余使用年作为折旧公式计算的依据,计算以后期间的各期折旧金额。

公式:

期折旧额=最后一次评估值/最后一次评估时的剩余折旧期间

期折旧率=期折旧额/最后一次评估值

对于初始化进入系统,并且其已折旧期间数或累计折旧不为0的资产卡片,可以通过判断该卡片所应用的折旧政策上的参数“初始化旧资产按剩余价值在剩余使用寿命内进行折旧摊销”,如果选中,则应用上面的动态方法计算折旧,否则,使用如下的静态方法计算折旧。

初始化旧资产一旦发生调整变动,则根据该卡片的折旧政策,在当期或下期采用动态方法重新计算折旧额和折旧率。

系统对预设的几种折旧方法提供对应的以下静态算法:

6)平均年限法

年折旧额=(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预计使用年限。

期折旧额=(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预计使用期间数。

7)工作量法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资产原值-净残值)/预计工作总量

下面的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是以年为计算基础的

其基本特征为:

8)年数总和法:

年折旧率=剩余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1]/2}*100%;

年折旧额=该年折旧率*(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

iv.如果期间为折旧年度的最后一年内,则最后一年的折旧额在此年的剩余期间内平摊

v.如果平摊时金额除不尽,除不尽的金额放入最后一期

vi.剩余使用年限每期都要计算

9)双倍余额递减法

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年限*100%

年折旧额=(1-年折旧率)n×

固定资产原值×

年折旧率

指数n为折旧年限,折旧年限=已折旧期间数/年度会计期间数(刨除调整期间)

除得结果只取整数部分

每期都要计算最新的折旧年限

年折旧额=(到期两年的年初净值—预计净残值)/2

3)如果两年内调整了折旧要素则计算公式为:

在得到本期应提折旧的卡片的折旧方法及计算公式后,还要根据卡片的资产类别上的折旧政策,判断折旧计算过程中,应取哪些值进行计算。

实际计算过程中,应判断以下折旧政策:

首先判断卡片是否处于最后一个折旧期间,如果是,则判断折旧政策:

最后一期提完折旧/最后一期剩余折旧额不处理

如果为最后一期提完折旧,则不用计算,直接把剩余可折旧金额作为当期折旧额,如果是最后一期剩余折旧额不处理,则这些卡片和那些未处于最后一个折旧期间的卡片,还要做如下判断。

根据上一步骤筛选出来的卡片的折旧方法判断该卡片计算折旧需要哪些折旧要素。

然后,再根据折旧政策判断这些折旧要素取当前卡片值还是上一期的历史值。

这些折旧政策有:

1)原值变动影响当期折旧/下期折旧

2)累计折旧变动影响当期折旧/下期折旧

3)减值准备变动影响当期折旧/下期折旧

4)预计净残值变动影响当期折旧/下期折旧

5)预计使用寿命变动影响当期折旧/下期折旧

以上折旧政策如果设置为影响当期折旧,则对应的折旧要素取卡片表当前值;

如果设置为影响下期折旧,则对应的折旧要素取每期状况表该卡片上一期的值。

如果如上折旧政策为影响下期,则当期折旧率按期初值计算。

折旧费用分配

在折旧计算完毕后,需要完成折旧费用分配。

折旧费用分配是把当期计提的折旧按成本中心分配到各成本中心相关费用项目上的过程。

如果本期发生过成本中心的变动,则需要根据折旧政策判断是分配到当前成本中心还是历史成本中心。

“成本中心/费用分配科目变动影响当期折旧/下期折旧”

以上折旧政策如果设置为影响当期折旧,则成本中心或费用科目取卡片表.成本中心子表当前值;

如果设置为影响下期折旧,则成本中心或费用科目取每期状况表.成本中心子表该卡片上一期的值。

折旧费用分配调整

如果存在一卡片有多个成本中心的话,则在分配过程中,极容易因为折旧按比率除不尽而进行舍位的原因,导致分配之后,卡片的折旧和对应成本中心的折旧费用之和不相等的情况。

因此需要进行折旧费用分配调整。

现根据如下默认规则进行调整:

1)如果分配比率不相等,则把差异金额分摊到比率最大的那个成本中心中。

2)如果分配比率相等,则把差异金额分摊到行号靠前的成本中心中。

在以后颁布中,将提供选项供用户选择:

3)可按指定成本中心分摊

4)按最大比例的成本中心分摊

5)按最小比例的成本中心分摊

2、保存本期折旧额及相关数据,同时更新卡片中的本期折旧额、累计折旧、本年累计折旧、全寿命周期累计折旧及资产余额表中的累计折旧发生额和余额。

3、在计提折旧后,系统提供一份计提报告,告诉用户计提结束,同时显示计提结果

例如:

计算折旧结束!

本期计算折旧卡片数量:

50个

本期计算折旧额合计:

60000元

2.折旧维护

2.1折旧查询

根据根据用户指定的条件对当期已计算的折旧进行过滤

折旧查询窗口作为折旧维护操作的起始窗口。

系统在进入折旧维护时候,就可以根据默认的查询条件或者用户上次指定的查询条件筛选卡片的折旧显示给用户。

然后可以对折旧进行操作,或者点击折旧维护中过滤按钮,修改当前期的折旧。

查询条件可以指定以下条件:

类别编码、类别名称、资产编码、资产名称、部门、存放地点。

查询结果包括所有满足条件的卡片折旧。

查询的排序方式:

类别名称、资产名称、存放地点。

2.2折旧维护

根据固定资产卡片计提折旧结果,通过手工修改调整固定资产的折旧金额及折旧费用分配金额

1、权限检查:

用户进行折旧维护时,必须进行权限检查;

如果该用户没有折旧维护的权限,则给予用户提示并退出,不允许维护,用例结束;

2、界面初始化:

用户进入折旧维护界面后,系统必须加载当前选择的卡片折旧所有必要数据,并据此填写折旧维护窗口的各个属性字段,加载完毕以后等待用户修改。

3、选择并修改折旧:

1.折旧维护中增加折旧调整额列、增加工具条按钮“清空调整额”

2.本期实提折旧额列置为不可修改,只能根据本期应提折旧额+折旧调整额计算,折旧调整额在修改时,实提折旧要即时计算

3.折旧调整额默认为0,即应提=实提

4.折旧调整额可为正数,也可为负数,为正数是在应提基础上调增本期实提折旧,为负数是在应提基础上调减本期实提折旧

5.负数折旧调整额的绝对值不能大于应提折旧

6.用户如果上期调整了折旧,则下期计提时,自动带入的上期实提折旧应根据应提折旧自动计算折旧调整额,填入折旧调整额中,用户如想恢复为应提折旧,只需要点击“清空调整额”按钮即可(清空调整额按钮使用清空图标)

只对平均年限法卡片有效

选择折旧调整额列进行修改,只能修改本期实提折旧额,一次能修改多张当期卡片的折旧额

资产类别、资产编码、资产名称、规格型号:

从卡片资料中自动取得。

本期应提折旧额:

系统自动根据卡片折旧方法及计算要素计算的折旧额。

本期实提折旧额:

本期应提折旧额+折旧调整额。

未提折旧额:

固定资产原值-期初累积折旧额+本期调整额-本期实提折旧额-净残值-减值准备

UI图如下:

4、折旧费用分配金额维护

选择某卡片,点击工具条上的分摊按钮,系统自动弹出如下的界面,供用户手工修改该卡片在成本中心上的折旧费用分配金额。

会计期间、资产编码、资产类别、资产名称、规格型号、成本中心、费用科目:

根据选中卡片的资料自动取得

可分配金额:

该卡片实际计提折旧额

分配金额:

未修改过分配金额时,默认根据选中卡片的分配比率自动计算得出,可修改。

如果在计提折旧后修改过,则再次查看时,显示修改后的信息。

(计算公式:

某成本中心的分配金额=卡片的本期实提折旧额*该成本中心的分配比率)

备注:

用户手工填入

实际分配金额合计:

分配行上分配金额合计数

5、生成凭证:

系统在此界面提供手工生成折旧凭证的功能,如用户未设置工作流自动生成凭证,则可以在此手工生成凭证。

点击“生成凭证”按钮时,系统首先判断当前期间是否已计提折旧,如果没有,提示“当期未计提折旧,不能生成凭证!

”;

如果已计提折旧且有折旧数据,则判断是否已生成了折旧凭证,如果已生成,则提示“当期已生成折旧凭证!

”,否则,生成折旧凭证。

6、输入控制

本期实提折旧额必须大于等于0

每张卡片的分配金额合计应等于此卡片的实提折旧额,如果不等,则在点击分配界面“确定”按钮时,提示用户“分配金额合计应等于卡片可分配折旧额,请重新分配!

业务对象属性及约束说明:

分类

属性

类型

说明及约束

是否可录入

是否必须

单据体

会计期间

字符

取当前固定资产系统会计期间。

资产类别

卡片的类别

资产编码

卡片的资产编码

资产名称

卡片的资产名称

规格型号

卡片的规格型号

本期实提折旧额

数字

默认折旧计算的折旧额

本期应提折旧额

折旧计算的折旧额

未提折旧额

资产原值(评估值)-累计折旧-减值准备-净残值

7、合法性检查

在用户保存折旧维护的时候必须进行折旧维护合法性检查,检查的逻辑如下:

1)首先再次进行用户权限检查,如果用户没有相应操作的权限,则不允许保存

2)折旧被修改的卡片当前是否有未审核业务

若有未审核业务,则给用户一提示“当前被维护卡片尚有未审核业务,请在业务处理完毕后,再进行折旧维护!

”,UI如下: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