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踝针技术操作规范.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095050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7.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腕踝针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腕踝针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腕踝针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腕踝针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腕踝针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腕踝针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腕踝针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腕踝针技术操作规范.docx

《腕踝针技术操作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腕踝针技术操作规范.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腕踝针技术操作规范.docx

腕踝针技术操作规范

腕踝针技术操作规范

洪江市第一中医院

腕踝针技术操作规范

一、概述

把人体分为六个区域,基本与十二皮部相一致,12穴分布与腕踝附近,按标本根节理论,相当于本部、根部,能调整相应经脉之气,以及所属脏腑功能,以发挥驱邪扶正的作用。

腕踝针疗法是在将人体先行分区的基础上,再确定进针穴点的。

区域均沿人体纵轴排列,以前后正中线为标线,将身体两侧面由前向后划分为六个纵行区。

并把各种相关病症归纳在各个纵区范围内。

各区位置及归属病症分述如下。

  

(一)、一区

  【定位】:

前正中线两侧的区域。

包括额部、眼、鼻、舌、咽喉、气管、食道、口唇、前牙、心脏、上腹部、脐部、下腹部和会阴部。

  【归属病症】:

前额痛、目赤肿痛、鼻塞、流涎、前牙痛、咽喉痛、喘咳、心悸、胃脘痛、遗尿、痛经、白带增多等。

  

(二)、二区

  【定位】:

躯体前面的两旁。

包括颞部、颊部、后牙、颌下部、甲状腺、锁骨上窝、乳部、肺、肝、胆和侧腹部。

  【归属病症】:

颞前头痛、后牙痛、乳房胀痛、胸痛、哮喘、肝区痛、胁肋胀痛、哮喘等。

  (三)、三区

  【定位】:

躯体前面的外缘(即二区的外缘)范围较窄。

包括沿耳廓前缘的头面部、胸腹部,沿腋窝前缘向下的垂直线。

【归属病症】:

本区出现的症状较少,主要有颞浅动脉病、沿腋前缘的胸痛或腹痛等。

(四)、四区

  【定位】:

躯体前后交界区。

包括头至耳垂直下的区域,斜方肌缘,胸腹部的腋窝顶至髂前上棘间的垂直区域。

  【归属病症】:

头顶痛、耳鸣、耳聋、下颌关节系乱症、腋窝以下的胸腹痛等。

  (五)、五区

  【定位】:

躯体后面两旁,与前面二区相对应。

包括颞后部、颈后外侧部、肩胛区、躯干两旁,下肢外侧。

  【归属病症】:

颞后部头痛、落枕、耳鸣、耳聋、肩胛部痛、侧腰痛及腰椎横突综合症等。

  (六)、六区

  【定位】:

躯体后正中线两侧的区域,与前面一区相对应。

包括后头部、枕顶部、脊柱部、骶尾部及肛门等。

  【归属病症】:

后头痛、项强痛、腰脊痛等。

  四肢部位分区:

当两上、下肢处于内侧面向前的外旋位、两下肢靠拢时,四肢的内侧面即相当于躯干的前面,前面靠拢的缝相当于正中线,后面靠拢的缝相当于后正中线,这样四肢的分区就可按躯干的分区类推。

  上面六区可进一步划分为十二个分区。

其分法为:

以胸骨末端和两则肋弓的交界处为中心,划一条环绕躯干的水平线,称横膈线。

横膈线将躯体两侧的六个区分成上下两半。

横膈线以上的各半区分别加“上”字,即上1区、上2区、上3区、上4区、上5区、上6区;横膈线以下的各半区分别加“下”字,即下1区、下2区、下3区、下4区、下5区、下6区。

  穴点

  腕踝针的穴位,又称进针点。

共12个穴点。

  一、腕部穴点

  腕部穴点共6个,约在腕横纹上二横指环绕腕部一圈处。

从掌面尺侧起至桡侧,再从背面桡侧至尺侧,依次顺序上1、上2、上3、上4、上5、上6。

  1、上1(从桡向尺依次为桡侧腕曲肌、掌长肌、指浅曲肌、尺侧腕曲肌)

  【定位】在小指侧的尺骨缘与尺侧屈腕肌腱之间。

取法为:

术者用一手的拇指摸到小指侧尺骨缘后,向前轻推,穴点的位置在靠肌腱内侧凹陷处。

本穴较为常用。

  【主治】前额痛、目疾、鼻病、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前牙肿痛、咽喉肿痛、咳喘、眩晕、心悸、高血压、盗汗、失眠、癔病、胃脘痛、癫痫等。

相当于躯干1区。

  2、上2

  【定位】在腕掌侧面的中央,掌长肌腱与桡侧屈腕肌腱之间,好即心包经之内关穴。

  【主治】前颞部头痛、后牙肿痛、颌下肿痛、胸闷、胸痛、回乳、哮喘、手掌心痛(针尖向上刺)、指端麻木(针尖向下刺)。

  3、上3

  【定位】靠桡动脉外侧,在腕横纹上两横指,桡骨边缘处。

  【主治】高血压、胸痛等。

  4、上4

  【定位】手掌向内,位于拇指侧的桡骨缘上两横指处。

  【主治】头顶痛、耳病、下颌关节紊乱症、肩关节周围炎、胸痛等。

  5、上5

  【定位】腕背面的中央,即三焦经之外关穴。

  【主治】后颞部头痛、上肢感觉障碍(麻木、过敏)、上肢运动障碍(瘫痪、震颤、舞蹈病)、肘、腕、指关节痛。

  6、上6

  【定位】位于小指侧尺骨缘背,腕横纹上两横指处。

  【主治】后头部痛、枕项痛、颈胸部脊柱及椎旁痛等。

  二、踝部穴点踝部穴点共6个,约在内外踝最高点上三横指一圈处,从跟腱内侧向前转到外侧跟腱,依次为下1、下2、下3、下4、下5、下6。

  1、下1

  【定位】靠跟腱内侧缘。

  【主治】上腹部胀痛、脐周痛、痛经、白带增多、遗尿、阴部瘙痒症、足跟痛等。

  2、下2

  【定位】在内侧面中央,靠胫骨后缘处。

  【主治】肝区痛、侧腹部痛、过敏性结肠炎等。

  3、下3

  【定位】在胫骨前缘向内约1厘米处。

  【主治】膝关节内缘痛等病症。

  4、下4

  【定位】位于胫骨前缘与腓骨前缘的中点处。

  【主治】股四头肌酸痛、膝关节痛、下肢感觉障碍(麻木、过敏)、下肢运动障碍(瘫痪、震颤、舞蹈病)、趾关节痛等。

  5、下5

  【定位】位于外侧面中央,靠腓骨后缘处。

  【主治】髋关节痛、踝关节扭伤等病症。

  6、下6

  【定位】靠跟腱外缘处。

  【主治】急性腰扭伤、腰肌劳损、骶髋关节痛、坐骨神经痛、腓肠肌痛、足前掌痛。

  上述穴点中,以上3和下3较为少用。

  (图例):

穴点附图

  取穴配方

  

  

三、操作方法

一、取穴

  由于穴点的编号和身体上、下6个分区的编号是相一致的,而每一穴点主治的又是与其相一致的同区域病症,故腕踝针取穴的基本方法是在病症所在的同侧同区域选穴治疗。

  具体取穴时,横膈线以上的病症选腕部穴点,横膈线以下的病症选踝部穴。

二、配方

  可分以下二种。

  

(一)上下配方法:

如病症跨上下两分区时,则可同时取上、下穴点组方;如前正中线病症,可选上1和下1组方;另如偏瘫,可取上5、下4进行配方。

  

(二)左右配方法:

对难以确定部位的区域跨向的疾病,如失眠、盗汗、全身瘙痒症等病症,可取左右两侧穴点加以组方,上述病症即可取两侧之上1穴。

 三、针具:

一般采用30号1.5寸长毫针。

 四、进针法:

病人体位不限,针踝部穴区时,以取卧位为佳。

针刺前,宜嘱病人尽量放松肌肉。

  常规消毒,医生左手固定穴点上部。

以拇指拉紧皮肤,右手拇指在下、食、中指在上夹持针柄,针与皮肤呈30度度,快速进入皮下。

然后轻捻针柄,使针体贴着皮肤浅层行进,以针下有松软感为宜。

如病人有酸、麻、胀、痛、沉等感觉,表明针体已深入筋膜下层,属进针过深,宜将针外退至浅表处。

刚开始进针时,局部可稍感疼痛,待刺入后应立即消失。

为了保证针在皮下,针尖入皮肤后,放开持针手指,则针自然垂倒并贴近皮肤表面。

进针方向以朝病端为原则,如病症在指或趾,针尖向下;在头胸或腰膝,针尖向上。

针刺深约1.5寸,进针后将针循纵线沿皮下平刺插入;但针上下1或6穴时,针体应与腕部或踝部的边缘平行。

五、调针法:

腕踝针疗法一般不使用补泻手法,但在针刺过程中须及时予以调针。

调针法有以下三种。

  

(一)针刺入过深,局部出现胀、痛感觉时,将针退出,使针尖到皮下,重新平刺入更表浅部位。

  

(二)针刺方向不正,将针提至皮下,重新进针。

  (三)针刺长度不够时,宜将针尽量刺入或换针另刺,但须注意,应略保留部分针体在体外。

 六、留针法:

腕踝针一般留针30分钟。

疼痛性病症或某些慢性病可适当延长留针时间。

  腕踝针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

四、适应症

  腕踝针疗法的适应病症相当广泛,且在不断扩展之中。

据不完全统计,迄今已应用于50余种病症。

它对疼痛性疾病,诸如血管性头痛、腰扭伤、牙痛、关节痛、痛经等止痛作用明显,疗效迅速。

对心律失常、面肌痉挛、面肌麻痹、急性乳腺炎、哮喘、皮肤瘙痒症、遗尿、癔病等有较好的效果。

对急性结膜炎、近视眼、高血压、中风偏瘫等亦有一定疗效

五、注意事项

  一、如穴点皮下有较粗的血管,或针刺入后有显著疼痛时,进针点宜适当移位。

移动进针点,应注意遵循移点不离线的原则,即沿纵线方向移位,不能向两旁移点。

  二、腕踝针偶亦可引起晕针,如患者出现头昏、恶心不适时,宜迅速取针,并令患者平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