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届高三摸底考试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097203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87.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盐城市届高三摸底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盐城市届高三摸底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盐城市届高三摸底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盐城市届高三摸底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盐城市届高三摸底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盐城市届高三摸底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盐城市届高三摸底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盐城市届高三摸底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盐城市届高三摸底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盐城市届高三摸底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盐城市届高三摸底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盐城市届高三摸底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盐城市届高三摸底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盐城市届高三摸底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盐城市届高三摸底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盐城市届高三摸底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盐城市届高三摸底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盐城市届高三摸底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盐城市届高三摸底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盐城市届高三摸底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盐城市届高三摸底考试历史试题.docx

《盐城市届高三摸底考试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盐城市届高三摸底考试历史试题.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盐城市届高三摸底考试历史试题.docx

盐城市届高三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盐城市2015届高三摸底测试

历史试题

 命题人 盐城市第一中学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所涉及内容非常广泛,其中在“死亡与鬼神观”上“墨家利用,儒家闪烁,道家则淡然”。

下列主张属于道家的是

A.“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B.“施行不可以不懂,见有鬼神视之” 

C.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           D.“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

2.古代宰相的职权可概括为“入(宫)则参对(君主)而议政事”、“出(宫)则监察(百官)而懂(正)是非”。

下列对宰相职权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事无巨细,大权独揽               B.参与决策,监督执行 

C.秉承诏令,上传下达               D.拾遗补阙,以备顾问

3.文物是活的历史。

下列是关于唐三彩的一组文物图片,观察图片信息,对唐代历史的叙述准确的是

①展示了唐代高度发达的制瓷技术      ②生动再现了“丝绸之路”的繁荣

③反映了唐代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      ④是唐时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的历史见证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4.史学家陈锋、张建民主编的《中国经济史纲》指出“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

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

下列符合“第一次商业革命”的是

A.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B.商业活动的群体商帮形成 

C.远洋贸易开始使用指南针           D.烟草等经济作物开始传入

5.“盖其背山带河,山肥民秀,为中州都会。

其力足以内藩京师,其势足以外控诸夏,而其岁产之入,又足为兵赋之供也。

”材料反映的区域应隶属于

A.河南江北行省       

B.山西行省

C.中书省        

D.宣政院

6.对联的内涵往往带有对时事的绝妙讽刺。

近代史上的某次谈判中,伊藤博文出上联相难:

“内无相,外无将,不得已玉帛相将”。

李鸿章对曰:

“天难度,地难量,这才是帝王度量”。

这里“帝王度量”是指

A.开埠通商       B.协定关税     C.割地赔款     D.允许驻军

7.洋务运动的主要目的是“强兵”……但这里活动内容的实效和意义远远超出了洋务运动主观目的的范围……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

下列最能体现上述材料含义的是

A.江南制造总局   B.安庆内军械所 C.湖北汉阳铁厂 D.继昌隆缫丝厂

8.右侧框内所叙内容为某研究者收集的《辛丑条约》签订及对社会影响的几段史料。

据此他要论证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趋势是

A.进行民主革命成为历史的必然

B.由半殖民地向殖民地逐步过渡

C.发展民族资本主义以抵御侵略

D.用西方民主与科学去唤醒民众

9.陈独秀在《复辟与尊孔》一文中说“愚之非难孔子之动机,非因孔子之道之不适于今世,乃以今之委人强欲以不适于今世之孔道,支配今世之社会国家,将为文明进化之大阻力也。

”材料表明陈独秀

A.否定儒学教条主义但不反对儒学本身 B.对东西方文化持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

C.主张弘扬儒家文化中的治国治世之道 D.倡导文明进化必须全盘否定儒家文化

10.民国初年……各地离婚率上升,《夏津县志》云“近数年来,结婚、离婚颇尚自由,通都大邑时有所闻”。

对上述材料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婚姻自由蔚然成风                 B.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C.社会环境相对宽松                 D.西式婚礼成为时尚

11.在太原会战中中央军、晋军正面防御,八路军攻击敌军两翼。

115师切断了忻口与张家口、北口的敌军交通线;120师切断了忻口与大同的交通线;129师陈锡联偷袭了阳明堡机场,削弱了日军对山西战场的空中威胁……这说明

A.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互相配合       B.太原会战是国共合作抗战的典型 

C.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是抗战主力       D.太原会战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12.根据1950年对苏南1722个乡的统计:

“资本家在农村中占有土地占土地总数的1.4﹪,其中以无锡、吴江、上海、川沙等县为多,资本家占有土地总数的2~5﹪以上……占苏南总人口0.72%的工商业资本家,占有苏南地区1.07%的土地”。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A.近代中国阶级构成具有复杂性       B.民族资本家均由地主演变而来 

C.土改与工商业改造须同时进行       D.完成民主革命是当时主要任务

13.2013年12月2日,《环球时报》报道称“美方建议遵守中国(划定的东海防空识别区)要求,日媒恼火指责盟友‘背弃’”。

20世纪70年代,在中美日关系上美国曾有过同样的“背弃”并引起日本“朝野震动”的举动。

该举动是指

A.“乒乓外交”                      B.基辛格访华公报的发表 

C.《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            D.《中美建交公报》的发表

14.香港大会堂旁边的皇后码头不算精美的建筑,它仅有的历史价值是从前港督赴港履新登岸宣誓的地方。

1953年因填海工程已拆过一次,当时也没有什么异议。

当港府在2012年为了扩大填海,打算再次拆除皇后码头,却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强烈反对。

年轻时可能在这里谈过恋爱;中环区的白领被上司责备或者奖赏,会到这里看海整理心情;也可能只是惨绿少年时代在这里毫无理由地发呆。

更多的是家人亲友结婚时,在码头合影留念……。

在拥挤的香港,码头这个角落始终宽阔地包容所有人。

在香港出生成长打拼的这一代人,比上一代更看重香港是自己的家园。

拆掉码头,意味着拆掉他们深爱的集体记忆。

这表明

A.港人对过去英国殖民者的留念       B.“港人治港”并没有真正实现 

C.“一国两制”有利于香港稳定        D.港人对“自由港”的深深眷念

15.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民众法庭等机构的改革与完善是雅典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表现。

下列对这三个机构的表述正确的是

A.机构成员均由抽签选举产生         B.五百人议事会负责日常事务 

C.陪审与审判权仅归民众法庭         D.城邦成员必须参加公民大会

16.恩格斯说:

“意大利人是现代欧洲各个民族中间的长子,是西方现代文化转型中最先觉醒的民族”。

这是因为

A.最早产生资本主义萌芽             B.率先开辟了新航路 

C.首先倡导复兴人文主义             D.最先开展宗教改革

17.右侧是英国人口结构变化示意图,据此分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资产阶级革命

B.工业革命

C.第二次工业革命

D.海外殖民活动的进行

18.19世纪70年代资产阶级通过代议制维护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同时,也为工人阶级提供了合法的政治斗争平台。

在《德意志帝国宪法》中最能体现这一“平台”的是

A.联邦体制       B.帝国议会     C.联邦议会     D.国家元首

19.粮食税实施初期,农民对政府并不信任,农村中有一种被称为“背口袋”的人,他们从农村背着口袋贩运粮食到城市销售……由于城市粮食缺口严重且供给很不平衡,“黑市”粮价不断抬高,为此苏维埃政府

A.实施余粮收集制                   B.实行实物配给制 

C.恢复自由贸易                     D.推行农业集体化

20.2008年10月,针对奥巴马的救市计划,美国人斯格里斯创作了《指挥有误》的漫画,画中人物为著名的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据此表明格林斯潘奉行的经济政策是

A.混合市场经济   B.国家全面干预 C.社会市场经济 D.自由放任经济

21.由于“对能的性质所做的革命性的发现而被授予诺贝尔奖”的是

A.法拉第         B.达尔文       C.普朗克       D.爱因斯坦

22.下图为1956—1985年苏联国民收入增长率的变化示意图。

下列对该图的解读正确的是(摘自周尚文等著《苏联兴亡史》)

A.两个相对高点的出现表明斯大林模式还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B.50年代中期的高点得益于对过分集中的农业管理体制的改变

C.60年代初期的低点主要原因在于恶劣的气候造城粮食的歉收

D.80年代后的经济状况源于戈尔巴乔夫改革的重点在政治领域

23.下表是对1980—1989年美国经济增长速度的统计。

对表中数据的分析正确的是

年份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增长率

-0.3

1.9

-2.5

3.6

6.8

3.4

2.8

3.4

4.6

3.0

A.80年代初的经济波动表明美国深陷经济滞涨的困境       

B.82年后的持续增长是“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结果

C.80年代初期的负增长主要是由于西欧和日本的竞争        

D.82年后的持续增长表明里根政府的调节和干预有效

24.雅斯托莫在《战略援助与日本外交》一书中指出:

“战后政治总决算”问题……在财源分配上腾出力量,加强对外援助,以发挥日本对争取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作用,确立日本在国际事务中与其经济实力相称的政治大国地位。

材料表明日本

A.积极推进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B.充分发挥对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作用

C.积极谋求世界政治军事大国的地位   D.充分发挥在美日同盟中的主导作用

25.《战舰波将金号》拍摄于1925年,是苏联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但在许多欧美资本主义国家,都被当局禁止上映,而在一些秘密放映会上,观众对它都表示热烈的赞许。

禁映的结果,越发增加了各国电影资料馆收藏这部影片的愿望。

除了卓别林的作品外,没有一部影片能赶得上这部影片的声誉。

连纳粹头子戈培尔,也对这部作品表示钦佩。

材料从本质上反映了

A.西方国家极力维护本国电影市场     B.西方落后的电影技术害怕被暴露

C.电影是当时政治斗争的主要工具     D.电影有时受国家意识形态的影响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6.(11分)吴歌是明清时期的流行歌曲,又称江南小调、俚曲、折枝儿。

它起源于吴地(今天苏州、上海一带)水上人家,全盛时代是在明清。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晋以来(吴歌)被士大夫们改编传唱……(人们)喜好劲歌狂舞,还在人际交往中应酬唱和,成为文人雅士的交往礼仪……宋代之后有所改变,逐步变为“浅吟低唱”。

                  

——改编自刘志琴《吴歌与人文启蒙》

材料二 明朝万历首辅沈一贯陈述1598年的社会情景说:

“往时私议朝政者不过街头巷尾,口喃耳语而已。

今则通衢闹市唱词说书之辈,公然编成套数,抵掌剧谈,略无顾忌。

所言皆朝廷种种失败,人无不乐听者,启奸雄之心,开叛逆之路。

此非一人口舌便能耸动,盖缘众怀怨愤喜于听耳。

——改编自刘志琴《吴歌与人文启蒙》

“想当初,这往来,也是两厢情愿,又不是红拂私奔到你跟前,有不曾央媒人将你来说骗。

你要走,由你走,你若不要走,就今日起你便莫来缠,似雨落在江心上,哪希图你这一点”。

——摘自冯梦龙《明清民歌时调集·不稀罕》

“三皇是我兄,五帝是我弟。

欲罢而不能,因非而得罪。

——冯梦龙《黄山迷》

材料三 吴歌这一腔质朴的、真挚的人生感受,萌动着追求人生幸福的渴望……这里孕育着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前导……从思想史的角度考查吴歌,以吴歌解析社会思潮为改写中国思想史增辉添彩。

——改编自刘志琴《吴歌与人文启蒙》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之后吴歌从“劲歌狂舞”转为“浅吟低唱”的原因。

(3分)

(2)归纳材料二所反映的社会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社会现象的原因。

(6分)

(3)综合上述材料,说吴歌“孕育着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前导”的依据是什么?

以吴歌解析社会思潮对史学研究有何意义?

(2分)

 

27.(13分)回顾建国以来,党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认识经过了一个曲折的探索过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6年(经济学家)孙冶方提出“价值规律将始终存在着而且作用着,所不同的只是作用的方式不同而已。

”另一位经济学家顾准提出“让市场的力量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他们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第一批拓荒者。

但遗憾的是,对这些真知灼见,当时既未能被大多数经济学家所理解和关注,也未能被政府的决策所采纳。

——李照丹《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对市场经济理论认识的深化》

材料二 党对市场经济认识的过程

时间

内容

意义

1982年十二大

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突破了完全排斥市场调节的计划经济传统观念。

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

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

突破了把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

1987年十三大

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

逐步认识到社会主义条件下市场经济的必然性。

1992年南方谈话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①                    

                                 。

1992年十四大

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②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

1997年十五大

        ③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

材料三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

“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的“真知灼见”在当时未被“关注”和“采纳”的原因。

(2)据材料二表格内容的相关提示,完成表中①②③的内容。

在“市场引导” 企业方面,1984和1987年后在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上分别提出了什么目标?

(6分)

(3)综合上述材料,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谈谈你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认识。

(2分)

 

28.(14分)建立什么样的政治体制和国家体制往往受到本国的历史传统、经济发展的水平、乃至国际环境等因素的制约。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英格兰出现的骚乱,我们商业上的不景气以及笼罩全国各地的那种普遍的低迷消沉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如果不是完全的话)归咎于最高权力机构的无权。

——华盛顿1787年给友人的信

材料二 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没计。

……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材料三 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的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形成稳定的关键……

——2011年,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新著《中国大趋势》

请回答:

(1)美国是如何解决材料一中所面临的问题的?

(2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的“完美”之处。

(2分)英国找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有哪些?

(2分)

(3)联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三中的观点。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200字左右。

)(8分)

 

29.(12分)经济规则是经济活动的法律依据,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经济规则的制定与完善就显得尤为重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20、30年代的大危机更加助长了本已严重的贸易保护主义浪潮,各国间的关税大战愈演愈烈。

……国际贸易进一步趋于萎缩,而这反过来又加深了危机本身。

深刻的教训,促使各国开始认识到在生产国际化日益发展的背景下,广泛开展国际协调与合作的必要性。

1947年4月,在美国倡导下成立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摘编自杨起善《关贸总协定与复关对策研究》

材料二 关贸总协定从未得到成员国立法机构的批准,它是一个临时性的多边贸易机构,其中也没有建立组织的条款。

世界贸易组织及其协议是永久性的。

作为一个国际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具有良好的法律基础,因其成员已经批准世界贸易组织协议,而且协议本身规定了世界贸易组织如何运作。

——摘编自《人民日报》1999年12月30日

材料三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关贸总协定成立的背景。

(5分)

(2)依据材料二,世界贸易组织与关贸总协定相比有何特点?

联系所学知识指出二者在宗旨和基本原则方面又有何相同点?

(3)综合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经济规则的制定与完善对世界贸易有何影响?

盐城市2015届高三摸底测试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解析及评分答案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C

B

D

C

A

C

C

A

A

C

B

A

B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C

B

C

B

B

A

D

C

B

D

C

D

1.C【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古代“百家争鸣”的内容。

【解题思路】诸子百家从“自然观”、“社会观”“生死观”等多角度展开争鸣,根据题干“墨家利用,儒家闪烁,道家淡然”的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可判断C项符合题意。

A、D项反映了儒家“入世”的积极生死观,B项材料的意思是人的行为天知地知,鬼知神知,实际上是对现实人生的震慑,反映的是墨家的主张和要求。

C项的意思人死了以后,在上则没有君主,在下则没有臣僚。

无君无臣,脱离了世俗的桎梏,这是庄子逍遥的思想,符合道家逍遥无为的思想。

2.B【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古代丞相制度的特点。

【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信息“参对议政”、“监察而懂是非”可知宰相不仅要参与决策,而且要监督百官是否有效执行(“懂是非”)。

A项夸大了丞相权力,C项忽视了丞相参政议政的职能,D项“以备顾问”把丞相等同于秘书咨询官员。

3.D【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唐代的手工业及其社会的繁荣。

【解题思路】根据材料图片中骆驼佣的“载歌载舞”“神态各异”“服饰外貌”等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唐代中外交流的频繁、丝绸之路的繁荣以及唐代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

唐三彩是唐代制陶技术的高峰,①错误,可排除。

4.C【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宋代商业经济的发展。

【解题思路】根据材料的信息要明确符合宋代商业经济发展的成就。

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在明代;明清时期商帮开始形成;烟草等经济作物原产非洲,新航路开辟后才逐步传入我国,据此可排除A、B、D。

指南针在我国开始运用于航海是在宋代,也是宋代在对外贸易活动中突出表现之一。

5.A【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释读材料信息与空间地理相结合的能力,隐含考查元朝行省制度的作用。

【解题思路】根据图片信息首先判断材料反映的是元朝的行省制度。

其次根据材料“中州都会”可知应是地方行政区域(古代中州是指河南地区),排除中书省。

“内藩京师,外控诸夏”可排除宣政院。

根据所学知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经过了由西向东、由北向南转移的趋势,(隋唐完成了经济重心的东移,宋代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据此可判断“岁产之入,又足为兵赋之供”的地区不在关中,排除陕西行省。

答案为A。

6.C【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近代史上三个主要不平等条约的内容。

【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信息伊藤博文和李鸿章可判断该对联反映的是《马关条约》的内容。

B、D分别是《南京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内容,可排除。

A项虽然《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均有涉及,但再联系材料中的“玉帛”可以推断C项最合题意。

7.C【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的内容及作用。

【解题思路】依据材料的信息知道超出洋务运动目的的含义是指其创办的民用工业客观上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有利于瓦解封建自然经济。

A、B均属于军事工业,其产品不投放市场,不以盈利为目的。

D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不属于洋务运动的范畴。

汉阳铁厂属于民用企业,其产品主要投放市场,以获得利润为目的,有利于刺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符合题意。

答案C。

8.A【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的背景。

【解题思路】《辛丑条约》签订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再根据材料中提供的以慈禧为代表的清政府奴颜媚骨、德军控制区域民族上层资产阶级的变化以及知识分子的前后态度等信息分析可知在封建专制统治下民族意识的淡漠和沦丧,人们对清政府的幻想逐步破灭,进行民主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成为时代的主流,A项符合题意;近代史上中国逐步的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项表述错误;C项虽然是近代历史发展的趋势之一,但与材料提供的信息相左;D项是在辛亥革命以后中国人的进一步觉醒的表现。

本题难度较大。

9.A【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中对儒家文化的正确态度。

【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陈独秀否定儒家文化被人利用所产生的教条,而不是否定儒家文化的一切。

解答本题要打破传统的思维习惯,依据新的材料情景做准确的判断。

B项是无视材料照搬教材现成结论,C项没有看到儒家文化中的帝王思想是新文化运动要大力批判的对象,D项没有认识到儒家文化的合理成分。

10.C【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民国初年社会习俗的变化。

【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民国初年,各地离婚率上升主要在大城市,而且离婚现象“时有所闻”。

据此A项夸大了民国初年婚姻风俗的变化,没有看到民国初年我国社会风俗变化在城市与农村、社会上层和下层之间的差异。

B项与材料无关。

D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

民国初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的措施对社会习俗进行了改革,社会政治环境相对宽松,人们敢于冲破传统婚姻的束缚,追求个性自由。

C符合题意。

11.B【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全民族抗战的表现。

【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中的中央军、晋军(地方)、八路军等信息可知太原会战是国共合作抗战的典型。

太原会战是属于正面战场,八路军参加的正面抗战,A项错误;抗战初期国民党领导的军队是抗战的主力,C项错误;D项表述正确,但与材料无关。

12.A【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新中国建立初期(也是近代时期)资本家兼地主的现象比较普遍。

有的地主投资工商业,有的工商业资本家兼营土地,反映了近代中国阶级构成非常复杂,也正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较好诠释。

B项表述过于绝对;新中国成立初期,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在进行土地改革的同时采取了保护和发展民族工商业的措施,C项与史实不符;D项表述错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主要任务是巩固政权、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13.B【命题意图】本题以时事热点切入考查70年代中国的外交。

【解题思路】根据所学知识知道二战以后,日本长期追随美国,采取敌视中国的政策。

70年代美国根据自身的利益,先于日本谋求改善与中国关系,引起了日本“朝野震动”。

解答该题首现要排除D,因为《中美建交公报》是在1978年签署,而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