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实验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导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097977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6.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实验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导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统编版实验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导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统编版实验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导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统编版实验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导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统编版实验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导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统编版实验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导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统编版实验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导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统编版实验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导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统编版实验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导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统编版实验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导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统编版实验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导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统编版实验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导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统编版实验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导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统编版实验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导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统编版实验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导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统编版实验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导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统编版实验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导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统编版实验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导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统编版实验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导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统编版实验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导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统编版实验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导案.docx

《统编版实验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导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实验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导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统编版实验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导案.docx

统编版实验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导案

第六单元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自然风光”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古诗三首》《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滨小城》和《美丽的小兴安岭》四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阅读,学会课文围绕一个意思去写的方法,体会祖国山河的壮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2.本单元重点:

(1)借助关键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本单元的课文主要描写了美丽的景色,很多片段都有关键句,根据这个句子可以理解课文大致内容。

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中“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全文的关键句,“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是一个段的关键句。

《海滨小城》中“小城的公园更美”“小城的街道更美”都是段落的关键句。

《美丽的小兴安岭》中,“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就是全文的关键句。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抓住这些关键句去把握文章的内容。

(2)学会围绕一个意思去写。

学会文章中关键句的作用,学会在关键句的引领下,写作。

这样的关键句可以是整个文章的中心句,也可以是一个段落的中心句。

内容

教学要点

课时

教学建议

 

17.古诗三首

本课三首古诗词分别描写了不同地点不同时间段的自然景观。

重点是理解三首诗词的大意,理解诗词中蕴含的作者情感。

 

2

1.分析重点字词来理解古诗大意。

2.借助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古诗意境,悟诗情、明诗理。

 

18.富饶的西沙群岛

本课作者记叙了西沙群岛的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重点是通过理解关键句,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2

1.通过分析关键词、重点句,感受体会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2.借助图片,理解课文。

 

19.海滨小城

本课写了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重点是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的场景及其特点,从中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1.借助关键词句理解课文。

2.抓住事物特点,按照空间变换顺序记叙的方法。

20.美丽的小兴安岭

本课写了小兴安岭四季的美丽和丰富的物产,重点是学习作者按四季的顺序,抓住特色进行观察的方法。

 

2

1.分析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大意。

2.借助图片理解课文。

 

语文园地

本次园地主要内容是交流学习围绕一个意思的写作方法,学习带有相同偏旁的字,积累ABB式词语和古诗《早发白帝城》,重点是掌握围绕一个意思的写法,积累字词和古诗。

 

2

1.指导学生用合作探究法来学习中心句、字词。

2.利用插图学习和理解古诗。

实验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导案

科目

语文

课题

17、《古诗三首》

日期

主备人

夏敏

使用者

班级

导学目标

1、认识“亦、宜”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抹、磨”,会写“断、楚”等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3、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导学重点

1、识记本课生字,书写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导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说三首诗描写的祖国山水的景色。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3、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

学生自主学习案

课堂同步导案

【知识链接】

李白(701-762),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他一生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现存近万首诗,他的诗以磅礴雄伟的气势、炽烈奔放的情感、丰富奇丽的想象、大胆惊人的夸张、清新自然的语言,创造出了瑰丽多彩的艺术形象,达到了“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效果,被称为“诗仙”。

【激趣导入】

【自主学习】预习任务:

1、我会认读。

duànchǔzhìɡūfān

断楚至孤帆

2、你是如何识记这些生字的?

【合作探究】

1、如果说这首诗就是一幅画,那画里都画了些什么呢?

再去读读、找找、画画。

2、个人自学开始重点词义。

3、合作探究诗意。

【知能应用】

一、根据古诗内容完成填空。

1.《望天门山》是代诗人所作,人称,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的诗篇,我知道的还有《》《》。

2.这首诗通过、、、、、六个动词,让我们仿佛看到了的美景。

3.本诗第一句中一词写出了天门山的山势奇险;一、二句中、两个字写出了长江冲决一切奔腾向前的水势;二、三句中、写出了水和山的颜色美。

【知识总结】

学到了什么?

还有什么问题?

【课后作业】

二、请按下列提示从诗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1.使人联想到佳木葱茏的句子:

2.使人联想到清江如练的句子:

三、课外拓展。

古往今来,人们用美好的语言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

如写山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写水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你还能找出描写美好河山的诗句吗?

实验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导案

科目

语文

课题

17、《古诗三首》

日期

主备人

夏敏

使用者

班级

导学目标

1、认识“亦、宜”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抹、磨”,会写“断、楚”等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3、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导学重点

2、识记本课生字,书写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导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说三首诗描写的祖国山水的景色。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文中“亦、宜”等3个生字,会写“饮、初”2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抹”。

了解诗句的大概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

训练学生自我感悟诗句意思的能力。

3.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学生自主学习案

课堂同步导案

【知识链接】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

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书传》《东坡乐府》等。

【激趣导入】

【自主学习】预习任务:

1、我会认读。

yǐnchūyìmǒyí

饮初亦抹宜

2、你是如何识记这些生字的?

【合作探究】

1、指名读,提示要读出诗的节奏、韵律。

2、小组交流积累的学习古诗的方法。

3.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阅读理解古诗。

4、细读诗句,交流探究。

3、合作探究诗意。

【知能应用】

1.按要求写诗句。

(1)诗中写西湖晴天景色优美的句子是:

(2)诗中写西湖雨天景色美好的句子是:

【知识总结】

学到了什么?

还有什么问题?

【课后作业】

1.默写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2.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诗的意思。

3.把这首诗改写成一篇简短的小故事。

 

实验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导案

科目

语文

课题

17、《古诗三首》

日期

主备人

夏敏

使用者

班级

导学目标

1、认识“亦、宜”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抹、磨”,会写“断、楚”等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3、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导学重点

3、识记本课生字,书写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导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说三首诗描写的祖国山水的景色。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庭、未”等4个生字,会写“镜、未”等6个生字,认识多音字“磨”,继续进行自主识字练习。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学习通过查阅工具书了解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意思。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学生自主学习案

课堂同步导案

【知识链接】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诗人。

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

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容。

《竹枝词》《柳枝词》和《插田歌》等组诗,富有民歌特色,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

有《刘梦得文集》。

【激趣导入】

【自主学习】预习任务:

1、我会认读。

jìnɡwèimóyáoyínpántínɡ

镜未磨遥银盘庭

2、你是如何识记这些生字的?

【合作探究】

1、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

2、再读古诗,小组交流: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3、合作探究诗意。

【知能应用】

1.默写古诗《望洞庭》。

 

【知识总结】

学到了什么?

还有什么问题?

【课后作业】1.写出加点词语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写出.默写古诗《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2.写出诗人运用比喻的诗句,并写出把什么比作什么。

 

实验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导案

科目

语文

课题

18、《富饶的西沙群岛》

日期

主备人

夏敏

使用者

班级

导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2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导学重点

1、识记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

导学难点

1、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练习说话。

2、通过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写作方法。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2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自主学习案

课堂同步导案

【知识链接】

1.自然气候西沙群岛地处热带中部,属热带季风气候,炎热湿润,但无酷暑。

以永兴岛为例,极端高温34.9℃,极端低温15.3℃,年平均气温26.5℃。

年降雨量1505毫米。

西沙群岛是最易受台风侵袭的地区。

西沙群岛是我国著名渔场之一。

海域宽阔,岛礁星罗棋布,海产十分丰富,珍贵品种较多,每年吸引大批各地渔民来岛捕捞作业。

【激趣导入】

【自主学习】预习任务:

1、说一说。

你们知道西沙群岛有哪些风景和物产吗?

2、怎么读课题?

3、认识下列词语。

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可爱五光十色瑰丽无比绽开

各种各样懒洋洋圆溜溜飘飘摇摇祖祖辈辈富饶

【合作探究】

1、讨论识记生字的技巧。

2、从课文中找一找你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读出来,与大家分享。

【知能应用】

1.看拼音写词语。

fùráo yōuměi shēnqiǎn bǎoguì

(   ) (  ) (    ) (     )

jiāocuò yánshí

(   )(     ) 

【知识总结】

学到了什么?

还有什么问题?

【课后作业】

3.补充词语。

风景()美 物产丰()高()不平成()结队各( )各样( )色不一

千( )百怪祖祖()( )五()十()有()有()四()朝() 瑰丽()()

实验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导案

科目

语文

课题

18、《富饶的西沙群岛》

日期

主备人

夏敏

使用者

班级

导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2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导学重点

1、识记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

导学难点

1、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练习说话。

2、通过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写作方法。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学生自主学习案

课堂同步导案

【知识链接】2.动物资源西沙群岛上栖息着鸟类40多种,常见的有鲣鸟、乌燕鸥、黑枕燕鸥、大凤头燕鸥和暗缘乡眼等。

海鸟成千上万终日盘旋飞翔,千鸣万啭,自成奇观,素称"鸟的天堂"。

红脚鲣鸟在世界上第二大的繁殖种群就分布在西沙群岛的第二大岛东岛上,这也是它们在太平洋西部最大的繁殖种群。

西沙群岛是我国主要热带渔场,那里有珊瑚鱼类和大洋性鱼类400余种,是捕捞金枪鱼、飞鱼、鲨鱼、石斑鱼的重要渔场。

海产品主要有海龟、海参、珍珠、贝类、鲍鱼、渔藻等几十种。

比较名贵的有海龟之王的棱皮龟,海参之王的梅花参,世界最著名的珍珠——南珠、宝贝、麒麟等十几种。

【激趣导入】

【自主学习】预习任务:

1、我会认。

(请在认识的生字后面画上“√”)。

富()划()饶()武()

瑰()粪()岩()设()

2、我会组词。

岛()()错()()

宝()()富()()

【合作探究】

1、学生试着说说西沙群岛有哪些风景和物产。

2、用“海底的岩石上长着……,有的像……,有的像……,”造句。

【知能应用】

1.照样子写词语。

一块块:

 懒洋洋:

                             

端端正正:

 五光十色:

                             

【知识总结】学到了什么?

还有什么问题?

【课后作业】                            

2.在括号里填入合适的词语。

  

(   )的森林(  )的峡谷(   )的山崖

(   )的海龟(  )的贝壳(   )的物产

3.阅读片段,完成练习。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

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

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1)这句话中概括描写海水的词语是:

           

(2)这句话具体写了海水的  种颜色,分别是     。

(3)按提示,改变句式,意思不变。

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①因为        ,所以   。

 

②        ,是因为            。

 

实验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导案

科目

语文

课题

19、《海滨小城》

日期

主备人

夏敏

使用者

班级

导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与整洁,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抓住特点具体写的方法,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周围事物的。

 

导学重点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导学难点

1、体会小城景色的特点。

2、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观察并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自主学习案

课堂同步导案

【知识链接】

林遐(1921-1970),辛集市白龙邱村人,当代作家。

原名江林,笔名苏夫、刘爽军、江水心等。

他主要著作有散文集《风雷小记》《山水阳光》《撑渡阿婷》,剧本《船在航行》等。

【激趣导入】

【自主学习】

预习任务:

1、我会说。

(要求学生分享自己课前搜集到的关于海滨小城的信息)

2、写字练习。

出示“滨、灰、渔、遍、躺、载、靠、栽、亚、夏、除、踪、洁”的范写。

3、我会认。

(请在认识的生字后面画上“√”)

滨()休()载()凳()

逢()滩()除()欧()

睬()海()胳()膊()

【合作探究】

一边读,一边思考:

文章对海滨小城是怎样描述的?

【知能应用】

一、给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海滨(bīnbīng)胳臂(bìbei)理睬(cǎichǎi)

栽(zāizhāi)树喧(xiānxuān)闹除(cúchú)了

【知识总结】

学到了什么?

还有什么问题?

【课后作业】

二、比一比,再组词。

宾()睬()密()笼()

滨()踩()蜜()拢()

三、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大海()的海鸥()的贝壳()的鱼()的虾和蟹()的海()的绿绒大伞()的树叶()的大路()的街道()地响()地躺在那里

实验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导案

科目

语文

课题

19、《海滨小城》

日期

主备人

夏敏

使用者

班级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作者按时间转移的顺序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

2、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学生自主学习案

课堂同步导案

【知识链接】桉树源自澳洲。

树叶有圆形的、椭圆形的、锥形的、分叉形的或沿着杆茎分布的。

树叶衬映着众多的花朵,散发着浓烈的香味。

椰子树树干高大,有圆环围绕。

树叶大片,成束的长在树顶上。

花呈奶白色,成串生长,雄花较多,长在花串末端,雌花较少,长在花串基部。

果实是大而圆的硬壳果。

橄榄树又名青果、白榄。

长绿乔木,奇数羽状复叶,小叶长椭圆形,揉碎后有香气。

春夏开花,白色。

核果呈椭圆、卵圆、纺锤形等,绿色,成熟后呈淡黄色。

凤凰树也称火树,豆科。

落叶乔木,高可达20米,树冠宽广,二回羽状复叶,羽片1024对;每个羽片有小叶2040对,小叶长椭圆形。

榕树常绿乔木,树干分枝多,树冠大,有气根。

叶子椭圆形或者卵形,花黄色或淡红色,果实倒卵形,黄色或赤褐色,生长在热带地方。

木材可制器具,叶、气根、树皮均可入药。

【激趣导入】

【自主学习】预习任务:

熟读课文,分析词语。

又美丽又整洁、许许多多、咯吱咯吱、银光闪闪、

浩瀚、喧闹、寂寞、响起、满载

2.你知道海滨小城的景色是怎样的吗?

 

3、你知道作者写了小城的哪些地方吗?

 

【合作探究】

说一说作者分别抓住了海滨小城景物的什么特点来写?

 

【知能应用】

阅读课文倒数第2自然段,回答问题。

1、课文倒数第2自然段有()句话。

2、作者写小城的庭院、公园、和街道的特点与小城的特点有什么关系?

【知识总结】

学到了什么?

还有什么问题?

【课后作业】

1、如果你来到一座海滨小城,面对当地的景色你怎么观察呢?

2、联系生活实际,多关注一些关于描写城市景色的文章。

实验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导案

科目

语文

课题

20、《美丽的小兴安岭》

日期

主备人

夏敏

使用者

班级

导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了解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导学重点

1、识记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

导学难点

1、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感受小兴安岭四季的景色。

2、通过阅读课文,对小兴安岭有所了解。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学生自主学习案

课堂同步导案

【知识链接】

林遐(1921-1970),辛集市白龙邱村人,当代作家。

原名江林,笔名苏夫、刘爽军、江水心等。

他主要著作有散文集《风雷小记》《山水阳光》《撑渡阿婷》,剧本《船在航行》等。

【激趣导入】

【自主学习】

1、我会读。

(说一说小兴安岭的四季变化)

2、本文讲述的是关于“小兴安岭”的()的故事,总共有()个自然段。

3、在本课的生字下面画横线。

脑、袋、宝、库、挡、住、视、线、材、坛、梢、刮

【合作探究】

1、一边读,一边思考:

课文中描写的“小兴安岭”的四季分别有什么特色?

你如何评价它们?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知能应用】

二、给下面的多音字组词。

行háng()涨zhǎng()舍shě()兴xīng()

xíng()zhàng()shè()xìng()

【知识总结】

学到了什么?

还有什么问题?

【课后作业】2.选字填空。

剑箭

射()利()火()刻舟求()

现线献

()在()出光()奉()

实()电()贡()前()

3.近义词辨析。

松软柔软

(1)坐在小红家新买的沙发上,感觉非常()舒适。

(2)冬天,地上的雪厚厚的,非常()。

珍贵名贵

(3)妈妈的日记本里夹着一张非常()的照片。

(4)人参是非常()的药材。

实验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导案

科目

语文

课题

20、《美丽的小兴安岭》

日期

主备人

夏敏

使用者

班级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精读课文,进一步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富饶的特点,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找出文中用词准确、生动的句子,多读多悟,体会意境。

学生自主学习案

课堂同步导案

【知识链接】

白桦:

桦树的一种,树皮白色。

栎树:

落叶乔木,通常称作树,叶子可喂样蚕,树皮可做染料。

榛子:

落叶灌术,果仁可吃,也可榨泊。

人参:

多年生草本植物,主根和叶都是名贵药材,有滋补作用。

紫绍:

哺乳动物,身体细长,四股较短,毛皮很珍贵。

【激趣导入】

【自主学习】预习任务:

1、我会组词。

脑()严()抽()挡()

坛()视()显()库()

【合作探究】

1、读第一自然段,说一说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小兴安岭的什么?

2、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文中介绍了小兴安岭春季景色重点词语,并画下来。

3、读第3-5自然段,说一说:

第三自然段中“大花坛”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将草地上的野花比作一个大花坛?

理解第四自然段中“森林”是怎样的。

理解第5自然段中冬季的特色是什么。

4、学完本文,你知道为什么“小兴安岭”的四季景色诱人了吗?

【知能应用】一、读下面的句子并完成练习。

1.“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

”这句话中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

2.“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

”这句话中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

【知识总结】学到了什么?

还有什么问题?

【课后作业】

3.仿照上面的两个句子各写一句话。

(1)……像……

(2)……像……一样

二、阅读描写春天小兴安的片段,完成练习。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积成)小溪,淙淙地流着。

溪里涨满了春水。

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观赏)自己(应映)在水里的影子,,

1.给括号里用的恰当的词画上“”。

2.文段中形容溪水流动的声音的词语是,我还能写出两个这样的词语:

3.这段话依次写了春天里的这些景物:

4.在溪边散步的小鹿还会有那些举动?

请在原文后的横线上续写两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