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陕西省榆林市高三一模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098014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200.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陕西省榆林市高三一模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届陕西省榆林市高三一模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届陕西省榆林市高三一模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届陕西省榆林市高三一模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届陕西省榆林市高三一模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届陕西省榆林市高三一模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届陕西省榆林市高三一模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届陕西省榆林市高三一模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届陕西省榆林市高三一模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届陕西省榆林市高三一模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届陕西省榆林市高三一模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届陕西省榆林市高三一模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届陕西省榆林市高三一模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届陕西省榆林市高三一模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届陕西省榆林市高三一模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届陕西省榆林市高三一模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届陕西省榆林市高三一模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届陕西省榆林市高三一模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届陕西省榆林市高三一模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届陕西省榆林市高三一模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陕西省榆林市高三一模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

《届陕西省榆林市高三一模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陕西省榆林市高三一模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陕西省榆林市高三一模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

B.相同质量的葡萄糖和脂肪彻底氧化分解,葡萄糖产生的水更多

C.DNA是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说明生物具有统一性

D.镁离子是叶绿素的重要成分,缺镁会造成叶片发黄

【答案】D

1.细胞类生物(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细胞都同时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而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即DNA或RNA。

2.碳链是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

3.等量的糖类和脂肪相比,脂肪中C、H的比例高,其氧化分解时释放的能量比糖类多。

【详解】A、生物体中氧元素的含量最高.正是由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碳是最基本的元素,所以“没有碳就没有生命”,A错误;

B、与葡萄糖相比,脂肪中C、H比例较高,故分解脂肪比分解等量葡萄糖,释放的能量更多,B错误;

C、DNA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但不是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如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C错误;

D、镁离子是叶绿素的重要成分,缺镁会造成叶片发黄,说明无机盐是某些重要化合物的组成部分,D正确。

故选D。

4.如图所示为将小白鼠细胞和人体细胞融合的过程,图中的小球和小三角表示各自膜表面的蛋白质,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膜表面的蛋白质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此外,细胞膜的主要成分还包括磷脂双分子层

B.细胞膜的元素组成包括C、H、O、N、P

C.该实验证明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D适当提高温度有利于图示细胞融合

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其中的脂质以磷脂为主,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膜的结构成分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

细胞膜的功能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

【详解】A、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A错误;

B、组成细胞膜的成分中有蛋白质和磷脂,它们的组成元素主要有C、H、O、N、P,B正确;

C、两种膜的融合证明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正确;

D、适当提高温度就会加速磷脂和蛋白质分子的流动性,D正确。

5.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真核细胞的细胞骨架与细胞运动以及物质运输等生命活动无关

B.原核细胞结构简单,没有完整细胞核,只有一种细胞器是核糖体

C.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的细胞呼吸过程完全不同

D.真核细胞既有DNA又有RNA,而原核细胞只有DNA

【答案】B

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比较:

类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大小

较小(一般1~10um)

较大(1~100um)

细胞核

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染色体,只有拟核

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细胞质

只有核糖体,没有其它复杂的细胞器

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等

细胞壁

细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增殖方式

二分裂

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可遗传变异来源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共性

都含有细胞膜、核糖体,都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等

【详解】A、真核细胞的细胞骨架与细胞运动以及物质运输等生命活动有关,A错误;

B、原核细胞结构简单,没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但含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B正确;

C、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的细胞呼吸过程的第一阶段完全相同,C错误;

D、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都既有DNA又有RNA,D错误。

故选B。

6.某同学将形态和生理状况相似的某植物叶片下表皮细胞随机分为六组,分别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处理,实验过程中相关细胞都保持生理活性,结果如表所示。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组别

a

b

c

d

e

f

蔗糖溶液浓度(

0.25

0.30

0.35

0.40

0.45

0.50

实验前原生质体体积/

实验后原生质体体积

0.70

0.80

0.90

1.05

1.10

1.15

A.6组实验中,表皮细胞都能发生渗透作用,出现吸水或失水现象

B.实验后,d组液泡中的细胞液浓度大于b组

C.随着蔗糖溶液浓度的提高,表皮细胞原生质体体积先变小,再变大

D.原生质体体积在实验前后大小不变的蔗糖浓度介于

之间

【答案】C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实验前与实验后细胞长度的比值<

1,说明细胞吸水膨胀,即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

实验前与实验后的比值>

1,说明细胞失水皱缩,即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

【详解】A、6组实验中,表皮细胞在实验前与实验后细胞长度的比值都发生了改变,说明都能发生渗透作用,出现吸水或失水现象,A正确;

B、根据表中数据可知,d组实验前与实验后的比值>

1,说明细胞失水皱缩,而b组实验前与实验后细胞长度的比值<

1,说明细胞吸水膨胀,由于开始时细胞液的浓度相同,因此d组细胞液浓度大于b组细胞液浓度,B正确;

C、根据表中数据可知,随着蔗糖浓度的升高,实验前与实验后细胞长度的比值逐渐变大,说明表皮细胞长度逐渐变短,C错误;

D、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蔗糖浓度为0.35g/mL时,实验前与实验后细胞长度的比值<

1,说明细胞吸水,即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

在0.40g/mL时,实验前与实验后细胞长度的比值>

1,说明细胞失水,即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因此细胞液的浓度在0.35~0.40g。

ml-1之间,D正确。

故选C。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大肠杄菌吸收

属于主动运输,既消耗能量,又需要膜上的受体蛋白

B.果脯在腌制中慢慢变甜,是细胞主动吸收糖分的结果

C.葡萄糖进入红细胞需要转运蛋白的帮助,消耗细胞有氧呼吸产生的ATP

D.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与水通道的结构和功能有直接关系

小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运输方式

运输方向

是否需要载体

是否消耗能量

示例

自由扩散

高浓度到低浓度

水、气体、脂类(因为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如甘油)

协助扩散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主动运输

低浓度到高浓度

几乎所有离子、氨基酸

【详解】A、一般情况下,细胞内的钾离子大于细胞外的钾离子,大肠杆菌吸收K+是逆浓度梯度进行,消耗能量,又需要膜上的载体蛋白,属于主动运输,A错误;

B、腌制果脯的过程中,由于细胞外液浓度过高,细胞失水而死亡,然后糖分大量进入细胞才导致慢慢变甜,不是细胞主动吸收糖分的结果,B错误;

C、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顺浓度梯度,不消耗能量,C错误;

D、肾小管的重吸收水以协助扩散的方式进行的,通过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完成,因此与水通道的结构和功能有直接关系,D正确。

8.如图表示以过氧化氢溶液为实验材料在不同条件下测定的反应速率,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适宜条件,酶的催化效率往往大于无机催化剂的催化效率

B.b温度是该酶的最适温度

C.相对于a温度,对照组在b温度条件下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更显著

D.该实验只能证明酶具有催化作用

本题是对探究酶活性的因素的实验,分析图中的信息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催化剂,因变量是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温度、不同催化剂对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的影响。

【详解】A、分析图中中曲线可知,与a温度比较在b温度下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高于FeCl3中的Fe3+,A正确;

B、分析图中中曲线可知,该实验只是在b温度下酶的活性升高,但是并不能说明b温度是最适温度,B错误;

C、分析图中中曲线可知,对照组在b温度下分解速率高于a温度,升高温度只是提供了反应所需的条件,但是不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C错误;

D、该实验不仅可以说明酶具有催化作用,且可以通过与无机催化剂比较说明酶的高效性,D错误。

9.用α、β、γ表示ATP上三个磷酸基团所处的位置(A-Pα~Pβ~P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TP的β、γ位磷酸基团脱离,剩余部分可用于基因的转录

B.ATP彻底水解产生三种小分子有机物

C.ATP含有2个高能磷酸键,其中的“A”代表腺苷

D.ATP的γ位磷酸基团脱离,释放的能量可用于叶绿体中C3的还原

1、ATP的结构式可简写成A-P~P~P,式中A代表腺苷,T代表3个,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通常断裂和合成的是第二个高能磷酸键。

ATP的结构如图所示(虚线框表示腺苷):

2、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

(1)ATP的水解:

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ATP分子中远离A的那个高能磷酸键很容易水解,于是远离A的那个P就脱离开来.形成游离的Pi(磷酸)。

(2)ATP的合成:

在另一种酶的作用下,ADP接受能量与一个Pi结合转化成ATP.ATP与ADP相互转变的反应是不可逆的,反应式中物质可逆,能量不可逆.ADP和Pi可以循环利用,所以物质可逆;

但是形成ATP时所需能量绝不是ATP水解所释放的能量,所以能量不可逆。

【详解】A.ATP的β、γ位磷酸基团脱离,剩余部分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可用于基因的转录合成RNA,A正确;

B.ATP彻底水解产生三种小分子物质,彻底水解的产物中磷酸不是有机物,B错误;

C.ATP含有2个高能磷酸键,其中的“A”代表腺苷,C正确;

D.ATP远离腺苷即γ位磷酸基团脱离,释放的能量可用于叶绿体中C3的还原,D正确。

10.下图表示有氧呼吸过程,①②表示不同的物质,甲~丙表示三个反应阶段。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真核生物细胞内都具有催化甲阶段的酶

B.酵母菌催化乙过程有关的酶分布于线粒体基质

C.空气中物质①和②的含量会影响该生理过程

D.线粒体内膜上发生的丙阶段生成的能量都转化成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甲表示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

乙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

丙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

①为二氧化碳,②为氧气。

【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甲阶段属于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细胞类生物都具有催化甲阶段的酶,A正确;

B、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乙过程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菌,故也有好处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B正确;

C、物质①和②分别是二氧化碳和氧气,空气中物质①和②的含量都会影响该生理过程,C正确;

D、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释放大量能量,大部分以热能散失,少部分转移到ATP中,D错误。

11.如图为一套光合作用实验装置。

结合图示,下列有关实验分析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光合作用需要CO2

B.设置烧瓶A的目的是作为对照实验

C.实验过程中需要长时间给予光照

D.实验前该植物需要黑暗处理一段时间

把二氧化碳设计成变量,烧瓶A中是清水,不能吸收二氧化碳;

烧瓶B中装入的是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的氢氧化钾溶液,与烧瓶A形成对照试验,是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否需要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

【详解】A、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含有二氧化碳,所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光合作用需要CO2,A正确;

B、由于氢氧化钾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所以设置烧瓶A的目的是作为对照实验,B正确;

C、由于烧瓶B中缺少二氧化碳,叶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不能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所以实验需要在适宜的时间内进行检测,不需要长时间给予光照,不可进行较长时间后再进行检测,C错误;

D、植物消耗掉叶片中原有的淀粉,以免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有利于准确判断缺乏CO2的叶能否产生淀粉,D正确。

12.下列有关细胞分化、衰老、癌变和凋亡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体内造血干细胞分化成白细胞的过程是不可逆的

B.细胞在衰老的过程中许多酶活性降低

C.癌细胞表面粘连蛋白减少导致癌细胞可以无限增殖

D.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细胞分化具有普遍性、不可逆性等特点;

衰老细胞的特征:

(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

(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

(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

(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详解】A、细胞分化具有稳定性和不可逆性,A正确;

B、衰老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体积减小,酶的活性降低,代谢速度减慢、色素积累等,B正确;

C、癌细胞膜表面糖蛋白导致癌细胞容易扩散和转移,C错误;

D、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以抵御外界的干扰,D正确。

13.下列关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裂间期有DNA和中心体的复制

B.分裂间期DNA含量和染色体数都加倍

C.在显微镜下观察中期的细胞:

可以看见赤道板

D.染色单体形成于前期消失于分裂后期

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1)间期:

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前期:

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3)中期:

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4)后期: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

(5)末期:

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DNA的复制、中心体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都发生在间期,A正确;

B.分裂间期由于DNA的复制导致DNA含量加倍,但是染色体数目不变,B错误;

C.赤道板是假想的板,并不存在,C错误;

D.染色单体形成于间期消失于分裂后期,D错误。

14.如图甲、乙、丙是某高等动物体内发生的细胞分裂模式图,图丁为某一时刻部分染色体行为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丁发生在丙细胞形成过程中,最终产生的子细胞基因组成有4种

B.图甲细胞中含有四个染色体组,其间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有一半来自该动物的父本

C.乙细胞表示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乙细胞内无同源染色体

D.若丁图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在该时期细胞中发生了基因重组

分析】

分析题图:

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分裂后期;

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丁中为一对同源染色体,且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即发生基因重组。

【详解】A、丁中发生交叉互换,若丁发生在丙细胞形成的过程中,最终产生的子细胞基因组成有4种,A正确;

B、高等动物进行的是有性生殖,其体细胞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精子即来自该动物的父本,一半来自卵细胞即来自该动物的母本,B正确;

C、由丙细胞可知该生物为雌性动物,因此乙细胞表示极体,C错误;

D、若丁图表示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则①和②都发生了交叉互换,即基因重组,D正确。

15.某同学用小球做孟德尔定律的模拟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该同学每次分别从I、Ⅱ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将抓取的小球分原来小桶后再多重复。

下列关于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此实验模拟的是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配子的随机结合

B.实验中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的数量必须相等

C.实验中两只小桶代表两个个体的生殖器官

D重复300次,理论上会出现9种小球组合情况

I、Ⅱ小桶中的小球表示的是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说明该同学模拟的是基因自由组合规律实验。

【详解】A、此实验模拟的是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A错误;

B、实验中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的数量必须相等,从而保证A、a和B、b的比例都是1:

1,B正确;

C、实验中两只小桶代表同一个个体的生殖器官,C错误;

D、重复300次,理论上会出现四种小球组合情况即AB、Ab、aB、ab,且每种约占1/4,D错误。

16.已知A与a、B与b、D与d三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且为完全显性,基因型分别为AabbDd、AaBbDd的两个个体进行杂交。

下列关于杂交后代的推测,正确的是

A.杂合子占的比例为7/8

B.基因型有18种,AabbDd个体占的比例为1/16

C.与亲本基因型不同的个体占的比例为1/4

D.表现型有6种,aabbdd个体占的比例为1/32

分析题意可知,本题涉及了三对等位基因,并且独立遗传,因此应运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解题,在解题时,应掌握一般计算规律,首先对每对基因逐对分析,然后利用乘法法则。

【详解】A、纯合子的比例为1/8,杂合子占的比例为1-1/8=7/8,A正确;

B、基因型有18种,AabbDd个体占的比例为1/8,B错;

C、与亲本基因型不同的个体占的比例为3/4,C错;

D、表现型有8种,D错。

17.用纯系的黄果蝇和灰果蝇杂交得到下表结果,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亲本

子代

灰色雌性×

黄色雄性

全是灰色

黄色雌性×

灰色雄性

雄性均为黄色,雌性均为灰色

A.灰色和黄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灰色是显性性状

B.果蝇黄色和灰色的遗传符合遗传的分离定律

C.控制黄色和灰色的相关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D.体色和性别两种性状的遗传表现为自由组合

1、正交与反交:

对于雌雄异体的生物杂交,若甲♀×

乙♂为正交,则乙♀×

甲♂为反交。

2、正反交结果相同的为细胞核的常染色体遗传,正反交结果不同涉及到的生物遗传方式有三种情况:

①细胞质遗传(母系遗传),特点是细胞质遗传是由细胞质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不遵守孟德尔遗传定律,与母本有相同性状的是子代,子代无一定的分离比。

②种皮果皮遗传,特点是种皮果皮的遗传是由细胞核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遵守孟德尔遗传定律,由于种皮果皮属母本的一部分结构,与母本有相同性状的是亲代本身,子代有一定的分离比。

③伴性遗传。

特点是正反交结果不同,子代性状与性别相联系。

3、分析题干:

①显隐性的判断:

根据“灰色雌性×

黄色雄性→子代全是灰色”说明灰色是显性性状;

②根据正反交的结果不一致,并且与性别相关联,说明是伴性遗传。

③假设灰色的基因是B,黄色的基因是b,则题干两组的杂交组合为:

灰色(XBXB)雌性×

黄色(XbY)雄性→灰色(XBXb、XBY)

黄色(XbXb)雌性×

灰色(XBY)雄性→黄色(XbY)雄性、灰色(XBXb)雌性 

【详解】A、根据上述分析可知,灰色和黄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灰色是显性性状,A正确;

BC、由正反交结果不同可知,控制黄色和灰色的相关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属于伴性遗传,伴性遗传属于特殊的分离定律,BC正确;

D、体色的遗传属于伴性遗传,决定体色的基因和和决定性别的基因都位于性染色体上,所以体色和性别两种性状的遗传表现为连锁,不符合自由组合,D错误。

18.某哺乳动物棒状尾(A)对正常尾(a)为显性,黄色毛(Y)对白色毛(y)为显性,但是雌性个体无论毛色基因型如何,表现为白色毛。

两对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与a、Y与y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B.基因型为Yy的雄个体和yy的雌个体杂交,能从子代的表现型判断出子代的性别

C.基因型为AaYy的雌、雄个体杂交,子代正常尾白毛个体占

D.若黄色毛与白色毛个体交配,生出一白色毛雄性个体,则母本的基因型是Yy

分析题干的信息:

1.根据“雌性个体无论毛色基因型如何,均表现为白色毛”,其基因型和性状的关系为:

YY

Yy

yy

白色

黄色

2.根据“两对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说明A与a、Y与y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对同源染色体上。

【详解】A、根据“两对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IT认证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