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押题密卷A新课标Ⅲ卷.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098244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56.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押题密卷A新课标Ⅲ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考生物押题密卷A新课标Ⅲ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考生物押题密卷A新课标Ⅲ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考生物押题密卷A新课标Ⅲ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考生物押题密卷A新课标Ⅲ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高考生物押题密卷A新课标Ⅲ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高考生物押题密卷A新课标Ⅲ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高考生物押题密卷A新课标Ⅲ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高考生物押题密卷A新课标Ⅲ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高考生物押题密卷A新课标Ⅲ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高考生物押题密卷A新课标Ⅲ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高考生物押题密卷A新课标Ⅲ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高考生物押题密卷A新课标Ⅲ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高考生物押题密卷A新课标Ⅲ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高考生物押题密卷A新课标Ⅲ卷.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高考生物押题密卷A新课标Ⅲ卷.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高考生物押题密卷A新课标Ⅲ卷.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高考生物押题密卷A新课标Ⅲ卷.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高考生物押题密卷A新课标Ⅲ卷.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高考生物押题密卷A新课标Ⅲ卷.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押题密卷A新课标Ⅲ卷.docx

《高考生物押题密卷A新课标Ⅲ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押题密卷A新课标Ⅲ卷.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生物押题密卷A新课标Ⅲ卷.docx

高考生物押题密卷A新课标Ⅲ卷

2021年高考生物押题密卷A(新课标Ⅲ卷)

一、选择题

1.(6分)真核细胞中有多种RNA行使各自功能。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RNA是核糖核苷酸的多聚体

B. RNA一般来自RNA的复制

C. tRNA为局部互补配对形成氢键的单链RNA

D. 少数RNA具有生物催化的功能

2.(6分)下列关于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和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合成蛋白质的场所一定是核糖体

B.原核细胞没有核仁,但能形成核糖体

C.大肠杆菌、T2噬菌体、艾滋病病毒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D.原核细胞的拟核DNA为环状,不形成染色体

3.(6分)下列关于高等动物的内分泌系统与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下丘脑的神经细胞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通过垂体门脉到达腺垂体,调节、控制腺垂体的激素分泌

B.为使优良母畜超数排卵,可在饲料中添加促性腺激素

C.胰岛素能作用于几乎全身所有组织,促进葡萄糖和氨基酸进入细胞

D.性激素的化学本质为脂质,与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结合后进入细胞

4.(6分)DNA分子中碱基上连接一个“一CH3"称为DNA甲基化。

下图为二核昔酸(CpG)中的胞嘧啶甲基化的过程。

基因甲基化可导致其不能转录,但这种变化可以在亲子代细胞间传递。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甲基化引起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

B.甲基化可能影响DNA聚合酶与该基因的结合

C.垂体细胞中胰岛素基因甲基化,不会导致生物体生命活动异常

D.基因甲基化不利于生物的生存

5.(6分)一些人对猫过敏。

研究发现,在猫体内存在的过敏原约有10种,其中最主要的是猫唾液中的Feld1(简称F蛋白)。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F蛋白进入机体后会经过抗原呈递细胞的处理

B.在F蛋白的刺激下,B细胞会活化产生抗体

C.免疫活性物质可以由免疫细胞合成并分泌

D.对F蛋白过敏的人可能是第一次接触F蛋白

6.(6分)下图表示某农业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全部生物可构成2条食物链

B.碳以有机物的形式由c传递到a

C.若将c、d的排泄物用于肥田,有利于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

D.若杀灭c中的农业害虫,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7.(11.0分)冰叶日中花是一种原产非洲的植物,长期逆境胁迫下,其光合作用能够从C3途径(卡尔文循环)变为CAM途径(如图甲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适宜条件下,冰叶日中花通过C3途径进行光合作用,白天气孔处于________状态,CO2与________结合进入卡尔文循环,卡尔文循环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

(2)长期在高温、缺水、高盐等逆境胁迫下,冰叶日中花进行CAM途径,白天气孔关闭,CO2来源于________和________。

逆境胁迫下进行CAM途径的意义是________。

(3)图乙是长期在两种条件下生长的冰叶日中花某一天的光合曲线图,表示C3和CAM光合途径的分别是________曲线与________曲线。

8.(8.0分)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生长素是控制顶端优势的信号分子,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细胞分裂素也参与顶端优势的调控。

请根据所学知识及资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顶端优势能够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

在研究顶端优势现象时发现,若把同位素标记的生长素施加到去顶植株茎尖时,在腋芽中检测不到放射性标记的生长素,说明________。

(2)将细胞分裂素直接施加于腋芽,可使休眠的腋芽恢复生长,长成侧枝;将鹰嘴豆植株的顶端去除,腋芽中的细胞分裂素含量在6h内便增加7倍;而将生长素类似物萘乙酸施加到去顶的豌豆茎尖,可以抑制去顶后细胞分裂素水平的升高。

以上实验现象说明________。

(3)利用豌豆进行的研究发现:

豌豆茎尖去顶之前检测不到异戊烯基转移酶基因(IPT)表达,而去顶后该基因则表达,并伴随细胞分裂素在茎节处积累,说明________,最终表现为生长素的顶端优势效应。

9.(9分)一种角蝉幼虫和蚂蚁长期栖息在一种灌木上,角蝉幼虫分泌的含糖物质是蚂蚁的食物,同时蚂蚁也保护角蝉幼虫不被跳蛛捕食。

科学家随机选取样地中一半灌木,将上面的蚂蚁捕净,另一半灌木不做处理,统计角蝉幼虫数量变化,结果如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题干中的食物链:

________。

角蝉幼虫和蚂蚁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2)蚂蚁所摄取的能量直接来源于________,所摄取的能量去向是________和________。

(3)有蚂蚁时,角蝉幼虫数量是否会持续增加?

________(填“会”或“不会”),理由是________。

10.(11.0分)冬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其抗寒与不抗寒由基因R/r决定,高产和低产由基因D/d决定,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冬小麦抗寒能力强弱与其体内可溶性糖类含量有关,可溶性糖含量越高,抗寒能力越强。

由此可知,抗寒基因是通过控制________来实现抗寒的。

(2)已知冬小麦的D/d基因在7号染色体上,DD、Dd表现为高产,dd表现为低产。

基因f对D起增强效应,具体表现是:

ff使冬小麦产量提高30%(超高产),Ff提高10%(中高产),FF则无效。

①冬小麦的超高产基因型有________种。

②为探究D、d和F、f这两对基因是否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用基因型为DdFf的中高产冬小麦与ddFF的低产冬小麦杂交,得到F1,统计F1的表现型及比例。

若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时,则两对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但实际结果是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中高产:

低产=1:

1。

对该结果的合理解释是________。

(3)抗寒超高产冬小麦具有非常高的经济价值,请利用基因型DDffRr冬小麦籽粒为材料,欲在最短时间内培育出纯种抗寒超高产冬小麦,请写出实验思路:

________。

二、选考题

11.(15.0分)[生物——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

产脂肪酶酵母可用于含油废水处理。

为筛选产脂肪酶酵母菌株,科研人员开展了相关研究。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常规微生物实验中,下列物品及其灭菌方法错误的是________(填编号)。

编号

物品

培养基

接种环

培养皿

涂布器

灭菌方法

高压蒸汽

火焰灼烧

干热

臭氧

(2)称取1.0g某土壤样品,转入99mL无菌水中,制备成菌悬液,经________后,获得细胞密度不同的菌悬液。

分别取0.1mL菌悬液涂布在固体培养基上,其中10倍稀释的菌悬液培养后平均长出了46个酵母菌落,则该样本中每克土壤约含酵母菌________个。

(3)为了进一步提高酵母菌产酶能力,对分离所得的菌株,采用射线辐照进行________育种。

将辐照处理后的酵母菌涂布在以________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按照菌落直径大小进行初筛,选择直径________的菌落,纯化后获得A、B两突变菌株。

(4)在处理含油废水的同时,可获得单细胞蛋白,实现污染物资源化。

为评价A、B两菌株的相关性能,进行了培养研究,结果如下图。

据图分析,应选择菌株________进行后续相关研究,理由是________。

12.(15分)[生物——选修3: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已知某DNA病毒外壳中的S蛋白是引起人体发生免疫反应的主要物质,现已从宿主细胞中获取病毒控制S蛋白合成的S基因的RNA,下图为批量生产S蛋白的流程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表示________两个过程,其中应用的工具酶包括________。

(2)过程②通常采用________法,若受体细胞为少量的浆细胞,________(填“能”或“不能”)批量生产S蛋白,原因是________。

在培养受体细胞的过程中,体外培养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①无菌、无毒的环境,②________,③温度和pH,④气体环境。

一般将培养瓶置于________(填气体环境)的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3)减毒活疫苗指的是通过不同的手段,使病毒的毒力减弱或丧失,但保持了抗原性的一类疫苗。

利用S蛋白作为疫苗相对于灭活的病毒,其优点在于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选择题

1.【答案】B

【考点】核酸的结构和功能的综合

【解析】【解答】RNA由4种核糖核苷酸组成,A正确;真核细胞内的RNA转录自相应的基因,在真核细胞内不会发生RNA的复制,B错误;tRNA为单链RNA,具有局部的配对区,配对区呈双链结构,C正确;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所以部分RNA具有催化作用,D正确。

【分析】RNA的结构与功能

2.【答案】C

【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病毒

【解析】【解答】核糖体是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场所,A正确;原核细胞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B正确;大肠杆菌、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艾滋病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C错误;原核细胞的DNA呈环状,不与蛋白质结合,不形成染色体,主要分布在拟核中,D正确。

【分析】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的比较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主要区别

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遗传物质

都是DNA

细胞核

无核膜、核仁,遗传物质DNA分布的区域称拟核;无染色体

有核膜和核仁;核中DNA与蛋白质结合成染色体

细胞器

只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

有线粒体、叶绿体、高尔基体等复杂的细胞器

细胞壁

细胞壁不含纤维素,主要成分是糖类和蛋白质形成的肽聚糖

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几丁质

举例

放线菌、蓝藻、细菌、衣原体、支原体

动物、植物、真菌、原生生物(草履虫、变形虫)等

增殖方式

一般是二分裂

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3.【答案】C

【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激素与内分泌系统,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解析】【解答】下丘脑的神经细胞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垂体门脉到达腺垂体,调节、控制腺垂体的激素分泌,A错误;促性腺激素的化学本质为糖蛋白,口服会被蛋白酶消化,应该注射到优良母畜体内,使其超数排卵,B错误;胰岛素能作用于几乎全身所有组织,促进葡萄糖和氨基酸进入细胞,C正确;性激素的化学本质为脂质,可直接穿过细胞膜的脂双层而进入细胞,D错误。

【分析】人体主要激素及其作用:

激素分泌部位

激素名称

化学性质

作用部位

主要作用

下丘脑

抗利尿激素

多肽

肾小管、集合管

调节水平衡、血压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垂体

调节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调节垂体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

垂体

生长激素

蛋白质

全身

促进生长,促进蛋白质合成和骨生长

促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

控制甲状腺的活动

促性腺激素

性腺

控制性腺的活动

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

(含I)

氨基酸衍生物

全身

促进代谢活动;促进生长发育(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过多:

患甲亢。

患者血压升高、心搏加快、多汗、情绪激动、眼球突出等。

不足:

神经系统、生殖器官发育受影响(婴儿时缺乏会患呆小症)

缺碘:

患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

胸腺

胸腺激素

多肽

免疫器官

促进T淋巴细胞的发育,增强T淋巴细胞的功能

肾上腺髓质

肾上腺素

 

 

促进肝糖原分解而升高血糖、心跳加快、呼吸加快等兴奋剂

肾上腺皮质

醛固酮

固醇

 

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吸Na+排K+,使血钠升高、血钾降低。

胰岛

B细胞

胰岛素

蛋白质

全身

调节糖代谢,降低血糖浓度

A细胞

胰高血糖素

多肽

肝脏

调节糖代谢,升高血糖浓度

卵巢

雌激素

固醇

全身

促进女性性器官的发育、卵子的发育和排卵,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等

孕激素

卵巢、乳腺

促进子宫内膜和乳腺的生长发育,为受精卵着床和泌乳准备条件

睾丸

雄激素

固醇

全身

促进男性性器官的发育、精子的生成,激发并维持男性第二性征

4.【答案】C

【考点】表观遗传

【解析】【解答】基因甲基化引起的变异影响的是转录过程,不影响基因中碱基排列顺序,不属于基因突变,A错误;DNA聚合酶与DNA的复制有关,基因甲基化影响的是转录过程,B错误;胰岛素基因不在垂体细胞中表达,所以垂体细胞中胰岛素基因甲基化,不会导致生物体生命活动异常,C正确;若被甲基化的基因是有害的(例如癌基因),则有害基因不能表达,基因甲基化后不一定不利于生物的生存,D错误。

【分析】表观遗传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的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即基因型未发生变化而表现型却发生了改变,如DNA的甲基化,甲基化的基因不能与RNA聚合酶结合,故无法进行转录产生mRNA,也就无法进行翻译最终合成蛋白质,从而抑制了基因的表达,导致了性状的改变。

表观遗传影响的是基因的转录。

表观遗传学的主要特点:

(1)可遗传的,即这类改变通过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能在细胞或个体世代间遗传。

(2)可逆性的基因表达调节,也有较少的学者描述为基因活性或功能调节。

(3)没有DNA序列的改变或不能用DNA序列变化来解释。

5.【答案】D

【考点】免疫学的应用

【解析】【解答】由题可知,F蛋白是一种过敏原,过敏原属于抗原,进入机体后会经过抗原呈递细胞的处理,A正确;在F蛋白的刺激下,B细胞会活化产生抗体,B正确;免疫活性物质可以由免疫细胞合成并分泌,C正确;对F蛋白过敏的人并非首次接触F蛋白,D错误。

【分析】1、免疫系统的组成:

(1)免疫器官:

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

(2)免疫细胞:

①淋巴细胞:

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包括T细胞(在骨髓迁移到胸腺中成熟)、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②吞噬细胞等。

(3)免疫活性物质:

指的是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如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2、体液免疫过程为:

(1)感应阶段:

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

(2)反应阶段:

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

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当相同的抗原再次进入机体,记忆细胞可以快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称为二次免疫(再次免疫)。

3、细胞免疫过程为:

(1)感应阶段:

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

(2)反应阶段:

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

(3)效应阶段:

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

6.【答案】D

【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解析】【解答】由题图可知,a为大气中的CO2库,b为生产者,c、d为消费者,e为分解者,由于分解者(e)不在食物链中,食物链中的生物具体到某种生物,而图中生物是某些类群,所以不能确定图中生物能构成几条食物链,A错误;碳以CO2的形式由e传递到a,B错误;若将c、d的排泄物用于肥田,有利于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C错误;若杀灭c中的农业害虫,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D正确。

【分析】1、生态系统碳循环:

(1)碳在无机环境中的存在形式主要是碳酸盐和二氧化碳;

(2)碳在生物群落中的存在形式主要是含碳有机物;(3)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4)碳在生物群落内部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动;(5)碳循环过程为:

无机环境中碳进出生物群落的途径是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而生物群落中的碳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有呼吸作用。

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燃烧作用。

2、由图可知:

a是大气中的CO2库,b是生产者,c、d是消费者,e是分解者。

7.【答案】

(1)开放;C5;叶绿体基质

(2)细胞呼吸;苹果酸分解;减少水分的散失

(3)A;B

【考点】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与联系

【解析】【解答】

(1)在适宜条件下冰叶日中花通过C3途径进行光合作用时,白天气孔开放,CO2与C5结合进入卡尔文循环,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2)冰叶日中花在高温、缺水、高盐等逆境胁迫下,白天气孔关闭,CO2一方面来自细胞呼吸,结合题图可知CO2还可来源于苹果酸的分解(产生丙酮酸和CO2),逆境胁迫下进行CAM途径可减少水分的散失,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

(3)植物通过CAM途径进行光合作用时,白天气孔关闭,不从外界环境吸收CO2,据此可判断C3途径是A曲线,CAM途径是B曲线。

【分析】1、光合作用过程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是水光解产生氧气和NADPH,同时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ATP和NADPH中,暗反应又叫碳反应,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分为二氧化碳固定和三碳化合物还原两个过程;二氧化碳与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两个三碳化合物叫二氧化碳固定;三碳化合物还原是三碳化合物被NADPH还原形成糖类等有机物,同时将储存在ATP、NADPH中的化学能转移动糖类等有机物中。

2、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1)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在最适温度下酶的活性最强,光合作用强度最大,当温度低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加强,当温度高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弱。

(2)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增强。

当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

(3)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

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

除此之外还有水和矿质元素也会影响光合作用。

8.【答案】

(1)生长素能促进顶芽的生长,抑制侧芽的生长;生长素并非直接抑制腋芽生长

(2)生长素可能通过控制细胞分裂素的合成间接控制腋芽的生长

(3)生长素通过抑制IPT表达来抑制茎节处细胞分裂素的合成

【考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生长素的作用及其作用的两重性,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

【解析】【解答】

(1)在适宜条件下冰叶日中花通过C3途径进行光合作用时,白天气孔开放,CO2与C5结合进入卡尔文循环,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2)冰叶日中花在高温、缺水、高盐等逆境胁迫下,白天气孔关闭,CO2一方面来自细胞呼吸,结合题图可知CO2还可来源于苹果酸的分解(产生丙酮酸和CO2),逆境胁迫下进行CAM途径可减少水分的散失,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

(3)植物通过CAM途径进行光合作用时,白天气孔关闭,不从外界环境吸收CO2,据此可判断C3途径是A曲线,CAM途径是B曲线。

【分析】1、生长素的产生、分布、运输和作用:

(1)产生:

主要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2)分布:

集中分布于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胚芽鞘、芽、和根顶端的分生组织、形成层、发育中的种子等处。

(3)运输:

极性运输即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运向形态学下端;极性运输是细胞的主动运输。

在成熟组织中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

(4)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主要表现为:

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可以疏花蔬果,也可以防止落花落果;既能促进生根,也能抑制生根。

能够体现生长素两重性的实例有:

顶端优势、根的向地性、根的背光性等。

2、顶端优势:

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

原因:

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枝条上部的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较高,侧芽对生长素浓度比较敏感,因而使侧芽的发育受到抑制;解除方法:

摘除顶芽。

9.【答案】

(1)灌木→角蝉→跳蛛;互利共生

(2)角蝉幼虫分泌的含糖物质;同化量;粪便

(3)不会;食物和空间资源有限(或种内斗争加剧、存在天敌等)

【考点】种群的数量变动及其原因,种间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解析】【解答】

(1)角蝉幼虫和蚂蚁为互利共生关系,跳蛛捕食的是角蝉幼虫,题干中包括的食物链是灌木→角蝉→跳蛛。

(2)蚂蚁所摄取的能量直接来源于角蝉幼虫分泌的含糖物质,其所摄取的能量一部分流入粪便中,一部分被同化。

(3)由于食物和空间资源有限,有蚂蚁时角蝉幼虫数量也不会持续增加。

【分析】1、生态系统的结构是指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1)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生产者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是其他生物物质、能量的来源,主要指绿色植物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消费者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有利于生产者的传粉或种子的传播,主要指动物,分解者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指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和动物。

(2)营养结构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

2、种间关系包括:

①互利共生: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彼此有利,相互依存,如地衣、根瘤、白蚁与鞭毛虫等;②捕食: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比如兔和草,狼和羊;③竞争:

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④寄生:

一种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3、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因此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摄入的能量有两个去向,一是成为粪便被分解者利用,二是同化的能量;其中,同化的能量又有两个去向,一是可以作为呼吸作用消耗掉,二是可以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

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又可分为:

一、死后的遗体(分解者分解),二、次级消费者摄入量(流入下一营养级)。

10.【答案】

(1)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

(2)两;高产:

中高产:

低产=1:

1:

2;基因D、d和F、f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并且D、f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d、F位于另一条染色体上

(3)从基因型为DDffRr的籽粒长成的植株上获得花粉,先花药离体培养,再经过秋水仙素处理使染色体加倍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

(1)由题意知,与抗寒有关的代谢产物主要是糖类,因此该抗寒基因控制抗寒性状是通过基因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新陈代谢过程,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2)①冬小麦超高产基因型有DDff和Ddff两种类型;②若D、d和F、f这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DdFf的中高产冬小麦与ddFF的低产冬小麦杂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高产:

中高产:

低产=1:

1:

2;子代出现了表现型及比例为中高产:

低产=1:

1,则亲本个体中基因D、d和F、f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并且D、f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d、F位于另一条染色体上。

(3)可以将DDffRr籽粒种下,获得花粉进行花药离体培养,再经过秋水仙素处理,诱导染色体加倍,筛选获得超高产抗寒植株即为纯种,与杂交育种相比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分析】1、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特定的基因控制特定的性状。

基因控制性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