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中学语文课程论.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609844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6.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题库)中学语文课程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题库)中学语文课程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题库)中学语文课程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题库)中学语文课程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题库)中学语文课程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题库)中学语文课程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题库)中学语文课程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题库)中学语文课程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题库)中学语文课程论.docx

《(题库)中学语文课程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题库)中学语文课程论.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题库)中学语文课程论.docx

中学语文课程论题库

主要参考书目:

[1]王文彦、蔡明.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2]朱绍禹.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引论并第一章 语文课程论的基本性质、研究对象、基本任务(6学时)

内容:

1.语文学科相关先修教育学知识;

2.语文课程论概况及课程的模式

3.建构本教科书体系的原则

4.学科教科书的理论模块

名词解释:

1.学科:

以一定教学目的为载体,以与此相对知识、能力为中心,以整体文化培养为目的的教育方法。

2.课程:

为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它的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综合,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

3.课程论:

课程论是关于课程编订的理论和方法体系,侧重研究的是“教学什么”和“为什么教学”,或者说“提供哪些教育内容”,“为什么提供这些教育内容”。

4.语文课程现象:

(表现三个方面)语文课程在发展、变化中外部形态和联系。

5.语文课程规律:

语文课程及其构成要素在发展变化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

选择

(B)1.语文课程活动的教育实践,区分为管理、 、应用。

A.探究 B.研制 C.制造 D.编写

(A)2.课程论是关于课程编订的理论和方法体系,侧重研究“ ”和“为什么教学”。

A.教学什么 B.教学 C.为什么教学 D.教学是什么

问答

1.谈语文课程论的研究对象和基本任务

答:

语文课程论是以语文课程问题为研究对象,包括语文课程发展的历史,语文课程论的基本理论问题、实践问题。

基本任务是认识语文课程现象,揭示语文课程教学规律、直到语文课程实践。

1.认识语文课程现象。

语文课程现象,是指语文课程在发展、变化中所表现的外部形态和联系,是语文课程外在的、活动易变的方面。

分为物质的、活动的、关系的三个特点。

2.揭示语文课程规律。

是指语文课程及其构成要素在发展变化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

包括语文课程形式与内容的相互联系,语文形式内容的演变与社会文化发展的本质联系。

3.指导语文课程实践。

语文课程理论来源于语文教育实践,理论形成后,必须反过来指导实践。

语文课程实践是人们有目的的开展语文课程的教育实践。

可以区分为管理、研制和应用三个类型。

1)语文课程管理实践。

是指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学校行政对语文课程的计划包括课程研制、教学应用、评估总结。

2)语文课程研制。

是指教育行政官员、课程专家语文教师有组织地编制语文课程的活动材料,组织语文课程的实施,开展语文课程评价。

第二章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4学时)

内容:

1.古代语文课程与教学;

2.近现代语文课程与教学;1.语文单独设科 2.“国文”名称出现 3.现代文进入语文教学

3.当代语文课程与教学1.语文学科定名 2.“红领巾教学法”的课程意义3.汉语文分科4.“工具说”理论确立

4.语文教育现象分析

5.当代教育名人研究

名词解释:

1.“三百千(千)”(蒙学读物):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

2.“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

3.“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4.文选读本:

是我国古代用来进行读写训练的主要教材。

我国现存的最早的诗文总集是南朝梁太子萧统编制的《文选》又称《昭明文选》

5.国语:

标准的口头语言和以此写成的现代文。

填空

1.西方课程一词来源于拉丁语,原意是跑道;我国宋代教育思想家朱熹的《朱子语类》中有“(宽著期限,紧著课程)”的说法。

2.我国古代广为流传的蒙学课程读物是: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3.叶圣陶的“(工具说)”语文教育思想是20世纪中国语文教育的第一座丰碑。

4.新课标定义的当代语文的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5.“教学相长”这一重要的语文思想来源于我国古代著名的语文教育学书籍(《学记》)。

6.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教育,汉代以后的主要课程:

(《诗经》)、《尚书》、(《礼记》)、(《易经》)和《春秋》并称为“五经”,教授者称为(五经博士)。

选择

(D)1.课程一词来源于拉丁语,原意是跑道;我国宋代教育思想家朱熹的《朱子语类》中有“ ”的说法。

A.宽著期限,紧著课程B.有教无类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2.叶圣陶的“ ”语文教育思想是20世纪中国语文教育的第一座丰碑。

A.人文说 B.模仿说 C.建构说 D.工具说

(C)3.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也是古代进行读写训练的主要教材是 。

A.《礼记·学记》 B.《三字经》 C.《昭明文选》 D.《诗经》

(A)4.我国古代语文的主要课程,汉代以后主要是以“五经”为课程,其中不包括 。

A.《论语》 B.《尚书》 C.《诗经》 D.《礼记》

(A)5.“教学相长”这一重要的语文思想来源于我国古代著名的语文教育学书籍 。

A.《学记》 B.《大学》 C.《孟子》 D.《论语》

(A )6.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教育,汉代以后的主要课程:

《诗经》、《尚书》、《礼记》、《易经》和《春秋》并称为“五经”,教授者称为 。

A.五经博士 B.侍读 C.伴读 D.翰林

(D)7.我国古代广为流传的蒙学课程读物不含 。

A.《三字经》 B.《百家姓》 C.《千字文》 D.《史记》

(A )8.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根据华北人民政府教育部教学改革经验,接受叶圣陶先生等人建议,将书面语及口语教学内容统称。

A.国语 B.国文 C.语文 D.白话文

(C )9.1953年,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学生在教育实习中率先试教苏联专家的教学理论,掀起了改进语文教学的热潮,史称 。

A汉语文学分科教学实验B.“工具说”的确立C.“红领巾”教学法D.“五环节”教学法

判断

1.语文单独设科从隋朝的“科举”开始的。

(×)

语文单独设科是随着废科举、兴学堂的教育制度改革出现的。

2.中国古代语文教育注重应用实际,注重文学教育。

(×)中国古代语文教育脱离应用实际,忽视文学教育。

3.1949年1月改国文科为国语科,白话文进入语文课程,标志着具有现代意义的语文课程的确立。

(×)

1920年1月改国文科为国语科,白话文进入语文课程,标志着具有现代意义的语文课程的确立。

4.我国当代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设计了“三主”课程理论,即“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训练主线。

”(√)

5.“口头为语,书面为文。

”(√)

6.国语:

标准的口头语言和以此写成的现代文。

(√)

第三章 语文课程的性质与目标(4学时)

内容:

1.语文课程名称的发展

2.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

3.语文课程的价值转向和目标重建;

4.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目标简析;

5.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目标简析

填空

1.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中的五个内容领域顺序为:

(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2.教育部(2001)年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2003)年又颁布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

准》(实验稿)。

21世纪的课程改革正式启动。

3.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顺序为:

(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教育部(2001)年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2003)年又颁布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

准》(实验稿)。

21世纪的课程改革正式启动。

5.新课标定义的当代语文的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名词解释

1.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的总体设计,从整体上规定了语文课程的性质及其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规范着语文课程目标、内容范围和教学顺序。

——掌握语文课程标准是语文教师的一项基本任务。

选择

(D)1.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不包括:

A.知识和技能 B.过程和方法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D.教材建设

(A)2.教育部 年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年又颁布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21世纪的课程改革正式启动。

A.2001,2003 B.2000,2000 C.2001,1999 D.2003,2003

(A)3.2003年至今,我国现行的高中语文课程的纲领性文件的名称 。

A.《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课程标准》 B.《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C.《中学语文课程新标准》 D.《高中语文教学大纲》

第四章 语文课程的理念与评价(2学时)

内容:

1.全面提高语文素质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

3.语文课程评价的意义

4.语文课程评价的类型

5.语文课程评价的要求和方式

填空

1.语文课程评价按评价涉及的范围分类(综合评价)、(单项评价);按评价对象分(自主评价)和(他人评价)。

选择

(A)1.语文课程评价按不同范围分类正确的是( )和( )。

A.综合评价、单项评价 B.自主评价、他主评价

C.详细评价、简单评价 D.中和评价、特殊评价

问答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请结合语文课程论知识和学习实际谈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答:

课程标准第一次明确提出“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这一目标理念。

从概念内涵、基本属性、养成过程和评价标准几个方面谈。

第一、基本内涵: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有关“素养”提法有人文素养、科学素养、思想品德素养、科学文化素养、语文素养等。

语文素养:

在语文学习和实践中,学生通过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能力的培养以及综合性学习,内化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最终使自身的语文涵养达到一定的高度。

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文化品位、审美情趣、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

第二、语文素养内容的构成要素:

语文素养概念全面体现了三个维度的思考。

不仅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获得,也关注学生的语文学习动机、兴趣、感受等具有个人色彩的因素。

第三、语文素养的和形成和发展

知识和能力:

加强语言积累;加强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过程和方法:

养成喜欢阅读、勤于写作、口语交际

这些良好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心理定式和行为定式,能迅速提高语文水平和自学语文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

(1)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

(2)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具有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正确态度

(3)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品的修养和审美情趣

(4)逐步养成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这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

一个具有优良语文素养的人必须具备真、善、美的心灵和追求爱与审美的能力。

2.……

·生物学科应注重学生科技素质的培养-延边教育学院学报-孙珍英

·物理教学中学生科技素质的培养-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职业教育版贺淑君

·浅谈当代大学生科技素质的培养-中国科技信息-耿俊茂

·浅谈大学生科技素质的培养-大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范中桥

·学生科技素质的培养途径-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职业教育版-张晓波

·高职教育应注重学生意识素质的培养-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综合版刘晓波

·高职教育应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辽宁高职学报-王亚辉

·素质教育中应重视对学生科技素质的培养-吉安师专学报-李新发

·科技素质的培养-中专物理教学-张海燕

·谈生物学教学中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教学月刊:

中学文科版-刘蓉蓉

·师专音乐系应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云南艺术学院学报-蒋虹

……

以上是论文期刊网上的一组基础教育阶段教师的论文发表情况,请结合语文课程论知识和学习实际谈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答:

课程标准第一次明确提出“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这一目标理念。

从概念内涵、基本属性、养成过程和评价标准几个方面谈。

1).基本内涵: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有关“素养”提法有人文素养、科学素养、思想品德素养、科学文化素养、语文素养等。

语文素养:

在语文学习和实践中,学生通过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能力的培养以及综合性学习,内化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最终使自身的语文涵养达到一定的高度。

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文化品位、审美情趣、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

2).语文素养内容的构成要素:

语文素养概念全面体现了三个维度的思考。

不仅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获得,也关注学生的语文学习动机、兴趣、感受等具有个人色彩的因素。

3).语文素养的和形成和发展

知识和能力:

加强语言积累;加强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过程和方法:

养成喜欢阅读、勤于写作、口语交际

这些良好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心理定式和行为定式,能迅速提高语文水平和自学语文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

(1)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

(2)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具有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正确态度

(3)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品的修养和审美情趣

(4)逐步养成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这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

一个具有优良语文素养的人必须具备真、善、美的心灵和追求爱与审美的能力。

2.请结合语文课程论知识谈谈为什么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10分)

答:

综述:

“课标”的解释“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它们是相对的、依存的,是一个事物的两个侧面,又有着内在的一致性。

1.把工具性和人文性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不能只偏重一方面。

把两者放到一个对称的位置去看。

工具性不仅强调了语文本身是工具,也强调了语文课程对实现人的梦想、价值和追求的意义,核心在于人文精神。

人文性侧重于揭示学生为什么学以及将来会怎样去学习。

2.要求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活的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必须遵循语文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得到积极提倡和实行。

寻求“立人”、“语文联系生活”、“生活即语文”的教育理念。

3.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必须寓教于乐。

语文课程的教学点着眼点是语言内容和语言形式的有机统一。

语言学习是

基础,是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之一。

指明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目的在于凸显这两方面的功能。

符合当前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展开和实施。

第五章 语文课程设计(4学时)

内容:

1.语文课程标准的历史发展

2.语文教材建设

3.使用语文教材的科学与艺术

4.基础教育语文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

填空

1.高中语文课程设计应体现(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

2.现代语文教材的内容有四种要素构成:

(范文系统)、(知识系统)、(实践活动系统)、(助读系统)。

选择

(A)1.新课标定义的当代语文的性质是工具性和 的统一。

A.人文性 B.政治性 C.新颖性 D.语言性

(A)2.现代语文教材的内容有四种要素构成:

A.导读系统、知识系统、实践活动系统、助读系统B.范文系统、知识系统、实践活动系统、助读系统C.范文系统、多媒体系统、实践活动系统、助读系统D.范文系统、知识系统、社会系统、助读系统

判断

1.语文课程规律是指语文课程及其构成要素在发展变化过程中的本质练习和必然趋势。

(√)

2.语文教材建设研究应该属于语文教学论研究范畴。

(×)语文教材建设研究应该属于语文课程论研究范畴。

3.阅读课作为教科书的主体内容,并使之形成一个独立的系统,这是语文教科书区别于其他学科教科书的一个鲜明特点。

(×)

范文作为教科书的主体内容,并使之形成一个独立的系统,这是语文教科书区别于其他学科教科书的一个鲜明特点。

问答

一.语文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答:

语文教学设计是以教学哲学、普通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课程论与教学论为理论依据,分析语文教学的实际问题和客

观需要,制定语文教学规划。

1.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师和学生是教学中的两个最活跃的因素,决定着教学的成败。

2.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科勒斯涅克·美)

(1)学校语文课程资源:

学生学习用书、教师教学用书、语文教师、学科代表、文学社团、图书馆、文化环境、语文教学模式、语文学习策略、语文教学评价

学校课程资源的优选和重构:

a)凭借语文教材,看、问、想

b)利用作品开展活动和调查c)竞赛和评比

(2)社区语文课程资源:

语文教育人才资源、社区文化艺术场馆、文化艺术设施和环境社区课程资源的优选和重构:

a)联系生活学语文

b)指导学生写调查报告

c)帮助学生运用语文服务社会

(3)家庭语文课程资源:

学生家长亲友、家庭藏书、报刊、音像资料、电脑、家庭文化环境、家庭文化活动、亲友交往、学生学习习惯

3.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4.正确处理基本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关系

5.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学习策略

二、语文教学设计的内容答:

1.确定教学目标

语文教学目标:

语文教学的方向、评价每次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

确定语文教学目标要注意:

确定依据、设计要求、目标陈述

(1)确定语文教学目标的依据

a)语文课程目标、阶段目标、单元目标、教学目标

语文单元目标

语文教学目标

一般性目标具体化为特定目标

教师制定

国家制定

专家制定

教育方针或目的

语文阶段目标

语文课程目标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表

b)语文教学的实际水平

c)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

(2)语文教学目标设计的要求

a)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b)体现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c)适应社会要求

(3)语文教学目标的表述

a)行为主体是学生

b)行为动词是可测量、可评价、可理解的

c)行为目标陈述方式:

结果性目标陈述方式、体验性或表现性陈述方式

d)必要时产生目标指向的结果行为条件“借助……”、“结合……”、“能够……”e)要有具体的表现程度。

最低表现水准来评价学习表现和结果。

f)语文教学目标表述的要素:

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

2.安排语文教学内容

(1)语文教学内容设计的基本原则

a)语文内容形式的统一

b)语文教学中发展智力的原则c)五种能力的全面训练

d)语文课程资源的优选和重构原则

(2)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

a)教学内容要恰当b)教学内容要充实

c)教学内容做到重点突出、难点分散、疑点明确

3.构建语文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人类的一般认识过程和训练过程上,运用教学手段进行特殊的认识过程和训练过程,简洁性。

(1)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2)信息技术的结合

4.选择语文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达到教学目标的途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中具体手段

(1)教学方法设计依据

a)、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b)、教学目标和任务

c)、教学内容d)、教师素质e)、学生特点

f)、教学组织形式、时间、设备

(2)语文教学方法设计的原则

多样性、综合性、灵活性、创造性、优化组合原则

(3)单元教学的基本原则

5.创造语文教学情境

课堂教学、实验室教学、多媒体教学、自主学习、课外活动教学

6.板书或演示设计

7.语文教学方案的编制

8.组织语文教学评价

简答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设计的三个维度、五个领域分别是什么?

答:

1.三个维度:

即“三维目标”

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五个领域:

即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2.高中语文课程的必修和选修的课程目标是什么?

答:

第一、必修课程目标

通过阅读鉴赏、表达交流体现基础性、均衡性,全面提高学生素养的学习行为。

第二、选修课程目标体现选择性,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1.“诗歌与散文”

2.“小说与戏剧”

3.“新闻与传记”

4.“语言文字应用”

5.“文化论著研读”

3.请结合语文课程论知识谈谈为什么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答:

综述:

“课标”的解释“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它们是相对的、依存的,是一个事物的两个侧面,又有着内在的一致性。

1.把工具性和人文性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不能只偏重一方面。

把两者放到一个对称的位置去看。

工具性不仅强调了语文本身是工具,也强调了语文课程对实现人的梦想、价值和追求的意义,核心在于人文精神。

人文性侧重于揭示学生为什么学以及将来会怎样去学习。

2.要求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活的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必须遵循语文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得到积极提倡和实行。

寻求“立人”、“语文联系生活”、“生活即语文”的教育理念。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必须寓教于乐。

语文课程的教学点着眼点是语言内容和语言形式的有机统一。

语言学习是基础,是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之一。

指明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目的在于凸显这两方面的功能。

符合当前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展开和实施。

4.简述语文教材的发展历程

答:

分为古代语文教材、近代语文教材、建国后的语文教材、改革开放以来的语文教材和21世纪新教材

建国后的语文教材又分为:

建国初期、学习苏联教育经验时期、“大跃进”时期、国民经济调整时期、“文化大革命”

时期、拨乱反正时期。

5.简述语文教材的功能和要素?

答:

语文教材具有德智启迪、语文历练、语言积累、知识扩展的功能。

1.德智启迪指思想品德和智力培养正确认识的心态和思维品质。

2.知识可以传授,能力必须训练,语文教材的作用就是语文历练的凭借。

3.语言积累包括语言的积累和文章结构模式的积累。

4.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一是社会生活一个是学科学习。

语文教材的内容要素:

1.范文系统

2.知识系统

3.实践活动系统

4.助读系统。

第六章初中语文教材分析(6学时)(本章不考)

内容:

1.人教版教材分析

2.不同版本教材分析

3.大陆台港澳新等国家和地区中学语文教材的比较研究

第七章高中语文教材分析(6学时)

内容:

1.人教版教材分析;

2.不同版本教材分析;

填空

5.现代语文教材的内容有四种要素构成:

(范文系统)、(知识系统)、(实践活动系统)、(助读系统)。

问答题

(结合模拟备课组小组授课出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