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的起源与格局变迁doc 23页.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098465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145.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贸易的起源与格局变迁doc 23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国际贸易的起源与格局变迁doc 23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国际贸易的起源与格局变迁doc 23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国际贸易的起源与格局变迁doc 23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国际贸易的起源与格局变迁doc 23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国际贸易的起源与格局变迁doc 23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国际贸易的起源与格局变迁doc 23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国际贸易的起源与格局变迁doc 23页.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国际贸易的起源与格局变迁doc 23页.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国际贸易的起源与格局变迁doc 23页.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国际贸易的起源与格局变迁doc 23页.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国际贸易的起源与格局变迁doc 23页.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国际贸易的起源与格局变迁doc 23页.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国际贸易的起源与格局变迁doc 23页.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国际贸易的起源与格局变迁doc 23页.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国际贸易的起源与格局变迁doc 23页.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国际贸易的起源与格局变迁doc 23页.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国际贸易的起源与格局变迁doc 23页.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国际贸易的起源与格局变迁doc 23页.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国际贸易的起源与格局变迁doc 23页.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贸易的起源与格局变迁doc 23页.docx

《国际贸易的起源与格局变迁doc 23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贸易的起源与格局变迁doc 23页.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际贸易的起源与格局变迁doc 23页.docx

国际贸易的起源与格局变迁doc23页

国际贸易的起源与格局变迁(doc23页)

 

第一章国际贸易导论

第一节国际贸易的含义(国际体体济贸易)

·服务:

并不能获得东西的所有权。

第二节国际货物贸易

·以获得货物的所有权为特征

·《国际贸易商品标准分类》简称SITC

国际贸易商品分为10大类,具体分类为:

0类为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动物;1类为饮料及烟草类;

2类为燃料以外的非食用的活动物;3类为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4类为动植物油脂及油脂;

5类为化学成品及有关产品;6类为主要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7类为机械及运输调备;

8类为杂项制品;9类为没有分类的其它商品。

·研究国际货物贸易通常要把握以下重要概念:

1.对外贸易额、国际贸易额和对外贸易量、国际贸易量。

以货币表示的按现行价格计算的一国一定时期的对外贸易总额,称为对外贸易额或对外贸易值。

这种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对外贸易额已经排除了价格波动的影响,反映了对外贸易的实际规模,故称为对外贸易量。

2.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货物结构。

它反映一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3.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地理分布。

第三节国际服务贸易

·《服务贸易总规定》简称GATS

服务贸易界定为四类:

1.跨境提供2.境外消费3.商业存在4自然人流动

·服务贸易分为12大类:

1.商业性贸易2.通讯服务3.建筑服务4.分销服务5.教育服务6.环境服务7.金融服务

8.健康及社会服务9.旅游及相关服务10.文化、娱乐及体育服务11.交通运输服务12.其它服务

·国际服务贸易与国际货物贸易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第二章国际贸易的起源与历史

第一节早期的国际贸易(1776年前)

·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游牧部落从其他部落中分离出来,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出现了专门从事贸易的

其快,超过了传统上占重要地位的旅游和运输。

第三节国际贸易的地理分布

·国际贸易分布:

西欧、北美、东亚

·世界贸易额排名:

美国、中国(内地)、德国、日本

·出口排名:

中国、德国、美国、日本

·进口排名:

美国、德国、中国、日本

·工业化国家在国际服务贸易中占有绝对优势。

服务进出口的位次为西欧居首,亚洲其次,北美第三。

第四章中国对外贸易

·1978年以来,中国对外贸易迅速发展。

第一节中国货物贸易

·中国进口商品通常以工业制成品为主,其中又主要集中在进口技术含量高的机电产品。

·2008年中国进口里50%是机电产品,其中30%是高新技术产品。

·出口机电占60%,其中30%是高新技术产品。

·中国五大贸易伙伴:

欧盟、美国、日本、东盟、韩国

第五章主要国际贸易理论

第一节绝对优势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是由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创始人亚当·斯密提出的。

·第个国家都应只生产它擅长的产品,然后用来交换另国所擅长的产品,这比各国各自生产自己所需一切东西更为有利。

·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只能解释国际贸易中的小部分交易,即一国至少在一种商品的生产上处于绝对优势。

·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大卫·李嘉图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解决了亚当·斯密不能回答的问题。

·李嘉图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比较优势,而不是绝对优势。

·两国相对,绝对优势比较大,或绝对劣势比较小。

·各国应按照“两利取其重,两劣取其轻”的原则进行分工和交换,即每个国家都集中生产并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

·国际贸易唯一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专家承认的唯一的国际贸易理论)

1、比较优势理论解释了国际贸易的普遍性;

2、所有的国家都可以从国际贸易中得到好处。

第一节要素禀赋理论

第二节里昂惕夫之谜及其解释

·要素禀赋理论认为,一个国家出口的应是密集使用本国丰富的生产要素生产的商品,进口的应是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生产的商品。

·中国的优势就是生产出口劳动密集性产品

·美国优势就是生产高科技产品

第三节国际贸易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弗家,他认为许多新产品的生命周期经历三个阶段:

1、产品创新阶段;

少数在技术上领先创新国家的,在国内投入生产,而且出口到与创新国家收入水平相近的国家和地区,新产品在发达国家生产并出口。

2、产品成熟阶段;

随着技术的成熟,企业之间的竞争性增强了,产品的成本和价格变得日益重要,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企业到国外建立子公司,因而大大降低了产品成本,创新国企业的出口逐渐减少。

3、产品标准化阶段;

在这一阶段技术和产品都已实现标准化,价格已成为维持和扩大市场份额的最重要的因素。

由于发达国家劳动力价格较高,生产的最佳地点从发达国家转向发展中国,在产品标准化阶段,高工资的发达国家成为该种产品的净进口国,而低工资的发展中国家成为最重要的出口国。

第四节新贸易理论

·TC=FC+VC=FC+AVCATC=TC/Q=FC/Q+AVC

·新贸易理论根据不同市场结构对贸易产生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

新贸易理论认为,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中,比较优势(资源禀赋)是引发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主要原因。

而在不完全竞争的状态下,规模经济是独立于比较优势(资源禀赋)之外的又一引发对外贸易的决定因素。

第六节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国内四种变量影响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建立和保持竞争优势的能力:

1、要素禀赋;2、需求状况;3、相关产业和辅助产业;4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

机会和政府是两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即附加变量。

·波特把生产要素分为基础要素和高级要素。

·基础要素是指自然资源、气候、地理位置、人口等。

·高级要素则指通讯设施、受过高等教育人才、科研设施和技术诀窍。

·国内需求牲特征对于国内产品特性的形成和促进创新与提高质量方面特别重要。

·为增强国家的竞争优势,政府应当:

1、关注特殊要素创造,加强教育、科研文化及基础设施投资建设;

2、避免干预要素和货币市场,由市场引导资源流动;

3、实施严的产品、安全和环境标准,迫使企业改善质量,升级技术;

4、鼓励持续投资于人力技能、创新和物质资本的目标;

5、放松管制,限制垄断,鼓励竞争,实施反垄断法;

6、拒绝管理贸易政策和手段,开放市场,鼓励内外竞争,促进企业创新。

第六章贸易的环境因素

·西方学者把这四个方面的因素简称为PEST,分别是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技术因素。

第一节政治环境(政治和法律环境)

政治稳定、法律完善、政府管理有序。

第二节经济环境

·经济体制可分为三种主要类型:

自由市场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和混合经济体制。

·经济结构主要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农业自给型经济;2、原料输出型经济3、工业发展型经济4、工业化国家

·市场规模分为两大类:

人口和收入

·中国人均GDP3600美元

第三节社会文化环境

·社会文化环境主要从四个方面分析:

1、语言2、教育水平3、宗教信仰4、审美观念和价值观念

第四节技术环境

·技术发展对世界经济和贸易的推动作用非常明显。

·技术革命现在是四国鼎立,分别是:

美国、日本、欧洲、中国

第七章经济全球化

第一节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与进展

·经济全球化是指各国的货物、服务、资本、技术和人员跨越国界大规模、高速度地流动,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经济上相互联系与依存、相互渗透和扩张,相互竞争和制约的程度日益加深,并不断向纵深发展的态势、进程和趋势。

第二节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

第三节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力

1、科技发展;(信息技术、运输技术)

2、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全世界或中国最大的企业:

美国通用、日本丰田、德国大众)

3、贸易的投资自由化(GATT与WTO的功劳)

第四节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总体影响?

1、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增长;

2、加大了世界经济运营的风险;

3、全球贫富差距加大;

4、国家经济主权透渐弱化;

5、全球经济过盛,自然资源紧张。

·经济全球化对发达国家的影响?

1、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2、激化了发达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

3、发达国家之间的内部利益冲突加大;

4、经济波动的风险较大;

5、新兴产业(IT+生物)获得了巨大的利益,西洋产业(纺织+钢铁+汽车)、传统制造业一片萧条。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带来的影响?

1、给少数发展中国家带来机遇;

2、对发达国家的各个行业形成了全面的挑战和冲击;

3、经济危机风险加大。

第八章国际收支与汇率

第一节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简称BOP)是指一国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由于货物与服务的交换以及资本的往来而引起国际资金流动,从而发生一种国际间资金收支行为。

·包括两种收支形式:

直接的货币收支和以货币表示的资产的转移。

·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反映在该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上。

·国际收支平衡表根据复式簿记原理进行记录与编制。

·国际收支平衡表分为以下三大项目:

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以及误差与遗漏项目。

·经常项目包括:

货物和服务、收入与遗漏项目

·出口记入贷方,进口记入借方,其差额称为贸易差额。

·收益包括:

职工报酬和投资收益。

造成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

1、经济周期

一般来说,当本国经济处于繁荣阶段,往往会出现本国贸易收支顺差减少或逆差增加的情况;反之,当本国经济处于萧条阶段,社会总需求下降,进口需求相应下降,往往出现本国的贸易逆差减少或顺差增加的情况。

2、经济结构

一国的出口结构不能适应已经变化的国际商品市场供给与需求的变化。

3、国民收入的变化

一般说来,一国国民收入增加,会造成经常项目逆差。

4、货币价值的高低(通货膨胀)

一国在一定的汇率水平下,由于存在通货膨胀,商品的货币成本和物价相对高于其它国家,可能导致该国出口减少,进口增加。

·各国政府调节国际收支的政策如下:

1、支出—改变政策

指改变社会总需求或国民经济总支出水平的政策,这类政策主要是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2、支出—转换政策

指将国内支出从外国货物和服务转移到国内货物和服务上。

3、直接管制

指政府直接干预对外经济往来,实现国际收支的平衡。

4、国际收支调节政策的国际协调

各国政府调节国际收支都以本国利益作为出发点,可能会对别国的经济产生不利影响。

·国际收支调节政策的国际协调主要表现在:

1、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向国际收支逆差的国家提供资金融通。

2、通过建立国际经济组织和签订国际经济协定确定调节国际收支的一般原则。

3、通过各种国际会议协调多种经济政策,以提高经济政策特别是国际收支平衡政策的交力。

第二节汇率

·外汇-一切以外国货币表示的资产

·汇率又称汇价,指不同货币之间兑换的比率或比价。

·汇率制度:

1、固定汇率制度(适用于落后国家)

由官方规定本国货币与其他国家货币之间的汇率,汇率波动只能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

2、浮动汇率制度(西方发达国家,如美日英法德意西)

是一国不规定本国货币与其他国家的货币之间的汇率和上下波动的幅度,而由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

3、盯住汇率制度(经济实力比较强的小国,如香港)

指本国货选择盯住任何一种主要货币,本币随着被盯住货币的浮动而浮动。

·汇率的决定与变动

1、金币位制下的汇率决定与变动;

2、纸币制度下的汇率决定与变动;(由于黄金的非货币化,各国间的汇率是由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

影响各国汇率变动的深层因素主要有:

1、国际收支差额;

2、通货膨胀率差异;

如果一国通货膨胀率高于他国,该国货币在外汇市场上就会趋于贬值,反之,则趋于升值。

3、利率水平差异;

如果一国利率水平高于外国水平,使本国货币升值,外汇贬值。

反之,如国一国的利率水平低于外国水平,使外汇升值,本币贬值。

4、各国中央银行的干预;

5、市场预期。

·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1、对进口贸易的影响;

一国货币贬值,有利于扩大本国商品的出口,抑制本国的进口,而一国货币升值,则有利于外国商品的进口,不利于本国商品的出口,从而影响贸易收支。

2、对资本流动的影响;

汇率变化对长期资本流动的影响较小。

3、对国内物价的影响;

本国货币贬值,则以本国货币表示的进口商品价格提高,进而带动国内同类商品价格的上升。

(输入型通货膨胀)

4、对经济示增长的影响。

汇率变化对一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是不同的。

·外汇管制的定义—国家对外汇的交易和使用实行管制

外汇管制又称为外汇管理,是指一国通过法律、法令、条例等等式对外汇的收支、买卖、借贷、转移以及国际结算、外汇汇率和外汇市场实施限制,以维持本国国际收支的平衡,保持汇率的稳定,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

外汇管制的对象一般分为人和物两类。

人分为居民和非居民。

物是指外汇和外币有价证券。

·各国外汇管理的制度主要有三类:

第一类:

实行严格的外汇管制;

第二类:

实行部分外汇管制;我国外汇管理其本上属于这一类。

第三类:

基本上不实行外汇管制:

(发达国家)

·实行外汇管制的积极作用:

1、有利于稳定国内金融秩序。

2、有利于推行本国财政、货币政策。

3、有利于优化本国经济结构。

·实行外汇管制的消极作用:

1、实行严格的外汇管制,不能真实地对国际间成本进行比较。

2、实行严格的外汇管制,阻碍国际贸易的发展。

3、实行严格的外汇管制,会助长不正之风。

·人民币兑换的两种含义:

一是在经常项目交易中实现人民币兑换;

二是在资本项目交易中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

·自1996年12月1日起,我国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实现了经常项目可兑换,但仍对资本项目的外汇收支实行严格的管制。

第九章贸易自由化与贸易保护主义

第一节对外贸易政策概述

·对外贸易政策最基本的类型是:

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

·在典型的自由贸易政策下,政府对对外贸易活动不进行任何干预,既不鼓励出口,也不限制进口。

而保护贸易政策则相反,为保护国内市场和国内产业,政府采取贸易干预措施,包括奖出与限入两方面。

·贸易自由化的好处:

1、实行贸易自由化可以鼓励各国在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从事专业化生产,使生产要素实现最佳配置,从而提高世界范围的劳动生产率。

2、实行贸易自由化有利于加强竞争,打破垄断,促使企业积极进取,不断提高经济效率,进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3、实行贸易自由化可以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要,可以减少消费者的消费支出,提高国民消费水平。

·贸易自由化的实践与措施

1、大幅度地降低关税。

2、减少非关税壁垒。

·贸易保护主义论点:

1、保护幼稚工业;(由美国独立后的首任财政部长汉密尔顿提出)

保护幼稚工业是指当一个国家的某种工业/产业/行业具有潜在优势,但在发展初期无法同先进国家同类成熟产业进行抗衡时,为了促进该产业的发展,该国政府应采用关税、进口配额和补贴等方法对新兴产业予以扶持,使之具有经济规模,并形成竞争优势之后,即取消保护。

很多经济学家对保护幼稚工业的观点持怀疑态度,理由是:

第一,如果对国内产业的保护不能提高其效率,不能培养起国际竞争力,那么这种保护不能带来任何好处。

第二,保护幼稚工业是以一些假设作为基础的,如资本市场不健全,企业无法通过国际或国内资本市场获取资金进行长期投资。

2、其他支持贸易保护主义的经济论点:

(1)保护和增加就业;

(2)促进本国产业多样多;(3)改善国际收支;(4)保护公平竞争。

(不公平竞争包括出口补贴、低价倾销、对外国知识产权不加保护等。

3、支持贸易保护主义的政治论点:

(1)保障国家安全

(2)维护社会公平

不少经济学家认为,自由贸易在给整个国家带来好处时,并不会自动地均匀地将利益分配给社会各阶层。

·战略性贸易政策

一国政府可以通过补贴或保护国内市场手段,扶植本国战略性工业的成长,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以获取规模经济的收益,并夺取市场份额。

第二节关税

·关税是一个国家的海关对进出关境的货物和物品征收的一种税收。

·关税的作用:

1、增加财政收入;2、保护国内产业和国内市场;3、调节国内经济。

·关税的主要种类:

1、进口税;(进口税分为最惠国税和普通税,最惠国税适用于与该国签订有贸易协定的国家和地区所进口的商品。

普通税适用于与该国没有签订这种贸易协定的国家或地区所进口的商品。

2、进口附加税;(征收进口附加税的主要目的是:

有效保护国内产业;应付国际收支危机,维持进出口平衡;对基个国家实行歧视或报复;抵制外国商品低价销售。

·商品倾销是进口国的一种不公平贸易行为。

·商品倾销是指一国商品以低于国内市场的价格甚至低于成本的价格在国际市场上销售,其目的是为了打击竞争对手,占领国外市场。

·征收反倾销税的两个条件:

(1)一种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出口到另一个国家市场,即构成倾销;

(2)倾销产品对进口国已建立的某项工业造成损害或实质性损害的威胁;(3)两者存在因果关系。

·征收关税的方法:

1、从量税;(以货物的计量单位作为征税标准,与价值无关)

2、从价税;3、混合税;4、选择税。

第三节非关税壁垒

非关税壁垒包括:

1、进口配额;2、“自动”出口限制;3、进口许可证制;

4、本地成分要求;5、技术性贸易壁垒;6、环境贸易壁垒。

·非关税壁垒是指除关税以外限制进口的各种法规和行政措施的总称。

·进口配额分为两种形式:

绝对配额和关税配额。

·关税配额与绝对配额的明显区别:

绝对配额在超过配额后不准进口,而关税配额在超过配额后仍可进口,但要征收较高的关税或罚款。

·环境贸易壁垒:

是以保护环境、保护人类和动植物生命健康等为理由构筑的壁垒,它常常补包括在技术性贸易壁垒中。

第四节鼓励出口措施

·鼓励出口措施包括金融、税收支持及信息咨询服务等。

·出口信贷:

是出口国政府鼓励本国银行对本国出口厂商、外国进口银行、进口商提供贷款,以促进本国商品的出口。

·卖方信贷:

是出口商所在国银行对本国出口商提供的贷款。

·买方信贷:

是出口方所在国银行直接向国外进口商银行提供的贷款,其附带条件是贷款必须用于购买进口商或进口银行提供的贷款,其附带条件是贷款必须用于购买债权国的商品,从而促进一国商品的出口。

·出口信贷国家担保制:

是指国家为了扩大出口而设立专门机构,对本国出口商或银行提供的信贷予以保险。

·税收措施:

1、出口减免税;2、出口退税;3、补贴;4、提供信息和咨询服务。

·绿灯补贴(环保行业)黄灯补贴(农业行业,允许但要限制)红灯补贴(贸易补贴,不允许)

第十章区域贸易集团

第一节区域贸易集团的兴起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制定共同的政策措施,实行长期而稳定的超国家的经济调节,达成经济乃至政治上的联盟。

·区域贸易集团之所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蓬勃发展,有其深刻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历史等方面的原因。

·区域经济一体化给成员国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

这些利益表现为贸易创造效应、贸易扩大效应、减少走私,增强成员国集体的谈判能力、内部专业化程度加深、规模经济效益提高、要素的流动性加大、促进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等等。

这些经济利益成为区域贸易集团持续发展的经济源泉。

第二节区域贸易集团的类型

·优惠贸易区是指成员国之间通过签订优惠贸易协定,在进行贸易时,相互提供比非成员国进行贸易更低的贸易壁垒的区域。

区域一体化的最松散的形式。

·自由贸易区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通过取消成员之间的贸易壁垒,允许货物在成员国间自由流动而形成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关税同盟是指成员国之间完全取消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并对非成员国实行统一对外关税税率和其他贸易措施而缔结的同盟。

·共同市场是指成员国之间完全取消贸易壁垒,建立对非成员国的统一关税壁垒,并且允许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和服务的自由流动。

·经济同盟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高级阶段。

·政治联盟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最终阶段。

第三节主要区域贸易集团的发展

·欧共体创始国为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六国。

·至2009年1月止共有27个成员国,他们是:

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丹麦、爱尔兰、希腊、葡萄牙、西班牙、奥地利、瑞典、芬兰、马耳他、塞浦路斯、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罗马尼亚、保加利亚。

·欧共体在实施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主要成果是:

1、建立关税同盟;2、实施共同农业政策;3、建立欧洲货币体系;

4、建立统一内部大市场;5、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生效;6、欧元启动。

·2002年1月1日开始欧盟使用单一货币—欧元

·2011年1月1日起爱沙尼亚开始使欧元。

·其中英国、丹麦、瑞士、希腊不使用欧元。

·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三个贸易伙伴。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其成员国有21个:

分别是中国、澳大利亚、文莱、加拿大、智利、中国香港、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墨西哥、马来西亚、新西兰、巴布亚新几内亚、秘鲁、菲律宾、俄罗斯、新加坡、中国台湾(中华台北)、泰国、美国、越南。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特点:

1、开放性;2、灵活性;3、多层次性;4、渐进性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启动。

·东盟三机制:

十加一十加三(中、日、韩)十加六(中、日、韩、印、澳、新)

·曼谷协定成员国:

中国、印度、韩国、孟加拉、斯里兰卡、老挝

·全球有18亿人口GDP6万亿美元贸易额4万亿美元

第四节区域贸易集团兴起的影响

·贸易创造效应是指成员国之间相互联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会使成员国将本来在本国生产的货物改为由生产成本较低的伙伴国进口而获得净收益,使贸易增加。

·关税同盟的贸易创造效应受以下因素影响:

1、成立同盟之前,各成员国经济结构之间的竞争性大于互补性;

2、组成关税同盟规模的大小;

3、建立关税同盟以前成员国之间的关税越高,建立后产生的贸易创造效应越大;

4、关税同盟成员国之间地理位置越接近,则运输成本越低,从而贸易创造的效应也就越大。

·关税同盟的动态效应(长期影响),其主要表现在对成员国的经济增长产生重要影响,具体表现:

1、规模经济效应;2竞争效应;3、投资效应。

·区域贸易集团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1、区域贸易集团的兴起与发展进了集团内贸易的增长;

欧洲统一大市场启动后,内部市场的贸易额已占这些国家贸易总额的65%。

2、区域贸易集团兴起与发展促进了区域贸易集团内的分工与技术合作,加快了产业结构的调整。

3、区域贸易集团的兴起与发展对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影响。

区域贸易集团对内实行的各种优惠措施,往往会对非成员国构成一定的歧视,形成对外的排他性。

第十一章国际机构与协定

·世界贸易组织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被称为国际经贸活动的三个支柱。

第一节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1947年4月到10月举行了由23个国家参加的关税减让谈判。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从1948年1月临时生效一直到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共存在47年。

·大幅度地削减关税及其他贸易障碍,取消国际贸易中的岐视待遇。

·乌拉圭回合谈判(官贸最后一轮谈判),总协定缔约方于1986年9月,1994年4月15日在摩治哥的马拉喀什举行,1995年1月1日生效。

·乌拉圭回合的成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各参加方的关税水平将进一步降低;

2、农产品贸易和纺织与服装贸易重新纳入全球自由贸易轨道。

到2005年1月1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