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江西吉安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解析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099644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6.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江西吉安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学年江西吉安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学年江西吉安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学年江西吉安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学年江西吉安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学年江西吉安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学年江西吉安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学年江西吉安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学年江西吉安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学年江西吉安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学年江西吉安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学年江西吉安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学年江西吉安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学年江西吉安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学年江西吉安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学年江西吉安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学年江西吉安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学年江西吉安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学年江西吉安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学年江西吉安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江西吉安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解析版.docx

《学年江西吉安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江西吉安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解析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江西吉安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解析版.docx

学年江西吉安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解析版

2015-2016学年江西吉安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作为城里人如果错误地认为农村远离城市,对农村污染视而不见,甚至把城市污染物转移到农村,终究要________,用自己的健康来偿还。

②机器能够为人类造福,但如果将来机器发展得足够智能,那么人工智能就是“人类最大的潜在威胁”,玩弄人工智能等同于“召唤恶魔”,_________。

③精于谋划小圈子的人,拉帮结派,编织自己的关系网,以使自己左右逢源,如鱼得水。

结果却是_________,到头来圈住的定会是自己。

A.自食其果玩火自焚作茧自缚

B.玩火自焚自食其果作茧自缚

C.作茧自缚自食其果玩火自焚

D.作茧自缚玩火自焚自食其果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和工商业的发展,为隋朝的统一创造了有利条件。

B.我们要正确贯彻和深刻理解胡锦涛同志关于经济问题的重要讲话精神。

C.历史已经证明,由于各国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文化传统和发展水平的不同,促进和保护人权的侧重点自然会有所不同。

D.和传统的书法艺术不同,现代书法艺术追求的是视觉性艺术性,更注重以造型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和个性。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没有一个人的生命是完整无缺的,每个人都少了一样东西。

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仿佛我们背上的一根刺,时时提醒我们要谦卑,要懂得怜恤。

①以前我也痛恨我人生中的缺失

②你不想要它

③每个人的生命,都被上苍划上了一道缺口

④因为我认识到生命中的缺口

⑤它却如影随形

⑥但现在我却能宽心接受

A.③②①⑥④⑤B.③②⑤①⑥④

C.①⑥④③⑤②D.⑥①②⑤④③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涵养我们的“精神道统”

一位诗人说过,“当灵魂失去庙宇,雨水就会滴在心上”。

诚然,物质财富可以满足生存,但是精神庙宇才能安放心灵。

一个国家,要有共同捍卫的信念天空;一个社会,要有一起坚守的核心价值。

每一个人,在满足口腹之欲后,也深沉呼唤更加富足而充实的人生。

“一个民族必须要有信仰,否则社会上什么‘恶性肿瘤’都会长出来”,有志之士的呼吁,折射出我们时代的精神需求。

如车轮围绕中轴才能转动,苍鹰振动双翼才能飞翔,社会拥有核心价值观,才能产生具有凝聚力的强大磁场。

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是明辨是非、评判美丑、权衡得失的基本标准,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心理习性和行为操守。

每个时代都需要这样的“精神道统”,人们得以从中寻求生命意义,寄托终极关怀。

中华文化向来崇德尚义,孔子选择“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孟子追求“舍生取义,杀身成仁”。

5000年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历史敬畏,也有“为天下人谋永福也”的理想情怀。

正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神道统”,孕育出中华儿女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的价值取向,己达达人、兼善天下的行为方式。

时至今日,当代中国已经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然而,经济发展高歌猛进的同时,拜金主义在一些人那里颇有市场,一些传统道德价值受到挑战,一些价值底线被弃守。

“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的物欲追求,毒奶粉、地沟油带来的良心失守……如果利益的巨浪吞噬价值关怀,那么物欲横流、唯利是图的尽头,必然是良知的出局和信任的崩塌。

在哲人看来,没有良知的快乐、没有是非的知识、没有道德的商业、没有原则的政治,这是现代社会的最大危机。

一些经济学家更看重市场经济中的道德力量,认为“没有诚信、同情心这些最基本的道德观念,市场经济就会引发灾难”。

的确,缺少自由平等,市场经济就可能异化为巧取豪夺的原始丛林;没有公正法治,现代社会也可能堕落为你死我活的零和游戏。

今天,随着物质财富不断累积,富裕起来之后的价值追问,更加峻切地摆在国人面前;涵养我们时代的“精神道统”,同样需要每个人的努力。

出国旅游,能否用自己的行为,展示一个大国的文明?

汽车时代,能否遵守规则,让社会多一份法治意识?

网络普及,能否尊重隐私,向他人释放出诚信和友爱?

从这些点滴努力中,一个人能够获得自我升华,一个国家何尝不能实现从物质现代化向精神现代化的飞跃?

总有一种情怀,能够让人超越争名逐利;总有一种追求,能够让人舍弃一时得失;总有一种感动,能够让人不禁潸然泪下。

物质匮乏的时代,精神的力量可以弥补物质的不足。

物质丰裕的时代,精神的星光则能照耀我们走得更高更远,去拥抱一个更加丰盈的人生,收获一个更加强大的中国。

(选自2014年4月9日《人民日报》)

4.下列关于“精神道统”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精神道统以明辨是非、评判美丑、权衡得失为基本标准,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心理习性、行为操守。

B.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它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属于精神道统这个范畴。

C.涵养我们时代的精神道统,只有人人去努力,讲文明,遵守规则,尊重隐私等,方能获得自我升华。

D.悠久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神道统影响下,孕育中华儿女崇德尚义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

5.下列各项中,其性质属于原文所说“精神的星光能照耀人们走得更高更远”的一项是()

A.近日,中国“首善”陈光标在云南盈江地震灾区行善时,和受灾群众一起手举200元捐款合影,这高调行善,甚至“暴力慈善”的行为显得格外的耀眼,甚至显得另类。

B.苏州公交上一男子吃瓜子乱丢,旁边的西装男进行劝告,争执中西装男捏了小伙的脖子,瓜子男情绪激动,语言轰炸连续七分钟并扯衣服不让西装男下车,公交司机和乘客劝架无果,最终西装男忍无可忍暴打瓜子男。

C.12月19日,沈阳大爷王福顺在人行道上被一名骑电动车的男子撞倒。

男子停车询问大爷是否需要就医,大爷称“没事,我有医保,你赶紧走吧”,然后一瘸一拐离开了现场。

D.四川成都49路公交车上,一名63岁老人为抢座位,坐到一穿短裙的青年女子的腿上,并在该女子让座后因言语不和扇其耳光。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华文化向来崇德尚义,孔子选择“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孟子追求“舍生取义,杀生成仁”。

儒家思想关于“义”的观点态度可以证明这一点。

B.现代社会的最大危机是没有良知的快乐、没有是非的知识、没有道德的商业、没有原则的政治。

C.中国今天的社会出现了很多问题,这与缺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精神息息相关。

D.涵养我们时代的“精神道统”,一个人能够获得自我升华,一个国家也能实现从物质现代化向精神现代化的飞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于敏:

愿将一生献宏谋

陈海波

1926年,于敏出生于天津,青少年时代历经军阀混战和抗日战争。

在那屈辱的年代里,于敏看到的是“兵安在?

膏锋锷;民安在?

填沟壑”的国殇。

喜欢读唐诗宋词、历史演义的于敏,崇拜诸葛亮运筹帷幄的智慧,向往其鞠躬尽瘁的精神,倾慕岳飞的精忠报国。

1941年,在耀华中学读高三的于敏遇到了两位恩师,深受启发。

语文老师王守惠讲解古诗文时,必会把每一篇作品置于一个大的时空中,将写作背景、文学渊源和价值以及作者的家事讲得透彻明了。

数学老师赵博研讲课时喜欢讲授数学题的各种解法以及不同解法的来由。

1951年,于敏研究生毕业后,受到核物理学家彭桓武和钱三强器重,调入近代物理研究所,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

当时,国内没人懂原子核理论。

不过,他很快就掌握了国际原子核物理的发展情况和研究焦点,对原子核物理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站在了国际前沿。

后来,钱三强告诉于敏,决定让他作为副组长领导“轻核理论组”。

于敏虽然当时的原子核理论研究正处于可能取得重要成果的关键时期,但他忘不了“童年亡国奴的屈辱生活”带给他的惨痛记忆,毅然走上了氢弹等核武器研制的道路。

1960年到1965年初,“轻核理论组”在于敏等人的带领下,对氢弹原理和结构做了初步探索,并解决了一系列热核材料燃烧的应用问题,产生了六十多篇论文,但均作为秘密文件保存。

1965年9月底,于敏率领研究人员赶在国庆节前夕奔赴上海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利用该所假期间空出的J501计算机完成了加强型原子弹的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氢弹理论方案。

当氢弹原理的方案传到北京后,邓稼先第二天即飞到上海,听完于敏的汇报后十分兴奋,请大家吃了一顿螃蟹。

该原理一突破,大家斗志昂扬,恨不得立马就造出氢弹。

但是,氢弹原理还需经过核试验的检验。

接下来的一年,于敏他们忙于氢弹原理试验准备工作。

次年12月,氢弹原理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于敏看着蘑菇云翻滚而上,仍不觉得圆满,直至听到测试队报来的测试结果时,才脱口而出:

“与理论预估的完全一样!

”1967年6月17日,又成功进行了全威力氢弹的空投爆炸试验。

爆炸成功后,氢弹需根据实战降低过早“点火”几率等作了优化设计,并定型为我国第一代和武器并装备部队。

尽管在氢弹研制中居功至伟,但对于别人送来的“氢弹之父”称呼,于敏并不接受。

“核武器的研制是集科学、技术、工程于一体的大科学系统,需要多种学科、多方面的力量才能取得现在的成绩,我只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氢弹又不能有好几个‘父亲’。

”他说。

1986年,于敏对世界核武器发展趋势作了深刻分析,认为美国很可能会加快核裁军谈判进程,全面禁止核试验。

于是向邓稼先建议上书中央,希望加快热核试验进程。

果不其然,1992年,美国提出全面禁止核试验的谈判。

1996年,全面禁核试条约签署。

那次上书为我国争取了10年的热核试验时间。

因此,于敏又被视为我国核武器事业发展的战略家。

于敏毕生信奉诸葛亮的“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这种“宁静”使于敏在子女的记忆中是失声的。

儿子对父亲的唯一记忆就是一个字:

忙。

女儿总算找到了一个“声音”,听着很好笑:

有一天,小于元淘气跑进爸爸房间,听到他正对别人说ρ(音近“肉”),高兴地跑出来对妈妈说:

“今天有肉吃了!

于敏倾慕文天祥的威武不屈。

“文革”期间,于敏成了被批判的对象,但他无悔:

“如果我说假话,我可以轻松过关,但我经受不了历史和真理的考验。

我宁愿现在挨整,绝不说对不起历史的话,不说违背真理的话。

于敏,在这个世上大多“沉默无闻”,但他从未抛弃“献宏谋”的一片丹心。

(摘自《光明日报》2015年1月10日,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与往年科技奖励大会上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致辞不同,于敏没有做获奖答词。

因为他始终认为,我国氢弹等核武器事业的成就,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

最初他都不同意自己报名评奖,说要把机会留给更年轻的人。

(陈海波叶乐峰《2014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速写》)

②在氢弹的理论探索中,于敏几乎从一张白纸开始,依靠自己的勤奋,举一反三。

克服重重困难,自主研发,解决了氢弹研制中的一系列基础问题。

他一生只有两次公开露面,一次是1999年,国家为两弹一星元勋授奖;另外一次是2015年1月9日,国家最高科技奖颁奖。

(XX百科)

③离乱中寻觅一张安静的书桌,未曾向洋已经砺就了锋锷。

受命之日,寝不安席,当年吴钩,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器晚成。

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一个名字,荡涤了人心。

(感动中国颁奖词)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历经军阀混战和抗日战争离乱的青年渔于敏立志报国、奋发图强,很好地体现了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

B.虽然当时国内没人懂原子核理论,但是于敏凭着扎实功底,很快掌握了原子核物理的发展情况和研究焦点,对原子核物理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C.于敏毕其一生“献宏谋”,从原子核理论研究的岗位上,毫不犹豫地走上了氢弹等核武器研制的道路,多年的付出,却并不为了赢得荣耀和赞誉。

D.于敏虽然没有留学背景,可是凭借勤奋、智慧和坚定的信念,在氢弹研制过程中功勋卓越,成为氢弹研制的关键人物,获得殊荣,实至名归。

E.甘愿一生献宏谋的理想,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智慧,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都是于敏被誉为我国核武器事业发展的战略家的原因。

8.中学时代两位恩师的教学方法给于敏哪些启发?

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9.于敏在氢弹研制过程中有哪些突出贡献?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10.于敏毕生信奉“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其“淡泊”“宁静”体现在哪些方面?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许文岐,字我西,仁和人。

祖子良,巡抚贵州右佥都御史。

父联枢,广西左参政。

文岐,崇祯七年进士。

历南京职方郎中。

贼大扰江北,佐尚书范景文治戎备,景文甚倚之。

迁黄州知府,射杀贼前锋一只虎,夺大纛

而还。

狱有重囚七人,纵归省,克期就狱,皆如约至,乃请于上官贷之。

十三年迁下江防道副使,驻蕲州。

贼魁贺一龙、蔺养成等萃蕲、黄间,文岐设备严。

贼党张雄飞将南渡,命游击杨富焚其舟,贼乃却。

巡抚宋一鹤上其功。

副将张一龙善驭兵,文岐重之。

尝共宿帐中,军中夜呼噪,文岐曰“此奸人乘夜思遁耳”,坚卧不出。

质明,叛兵百余人夺门遁,一龙追获尽斩之,一军肃然。

杨富既久镇蕲,一鹤复遣参将毛显文至,不相得,兵民汹汹。

文岐会二将,以杯酒释之,始无患。

十五年,左良玉溃兵南下大掠。

文岐立马江口迎之,兵莫敢犯。

时警报日急,人无固志,会擢督粮参政当行,文岐叹曰:

“吾为天子守孤城二载矣,分当死封疆,虽危急,奈何弃之。

”遣妻奉母归,檄富、显文出屯近郊,为固守计。

无何,荆王府将校郝承忠潜通张献忠。

明年大举兵来攻,文岐发炮毙贼甚众。

夜将半雪盈尺贼破西门入文岐巷战雪愈甚炮不得发遂被执。

献忠闻其名,不杀,系之后营。

时举人奚鼎铉等数十人同系,文岐密谓曰:

“观贼老营多乌合,凡此数万卒皆被掠良民,若告以大义,同心协力,贼可歼也。

”于是阴相结,期四月起事,以柳圈为信。

谋泄,献忠索之,果得柳圈,缚文岐斩之。

将死,语人曰:

“吾所以不死者,志灭贼耳。

今事不成,天也。

”含笑而死,时文岐陷贼中已七十余日矣。

事闻,赠太仆卿。

【注】

大纛:

古代行军中或重要典礼上的大旗。

(节选自《明史》)

11.对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景文甚倚之倚:

倚重

B.时警报日急,人无固志固:

坚定的

C.时举人奚鼎铉等数十人同系系:

联系

D.于是阴相结,期四月起事阴:

暗地里

12.下列对原文划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夜将半/雪盈尺贼破西门/入文岐巷/战雪愈甚/炮不得发/遂被执

B.夜将半/雪盈尺/贼破西门入/文岐巷战/雪愈甚/炮不得发/遂被执

C.夜将半/雪盈尺/贼破西门/入文岐巷战/雪愈甚/炮不得发遂/被执

D.夜将半/雪盈尺/贼破西门/入文岐巷/战雪愈甚/炮不得发/遂被执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文歧作战勇武。

当贼寇在江北一带作乱时,文歧辅助尚书范景文进行防御。

在黄州知府任上,与敌军的交战中射杀了敌军的前锋一只虎,最后夺得敌军大旗而还。

B.许文歧智勇双全。

驻守蕲州期间,贼寇头目贺一龙、蔺养成等聚焦于蕲州、黄州一带,许文歧严密防备;后来贼党张雄飞将要南渡长江,文歧用计迫使贼党放弃这次计划。

C.许文歧善于协调将领之间的关系。

久镇蕲州的杨富与新到的参将毛显文不和,弄得兵民不安,文歧在宴会中消除了两人的矛盾。

D.许文歧忠于朝廷。

形势紧迫,人心惶惶,许多人没有固守阵地的想法,许文歧仍要坚守;他没有被杀的原因,在于他立志消灭叛贼。

1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狱有重囚七人,纵归省,克期就狱,皆如约至,乃请于上官贷之。

(2)遣妻奉母归,檄富、显文出屯近郊,为固守计。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岳阳楼记》中“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

“进亦忧”指的是:

“退亦忧”指的是:

《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荆轲悲壮的唱词是: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从仰视和俯视角度写景的句子是,。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

霜月系枫桥。

注:

吴松:

即吴淞,江名。

16.开头两句描写了怎么样的景色?

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17.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

1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敬老,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象征,也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象征。

人都会老的,今天的尊老敬老,也就是自己明天的被尊敬被爱护;反之,①,所以②,而这种美德是跨越地域,穿越光阴的,是日常持久的承继和延续,是细水长流的永恒和绵延,不该有“节点”,不该有“突击”,否则③。

19.请根据下面的材料,概括鲁冰花的作用,不超过50个字。

鲁冰花又名羽扇豆,是豆科类草本植物。

由于花朵色彩丰富、植株错落有序,鲁冰花经常被用于园林造景。

很多植物也喜欢与鲁冰花为邻,因为鲁冰花能帮助其生长,比如在茶叶植株附近种上鲁冰花就可以帮助茶叶健康生长,并让茶叶芳香甜美。

鲁冰花根部的小瘤子源源不断地把有机氮输送到土壤中,从而大大提高了土壤的肥力,所以欧洲许多国家还将鲁冰花种植在休耕的土地上,改良土壤,肥沃土地。

经过多年努力,研究人员已成功地将鲁冰花豆荚中的蛋白质与散发青草气味的成分进行了分离,从而制作出口感与肉制品和奶制品相似的高蛋白食品。

鲁冰花含有丰富的卵磷脂和铁,可防止血管硬化,对缺铁性贫血有一定疗效。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李强放学回家,沮丧地告诉妈妈,这次考试被好友超过了。

妈妈说:

“别灰心,下次一定打败他!

”爸爸说:

“朋友成绩好,应该为他高兴,祝贺他;自己成绩好,不要炫耀;输给别人也不要沮丧。

”妈妈说:

“培养竞争意识至关重要。

我们公司的成功,靠的就是不服输的劲头。

”爸爸说:

“看到别人的长处能去赞美也很重要啊。

”李强默默地看着父母,若有所思。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试题分析:

作茧自缚:

比喻做了某件事,结果是自己受困,也比喻自己给自己找麻烦。

自食其果:

指自己做了坏事,自己受到损害或惩罚。

玩火自焚:

比喻干冒险或害人的勾当,最后受害的还是自己。

第一句中“终究”“用自己的健康来偿还”应该与“自食其果”相匹配。

第二句中“玩弄人工智能等同于’召唤恶魔’”强调干冒险的勾当,最后受害的还是自己,应该用“玩火自焚”。

第三句根据“到头来圈住的定会是自己”应该用“作茧自缚”。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对于成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

第二,辨析色彩。

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

第三,辨析用法。

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

比如本题中的词语,三个成语含义相近,但使用情况有区别。

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语病。

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

A成分残缺,少主语,去掉“由于”;B次序不当,“深刻理解”和“正确贯彻”对调;D搭配不当,“抒发”和“个性”搭配不当。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

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本题主要考查结构性语病。

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

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

比如A成分残缺。

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

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

比如;B次序不当。

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

注意题干的要求,究竟选择的是有语病还是无语病的一项。

3.B

【解析】

试题分析:

作答排序与复位衔接这类题目,关键是要把握语段的中心、结构层次及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还要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如关注关联词语,注意词语间的照应等。

非连续性的语句复位题,还要认真分析横线出现的规律甚至标点符号等,明确与上下文的关系。

本语段的中心是“没有一个人的生命是完整无缺的”,先阐述“没有一个人的生命是完整无缺的”,然后阐述由抵触到接受的过程,可以根据中心和层次确定答案为B。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语句排序型试题,从试题表述形式上看,好像和判断推理部分的事件排序型试题差不多。

但是仔细研究就会发现,这种试题主要考查对文段的内部逻辑关系的把握,不是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

语句排序型试题虽然有表述材料,也有语句结构,有文章体裁,也有中心内容,但其与片段阅读不同,片段阅读的表达内容、语句结构、文章体裁、中心内容等在题干中有着完整的体现,而语句排序型试题题干中的5个或6个语句是杂乱无章的,毫无结构可言,其正确答案才是一个完整的片段。

因此,在解答时,必须按照一定的答题步骤一步一步的来完成。

一、认真阅读语句,明确体裁和中心。

解答语句排序型试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每一个语句,把握语句特点,明确体裁。

其次,明确材料的中心。

思考语句是围绕什么中心展开的。

抓住了中心,就抓住了要害。

然后我们可以根据“中心句”或“总领句”来确定首句或尾句。

本语段的中心是“经济学研究不能把人们当作完全理性的对象”。

二、明确材料结构,理清答题思路。

不同体裁的文章思路也会有所不同:

记叙文的句序常常以时间空间或事情的发展过程(起因、经过和结果)为顺序;议论文的句序,常常把观点放在前面,把材料句放在中间,把总结句放在后面,结构形式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说明文同议论文一样,往往把事理句放在前面把材料句放在后面,因为材料是用来说明事理的,材料的内部又遵循一定的顺序(时间、空间、逻辑)。

理清思路,有利于从整体上大体理顺句序。

一段写景的顺序由观察的角度决定,是俯视、仰视、平视,是从远到近,还是从上到下,是移步换景还是定点观察。

写景的句子常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常采用整散结合的句式,讲究押韵、平仄、对称等。

三、抓住语言标志,把握句子间的逻辑关系。

从局部看,句与句之间往往呈现出并列、承接、解说、对比、递进、转折、因果、总分等逻辑关系。

而这些关系往往体现在一些语言标志上,如关联词语的呼应:

或并列、或转折、或条件、或假设、或递进、或因果……;暗示性词语的使用:

“同时”表示并列,位在后,“与此同时”“与此相反”“反过来说”,表示相反、相对关系,中间不可插入别的词语;“首先”、“其次”、“再次”,表示主次轻重的顺序,不可倒置;“过去”、“现在”与“将来”,表示时间先后;“总之”“综上所述”“由此看来”,表示要提出结论;“诸如此类”,表示综合等等;有指代意义的词语:

有指代意义的词语往往紧跟在所指代的内容后面;句子之间的过渡、对应关系(内容上、形式上),也往往体现语言顺序的一致性;陈述对象前后一致。

抓住这些语言标志,可以把握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有利于尽可能多地确定出必然相连接的句子。

四、连读语感检验,确定正确答案。

有的题干语句,句间关系比较隐晦,甚至多有分岔,可以多解,在排定语序时仍要经意而为,不可草率。

因此,通过前面三步,已将几个语句初步排成了片段,这时要将它们连起来读一读,看语意是否连贯,有没有不对劲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