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099719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86 大小:922.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地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工程地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工程地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工程地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工程地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工程地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6页
工程地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6页
工程地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6页
工程地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6页
工程地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6页
工程地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6页
工程地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6页
工程地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6页
工程地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6页
工程地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6页
工程地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6页
工程地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6页
工程地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6页
工程地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6页
工程地质.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6页
亲,该文档总共8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程地质.docx

《工程地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地质.docx(8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工程地质.docx

工程地质

学习指南

内容简介:

本章要了解工程地质学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理解土木工程与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与影响,难点是对地质环境及工程地质问题的理解。

本章教学内容的重点是地质环境、工程地质条件的概念。

本章教学内容的难点是理解土木工程与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与影响。

学习目标:

学习完后,应该能够:

1.熟悉土木工程对地质环境(含地基)的基本要求;

2.了解工程地质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及其主要任务与研究方法;

3.了解本课程的基本框架。

学习建议:

1.采用自主学习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网络资源、书藉、期刊杂志了解工程地质学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2.发掘自己身边的工程地质现象及原理的应用。

3.建议自主学习2学时。

思考题:

1.工程地质学的主要研究任务是什么?

2.什么是工程地质条件?

3.工程地质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工程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及工程地质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

一、工程地质学基本概念及任务

(1)工程地质学基本概念

工程地质学(engineeringgeology)是地质学(geology)一个分科。

它是调查、研究、解决与兴建各类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问题的科学。

其任务是:

评价各类工程建筑场区的地质条件;预测在工程建筑作用下地质条件可能产生的变化和产生的作用;选定最佳建筑场地和提出为克服不良地质条件应采取的工程措施,为保证工程的合理设计、顺利施工和正常使用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工程地质学包括工程岩土学、工程地质分析、工程地质勘察3个基本部分,它们都已形成分支学科。

(2)工程地质学包含的部分及相关部分的任务

工程岩土学的任务是研究岩、土的工程地质性质,研究这些性质的形成和它们在自然或者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变化。

工程地质分析的任务是研究工程活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研究这些问题产生的地质条件、力学机制及其发展演化规律,以便正确评价和有效防治它们的不良影响。

工程地质勘察的任务是探讨调查研究方法,查明有关工程活动的地质因素,调查研究和分析评价建筑场地和地基的工程地质条件,为建筑选址、设计、施工提供所需的基本资料。

(3)工程地质学的基本任务、主要任务

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以便做到既能使工程建筑安全、经济、稳定,又能合理开发和保护地质环境,这个是工程地质学的基本任务。

而在大规模地改变自然环境的工程中,如何按地质规律办事,有效地改造地质环境,则是工程地质学将有面临的主要任务。

预测工程地质作用(现象)发展趋势以及可能危害的程度,提出控制和克服其不良影响的有效措施,也是工程地质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4)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地质问题的基本概念

工程地质条件是指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条件的总和,它包括土和岩石的工程性质、地质构造、地貌、水文地质、地质作用、自然地质现象和天然建筑材料等几个方面。

工程地质问题则是研究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由于不能满足某种工程建筑的要求,自爱建筑物稳定、经济或正常使用方面常常发生的问题。

概括起来,工程地质问题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区域(地区)稳定问题;二是地基稳定问题。

二、工程地质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

(1)建筑场地、建筑物地基、天然地基、软弱地基和人工地基概念

建筑场地是指工程建设所直接占有并直接使用的有限面积的土地,大体相当于厂区、居民点和自然村的区域范围的建筑所在地。

从工程勘察角度分析,场地的概念不仅代表着所划定的土地范围,还应涉及建筑物所处的工程地质环境与岩土体的稳定问题。

在地震区,建筑场地还应具有相近的反应谱特性。

建筑物地基是指由于承受由基础传来的建筑物荷载而使土层或岩层一定范围内原有应力状态发生改变的土层或者岩层。

地基一般包括持力层和下卧层。

未经加固处理、直接支撑基础的地基称为天然地基。

若地基土层主要由淤泥、淤泥质土、松散的砂土、冲填土、杂填土或其他高压缩性土层所构成,则称这种地基为软弱地基。

若地基土层较软弱,建筑物的荷重又比较大,地基承载力和变形都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需要对地基进行人工加固处理,这种地基称为人工地基。

地基是否具有支撑建筑物的能力,常用地基承载力来表达。

地基承载力是指地基所能承受由建筑物基础传来的荷载的能力。

(2)工程地质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

设计每一个建筑物之前,必须进行场地与地基的岩土工程勘察,充分了解建筑场地与地基的工程地质条件,论证和评价场地、地基的稳定性和适宜性、不良地质现象、软弱地基处理与加固等岩土工程技术决策和实施方案。

实践经验证明,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做得好,设计、施工就能顺利进行,工程建筑的安全运营就有保证。

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及工程地质学的研究方法、任务及学习要求

一、工程活动和地质环境

工程活动的地质环境,亦称为工程地质条件。

地质环境对工程活动的制约是多方面的,它可以影响工程建筑的工程造价与施工安全,也可以影响工程建筑的稳定和正常使用。

工程活动也会以各种方式影响地质环境。

举例说明。

二、工程地质学课程的研究方法、任务和学习要求

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复杂的地质体,所以其研究方法是地质分析法与力学分析法、工程类比法与实验法等的密切结合。

即通常说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

要查明建筑区工程地质条件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它在工程建筑作用下的发展变化,首先必须以地质学和自然历史的观点分析研究周围其他自然因素和条件,了解在历史过程中对它的影响和制约程度,这样才有可能认识形成的原因和预测其发展趋势和变化。

这就是地质分析法,它是工程地质学基本研究方法,也是进一步定量分析评价的基础。

必须具备一定的工程地质的科学知识,并学会分析和使用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处理工程建设与自然地质条件的相互关系,才能正确使用勘察数据和资料进行设计和施工。

学习本课程最重要的是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学习指南

内容简介:

主要介绍了矿物、矿物形态及其物理性质,掌握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岩石的典型结构和构造,三大类岩石的分类和常见岩石及其特点,具有识别常见矿物和岩石的初步能力,岩石的主要物理性质及力学性质。

本章的重点是矿物与岩石定义及其分类及三大类岩石的典型结构和构造,难点是对常见矿物和岩石的识别。

学习目标:

学习完后,应该能够:

1.了解矿物的定义及其分类;

2.掌握岩石的结构与构造;

3.熟练掌握岩石的三大成因类型的主要特征;

4.了解三大类岩石的分类和代表性岩石的特征及其工程地质性质;

5.要把握其对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

学习建议:

在学习本章之前,学员有必要把矿物、岩石与岩体从概念上加以区别,掌握它们之间存在的联系与不同,继而进一步理解岩石、岩体的基本性质及其含义,在掌握岩石的基本组成、结构与构造的同时,要注意其对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把握其关键。

明确岩石、岩体的工程性能好坏的主要影响因素。

思考题:

1.常用的鉴别矿物的标志有哪些?

找一些常见的矿物并对其进行鉴别。

2.什么是岩石?

岩石的分为哪几类?

3.什么是岩浆岩的结构和构造?

各类岩石的结构、构造有何差别?

4.常见的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各主要有哪些?

5.岩石的常用物理性质指标有哪些?

掌握岩石的吸水率、饱水率、饱水因数、软化系数和普氏坚固性系数的概念以及岩石的工程分类情况。

矿物的概念、物理性质、常见的造岩矿物(1、2)

导言

图1深成岩分类命名方案

人类的工程建筑活动是在地表或在地壳浅部的一定地质环境中进行的,任何工程建筑都是修建在岩土体之上(地上建筑物,如房屋、水坝、道路、桥梁等)或者岩土体之中(地下建筑物,如隧道、地下厂房、地下道路等)的,前者将岩土体作为地基,后者将岩土体作为修建环境。

因此,研究岩石和土的工程地质性质是工程地质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一、矿物的概念

矿物(mineral)地质作用形成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它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

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矿物称为单质矿物。

大多数矿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固体矿物按其内部构造分为结晶质矿物和非结晶质矿物。

结晶质矿物(crystallinemineral)是指矿物不仅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而且组成矿物的质点(原子或离子)按一定方式作规则排列,比可反映出固体的几何外形。

具有一定的结晶构造和一定几何形状的固体称为晶体(crystall)。

非结晶质矿物(amorphousmineral)是指组成矿物的质点不作规则排列,因而没有固定形状。

矿物是组成地壳的基本物质,由矿物组成岩石或矿石。

自然界中至今已发现的矿物有3000多种,目前被利用的只有200余种。

二、矿物的物理性质

矿物的物理性质有形态、颜色、硬度、解理、光泽、断口、条痕、透明度和重度等。

矿物的物理性质特征是鉴别矿物的重要依据。

(1)矿物的形态

形态是矿物的重要外表特征,它与矿物的化学成分和内部结构以及生长环境有关,是鉴定矿物和研究矿物成因的重要标志之一。

矿物单体的形态虽然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可分为3种类型:

一向延伸晶体沿一个方向特别发育,呈柱状、针状或纤维状晶形,如石英、辉锑矿、纤维石膏等。

二向延伸晶体沿两个方向特别发育,呈片状、板状、如云母、石膏等。

三向延伸晶体沿三个方向发育大致相同,呈粒状,如黄铁矿、磁铁矿等。

矿物集合体(aggregate)是指同种矿物多个单晶聚集生长的整体外观,其形态不固定。

矿物是否结晶与是否具有规则外形是两个概念。

(2)矿物的颜色和条纹

矿物的颜色是矿物对入射可见光中不同波长光线选择吸收后,透射和反射的各种波长光线的混合色。

矿物粉末的颜色称为矿物的条痕。

一般是看矿物在白色无釉的瓷板上划出的线条颜色。

(3)矿物的光泽

矿物表面反射光线的特点称为光泽。

根据矿物新鲜平滑面上反射光线的情况将光泽分为:

金属光泽、半金属光泽、非金属光泽。

矿物表面不平坦或为集合体的表面或解理发育引起的光线折射、反射等等,均可出现特殊光泽:

珍珠光泽、丝绢光泽、油脂光泽、蜡状光泽、土状光泽。

(4)矿物的解理和断口

矿物受力后沿一定的方向规则裂开的性质称为解理。

裂开的面称为解理面。

按解理面的完好程度解理可分为:

①极完全解理极易劈开成薄片,解理面大而完整、平滑光亮,如云母;

②完全解理常沿解理方向开裂成小块,解理面平整光滑,如方解石;

③中等解理既有解理面又有断口,如正长石;

④不完全解理常出现断口,解理面很难出现,如磷灰石。

矿物受力破裂后,不具方向性的不规则破裂面称为断口。

解理是矿物的一个重要鉴定特征。

(5)矿物的硬度

矿物抵抗外力刻划、压入、研磨的能力,称为硬度。

通常是指矿物的相对软硬程度。

德国矿物学家德里克·莫斯选择10种软硬不同的矿物作为标准,组成1~10度的相对硬度系列,称为“摩氏硬度计”。

(6)矿物的其他性质

矿物的相对密度、透明度、磁性、放射性等对于鉴定某些矿物是很重要的。

三、常见的造岩矿物

常见的矿物及其特征见教材图表1.2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图1三大岩类物质循环

岩石的分类:

根据其成因可分为岩浆岩(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一、岩浆岩

岩浆沿着地壳薄弱带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温度降低,最后冷凝形成的岩石称为岩浆岩。

岩浆喷出地表后冷凝形成的岩石称为喷出岩;岩浆在地表下冷凝形成的岩石称为侵入岩。

在较深处形成的侵入岩叫深成岩,在较浅处形成的侵入岩叫浅成岩。

(1)岩浆岩的矿物成分

图2石英图3正长石图4角闪石

组成岩浆岩的矿物种类很多,其主要矿物有石英(图2)、正长石(图3)、斜长石、角闪石(图4)、辉石、橄榄石及黑云母等。

(2)岩浆岩的结构与构造

①岩浆岩的结构,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的结晶程度、晶粒大小、形态及其相互关系的特征。

按结晶程度,岩浆岩的结构可分为:

全晶质结构、非晶质结构、半晶质结构。

按矿物颗粒大小,岩浆岩的结构可分为:

等粒结构、不等粒结构。

②岩浆岩的构造,是指岩石中不同矿物与其他组成部分的排列填充方式所表现出来的外貌特征。

构造的特征,主要取决于岩浆冷凝时的环境。

岩浆岩最常见的构造有:

块状构造、流纹状构造、气孔状构造、杏仁状构造。

结构和构造特征反映了岩浆岩的生成环境,因此,它是岩浆岩分类和鉴定的重要标志,也是研究岩浆岩作用方式的依据之一。

(3)岩浆岩的分类及常见的岩浆岩

根据岩浆岩中SiO2的含量,岩浆岩可分为下面几类:

酸性岩类(SiO2的含量>65%)、中性岩类(SiO2的含量65%~52%)、基性岩类(SiO2的含量52%~45%)、超基性岩类(SiO2的含量<45%)。

图5花岗岩图6闪长岩图7玄武岩

常见的岩浆岩描述如下:

1酸性岩类:

花岗岩(P-1-6)、花岗斑岩、流纹岩。

2中性岩类:

正长岩、正长斑岩、闪长岩(P-1-7)、闪长玢岩、安山岩。

3基性岩类:

辉长岩、辉绿岩、玄武岩(P-1-8)。

4超基性岩类:

橄榄岩。

二、沉积岩

沉积岩

是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条件下,由母岩(岩浆岩、变质岩和早已形成的沉积岩)风化剥蚀的产物经搬运、沉积和固结硬化而成的岩石。

它是地壳表面分布最广的一种层状岩石。

(1)沉积岩(P-1-9)的物质成分

组成沉积岩的物质成分中常见的有:

矿物、岩屑、化学沉淀物、有机质和胶结物。

(2)沉积岩的结构与构造

沉积岩的结构一般分为碎屑结构、泥质结构、结晶结构及生物结构四种。

沉积岩的构造是指其组成部分的空间分布及其相互间的排列关系。

沉积岩最主要的构造是层理构造和层面构造。

层理构造是先后沉积的物质在颗粒大小、形状、颜色和成分上的不同所显示出来的成层现象。

层理是沉积岩成岩的性质。

层与层之间的界面,称为层面。

上下两个层面之间成分基本均匀一致的岩石,称为岩层。

它是层理最大的组成单位。

层面构造:

在层面上有时还保留有沉积岩形成时的某些特征,如波痕、雨痕及泥裂等,称为层面构造。

沉积岩的层理构造、层面构造和化石,是沉积岩在构造上去背于岩浆岩的重要特征。

(3)沉积岩的分类及常见的沉积岩

根据沉积岩物质组成的特点,沉积岩一般分为下面三类:

1碎屑岩类:

主要由碎屑物质组成的岩石。

2粘土岩类:

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的岩石,如泥岩、页岩等。

3化学及生物化学岩类:

主要由方解石、白云石等碳酸盐类的矿物及部分有机物组成的岩石,如石灰岩,白云岩等。

图8沉积作用与沉积岩图9白云岩图10变质作用与变质岩

常见的沉积岩有:

砾岩、角砾岩、砂岩、粉砂岩、页岩、泥岩、石灰岩、白云岩。

三、变质岩

变质岩

是岩浆岩、沉积岩甚至是变质岩在地壳中受到高温、高压及化学成分加入的影响,在固体状态下发生矿物成分及结构变化后形成新的岩石。

由岩浆岩形成的变质岩称为正变质岩,由沉积岩形成的变质岩称为副变质岩。

(1)变质岩的矿物成分

变质岩的矿物成分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岩浆岩,也有沉积岩,如石英、长石、角闪石、辉石、方解石、白云石等;另一类只能是在变质作用中产生而为变质岩所特有的变质矿物,如石榴子石、滑石、绿泥石、蛇纹石等。

根据变质岩特有的变质矿物,可把变质岩与其他岩区别开来。

(2)变质岩的结构与构造

变质岩的结构一般分为变晶结构和变余结构两大类。

a.变晶结构:

在变质过程中矿物重新结晶形成的结晶质结构。

b.变余结构:

变质岩中残留的原岩结构,说明原岩变质较轻。

变质岩的构造:

原岩经过变质作用后,其中矿物颗粒在排列方式上大多具有定向性,能沿矿物排列方向劈开。

变质岩的构造是识别变质岩的重要标志。

常见的变质岩构造有:

板状构造、千枚状构造、片状构造、片麻状构造、块状构造。

(3)变质岩的分类及常见的变质岩

根据变质岩的构造特征,通常把变质岩分为片理状岩类和块状岩类两大类。

常见的变质岩有:

片麻岩、片岩、千枚岩、大理岩、石英岩。

附:

岩浆岩矿物成分变化简图岩浆岩化学成分变化规律

岩石的工程地质性质

岩石的工程地质性质,主要包括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两个方面。

影响岩石的工程地质性质的因素主要是矿物成分、岩石的结构和构造以及风化作用等。

一、岩石的主要物理性质

⑴岩石的密度和重力密度

岩石的颗粒密度,是指岩石固体部分单位体积的质量。

它不包括岩石的空隙,而取决于岩石的矿物密度及其在岩石中的相对含量。

岩石的密度,是指岩石(包括岩石成分中固、液、气三相)单位体积的质量。

它是具有严格物理意义的参数,单位为g/cm或3kg/

岩石的重力密度,也叫重度,是指岩石单位体积的重量,在数值上等于岩石的试件的总重量(包括空隙中的水重)与其总体积(包括空隙体积)之比。

其单位为kN/

岩石空隙中完全没有水存在时的重度,称为干重度。

岩石中的空隙完部被水充满时的重度,则称为岩石的饱和重度。

⑵岩石的空隙率

岩石的空隙率,反映岩石中空隙(包括空隙、微裂隙和溶穴)的发育程度,空隙率在数值上等于岩石中各种空隙的总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

用百分数表示。

(3)岩石的吸水性

岩石的吸水性,反映岩石在一定条件下的吸水能力。

岩石的吸水率,是指岩石在一般大气压条件下的吸水能力。

在数值上等于岩石的吸水质量与同体积干燥岩石质量的比,用百分数表示。

岩石的饱和吸水率,是指岩石在高压条件下(一般为15MPa压力)或者真空条件下的吸水率,用百分数表示。

岩石的饱水系数是岩石的吸水率与饱和吸水率的比值。

(4)岩石的软化性

岩石浸水后强度降低的性能称为软化性。

岩石的软化性主要取决于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特征。

表征岩石软化性的指标是软化系数。

软化系数是岩石在饱和状态下的极限抗压强度与岩石在干燥状态下的极限抗压强度之比。

其值越小,表示岩石在水作用下的强度越差。

(5)岩石的抗冻性

岩石空隙中有水存在时,水一结冰,体积膨胀,就产生巨大的膨胀力,使岩石的结构和联结受到破坏,若岩石经反复循环冻融,则会导致其强度降低。

岩石抵抗冻融破坏的性能称为岩石的抗冻性。

岩石的抗冻性用强度损失率表示。

二、岩土的主要力学性质

岩石在外力作用下表现出来的性质称为岩石的力学性质,它包括岩石的变形和强度特性。

研究岩石的力学性质主要是研究岩石的变形特性、岩石的破坏方式和岩石的强度大小。

(1)岩石的变形特性

岩石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且其变形性质分为弹性和塑性两种。

根据曲率的变化,可将岩石变形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

1微裂隙压密阶段、2弹性变形阶段、3裂隙发展和破坏阶段、4峰值后阶段。

岩石的变形性能一般用弹性模量和泊松比两个指标表示。

(2)岩土的强度

岩石抵抗外力破坏的能力,称为岩石的强度。

岩石的强度单位用Pa表示。

岩石受力作用破坏,有压碎、拉断和剪断等形式,所以其强度可以分为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和抗剪强度等。

岩石的抗压强度:

是指岩石在单向压力作用下抵抗压碎破坏的能力。

抗拉强度:

是岩石在单向受拉条件下拉断时的极限应力值。

岩石的抗剪强度:

指岩石抵抗剪切破坏的能力。

在岩石强度的几个指标中,岩石的抗压强度最高,抗剪强度局中,抗拉强度最小。

学习指南

内容简介:

主要介绍了地球的层圈构造,掌握地质作用的概念及其分类,明确绝对地质年代和相对地质年代的概念,地层定义,褶皱分类及其特征,断裂的定义、分类和野外判别,地质图的内容、阅读,地质构造对工程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岩体的结构类型及其工程地质。

本章重点是地质构造的类型及其特点,地质构造的野外识别。

本章难点是地质构造的野外识别,地质图的阅读。

学习目标:

学习完后,应该能够:

1.掌握绝对地质年代、相对地质年代、地质年代单位及年代地层单位的概念;

2.了解确定相对地质年代的基本方法;

3.理解地质构造的定义,并对其表现形式、形态有个明确的界定。

4.注意地质构造的类型划分3产状记录不同;

5.理解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的关系;

6.熟练掌握褶皱、节理、断层的概念、要素、类型及其特性;

7.熟练掌握褶皱、节理、断层的工程地质评价;

8.了解活断层的概念、特性、判别及对建筑工程的影响。

学习建议:

学习本章时,首先应清楚地壳是地球组成的一部分,也是人类活动的场所,即人类的居住环境――地质环境。

其次理解地质年代的划分及底层单位的概念。

清楚地质构造的定义,并对其表现形式、形态有个明确的界定。

注意地质构造的类型划分及其成因。

地质构造的定义及其分类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应重点掌握,并能运用基本理论和其要素进行野外识别,判定其性质和类型,从而掌握其对工程性质的影响;另外还应掌握一些特殊的伴生小构造等,有助于理解地质构造概念。

思考题:

1.何谓地质作用、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

2.什么是地质年代?

相对地质年代根据什么来划分?

如何划分?

3.何谓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的类型有哪几类?

4.褶曲有几种基本形态?

如何对褶曲进行分类、分类结果如何?

5.构造节理有哪几种?

各有何特点?

6.简述褶皱构造及断裂构造对工程建设的影响。

地壳运动的概念

一、地壳运动的概述

由自然动力引起地壳或岩石圈甚至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

和地表形态变化和发展的作用叫地质作用。

各种地质作用既有破坏性,又有建设性。

地质作用按其消耗能量和作用部位的不同,分为内动力地质作用和外动力地质作用两种。

由地球内能(如旋转能、重力能、热能和结晶能与化学能等)引起整个岩石圈物质成分、内部构造、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称为内动力地质作用;由阳光辐射能、生物能、日月引力能等外能引起地表形态、物质成分发生变化的作用称为外动力地质作用。

其中主要由内动力地质作用引起岩石圈的变化、变形以及地壳的增生和消亡的作用称为构造运动。

构造运动是使地壳不断变化发展的最重要的一种地质作用,习惯上所说的地壳运动就是指构造运动。

构造运动按其运动方向可以分为两类:

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地壳或岩石圈大致沿地球表面切线方向的运动称为水平运动。

地壳或岩石圈沿垂直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称为垂直运动。

二、地壳运动(图1)的主要证据

图1地壳剖面

①地貌标志

地貌是内、外动力地质作用的产物,但不同类型的地貌分布多受构造运动的控制。

在上升运动的地区以剥蚀地貌为主;在下降运动的地区,则以堆积地貌为主。

②沉积物标志

利用沉积物或沉积岩的厚度资料可以放映地壳升降运动的速度与幅度。

利用岩相变化资料更可以反映地壳升降运动。

我们把能反映沉积物或沉积岩生成环境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生物化石等各种综和特征的术语叫岩相。

③地质构造的标志

褶皱和断层是构造运动的产物,反过来它们又是构造运动的证据。

通过对褶皱、断层的分析,可以恢复构造运动的性质和方向。

地层的接触关系反映构造运动直观明了。

常见的地层接触关系有整合、不整合两种。

整合:

是指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完全一致、时代连续的地层接触关系。

不整合:

是指上下两套地层时代不连续,即两套地层间有地层缺失的地层接触关系。

存在于接触面之间因沉积间断而产生的剥蚀面,称为不整合面。

不整合据其情况可以进一步分为:

a.平行不整合:

如果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岩层之间的产状基本上是一致的叫平行不整合,也叫假整合。

b.角度不整合:

如果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岩层间的产状是斜交的,叫角度不整合。

地质年代的划分

地球发展的时间段落称为地质年代。

地质年代在工程实践中常被用到。

地质学上计算时间的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相对年代,另一种是绝对年龄(同位素年龄)。

一、相对年代及其确定

把各个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岩石,结合埋藏在岩石中能反映生物演化程序的化石和地质构造,按先后顺序确定下来,展示岩石的新老关系,这就是相对年代。

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主要是依据岩层的沉积顺序、生物演化和地质构造关系,所以也可以说是主要依据地层学、古生物学、构造地质学方法。

把一个地区所有的岩层按由下到上的顺序衔接起来,就能划分出不同时期形成的岩层,这种与时间含义相联系的岩层称为地层。

确定地层的上下关系和相对年代的方法叫地层学方法。

不轮岩石性质是否相同,只要它们所含化石相同,它们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