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101675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2.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9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9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9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9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9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9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9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9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9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9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9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9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9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9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9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9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9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9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9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9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9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docx

《9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9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docx

9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0119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0119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一、问号:

1.形式问句(疑问句+谓语动词+疑问句)后不用。

如:

到底哪里是安徒生写作的地方,哪里是他父亲的皮鞋作坊,已经没法弄清了。

再如:

我不知道他为什么离开这里。

2.选择问句,前面句子用逗号,最后一句用问号。

如:

次此出游,我们是到北京呢,还是到南京?

3.并列问句,所有句子后均用问号。

如:

这次到中央党校学习,我学不学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理论呢?

在什么前提下学习呢?

4.倒装问句,前面句子后用逗号,最后一句后用问号。

如:

日子过得怎么样,他?

二、叹号:

1.语气强烈的祈使句、反问句,后面可以用问号。

如:

请您全力维护中华民族荣誉!

再如:

南京大屠杀难道不是日本侵略战争滥杀无辜的铁证吗!

2.感叹句用作句子形式(主语+谓语动词+宾语中,如果感叹句作了主语或者宾语,这个感叹句叫句子形式)时,后面不用感叹号。

如:

黄河我伟大的母亲,是诗人多么真切的呼唤。

再如:

他总是高呼人生是何等美好哇。

3.倒装感叹句,前面都用逗号,最后一句后用句号。

如:

我亲密无间的朋友哇,故乡的小河!

4.呼格名词具有独立语气时,后面用感叹号。

如:

周总理!

您在哪里?

三、逗号:

1.主语是一个句子形式时,如果又很长,一般用逗号隔开。

如:

巴尔扎克和托尔斯泰到底孰优孰劣,是学术界目前无法作出评价的。

2.宾语是一个句子形式时,如果又很长,一般在谓语后用逗号隔开。

如:

我们极力想分析的是,航天飞机在什么样的状态下才能摆脱地球引力而最终很自由地在太空中翱翔。

3.句子前头的外位成分和附加语后一般要用逗号隔开。

如:

据我所知,生命的起源并非一加一等于二那么简单。

4.主语是并列主谓短语或并列动宾短语的,之间一般用逗号。

如:

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毛泽东思想,学习崭新的社会主义理论,是每一个共产党员必须坚持的思想武装任务。

5.句末(谓语+宾语或补语)是并列主谓短语或者动宾短语,其间一般用逗号。

如:

各级医院要开办老年门诊,指导老年人维护健康,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6.语气强烈或结构层次大的关联词语后面一般用逗号。

如:

然而,社会的发展并不全如人意。

7.前后两个词或短语之间没有修饰关系,其词语或短语之间应用逗号隔开。

如:

他站起来,说:

鬼子不灭完,我不会走下战场。

8.并列词语带有语气词,语气延长后用逗号。

如:

他在街上卖豆角啦,黄瓜啦,青菜啦,大葱啦

……

四、顿号:

1.合并式简称一般不用顿号。

如:

中小学的老师要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作题时,要注意区分内容。

如:

此次飞船发射如再用一号或者二号火箭显然是不可能的。

2.经常连用的同义近义词语之间不用逗号。

如:

勤俭节约,发奋图强,是中华民族的一致愿望。

3.和与顿号不能同时使用。

如:

我们热爱自己的祖国和美丽的山川文化。

4.区分上位关系和下位关系。

下位关系之间用顿号,上位关系之间用逗号。

如:

他购买了鲜艳、热烈的月季,芬芳、多情的玫瑰,清醇、雅致的水仙,送给他的同学。

5.标明次序的词语后面用顿号。

如:

第一、……

五、分号:

1.总说用句号后,分说部分用过逗号后用分号。

如:

完成任务需要扎实和细心。

扎实就是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细心则要求我们一丝不苟,毫发毕验。

2.冒号作提示,提示的内容意义区分明显可以用分号。

如:

今天开会提两点要求:

一是希望大家不要说话;二是拜托大家不要吸烟。

六、冒号:

1.表示说话的词语与冒号的关系。

.说和直接引用有三种形式:

A.……说:

——。

B.——。

……说,——。

C.——。

……说。

如:

A.庆喜说:

你到俺家走走吧。

B.这庄稼长得好。

老李感慨道,再来一场秋雨,甭提多高兴!

C.有多大的风,你自己试试。

金凤催促道。

.间接引用时,说后用逗号(特别注意概述现象)。

如:

老一辈革命家多次告诫我们,不论什么时候,一定要艰苦奋斗!

.不完全引用(或称不独立引用,即引用的内容是句子成分,或与复指成分构成同位短语)时,说的后面用逗号,如:

就像苏轼说的那样,休将白发唱黄鸡。

.

表示态度、评价时,说后用逗号。

如:

从教育管理的角度说,任何事情都要防微杜渐。

2.说或与说有关的不表示说话也不具备提示作用的动词之后用逗号。

如:

这一事实说明,落后就要挨打。

3.冒号表示提示下文时,不能与表示解释说明的词语,如即、乃、是、指、就是等同时使用。

如:

我们目前有三大任务:

汲取知识,提高修养,锻炼身体。

七、引号:

1.双引号、单引号分层套用。

如:

王巧说:

这话怎么说的。

毛主席说了么,要‘以粮为纲,全面发展’。

你敢不听毛主席的话!

2.人物语言与引号、句号或逗号的关系。

.

直接完全引用,用如……(表示说的动词):

——。

如:

钱冰大声疾呼:

工业化必须要走环保的路子。

.

间接引用时用如:

——,——。

如:

世界上许多总统都呼吁,人类要和平,不要战争。

不完全(或叫不独立)引用,用如:

————。

如杜甫年轻时满腔抱负,甚至要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注意强调、讽刺、特定称谓、专用名词等词语。

如:

日军在南京杀了那么多人,却还要硬往自己的脸上粘贴什么和平共荣的招牌!

4.引号之间可否使用顿号的问题,目前尚无定论。

从规范化的角度看,用了引号,已标志着内容的隔断,所以,原则上不用。

八、括号:

1.句内括号紧贴注释内容,如有逗号、句号,应放在括号之后。

如:

博大精深的《神曲》(意大利著名诗人但丁),包罗万象,内容涉及诸多知识,神话、宗教和文学典故比比皆是。

2.句外括号:

.

注释整个文段的,括号放在句号(或感叹号、问号)之后。

如:

最好的语言本来就是从最好的外界事物中得来的。

(英国诗人渥兹华斯《〈抒情歌谣集〉序》).只注释末句的,括号放在句号(或感叹号、问号)之前。

如:

王充的学说吸收了道家的思想,虽违儒家之说,合老黄之义(《论衡·自然》)。

3.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括号与引号之间的关系。

如果括号标明引文的出处,注意以下两种情况:

.

不完全(或叫不独立)引用,括号紧贴引号,逗号或者句号放在括号之后。

如:

诸葛亮与徐庶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王粲《英雄记钞》)。

.

完全(或叫独立)引用,句号在引号之内,括号在引号之外;引文如果在一段文字中间,为与下文更明显地断开,可以将句号移用到括号后面。

如:

资产阶级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了。

(《共产党宣言》)再如:

鲁迅对中国青年寄予了很大的希望,他说: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热风·随感录四十一》)。

今天,我们对青年一代更不能失去信心。

4.括号内的内容根据停顿和语气需要,可以用逗号、句号、感叹号或问号。

九、破折号:

注意停顿、提示和总结、注释和插说(夹注)、递进、语气折、语意换等内容的分析。

如:

吴妈长久不见,不知道在哪里,——可惜脚太大。

再如:

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用价值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

十、省略号:

1.并列成分,用省略号后,不与等、之类、这类、这些表达代举或复指的词语同时使用。

如:

个个都戴着纸帽,什么样式的帽子都有:

小丑、皇冠、瓜皮帽、拿破仑帽、乌纱帽、清妃帽……

2.省略号前可以使用句号(或感叹号、问号),不用逗号、顿号,后面不用任何标点符号。

如:

每个人都有多种性格:

他所显露出来的,他所具有尚未显露出来的,他认为自己应该具有的,他觉得自己应该模仿的。

……

十一、书名号:

1.双书名号与单书名号套用。

如《〈物种起源导言〉序》。

2.书名号与括号的关系。

.对书名内容注释,用在书名号内。

如:

《琵琶行(并序)》。

.对书的性质说明,用在书名号外。

如:

《平凡的世界》(三卷本)。

3.报刊名称用书名号,报刊栏目用引号。

如:

他在《人民日报》的文学栏目上发表了小说《红瓦》。

4.电视节目名称现在用不用书名号,一直有争议。

原则上讲,电视节目不属于书报,原则上不用。

5.仅有话题而没有文章的文题用引号而不用书名号。

如:

请以吃饭与获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再如:

他发表了题为《为自由流血》的文章。

6.书名号之间是否使用顿号,现在尚没有定论。

从规范化的角度看,用了书名号,已标志着内容的隔断,所以,原则上不用。

7.书名号内的内容表达有着完整的语气,可以使用句号,特别是感叹号、问号。

如:

《不老的苍天哪!

十二、间隔号:

注意外国人名之间的使用,以及书与篇、卷与章之间的间隔。

如:

这段话选自王火《战争与人·月落乌啼霜满天·三卷·五章》。

标点符号用法及常见差错辨析

标点符号的性质和作用

标点符号简称标点,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现代书面语里有机的部分。

书面语如果不用标点,让人看起来会很吃力;如果用错了标点,还会造成理解上的困难。

标点符号的作用,大体上说,有三个方面:

第一,表示停顿;第二,表示语气,标明句子是陈述语气,还是疑问语气,还是感叹语气;第三,标示句子中某些词句的性质。

1951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公布了《标点符号用法》。

这是我国政府公布的第二套标点符号。

从50年代到80年代,汉语书面语发生了许多变化,文稿和出版物由直排改为横排,有些标点的用法也有了改变。

1990年3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新闻出版署联合发布了修订后的《标点符号用法》。

这次修订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变直行用的标点符号为横行用的标点符号;

(二)修订了部分标点符号的定义;(三)更换了例句;(四)简化了说明;(五)增加了连接号和间隔号。

考虑到标点符号用法的社会影响较大,1994年,在国家技术监督局的提议下,《标点符号用法》改制为国家标准(GB/T

15834-1995),于

1995年12月13日发布。

书面语言要正确使用标点符号,避免差错。

标点的差错无非是:

第一,不应该用标点的地方用了标点;第二,应该用标点的地方没有用标点;第三,应该用那种标点而用了这种标点;第四,标点应该放在那儿而放到了这儿。

为了学会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大家要学习一些语法知识,了解语言的结构规律,掌握组词造句的正确方法,这样也便于读懂讲解标点符号用法的书。

标点符号的种类

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中共有常用的标点符号16种,分点号和标号两大类。

点号7种,标号9种。

点号又分句中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4种)和句末点号(句号、问号、叹号,3种)。

标号包括:

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专名号。

一、句号

(一)句号的基本用法

陈述句末尾用句号。

示例: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

你明天在家休息休息吧。

他问你什么时候出发。

(二)提示

1.

中文和外文同时大量混排(如讲解英语语法的中文书),为避免中文小圆圈的句号。

和西文小圆点儿的句号.穿插使用的不便,可以统统采用西文句号.。

示例:

这个句子应当翻译成Helovessports.

2.

科技文献有时涉及大量公式,为避免中文句号。

同字母o及数字0相混,也可以采用西文句号.。

示例:

焦耳定律的公式是:

Q

I2RT.

计算所得的结果是48%.

3.虽然……但是……尽管……但是……两种句式,但是之前不能用句号。

其他情况下,可以用句号,也可以不用句号,视具体情况而定。

示例:

1911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废除了封建帝制,创立了中华民国。

但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历史任务还没有完成。

文化大革命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阶段,总要总结,但是不必匆忙去做。

4.

位置禁则:

句号不出现在一行之首。

(三)句号使用常见差错

1.

当断不断,一逗到底。

如:

*现代都市人常常渴望逃出钢筋水泥的城堡,去体验乡间的淳朴生活,乡村旅游顺应了现代人追求自然的渴望,所以刚刚兴起便迅速走俏,相信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节奏的加快,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这项旅游活动中来。

(淳朴生活和走俏后面的逗号应改作句号。

标*的例子,标点符号有不当之处,下同。

*此前,我国全面禁止外资进入中国互联网业,但近年来,有一些外国公司不顾中国政府的禁令,已经在中国互联网业投资,这些公司由于先行一步,在新的机遇面前更将获益最大,根据中美签署的协议,包括设立互联网在内的所有服务领域外资都将获得法律许可。

(投资和最大后面的逗号应改作句号)

2.

不当断却断了,割裂了句子。

示例:

*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一个是设备落后,能耗高。

另一个是管理不善,浪费严重。

(能耗高后面的句号应改作逗号)

二、问号

(一)问号的基本用法

1.

疑问句末尾用问号。

示例:

今天你怎么没给我打?

那里的冬天冷吗?

你是吃米饭还是馒头?

2.

反问句末尾一般用问号。

示例:

所有这些,难道不是事实吗?

(二)提示

1.

选择问句问号的位置。

一般的情况是,选择项之间用逗号,问号用在最后一个选择项之后。

示例:

是英雄造时势,还是时势造英雄?

2.

选择问句如果选择项比较短,选择项之间也可以不用逗号。

示例:

会议是上午还是下午?

3.

选择问句如果要强调每个选择项的独立性,可以在每个选择项后都用问号。

示例:

还是历来惯了,不以为非呢?

还是丧了良心,明知故犯呢?

4.

倒装句,问号应该放在全句的末尾。

示例:

明天放假吗,张老师?

5.

位置禁则:

问号不出现在一行之首。

(三)问号使用常见差错

1.

句子里虽然有疑问词,但全句不是疑问句,句末却用了问号。

如:

*我不知道这件事是谁做的?

但我猜做这件事的人一定对我们的情况比较熟悉。

(问号应改作逗号)

*他不得不认真思考企业的生产为什么会滑坡?

怎样才能扩大产品的销路?

(第一个问号应改作逗号,第二个问号应改作句号)

*对于个人独资企业该到哪里申请登记、登记中该注意什么问题?

林科长也一一作了回答。

(问号应改作逗号)

2.

句子虽然包含选择性的疑问形式,但全句不是疑问句,句末却用了问号。

如:

*我也不知道你喜欢不喜欢这种颜色?

(问号应改作句号)

三、叹号

(一)叹号的基本用法

1.

感叹句末尾用叹号。

示例:

这里的风景多美啊!

2.

语气强烈的祈使句末尾用叹号。

示例:

你不要再废话了!

3.

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末尾用叹号。

示例:

你怎么能这样对待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呢!

4.

标语口号末尾,一般用叹号。

示例:

全国各民族大团结万岁!

(二)提示

1.

在表示极其强烈的感叹时,可以使用!

!

及!

!

!

这样的叹号叠用形式。

但是请注意:

(1)要得体,不要滥用。

(2)要使用半角标点,让它们挨在一起。

示例: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她要揭露!

要控诉!

!

要以死作最后的抗争!

!

!

2.

带有强烈感情的反问句,允许问号和叹号并用。

但是请注意:

(1)要得体,不要滥用。

(2)要使用半角标点,让它们挨在一起。

示例:

什么?

男人强烈抗议道,你以为我会随便退出娱乐圈吗?

!

3.

带有惊异语气的疑问句,允许问号和叹号并用。

示例:

周朴园:

鲁大海,你现在没有资格和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鲁大海:

开除了?

!

4.

像上面问号和叹号并用的形式,因为问多于叹,所以建议采用?

!

式,而不采用!

?

式。

5.

禁则:

叹号不出现在一行之首。

(三)叹号使用常见差错

1.

滥用叹号。

陈述句末尾一般用句号,不用叹号。

不能认为只要带有感情,就用叹号。

如:

*看到这里,他愤怒得浑身热血直往上涌!

(叹号应改作句号)

*他在讲话中首先表示向教卫系统全体党员,特别是向我们的老前辈、老党员致以亲切的问候和同志的敬礼!

(叹号应改作句号)

2.

把句末点号叹号用在句子中间,割断了句子。

如:

*那优美的琴声啊!

令我如痴如醉。

(叹号应改作逗号)

四、逗号

(一)逗号的基本用法

1.

单句内部成分与成分之间需要停顿时,用逗号。

示例:

因亏损严重,无力清偿债务的这家建筑公司,日前被法院宣告破产。

升学,是几乎所有的教师和家长都不敢小视的问题。

她呀,已经毕业好几年了。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检查发现的问题全部出在联营柜台上。

九五期间,我市增加了对能源工业的投入,推动了能源工业的技术进步。

没事,老王,您就别说这些见外的话了。

童年的往事,无论是苦涩的,还是充满欢乐的,都是永远值得回忆的。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2.

复句内部各分句之间的停顿,用逗号。

示例:

风是沙漠向人们进攻的武器,但是也可以为人类造福。

(二)提示

1.第一第二第三和其一其二其三等表示序次的词语后面用逗号。

2.

位置禁则:

逗号不出现在一行之首。

(三)逗号使用常见差错

1.

插入语没有加逗号跟其他成分分隔。

如:

*毫无疑问对这种人我们只能诉诸法律。

(毫无疑问后面应加逗号)

2.

不该用逗号的地方用了逗号,把句子肢解了。

如:

*她暗下决心,一旦成婚,就把支持丈夫干好本职工作,作为今生今世最大的追求。

(作为前面的逗号应去掉)

五、顿号

(一)顿号的基本用法

句子内部并列的词语之间需要停顿时,用顿号。

示例:

在人类发展史上,产权载体已先后出现了自然物、劳动产品、商品、货币、债券与股票等多种形式。

(二)提示

1.

并列词语如果结合较紧,中间没有明显的停顿,不要用顿号分隔。

示例:

工农兵长江中下游上下班父母亲男女青年中小学生红白喜事离退休干部。

2.

并列词语间如果有较长的停顿,或为了突出并列各项,也可以在并列词语间用逗号。

示例:

严格的教育,严格的训练,严格的管理,使交警支队成为济南城市文明的一个标志。

3.

相邻两个数字表示概数,要用汉字数码,中间也不要加顿号。

示例:

两三个三五天二十七八岁六七点钟。

4.

相邻两个数字连用,有时不是表示概数,而是一种缩略形式,中间要加顿号。

示例:

初中一、二年级国棉六、七厂八、九两个月退居二、三线17、18号楼102、103路无轨电车。

5.

并列的引语、并列的书名、并列的括号,中间使用顿号符合《标点符号用法》的规定。

但作为一种技术处理,也可以不点顿号。

因为引号、书名号和括号在视觉上有分隔作用,可以避免满纸黑瓜子(顿号)。

示例:

在这个句子里,伟大光荣正确都是形容词。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总复习题中(5)(6)(7)三道题都是一元二次方程。

6.一二三和甲乙丙等表示序次的词语后面用顿号。

7.

位置禁则:

顿号不出现在一行之首。

(三)顿号使用常见差错

1.

没有注意到并列词语的层次。

层次不同的并列关系,上一层用逗号,次一层用顿号。

如:

*城市发展的近期和远景规划,包括土地的开发与利用、基础设施、生活服务设施的建设与管理、环境的治理与保护、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应用、吸引投资的网络组织、营销方式和鼓励措施等。

(应作:

城市发展的近期和远景规划,包括土地的开发与利用,基础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的建设与管理,环境的治理与保护,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应用,吸引投资的网络组织、营销方式和鼓励措施等。

*全国人大常委会又颁布了禁毒决定,对制造、贩卖、运输、非法持有毒品、非法种植罂粟、大麻等毒品原植物、引诱、教唆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等,都作了严厉的处罚规定。

(应作:

全国人大常委会又颁布了禁毒决定,对制造、贩卖、运输、非法持有毒品,非法种植罂粟、大麻等毒品原植物,引诱、教唆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等,都作了严厉的处罚规定。

*他们常常选择合适的地点、合适的时间、用适当的方式,向消费者直接传达产品信息。

(应作:

他们常常选择合适的地点、合适的时间、适当的方式,向消费者直接传达产品信息。

或者:

他们常常选择合适的地点,利用合适的时间,采取适当的方式,向消费者直接传达产品信息。

2.

词语间是包容关系而不是并列关系,中间却用了顿号。

如:

*新建小区内的住宅共24幢、396套,绿化率达到45%

(中间的顿号应去掉)

*评委会用无记名投票选举,选出优秀中青年图书编辑105人,其中中央级出版社32家、34人,地方出版社65家、71人。

(中间的两处顿号都应去掉)

3.甚至,尤其,直至,特别是,以及,还有,包括,并且,或者等连词前面用了顿号。

如:

*由于商品供求往往随着不同区域、不同季节、甚至不同客流成分的变化而变化,所以采购者应当及时把握需求信息。

(甚至前面的顿号应改作逗号)

*5年来,此装置先后取得了一系列具有自己特色、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物理参数和指标,引起国际核聚变界的广泛。

(并前面的顿号应去掉或改作逗号)

*如果后天下雨、或者我突然有事,我就不能到你那儿去了。

(或者前面的顿号应去掉或改作逗号)

六、分号

(一)分号的基本用法

复句内部各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用分号。

示例:

一根普通线,只能通三路;一条微波线路,可通十万路;而一条光缆线路,可以通一亿路。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管理人员只要一出现,小贩们就互相报信,赶快收摊;管理人员一走,他们就又继续倒卖。

(二)提示

1.

如果分句比较简单,内部没有出现逗号,分句间也就用不到分号。

示例: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我渐渐爱上这些孩子了,孩子们也爱上了我。

2.

位置禁则:

分号不出现在一行之首。

(三)分号使用常见差错

1.

单句内并列词语之间用了分号。

如:

*报名者请携带户口簿;身份证;高中毕业证书;体检证明;两张二寸近期免冠照片。

(四个分号都应改作逗号)

*主食和肉食量高;水果,蔬菜量低;室外活动量少,是形成肥胖的一种生活模式。

(水果后面的逗号应改作顿号,两个分号应改作逗号)

2.

不是并列关系就不能用分号。

如:

*这些展品不仅代表了两千多年前我国养蚕、纺织、印染、刺绣和缝纫工艺方面所达到的高度水平;而且也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创造才能。

(而且前面的分号应改作逗号)

3.

多重复句中,并列的分句不是处在第一层上,之间却用了分号。

如:

*只有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才能使社会主义民主法律化、制度化;才能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才能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经济后面的分号应改作逗号)

*从文化程度上看,高学历者;从职业上看,技术人员、个体工商人员和学生;从年龄上看,35岁至44岁的人,更加认为有必要进行夫妻财产公证。

(中间两个分号都应改作逗号)

4.

被分号分隔的语句内出现了句号。

须知:

分号所表示的停顿或分隔的层次小于句号。

如:

*这些课外活动有很多特点。

一是它形式自愿。

孩子愿意就参加,不愿意可以不参加;二是内容丰富多彩。

孩子们的兴趣、爱好,甚至要求可以得到充分满足;三是评定方法轻松活泼。

考试成了展览、演出、小型报告,孩子们可以尽情发挥。

(应作:

这些课外活动有很多特点:

(一)形式自愿。

孩子愿意就参加,不愿意可以不参加。

(二)内容丰富多彩。

孩子们的兴趣、爱好,甚至要求可以得到充分满足。

(三)评定方法轻松活泼。

考试成了展览、演出、小型报告,孩子们可以尽情发挥。

七、冒号

(一)冒号的基本用法

1.

用在称呼语后面,表示提起下文。

示例:

同志们:

第十六届体育运动大会现在开幕。

2.

用在问、答、说、想、认为、指出、宣布、证明、发现、透露、表明、例如一类动词的后面,表示提起下文。

示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