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复习提纲26页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104944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7.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物理复习提纲26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初二物理复习提纲26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初二物理复习提纲26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初二物理复习提纲26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初二物理复习提纲26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初二物理复习提纲26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初二物理复习提纲26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初二物理复习提纲26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初二物理复习提纲26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初二物理复习提纲26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初二物理复习提纲26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初二物理复习提纲26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初二物理复习提纲26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初二物理复习提纲26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初二物理复习提纲26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初二物理复习提纲26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初二物理复习提纲26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初二物理复习提纲26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初二物理复习提纲26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初二物理复习提纲26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二物理复习提纲26页Word文档格式.docx

《初二物理复习提纲26页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物理复习提纲26页Word文档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二物理复习提纲26页Word文档格式.docx

频率在20~20000Hz之间。

次声:

频率低于20Hz。

超声:

频率高于20000Hz。

解释蜜蜂飞行能凭听觉发现,为什么蝴蝶飞行听不见?

(蜜蜂翅膀振动发声,频率在20~20000Hz之间,在人耳听觉范围内;

蝴蝶振动频率低于20Hz,不在人的听觉范围内。

长的空气柱产生低音,短的空气柱产生高音。

长笛、箫等乐器,吹奏时靠空气柱振动发声。

倒开水时听到声音的大小,与热水瓶内的空气柱有关。

3.响度:

指声音的强弱(大小)。

敲鼓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且鼓声越响跳动越高;

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且音叉声音越响溅起水花越大;

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动,且振动越大声音越响。

根据上述现象可归纳出:

声音的响度与物体(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产生的响度越大。

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

减小声音的发散。

例如,医生的听诊器。

☆男低音歌手放声歌唱,女高音为他轻声伴唱:

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小,男低音音调低、响度大。

4.音色:

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人们根据音色能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5.区分乐音三要素:

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

高声大叫──指响度;

高音歌唱家──指音调。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当代社会四大污染:

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振动发出的声音。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

3.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

分贝计量的是声音的响度。

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听觉下限)为0dB;

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

为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

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4.减弱噪声的方法:

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中午要午休时,邻居家里大音量播放的优美动听的音乐,就会变成噪声。

五、声的利用

1.声可传递信息的例子:

a.用声呐技术探测海底的深度。

b.判断雷声有多远。

c.医生用超声波检查身体。

回声定位――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这些声波碰到墙壁或昆虫时会反射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蝙蝠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

2.声可传递能量的例子:

a.工人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

b.外科医生用超声波把结石击成细小的粉末。

第二章《光现象》复习提纲

一、光的传播

1.光源:

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分类:

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

人造光源,如篝火、蜡烛、油灯、电灯。

2.规律: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及现象:

①激光准直。

 ②日食月食的形成  ③射击时瞄准目标。

④小孔成像。

(小孔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⑤影子的形成。

(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⑥排纵队看齐。

 ⑦木匠检查木条刨得直不直。

4.光速:

在我们的计算中,真空或空气中的光速取为C=3×

108m/s=3×

105km/s。

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与声速相反,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快。

一般情况下,v气>

v液>

v固。

二、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

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光射到任何物体表面上都会发生反射。

2.反射定律:

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

即: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光路可逆:

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4.我们为什么可以看见物体?

因为光进入我们的眼睛。

分为两种情况:

(1)物体本身发光(光源),发出的光直接射入我们的眼睛;

(2)物体本身不发光,是由于物体表面反射其它光源发出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

  

5.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⑴镜面反射:

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

条件:

反射面平滑。

应用:

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

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⑵漫反射:

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四面八方。

反射面凹凸不平

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把桌子放在教室中间,我们从各个方向能看到它原因是:

光在桌子上发生了漫反射。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每条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请各举一例说明光的反射作用对人们生活的利与弊。

有利:

生活中用平面镜观察面容;

我们能看到的大多数物体是由于物体反射光进入我们眼睛。

有弊:

黑板反光;

城市高大的楼房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反光造成光污染。

三、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特点:

等大,等距,垂直,虚像。

①像、物大小相等。

②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④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

(实像:

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

虚像:

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

平面镜成像原理:

光的反射定律。

平面镜的作用:

成像改变光路。

2.球面镜:

1)用球面的外表面作反射面的面镜叫凸面镜。

凸面镜性质:

凸面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凸镜所成的象是缩小的虚像。

凸面镜应用:

汽车后视镜,街头拐弯处扩大视野。

2)用球面的内表面作反射面的面镜叫凹面镜。

凹面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

从焦点射向凹面镜的反射光是平行光。

凹面镜应用:

太阳灶、手电筒、汽车头灯。

☆牙医内窥镜是平面镜;

五官科医生的额镜是凹面镜。

☆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我们常用平板玻璃、直尺、蜡烛进行实验。

选用两根相同蜡烛的目的是:

便于确定成像的位置和比较像和物的大小。

选用平板玻璃而不用平面镜的目的是:

平板玻璃是半透明的,便于看到蜡烛的像。

四、光的折射

1.定义: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

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定律:

三线同面,法线居中,空气中角大。

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⑵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密度越小,光线在里面与法线的夹角越大。

空气密度最小,光线在里面的夹角最大。

ɑ气体﹥ɑ液体﹥ɑ固体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传播方向不变(折射角=入射角=0度)。

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4.应用:

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都是物体的虚像,看到的位置都比实际位置高。

☆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蓝天白云在湖中形成倒影,水中鱼儿在“云中”自由穿行。

这里我们看到的水中的白云是由光的反射而形成的虚像,看到的鱼儿是由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虚像。

五、光的色散

1.色散:

一束太阳光通过玻璃三棱镜后,被分解成七种色光的现象,叫做色散。

白光的组成:

红,橙,黄,绿,蓝,靛,紫。

2.一束太阳光照在红玻璃上,只透过红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

一束太阳光照在红纸板上只反射红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一束太阳光照在蓝玻璃上,只透过蓝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

一束太阳光照在蓝纸板上只反射蓝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这说明:

透明的物体只透过与它颜色相同的色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

不透明的物体只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色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

也就是说:

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物体通过什么色光,它就是什么颜色);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物体反射什么颜色,它就是什么颜色)

3.色光的三原色:

红,绿,蓝。

等比例混合后为白色光。

颜料的三原色:

品红,黄,青。

等比例混合后为黑色。

☆绿光照在绿色的菠菜上,菠菜呈绿色;

照在白纸上,白纸呈绿色;

照在红纸上,红纸呈黑色。

☆白纸上印有黑字,每个人都看得特别清楚。

是因为白光照在试卷上,白纸反射出白光进入眼睛,而黑字不反光。

☆如果一个物体能反射所有色光,则该物体呈现白色;

如果一个物体能吸收所有色光,则该物体呈现黑色;

如果一个物体能透过所有色光,则该物体是无色透明的。

六、看不见的光

1.光谱:

把七色光按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

2.红外线:

在光谱中的红光以外存在,人眼不能看见。

红外线热作用强,穿透云雾的能力强,可以用来烘烤、遥控、拍照等。

红外线辐射到物体上,可使被照的物体发热;

一般物体都会向外辐射红外线,物体辐射红外线的本领与物体本身的温度有关,物体温度越高,辐射红外线的本领越强。

红外线夜视仪是根据夜间人的体温比周围草木或建筑物的温度高,人体辐射的红外线比它们强的原理制成的。

3.紫外线:

在光谱中的紫光以外存在,人眼不能看见。

紫外线化学作用强,可用来杀菌,促进骨骼生长,应用它的荧光效应还可以进行防伪。

太阳光是天然紫外线的重要来源.适当的紫外线照射有助于合成维生素D,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有害。

阳光中的紫外线大部分被大气层上部的臭氧层吸收,不能到达地面。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提纲

一、透镜

1.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2.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在焦点(F)。

3.凸透镜焦距越短,会聚作用越强(光线通过后偏折得厉害)。

同种材料制成的凸透镜,表面越凸,焦距越短。

4.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5.测焦距:

(1)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

(2)调节凸透镜与纸屏的位置,直到纸屏上出现最小最亮的光点。

(3)用刻度尺测出透镜中心到光点的距离即为焦距。

二、生活中的透镜

1.照相机:

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暗箱中的胶卷相当于光屏.当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时,它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投影仪:

投影仪上有一个相当于凸透镜的镜头。

当物距稍大于焦距时,它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放大镜:

放大镜本身就是一个短焦距的凸透镜。

当被观察的物体在其焦距以内时,它能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体和实像分别位于凸透镜的两侧;

凸透镜成虚像时,物体和虚像分别位于凸透镜的同侧。

3.平面镜成像与凸透镜所成的虚像有何异同:

不同点:

平面镜是通过光的反射成等大的虚像;

凸透镜是通过光的折射成放大的虚像。

相同点:

都是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组成,都不能用光屏来承接。

而且都是正立的。

三、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

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的原因有:

①蜡烛在焦点以内;

②烛焰在焦点上;

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2.凸透镜成像规律

一倍焦距分虚实,两倍焦距分大小,实倒虚正。

物距等于像距(u=v=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照相机:

物距大于像距(u>

2f,f<

v<

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物距小于像距(f<

u<

2f,v>

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内(u<

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3.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

⑴u=f是成实像和虚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

⑵u=2f是实像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

⑶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或虚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⑷成实像时:

四、眼睛和眼镜

1.成像原理:

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

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我们就看到了物体。

2.近视眼产生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

因此应该利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的特点,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凹透镜,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3.远视眼产生的原因是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来自远处一点的光还没有会聚成一点就达到视网膜了。

因此,应该利用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的特点,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凸透镜,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4.透镜焦度用ф表示,f表示焦距,则ф=。

眼镜片的度数T=×

100

凸透镜(远视镜片)的度数是正数;

凹透镜(近视镜片)的度数是负数。

5.取一副老花镜,测定它的两个镜片的度数。

器材:

一个白纸屏、一把刻度尺、一副老花镜

步骤:

(1)将两个镜片分别正对着太阳光

(2)调节凸透镜的位置,直到纸屏上出现最小最亮的的光点

(3)用刻度尺分别测出镜片到光点的距离f1、f2

(4)用公式算出镜片的度数.T=×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

1.显微镜:

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物镜。

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

目镜的作用是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

经过这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

显微镜物镜焦距短,目镜焦距稍大。

2.望远镜:

有一种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

望远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一(缩小的)实像;

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

望远镜物镜焦距较长,目镜焦距较短。

3.物体对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不仅和物体本身的大小有关,还和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

☆简述测焦距的三种方法(近似值)

办法一:

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使另一侧有一个很小很亮的光点,量出光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即焦距;

办法二:

把凸透镜作放大镜使用,透过放大镜看书本上的字,当字很模糊不清时,量出字到凸透镜的距离即焦距;

办法三:

利用凸透镜成像,当光屏上得到清晰等大的像时,量出物到凸透镜的距离,再除以2即为焦距。

☆简述区别凸透镜与凹透镜的几种方法

方法一:

看外观,中间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否则是凹透镜。

方法二:

对着课本上的字看,能把字放大的是凸透镜,否则属于凹透镜。

方法三:

正对太阳光,能会聚太阳光的透镜是凸透镜,否则是凹透镜。

方法四:

能使蜡烛在光屏上成倒立的实像的透镜是凸透镜。

方法五:

让一个远视眼透过镜片去看近处的物体,能看清楚的是凸透镜。

第四章《物态变化》单元提纲

一、温度计

1.我们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为100摄氏度,它们之间有100个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摄氏度。

某地气温-3℃读做:

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2.热力学温度与常用温度的换算关系T=t+273.15K

3.常用液体温度计:

①温度计构造:

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

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家庭和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原理:

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③分类及比较:

分类

实验用温度计

寒暑表

体温计

用途

测物体温度

测室温

测体温

量程

-20℃~110℃

-30℃~50℃

35℃~42℃

分度值

1℃

0.1℃

所用

液体

水银煤油(红)

酒精(红)

水银

特殊

构造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

方法

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

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④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方法:

使用前:

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液体的温度;

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

①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②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做大目的是:

温度变化相同时,体积变化大;

上面的玻璃管做细的目的是:

液体体积变化相同时液柱变化大。

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

读数准确。

二、熔化和凝固(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1.熔化:

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晶体物质:

海波、冰、各种金属。

非晶体物质:

松香、石蜡、玻璃、沥青。

晶体熔化曲线图非晶体熔化曲线图

晶体熔化时的特点:

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熔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晶体熔化的条件:

⑴达到熔点。

⑵继续吸热。

2.凝固: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晶体凝固曲线图非晶体凝固曲线图

晶体凝固时的特点:

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

凝固点:

晶体形成时的温度。

晶体凝固的条件:

⑴达到凝固点。

⑵继续放热。

3.晶体物质在熔化或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非晶体物质在熔化或凝固过程中温度发生改变。

同种晶体的熔点与凝固点相同。

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雪天路面有厚厚的积雪,在路面上喷洒盐水,盐水使雪的熔点降低,积雪很快可以熔化。

三、汽化和液化(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1.汽化: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的形式。

它们都需要吸热。

①沸腾:

在一定温度下(达到沸点),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点: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

⑴达到沸点。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②蒸发:

在任何温度下,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

⑴液体温度的高低;

⑵液体表面积的大小;

⑶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蒸发的作用:

蒸发吸热(吸空气、依附物、留下的液体的热量),具有致冷作用。

2.液化: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液化有两种方法:

⑴降低温度(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

⑵压缩体积。

液化的好处:

体积缩小,便于储存和运输。

☆用小纸锅烧水,能使水沸腾,而纸锅自身不会燃烧的原因是:

由于水沸腾吸热,温度保持不变,使得纸的温度低于着火点。

☆一块金属在冰箱中被冰冻后,取出放置一会儿,可以发现变湿了。

如果马上用干毛巾擦,能擦干吗?

为什么?

擦不干。

因为空气中水蒸气遇冷(的金属)发生液化,形成小水滴附着在金属表面。

擦去这层水,又有新的水蒸气在温度低的表面发生液化,所以一时擦不干。

四、升华和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升华: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

易升华的物质有:

碘、冰、干冰、樟脑、钨。

凝华:

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

☆要使洗过的衣服尽快干,请写出四种有效的方法。

⑴将衣服展开,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⑵将衣服挂在通风处;

⑶将衣服挂在阳光下或温度较高处;

⑷将衣服脱水(拧干、甩干)。

☆解释“霜前冷雪后寒”?

霜前冷:

只有外界气温足够低,空气中水蒸气才能放热凝华成霜,所以“霜前冷”。

雪后寒:

化雪是熔化过程,熔化吸热,所以“雪后寒”。

☆冻肉出冷库后比进冷库时重,这是为什么?

因为空气中水蒸气遇冷(0℃以下)凝华成小冰晶(霜),附着在冻肉上。

第五章《电流和电路》复习提纲

一、电荷

1.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荷)。

(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灰尘等。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①摩擦起电: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原因:

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实质:

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

②接触带电:

物体和带电体接触带了电。

如,带电体与验电器金属球接触使之带电。

3.两种电荷

正电荷: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

物质中的原子失去了电子。

负电荷: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

物质中的原子得到了电子。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5.验电器构造:

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等。

验电器作用:

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验电器原理: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6.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

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电子绕核运动。

7.电荷量:

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

单位:

库仑(C)

元电荷1e=1.6×

10-19C

8.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所有电子总共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也就是原子对外不显带电的性质。

9.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

1)导体:

善于导电的物体。

导电原因:

导体中有大量的自由移动电荷。

常见材料:

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

2)绝缘体:

不善于导电的物体。

不易导电原因:

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一定条件下,绝缘体也可变为导体。

(原因是:

加热使绝缘体中的一些电子挣脱原子的束缚变为自由电荷。

3)“导电”与“带电”的区别

导电过程是自由电荷定向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