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5型内燃机车辅修小修工艺.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105075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45.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风5型内燃机车辅修小修工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东风5型内燃机车辅修小修工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东风5型内燃机车辅修小修工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东风5型内燃机车辅修小修工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东风5型内燃机车辅修小修工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东风5型内燃机车辅修小修工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5页
东风5型内燃机车辅修小修工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5页
东风5型内燃机车辅修小修工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5页
东风5型内燃机车辅修小修工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5页
东风5型内燃机车辅修小修工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5页
东风5型内燃机车辅修小修工艺.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5页
东风5型内燃机车辅修小修工艺.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5页
东风5型内燃机车辅修小修工艺.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5页
东风5型内燃机车辅修小修工艺.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5页
东风5型内燃机车辅修小修工艺.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5页
东风5型内燃机车辅修小修工艺.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5页
东风5型内燃机车辅修小修工艺.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5页
东风5型内燃机车辅修小修工艺.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5页
东风5型内燃机车辅修小修工艺.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5页
东风5型内燃机车辅修小修工艺.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5页
亲,该文档总共5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东风5型内燃机车辅修小修工艺.docx

《东风5型内燃机车辅修小修工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风5型内燃机车辅修小修工艺.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东风5型内燃机车辅修小修工艺.docx

东风5型内燃机车辅修小修工艺

一、柴油机小、辅修工艺

一、尺寸限度

1.气门锁夹下陷量不大于2mm

2.气门冷态间隙:

进气门:

0.4+0.05mm

排气门:

0.5+0.05mm

二、主要工具

  曲轴箱盖、凸轮轴盖。

摇臂轴座盖、存放架、螺母存放盒、盘车搬手、喷油器、拔出器、检点锤、照明灯、手电简,塞尺及专用斜塞尺、克丝钳、厚度平分尺、油石,燥发压力表、150mm钢尺,12—14、14一17、17—19,22—24,24—27毫米开口及梅花扳手,l0mm开口扳手,300mm活动扳手。

三.工艺过程

(一)用专用扳手分别卸下增压器通风罩,曲轴箱盖、凸轮轴箱盖,摇臂箱盖,置于专用存放架上,并将曲轴箱盖、凸轮轴箱盖的紧固螺丝及垫片用专用盒存放。

(二)检查盘车机构,装好盘车扳

手,打开示功阀。

1.用14—I7mm开门扳手松下盘车机

构两侧检查孔盖紧固螺栓,取下检查孔

盖,检查盘车机构应安装齐全,无松动。

2.用22—24mm开口扳手松开行程开

关螺丝,用链子栓好,若链子丢失,应配

齐.

3.用14—17mm开口扳手松下示功

阀,检查其手轮开口销应齐全,手轮螺母

(三)检查气缸盖及摇臂轴座

1.检查气缸盖工艺堵,示功阀座,

进.排气支管安装螺栓应无松动.各垫处

无泄漏,否则应把紧或更换。

2.检查气缸盖各部无裂漏,否则应修

复或更换。

3.用照明灯检查摇臂,横臂。

气门弹

簧等,不许有裂纹折损,滑油管和调整螺

母状态良好,横臂导杆不许有松动断裂,

4.盘车,使各气门处于关闭位置,检

查横臂与同名气门之间的间隙,用0.03mm

塞尺不得塞入,否则应用24—27mm梅花

扳手松下锁紧螺母(先用l0mm开口扳手

叉住调整螺丝丝头部分)用开口扳手调节

其调整螺丝,使横臂与气门杆头端面密贴

后,拧紧锁紧螺母,再用0.03mm塞尺不

得塞入

5.用塞尺检查’横臂与同名气门弹簧上

座的间隙,不得小于0.5mm,各气门锁夹的下陷量不得大于2mm。

(四)调整进、排气门冷’态间隙‘

转动曲柄使各进、排气推杆滚轮与相,

应凸轮基圆基点接触,调整进、排气门冷

态间隙使其达到标准。

用规定厚度的塞尺分别在横臂顶面与

压球座之间小许用力能自由抽动即可。

否·

则应用专用扳手或24—27mm梅花扳手及

10mm开口扳手松开摇臂调整螺丝上的锁

紧螺母,用10mm的开口扳手拧动调整螺

丝直至冷态间隙符合要求为止,然后拧紧

锁紧螺母,再用塞尺复查一遍冷态气门间

隙的正确性。

冷态气门间隙按下表调整:

缸号

1

2

3

4

5

6

7

8

 

360°

 

(五)互换喷油器

1.用加长的24mm叉口扳手,松开全

部高压油管进油管及喷油器压盖螺母,用拔出器从安装孔内抽出喷油器。

2.喷油器安装座要保证清洁。

3.将喷油口擦拭干净,检查喷油器上的密封胶圈不得有绞劲现象。

4.检查喷油器体与气缸盖结合面处的

密封、铜垫不得遗失。

5.用手电窥视活塞顶部可见部分应无

异物。

6.按解体顺序相反安装喷油器。

(六)检查机体、机座及曲轴箱

1.用检点锤和照明灯(手电筒)检查机座(油底壳)各部无裂纹,否则应焊修。

2.检查机体与机座结合面应无漏泄,否则用27mm梅花扳手紧固螺栓。

3.用照明灯,检点锤逐缸检查主轴承盖,连杆瓦盖不许有裂纹,其紧固螺栓开

口销应开度合适,作用良好,防缓铁丝无

折断,否则应校检螺栓把紧刻印标记,若

有标记不符合者应用专用扳手把紧校正,

再穿好开口销或防缓铁丝。

用照明灯及

300mm螺丝刀轴向拔动连杆大端应灵活

无卡滞,其可见部分应状态良好无裂纹,

连杆大端若轴向有阻滞时应抽出连杆检查

4.用照明灯检查曲轴可见部分应无裂

纹,工艺堵无脱落。

5.用照明灯检。

查滤网应清洁完整,其安装螺栓.应紧固齐全无松动,若发现有金属异物,应认真检查确认原因后清除异

物,在检查自由端时应注意检查泵支承箱

内有无异物。

(七)检查主轴瓦(有必要时进行)

1.用手锤、撬棍、拔出开口销,用专用套管扳手松下主轴承螺栓紧固螺母,取下主轴承盖及主轴瓦。

2.检查主轴瓦工作表面,不许有剥离,烧损及严重拉伤,其腐蚀面积,不许超过15%但不得与瓦边缘贯通。

3.发现轴瓦不符合上述要求者更换新瓦,被换新瓦用厚度千分尺测量其厚度应、与原瓦一致。

4.安装主轴瓦及瓦盖,按紧固刻印标记对称均匀把紧螺母,穿好08开口销,检查轴瓦端面不平齐度不得大于1mm。

(八)检查气缸套

1.盘车时逐缸从曲轴箱检查孔处检查

各缸缸套有无漏水,镜面可见部分有无剥

离和拉伤。

有漏水和严重拉伤者应分解检

查或更换。

2.若缸套镜面不良,熔着拉伤或剥离

严重者应更换。

3.若进水支管处漏滑油视其情况轻重,酌情更换缸套封圈。

(九)检查活塞

在检查缸套同时,用照明灯检查活塞可见部分技术状态良好,工艺堵无松脱。

(十)检查进水支管

1.逐缸检查进水支管密封良好无泄漏。

2.检查各进水支管接口法兰处不许漏水,否则应用14一17mm梅花扳手紧固,

无效时须松下法兰螺栓放水更换包铜皮石

棉垫。

3.检查进水支管不许有砂眼,裂纹和

漏泄。

(十一)检查凸轮轴推杆、喷油泵下体.检查凸轮轴瓦状态良好,轴瓦定位螺钉作用良好,防缓铁丝无折断,轮.轴各部不许有裂纹。

2.检查各缸凸轮形面,有轻微拉伤时可用油石轻轻打磨处理。

3.检查进排气推杆,泵下体装置各滚轮应转动灵活,检查各滚轮与凸轮形面接触面良好,当滚轮表面有严重拉伤、剥离时应更换。

4.盘车使滚轮与凸轮基园接触,用300mm螺丝刀逐个撬起滚轮,检查滚轮滑

块与导筒不得卡滞现象,弹簧不许有裂断,否则应更换。

5.检查凸轮轴箱各油管.污油管不许有断裂,否则更换。

(十二)检查并扣上凸轮轴箱盖

1.检查凸轮轴箱盖不许有裂纹。

2.密封胶圈不得老化变形和折断,否

则更换。

3.用17—19mm开口扳手把紧安装螺

栓o’

(十三)检查调控装置和喷油泵

1.检查供油拉杆不许弯曲变形否则应拆下调直。

2.拉杆和拐臂的定位销应紧固良好,连接销、开口销应完整,各滚轮转动灵活。

3.用300毫米活动扳手或专用扳手转

动伺服马达拐臂,检查供油拉杆作用灵活,喷油泵齿条应能拉出12刻线以上,但不得大于工13.5刻线,否则应调整最大供油止档或调速器大拐臂的角度来达到要求。

4.外观检查各喷油泵指针不得有松动,用手推.各泵齿条,从0刻线至最大刻线不得有卡滞现象,各泵刻线差量不得大于0.5线。

5.检查齿条锁紧螺母无松动,柱塞套、齿条定位螺钉无松动,其防缓铁丝无折断。

6.检查调控传动箱各部不许有裂纹和漏泄。

用手按动紧急停车按钮,作用灵活可靠,各泵供油齿条应立即回0或略低0刻线,检查完毕用手提起复原手柄。

(十四)检查安装摇臂轴座盖

1.检查摇臂轴座盖应无裂纹,密封胶

圈无老化变形折断,否则应更换。

2.检查各手轮齐全作用良好。

3.扣上各座盖,用32毫米开口扳手均

匀把紧固螺母。

(十五)检查出水管

检查出水支管,总管及各管接口,不许有砂眼裂纹和漏水。

(十六)检查排气管组件

1.外观检查总管,支管、波纹管不许有裂纹,各侧温堵及波纹管接口处不得有泄漏。

2,外观检查总管中间法兰及两端增压器连接法兰处不得有泄漏,隔热层无脱、落。

3.发现波纹管破损,打开增压器排气端检查,清理碎片,检查增压器转子状态。

4.以上检查不符合要求者应分解检查。

(十七)检查上部水管

1.检查各水管不许有砂眼和裂纹。

2.检查各水管接口处不许有漏水,各

胶管不得老化,开裂及腐蚀变形。

3.检查各管卡应安装牢固,各支座无,

开焊。

(十八)检查增压器

1.外观检查。

a.涡壳、进气壳不许有裂纹。

b.各油水管路接口处不许有泄漏,

否则应用17—19mm运口扳手把紧接头螺

母。

c.增压器与中冷器连接胶管不许有老化裂纹和泄漏,卡子应完整并紧固良好。

d.压气机端出口法兰安装螺栓无松缓,结合面处无泄漏。

e.帆布罩不得破损,缩颈钢丝应完好用丝线缝牵。

f.支架及底座安装螺栓,螺母应完整无松动,电焊切割螺栓时不得将紧固面烧环。

2.扳动增压器转子灵活无异音不许与壳体碰擦卡滞现象,否则应吊下检修。

(十九)检查中冷器

1.外观检查。

·

a.检查中冷器体不许有砂眼裂纹,

安装螺丝齐全无松动,对缝处不许有漏

水、漏气。

b.进出水管接口处不得泄漏

c.支架安装牢固无裂纹。

d.中冷器与稳压箱连接法兰安装螺

栓应紧固接口处不许泄漏。

2.检查稳压箱。

a.打开稳压箱排污阀,检查稳压箱

内有无积水等杂物。

b.若稳压箱内有水,则应确定漏水。

处修复。

c.若稳压箱内有较多滑油时,应吊

修增压器。

(二十)检查控制端

1.检查主机油泵作用良好,泵体无泄

漏,安装螺母齐全无松动,打开泵支承箱

检查孔盖,用手从检查孔伸进,握住主机

油泵传动齿轮,轴向窜动应灵活,否则应

松动主滑油泵全部安装螺栓,取下定位销,进行传动齿套同心度调整,直至其轴向窜动灵活,再把紧安装螺栓,重铰定位销孔,配以定位销。

2.检查大小水泵各部无泄漏,安装螺

母齐全无松动,其警告孔处不许有漏水,

否则应吊下修复。

3.检查离心精滤器作用良好,各部无

泄漏,油管接口处不许有漏油。

4.检查油汽分离器各接口螺栓安装齐

全无松动,帆布罩和卡子状态良好无漏

油。

5.检查控制端各管路及连接胶管应无

漏泄、老化、剥离和鼓肚变形,否则应更

换。

(二十一)检查联接箱

用照明灯检点锤外观检查各安装螺栓

及定位销应齐全无松动,两侧和上部,油水

管路不许有漏泄,卡子安装牢固作用良好。

(二十二)检查大油封主机油道端盖,联轴节.

1.用照盼灯和检点锤检查大油封与机体及上下油封合口处连接螺栓应安装齐全无松动,防缓铁丝无折断,油封密封,状态良好,螺栓松动时应紧固。

2.检查主机油道密封盖安装螺栓应齐全无松动,法兰面无泄漏,否则应用12—14mm叉口扳手把紧其紧固螺栓。

3.检查联轴节各连接螺栓安装齐全无松动。

(二)联合调节器

1.外观检查调节器上、中、下体结合

面与油腔相连的法兰面及油管油堵不得漏

泄,否则更换垫片,紧固和拆检.

2.用照明灯检查补偿油杯,滤油网和

3.用照明灯检查铅封,铅封不得缺少

和破封,否则须查明破封原因方准加封。

4.互换联合调节器,解体、检修和试

验按中修工艺执行。

5.更换联合调节器工作油由检修人员在机车辅、小修入库时的热机状态下进行。

小修互换联合调节器时,工作油由检修人员加注,由检修人员进行调整。

6.HH--20工作油存放方法;

HH--Z0工作油在机车上必须有专用容器存放,并保持密封,严防灰尘混入.

7.联合调节器最低转速止钉必须采用双螺钉。

8.联合调节器每次小修时,必须对工作油压力进行测量

9极限伞齿轮磨损到限时,必须成对进行更换。

7.HH--Z0工作油加入方法:

(1)用绸布过滤,从加油杯通过滤网加人。

(2)油位加至油位表中部上、下约1-2mm处.

8.HH--20工作油更换方法:

(1)在机车柴油机热机停机状态下,用

叉口扳手打开放油堵,放净全部工作油。

(2)从加油杯加入清洁柴油至油位表

中线,启机在基本转速运转3--5分钟后放

掉.

(3)注入新的HH--20工作油到标定

油位,启机在基本转速运转3--5分钟后放

檀-

(4)最后注入新的HH--Z0工作油到

标定油位.

(5)冬季对HH--20工作油加入前需

适当加温.

9.解体检修A型机启动加速器时按

中修工艺执行.

10,用检点锤和照明灯检查调控传动

装置可见部分,各法兰螺栓不得松动,法

兰面和接头不得漏泄,伞齿轮不得裂纹点

动装置按中修工艺执行。

(三)控制装置

L目视检查控制机构各传动拉杆,不

得弯曲和变型,动作灵活无卡滞,否则拆

下矫正,调整和检修.

2.检查拉杆、拐臂和滚轮支架的定位

销,定位状态良好,滚轮转动灵活,否则

要进行检修.

3.用手抽出夹头销,往复和回转动作

灵活,调整螺母、开口销齐全无破扭,否

则要拆检或填平补齐。

4.用活扳手转动伺服马达拐臂,检查

拉杆系统应作用灵活,高压油泵调节齿杆

应拉出12刻线以上,但最大不得大于13

刻线,否则应调整最大供油止档位置,或

者调整拐臂的角度来达到技术要求.最大

供油止档调整后,螺母要紧固良好,井加

好铅封禁动.

5.用磁力百分表和弹簧秤,测量供油

拉杆的总间隙和总阻力达到技术标准要求,否则应重新铰孔配销或更换弹簧。

6.用照明灯复查供油拉杆系统各穿销,档圈和开口销,应齐全无破损,否则应配齐或检修.

7.手动击打紧急停车按钮,检查紧急

停车装置作用灵活,各高压油泵齿杆位置

立即置于零刻线,否则要进行调整,检查

后恢复复原手柄.

8.在空载基本转速下,用活动扳手转

动伺服马达拐臀,人为提高柴油机转速,校核极限转速达到技术标准要求,否则打开.调控传动箱,调整极限调速器限速弹簧压力.

(四)燃油输送泵

1.用检点锤和照明灯检查燃油输送泵,泵体无裂纹,安装螺栓无松动,定位销齐全状态良好,油封密封无滑泄,否则应紧固、调整、检修和更换。

2.检查燃油输送泵弹性联轴节,联轴

节不得严重磨损,橡胶缓冲块不得龟裂,老化和破损,否则应更换或检修.

3.互换燃油输送泵的解体、检修和试

验按中修工艺执行.

(五)喷油器

互换喷油器的解体、清洗、检修和试

验按中修工艺执行.

(六)燃油管路

1.用检点锤和照明灯在打燃油状态下,检查燃油系统管路,各接头及管卡无裂纹无松动,各橡胶管不得龟裂、老化和破损,各截止阀、逆止阀、安全阀和限压阀作用良好,管系无漏泄且紧固状态良好,否则要紧固、施焊、调整、检修试验和更换.

2.用检点锤和照明灯检查燃油粗、精

滤器,并清洗滤芯,滤清器不得裂漏,支

架及法兰螺栓无松动,否则要紧固,检修

或更换。

粗滤器滤芯,由乘务员负责清洗、精滤器滤芯由检修负责清洗.

3.用检点锤和照明灯检查预热锅炉燃

油系统,管路无漏泄、接头无松动橡胶元

件不得龟裂、老化和破损、截止阀按使用

季节开关位置正确无误,否则要紧固、施

焊,检修和更换.

4.检查燃油箱及油位玻璃.燃油箱不

得漏泄,加油口滤网不得缺少和破损,油

箱盖齐全且作用良好,油位玻璃清晰无破

损,否则要放油施焊、添平补齐、清洗检

修和更换。

(七)检查中冷器

1.外观检查:

(1)中冷器体不许有裂纹、砂眼,安全螺栓齐全无松动,对缝处不许有漏水漏气。

(2)进出水管接口处不许有泄漏。

(3)支架要牢固无裂纹。

(4)中冷器与稳压箱连接法兰安装螺栓应紧固,接口处不许有泄漏。

2.检查稳压箱。

(1)打开稳压箱排污阀,检查稳压箱内应无油和水等杂物。

(2)若稳压箱内有水时,则应吊下中冷器进行检查。

(3)若稳压箱内有较多油时,应吊下增压

 

二、传动辅助小、辅修工艺

一、主要工具

检点锤、塞尺、手电、照明灯、毛

刷、开口扳一套、0—300毫米深度千分

尺、0—300℃温度计。

二、工艺过程

(一)启动及静液压变速箱的检修

1.检查箱体不得有裂纹,否则应吊下

变速箱按中修工艺进行焊修。

2.用检点锤检查变速箱各安装螺栓应无松动,否则应用相应的扳手紧固。

3.外观检查各结合面及轴承端盖有无漏油及烧损痕迹,通气孔是否畅通,轴承挡圈及加油口盖是否松动。

油位应在上、下两刻线之间,以上检查发现有异状应拆下修理或更换。

4.用14一17mm的开口或梅花扳手打开检查孔盖,按范围检查各轴承及齿轮应符合要求:

不许有剥离、啃伤、断裂、烧损及过热变色现象,齿轮局部腐蚀不许超过其有效啮合面积的15%。

轴承必须转动灵活无异音,保持架不许有松旷,用塞尺检查各对齿轮的啮合间隙应不大于0.7mm,各对齿轮端面的不平齐度应不大于2mm。

5.启机后,变速箱应运转平稳无异常,箱体温度不得超过80℃,除在启动和停止时各轴端油封允许有轻微渗漏外,其它各处不得有渗漏现象。

(二)万向轴、传动轴的检修

1.检查传动轴、万向轴各部不许有裂纹和扭劲现象。

2.检查万向轴的叉头和叉头轴的叉口孔轴线必须在同一平面内,否则应拆下重装,M95×2螺母盖不许有松动,否则应用专用扳手紧固。

3.检查传动轴,要求叉头和叉头轴的叉口孔轴线必须在同一平面内。

4.检查各万向节十字头必须转动灵活,无卡滞现象。

各轴承盖紧固螺栓无松动,否则应紧固。

5.探伤检查传动轴、万向轴,不得有裂纹现象。

(三)静液压系统的检修

1.外观检查静液压泵及马达安装牢固,连接螺杆无松弛,各部无泄漏,启机后检查其运转平稳,无异音。

2.检查温度控制阀作用良好,当水温在66±2℃~74±2℃时,恒温元件应起作用,使阀完全关闭,不许有泄漏,恒温元件阀座面的配合应密贴,不许有串水现象,否则应更换。

3.外观检查安全阀,不许有裂纹,各部不许有泄漏痕迹。

启机后检查安全阀是否泄油,最高开启压力应为16.5土0.5MPa。

4.检查高压胶管,应无裂纹、鼓肚、老

化和泄漏,否则应更换。

5.外观检查静液压系统油水热交换器不许有裂纹,各部无泄漏。

6.外观检查静液压油箱不许有裂纹、开焊,油表玻璃应良好清洁。

用17mm开口扳手松下油箱盖螺栓,抽出磁性滤清器送清洗组清洗更换。

7.检查百页窗控制油缸不许有裂纹和泄漏,当活塞推到高压管端用0—200mm毫米深度卡尺测量活塞球窝头面与回油管端面的距离应90一115mm。

8.检查冷却风扇各处不许有裂纹,风扇轮箍孔与静液压马达主轴安装牢固无松动,风扇叶片与风道外圆单测间隙不得小于3mm,否则应调整马达安装位置来达到规定要求。

在1150转/分的转速下,风扇叶片不许有振动、变形等不良现象。

(四)检查主、启及辅助机油泵

1.检查各泵体不许有裂纹和泄漏痕迹,各管路接头及阀安装牢固无泄漏。

2.打开泵支承箱检查孔盖,用手从检查孔处伸进,握住主机油泵传动齿套轴向窜动应灵活,否则说明同心度不良,应调整主机油泵安装位置,直至符合要求为止,组装检查孔盖。

(五)预热系统的检修

1.打开排污阀,排除炉内油污和积水。

2.长期使用锅炉,应先启动循环水泵,检

查水泵能否正常工作。

3.观察排烟情况,以判明其燃烧性能,可以用调节鼓风机的进风量,使锅炉燃烧状态良好。

4.过冬防寒检查整备时,要进行全面检查,并做点火试验,连续三次点火试验不许有点不着现象。

(六)前、后通风机的检修

l.用检点锤检查安装螺栓紧固无松动,各端无裂纹。

2.检查通风机叶片不许有松动和裂纹。

3.清扫进风滤网。

4.启机后,通风机轴承转动灵活无异音,轴承温升不大于40℃。

(七)水泵

检查大小水泵各部无泄漏,安装,螺栓

齐全无松动;其警告孔处每分钟漏泄不许

超过30滴,否则应修复或吊下更换。

 

三、电器小、辅修工艺

一、准备工作

1.工具材料

兆欧表(1000V、500V),万用表,

电烙铁(220V、110V),常用电工工具,

清洁工具,电筒,绝缘材料,易损件等。

2.要求

(1)有关仪器、仪表、工具应准备齐

全,操作工具应规格化标准化,根据工作

需要携带上车。

(2)仪器仪表应显示正确,状态良

好,按规定的使用方法、条件进行使用,

操作·

二、电器柜部分检查

1.转换开关

(1)目视、手动检查,主触头无过热

变色及烧损、严重拉伤,转换时动触头部

分应动作灵活,接触状态符合要求,风缸

无泄漏,鞲鞴螺母及调节螺钉无松弛脱落。

(2)辅助触头无,歪斜、变形断裂、开

距大于等于4mm·目视应有超程,接触良.

好,触头发黑烧灼应用酒精擦拭或用00#

砂纸,细锉打磨干净。

(3):

各紧固件,机械部件无松动、破

裂,作用良好;各绝缘件无·烧灼变形、脏

污、绝缘良好接线应紧固防缓件齐全,,

连线无烧损,断股不得超过10%,导线接

触良好。

(4)电空阀,阀座、阀口管路无破裂

泄漏。

2.电控接触器

(1)目视、手动检查、触头系统各部

件应安装牢固无松动、断裂及严重过热变

形、烧损,软连线断股不超过10%,触头

修复应用细锉加工,辅助触头可用酒精擦

拭或用00#砂纸打磨干净。

(2)灭弧罩无破裂损坏,灭弧角无裂

纹、变形及铜瘤,与灭弧罩内臂不得相

碰,灭弧线圈无断路、短路,触头弹簧无

松弛脱落。

(3)主触头动作灵活准确,开距16—

19mm。

(4)辅助触头无歪斜、变形、断裂、

烧损,开距≥1.5mm。

(5)作用风缸无破裂泄漏,调整螺钉

无松弛脱落。

(6)电控阀及各引线点检查与转换开

关相同。

3.电磁接触器

(1)拆卸检查灭弧罩无破裂损坏:

弧角无裂纹、变形及铜瘤,与灭弧罩内臂

不得相碰;灭弧线圈无断、短路;触头弹

簧无过热烧损,松弛脱落及卡死现象;

(2)目视、手动检查触头动作灵活。

确,开距15—17mm,目视应有超程,动

静触头接触状态良好,接触线长大于

75%。

不良时应予修复。

触头修复时应用细

锉加工后再用00#砂纸打磨,辅助触头可:

用酒精擦拭,严重时用细锉或00#砂纸打

磨干净.

,(3)衔铁无裂纹、变形、转动灵活,

复原动作良好;各部件安装位置正确,紧

固状态良好。

(4)线圈柜架完整且安装牢固,绝缘

良好无过热变色;引线端子无松动,防缓

垫片·无缺少。

(5)目视、手动检查,辅助触头防尘

罩,基座无断裂缺损;触头无严重烧损发

黑,开距4—5mm,紧固件、防缓件齐

全,与导线连接可靠。

(6)触头编织软线无严重过热及搭

体,断股不超过10%;线圈触头硬连线应

外包绝缘良好,线芯无硬伤、裂痕,与端

子连接可靠。

4.中间继电器

(1),检查防尘罩,底板无破裂,衔

铁、磁轭组件完整状态良好。

(2)目视、手动检查触头架,触头动

作灵活无中间卡滞,接触状态良好,开距

≥2.5,其他符合技术要求,触头发黑应

用酒精擦拭,烧损严重时用细锉及00#砂

纸打磨修复。

(3)线圈及引线无过热、变色、烧

损,各线端子连接可靠,并注意接线螺丝

.的紧固防止脱落。

5.接地、差动、过流继电器

(1)目视、手动检查各继电器动作灵

活,部件齐全完整,紧固可靠。

(2)触头无严重烧损,发黑、开距、

超程符合技术要求,触头处理与中间继电

器相同。

(3)线圈及引线无过热变色烧损,各

导线与端子连接可靠。

(4)检查试验时动作值应符合技术要

求,重新确定后施加漆封,定量记录动作

(释放)整定值。

6.时间继电器

(1)各元器件无过热烧损、开焊、虚焊、断线、接触短路,且安装牢固。

防缓件及零部件装备齐全。

(2)导线与端子线无松动,发生过热

烧损应处理o:

7.电子装置

工.检查注意事项

(1)带电工况不准拔插各电子板o

(2)将各抽屉组件自安装箱内取出检查。

(3)用毛刷清扫附着污物。

(4)无级调速驱动箱中CMOS集成

件拔插时不许用手摸引出脚。

Ⅱ.检查

(1)插销座无断裂破损,锁扣齐全作

用良好;接触簧片无折断、烧损,夹紧力

正常,接触部位清洁且磨擦痕迹明显,簧

片片间无烧损、炭化、短路,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