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络农大耕作学在线作业.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106696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22.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网络农大耕作学在线作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中国网络农大耕作学在线作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中国网络农大耕作学在线作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中国网络农大耕作学在线作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中国网络农大耕作学在线作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中国网络农大耕作学在线作业.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中国网络农大耕作学在线作业.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中国网络农大耕作学在线作业.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中国网络农大耕作学在线作业.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中国网络农大耕作学在线作业.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中国网络农大耕作学在线作业.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中国网络农大耕作学在线作业.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中国网络农大耕作学在线作业.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中国网络农大耕作学在线作业.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中国网络农大耕作学在线作业.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中国网络农大耕作学在线作业.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中国网络农大耕作学在线作业.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中国网络农大耕作学在线作业.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中国网络农大耕作学在线作业.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中国网络农大耕作学在线作业.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网络农大耕作学在线作业.docx

《中国网络农大耕作学在线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网络农大耕作学在线作业.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网络农大耕作学在线作业.docx

中国网络农大耕作学在线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

以下容不属于种植制度容的是()。

土壤培肥

作物布局

熟制

种植模式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土壤培肥

知识点:

  1.1耕作学及其相关容

2.

我国最早引进耕作学的是()。

巽浩

秉权

蔡旭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渠

知识点:

  1.1耕作学及其相关容

3.

下列关于耕作制度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

耕作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因此,耕作制度功能更突出其技术的应用性,如养地技术就是种植制度中突出的重要功能

耕作制度功能既包含技术功能也包含宏观布局功能

耕作制度是一项软技术,主要是功能在于其宏观布局功能

耕作制度更主要的是突出其技术功能,如作物布局、轮作倒茬技术等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耕作制度功能既包含技术功能也包含宏观布局功能

知识点:

  1.2耕作制度原理

4.

下列物质属于恒定性资源的是()。

化肥

人类

水资源

矿产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水资源

知识点:

  2.1资源环境与耕作制度

5.

我国年辐射量最大的地区是()。

长江中下游

东北平原

盆地

青藏高原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青藏高原

知识点:

  2.1资源环境与耕作制度

6.

我国年辐射量最低的地区是()。

东北平原

青藏高原

长江中下游

盆地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盆地

知识点:

  2.1资源环境与耕作制度

7.

根据气候资源特点,我国东北地区的熟制是()。

一年三熟

一年两熟

两年三熟

一年一熟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一年一熟

知识点:

  2.1资源环境与耕作制度

8.

下列作物哪些属于我北平原适宜种植的作物()。

冬小麦、甘蔗、甜菜

春小麦、春玉米、马铃薯

冬小麦、夏玉米、棉花

橡胶、水稻、油菜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冬小麦、夏玉米、棉花

知识点:

  2.3作物的生态适应性

9.

下列作物哪个是适粘土性作物()。

花生

水稻

西瓜

马铃薯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水稻

知识点:

  2.3作物的生态适应性

10.

以下哪个是C3作物的特点()。

光饱和点低,CO2补偿点高

光饱和点高,CO2补偿点低

光饱和点低,CO2补偿点低

光饱和点高,CO2补偿点高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光饱和点低,CO2补偿点高

知识点:

  2.3作物的生态适应性

二判断题

1.

地势对作物布局的影响集中表现在作物分布的水平地带性上。

错误

正确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错误

知识点:

  

2.

在同一田块于同一生长期同时分行或分带同时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其特点为主要生长期共生,一般超过3/4。

正确

错误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错误

知识点:

  

3.

复种是指在同一田地上连续种植两季或二季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正确

错误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错误

知识点:

  

4.

集约种植主要包括两个方向,即提高复种多熟程序的种植集约化和提高一季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栽培集约化。

正确

错误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正确

知识点:

  

5.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矛盾越来越严峻,多熟种植已不适用我国国情的发展需要。

正确

错误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错误

知识点:

  

6.

马铃薯、番茄都是忌连作的作物。

正确

错误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正确

知识点:

  

7.

轮作造成作物病虫草害越来越严重。

正确

错误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错误

知识点:

  

8.

豆科作物主要是富氮类作物。

错误

正确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正确

知识点:

  

9.

连作有很多弊病,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在生产上杜绝连作。

错误

正确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错误

知识点:

  

10.

影响茬口特性的因素包括时间因素、生物因素和耕作栽培措施。

正确

错误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正确

一单项选择题

1.

以下说确的是()。

长日照作物北移,发育提前

短日照作物北移,发育提前

短日照作物南移,发育延迟

长日照作物南移,发育提前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长日照作物北移,发育提前

知识点:

  2.3作物的生态适应性

2.

下列属于长日照作物的有()。

冬小麦

甜菜

水稻

番茄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冬小麦

知识点:

  2.3作物的生态适应性

3.

我国耕地资源紧缺,我国耕地的红线是()。

18亿亩

15亿亩

20亿亩

16亿亩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18亿亩

知识点:

  2.1资源环境与耕作制度

4.

下列关于我国水资源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水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均很充足

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南多北少

水资源紧缺,特别是人均资源量十分紧缺

我国水资源资源季节和年际分布不均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水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均很充足

知识点:

  2.1资源环境与耕作制度

5.

下列关于我国资源与农业生产特点叙述不正确的是()。

建国以来,半个多世纪以来,由于我国农业走的是集约化的道路,对农区的生态和生产条件破坏很大,农区总的状况“局部改善、总体破坏”

我国农业资源禀赋先天不足,通过技术、政策的保障,对解决我国的粮食生产仍然是有希望的

我国西北光热好但降水少,西南水热好但山多平地少

人多耕地少我国资源是最重要特征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建国以来,半个多世纪以来,由于我国农业走的是集约化的道路,对农区的生态和生产条件破坏很大,农区总的状况“局部改善、总体破坏”

知识点:

  2.1资源环境与耕作制度

6.

多熟种植的作用主要有()。

提高农民经济效益

减少肥料的使用

提高土地利用率

协调争地矛盾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减少肥料的使用

知识点:

  3.1多熟种植概念及其发展

7.

下列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特点的说法,错误的是()。

后备耕地资源不多

非耕地农用地多

耕地中灌溉面积较小

人均土地多,耕地少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耕地中灌溉面积较小

知识点:

  2.1资源环境与耕作制度

8.

我国经济作物布局特点不包括()。

布局较为分散,专业性强

技术性强

商品率高

投入高,经济效益多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商品率高

知识点:

  2.1资源环境与耕作制度

9.

有关作物布局原则的说法错误的是()。

满足社会需求

适当集中、灵活多样

追求高产

合理的经济效益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追求高产

知识点:

  2.1资源环境与耕作制度

10.

作物生长发育调控技术不包括()。

早熟晚收

适时播种技术

化学调控技术

防治病虫害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早熟晚收

知识点:

  3.3间混套作

二判断题

1.

热量条件是决定一个地区能否复种的首要条件。

错误

正确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正确

知识点:

  

2.

农田土体主要层次有覆盖层、种床层、稳定层、犁底层。

正确

错误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错误

知识点:

  

3.

心土层指的是30~50cm土壤结构紧密,受外界影响较小,肥力因素较为稳定,物质转化慢,对耕层肥力和作物生长有影响。

错误

正确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正确

知识点:

  

4.

基本耕作主要类型主要有翻耕、深松耕、旋耕。

正确

错误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正确

知识点:

  

5.

耕作主要功能是通过农机具的机械力量作用于土壤,调整耕层和地面的关系,为作物播种、出苗和生长发育提供适宜的土壤环境的农业技术措施。

错误

正确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正确

知识点:

  

6.

保护性耕作具有节水、节肥、增效等多种功能,可以替代的耕作措施。

正确

错误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错误

知识点:

  

7.

保护性耕作的缺点有风蚀、水蚀严重,水分损失,不利于有机质的积累,破坏土壤耕层构造,能耗与成本增加。

错误

正确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错误

知识点:

  

8.

保护性耕作的优点有减少风蚀水蚀、保墒、利于有机质的积累、改善耕层结构、农耗时间少、节约成本。

错误

正确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正确

知识点:

  

9.

耕作措施对农田主体主要影响发生在耕层。

错误

正确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正确

知识点:

  

10.

土壤耕作的任务有调整耕层三相比、创造深厚的耕层与适宜的播床、翻埋残茬、肥料和杂草、消灭病虫害。

错误

正确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正确

知识点:

  

一单项选择题

1.

我国小麦优势区主要分布在()。

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南方

东北平原、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

黄淮海、长江中下游、西南、西北、东北

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西北陆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黄淮海、长江中下游、西南、西北、东北

知识点:

  3.2复种

2.

下列种植方式土地利用程度最高的是()。

一年两熟

休闲

两年三熟

一年一熟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一年两熟

知识点:

  3.1多熟种植概念及其发展

3.

间作与套作的区别在于()。

资源利用程度

共生期的长短

操作的难易程度

空间分布特征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共生期的长短

知识点:

  3.3间混套作

4.

下列作物属于耐连作的作物有()。

大豆

甜菜

冬小麦

亚麻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冬小麦

知识点:

  4.3连作及其应用

5.

下列作物属于忌连作的作物有()。

玉米

西瓜

大麦

小麦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西瓜

知识点:

  4.3连作及其应用

6.

下列选项不属于轮作倒茬作用的是()。

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

增加土壤水分消耗

协调均衡地利用土壤养分和水分

有效减轻农作物的病虫草害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增加土壤水分消耗

知识点:

  4.1轮作倒茬的作用及其应用

7.

下列轮作模式属于复种轮作的是()。

小麦-水稻-→小麦-水稻—→蚕豆-水稻

大麦-水稻-水稻-→马铃薯/玉米-水稻-→大麦-水稻-水稻

小麦—→大豆—→玉米—→小麦

玉米-玉米→水稻-水稻-→玉米-玉米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小麦-水稻-→小麦-水稻—→蚕豆-水稻

知识点:

  4.1轮作倒茬的作用及其应用

8.

春小麦连作主要分布在()。

淮河以南长江两岸

北方无灌溉的麦区

长江流域山地

东北平原地区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东北平原地区

知识点:

  4.3连作及其应用

9.

下列不属于主要间作方式的是()。

玉米//甘薯

春小麦//马铃薯

玉米//大豆

小麦//棉花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小麦//棉花

知识点:

  3.3间混套作

10.

下面不属于翻耕对土壤作用的是()。

覆盖

翻土

碎土

松土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覆盖

知识点:

  5.2土壤耕作措施

二判断题

1.

表土耕作主要类型主要有翻耕、深松耕、中耕。

正确

错误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错误

知识点:

  

2.

农田综合生产力是指农田种植农作物获得持续高产稳产的能力,一般是当季或者一年作物的产量。

错误

正确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错误

知识点:

  

3.

磷循环是典型的沉积型循环。

正确

错误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正确

知识点:

  

4.

氮循环的特点包括总量有限、生物小循环为主、半气相型等。

错误

正确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错误

知识点:

  

5.

碳循环的特点是总量无限,直接进入食物链,快、均匀、充足,大气二氧化碳年增1ppm。

错误

正确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正确

知识点:

  

6.

常规地有机质分解快,肥力状况决定与投入和输出的平衡状态。

正确

错误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错误

知识点:

  

7.

N素循环属于固态型循环。

错误

正确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错误

知识点:

  

8.

磷循环是以生物小循环为主的循环。

正确

错误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正确

知识点:

  

9.

养地手段主要包括两条途径:

一是增加肥力因素;二是改善肥力条件。

错误

正确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正确

知识点:

  

10.

当前我国的肥料当季利用率是40%左右。

正确

错误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错误

知识点: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面选项中属于常规耕作的优点是()。

翻埋作物残茬和肥料

减少风蚀水蚀

利于有机质的积累

降低生产成本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翻埋作物残茬和肥料

知识点:

  5.2土壤耕作措施

2.

下面选项中不是免耕的技术环节是()。

应用广谱性除草剂

免耕播种

耙地

覆盖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耙地

知识点:

  5.4保护性耕作

3.

下面选项中属于常规耕作的缺点是()。

长期土壤变紧实

易造成水土流失

地温下降

表层土壤养分富化下层贫化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易造成水土流失

知识点:

  5.2土壤耕作措施

4.

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是()。

CO2

CO

O2

N2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CO2

知识点:

  6养地制度

5.

造成我国主要河流水体富营养化的是()。

P

N

重金属

K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P

知识点:

  6.2农田土壤培肥

6.

下列关于碳循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直接进入食物链

循环快而均匀

循环不充足

总量无限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循环不充足

知识点:

  6.2农田土壤培肥

7.

以下哪项不是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所带来的后果()。

季节不变

种植面积向高纬度扩展

全球气候变暖

干旱加剧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种植面积向高纬度扩展

知识点:

  7.1耕作制度演变

8.

下列气体属于温室气体的是()。

N2O、CH4、CO2

N2、NO、N2O

CH4、O2、N2O

CO、CO2、O2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N2O、CH4、CO2

知识点:

  6养地制度

9.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极端气候现象也是气候变暖的重要表现

气候变暖有利于粮食增产

气候变暖对我国粮食生产影响不大

目前处于新的气候冰期,气候将越来越趋于变冷,现在就是典型冷期表现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极端气候现象也是气候变暖的重要表现

知识点:

  6养地制度

10.

作物的生态经济适宜区可划分为()级。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四

知识点:

  7.2我国耕作制度区划

二判断题

1.

养地制度是与种植制度相适应的以提高土地生产力为中心的的综合技术体系。

错误

正确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正确

知识点:

  

2.

社会需要是耕作制度发展的基础,自然条件是推动耕作制度改革的动力。

正确

错误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错误

知识点:

  

3.

我国农业发展面临众多任务,主要包括不断增长的农产品消费、效益问题与生态问题。

错误

正确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正确

知识点:

  

4.

熟带的划分主要以热量(积温)条件为依据。

错误

正确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正确

知识点:

  

5.

东北平原丘陵半湿润喜温作物区是复种指数最高的一个分区。

错误

正确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错误

知识点:

  

6.

我国耕作制度改革的战略原则是适应原则、协调原则、经济原则、持久原则。

正确

错误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正确

知识点:

  

7.

黄淮海平原丘陵水浇地二熟旱地二熟一熟区属于Ⅵ区。

错误

正确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正确

知识点:

  

8.

青藏高原喜凉作物一熟轮歇区的耕作制度的发展方向是提高集约度,努力提高一熟制的单产水平。

正确

错误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正确

知识点:

  

9.

耕作制度随着历史的发展进行着不断的演进,现在耕作制只演进到了常年耕作制。

正确

错误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错误

知识点:

  

10.

我国耕作制度改革的主要成就包括提高复种指数,发展多熟制;发展了适于机械化的耕作制度;进一步强化了养地制度等七个方面的容。

错误

正确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正确

知识点:

  

一单项选择题

1.

关于氮循环说法错误的是()。

总量无限

生物小循环无口

生物小循环为主

半气相型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生物小循环无口

知识点:

  6.2农田土壤培肥

2.

以下不属于农田氮素控制途径的是()。

硝化抑制剂

多施有机肥

改进氮肥施用技术

合理灌溉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多施有机肥

知识点:

  6.2农田土壤培肥

3.

以下哪项不是氮的输出途径()。

微生物反硝化作用

淋失

作物吸收

挥发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作物吸收

知识点:

  6.2农田土壤培肥

4.

农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开放型的,以下属于农田生态系统循环输入的是()。

土壤的冲刷

土壤固定

土壤矿质分解

土壤的淋失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土壤矿质分解

知识点:

  6.2农田土壤培肥

5.

下列关于生物小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时间长,围小,开放式循环

时间短,围小,闭合式循环

时间短,围小,开放式循环

时间长,围小,闭合式循环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时间短,围小,开放式循环

知识点:

  6.2农田土壤培肥

6.

氮循环主要是在大气、水体、生物和土壤之间进行,以下哪种不是大气中的氮进入土壤和植物的方法()。

微生物氮转化

植物固氮

人工固氮

非生物固氮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微生物氮转化

知识点:

  6.2农田土壤培肥

7.

以下关于磷循环哪项是错误的()。

典型沉积型循环

生物小循环为主

持续性受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