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知识点.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108109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4.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流行病学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流行病学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流行病学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流行病学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流行病学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流行病学知识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流行病学知识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流行病学知识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流行病学知识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流行病学知识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流行病学知识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流行病学知识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流行病学知识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流行病学知识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流行病学知识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流行病学知识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流行病学知识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流行病学知识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流行病学知识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流行病学知识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流行病学知识点.docx

《流行病学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流行病学知识点.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流行病学知识点.docx

流行病学知识点

流行病学:

是研究疾病和健康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借以制订和评价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的科学。

现况调查:

是指在某一人群中应用普查或抽样调查等方法收集特定时间内某种疾病或健康状况及有关变量的资料,以描述当时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及与疾病有关的因素。

队列研究:

又称随访研究,是将一个范围明确的人群按暴露因素的有无或暴露程度分为不同的亚组,追踪观察一定期限,比较不同亚组之间某疾病发病率或死亡率有无差异,从而判断暴露因素与结局有无关联以及关联大小的一种研究方法。

发病率是表示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罹患率指某一观察时期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患病率亦称现患率、流行率,指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曾患某病(新旧病例)之和所占的比例。

死亡率是指某人群在一定期内死于所有原因的人数在该人群中所占的比例。

病死率表示一定时期内,患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死亡者的比例。

疾病的流行强度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某地区某人群中某疾病的变化及其病例之间的联系程度。

散发是指某病在某地区人群中呈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病例在人群中散在发生或零星出现,病例无明显联系。

流行是指某地区、某病在某时间的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该病的散发发病率水平。

爆发指在一个局部的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有很多相同的病人出现,这些人多有相同的传染源或传播途径。

病因:

那些能使人群发病概率增加的因素,当其中一个或多个因素不存在时,人群中发生该种疾病的几率就下降。

选择偏移:

是由被选入研究中的研究对象与没有被选入者在暴露或疾病有关特征上的差异所造成的系统误差。

信息偏倚:

又称观察偏倚是指在研究的实施阶段从研究对象获取研究所需信息时产生的系统误差。

混杂偏倚:

是指流行病学研究中,在估计暴露与疾病之间的联系时,受到一个或多个既与研究的疾病有密切关系,又与暴露因素有密切联系的潜在危险因素的影响,从而歪曲(低估或高估)了所研究因素与疾病之间的真实联系。

现况调查:

按照事先设计的要求,在某一人群中用普查或抽样调查等方法收集特定时间内某种疾病或健康状况及有关变量的资料,以描述该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及与疾病分布有关的因素。

队列研究:

是指某一特定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或暴露程度分为亚组,追踪观察两组或多组成员结局(如疾病)发生的情况,比较各组之间结局发生率的差异,从而判定该因素与该结局之间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程度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病例对照研究:

按照有无研究的疾病或某种卫生事件,将研究对象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别追溯其既往(发病或出现某种卫生事件前)所研究因素的暴露情况,并进行比较,以推测疾病与暴露之间有无关联及关联强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

匹配:

又称为配比,是指所选择的对照在某些因素或特征上与病例保持一致。

病例的来源:

病例既可以来自医院,即以医院为基础,也可以来自社区,即以社区为基础。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

又称干预试验,是指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按照预先确定的研究方案将研究对象随机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对试验组人为地施加或减少谋者因素,然后追踪观察该因素的作用结果,比较和分析两组或多组人群的结局,从而判断干预措施的效果。

临床试验:

是以已确诊患有某病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以临床治疗措施(药物或治疗方案)为研究内容,通过观察和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从而对临床各种治疗措施的效果进行科学评价。

单盲:

是指研究对象不知道自己的分组和所接受处理情况,但观察者和资料收集分析者知道。

双盲:

研究对象和实验者都不知道分组情况,也不知道研究对象接受的处理措施。

三盲:

是研究实验对象、观察者和资料整理分析者均不知道研究对象的分组和处理情况,只有研究的组织者知道,直到实验结束时才公布分组和处理情况。

临床依从性:

是指患者在临床实验中执行医嘱的程度。

筛检:

是运用快速、简便的检验、检查或其他措施在健康人群中将那些可能有病或有缺陷但表面健康的人同那些真正无病的人区别开来。

诊断:

是指医务人员通过详尽的检查及调查等方法收集信息,经过整理加工后对患者病情的基本认识和判断,诊断是把病人与可以有病但实际无病者区别开来。

诊断真实性的指标包括灵敏度、特异度、漏诊率、误诊率、似然比以及正确诊断指标。

提高筛检与诊断试验效率的方法:

1选择患病率高的人群2采用联合试验。

并联试验:

也叫平行试验,即同时应用多个诊断试验进行诊断,只要有任何一项实验结果为阳性就可定为阳性,只有全部试验结果均为阴性才将最终结果判断为阴性。

串联试验:

也叫系列试验,即一次应用多项诊断试验进行诊断,全部试验结果均为阳性,才将最终结果判断为阳性,任何一项试验结果为阴性就可定为最终结果阴性。

新发传染病ERI:

是新出传染病EID和再发传染病RID的总称,前者是指新种或新型病原体引发的传染病,后者是指已经存在但近年来其发病率增加或流行区域扩大,或面临增加危险的已有传染病。

传染过程:

是指病原体进入机体后,与机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即传染病发生、发展直至结束的整个过程。

感染谱:

是指宿主机体对病原体传染过程反应轻重程度的频率。

流行过程:

是指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蔓延的过程,即以病原体从感染者体内排出,经过一定的传播途径,侵入易感者机体而形成新的感染,并不断发生、发展的过程。

传染源:

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包括病人、病院携带者和受感染动物。

传播途径:

是指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至侵入宿主前,在外环境中停留的和转移所经历的全过程。

疫源地:

是指传染源及其排出的病原体向周围所能波及的范围,既可能发生新病例或新感染的区域。

人群易感性:

是指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的易感程度。

预防接种:

是将抗原或抗体注入人体,是人体产生对某种传染病的特异性免疫力,从而保护易感人群,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流行病学基本内涵四点:

1研究对象是人群2研究内容不仅是各种疾病,还包括健康状态3研究方法重点在研究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4最重要的是研究目的落实在为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流行病学分类:

一、观察性研究:

1现况调查2生态学研究3队列研究4病例对照研究二、实验性研究:

1临床试验2现场试验3社区干预试验。

简述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观点:

1群体的观点2比较的观点3概率论的观点4社会医学的观点5多病因论的观点。

流行病学的应用:

1描述疾病或健康状态的分布及其特点2探讨疾病病因与影响流行的因素3疾病诊断、治疗与防制措施的效果评价4揭示疾病完整的自然史5疾病防制和健康促进6卫生决策和评价。

疾病人群、时间、地区分布的描述

(1)地区分布:

疾病在国家间及国家内的分布;疾病的城乡分布;疾病的地区性;地方性疾病

(2)时间分布:

短期波动、季节性、周期性、长期趋势(3)人群分布:

年龄、性别、职业、民族和种族、婚姻与家庭、社会阶层、行为。

移民流行病学的定义及原则(应用)1)移民流行病学:

通过比较移民人群、移居地当地人群和原居住地人群的某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差异,分析该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关系。

2)原则(应用):

a)若某病在移民中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原居住地人群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不同,而接近于移居地当地人群的率,则该病主要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b)若某病在移民中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原居住地人群的发病率或死亡率相近,而不同于移居地当地人群的率,则该病主要受遗传因素的影响。

病因的研究方法:

描述流行病学研究、案例对照研究、回顾性队列研究、实验流行病学研究。

因果关联的推断标准1、关联的强度2、关联的时间顺序3、关联的特异性4、关联的可重复性5、剂量反应关系6、因素与疾病分布的一致性7、关联的生物学合理性8、实验证据9、相似性。

现况调查的特点:

1现况研究在时序上属于横断面研究,一般不设立对照组2不能得出有关因果关系的结论3一般不用于病程比较短的疾病。

现况调查目的:

1描述特定时间疾病或健康状况的三间分布2发现病因线索3适用于疾病的二级预防4评价疾病的防治效果5用于疾病监测6为研究和决策提供基础性资料

方法:

1)面访2)信访3)电话访问4)自填式问卷调查5)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种类:

1)普查2)抽样调查

现况调查常见偏倚:

①选择偏倚,包括:

选择性偏倚、无应答偏倚、幸存者偏倚。

②信息偏倚,包括:

调查对象引起的偏倚、调查员偏倚、测量偏倚。

控制措施:

1抽取研究对象时,严格遵守随机化原则2应答率一般应高于80%3进行预调查4统一培训调查员5调查或检查方法标准化且前后一致6调查后抽样重测。

队列研究特点:

1时间上是前瞻性的2属于观察性研究3研究对象按暴露与否进行分组4是从“因”到“果”的研究。

方法:

1前瞻性队列研究:

研究队列的确定是现在、根据研究对象现在的暴露分组、需要随访、结局在将来某时刻出现2历史性队列研究:

根据研究开始时研究者掌握的有关研究对象在过去某时刻的暴露情况的历史材料分组、不需要随访,研究开始时结局已出现3历史前瞻性队列研究:

研究队列的确定是过去、根据研究对象过去某时刻的暴露情况分组、需要随访、部分结局可能已出现。

队列研究类型及特点:

前瞻性队列研究:

1)研究对象的确定与分组:

根据研究开始时是否暴露2)研究结局:

随访观察一段时间3)优点:

可信度高,偏倚少4)缺点:

费时,费人力、物力、财力;历史性队列研究:

1)研究对象的确定与分组:

根据研究开始时已掌握的历史资料2)研究结局:

研究开始时已从历史资料中获得3)优点:

省时,省人力、物力、财力,适宜长潜伏期的疾病、特殊暴露的职业人群4)缺点:

资料不一定符合设计要求,适用范围窄;历史前瞻性队列研究1)研究对象的确定与分组:

根据研究开始时已掌握的历史资料2)研究结局:

随访观察一段时间3)优点:

兼有两型的优点,一定程度上弥补不足

队列研究偏倚及其控制:

选择偏倚:

研究人群在一些重要因素方面与一般人群或待研究的总体人群存在的差异。

控制:

预防为主,抽样方法正确,严格按规定标准选择对象。

信息偏倚:

在获取暴露、结局或其他信息时所出现的系统误差或偏差。

控制1提高临床诊断技术、明确各项标准2选择精确稳定的测量方法3事前调准仪器4严格实验操作规程5同等对待每个研究对象6培训调查员,提高技巧,统一标准混杂偏倚:

与所研究因素和结果均有联系的第三因素在暴露组与对照组的分布不均衡,混淆了研究因素和结果间的真实联系。

控制:

研究设计阶段限制研究对象,匹配,分析阶段分层分析、标准化或多因素分析。

病例对照研究基本特点:

a)属于观察行研究b)设立对照c)从果到因追溯调查d)论证强度病例对照研究用途:

1广泛探索影响因素2深入检验某个或某几个病因假说3研究健康状态等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4疾病预后因素的研究5临床治疗影响因素的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对照的来源:

1同一或多个医疗机构中其他疾病的患者2社区人口或团体人群中非该病病例或健康人3病例的邻居或同一住宅内的健康人或非该病病人4病例的配偶、同胞、亲戚、同学或同事等。

病例对照的选择:

1.所选择的研究对象应具有代表性,对照应足以代表产生病理的总体人群。

2.要强调病例组与对照组的可比性要求病例组与对照组主要特征方面尽可能一致。

病例对照研究偏倚及其控制1.选择偏倚:

对象选择阶段:

选择的研究对象不能代表总体而产生,主要是入院率偏倚,现患病例-新发病例偏倚,检出征候偏倚。

控制:

严密科学的设计,合理选择病例和对照,最好是总体人群中符合标准的全部病例为研究对象。

如果选用医院病例可以从多家医院、多科室选,选用新病例2.信息偏倚:

观察偏性偏倚,是在收集资料阶段由于收集信息的方法有缺陷产生的偏倚;主要回忆偏倚,调查偏倚。

控制:

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设计适当的问题帮助准确回忆;以医疗记录信息代替访问信息。

3混杂偏倚:

由混杂因素造成的偏性。

混杂因素是指既与研究的疾病有关,又与被研究的因素有关的另一类变量,在研究的过程对两组的影响不均衡,不好确定其对研究结果造成的影响。

最常见的混杂因素有年龄、性别等。

控制:

匹配法;分层分析;多因素分析。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基本特点:

1属于前瞻性研究2随机分组3具有均衡可比的对照组4有人为施加的干预措施。

主要类型:

1临床试验2现场试验3社区干预试验。

临床试验基本原则:

对照原则,随机化原则,盲法原则,重复原则。

对照方法:

1标准对照或称阳性对照2安慰剂对照或称阴性对照3交叉对照4互相对照5自身对照。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的偏倚及其控制:

1、常见偏倚:

失访、干扰、沾染。

2、偏倚的控制:

排除、提高实验对象的临床依从性、降低实验对象的失访性。

随机对照试验盲法作用:

1)单盲——盲研究对象:

减少来自研究对象的偏倚2)双盲——盲研究对象和观察者:

减少双方主观偏倚3)三盲——盲研究对象、观察者和资料:

分者,减少三方偏倚。

选择诊断试验的原则:

1)若疾病的早期或及时诊断将有利于病人的治疗和康复,漏诊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应将实验的诊断标准定在高灵敏度的水平。

2)一些治疗效果不理想的疾病,应将诊断试验的诊断标准定在高特异度水平。

3)若假阳性和假阴性同等重要,可把诊断标准定在“灵敏度=特异度”的分界处。

ROC曲线的定义及用途:

ROC曲线(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取诊断试验的多个不同界值(5个以上)分别与金标准比较,计算得到多组灵敏度和特异度值,以灵敏度为纵坐标,1-特异度为横坐标,将各个界值对应点连接而成的曲线。

用途:

用于最佳的诊断试验分界值的选择:

在图的左上角作为诊断试验的临界值,诊断试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相对均较高。

通过计算各个试验的ROC曲线下面积评价诊断试验的价值。

传染病的传染过程及感染谱:

1染过程:

是指病原体进入机体后,与机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即传染病发生、发展直至结束的整个过程。

2感染谱:

是指宿主机体对病原体传染过程反应轻重程度的频率。

分类:

以隐形感染为主2以显性感染为主3大部分感染者以死亡为结局。

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及用途:

1根据可判断患者受感染的时间,以追踪传染源,确定传播途径2根据潜伏期可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或医学观察期限,一般以常见潜伏期可确定接触者免疫接种时间4根据潜伏期可评价预防措施效果5潜伏长短可影响疾病的流行特征,一般潜伏期短的传染病来势猛,病例成簇出现,常呈现爆发,而潜伏期长的传染病流行持续时间可能长。

病原携带者分类:

按其携带状态和临床分期分为三类1潜伏期病原携带者指在潜伏期内携带病原体的人2恢复期病原携带者指在临床症状消失后,仍能排出病原体的人3无症状病原携带者指未曾患过传染病,但却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传播途径:

一经空气传播1飞沫传播2飞沫核传播3尘埃传播;二经水传播1经饮用水传播2经疫水传播;三经食物传播;四经接触传播1直接接触传播2间接接触传播;五虫媒传播1机械性传播2生物性传播;六经土壤传播;七医源性传播;八垂直传播1经胎盘传播2上行性传播3分娩时传播。

疫源地的消灭必须具备条件:

1传染源被移走(如隔离、死亡)或不再排出病原体2传染源散播在外环境中的病原体被彻底清除3所有易感接触者经过该病最长潜伏期未出现新病例或证明未受感染。

接种五苗预防七种病:

即七周岁以下儿童按程序进行卡介苗、脊髓灰质炎三价糖丸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剂、麻疹疫苗和乙型肝炎疫苗的基础免疫,使接种儿童获得对结核病,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乙型肝炎的免疫力。

影响人群易感性升高的主要因素:

1新生儿增加。

2易感人口迁入3免疫人口免疫力自然消退4免疫人口死亡

影响人群易感性降低的主要因素:

1计划免疫2传染病流行3隐性感染

预防接种的类型:

1人工自动免疫2人工被动免疫3被动自动免疫。

疾病预防策略与措施:

一级预防:

是在疾病尚未发生时针对治病因子、可疑致病因子或因素所采取的措施,也是预防疾病的发生和消灭疾病的根本措施。

两个措施:

健康促进、特意预防。

二级预防:

又称“三早”预防,包括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疾病发生后为了防止或减缓疾病的发展而采取的措施。

建立规范化的定期健康检查制度。

三级预防:

又称临床预防,是在疾病的发病后期为了减少疾病的危害所采取的措施。

坚持长期、规范治疗,控制病情,改善生活质量,防止伤残和促进功能恢复。

发病率=一定时期内某人群中发生某病的新病例数×k/同期暴露人数

罹患率=观察期间某病新病例数×k/同期暴露人口数

患病率=特定时间内某人群众某病新旧病例数×k/同期观察人口数

死亡率=某人群某年总死亡人数×k/该人群同年平均人口数

病死率=一定期间内因某病病死人数/同期患病的人数×100%

某病病死率=该病死亡专率/该病发病专率×100%

1、累积发病率:

公式:

CI=观察期内发病(或死亡)人数/观察开始时的人口数

适用条件:

样本大、人口稳定、资料比较整齐

2、发病密度:

公式:

ID=观察期内发病(或死亡)人数/观察人年数

(注:

人数×暴露时间=观察人年数)

适用条件:

观察时间长、人口不稳定、存在失访、资料很不整齐

1相对危险度RR:

指暴露组发病率(Ie)与非暴露组发病率(I0)之比,反映暴露与疾病的关联强度。

2归因危险度AR:

暴露组发病率(发病密度)与非暴露组发病率相差的绝对值,说明危险特异地归因于暴露因素的程度。

3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P或者AR%:

暴露人群中归因于暴露的发病或死亡部分占全部发病或死亡的百分比。

4人群归因危险度PAR:

总人群发病率中归因于暴露的部分。

5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P或者PAR%:

是指总人群发病率中归因于暴露的部分占总人群全部发病率的百分比。

RR=Ie/Io(Ie和Io分别代表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的发病率)

AR=Ie-Io

PAR=It–Io(It代表全人群的发病率)

AR%=(Ie-Io)/Ie×100%

PAR%=(It-Io)/It×100%

OR:

(又称:

优势比、交叉乘积比)反映了病例组某因素的暴露比例为对照组的若干倍。

概念:

指病例组某因素的暴露比值与对照组该因素的暴露比值之比

OR=1暴露与疾病之间无关联

OR>1暴露与疾病正关联则该暴露因素为危险因素

OR<1暴露与疾病负关联则该暴露因素为保护因素

流行病学意义:

OR反映暴露组的疾病危险性为非暴露组的多少倍。

(1)非匹配或成组匹配设计资料的分析:

非匹配或成组匹配病例对照研究资料分析表

暴露因素

病例组

对照组

合计

a

c

b

d

n1

n0

合计

m1

m0

T

X2=(ad-bc)2T/m1m0n1n0

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资料整理模式

对照组

病例组

合计

有暴露史

无暴露史

有暴露史

a

b

a+b

无暴露史

c

d

c+d

合计

a+c

b+d

a+b+c+d=T

大样本公式:

OR=c/b

小样本(即:

b+c<40)校正公式:

联系强度的估计:

OR=c/b

诊断试验评价四格表

 

诊断性试验

金标准(标准诊断)

合计

有病

无病

+

a(真阳性)

b(假阳性)

a+b

c(假阴性)

d(真阴性)

c+d

合计

a+c

b+d

a+b+c+d=N

1)灵敏度与假阴性率

灵敏度:

又称真阳性率,总病人中诊断阳性者所占的比例,反映诊断试验发现病人能力。

Se=a/(a+c)×100%

假阴性率:

又称漏诊率,反映诊断试验漏诊情况

FNR=c/(a+c)×100%=1-Se

2)特异度(specificity)与假阳性率(falsepositiverate)

特异度:

真阴性率,实际无病的人被诊断试验判断为阴性的比例,反映诊断试验排除非病人的能力.

特异度(真阴性率):

Sp=d/(b+d)×100%   

假阳性率:

又称误诊率,实际无病,根据诊断试验判为有病的百分比:

FPR=b/(b+d)×100%=1-Sp

3)约登指数概念:

表示诊断方法发现病人和非病人的综合能力,指数越大,真实性越高。

r=灵敏度+特异度-1=Se+Sp-1=1-(假阴性+假阳性)

6)似然比

   阳性似然比(比值越大,诊断的价值越高)

LR+=Se/(1-Sp)

   阴性似然比(比值越小,诊断的价值越高)

LR-=1-Se/Sp

预测值

阳性预测值即:

诊断试验结果为阳性者中真正有病的概率

PV+=a/(a+b)×100%

阴性预测值即:

诊断实验结果为阴性者中真正无病的概率

PV-=d/(c+d)×100%

流行病学:

是研究疾病和健康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借以制订和评价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的科学。

现况调查:

是指在某一人群中应用普查或抽样调查等方法收集特定时间内某种疾病或健康状况及有关变量的资料,以描述当时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及与疾病有关的因素。

队列研究:

又称随访研究,是将一个范围明确的人群按暴露因素的有无或暴露程度分为不同的亚组,追踪观察一定期限,比较不同亚组之间某疾病发病率或死亡率有无差异,从而判断暴露因素与结局有无关联以及关联大小的一种研究方法。

发病率是表示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罹患率指某一观察时期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患病率亦称现患率、流行率,指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曾患某病(新旧病例)之和所占的比例。

死亡率是指某人群在一定期内死于所有原因的人数在该人群中所占的比例。

病死率表示一定时期内,患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死亡者的比例。

疾病的流行强度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某地区某人群中某疾病的变化及其病例之间的联系程度。

散发是指某病在某地区人群中呈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病例在人群中散在发生或零星出现,病例无明显联系。

流行是指某地区、某病在某时间的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该病的散发发病率水平。

爆发指在一个局部的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有很多相同的病人出现,这些人多有相同的传染源或传播途径。

病因:

那些能使人群发病概率增加的因素,当其中一个或多个因素不存在时,人群中发生该种疾病的几率就下降。

选择偏移:

是由被选入研究中的研究对象与没有被选入者在暴露或疾病有关特征上的差异所造成的系统误差。

信息偏倚:

又称观察偏倚是指在研究的实施阶段从研究对象获取研究所需信息时产生的系统误差。

混杂偏倚:

是指流行病学研究中,在估计暴露与疾病之间的联系时,受到一个或多个既与研究的疾病有密切关系,又与暴露因素有密切联系的潜在危险因素的影响,从而歪曲(低估或高估)了所研究因素与疾病之间的真实联系。

现况调查:

按照事先设计的要求,在某一人群中用普查或抽样调查等方法收集特定时间内某种疾病或健康状况及有关变量的资料,以描述该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及与疾病分布有关的因素。

队列研究:

是指某一特定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或暴露程度分为亚组,追踪观察两组或多组成员结局(如疾病)发生的情况,比较各组之间结局发生率的差异,从而判定该因素与该结局之间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程度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病例对照研究:

按照有无研究的疾病或某种卫生事件,将研究对象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别追溯其既往(发病或出现某种卫生事件前)所研究因素的暴露情况,并进行比较,以推测疾病与暴露之间有无关联及关联强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

匹配:

又称为配比,是指所选择的对照在某些因素或特征上与病例保持一致。

病例的来源:

病例既可以来自医院,即以医院为基础,也可以来自社区,即以社区为基础。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

又称干预试验,是指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按照预先确定的研究方案将研究对象随机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对试验组人为地施加或减少谋者因素,然后追踪观察该因素的作用结果,比较和分析两组或多组人群的结局,从而判断干预措施的效果。

临床试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