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中考物理仿真模拟卷解析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109128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21.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枣庄市中考物理仿真模拟卷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山东省枣庄市中考物理仿真模拟卷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山东省枣庄市中考物理仿真模拟卷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山东省枣庄市中考物理仿真模拟卷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山东省枣庄市中考物理仿真模拟卷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山东省枣庄市中考物理仿真模拟卷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山东省枣庄市中考物理仿真模拟卷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山东省枣庄市中考物理仿真模拟卷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山东省枣庄市中考物理仿真模拟卷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山东省枣庄市中考物理仿真模拟卷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山东省枣庄市中考物理仿真模拟卷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山东省枣庄市中考物理仿真模拟卷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山东省枣庄市中考物理仿真模拟卷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山东省枣庄市中考物理仿真模拟卷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山东省枣庄市中考物理仿真模拟卷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山东省枣庄市中考物理仿真模拟卷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山东省枣庄市中考物理仿真模拟卷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山东省枣庄市中考物理仿真模拟卷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山东省枣庄市中考物理仿真模拟卷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山东省枣庄市中考物理仿真模拟卷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枣庄市中考物理仿真模拟卷解析版.docx

《山东省枣庄市中考物理仿真模拟卷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枣庄市中考物理仿真模拟卷解析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枣庄市中考物理仿真模拟卷解析版.docx

山东省枣庄市中考物理仿真模拟卷解析版

山东省枣庄市2019年中考物理仿真模拟卷

一、选择题:

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2018年11月4日枣庄国际马拉松比赛在枣庄环城绿道隆重举行,若甲、乙两位运动员同时从起跑线起跑并做匀速直线运动,他们的路程时间s-t图象是a、b、c三条图线中的两条,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运动5s甲、乙间的距离大于2m,则(  )

A.  甲的s-t图象一定为a

B. 乙的s-t图象一定为c

C. 甲的s-t图象可能为b

D. 乙的s-t图象可能为a

2.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B.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C. 打雷捂住耳朵可以防止雷声的产生

D. 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都伴有次声波的产生

3.以下对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北方冬季外面冰冻的衣物也能晾干,属于凝固现象

B. 浴室的镜子变模糊,属于液化现象

C. 人游泳后从水中出来感觉冷,属于升华现象

D. 烧坏的日光灯管两端变黑,属于汽化现象

4.如图,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拍了一张照片,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上的二维码是光源

B. 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实像

C. 扫码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

D. 要使屏幕上二堆码的像变小,只需将二维码靠近凸透镜

5.两个正方体甲乙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水平面的压强相等,沿水平方向切去不同厚度,使剩余的厚度相同,剩余的压力相同,则甲乙切去的质量△m甲、△m乙和甲乙的密度满足的关系是(  )

A. ρ甲>ρ乙,△m甲>△m乙

B. ρ甲<ρ乙,△m甲>△m乙

C. ρ甲<ρ乙,△m甲<△m乙

D. ρ甲>ρ乙,△m甲<△m乙

6.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匀速前进,则(  )

A. 木块受到的重力与木块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B. 木块相对弹簧测力计是运动的

C. 水平桌面越粗糙,测力计的示数越大

D. 测力计对木块施力,木块对测力计没有力的作用

7.如图所示,在已调好的天平的两个托盘上放上两个一模一样装满水的桶,其中右桶上飘着一小木块。

关于天平会向哪边倾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天平不倾斜                        

B. 向左盘倾斜                        

C. 向右盘倾斜                        

D. 无法判断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电磁波的频率越高,传播的速度就越大

B. 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 手机间通话靠超声波传递

D. 微波不具有能量

9.如图,木块以一定的速度滑过A、B点,到C点滑出下落至D点,A和B、C和D之间的垂直距离均为h。

若空气阻力忽略不计,则对木块在运动过程中能量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D点与A点相比,动能增加,势能减少,机械能不变

B. A点到C点减少的重力势能大于C点到AD点减少的重力势能

C. B点的动能可能等于A点的动能,但一定大于C点的动能

D. B点的动能可能等于D点的动能,但一定大于A点的动能

10.如图所示为某家庭卫生间电路,电灯和电热水器都在正常工作。

在三线插座上刚插上洗衣机(开关未闭合)的插头时,所有用电器都停止工作,拔出洗衣机的插头后,用测电笔测试三线插座的左右两孔氛管都发光,发现有一根熔丝熔断了。

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 一定是零线上的熔丝熔断了

B. 断开S1、S2,再用测电笔检测三线插座的左右两孔,氖管都发光

C. 只断开S1,再用测电笔检测开关S1的两个接线柱,氛管都发光

D. 只断开S2,再用测电笔检测开关S1的两个接线柱,氖管都发光

11.高层建筑的墙体中有三根绞在一起的电线,可以用如图乙所示的“测量仪”把它们区分开。

小华将A、B连在一起时,小明将“测量仪”连接在X、Z两端,灯泡发光;小华将B、C连在一起时,小明将“测量仪”连在X、Y两端,灯泡发光。

则(  )

A. A和Y是同一根电线,B和Z是同一根电线

B. A和Y是同一根电线,B和X是同一根电线

C. B和X是同一根电线,C和Y是同一根电线

D. B和Z是同一根电线,C和Y是同一根电线

12.在如图所示的实物电路中,电源电压恒为3V,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10Ω1A“,灯泡上标有“2.5V1W”的字样,闭合开关后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保证各元件安全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为2.5Ω

B. 向右移动滑片时,电压表V1的示数变小,小灯泡亮度变暗

C. 向右移动滑片时,电压表V1与电流表A的示数之比不变

D. 让小灯泡正常发光1min,滑动变阻器产生的电热为12J

二、填空题:

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满分14分。

13.如图所示,上表面水平且光滑的小车上有A、B两个物体,两物体与小车以相同的速度一起向右匀速运动.B在A的正前方,B的质量小于A的质量。

假设小车的上表面足够长,不计空气阻力,小车遇到障碍物突然停止后,A、B两物体_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相撞,原因是:

________。

14.历史上大国崛起都反复证明了一个定律:

背海而弱,向海则兴。

开发利用海洋,是新时代我国能源发展的总体目标。

如图所示,是我国矗立在东海的风力发电厂,风力发电机靠叶片在风力的推动下转动,带动发电机发电,把风能转化为电能。

这种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是________;风能属于________(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15.为了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某企业引进静电除尘设备,治理生产中的空气污染。

启动静电除尘设备,混浊空气进入除尘腔即被电离成离子和电子,由于异种电荷互相________。

其中的电子会向设备的阳极板(带正电)运动,在运动过程中遇到尘粒,使尘粒带上________(选填“正”或“负”)电荷,带了电的尘粒继续运动,碰到阳极板失去电性,在________的作用下,落向底部的集尘板。

16.某台汽油机飞轮的转速为1800r/min,在1s内,汽油机完成了________个工作循环。

完全燃烧0.1kg的汽油,放出热量为________J,如果这些热量全部被质量为100kg、初温为20℃的水吸收,能使水的温度升高________。

(q汽动=4.6×107J/kg,c水=4.2×103(J/kg·°C))

17.小刚早上8:

00出门前查看了他家的电能表示数如图甲所示,然后关闭家中其它用电器,只让电冰箱工作。

下午18:

00回家后再次查看电能表,显示的数字如图乙所示。

则小刚家的电冰箱在这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为________ kW·h,电冰箱的实际电功率为________W。

18.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电阻R1与R2的阻值之比为2:

1。

开关S断开时,R1与R2的电功率之比为________:

开关S闭合前后,电压表两次的示数之比为________。

三、作图、实验与探究题:

本题包括4个小题,19题2分其余每图或每空1分,满分18分。

19.如图所示,一木块正沿着光滑斜面下滑,请作出木块受力示意图.

20.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将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硬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硬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右侧纸板可绕0N转动。

(1)如图甲,当硬纸板在同一平面上,使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方向射到O点,经平面镜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

当入射光EO远离0N的过程中,发现反射光OF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ON。

为了精确探究反射规律,除了图中的器材,还需要刻度尺、笔和________ 。

(2)如图乙,保持左侧纸板和入射光的位置不变,将右侧纸板绕0N转动,此时在右侧纸板上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由此可以得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________的结论。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入射角

20°

30°

40°

50°

60°

反射角

20°

60°

40°

50°

60°

(3)某同学的实验数据如上表,其中有一组数据测错了,这组数据是第________次实验的,原因可能是将反射光线与________的夹角当成反射角。

21.某实验小组利用弹簧测力计、小石块、溢水杯等器材,按照如图所示的步骤,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1)先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空桶和石块的重力,其中石块的重力大小为________ N。

(2)把石块浸没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石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为________N。

石块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可由________(填字母代号)两个步骤测出。

(3)由以上步骤可初步得出结论:

浸在水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________。

(4)为了得到更普遍的结论,下列继续进行的操作中不合理的是      。

A. 用原来的方案和器材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B. 用原来的方案将水换成酒精进行实验

C. 用原来的方案将石块换成体积与其不同的铁块进行实验

(5)另一实验小组在步骤C的操作中,只将石块的一部分浸在水中,其他步骤操作正确,则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得到与(3)相同的结论。

22.小明和小华分别用“伏安法”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

(1)小明实验的电路如图甲所示,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电路连接完整。

(2)小明第1次测量时,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电压为________V。

(3)小明测量的数据如表一所示,则定值电阻的阻值为________Ω。

表一

实验次数

1

2

3

电压U/V

2.0

2.5

电流I/A

0.30

0.41

0.52

(4)小华测量的数据如表二所示,则小华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可能是:

________ 。

表二

实验次数

1

2

3

电压U/V

1.5

2.0

2.5

电流I/A

0.30

0.20

0.10

四、计算题:

本题包括2个小题,23题7分,24题7分,满分14分。

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重要的运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得分。

23.如图所示,闭合开关,当滑动变阻器滑片P调至中点时,电流表示数为1A,两电压表示数之比为U1:

U2=3:

4,已知电热丝(6V,7.2W)电阻恒定不变。

求:

(1)电热丝的电阻R,以及电流表示数为1A时,电热丝在一分钟内产生的热量Q。

(2)当滑动变阻器阻值调至最大时,两个电压表示数之比为U'1:

U'2=5:

6,求R2阻值和电源电压U。

24.在拓展课上,小泉同学模拟某建筑工地上拉动工件的情景,设置了如图所示的滑轮组。

他用该滑轮组在4秒内将一个重为100牛的物体,沿着水平地面匀速拉动了2米。

人的拉力为18牛,物体移动时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物重的0.35倍,不计绳重及机械的摩擦。

(1)人的拉力所做的功。

(2)人的拉力做功的功率。

(3)动滑轮受到的重力。

答案解析部分

一、选择题:

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答案】A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时间速度路程的图像分析

【解析】【解答】a的速度为

,b的速度为

,c的速度为

,ab在5s内路程差为

,由于甲的速度大于乙,则甲的图像是a,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分析】根据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计算速度。

2.【答案】D

【考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超声波与次声波,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物体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A不符合题意;

B.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B不符合题意;

C.打雷捂耳朵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C不符合题意;

D.地震、火山喷发伴随次声波产生,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阻止声音传入人耳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较大的自然灾害伴随次声波产生。

3.【答案】B

【考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放热,升华及升华吸热

【解析】【解答】A.冰冻的衣服变干,是升华现象,A不符合题意;

B.浴室的镜子变模糊,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B符合题意;

C.人从水中出来感到冷,是汽化现象,C不符合题意;

D.日光灯变黑,是凝华现象,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分析】水蒸气变为水是是液化现象,固体变为气体是升华,气体变为固体是凝华。

4.【答案】C

【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解答】A.能自行发光的物体是光源,A不符合题意;

B.摄像头的镜头是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B不符合题意;

C.摄像头成像时,物体在镜头的二倍焦距以外,C符合题意;

D.若使物体变小,物体要远离凸透镜,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分析】凸透镜成像时,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像。

5.【答案】D

【考点】压力及重力与压力的区别,液体的压强的特点

【解析】【解答】根据图像,甲的高度小于乙的高度,根据

,高度越大,物体密度越小,则甲的密度大于乙,根据F=pS,甲的底面积小,则甲对地面的压力小,切去后,甲乙对地面的压力相等,则甲切去的少,乙切去的多,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分析】根据压强相等和固体高度可以判断密度大小,利用压强和底面积分析压力,从而判断压力的变化。

6.【答案】C

【考点】平衡力的辨别,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解析】【解答】A.木块受到的重力方向竖直向下,木块对桌面的压力方向向下,二力一定不平衡,A不符合题意;

B.木块和弹簧测力计没有位置变化,是相对的静止,B不符合题意;

C.水平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弹簧测力计示数越大,C符合题意;

D.测力计对木块施力,木块对测力计也有力的作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分析】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平衡力的方向相反,大小相等。

7.【答案】A

【考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浮力等于重力,即F浮=G;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知:

F浮=G排,

所以G=G排,即木块的重力等于排开水的重力;

所以有木块和没有木块的盛满水的桶一样重。

故天平是平衡的,即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分析】物体漂浮时受到的浮力和自身重力相等,和排开的液体重力相等.

8.【答案】B

【考点】电磁波的传播,电磁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解析】【解答】A.电磁波传播的速度是不变的,A不符合题意;

B.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符合题意;

C.手机间通话需要电磁波传递,C不符合题意;

D.微波是电磁波,具有能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分析】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传播速度固定不变,电磁波具有能量。

9.【答案】D

【考点】动能大小的比较,机械能及其转化

【解析】【解答】A.物体在滑动过程中有能量损失,所以D点的机械能小于A点的机械能,A不符合题意;

B.A点到C点的高度与C到D的高度相同,物体重力相同,所以重力做功相同,B不符合题意;

C.B点的速度可能和A点的速度相同,动能可能相同,若BC光滑,速度可能保持不变,C不符合题意;

D.B点的速度可能等于D点的速度,则动能可能相同,物体从A点下落会加速,则A点的动能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分析】物体的动能和速度有关,重力势能和物体的高度有关。

10.【答案】B

【考点】家庭电路的连接,测电笔的使用

【解析】【解答】A.由于测电笔测量时,左右两孔氖管都发光,说明火线没断,A不符合题意;

B.若连接用电器的开关断开,再利用测电笔测量时,电路没通,氖管不发光,B符合题意;

C.断开灯泡开关,测量开关两端,测电笔的氖管都发光,C不符合题意;

D.利用测电笔测量接通的开关的两侧,氖管都会发光,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分析】在家庭电路中,若进户线的零线断路,插座或用电器开关两侧都可能时测电笔的氖管发光。

11.【答案】C

【考点】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

【解析】【解答】根据题意,当接通AB和XZ时,灯泡发光,说明电路接通,则C和Y是同一条导线,当BC和XY接通,灯泡发光,则B与X是同一条线,A和Z是同一条线,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分析】利用电源和灯泡,当灯泡发光时,说明导线使电路接通。

12.【答案】D

【考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焦耳定律的应用

【解析】【解答】A.根据灯泡规格计算电阻为

,A不符合题意;

B.滑片向右移动时,电阻减小,电压表V2减小,V1变大,灯泡变亮,B不符合题意;

C.向右移动滑片时,电压表V1和电流表的示数之比是灯泡电阻,灯泡电阻与温度有关,会改变,C不符合题意;

D.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为

,滑动变阻器产生的热量为

,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分析】根据灯泡规格可以计算电阻,根据滑动变阻器的变化分析电表变化,根据电流、电压和时间计算热的多少。

二、填空题:

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满分14分。

13.【答案】不会;当小车突然停止时,两物体由于惯性,继续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在不受摩擦阻力的情况下,两物体不会相撞

【考点】惯性及其现象

【解析】【解答】因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两个物体在光滑的小车上匀速运动,当小车停止时,由于小车对物体没有摩擦力,物体不会受力,速度不减小,两个物体不会相撞,原因是物体不会摩擦力,运动状态不变。

故答案为:

不会;当小车突然停止时,两物体由于惯性,继续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在不受摩擦阻力的情况下,两物体不会相撞。

【分析】惯性使物体保持原有的状态不变,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4.【答案】电磁感应;可再生

【考点】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电磁感应

【解析】【解答】风能发动机把风能转化为电能,发电的原理是是电磁感应,风能可以重复利用,是可再生资源。

故答案为:

电磁感应;可再生。

【分析】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是可再生资源,风能属于可再生资源。

15.【答案】吸引;负;重力

【考点】重力及其大小的计算,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解答】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尘粒在遇到带负电的电荷时会带上负电,物体在重力的作用下会下落。

故答案为:

吸引;负;重力。

【分析】电荷间同种电荷相排斥,异种电荷相吸引,重力使物体下落。

16.【答案】15;4.6×106;11℃

【考点】热量的计算,燃料的热值,内燃机的四个冲程

【解析】【解答】汽油机的转速是1800r/min,则1s内的工作循环是

,汽油放出的热量为

,水的温度差为

故答案为:

15;4.6×106;11℃。

【分析】根据汽油机冲程数和做功数的关系判断做功数,利用燃料的热量计算放热的多,利用水的吸热、质量和比热容计算温度差。

17.【答案】0.5;50

【考点】电能表参数的理解,电功率的计算

【解析】【解答】消耗的电能为10124.1kW.h-10123.6kW.h=0.5kW.h,实际功率为

故答案为:

0.5;50.

【分析】根据电能表窗口示数差计算消耗电能的多少,利用电能和时间的比值计算电功率。

18.【答案】2:

1;2:

3

【考点】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电功率的计算

【解析】【解答】根据电路图,开关断开,R1和R2串联,根据串联电路中电流相等,电阻的分压比等于电阻之比,结合P=UI,电阻功率之比为2:

1,若开关闭合,R2短路,电压表示数是电源电压,则前后电压表示数之比为2:

3.

故答案为:

2:

1;2:

3.

【分析】在串联电路中,电阻的功率比等于电阻比,利用分压比判断电压表示数比。

三、作图、实验与探究题:

本题包括4个小题,19题2分其余每图或每空1分,满分18分。

19.【答案】如图所示:

【考点】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图

【解析】【解答】解:

重力G和支持力FN的作用点画在物体的重心上,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支持力的方向与斜面垂直,垂直斜面向上.如图所示:

【分析】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确定物体的重心,过重心作出重力的示意图,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和物体对斜面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方向是相反的;压力的方向是垂直于斜面向下的,支持力就是垂直于斜面向上的,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上.

20.【答案】

(1)远离;量角器

(2)不能;在同一平面内

(3)3;平面镜

【考点】光的反射定律

【解析】【解答】

(1)光在反射时,入射光线远离法线,反射光线远离法线,实验时需要测量角的大小,所以需要量角器;

(2)当把承接反射光线的纸板向后折,纸板上看不到光线,说明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3)根据表格中数据,第3次错误,错误原因是测量了反射光线和平面镜的夹角。

【分析】

(1)光在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3)测量角度时,要测量光线和法线的夹角。

21.【答案】

(1)3.8

(2)1.4;AD

(3)排开液体的重力

(4)A

(5)能

【考点】探究浮力大小的实验

【解析】【解答】

(1)根据图像,石块的重力为3.8N;

(2)当石块浸没时,根据测力计示数差计算浮力为3.8N-2.4N=1.4N,石块排开水的重力根据图AD计算;(3)排开的水的重力为2.6N-1.2N=1.4N,则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排开的液体的重力;(4)为了探究普遍规律,可以换用不同的液体或不同固体进行多次实验,A符合题意;(5)实验时,若石块没浸没,同样可以得到相同的结论。

【分析】

(1)根据测力计示数测量物体的重力;

(2)根据物体重力和测力计示数差计算浮力大小,利用容器示数差计算排开的重力;

(3)物体受到的浮力和排开液体的重力相等;

(4)多次实验可以探究规律的普遍性;

(5)测量浮力和排开重力关系时,物体可以不浸没。

22.【答案】

(1)

(2)1.5

(3)4.9

(4)电压表并联在滑动变阻器两端了

【考点】伏安法测电阻的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

(1)利用“伏安法”测量电阻时,滑动变阻器和电阻串联;

(2)根据电压表量程和指针位置,电压为4.5V;(3)根据电压和电流计算电阻分别为,

,定值电阻阻值为

;(4)根据表格中电压变大,电流减小,说明电压表连接在滑动变阻器两端了。

【分析】

(1)测量电路中的电阻时,滑动变阻器串联在电路中;

(2)根据电压表指针位置读取电压大小;

(3)根据电压和电流的比值计算电阻,利用电阻的平均数求电阻值;

(4)当电压增大,电流减小时,电压表连接在滑动变阻器两端。

四、计算题:

本题包括2个小题,23题7分,24题7分,满分14分。

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重要的运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得分。

23.【答案】

(1)解:

由P=

可得,电热丝电阻:

R=

=

=5Ω;

由图知,闭合开关时,三个电阻串联,电流相等,

则电热丝在一分钟内产生的热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