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经验借鉴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11045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7.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外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经验借鉴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国外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经验借鉴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国外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经验借鉴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国外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经验借鉴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国外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经验借鉴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国外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经验借鉴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国外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经验借鉴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国外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经验借鉴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国外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经验借鉴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国外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经验借鉴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国外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经验借鉴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国外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经验借鉴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国外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经验借鉴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国外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经验借鉴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国外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经验借鉴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国外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经验借鉴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国外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经验借鉴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国外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经验借鉴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国外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经验借鉴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外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经验借鉴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国外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经验借鉴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外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经验借鉴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外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经验借鉴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西区剧院占伦敦全部剧院的近一半左右(伦敦共有剧院约100家)。

除金融城的巴比肯中心、泰晤士河南岸的国家剧院和老维克剧院、摄政公园的露天剧院以及Southwark的莎士比亚环球剧院等少数剧院外,这49家剧院大多数都集中在Shaftsbury 

和Heymarket两个街区、方圆不足1平方英里的范围内。

西区已经成为伦敦一个重要的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对英国产生了较大的经济社会贡献。

(图2 

灯光璀璨的伦敦西区夜景)

伦敦西区创意产业集聚区已经在世界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概括起来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部分剧院受到政府资助。

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皇家歌剧院、英格兰国家歌剧院、皇家剧场、皇家国家剧院和皇家莎士比亚剧院等均享受政府资助,因此有能力上演一些具有探索性、艺术价值更高的作品。

英国的很多剧目往往是在国家资助剧院首演,成功后再转入商业剧院,如音乐剧《悲惨世界》和话剧《侦探到访》等。

二是剧院的错层发展。

西区剧院大多建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规模从400多观众席至2000多观众席不等,上演的剧目包括音乐剧、话剧、歌剧、芭蕾舞、现代舞、木偶剧、儿童剧等各种类型。

为鼓励部分新创作的戏剧艺术产品逐步转向商业演出市场,英国艺术理事会鼓励商业演出机构同领取资助的非商业性院团合作,尤其是引导有可能促进就业增长的项目。

三是注重受众体的培育。

不同于电影和电视的观众,戏剧拥有相对固定的观众。

音乐剧的观众多是外地游客,而话剧、歌剧和芭蕾舞等则以伦敦本地人群为主,其中相当部分人将观看演出作为经常性消费项目。

西区在有限的地理空间内,为观众提供了多样性的选择,以创意产业集聚的优势吸引庞大的观众群和消费群,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三)伦敦SOHO传媒产业聚集区发展现状与特点

英国伦敦的SOHO区指的是Oxford、CharingCross街、Shaffesbury街和Regent街包围而成的地区,是目前世界上最成熟、最典型的创意产业集聚区之一,迄今为止,已有数以百计的影视制作公司进驻SOHO区,和区内众多的广告制作、音乐、摄影、设计公司以及休闲娱乐场所一起,构成了一个产业结构密集,以媒体企业为主的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

目前,伦敦SOHO传媒产业集聚区发展呈现以下两个特点:

一是产业垂直联系密切、产业链完整。

SOHO区的产业链相对完整,形成了规模效应,该行业已经成为英国发展较为成熟的产业,各个环节能够互相支撑,互为供给,构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

二是企业管理战略遵守全球化与本土化相结合的原则。

在电影业日趋全球化的环境下,SOHO区的电影制作和后期制作公司,既能吸纳海外资本、利用跨国电影企业的网络拓展海外分销渠道,又坚持以本土市场为依托,为英国电影业服务。

(四)伦敦文化创意功能区的经验借鉴

1、实施“创意伦敦”战略,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2003年,伦敦市政府公布了《伦敦:

文化资本—市长文化战略草案》,提出文化发展战略是维护和增强伦敦作为世界卓越的创意和文化中心的主要途径,并提出要把伦敦建设成世界级的文化中心。

政府设立专门评估创意产业的委员会,聚集了来自创意产业的企业执行官、政府官员和文化艺术组织的领导,他们共同评价城市创意产业的经济发展潜力,以及可能阻碍其未来发展的主要障碍。

实施“创意伦敦评估项目”(Creative 

evaluation),旨在提出有关创意伦敦计划中的创意中心评估投资建议以及评估其它投资计划。

2、成立专门机构,引导文化创意产业规范发展

政府通过成立专门机构支持创意产业的发展,从20世纪90年代起,英国贸易产业局就已开始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服务。

1997年6月成立了创意产业行动小组,通过部门首长、政府高官以及与文化创意产业有关的重要商业公司的负责人和社会知名人士,开始大力推动英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3、通过政策引导,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国际化发展

英国政府重视创意产业的出口,1998年英国政府出台了《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提出,对文化产品的研发、制作、经销、出口等实施系统性扶持,并于同年成立了英国文化创意产业出口推广咨询小组,检查政府政策对文化创意产业出口效益的提升作用,并提出各种改善建议等。

2004年8月的《创意产业经纪估算统计公报》公布了创意产业的产出、出口以及就业等方面的统计数据,介绍了产业发展的现状。

所有这些基础研究为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完整的信息支持,保证了政府产业政策的有效性、连贯性和一致性。

4、搭建公共服务平台,解决文化创意企业发展困难

伦敦政府通过搭建政府服务平台、中介服务平台等为伦敦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帮助。

例如“伦敦创意产业投资平台”旨在帮助本土文化创意企业寻找全球商业合作伙伴,募集小企业风险投资,并为企业提供在英国投资的信息、建议及指导;

“伦敦中小企业与高校联合平台”主要搭建高校与企业之间交流知识和技能的平台,帮助在伦敦西部的高校,社区团体和中小企业之间结成合作伙伴关系,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商业问题。

二、英国谢菲尔德文化产业园

(一)英国谢菲尔德文化产业园发展概况

谢菲尔德文化产业园区(CIQ)占地30公顷,位于谢菲尔德市政治与商业中心的东南方。

谢菲尔德市曾以“钢铁城市”著称,20世纪中期之后钢铁业逐渐衰落,到70年代晚期,市内出现了一批先锋乐队,这些乐队利用弃置的厂房作为创作基地,改变了当地的经济和文化生态,为社区注入了新的经济活力。

市政府为推动音乐产业等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城市经济转型,开始规划建设谢菲尔德文化产业园,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园区发展。

目前,已经集聚了谢菲尔德媒体与展览中心有限公司、谢菲尔德独立电影公司、BBC谢菲尔德电台、约克郡艺术社会工作室、Leadmill夜总会、约克郡银幕委员会、海兰姆大学北方媒体学院等300多家文化组织和小型企业,主要从事电影、音乐、电台节目制作、新媒体、设计、摄影、表演艺术及传统工艺创作活动等。

园区还开展了谢菲尔德纪录片电影节、Lovebytes数字艺术节等一批知名的文化创意活动。

其中,谢菲尔德纪录片电影节是英国最大的国际纪录片展会,到目前已举办了15届。

(二)政府在园区不同发展阶段的推动作用

1、政府通过提供价格低廉、数量充足、使用便利的音乐产业设施为园区初期发展注入了活力

在园区发展初期,为支持园区内音乐产业的发展,谢菲尔德市政府制定了以建筑物改造为重点的发展项目,为文化创意从业人员提供音乐制作(电影制作)所需的相关设施,如排练场地、录音设备、演出场所等。

如“Red 

Tape工作室”主要是对规模较小的音乐公司和文化团体提供价格低廉的排练场与录音设备。

这些音乐设施价格低廉、使用便利,成为园区吸引音乐制作人和机构入驻的重要因素。

2、放宽娱乐休闲行业的经营限制是园区发展中期的主要政策推力

20世纪90年代中期CIQ地区的复兴速度明显加快,逐渐成为英国著名的文化创意产业中心。

但是,园区发展也面临着一些制约因素,如,尽管在谢菲尔德市议会的大力支持下,共和俱乐部等休闲场所得以相继开放,但酒业执照问题一直困扰着CIQ地区的发展。

由于娱乐休闲行业的发展对于音乐产业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所以政府放宽酒业执照以后对于园区进一步的壮大和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3、在园区发展进入成熟阶段后,进一步加大对闲置楼房的开发利用,完善了园区的配套服务设施

针对这时期CIQ地区的产业形势过于单一,配套服务设施发展不足的问题,谢菲尔德市议会于1998年公布了《谢菲尔德文化产业园区的使命与发展战略》和《谢菲尔德文化产业园区行动指南》,强调在对闲置楼房(特别是临街店面)的开发上要注意发展复合用途,包括小型商店、零售业、咖啡馆、酒吧和餐馆等生活设施的建设。

在这一政策的支持下,私人部门的投资开始深度介入CIQ地区,酒吧、夜总会、餐馆和学生公寓方面的投资大为增加。

4、成立专门服务机构推动园区持续发展

市政府于2000年成立了“文化产业区服务机构”(Cultural 

Industries 

Quarter 

Agency, 

CIQA),负责制定和实施推动文化产业区发展的相关政策。

2004年,CIQA公布“行动纲领”,其目标是形成一个包括大量中小型文化创意企业的文化创意产品生产基地、知识创造中心和英国游客的旅游目的地。

三、加拿大BC省动画产业园区

(一)BC省动画产业园区发展历程与概况

不列颠哥伦比亚省(BritishColumbia简称“BC省”)位于加拿大西部,是北美通向亚太地区的重要门户,是北美影视拍摄和制作的重要基地。

BC省动画产业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大部分合同都来自于美国,最初只是为了给美国公司提供初期的艺术作品、设计图样、故事模板、动画、配音配乐和声音合成等服务。

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由于其制作质量优良、创意独特、交货及时且预算合理,BC省动画产业园与国外厂商合作制片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到 

20世纪90年代后期,BC省动画产业制作的原创作品越来越多,并同美国或欧洲的公司共同拥有作品版权,园区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成为北美重要的影视制作与动画产业中心。

(二)BC省动画产业园区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总结

1、制定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影视制作产业的发展

BC省政府对影视制作公司实行税收优惠政策鼓励电影动画业的发展,分为三类:

�本省影视制作税收减免,适用于BC省影视制作公司。

‚本省影视制作服务税收减免,适用于BC省影视制作公司以及在BC省营业的外省影视制作公司。

ƒBC省新媒体税收减免,适用于投资新媒体业的创业资本公司。

2、通过政府资金引导,鼓励社会资本支持影视产业发展

BC省政府通过半官方机构如“BC省电影协会”、“BC省电影署”等,在创意启动、资金筹措等方面为影视机构提供支持。

如加拿大联邦政府遗产部下属的加拿大影视基金会中,就专门设立加拿大新媒体基金,目前该基金总数已经达到1400万加元。

除通过半官方机构寻求资金支持之外,BC省当地的电视机构,也通过预购播映权等方式,将资金先期投入动画制作之中。

3、积极鼓励本土游戏动画制作机构开发原创动画作品

BC省动画产业园初期虽然是在为美国公司提供配套服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但其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视对本土动画机构的培育,鼓励本土动画机构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动画作品,使得园区动画企业能够掌握在与美国企业合作中的主动权,分享到更为丰厚的市场利润。

4、发挥行业协会的协调管理作用,推动动画产业发展

BC省各类动画产业协会在园区动画产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目前,BC省内涉及动画产业的行业组织包括BC省动画协会、BC省新媒体协会(New 

Media 

BC)、BC省动画制造商协会、动画配音协会以及作曲家、词作家和音乐发行协会等。

这些协会聚集了当地以及北美周边临近地区在该领域的顶尖人才,吸纳了商界、教育机构、政府机构、电子商务、电子教育、电子游戏、视觉特技、电脑应用软件等各领域的机构入会,在动画业者、政府和投资方之间架设了畅通的信息渠道。

表5-1 

BC省动画制造商协会的宗旨与行动

主要宗旨

相关行动

协调发展

联系BC省政府,提出保持行业竞争优势的相关建议,如提高税率优惠政策等;

协调相关企业和从业人员,制定动画产业从业人员的从业标准、行为规范、人员分工方案等

人才培养

联络动画学院和动画生产商,针对动画领域对人才的需求变化,提出动画课程设置的改良方案建议

信息交流

设立专门综合网站,在动画从业人员、企业、学校之间建立信息交流平台

四、德国汉诺威博览中心

(一)汉诺威博览中心概况

汉诺威是德国下萨克森州首府,北德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由于会展业发达被誉为“世界会展之都”。

它承办过两届世界博览会,在全球前5大展览会中有3个在汉诺威举行;

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展览场馆—汉诺威博览中心和世界第一大展览公司—汉诺威展览公司。

汉诺威博览中心占地100万平方米,内有1万至2万平方米的巨型展厅24个。

室内展出面积共达47.9万平方米,露天展场27.8万平方米,还配备有功能齐全的会议中心。

汉诺威博览中心每年都吸引250多万观众前往参观;

每年吸引的展商约在25,000家到30,000家,其中30%以上来自德国以外,净展出面积达到160多万平方米。

(图3 

德国汉诺威博览中心)

(二)政府在会展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1、政府资金支持会展场馆建设

德国将展览业作为支柱产业加以扶持,不断巨额注资,用于会展场馆的扩建。

仅2002年德国政府就投资了3.5亿欧元用于展览馆的扩建和设施更新,且仍以每年1.6亿欧元的速度进行投资。

汉诺威博览中心所属的汉诺威展览公司的两大股东就是下萨克森州政府和汉诺威市政府。

政府投资主要用于展览场馆建设,而且通过补贴、在投资等资助措施促进会展场馆规模的不断扩大,展览设备的不断完善。

在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汉诺威展览公司逐步发展壮大,专业服务水平和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进一步带动了整个城市会展业的蓬勃兴起。

2、通过改善周边基础设施完善会展业发展环境

政府除直接投资场馆建设以外,还投资改善场馆周边停车设施,建立发达的公路和轨道交通网,从而使汉诺威展览中心成为国际市场交流的最佳场所。

一是道路交通发达。

拥有欧洲最大的专用客运火车站和高标准通行道路,开通专线电车连接汉诺威机场、中心火车站,有两条地铁线路分别连接着飞机场和火车站。

拥有专用的货运站,货运站设有能装卸大件重型货物的设备,并有多条支线直通各展览大厅。

二是通行设施发达。

开辟了两条人行电梯,可以将客商送达专用火车站或会展中心其他地方。

三是停车场地充足。

拥有约39000个停车位,场内还有一个直升机场。

3、积极鼓励园区实施国际化战略

德国一直致力于使其会展业面向全球,国际化是德国展览会的主要优势。

德国展览组织者通过一系列的国际市场促销活动使展览会的外国参展商和参观者比重逐年增加。

同时,德国展览业者除了每年组织上千家德国公司参加国外多个专业展览会之外,还在海外主要的经济增长地区定期举办近160个展览会。

这不仅帮助德国公司树立了公司品牌形象,拓展了海外业务和市场,也使德国会展进一步地走向国际化。

德国政府通过为企业出国办展提供经费支持来鼓励企业国际化发展。

五、洛杉矶好莱坞电影城

(一)洛杉矶好莱坞电影城简介

好莱坞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郊区,是美国著名的电影生产基地。

20世纪以前,美国的电影中心在东部纽约。

1907年,导演弗朗西斯·

伯格斯带领他的摄制组来到洛杉矶,拍摄《基督山伯爵》。

从此以后,许多电影公司纷纷来这里拍片,开始了美国电影业向好莱坞的转移。

1912年起,许多电影公司在好莱坞落户,包括米高梅公司、派拉蒙公司、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华纳兄弟公司、雷电华公司、环球公司、联美公司、哥伦比亚公司等八大影视公司,开创了“好莱坞大制作片场时代”,他们垄断了美国的电影制作、发行、放映三个环节,以电影制片人为中心,设有创作部、演员部、技术部等,各部门分工合作负责影片生产的各个环节。

影片制作完成后在八大公司经营的院线放映,获取利润。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受电视的兴起等因素的影响,美国电影业曾一度陷入困境。

进入六十年代末,各大电影公司开始合并重组,好莱坞迎来了“新好莱坞”时代,电影公司不再单纯是电影的生产机构,而是形成了集电影制作、有线电视网络、国际新闻出版网络、互联网于一身的跨国横向媒体巨头,并开始涉足金融、工业和商业等领域。

较为完整的电影产业链条进一步巩固了好莱坞在美国以及全球电影产业中的地位。

(图4 

好莱坞电影城)

好莱坞的电影产业链通常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实质产品层,即通过电影的制作、发行、放映三个环节所形成的电影本体,这是整个电影产业链的基础和原动力,它以影院放映为目标,其主要收人来自广告和票房两个部分,其中产品内置广告已经成为好莱坞电影的一个很重要的收人来源。

第二个层次是形式产品层,这是指除影院放映以外的电影产品的播映,主要包括电视播放和录像(影碟)播放。

第三个层次是形象产品层,这是以电影产品的某个组成元素为基础所开发的新的产品,即衍生产品,如以电影中的人物或卡通形象为基础而生产的商品、以电影中的音乐或音效所制作的音乐CD或原声带、根据电影故事开发的游戏等等。

(二)政府在好莱坞电影城发展中的推动作用

好莱坞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美国政府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积极扶持,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制定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文化创意机构发展

根据《国家艺术及人文事业基金法》和《联邦税收法》这两部法律,美国政府可以对非营利性质的文化艺术团体和公共电台、电视台免征所得税,并减免为其赞助的个人和公司的税额,以鼓励社会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捐赠。

根据个人的不同情况,每向非营利机构捐赠1美元,其每1美元便可减少28-40美分的税。

2、通过版权保护保障电影产品的合法收益

美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与其悠久的版权保护历史和健全的版权保护制度有着紧密的关系。

早在1790年,美国就制定了第一部版权法。

此后,又陆续制定了 

1976年的版权法、1988年的版权期限延长法案、2005年的家庭娱乐版权法。

其中,1988年10月,美国联邦第105届国会出台的《数字千禧年法版权法》,是美国保护文化创意产品网络传播版权和打击盗版的主要依据。

2003年,美国又扩大了盗版行为的立案范围,规定可以对个人盗版的主要形式——非法上传文件行为提出诉讼。

3、放松传媒产业规制促进企业壮大发展

1996年2月,美国通过了修改后的《联邦通信法》,成为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对传媒产业放松规制的国家。

新通信法的核心是放宽对广播电视业的限制,如取消了一个公司在全国范围内拥有广播电台和开办电视台数量的上限,并通过放宽所有权来促进媒体公司的兼并、联合大发展。

目前,美国最大的25家媒体集团都涉足了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娱乐、互联网、体育、广告等众多行业。

4、建立了担保完成发行制度等多样化的融资渠道

美国多数制片商采用担保完成发行制度融资模式,即获得演职人员确认参与的意向后,与发行机构签订发售合同,并以合同向金融机构等投资者申请融资。

其他融资方式如20世纪以来出现的电影投资资金也被引入好莱坞电影产业,即一笔资金分散投入到20至25部电影项目中,即能回避投资风险,并可保证一定比例的回报,资金主要来自保险公司、退休基金等机构投资者。

表5-2 

好莱坞最具代表性的电影投资基金

私募基金名称

投向

基金总额(亿美元)

MELROSE 

INVESTMENT

派拉蒙

3.0

LEGENDARY 

PICTURES

华纳兄弟

5.0

MAGIC 

FILMS

迪斯尼

5.05

GUN 

HILL 

ROAD 

(RELATIVITY 

MEDIA)

索尼

7.5

环球

5.15

DUNE 

CAPITAL

福克斯

3.25

六、国外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建设中值得北京借鉴的经验

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北京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初步形成了包括中关村创意产业先导基地、北京数字娱乐产业示范基地、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等在内的21个文化创意集聚区。

通过对英国谢菲尔德、加拿大BC省、德国汉诺威和洛杉矶好莱坞四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研究,结合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的实际,我们认为,值得北京借鉴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本土文化创意企业发展

鼓励本土文化创意企业和机构发展,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与区域特色的文化知名品牌是各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各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

BC省政府通过制定差别税率、美国政府通过放宽产业规制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政策鼓励本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北京市政府通过资金支持、鼓励产品出口、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等措施在促进本土文化创意企业发展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

未来,可以借鉴国外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建设的经验,进一步完善产业政策体系,推动本土文化创意企业,尤其是知名品牌企业的发展。

如可以借鉴BC省的差异化政策,对不同类型的文化创意企业制定不同的税收优惠政策。

(二)支持文化创意产业领域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文化创意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可以提供包括创业指导、技术咨询服务、投融资服务、培训和知识产权管理服务等文化创意企业发展所需的各类服务。

政府在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时,都积极致力于搭建各种公共服务平台,满足园区内企业的需求。

例如,“伦敦中小企业与高校联合平台”主要帮助在伦敦西部的高校,社区团体和中小企业之间结成合作伙伴关系,解决商业问题。

谢菲尔德文化产业园发展初期,为了支持园区内音乐产业的发展,以及吸引更多的音乐制作企业入驻园区,出资建立了“红带”等各类工作室向当地文化创意从业人员提供各种免费的训练课程,并对规模较小的音乐公司和文化团体提供价格低廉的排练场与录音设备和场地。

北京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