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中考语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111071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3.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兰州市中考语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兰州市中考语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兰州市中考语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兰州市中考语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兰州市中考语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兰州市中考语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兰州市中考语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兰州市中考语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兰州市中考语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兰州市中考语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兰州市中考语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兰州市中考语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兰州市中考语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兰州市中考语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兰州市中考语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兰州市中考语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兰州市中考语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兰州市中考语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兰州市中考语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兰州市中考语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外,你还在哪篇文章里认识了她?

鲁迅在该文中提及了关于“长妈妈”的什么事情?

5.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8分)

(1)机动车保有量是指一个地区拥有车辆的数量,一般是指在当地登记的车辆数量。

下面是兰州市车管局于2010年3月20日公布的一组数据,请根据表格内容写出你从中得出的结论。

(2分)

兰州机动车保有量与市政道路增长速度对比表

时间

机动车保有量(辆)

市政道路(公里)

1997年

114021

881

2010年

346651

1136

(2)阅读下面一则新闻报道,请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内容。

(3分)

 本报讯多年来,交通拥堵一直是兰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1月28日,记

者从兰州市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了解到,2010年兰州将加快一批重大交通项目

建设,交通拥堵现象也有望得到改观。

2010年兰州将全面推进城市中心区、三滩地区以及安宁新城区、榆中东城区、西固石化城道路的改扩建与新建。

同时,有计划地对老城区道路进行整治改造,加快东西向交通主干道建设,抓好欣月湖路、烈士陵园路、南城根、雁园路、T605#规划路、T603#路延伸工程,实施中山桥、七里河黄河大桥、中立桥的维修加固工作。

加快通渭路、中心滩、深安、雁青黄河大桥的建设步伐。

(3)有人说:

“人类进入汽车时代后,也许你可以在城市‘狂奔’,但你获得的感受根本无法和步行相比。

”对这种观点,你是否认同?

请简述理由。

6.默写。

(1),孰不顺成?

(《说苑·

建本》)

(2)皎如飞镜临丹阙,。

(李白《把酒问月》)

(3)晴空一鹤排云上,。

(刘禹锡《秋词》)

(4),唯见江心秋月白。

(白居易《琵琶行》)

(5)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6)辛弃疾的《西江月·

遣兴》中最活灵活现地刻画出作者醉憨神态的两句是:

,。

二、古诗文阅读(22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7—8题。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7.诗中的“春风”除了指自然现象之外,还指的是。

(1分)

8.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诗歌前两句以远川高山衬托“孤城”,描绘出边地的雄阔苍凉之景。

B.“杨柳”是双关语,既指音乐的曲调,又指现实中的杨柳树。

C.诗歌用“何须”二字,由边地图景描绘转入情感抒发。

D.全诗极写戍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情绪消极悲切。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9—12题。

(13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遂与外人隔绝。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9.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1.千余年来,中国的读书人,一直把桃花源当成一个洞天福地。

这是为什么?

12.请就选文和下面链接材料,进行比较阅读。

【链接材料】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1)选文所描写的美好景象可用一个成语概括,链接材料所抒发的情怀也可概括出一个成语,请分别将其工整地填写在下面田字格内。

(2)选文与链接材料表现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追求,试作简要说明。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13—15题。

(6分)

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于熨,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上。

取酒共

酌,意致闲淡。

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

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

日暮,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

予始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也。

13.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予始四望惨淡予:

(2)泫然不能自已也已:

14.眼前的景物不同,作者的心情也不同,请根据上面语段加以概括。

(1)风渐劲时:

(2)猛风大起时:

15.请用自己的语言描写出“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上”的景象。

三、现代文阅读(3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6—20题。

(20分)

那一片消失了的苇塘

雷抒雁

“那一片苇塘呢?

”与其说我是在问这位行路的年轻人,还不如说是在问自己。

“苇塘?

”“在哪里呀?

”年轻人转过头去望着那一片高高低低的房舍,像是反问,又似在寻找。

没有!

连一根苇子都没有!

从来就不曾有过呀?

“就在这里!

”我坚定地认为。

我听见他嘟哝了一句:

“梦话!

梦话?

是的,是梦话。

50多年前,那一片茂密的苇塘还在,此后,就没有走出过我的梦境。

我相信,这位年轻人确实没有见过那片苇塘,那些茂密的青苇从来没有进入过他的梦中,没有给过他快乐和欢愉。

他的记忆里,这里从来就是房子,房子。

那一片苇塘属于我,属于我的童年,是我记忆和梦境最鲜活的一部分。

那是一片十多亩地面的水塘,拥挤地生满了芦苇。

在大人们那里,有价值的,只是苇子;

而被孩子们看作乐园的,是那一片苇塘。

每天上学,我们走过苇塘,都会放慢脚步,那些花花草草,记录着时间的变化。

一过二月二,天气就暖和了。

首先是苇塘里有了动静。

A穿破陈年的枯叶、烂泥和冰水,一些锥子般尖锐的苇芽脱颖而出。

红红的芽尖,唤醒了池塘,沉寂了一冬天的苇塘开始有了生气。

待苇芽蹿高,绽开一片两片叶子的时候,整个世界便被春天占领了。

耳边,整天都是鸟儿的叫声和虫子飞来飞去的嗡嗡声,大片大片的麦田,像大地上铺展了的绸缎,在和风里柔柔地抖动。

B一些早熟的花儿,抢夺时间一般,开始酝酿花事,商量结籽儿。

柳丝软软地轻拂我们的脸面,牵动我们的头发,像要告诉一些什么秘密给我们。

我们采下绽开的苇叶,卷成喇叭,把那细嘴挖扁,含在嘴里,依着喇叭的粗细,吹出或粗壮或尖厉的声音;

头顶软软的柳条,也被折下来,捋去柳芽,拧成柳哨。

这就有了一支青春的乐队,吹奏着春天的乐曲,吱吱呀呀,回响在上学的路上。

引得田里干活的农人,

停下手里的活计,望着我们,一任欢快与希望撩拨他们沉静的心思。

季节像是踩着苇叶走过来的。

苇叶三片四片地展开,池塘里就绿汪汪地变得浓密了。

太阳开始辣辣地照在头顶,棉衣,而后是夹衣,一件件被从身上剥掉。

苇塘周围的麦子开始日渐变黄,有人拿着青杏咔嚓咔嚓一边流着酸水一边嚼起。

夏天到了!

假日里,我们会背着草笼,拿着镰刀,说是去割牛草,或者拣柴火,一整晌一整晌沉迷在苇塘边。

有一种鸟,叫“呱呱迪”。

这名字完全是依了它的叫声来的。

声音悠长而响亮,可你看不见鸟的身影,那声音总是从密密的苇叶后传出来。

这鸟儿很聪明,能把三四根苇子用草缠在一起,在那交叉处用苇叶织一个窝,里边铺着一些软软的干草和细碎的羽毛。

窝里,总能看到三两只麻溜溜的鸟蛋。

你要是靠近鸟窝,便会有尖厉的呱呱叫声,威胁你,驱赶你。

塘边的野草,我们全都认识,从蒲公英、趴地龙、香胡子到粘粘蔓,全认识。

我们喜欢菅草长长白白嫩嫩的草根,一节节,像袖珍的甘蔗,嚼起来很甜。

还有一种好吃的草,叫红根根,那红红的草根上,常常结着黄豆大的根瘤,吃起来脆脆的,像生地瓜。

最让我们兴奋的是找到一株羊奶奶。

这种蔓生的阔叶草,总是攀着芦苇往上长,一个个果实圆溜溜的,山羊奶头一般,采摘时,会流出一些白色乳汁。

羊奶果鲜嫩时,放在嘴里一咬,脆生生,甜丝丝的。

我们这些野孩子,就这样一天天泡在苇塘边。

忽一日,采到的羊奶奶咬不动了,掰开一看,里边整整齐齐伏着一排排带着绒毛的种子。

老了!

我们知道,暑假也该结束了。

人们说:

你们这些马驹子,该拴缰绳了吧!

苇子说,秋天了!

顶上的穗子由绿至黄继而变白,像一塘白发的老人。

再过苇塘时,一些带绒毛的草籽,便飞扬起来,落在我们的肩膀上、头发上,要人带它们到远方去落户。

就连圆滚滚周身是刺的苍耳,瘦扁扁顶上长了三几根钩针的“狗扎扎”,都不甘寂寞,插进布眼,爬在裤角上,要搭“便车”,到远方去旅行。

父兄们送我们上学去,走过苇塘,一路上总在说:

好好念书,日后到远处去,到大城市去。

连苍耳、狗扎扎都懂得哩!

那一片苇塘永远的没有了。

消失在一些高高低低的房子下边。

找它,只有在梦中,在童年的记忆里。

16.文中说:

“那些花花草草,记录着时间的变化。

”阅读全文,请将青苇记录季节变化的语句摘录出来,填写在横线上。

(1)春季:

(2)夏季:

(3)秋季:

17.苇塘被孩子们看作乐园。

请概括出令孩子们“快乐和欢愉”的四件事情。

18.体会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及作用。

引得田里干活的农人,停下手里的活计,望着我们,一任欢快与希望撩拨他们沉静的心思。

19.文中有许多句子写得很精彩,请你从A、B两处任选一句,作简要赏析。

20.结合全文,先说说对文章结尾处画线句子“找它,只有在梦中,在童年的记忆里”的理解,再谈谈你从中受到的启示。

(二)阅读下文,完成21—25题。

(18分)

天赐良“源”

浩瀚的海洋不仅面积占整个地球表面积的70.8%,而且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接收器:

6000万平方千米的热带海洋平均每天吸收的太阳能就相当于2500亿桶石油所含的热量。

吸收太阳热能的海洋表面温度较高,而在一定深度下的海水温度较低。

海洋表面在太阳的照射之下,和长期未受到光线照射的深海产生了温差,一般在热带地区,地层与1000米深处的海水温差可达25℃。

由于存在温差,就可以利用海洋表面和海洋深处的温度差来发电。

按资源普查的经验公式计算,在几种海洋能利用中,海洋温差能可开发总装机容量为148亿兆瓦。

单从数量上来讲,温差能是最大的。

A

利用海洋温差产生电力的研究已有120多年的历史,海洋温差发电的概念最早于1881年提出,但是当时世界上大部分科技发达的国家都处于纬度较高的温、寒带地区或者是内陆国,缺乏发展海洋温差发电的基本条件。

1926年法国科学家克劳德利用分别装在两个烧瓶里的28℃温水和冰块实现了温差能至电能之间的转换。

这个试验虽然产生的电力不大,只能使几个灯泡发光,但却已经从原理上说明利用海洋温差发电是完全可能的。

理论上的可行并不代表在工程上就可以立即应用。

海洋温差发电直到上世纪70年代全球爆发能源危机时期,在美国夏威夷成功建设了世界上第一座海洋温差发电装置后才得到重视,近年来的研究使它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B

海洋温差发电机系统是由蒸发器、涡轮机、发电机、冷凝器等几部分组成。

各部分间由很大的管道连接。

蒸发器中是一种在13~15℃间即可蒸发的液体物质,向其中导入15~28℃的表层温海水时,工作流体因受温海水加热,而致沸腾,蒸汽经由连接管路送到涡轮机,使其转动。

逸出的蒸汽则汇入冷凝器,当向其中导入1~7℃的深层冷海水时,这些蒸汽受冷凝结成液态的工作流体,随由其他装置重新送回蒸发器。

这样的操作周而复始地进行,只要表层温海水管与深层冷海水管间存有温差,即能经由上述循环从海水中不断获得电力。

广阔的利用前景

 对于海洋温差能的利用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于,它工作过程中所需换热面积大,导致建设费用较高,并且海水会腐蚀设备,海洋生物也会在机器工作过程中进入设备等等。

但是海洋温差能发电对能源的浪费远远低于普通火力发电。

当海洋电站离陆地较近时,可考虑直接向陆地上的变电站输送电能;

人们还可以利用海水在工作过程中分解出的氢作为燃料,或从浓缩海水中提取铀、重水以及一些稀有金属,送往陆地供核电站使用。

同时它几乎不会产生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因此对海洋温差能这种清洁能源的利用前景可谓十分广阔。

21.文章第①段画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试简要分析其作用。

22.请在文章的A、B两处分别撰写两个适当的小标题。

A:

B:

23.简要说明“海洋温差能”为什么“利用前景可谓十分广阔”。

24.下列句子中删去加点的词语对原句意思表达影响最小的一项是(3分)

A.一般在热带地区,地层与1000米深处的海水温差可达25℃。

B.单从数量上来讲,温差能是最大的。

C.但却已经从原理上说明利用海洋温差发电是完全可能的。

D.同时它几乎不会产生污染物和温室气体。

25.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本文内容,写出你从中的发现或思考。

材料:

上海电力公司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发电项目,风力、太阳能、生物质能发电齐头并进。

根据测算,世博会召开时,上海并网清洁能源发电将达到146.4兆瓦,其中风电139.4兆瓦、太阳能光伏发电7兆瓦,可为世博园区提供三分之一的用电量。

这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6万吨。

四、作文(60分)

26.题目:

____________让我陶醉

要求:

(1)将题目补充完整;

(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3)字数不少于600字;

(4)作文中不得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兰州市2010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卷语文(A)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3分)B

2.(3分)A

3.(4分)①,删去“因为”。

③,将“虽然”改成“即使”,或将“也”改成“但是”。

(找到病句,1分;

正确修改,1分。

4.(4分)

(1)(2分)孙悟空【示例】三打白骨精

(2)(2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长妈妈给我们讲美女蛇的故事

5.(8分)

(1)(2分)兰州市机动车辆保有量的增长速度远远大于市政道路的增长速度。

(2)(3分)2010年兰州将加快重大交通项目建设。

(3)(3分)表明观点1分,能围绕自己的观点,言之成理2分。

【示例】认同。

(1分)因为你“狂奔”在城市,无法驻足观看,与人交流;

无法取代步行于城市所体会到的城市生活的精妙之处。

不认同。

(1分)因为在城市“狂奔”,可以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也可以丰富生活内容,改善生活质量。

6.(8分)

(1)受学重问

(2)绿烟灭尽清辉发(3)便引诗情到碧霄(4)东船西舫悄无言

(5)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6)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每空1分,出现错别字,该空不给分)

(一)(3分)

7.(1分)某种温暖关怀或某种人间春意春象。

8.(2分)D

(二)(13分)

9.(3分)C

10.(3分)他们谈到祖先为了躲避秦朝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乡人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关键词“妻子”“绝境”各1分,译出大意1分)

11.(3分)桃源社会衣食住行样样不缺,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社会;

不涉世乱、战祸,不受人世政权管辖的世外桃源;

人们精神境界怡然自乐。

12.(4分)

(1)(2分)世外桃源先忧后乐(出现错别字,该空不给分)

(2)(2分)选文表现了对恬静闲适、和平安乐、淡泊高远的美好生活的追求。

链接材料表现了一种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乐观积极的人生追求。

(三)(6分)

13.(2分)

(1)我

(2)停止

14.(2分)亦甚雄快(愉快)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悲伤,泪流不止)

15.(2分)抓住特征描写1分,语言优美1分。

三、现代文阅读。

(38分)

(一)(20分)

16.(3分)春季:

苇芽蹿高,绽开一片两片叶子;

夏季:

苇叶三片四片地展开;

秋季:

顶上的穗子由绿至黄继而变白。

17.(4分)

(1)用苇叶、柳条可以做成“乐器”吹奏;

(2)假日苇塘边劳动的快乐;

(3)神秘的“呱呱迪”的叫声和它的窝;

(4)有可供解馋的野草;

(5)从苇塘花花草草的变化中欣赏自然之乐。

(每点1分,答出任意4点即可)

18.(3分)挑逗、招惹的意思(1分)。

这一动词准确传神地写出了大人们被我们的欢乐与希望所感染(吸引)的情状。

19.(4分)内容2分,效果2分。

A句:

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2分)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苇芽的尖锐之态,突出其生命力之强。

B句: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2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一些花儿在春天竞相开放之态,凸显出春天的美丽和给人的愉悦之情。

20.(6分)要寻找苇塘,只能在记忆中寻找,因为随着时间的发展它已经消失在了高高低低的屋舍下了;

(2分)表达了因苇塘的消失而产生的惋惜和怀念之情。

(2分)

启示:

围绕“自然之乐”或“童心”谈均可。

(2分)(观点1分,说理清楚1分)

(二)(18分)

21.(4分)列数字、作比较。

(2分)突出说明海洋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接收器。

(2分)(或:

突出说明海洋接受太阳能数量之大)

22.(4分)A.漫长(长久)的研究历史(2分)。

B.海洋温差发电机的工作流程。

23.(4分)

(1)几种海洋能利用中数量最大;

(2)对能源的浪费低;

(3)产生的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少。

(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24.(3分)C

25.(3分)清洁能源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作文分项评分标准(60分)

等第

综合评分

中心与材料

(25分)

语言

思路与结构

(10分)

A

60┃53分

题意理解正确,中心明确;

选材恰当,有新意;

对生活的认识正确,且有自己的见解;

感情真挚,想象力丰富。

能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语言流畅,有一定的表现力。

思路通畅;

层次分明,且结构安排有特色。

分项得分

25——22分

10——9分

B

52

43

选材恰当;

对生活的认识正确;

感情真实,有一定的想象力。

能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语句通顺,用语得当。

思路连贯;

条理清楚;

结构合理。

21——18分

8——7分

C

42

33

题意理解基本正确;

选材基本能为中心服务;

对生活的认识基本正确。

思想表达基本清楚;

语句基本通顺;

用语基本正确。

思路基本清楚;

结构基本合理。

17——14分

6——5分

D

32

题意理解偏颇,中心不明确;

内容空洞;

选材不合理;

缺乏真情实感。

(四项中符合一项,皆为D)

思想表达不清楚;

语句不通顺;

用语不恰当,或病句较多(三项中符合任意一项,皆为D)

思路不清楚;

结构不完整。

(两项中符合任意一项,皆为D)

13分以下

4分以下

说明:

(1)A等基准分为56分;

B等基准分为47分;

C等基准分为36分;

D等基准分为25分。

(2)其中一项富有特色,其他两项达到B,可考虑A;

其中一项富有特色,其他两项在A、B之间,可考虑满分。

(3)严重偏离题意,或语病严重,或不足300字,得分不超过16分。

(4)思想内容不健康,最多评C等。

(5)未写题目扣2分。

(6)标点不正确(标点不逗或一逗到底)总扣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