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全国卷、按新考纲).wps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112832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WPS 页数:15 大小:1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全国卷、按新考纲).wps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全国卷、按新考纲).wps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全国卷、按新考纲).wps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全国卷、按新考纲).wps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全国卷、按新考纲).wps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全国卷、按新考纲).wps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全国卷、按新考纲).wps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全国卷、按新考纲).wps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全国卷、按新考纲).wps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全国卷、按新考纲).wps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全国卷、按新考纲).wps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全国卷、按新考纲).wps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全国卷、按新考纲).wps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全国卷、按新考纲).wps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全国卷、按新考纲).wps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全国卷、按新考纲).wps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全国卷、按新考纲).wps》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全国卷、按新考纲).wps(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全国卷、按新考纲).wps

1高2018届模拟测试高2018届模拟测试语文试卷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人类文明与宗教詹克明从文明发展史来看,倘若追溯到史前时代,人类精神文明的“元胎”原本就是宗教。

它囊括一切,包容一切,将今天已经分门别类的所有文明品种之萌芽全部融成一体综合其中。

在当时,科学、哲学、医学、天文、音乐、舞蹈、戏剧、绘画、雕塑、伦理、法律全都总揽于原始宗教之中。

古老的世界三大宗教以及我国各少数民族的宗教史诗中都涉及到天地起源、万物起源、人类起源这类科学的根本问题。

史前人类岩画中的生殖崇拜、太阳崇拜以及祭祀舞蹈也多带有原始宗教性质。

图腾崇拜集美术、雕塑、抽象艺术于一体,带着面具的宗教群舞更是戏剧的前身。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天文学起源于占星术,数学起源于数术,地理学起源于堪舆之术,化学起源于岐黄炼丹之术,医学更是从巫术脱胎而来,带有明显的宗教“胎记”。

五千年前的古巴比伦医学认为疾病总是与诸神、鬼怪、星辰有关。

三千五百年前的古埃及医学是神庙学校秘密教义的产物,最早的医学文献也写在纸草经卷当中。

宗教的“宗”字有“根本”、“本旨”之意,它恰如其分地反映出原始宗教包罗万象,乃是文明之宗的这一特征。

人类文明发祥于宗教,随着文明的逐渐演进,分门别类的专业从宗教中分化出来。

这种分化一直不断地进行,不仅越分越细,各专业也日趋独立,沿着各自的轨道互为辐射发散,彼此绝少交叉往来。

这种“重分化、少综合”的倾向,正是当今诸多弊端的根源。

其中最明显的病症当属“技术发展”与“人文理念”的脱节。

人类文明当前的许多重大问题都必须追寻到本源的综合上,追寻到人与自然的根本关系上,追寻到涉及人性的宗教范畴才能谋求彻底的解决。

当前人类活动业已扩展到整个地球,不同的地域文明逐渐融合,走向信息、商品、资源、人才的全球一体化。

这种“合”的势头非常有利于人们从“综合”着眼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世间的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一种更加健全的文明必将在“合”的趋势中诞生。

阿汤因比曾经设想过“人类未来的宗教究竟是怎样的宗教?

”他认为:

“产生并支持新文明的未来宗教,必须赋予人类明辨和克服严重威胁人类生存的各种罪恶的力量。

这些罪恶当中最可怕的是那些从人类历史中沿袭下来的陈旧东西。

这就是和生命本身具有同样古老历史的贪欲,以及和文明具有同样古老历史的战争和社会的不公正。

还有和这些同样可怕的新罪恶,这就是为满足自己的欲望,应用科学和技术所造成的人为的环境。

”当前,彻底消解人与自然之间日益紧张的关系,实际上是树立一种正确信仰的问题。

首先是如何对待“自然”的问题。

汤因比认为:

“人类本来是怀着敬畏之心看待自己环境的,应该说,这才是健全的精神状态。

”遗憾的是,掌握了现代科学技术的人类,自以为对大自然的了解已经透彻得一览无余,人们已不再敬畏自然,进而还要藐视自然,主宰自然。

也许只有一些对自然有着精深理解的人如今还能对大自然保持一种由衷的敬畏之心,对大自然还怀有一种虔诚的宗教感情。

人类应该确立与自然“和谐”的信仰,注重科学技术与人文理念的“综合”。

这“和”“合”二字在民间又称之为“和合二仙”。

但愿他们能够保佑人类走出技术阴影和人性的暗区,自觉地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纳入到大自然的普遍和谐之中。

(节选自一个科学工作者的忧虑,题目为编者所加。

)1下列关于“宗教”的论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从文明发展史来看,宗教是人类精神文明的起源。

它囊括今天已经分门别类的所有文明品种的萌芽。

B原始宗教的性质多体现在史前人类岩画中的生殖、太阳崇拜以及祭祀舞蹈中。

随着文明的演进,宗教的分化不断进行,不仅越分越细,也日趋独立。

C许多原始宗教的史诗中都涉及到天地起源、万物起源、人类起源这类科学的根本问题。

宗教的“宗”字有“根本”之意,反映出原始宗教乃是文明之宗。

科学、哲学、天文、数学等均起源于宗教。

D五千年前的古巴比伦医学认为疾病总是与诸神、鬼怪、星辰有关,三千五百年前的古埃及医学是神庙学校秘密教义的产物,这两个例子是为了说明宗教是医学的起源。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A分门别类的专业随着文明的演进日趋独立,沿着各自的轨道发展的“重分化,少综合”的倾向导致了了诸多弊端,其中最明显的病症是“技术发展”和“人文理念”的脱节。

B一种更加健全的文明必将在“合”的趋势中诞生。

“合”的趋势是指不同地域文明逐渐融合,走向信息、商品、资源、人才的全球一体化。

这种趋势有利于从“综合”着眼来研究、解决人类文明当前的许多重大问题。

C阿汤因比认为:

因为未来宗教产生并支持新文明,所以必须赋予人类明辨和克服严重威胁人类生存的各种罪恶的力量。

D在作者看来,不健全的精神状态是指人类掌握了现代科学技术后不再敬畏自然想要主宰自然的一种精神状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排斥奢欲、不公正等恶俗,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更加健全的文明的表现。

B只要树立了自然“和谐”的信仰,便能消解与自然之间日益紧张的关系。

C“和谐”的信仰和“综合”的理念也许能帮助人类走出技术阴影和人性的暗区,使得自然和人类各得其宜、相得益彰。

D随着文明的演进,科学、美术、舞蹈、医学等专业沿着各自的轨道互为辐射发散,彼此绝少交叉往来的局面,将会逐渐得以改善。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巴金自传:

文学生活五十年我是一个不善于讲话的人,唯其不善于讲话,有思想表达不出,有感情无法倾吐,我才不得不求助于纸笔,让在我心里燃烧的火喷出来,于是我写了小说。

我不是文学家,但是我写作了五十多年。

每个人会从不同的道路接近文学。

我从小就喜欢读小说,有时甚至废寝忘食,但不是为了学习,而是拿它们消遣。

我做梦也想不到自己会成为小说家。

我开始写小说,只是为了找寻出路。

我出身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僚地主的大家庭,在二三十个所谓“上等人”和二三十个所谓“下等人”中间度过了我的童年,在富裕的环境里我接触了听差、轿夫们的悲惨生活,在伪善、自私的长辈们的压力下,我听到年轻生命的痛苦呻吟。

我感觉到我们的社会出了毛病,我却说不清楚病在什么地方,又怎样医治,我把这个大家庭当作专制的王国,我坐在旧礼教的监牢里,眼看着许多亲近的人在那里挣扎,受苦,没有青春,没有幸福,终于惨痛地死亡。

他们都是被腐朽的封建道德、传统观念和两三个人一时的任性杀死的。

我离开旧家庭就像摔掉一个可怕的黑影。

我二十三岁从上海跑到人地生疏的巴黎,想找寻一条救人、救世,也救自己的路。

说救人救世,未免有些夸大,说救自己,倒是真话。

当时的情况是这样:

我有感情无法倾吐,有爱憎无处宣泄,好像落在无边的苦海中找不到岸,一颗心无处安放,倘使不能使我的心平静,我就活不下去。

一九二七年春天我住在巴黎拉丁区一家小公寓的五层楼上,一间充满煤气和洋葱味的小屋子里,我寂寞,我痛苦,在阳光难照到的房间里,我想念祖国,想念亲人。

在我的祖国正进行着一场革命与反革命的斗争,人民正在遭受屠杀。

在巴黎掀起了援救两个意大利工人的运动,他们是沙柯(NSacco)和樊宰底(BVanzetti),他们被诬告为盗窃杀人犯,在美国麻省波士顿的死囚牢中关了六年,在我经常走过的街上到处张贴着为援救他们举行的“演讲会”、“抗议会”的海报。

我读到所谓“犯人”之一的樊宰底的“自传”,里面有这样的话:

“我希望每个家庭都有住宅,每个人都有面包,每个心灵都受到教育,每个人的智慧都有机会发展。

”我非常激动,樊宰底讲了我心里的话。

我的住处就在先贤祠(Pantheon)旁边,我每天都要经过先贤祠,在阴雨的黄昏,我站在卢梭的铜像前,对这位“梦想消灭压迫和不平等”的“日内瓦公民”诉说我的绝望和痛苦。

回到寂寞冷静的屋子里,我坐下来求救似地给美国监狱中的死刑囚写信(回信后来终于来了,樊宰底在信中写道:

“青年是人类的希望。

”几个月以后,他给处死在电椅上,五十年后他们两人的冤案才得到昭雪。

我在第一本小说灭亡的序上称樊宰底做我的先生)。

就是在这种气氛、这种心情中我听着巴黎圣母院(NotreDamedeParis)报告时刻的沉重的钟声,开始写下一些类似小说的场面(这是看小说看多了的好处,不然我连类似小说的场面也写不出),让我的痛苦,我的寂寞,我的热情化成一行一行的字留在纸上。

我过去的爱和恨,悲哀和欢乐,受苦和同情,希望和挣扎,一齐来到我的笔端,我写得快,我心里燃烧着的火渐渐地灭了,我才能够平静地闭上眼睛。

心上的疙瘩给解开了,我得到了拯救。

这以后我一有空就借纸笔倾吐我的感情,安慰我这颗年轻的孤寂的心。

第二年我的处女作完成了,八月里我从法国一座小城沙多吉里把它寄回中国,给一个在上海开明书店工作的朋友,征求他的意见,我打算设法自己印出来,给我的大哥看(当时印费不贵,我准备翻译一本小说卖给书店,拿到稿费来印这本书)。

等到这年年底我回到上海,朋友告诉我,我的小说将在小说月报上连载,说是这份杂志的代理主编叶圣陶先生看到了它决定把它介绍给读者。

小说月报是当时的一种权威杂志,它给我开了路,让我这个不懂文学的人顺利地进入了文坛。

3(节选自巴金自传)4.下列对文章信息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巴金是一个不善于讲话的人,言不由衷,感情不能表达出来,苦恼之余不得不求助于纸笔。

B作者出生在富裕家庭,亲眼看到了老百姓的生活境况,看到了社会的黑暗,萌发了救人、救世、救自己的思想。

C巴金从小就喜欢小说。

写了五十年,最终成为小说家。

D先贤祠旁边的生活经历,激发了作者写作的热情,写出了第一部小说灭亡。

E叶圣陶慧眼识才,对巴金顺利走上文坛给予了帮助。

5.文中关于一九二七年春天巴黎生活的描写,作者主要运用了对比和烘托(衬托)的手法,请就这两种手法作一下简要分析。

(4分)6.作者在第段中说“想找寻一条救人、救世,也救自己的路”,接着又说“说救人救世,未免有些夸大,说救自己,倒是真话”。

但事实上巴金的文学创作不仅拯救了自已,也确实起到了“救人救世”的作用。

如何理解“救自己”与“救世界”的关系?

(4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3分)三棵树李德霞丫头的大嫂过门没半年,就吵着闹着要分家。

树大分杈,儿大分家,分就分吧,寡妇娘也没辙。

米缸、面缸抬了去,掉了几块漆的红木柜搬了去,圈里的三只羊,一鞭子吆了去。

大嫂请来伐木人,要放倒院里的三棵树。

三棵树是丫头的爷爷栽下的,两抱粗,上面结了几个喜鹊窝。

娘“扑通”跪在地上:

“家里没啥东西了,这三棵树,就留给丫头吧”那时,丫头十六岁,在城里读高中,是村里唯一把书读到城里的女孩子。

星期天,丫头从学校回来,看着空空的土屋和一下子苍老了的娘,丫头抱着树干号啕大哭。

娘说:

“丫头,别上学了,回家跟娘种地吧。

种地饿不死人。

”丫头倔,丫头一抹眼泪说:

“偏不,我还要考大学,我丫头说到做到!

”娘说:

“上大学不要钱?

”丫头说:

“我有三棵树,三棵树就是我的钱。

”丫头真的考上了大学。

那时候,家家日子还不宽格,但乡亲们厚道,你三十他三十地把钱送来。

丫头不接,一一挡了回去,丫头说:

“大叔大婶的情我领了,我不能欠乡亲们太多”娘说:

“你不上学了?

”丫头说:

“你甭管,我自有办法。

”开学前几天,丫头去了村里的德叔家。

德叔在农机站当站长,家里开着小卖部,日子过得比一般人家殷实得多。

更重要的是,爹在世时,跟德叔是最要好的弟兄。

其实,在丫头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德叔就给丫头准备了一千块钱。

德叔笑眯眯地说:

“钱我可以借给你,但你啥时还我呀?

”丫头说:

“不是借,是贷,就按银行的利息算。

等我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我连本带利一块儿还。

”德叔还想逗逗丫头,德叔说:

“银行贷款还讲个财产抵押呢,你拿啥给我做抵押?

”丫头拉着德叔的手出了屋,用手一指她家院里的三棵树说:

“我有三棵树,我就拿三棵树做抵押。

”说完,丫头掏出早就准备好的纸和笔,哗哔哗,写了抵押单,交给德叔。

德叔笑了,笑得满眼都是泪。

丫头上了大学。

上了大学的丫头从来不敢回家。

除了舍不得那几块钱的路费,丫头还得自己挣学费,挣生活费。

丫头到图书馆帮过工,到饭店洗过碗,啥来钱干啥。

有同学问:

“你家里没钱供你?

”丫头说:

“有,我有三棵树”丫头大三时,不得不回家一趟。

大哥在一家煤矿挖煤,死于矿难,矿上只给了很少的一点钱,少得离谱。

丫头找到矿长,拍着桌子和矿长讲道理。

矿长熊了,按规定赔了款。

拿回赔偿金,大嫂取出两千块,要给丫头。

大嫂说:

“以前都是我不好,我对不起丫头妹妹。

钱你拿着,你是大学生,就不要那么辛苦了。

”丫头把钱挡回去。

丫头说:

“我还年轻,吃点苦受点罪是好事。

这钱是我大哥拿命换来的,就留着给侄儿上学用”4转眼,丫头大学毕业了。

那时候,大学生很抢手,是香饽饽,丫头就被分配到市政府上班。

领到第一笔工资,丫头田了村。

丫头找到德叔,要赎回当年的抵押单。

德叔说:

“啥抵押单?

我早扔了。

”丫头吃惊地说:

“那我的三棵衬?

”像当年丫头拉着德叔一样,德叔拉着丫头的手出了门,用手一指丫头豪的那三棵树说:

“三棵树,本来就是你的。

”丫头要接娘进城。

临走时,邻居说:

“你娘这一走,恐怕再也不会回来了。

土屋和三棵树不如卖了的好”丫头看着土屋,抚着树干说:

“土屋是我的家,三棵树是我的根我怎么舍得卖啊?

留着吧。

”一晃,几十年过去。

土屋已日渐斑驳,倒是那三棵树长得枝繁叶茂,绿荫如盖,成了村里的一景。

前年,有人相中了那三棵树,愿出大价钱要下来。

那人打电话给丫头,问丫头愿不愿意卖,被丫头断然拒绝。

如今,已是副市长的丫头,无论工作多忙,每年都要抽空回村一趟,看看父老乡亲,看看她的三棵树(节选自小说月刊)7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小说开头写大嫂闹着分家,将米缸、面缸、红木柜搬走,三只羊赶走,甚至还要放倒三棵树的情节,既表现了家里的贫穷,又暗示了娘的软弱。

B“德叔笑了,笑得满眼都是泪”,德叔原本只想试探丫头,孰料丫头早有主意,德叔因而“笑”;面对苦难,丫头表现出的人生态度令德叔动容,因而“满眼都是泪”。

C小说设计大哥遭遇矿难,大嫂成为寡妇,只得到很少的一点钱,最后是丫头拿回了赔偿金等情节,意在表明善恶有报,规劝人们要孝亲友爱。

D写三棵树长得枝繁叶茂,有人愿出大价钱买,丫头却断然拒绝,是因为以前生活艰难时都不曾卖掉,现在丫头做了副市长,自然不会因为钱而卖掉三棵树。

E小说中对大嫂这一人物形象的描写虽着墨不多,但作用很明显,如从开始的蛮横无情到后来的心存愧疚,都衬托了丫头优秀的品质特征。

8小说以“三棵树”为题,有什么好处?

请简要分析。

(3分)9小说在刻画丫头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

请简要分析。

(5分)四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桓阶字伯绪,长沙临湘人也。

太守孙坚举阶孝廉,除尚书郎。

父丧还乡里。

会坚击刘表战死,阶冒难诣表乞坚丧,表义而与之。

后太祖与袁绍相拒于官渡,袁举州以应绍。

阶说其太守张羡曰:

“夫举事而不本于义,未有不败者也。

故齐桓率诸侯以尊周,晋文逐叔带以纳王。

今表氏反此,而刘牧应之,取祸之道也。

明府必欲立功明义。

全福远祸,不宜与之同也。

”羡曰:

“然则何向而可?

”阶曰:

“曹公虽弱,仗义而起,救朝廷之危,奉王命而讨有罪,孰敢不服?

今若举四郡保三江以待其来,而为之内应,不亦可乎!

”羡曰:

“善。

”太祖定荆州,闻其为张羡谋也,异之,辟为丞相掾,迁赵郡太守。

魏国初建,为虎贲中郎将侍中。

时太子未定,而临葘侯植有宠。

阶数陈文帝德优齿长,宜为储副,公规密诔,前后恳至。

魏书称阶谏曰:

“今太子仁冠群子名昭海内仁圣达节天下莫不闻而大王甫以植而问臣臣诚惑之于是太祖知阶笃于守正深益重焉又毛玠、徐奕以刚蹇少党,而为西曾掾丁仪所不善,仪屡言其短,赖阶左右以自全保。

曹仁为关羽所围,太祖遣徐晃救之,不解。

太祖欲自南征,以问群下。

群下皆谓:

“王不亟行,今败矣。

”阶独曰:

“大王以仁等为足以料事势不也?

”曰:

“能。

”“大王恐二人遗力邪?

”曰:

“不。

”“然则何为自往?

”曰:

“吾恐虏众多,而晃等势不便耳。

”阶曰:

“今仁等处重围之中而守死无贰者诚以大王远为之势也。

夫居万死之地,必有死争之心。

内怀死争,外有强救,大王案六军以示馀力,何忧于败而欲自往?

”太祖善其言,驻军于摩陂。

贼遂退。

文帝践阼,迁尚书令,封高乡亭侯,加侍中。

阶疾病,帝自临省。

后阶疾笃,遣使者即拜太常,薨,帝为之流涕,谥曰贞侯。

子嘉嗣。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桓阶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今太子仁冠群子名昭海内仁圣达节天下莫不闻而大王甫以植而问臣臣诚惑之于是太祖知阶笃于守正深益重焉B今太子仁冠群子名昭海内仁圣达节天下莫不闻而大王甫以植而问臣臣诚惑之于是太祖知阶笃于守正深益重焉5C今太子仁冠群子名昭海内仁圣达节天下莫不闻而大王甫以植而问臣臣诚惑之于是太祖知阶笃于守正深益重焉D今太子仁冠群子名昭海内仁圣达节天下莫不闻而大王甫以植而问臣臣诚惑之于是太祖知阶笃于守正深益重焉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孝廉,汉代选举官员的科目,推举孝悌之人和廉洁正直之士。

陈情表作者李密就曾被举荐为孝廉。

B掾,原为佐助的意思,后为副官佐或官署属员的通称。

魏时丞相、大将军及司徒、司空等府内置西曹掾。

C阼是指帝王登位或祭祀所登的台阶,用来借指帝位。

践阼,是古代帝王新即位,升宗庙东阶以主祭,后指帝王即位。

D古代等级森严,天子之死谓之“崩”。

“薨”,是用来称诸侯或大官的死。

普通老百姓的死称为“不禄”。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桓阶受孙坚的举荐入仕,后来孙坚战死,桓阶为了报答提携之恩,不惧危险,向刘表请求为孙坚治丧。

B桓阶劝说太守张羡在官渡之战中支持曹操,并准确地预见了官渡之战曹操胜利、袁绍覆灭的结局。

C毛玠、徐奕为人刚直少同党,对丁仪等不友好,多次出言攻击他们,全靠桓阶调解才保全他们。

D曹仁被关羽围困,徐晃救援未成。

曹操想亲征,询问群臣意见,群臣认为非亲征不能解围,唯独桓阶反对。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明府必欲立功明义,全福远祸,不宜与之同也。

”羡曰:

“然则何向而可?

(2)今仁等处重围之中而守死无贰者,诚以大王远为之势也。

(二)古代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14)(15)题。

江楼旧感赵嘏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

风景依稀似去年。

1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一二句情景交融,表达诗人登临江楼、眺望江月时内心涌动的浩渺情思。

B.第三句说约好同来望月的朋友未能如期而至,隐隐流露出诗人的遗憾。

C.“同来”与“独上”相对照,反衬出诗人此时此刻落寞凄清的感受。

D.三四句将今年与去年观赏江月的情景关联起来,点明题旨,深化了意境。

E.全诗主要表达诗人对去年所见水天一色的江月美景的无限感怀。

15.唐朝诗人崔护有一首著名的诗篇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请指出这首诗与赵嘏的诗在体裁、内容和写法上的相同或相似之处。

(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赤壁赋中从用蛟龙寡妇听箫声的感受来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句子是:

,。

(2)杜甫在登高中用“,”表现了诗人心中的愁苦难以排遣。

(3)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荀子在劝学中说“,”。

五语言表达(20分)17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欧洲杯决赛场上,随着葡萄牙前锋埃德尔在加时赛第109分钟的一脚劲射破门,整个球场顿时沸腾起来,葡萄牙球迷热情的欢呼声、叫喊声不绝如缕。

都市职场女性剧欢乐颂播出以来,大家评价很高,叫好声一片,它成了2016年炙手可热的电视剧目之一。

除了朋友圈里的微商推销外,张女士还常被各种名目的诸如“最萌宝贝”“最美人物”等等投票刷屏搞得不胜其烦。

6毕加索的抽象画风格为何引人注目?

人们一直对此莫衷一是。

即便是同一个欣赏者,在不同时间去看毕加索的作品,感受似乎都有所不同。

市民对城市日益堵塞的交通怨言颇多,但市民是否深刻反思过自己对红灯视而不见、横穿公路、跨越防护栏等不可理喻的行为呢?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身边的人和事都是美好的,但在现实生活中,真的没有毫无瑕疵的人或事,因此不必求全责备。

ABCD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诗歌不揭露现实,不批判恶世,而仅仅是附丽于虚张浮华之中,这样的诗歌无法走出困境;当社会走出困境之时,诗歌或许有望走出。

B每一个人降生到这个世界上来,都有一个对于他最适宜的位置,这个位置对于他是否最适宜,应该去问自己的生命和灵魂,看它们感到的快乐和幸福。

C无论从剧本、表演和制作规模层面来讲,由原班人马四年打磨的警匪大片寒战2都做到了极致,可谓无间道之后“香港警匪片的新标杆”。

D目前我国的职业学校培养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却没有培养他们职业技术的文化,即工匠精神,这是对职业技能的追求和坚守。

19小说家应尽可能把人物对话写得流利自然,生动活泼,_不能完全像实际说话。

_讲故事或作报告,_又决不能像日常说话那样支离破碎,_不写稿子,_应像一篇文章。

(3分)A尽管可是而虽然但B虽然而却即使也C尽管而却虽然但D虽然相反可即使也20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分)崔永元老师在主持时说了一句话:

语文的魅力就在于一个乞丐和一个诗人晒太阳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语文是什么?

,在物理学里,场是一个以时空为变量的物理量;而在语文课堂里,场是一个以时空为变量的生命量。

语文学习经历告诉我,语文素养的核心就在于阅读。

而且,我认为,。

因为中学生的时间是紧张有序的,中学生的生活是单纯而无干扰的。

青春的空白期需要书籍来充实,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这个时间很关键。

21下面的图表是一家研究机构对20世纪三个阶段出生的中学生体质与健康的调查数据,请根据要求答题。

(6分)类别身高(平均)体重(平均)身体机能综合素质(基数为100)70年代1555厘米413公斤990480年代1586厘米421公斤973790年代1606厘米465公斤9086

(1)根据上表数据,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2)根据你的生活认识,说说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

(不超过20字)六作文(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6年7月23日,延庆区北京八达岭野生动物园内发生一起老虎伤人事件,致1死1伤。

延庆区宣传部通报称,动物园已停业整顿。

另据了解,伤者下车前曾被提醒不要下车。

此事发生后,网络上的各种议论一直没有消停。

在这些议论中,有对不守规则的反思,有对野生动物园安全问题的审视,更有将愤怒指向老虎的。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

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7参考答案(乱序)一、选择题1、D【解析】试题分析:

成语本身是没有错的,错在与语境不合、修饰对象不当、褒贬不当、范围不当、谦敬不当等等。

所以学生首先要知道成语的意思,然后关注它所修饰的对象,所在的语境。

不绝如缕:

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与前文“球场顿时沸腾,欢呼声叫喊声”矛盾。

炙手可热:

气焰很盛,权势很大。

不能形容电视剧热门。

不胜其烦:

烦琐得让人不能忍受。

正确。

莫衷一是:

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

正确。

不可理喻:

不能够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固执或蛮横,不通情理。

不合语境。

求全责备:

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

正确考点: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A【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辨析语病的能力。

分析时,可根据对语病类型知识的积累,结合着句子的具体语境分析判断。

例如,B项两面对一面。

C项“和”改为“还是”。

D项“这”指代不明。

故选A。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辨析病句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

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题。

还有一个简捷的方法便是借助标志法,比如,如果句中出现关联词,可从关联词的搭配、语序、逻辑等三个方面考虑;如果出现介词,可从主语残缺、中途易辙、主客颠倒等角度考虑。

需要掌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