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链》导学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113636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项链》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项链》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项链》导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项链》导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项链》导学案.doc

《《项链》导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项链》导学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项链》导学案.doc

《项链》导学案

[法国]莫泊桑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在阅读的基础上,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把握作品人物形象的塑造,体会文章的主题。

3、对主人公玛蒂尔德作出自己客观公正的评价,进而准确把握作品的深刻内涵。

4、认识虚荣的危害;感受人性的光辉。

【重点难点】

1、把握作品人物形象的塑造,体会文章的主题。

2、对主人公玛蒂尔德作出自己客观公正的评价,进而准确把握作品的深刻内涵。

一、自主学习

1、作者简介:

莫泊桑(Maupassant,G.D,1850~1893)法国作家。

1850年8月5日生于法国西北部诺曼底省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

1870年到巴黎攻读法学,适逢普法战争爆发,遂应证入伍。

退伍后,先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任职。

19世纪70年代是他文学创作的重要准备阶段,他的舅父和母亲的好友、著名作家福楼拜是他的文学导师。

莫泊桑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有世界短篇小说巨匠的美称。

他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实。

他的短篇小说侧重摹写人情世态,构思布局别具匠心,细节描写、人物语言和故事结尾均有独到之处。

除了《羊脂球》(1880)这一短篇文库中的珍品之外,莫泊桑还创作了包括《一家人》(1881)、《我的叔叔于勒》(1883)、《米隆老爹》(1383)、《两个朋友》(1883)、《项链》(1884)等在内的一大批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短篇佳作。

莫泊桑的长篇小说也达到比较高的成就。

他共创作了6部长篇:

《一生》(1883)、《俊友》(又译《漂亮朋友》,1885)、《温泉》(1886)、《皮埃尔和若望》(1887)、《像死一般坚强》(1889)和《我们的心》(1890)

2、写作背景:

在19世纪80年代的法国,资本主义恶性发展,大资产阶级当权,对人民巧取豪夺,政府中贪污风行,社会上道德沦丧,资产阶级骄奢淫逸的糜烂生活和惟利是图的道德观念影响到整个社会,追求享乐追求虚荣,成为一种恶劣的社会风气。

这种社会风气在小资产阶级当中同样盛行。

由于这个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地位极不稳定,他们总想摆脱这种处境,跻身于上流行列。

但是,只有少数人获得成功,而大多数在资本主义的竞争中落入更悲惨的遭遇。

3、梳理情节

二、合作探究(品读人物形象)

(作者说:

“要是那时侯没有丢掉那挂项链,她现在是怎样一个境况呢?

谁知道呢?

谁知道呢!

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

”)

1、丢项链前后,玛蒂尔德的人生有什么不同?

仔细阅读小说,完成下表。

丢项链前

丢项链后

外貌

生活状况

心理状况

原因

(性格)

2、你怎么评价玛蒂尔德?

三、精讲释疑(主题的探究)

恩格斯曾经说过:

“偶然的东西,是一种必然性隐藏在里面的形式。

”小说最后这一“偶然性”结局也有必然性因素。

那么,造成这一偶然性的结果的必然性因素都有哪些呢?

思考交流

五、拓展提升

玛蒂尔德的经历对你认识生活有启发吗?

请写一篇读后感。

人的生命是短暂的,在人生的旅途上,我们应该追求什么?

我们该如何面对挫折或者不幸,也许可以从玛蒂尔德身上汲取点什么。

五、达标检测

续写

玛蒂尔德听到项链是假的后:

1、会是什么心情?

2、她以后的生活会怎样?

要求:

1、充分展开想象。

2、想象应合乎人物的性格,要体现小说的主题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