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赤壁赋》等理解性默写.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113735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兰亭集序》《赤壁赋》等理解性默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兰亭集序》《赤壁赋》等理解性默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兰亭集序》《赤壁赋》等理解性默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兰亭集序》《赤壁赋》等理解性默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兰亭集序》《赤壁赋》等理解性默写.doc

《《兰亭集序》《赤壁赋》等理解性默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兰亭集序》《赤壁赋》等理解性默写.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兰亭集序》《赤壁赋》等理解性默写.doc

《兰亭集序》

1、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表现兰亭环境优美的句子是: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表现兰亭气候宜人的句子是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2、兰亭集会时文人雅士们把盛酒的杯浮在水面从上游放出,循曲水而下,流到谁面前,谁就取来饮酒赋诗,表达幽深内藏的感情的句子是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3、王羲之在兰亭聚会时看到天空的无边和事物的繁多之后,眼力舒展,胸怀开畅,极尽视听的乐趣,确实感到非常快乐的句子是: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4.我们在感叹时光流逝时,往往会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兰亭集序》中有一句相似的感叹: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5.王羲之将世人大体分为两类“静者”和“躁者”,并形象地概括了两类人的生活内容: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6、生活中当我们专注于自己所喜欢的事物时,会达到忘我的状态而忽视时光的流逝,不觉中老年将要到来。

这很容易让我们想起王羲之《兰亭集序》里的句子:

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7、我们喜欢的事物由生到灭,时间极其短暂,自然也会令人生发感慨,正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所写: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8.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话来批评: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9.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一开始就点明聚会的季节、地点和事由的句子是:

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10.《兰亭集序》中交代了在兰亭聚会的人是“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各路英才,老少皆有。

11.生活中当我们对所喜欢或得到的事物已经厌倦时,感情会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也随之产生。

这很容易让我们想起王羲之《兰亭集序》里的句子: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12.《庄子》中说死生是人的一件大事,每个人寿命的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亡。

正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所写: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13.每当我们看到古人对死生发生感慨的文章,就为此悲伤感叹,也说不出是什么原因。

正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所写: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14.纵使时代变了,世事不同了,但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正如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所说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赤壁赋》

1、本文中苏轼“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写天上的满月从东面山上升起,似乎也像游人一样,深深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之中,有意把脚步放得很慢、很慢,真是妙不可言的语句是: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2、苏东坡以回答客人的方式,提出了另一种对宇宙对人生的看法,他紧扣水月,阐述了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来攻破客人“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的理想,指出我们若从变化的角度来观察,那么一眨眼之间,万事万物都在变化的语句是: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又指出如果从不变的角度观察,则万物都是无尽的语句是: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3、在《赤壁赋》中,苏轼用“舳舻千里,旌旗蔽空”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4、在《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5、作者写出了飘飘欲仙的神态,好像身体在天空里,架着风飞行,脱离了现实社会,不知道哪里是尽头,抒发了作者心旷神怡的心情和飘然欲举的超然之乐,情和景已经达到融合的境地的语句是: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6、《赤壁赋》中客人把自己和曹操进行了对比:

曹操当时是“舳舻千里,旌旗蔽空”,而你我只是“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曹操当时是“酾酒临江,横槊赋诗”,而你我只是“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这一段再现了曹操当年沿江而下时的盛大场面和英雄气概。

可是象曹操这样的英雄“而今安在哉”?

真是“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7、《赤壁赋》中描绘出秋江的朗爽与澄净,也恰好体现作者怡然自得的心境的语句是: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8、写作者引吭高歌,吟诵古代咏月的诗歌的诗句是: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9、写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白茫茫的雾气笼罩江面,天光、水色连成一片的诗句是: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10、写作者任凭一叶扁舟飘荡,在水波不兴的辽阔江面上自由来去的语句是: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11、用蛟龙、嫠妇听箫声的感受来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语句是: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12、借客人之口来感慨生命的短暂,羡慕江水的长流不息的语句是: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13、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语句是: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14、写清风与明月可激情享用,无人禁止,无穷无尽的语句是: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15、形容洞箫声“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这都是通过音乐引起想像,运用一系列比喻描写听者的感受。

《蜀道难》

1、《蜀道难》的主旨句是: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运用夸张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子: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3、从李白《蜀道难》一诗中“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zī)嗟”的长叹中,我们似乎也感受到了诗人对功业难成的一声叹息。

4、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开篇以蜀地方言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下雄浑感情基调的句子是“噫吁嚱,危乎高哉!

5、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示历史悠久,自古以来秦蜀之间交通不便,少有往来。

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进一步运用夸张修辞方法,表明秦蜀之间为高山峻岭所阻挡,不可逾越。

6、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的句子是“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7、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不但写到蜀山之高峻,还描写了人的行路之难。

他借助一些细节动作加以摹写,寥寥数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了,困危之状如在眼前,体现这一内容的句子是“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mén)参(shēn)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8、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指出逶迤千里的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

诗人先用“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飞湍瀑(pù)流争喧豗(huī),砯(pīng)崖转石万壑雷”写出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惊险场景。

9、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出了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剑阁峥嵘而崔嵬(wéi),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10、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神话、夸张、衬托的手法来写蜀山之雄奇险峻的句子有“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真是“物犹如此,人何以堪”!

——那山有多高呢?

不言而喻了!

1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但见悲鸟号(háo)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为我们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

1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语句的句子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fēi)亲,化为狼与豺”,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

《琵琶行》

1.《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初次出场时犹豫不决的情态的诗句是: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2.《琵琶行》第二次音乐描写中表现琵琶女与诗人情感交流的诗句是: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描写音乐间歇时诗人感受的诗句是: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3.《琵琶行》中运用拟声词和一系列贴切生动的比喻,描摹琵琶乐音和旋律的变化,被誉为古典诗歌中描写琴声的绝唱。

如写音乐由粗重急骤转向轻微委婉,而最终浊重和清脆兼而有之,表现急切而愉悦情调的诗句是: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4.《琵琶行》中写音乐由婉转流畅变得阻塞压抑直至清冷凝滞,表现旋律轻愉而流畅的相关诗句是: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5.《琵琶行》中写琵琶声在沉咽、暂歇后突然爆发并达到高潮,表现热烈紧张场面的句子是“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乐曲的终止也写得很好: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琵琶声戛然而止,使听众继续沉浸在乐曲的境界里。

6.联想是回忆的一种形式。

表象联想就是表象之间彼此互相引起的。

《琵琶行》中的一句“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

7.《明湖居听书》写小玉说书时,“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

《琵琶行》中也有类似情景,侧面表现琵琶女演奏之后的音乐效果的诗句是: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8.古人常化用前人诗文为己用,如张先《剪牡丹·舟中闻双琵琶》“玉盘大小乱珠迸。

酒上妆面,花艳眉相并”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9.《琵琶行》中写琵琶女演奏之前调弦校音都很有情调,似乎在述说平生低沉、抑郁的感情的句子是: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10.《琵琶行》中描写了琵琶女弹琴的优美动作,先是“低眉信手续续弹”,似述说自己平生的不幸遭遇;后是“轻拢慢捻抹复挑”,弹出了当时著名的《霓裳羽衣曲》。

《登高》

1、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对此都有直接描述,这些句子是: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2、杜甫在《登高》一诗中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3、杜甫在《登高》一诗中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江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用落叶和江水抒发了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

4、杜甫《登高》一诗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5、杜甫在《登高》一诗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艰难苦恨繁霜鬓(bìn),潦倒新停浊酒杯。

是本诗的主旨句(表现诗人忧国伤时)。

6、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