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11601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人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人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人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人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人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人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人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人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

《人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

在科学观察中,一般不用尝的方法)

3、交流水和食用油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师板书展示。

二、滴液比较

1、师:

水和食用油除了我们刚才所观察到的不同之外,还有不同之处吗?

比如,我们分别把水滴和油滴滴到蜡纸、玻璃片和报纸上,它们的状态一样吗?

2、生猜测,并讨论:

在实验中需要注意什么?

(师适当提示:

每一次将液滴滴在不同的物体上时,为了实验的可靠,需同时多滴几滴;

每一滴的量要控制,不要太多,简单演示;

要注意观察水滴和油滴在不同物体上后形成的形状是否一样)

3、生实践,将观察到的液滴状态画下来,并注明液滴是在什么物体上。

4、展示学生的记录,并交流讨论。

三、比较水和油的轻重

水和食用油相比,那种物质更重?

我们有什么办法比较?

2、生交流方法,并讨论、判断方法的可行性。

3、提供材料,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方法进行实践,判断水重还是食用油重。

(这一实验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为演示实验)

4、交流实验结果,并尝试根据实验现象进行解释。

5、请学生将观察所得的结果补充到维恩图中,师补充到板书中。

四、借助多种容器,进一步观察水和食用油的相同点

1、师演示,将水和食用油分别倒入一些形状不同的容器中,请学生观察它们有哪些相同的特点。

2、生交流、小结。

将两者的相同点补充到维恩图中

五、总结提升

1、全班交流:

水和食用油有哪些不同之处,又有哪些相同之处?

重点讨论它们的相同之处其他液体也具有吗?

这些相同点,固体具有吗?

2、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对于水是怎样的一种液体,你们又有哪些新的认识?

审阅人:

 

年月日

谁流得更快一些

液体都会流动,流动的快慢受到黏度的影响。

进行预测并用对比实验进行验证;

理解公平实验,为保证公平,需要保持除变量之外的其他条件相同。

认识到公开的、民主的讨论有助于辨识实验的准确性;

小组内分工合作对开展实验是十分重要的。

教学重点:

简单设计对比实验,描述并简单解释液体流动的快慢受到黏度影响。

教学难点:

设计对比实验,理解公平实验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给每组的材料:

1小杯水、1小杯油、1小杯洗洁精、1块玻璃、3个滴管(或吸管或塑料勺)、一张实验记录表。

给每个学生的材料:

一张维恩图。

一、设计流动比赛

1、回顾上节课学习的主要科学概念:

水和食用油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并展示上节课的维恩图)

水会流动,油会流动,它们流动的快慢一样吗?

2、其他液体也会流动。

比如洗洁精,这也是一种液体。

(师出示三种液体)这三种液体流动速度一样吗?

如果不一样,你们推测,谁会流得更快一些?

3、有什么办法证明?

师引导:

如果要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最好进行一场公平的液体流动的比赛。

4、设计“流动比赛”的方案,小组内成员交流:

怎样做才能保证流动比赛是公平的?

哪个方法最好,为什么?

讨论后确定一个比赛方法。

5、全班交流比赛方法,围绕“保证比赛的公平、可行”进行讨论,鼓励生生质疑,完善比赛规则。

二、实验、思考

1、请小组成员根据自己选择确定的方案进行流动比赛,并记录。

(师要提示学

生重复做几次实验)

2、全班交流,汇报,包括:

一共进行了几次实验,实验的结果如何,每次实验的结果都相同吗,大概是什么原因导致实验结果不一致等。

3、思考:

液体的流动快慢跟什么有关?

三、液体、固体比较

1、师让学生关注以板书的水和食用油的维恩图记录,明确水和油具有的共同特点,并思考洗洁精是否同样具有这些特点。

三种液体的相同点,固体具有吗?

固体和它们相比,有哪些不同?

师生讨论交流,完成固体和液体比较的维恩图记录。

3、讨论交流,对于“水是怎样一种液体”,我们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比较水的多少

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液体的体积是可以测量的。

非标准单位的测量会导致结果的多样,标准单位的测量使信息交流成为可能。

通过多种方法比较液体多少;

使用标准和非标准单位测量液体的体积。

认识到比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对比较的方法进行分析和统一,有助于确立科学的标准。

能较规范地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

用多种方法比较液体多少,明确用标准单位测量使信息交流成为可能。

3个塑料瓶(大小高低不同)、1个玻璃杯、1个量筒、1条纸带、胶水、记录纸若干。

一、比较哪个瓶子水最多

1、出示三个不同的瓶子,里面装有不等量的水。

请学生猜测,哪个瓶子里的水最多,哪个瓶子里的水最少,并说明理由。

2、怎样才能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

并说明为什么这么想。

(师可适当提示前面所学的关于水的特性,如会流动、有重量、有体积等,鼓励方法的多样性)

3、交流讨论,比较不同的方法,选择操作最简单的方法进行实践操作。

4、生实践操作后汇报结果。

(如出现结果差异较大或不同,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原因)

二、比较水多多少

现在我们已知2号瓶中的水最多,但它比其他瓶中的水多多少,知道吗?

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

2、学生讨论测量方法

预设1:

生可能会直接说用有刻度的杯子,师需追问:

杯子上的刻度有什么用?

假如没有有刻度的杯子,该怎么办?

预设2:

生可能一时想不出用什么办法,师可直接出示小杯子、瓶盖等材料提示、引导,交流这些材料可怎么用。

预设3(可接预设2):

生知道借助一些更小的容器帮助测量,师可追问:

用小杯子量了,还多出半杯怎么办?

如果想知道得更精确,还有更好的办法吗?

3、自制刻度线测量

1)如果我们要给一个杯子画刻度线,这些刻度线有什么用?

画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呢?

(刻度间距要相同)

2)生实践:

自制的刻度条,并贴到一个玻璃杯上,再次比较三个不同瓶子里的

水,并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3)交流测量结果,发现并讨论问题:

测量的结果相同吗?

你们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测量结果不同呢?

我们怎样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三、认识并使用量筒

1、师介绍量筒,并提示“测量要求”,问:

量筒刻度上的一格代表多少?

和我们自制的刻度比较,有哪些区别?

为什么量筒要平放?

为什么视线要与液面保持水平?

2、请学生用量筒测量三瓶水的多少,并汇报测量结果。

(如果学生没有足够的量筒,或上课时间不够,可采用教师演示方式进行)

3、师:

你们知道这样一瓶矿泉水、一桶食用油有多少吗?

(出示食物或照片)这个数值就表示了一瓶矿泉水或一桶食用油的体积了。

4、师:

5毫升水大概是多少呢?

我们周围的空气

空气是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种物质,可以被我们感知;

空气和水相比,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

对无法直接进行观察的物质借助其他媒介,感知它们的存在;

用多种方式对物质进行比较,观察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明白科学的结论需要客观事实(证据)来加以证明。

了解空气确实存在,知道空气的主要特征。

用实验证实空气确实存在,比水轻,也会流动。

给每组准备:

2个透明塑料袋、2个玻璃杯、1个水槽、1根香、1个打火机、1个吹泡泡器(或吸管)、1杯洗洁精或肥皂水。

一、我们知道的空气

还记得我们上次“猜测水在哪个袋里”的活动中,是怎么知道空气在哪的?

2、关于空气,我们还知道什么?

请把自己知道的内容填写到气泡图中。

3、交流,师帮助整理,形成班级的大气泡图。

并让学生思考,这些想法中,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需要进一步证实的?

二、空气的存在

1、空气真的存在吗?

我们都说袋子中有空气,怎样才能证明袋中确实装有空气?

2、师:

这里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或许能帮助大家证明空气确实存在。

请大家分组讨论证实空气存在的方法,并利用材料操作一下,请注意记录实验过程中所观察到的现象,及实验的结果。

3、汇报交流证实空气存在的方法,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及结果,说明是什么事实证明袋中空气确实存在。

(渗透“有些东西我们看不见,但并不是不存在”这

一科学观念)

三、比较空气和水

既然空气确实存在,那么空气和水相比较,又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呢?

(出示关于水的维恩图,请学生回顾所知道的关于水的一些特征,根据这些特征对水和空气进行有联系的比较,扩大认识视角)

2、有什么办法证明水和空气的不同?

比如:

空气和水,谁轻谁重?

水会流动,空气会流动吗?

3、讨论证实的方法,重点对“空气会流动吗?

”进行展开。

4、比较空气和水的相同和不同点,并把比较的结果记录到维恩图中,全班进行交流。

空气占据空间吗

空气占据空间;

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体积)是可以变化(被压缩或被扩张)的。

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

用对比实验控制条件的方法,进行观察;

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知道空气与其他物质一样,能够占据空间,但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改变的,认识到空气是一种物质。

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改变的,并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1个玻璃瓶、1个玻璃杯、2个注射器、4根吸管、纸巾2张、1块橡皮泥。

记录纸一张、维恩图一张。

一、空气占据空间

1、用“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入,师操作演示,并引导学生思考:

瓶中的水为什么会上升呢?

如果不用石子而利用空气,能让水上升吗?

2、出示材料,用这些材料能否让装在瓶子里的水上升并流出来?

(保证不倾斜瓶子)

3、联想平时喝盒装饮料时,有什么经验?

这些材料该如何使用?

4、知道学生分组实验,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并思考:

橡皮泥有什么作用?

如果橡皮泥没有完全塞住瓶口,水能上升吗?

是什么原因让水上升的?

如果停止吹入空气,水还能上升吗?

如果想让瓶中的水不断上升,你们的办法是什么?

5、分组实验完成后,交流。

重点解释实验发生的现象。

二、杯中的纸会湿吗?

1、师演示,将纸巾塞入杯底后,把杯子倒扣入水中,请学生预测:

把杯子扣入水底,杯中的纸巾会不会被水浸湿,为什么?

2、请各小组实验,请学生思考实验中要注意:

杯子要竖直倒扣入水中,纸巾要塞入杯底,防止掉下来。

3、生实验,记录实验时的现象及自己的思考。

交流实验情况:

杯中的纸巾有没有被水浸湿,水为什么不能进入杯子里面。

思考讨论:

这两个实验都说明了什么?

你们对空气的性质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三、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

1、出示注射器,请学生分别用注射器把水和空气抽入一部分,然后用手或橡皮堵住管口,用同样大的力向下压或向上拉注射器的活塞,对比一下,有什么不同。

2、生实验

3、汇报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注射器中的水和空气,在活塞下压或上拉时,有何不同。

并请学生思考,注射器里的空气在活塞向下压和向上拉时,可能会有什么变化,并尝试结合图来进行解释。

4、生交流自己的画和自己的想法。

5、介绍压缩空气在生活中的运用,如皮球、喷水瓶、气枪等(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压缩后的空气的特性)

6、把这节课所了解的关于水和空气的知识在维恩图中进行补充。

空气有重量吗

空气有一定的重量,但是重量很轻。

在称量的过程中,了解一些因素会影响称量结果,产生误差,学习准确称量。

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及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知道并能设计实验证明空气有重量,但很轻;

通过对石头、水、空气的三者比较,初步建立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概念体系。

设计多种方法,重复验证空气有重量,但很轻。

1根长细木条(或竹条)、3根细线、1块橡皮泥、1个气球、1个皮球1个托盘天平(视学校实际情况而定)。

一、空气有重量吗

水有重量,石头有重量,空气有重量吗?

有什么办法证明?

2、生讨论交流,提出采用自制的小天平来证实空气是否有重量。

并讨论自制小天平的方法。

3、指导学生自制小天平。

(建议:

天平上的图钉教师可在课前帮学生固定好。

4、小天平调平。

(先将气球挂上,另一端挂上重物,想办法使小天平平衡)

5、给气球充气,观察并记录小天平的变化。

(分组实验)

6、全班交流小天平的变化情况,思考:

所有小组的实验结果都一致吗?

可能是哪些原因引起实验结果不同?

有什么办法改进实验,使效果更明显,结果更精确?

二、改进小天平的测量效果

1、讨论交流改进小天平测量的方法

方法1:

同时将两个充足气的气球挂在小天平的两端,并调整天平,使小天平保持平衡,再将其中一个气球的气放掉,观察小天平的变化

方法2:

同时将两个充足气的气球挂在小天平的两端,并调整天平,使小天平保持平衡,在天平的一端再挂上一个或几个充足气的气球,观察小天平的变化

2、生选择方法进行实践,并讨论解释所观察到的现象。

三、天平称量皮球的重量

为了让我们的实验结果更精确,更有说服力,我们可以利用实验室的天平称来进行研究。

2、师演示:

将一只充满气但未充足气的皮球放在天平的托盘上,称出重量(让学生来看),然后用气筒给皮球充足气,(需提醒学生注意充足气后,皮球的大小是否发生变化,为什么要保持皮球的大小一致)

3、师演示测量充足气的皮球的重量,请学生帮助观察重量是否增加,增加了多少?

思考:

说明了什么?

4、请学生观察对比,托盘天平和自制天平有哪些主要区别。

(托盘天平不仅可以测出空气是否有重量,而且可以较准确地测出到底增重了多少)

四、单元小结

1、请学生将之前记录的维恩图等记录表取出,再发给学生一张新的石头、水、空气对比表。

请学生根据前面的实验情况和记录表完成对比表。

2、根据对比表分析:

这三种物质,有哪些特征是相同的,有哪些不同。

3、出示更多物质的图片,把这些物质分为液体、气体、固体三类,说明分类的标准是什么。

4、出示之前填写的关于水和空气的气泡图,请学生思考:

还有哪些可以补充,原有内容中哪些是不正确的,需要改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