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重点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117216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4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重点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浙江省重点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浙江省重点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浙江省重点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浙江省重点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浙江省重点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浙江省重点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浙江省重点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浙江省重点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浙江省重点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浙江省重点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重点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

《浙江省重点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重点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省重点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

重点中学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卷

高一语文答题卷

一、语言文字应用(42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中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荒芜wú字帖tiè祈祷qí胳肢窝gā

B.狙击jū唠叨láo饿殍piǎo殡仪馆bīn

C.攫取shè妃嫔pín熨帖yù烟熏火燎liǎo

D.号召zhào胡诌zōu赭色zhě窸窸窣窣sū

2.下列词语中错误最多的一项是()

A.姆指狭隘遐想天理昭章B.隐遁拮据蛰居安捺不住

C.厮守踌躇寒喧专心至志D.安祥震憾妥贴娇阳高悬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我要给祥林嫂做正传,已经______一两年了。

但一面要做,一面又往回想,这足见我不是一个“立言”的人。

②为了在“百家讲坛”讲好汉武帝,王立群教授_______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并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③新中国的航天人以_______的精神在祖国的大西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A.不止    批阅    艰苦             

B.不只    批阅    坚苦

C.不止    披阅    坚苦           

D.不只    披阅    艰苦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清华大学一学生说:

“大学以来,我每天坚持6点半起床,7点进自习室,从来没在任意一节课堂上睡过觉,总是坐在第一排专心听讲。

B.继去年香港卫视台长杨锦麟在杭州遭遇宰客的哥后,今年年初凤凰卫视评论员、主持人邱震海也在杭州遭遇宰客的哥,他发微博说杭州的哥宰客已经蔚然成风。

C.这位明星曾带给观众很多快乐,不少“粉丝”竞相模仿他的表演,但这次他因醉酒驾车而触犯法律的行为却不足为训。

D.“任性”现今已成为在青年群体中流行的一种时尚、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有的自嘲称之,有的用来贬责他人,有的以玩笑用之……可谓是南腔北调。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有人说乔布斯是艺术的科学家,也有人说他是科学的艺术家,况且,乔布斯留给世界的又何止科学和艺术?

称他为改革家,一点都不过分。

B.日方非法“购买”钓鱼岛的行径严重侵犯中国领土主权,日方应正视当前中日关系的严峻局面,承认钓鱼岛主权归属,回到谈判解决钓鱼岛问题的轨道上来。

C.为了推动读好书,我校文学社老师特别联系了《金庸传》作者傅国涌先生来校讲学。

D.几天后,我就会看到那阔别多年的乡亲,那从小就住惯了的简陋的平房,那路两旁堆满的皑皑的白雪和活灵活现的雪雕,那熟悉的可爱的东北方言……啊,我可爱的家乡。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剽掠其人剽:

掠夺

B.率赂秦耶率:

大概

C.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曾:

简直

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通:

贯通

7.下列各组句子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秦以攻取之外以有尺寸之地       

B.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知日之入

C.其可怪也欤其皆出于此乎

D.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8.下列各组句子中都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3分)

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③一尊还酹江月④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⑤意有所极,梦亦同趣⑥君子生非异也

A.①②④B.②⑤⑥C.①③⑥D.③④⑥

9.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引觞满酌,颓然就醉B.徘徊于斗牛之间

C.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D.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例:

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A.理固宜然B.而耻学于师

C.正襟危坐D.顺流而东也

11.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A.洎牧以谗诛B.秦人不暇自哀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D.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12.学生个性发展活动中心,是我校社团活动的大本营,是一中学子发现自我、展示个性的舞台。

这里有金庸文学品读社、周迅影评协会、人文辩论社等28个社团,都是我校人文教育的名片。

请您依照例句也选择一个社团,并为其创作一句体现其特色、形象生动、准确得体的广告语。

(2分)

如:

话剧社说世间喜怒哀乐,演天地沧海桑田

社团:

_________________广告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这则笑话,概括其体现的人生哲理。

(3分)

晚饭后,母亲和女儿一块儿洗碗盘,父亲和儿子在客厅看电视。

突然,厨房里传来打破盘子的响声,然后一片沉寂。

儿子望着他父亲,说道:

“一定是妈妈打破的。

”“你怎么知道?

”“她没有骂人。

这个笑话告诉我们

14.下面是网络微博中的一段文字,请联系上下文,在横线上写出恰当的句子。

(4分)

当你得意时,留点空白给冷静,莫让得意冲昏头脑。

当你失意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你快乐时,留点空白给思考,莫让快乐淹没理性。

当你痛苦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共18分)

寒冷也是一种温暖  

迟子建

①在北方,一年的开始和结束都是在寒冷时刻,让人觉得新年是打着响亮的喷嚏登场的,又是带着受了风寒的咳嗽声离去的。

但在这喷嚏和咳嗽声之间,还是夹杂着春风温柔的吟唱,夹杂着夏雨滋润万物的淅沥之音和秋日田野上农人们收获的笑声。

②故乡是我每年必须要住一段时日的地方。

在那里,生活因寂静、单纯而显得格外有韵致。

八月,我回到那里。

每天早晨,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拉开窗帘,打开窗,看青山,呼吸着从山野间吹拂来的清新空气。

吃过早饭,我一边喝茶一边写作,或者看书。

累了的时候,随便靠在哪里都可以打个盹,养养神。

大约是心里松弛的缘故吧,我在故乡很少失眠。

每日黄昏,我会准时去妈妈那里吃晚饭。

我怕狗,而小城街上游荡着的威猛的狗很多,所以我走在路上的时候,手中往往要攥块石头。

妈妈知道我怕狗,常常在这个时刻来接我回家。

家中的菜园到了这时节就是一个蔬菜超市,生有妖娆花纹的油豆角、水晶一样透明的鸡心柿子、紫莹莹的茄子、油绿的芹菜、细嫩的西葫芦、泛着蜡一样光泽的尖椒,全都到了成熟期,不过这些绿色蔬菜只是晚餐桌上的配角,主角呢,是农人们自己宰杀的猪,是刚从河里打捞上来的野生的鱼类。

这样的晚餐,又怎能不让人对生活顿生感念之情呢?

吃过晚饭,天快黑了,我也许会在花圃上剪上几枝花:

粉色的地瓜花、金黄色的步步高或是白色的扫帚梅,带回我的居室,把它们插入瓶中,摆在书桌上。

夜深了,我进入了梦乡,可来自家园的鲜花却亮堂地怒放着,仿佛想把黑夜照亮。

③如果不是因为十月份要赴港,我一定要在故乡住到飞雪来临时。

④在香港,我每天晚上跟妈妈通个电话。

她一跟我说故乡下雪的时候,我就向她炫耀香港的扶桑、杜鹃开得多么鲜艳,树多么绿,等等。

但时间久了,尤其进入十一月份之后,我忽然对香港的绿感到疲乏了,那不凋的绿看上去是那么苍凉、陈旧!

我想念雪花,想念寒冷了。

有一天参加一个座谈,当被问起对香港的印象时,我说我可怜这里的“绿”,我喜欢故乡四季分明的气候,想念寒冷。

他们一定在想:

寒冷有什么好想念的?

而他们又怎能知道,寒冷也是一种温暖啊!

⑤十一月上旬,我从香港赴京参加作代会,会后返回哈尔滨。

当我终于迎来了对我而言的第一场雪时,兴奋极了。

我下楼,在飞雪中走了一个小时。

能够回到冬天,回到寒冷中,真好。

⑥年底,我收到了一份沉甸甸的礼物,是艾芜先生的儿子汪继湘先生和儿媳王莎女士为我签名寄来的艾芜先生的两本书《南行记》和《艾芜选集》,他们知道我喜欢先生的书,特意在书的扉页盖了一枚艾芜先生未出名时的“汤道耕印”的木头印章。

这枚小小的印章,像一扇落满晚霞的窗,看上去是那么灿烂。

王莎女士说,新近出版的艾芜先生的两本书,他们都没有要稿费,只是委托新华书店发行,这让我感慨万千。

在我们这个时代,那些垃圾一样的作品,通过炒作等手段,可以获得极大的发行量,而艾芜先生这样具有深厚文学品质的大家作品,却遭到冷落。

这真是个让人心凉的时代!

不过,只要艾芜先生的作品存在,哪怕它处于“寒冷”一隅,也让人觉得亲切。

这样的“寒冷”,又怎能不是一种温暖呢!

15.从文中来看,故乡的“生活显得格外有韵致”表现在哪些方面?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作者文中第④段叙写了香港之行的经历有何作用?

请简要说明。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4分)

(1)新年是打着响亮的喷嚏登场的,又是带着受了风寒的咳嗽声离去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收到了一份沉甸甸的礼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联系全文,请简要探究作者说的“寒冷也是一种温暖”,具体缘由有哪些。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文阅读(共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8~21题,共16分。

太公望,东夷之士也,欲定一世而无其主。

闻文王贤。

故钓于渭以观之。

伍子胥欲见吴王而不得,客有言之于王子光者,见之而恶其貌,不听其说而辞之。

客请之王子光,王子光曰:

“其貌适吾所甚恶也。

”客以闻伍子胥,伍子胥曰:

“此易故也。

愿令王子光居于堂上,重帷而见其手,请因说之。

”王子光许。

伍子胥说之半,王子光举帷,搏其手而与之坐;说毕,王子光大说。

伍子胥以为有吴国者,必王子光也,退而耕于野。

七年,王子光代吴王僚为王。

子胥乃修法制,下贤良,选练士,习战斗。

六年,然后大胜楚于柏举。

九战九胜,追北千里。

昭王出奔随,遂有郢。

亲射王宫,鞭荆平之坟三百。

乡之耕,非忘其父之雠也,待时也。

墨者有田鸠。

欲见秦惠王,留秦三年而弗得见。

客有言之于楚王者,往见楚王。

楚王说之,与将军之节以如秦。

至,因见惠王。

告人曰:

“之秦之道,乃之楚乎?

”固有近之而远、远之而近者。

时亦然。

有汤武之贤,而无桀纣之时,不成;有桀纣之时,而无汤武之贤,亦不成。

圣人之见时,若步之与影不可离。

故有道之士来遇时,隐匿分窜,勤以待时。

时至,有从布衣而为天子者,有从千乘而得天下者,有从卑贱而佐三王者,有从匹夫而报万乘者。

故圣人之所贵,唯时也。

水冻方固,后稷不种,后稷之种必待春。

故人虽智而不遇时,无功。

方叶之茂美,终日采之而不知;秋霜既下,众林皆赢。

事之难易,不在小大,务在知时。

饥马盈厩,嗼①然,未见刍也;饥狗盈窖,嗼然,未见骨也。

见骨与刍,动不可禁。

乱世之民,嗼然,未见贤者也;见贤人,则往不可止。

往者非其形心之谓乎?

齐以东帝困于天下,而鲁取徐州;邯郸以寿陵困于万民,而卫取茧氏。

以鲁卫之细,而皆得志于大国,遇其时也。

故贤主秀士之欲忧黔首者,乱世当之矣。

天不再与,时不久留,能不两工,事在当之。

【注】①嗼(mò):

静默无声。

(节选自《吕氏春秋·孝行览第二—首时》略有改动)

1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貌适吾所甚恶也适:

恰好,正好

B.搏其手而与之坐搏:

握住,抓取

C.与将军之节以如秦节:

礼节,气节

D.故圣人之所贵贵:

重视,崇尚

2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子胥乃修法制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齐以东帝困于天下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C.之秦之道苟以天下之大

D.请因说之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

2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伍子胥想办法拜见王子光,其目的就是想寻找时机得到重用,他等待数年,终于在吴国施展才能,兴国强兵,大败楚国,最终报了杀父之仇。

B.田鸠在秦国呆了三年,想见秦惠王却没见到;后来在一门客帮助下,到楚国拜见楚王,楚王喜欢他,他这才有机会见到了秦惠王。

C.饥饿的马、狗在厩棚或窝中默然无声,是在等时机,一旦有了食物它们就不再默然无声;混乱世道的人民,一旦遇到贤能之人就会身心归附,这也是遇到了时机。

D.上天不会给人两次机会,时机不会长期停留,要成功就需要适逢其时。

因而想为百姓忧虑的贤明君主和杰出人士,只有遇到混乱的世道,才是遇上了合适的时机。

2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7分)

(1)伍子胥欲见吴王而不得,客有言之于王子光者,见之而恶其貌,不听其说而辞之。

(4分)

译文:

(2)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3分)

译文:

(二)2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秋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①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注:

①“烛花”即灯花,古人认为灯花是有喜事的一种预兆。

(1)此诗无一“情”字,却处处含情。

如本诗的诗眼“   ”,照应首句“秋气清”,并与月影、梧桐共同营造出_________________的意境。

(2分)

(2)既然灯花是喜事的预兆,诗人为何要剪掉呢?

试比较分析“烛花频剪欲三更”和“何当共剪西窗烛”的剪烛行为。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文默写(8分)

24.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

(每空1分)

①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_________。

②指点江山,激扬文字,_________________。

③羽扇纶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蟹六跪而二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心躁也。

⑤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             。

 

⑥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          ,           ,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四、作文(60分)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中国作家迟子建说:

“残缺,也许就是生活和艺术的真谛。

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说:

“累累伤痕是生命给你的最好礼物。

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说:

“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

重点中学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卷

高一语文答题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一、语言文字应用(共42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2、(2分)社团:

广告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3分)告诉我们:

14、(4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18分)

15、(4分)

16、(4分)

17、(4分)

(1)

(2)

18、(6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30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文言文阅读(16分)

19

20

21

22、(7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二)诗歌鉴赏(6分)

23、

(1)(2分)

(2)(4分)

(三)古诗文默写(8分)

24、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

(每空1分)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