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选修理解性默写学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118029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诗宋词选修理解性默写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唐诗宋词选修理解性默写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唐诗宋词选修理解性默写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唐诗宋词选修理解性默写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唐诗宋词选修理解性默写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唐诗宋词选修理解性默写学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唐诗宋词选修理解性默写学案.doc

《唐诗宋词选修理解性默写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诗宋词选修理解性默写学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唐诗宋词选修理解性默写学案.doc

《唐诗宋词选读》理解性默写【唐诗部分】

“风神初振”的初唐诗

《春江花月夜》

1.《春江花月夜》中“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两句,描写了一幅意境优美的江月图:

月光闪耀着千万里光辉,明月朗照在茫茫的春江之中,波光荡漾,清明澄澈。

2.《春江花月夜》中“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

四句,写在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

托物寓情,白云飘忽,“扁舟子”的行踪不定。

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一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

3.《春江花月夜》中“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四句,写思妇对离人的怀念。

然而诗人不直说思妇的悲和泪,而是把“月”拟人化,用“月”来烘托她的怀念之情,悲泪自出。

它要和思妇作伴,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

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

4.《春江花月夜》中“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四句,写思妇与离人共望月光而无法相知,只好依托明月遥寄相思之情。

以鸿雁、鱼龙与自己渴望夫妻团聚的急切心情相比,就更显出了思妇的离愁之深。

5.《春江花月夜》中“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四句,诗人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游子的思归之情。

花落幽潭,春光将老,人还远隔天涯;江水流春,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游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江潭落月,更衬托出他凄苦的寞寞之情。

6.《春江花月夜》中“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四句,写游子的思归之情:

沉沉的海雾隐遮了落月;碣石.潇湘,天各一方,道路遥远。

他那无着无落的离情,伴着残月之光,洒满江树。

7.《春江花月夜》中“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四句,用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神话般幽美恬静的境界:

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像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

8.《春江花月夜》中“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写一轮孤月,江天无尘,宇宙澄澈,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世界,这就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

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

《山居秋暝》

1.诗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用动静相称的手法写出了山林宁静优美的自然景色。

2.诗句“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富有生活气息,给幽静的山林增添了生趣。

3.面对世外桃源般的山居环境,诗人情不自禁地用诗句“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表达了归隐的愿望。

《燕歌行》

1.《燕歌行》中写将士出征时金鼓齐鸣,旗帜飞扬的两句是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2.高适的《燕歌行》中揭露“汉军”中将军和士兵苦乐不均、生死迥异的地位和待遇,暗示了必败的原因的句子是:

战士军长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3.《燕歌行》中采用视听结合,表现军容整齐的两句是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4.《燕歌行》中表现边塞荒凉,孤城寂寞战斗艰苦的两句是: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5.《燕歌行》中“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写出了士兵们与敌人短兵相接,浴血奋战,那种视死如归的精神,岂是为了取得个人的功勋!

豪放飘逸的李白诗

《将进酒》

1.《将进酒》开篇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以黄河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悲凉至极。

2.李白在《将进酒》中自信地发表了人的价值宣言,“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体现了诗人渴望用世的积极心态。

3.李白鄙弃世俗,蔑视富贵,用诗句“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表达自己只想长醉不醒的愿望。

《梦游天姥吟留别》

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性格(或主旨)的句子是: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2.古代诗词常以“月”烘托意境,比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3.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是: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4.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霓为衣兮风为马”和“虎鼓瑟兮鸾回车”令人叹为观止。

5.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天姥山巍峨、挺拔的诗句是: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6.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仙人盛会异彩纷呈场面的句子是: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7.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揭示入梦原因的句子是: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8.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9.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10.描写天门山打开的雄伟气势的句子是:

裂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11.表现李白鄙弃权臣贵戚的傲骨的句子是: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12.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是很多诗作的共同主题,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13.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流露出消极情绪: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也有消极情绪的流露: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沉郁顿挫的杜甫诗

《旅夜书怀》

1.杜甫的《旅夜书怀》中描绘雄浑阔大的境界的两句是: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2.杜甫的《旅夜书怀》中,与李白的“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3.杜甫的《旅夜书怀》中运用比喻极写诗人漂泊孤寂之感的诗句是: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4.杜甫的《旅夜书怀》中用反问和反语抒发对命运的愤慨不平的诗句是: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创新求变的中唐诗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1.韩愈陈述自己因直言进谏而“朝奏夕贬”的是: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2.表达了诗人尽管招来一场弥天大祸,但还是愈老弥坚,使人见到他的刚正不阿的气概的是: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3.借物寓情,情景完美统一的句子是: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4.写登楼所见。

极写柳州城楼之高,上与大荒相连相接,奠定了凄凉怨叹的基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5.诗人柳宗元用“赋”笔兼有比兴描绘风急雨骤的景象,表现了诗人遭贬以后忧恐烦乱的心境的诗句: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6.景中寓情,表达无限愁思的诗句: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西塞山怀古》

7.表现敌对双方鲜明对比的句子是:

玉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8.表现物是人非无限感伤的句子是:

千寻铁锁沈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9.表现自己对国家前途命运忧虑的句子是: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

《九日齐山登高》

1.感慨人世愁多乐少、应纵情忘忧从俗的句子: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2.应该趁着重阳节抛开世事、尽情放纵快乐: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无题》

3.表明两人感情之深,对爱情忠贞不渝的诗句是: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4.作者找到慰藉自己的途径,表达了自己情感的是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5.将视角转到那姑娘身上,想像着她别后的可怜的诗句是: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6.寄托作者仕途苦闷的心情,以极其沉痛的心情写伤别的是: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商山早行》

1.宋代梅尧臣曾经对欧阳修说:

最好的诗,应该"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商山早行》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堪为典型。

2.温庭筠触景生情,把景物描写与梦境自然地联系起来,以抒发诗人思乡怀亲之情的句子是: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3.描绘诗人刚上路所见的景物的诗句是:

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

4.点明“早行”的典型情景,引起旅行者感情共鸣的诗句是: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唐诗宋词选读》理解性默写【宋词部分】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

1.在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中通过描写女主人的服饰用反衬手法写出其孤独之情的句子是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2.在冯延巳《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中,描写抒情主人公独立小桥,冷风吹衣,在疏林弯月的背景中营造了一种凄清的意境的句子是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3.在李璟《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中,王国维认为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两句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

而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两句描写了细雨梦回、醒后吹笙的凄迷孤独。

 

4.在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中以梦的短,写现实之长;以梦的欢,写现实的悲;以梦中的主,写现实的客的句子是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词人长叹水流花落,春去人逝,故国一去难返,无由相见的句子是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格高韵远”的北宋词

范仲淹《苏幕遮》

1.《苏幕遮》中用色彩渲染夕阳西下秋景的句子:

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2.借草地的绵延感叹故乡遥远的句子: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直接抒发思乡之情的句子:

黯乡魂,追旅思。

欧阳修《蝶恋花》

1.欧阳修《蝶恋花》中写女子深闺幽深寂寞,阻隔重重,想见意中人而不得的句子:

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2.借即将逝去的春天表达青春无法挽留的感伤的句子:

雨横风狂三月暮。

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清平乐》(春归何处)  

1.在黄庭坚的《清平乐》(春归何处)中,表现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无处觅得安慰的诗句: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2.在黄庭坚的《清平乐》(春归何处)中,运用拟人的手法,赋春天以生命,表达词人强烈的留春情感,千呼万唤召唤春天归来的诗句: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3.《清平乐·春归何处》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写诗人唤春回来,与她同住的奇想,表现出词人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追求。

4.《清平乐·春归何处》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写黄鹂百啭,飞过蔷薇,春之踪迹,终于无法找寻,而词人心头的寂寞也就更加重了。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1.晏几道的《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中“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用互文修辞,要结合起来理解;后者还运用反衬,用双飞燕反衬独立之人。

2.晏几道《临江仙》起首两句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写眼前的实景,对偶极工,意境浑融。

3.晏几道《临江仙》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用反衬手法写出了一个独立庭中,对着飘零的片片落英,又见双双燕子,在霏微的春雨里轻快地飞去飞来的孤独词人形象,令人惆怅不已。

《踏莎行(雾失楼台)》

1.秦观的《踏莎行(雾失楼台)》中“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1.柳永的《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中“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用的也是从对方写己方的手法,更深刻地表达了自己的思念。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1、晏殊的《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中既点明了季节,又写出了季节与景物的关系,给人以具体的印象诗句是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2、晏殊的《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通过观察者心理活动,用虚笔再现“女伴”的生活细节,将村姑的天真可爱一笔点到,与上阕生气盎然的春光形成十分和谐的画面美与情韵美的诗句是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

3、晏殊的《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为我们描绘女子春日采桑劳动的欢乐画面,用特写镜头,再现了她们的音容笑貌的诗句是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4、晏殊的《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用工整的对偶,从视觉和听觉,静态和动态来描写春意盎然、清新明快的春景的诗句是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1、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句道出了词人对亡妻阴阳永隔、再无聚首之日的哀痛和喟叹,为全词奠定了凄哀的感情基调。

2、苏轼《江城子》看似写梦,实则是以前夫妻恩爱生活的一个生动写照诗句是小轩窗,正梳妆。

3、苏轼《江城子》十年死别,苦苦思念,一旦相见,纵有千言万语也不知从何说起,只有相视无语,默默凝咽,此情此景正应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的两句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4、苏轼《江城子》尘满面,鬓如霜两句用白描手法简约生动地勾勒出词人四处奔波、生活艰难、仕途坎坷、心力交瘁的形象特征。

5、苏轼《江城子》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既写出妻子独卧黄泉之下的孤苦冷清,又写出了诗人与妻子不能互诉凄凉的悲哀。

6.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是一首悼亡词,用的是虚实结合的手法。

写梦境的句子是: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

7.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中的“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借设想亡妻思念自己来表现自己对亡妻的深刻思念,用的是从对方写己方的手法。

苏轼《卜算子》

1、苏轼《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营造出一幅夜深人静的画面:

半轮残月高高地挂在梧桐树梢,漏壶已尽,夜已深,四周一片寂静。

2、苏轼《卜算子》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两句词人运用象征的手法表现了自己宁守寂寞清冷也不肯攀高结贵的品格。

《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三句写愁历来为人所称道,词人也因此有了“贺梅子”的雅号。

“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

《定风波》

1.《定风波》(苏轼)词中描写归途中遇雨,同行狼狈,词人却放慢脚步,不在意风雨,吟诗长啸的句子是: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2.《定风波》(苏轼)词中的“回首向来萧洒(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三句饱含人生哲理,也是点睛之笔。

词人认为只要怀着轻松旷达的心情去面对人生的一切风雨,也就无所谓风雨无所谓晴了。

“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

《醉花阴》

1.李清照《醉花阴》中形容人极度悲伤,愁苦的千古名句是: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

2.李清照的《醉花阴》中写重阳佳节,凉意透心,情思难寄的词句是: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

3.李清照《醉花阴》开篇描绘室、室内景色的句子是: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4.李清照《醉花阴》中描写饮菊酒,赏黄花,遥慕屈原、陶潜,聊以解忧。

暮色苍茫,捻花入室,幽香满袖的诗句是: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卜算子咏梅》

1.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是一首托物言志的咏物词。

联系全词看,上阕“驿外断桥边,寞寂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写梅的凄苦困厄的处境,是对下阕写梅高尚坚贞品格的反衬。

作者将自己忧国伤时、坚守节操的情志寄托在梅的处境和品格之中。

2.陆游《卜算子咏梅》中“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一句表现了诗人高洁的品质,坚贞的性格

《扬州慢》

1.姜夔的《扬州慢》中“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说明了扬州在古代曾经是著名的繁华之地,但诗人眼中现在的扬州城却是:

“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

”的荒凉景象。

2.姜夔的《扬州慢》中借“杜郎”史实,逗出和反衬“难赋”之苦的诗句是: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3.姜夔在《扬州慢》中在月光下徘徊,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4.姜夔的《扬州慢(淮左名都)》中“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通过用典(截用杜牧诗句)来对比表现昔盛今衰的伤心怀古之情。

“废池乔木,犹厌言兵”用拟人手法,写出人们对残酷战乱的厌恨

《满江红》

1.岳飞的《满江红》中有一组特写镜头,描绘了诗人面对投降派的不抵抗政策,气愤填膺的诗句是: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2.岳飞《满江红》用“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激励自己珍惜时间,努力奋斗,早日完成统一祖国的神圣事业。

3.岳飞《满江红》中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凶残敌人的愤恨之情,同时表现了英勇的信心和无畏的乐观精神的诗句是: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龙腾虎掷”的稼轩词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1.《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展现出辽阔无际水天一色的秋景。

2.《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极目远眺所见山之情态的句子是: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3.《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里“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一句写天幕低垂,红日半隐,孤雁哀鸣,用寥廓苍凉的环境烘托出寓居江南、有志不得伸的游子形象。

4.辛弃疾生命里的孤独,无人会意,无法言说,只能登高拍栏,把视宝剑,正如他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里所说:

“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当代著名散文家梁衡为辛弃疾写的人物评传《把栏杆拍遍》即取意于此句。

5.《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反用西晋张翰弃官归乡的故事,写自己登临非为思乡的句子是: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6.刘备批评许汜买田置房全不关心国家大事的典故被辛弃疾用到《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里,他在词中是这样说的: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7.《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一句把作者情感推到最高潮,写年华老去,国事飘摇,北伐无期,夙愿难偿,故意只用东晋桓温语典之上句,只言树,不说人,却更见人心之悲切。

8.英雄泪尽美人巾袖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体现为: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搵英雄泪?

”这句恰好与词上片的“无人会,登临意”义近而呼应。

9.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这句话体现在描写上,就形成了移情于物的手法。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的“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就运用了这一手法。

10.《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选用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的句子是:

“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青玉案元夕》

1.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而第三境,则取自于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的一句,即: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青玉案元夕》中“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用比喻的手法写出十五之夜焰火乍放后缤纷如落雨的美丽景象。

3.《青玉案元夕》中写出女子盛装观灯情态的句子是: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4.《青玉案元夕》中“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生动地展现了元宵整夜百乐齐鸣、花灯炫目的热闹景象。

5.《青玉案元夕》中用“宝马雕车香满路”一句写车水马龙、人潮拥挤的观灯盛况。

6.李彦宏创立的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最大的中文网站百度之名源自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象征着百度对中文信息检索技术的执著追求。

7.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此第三境也。

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语出王国维《人间词话》。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1.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怀念故乡及抗金军民的诗句: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比喻民众抗敌恢复失地的意志不可阻挡的诗句: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流露出忧国忧民,要像鹧鸪但南不北投奔南宋坚定自己的报国志向的心迹的句子: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理解性默写【必修五部分】

《兰亭集序》(王羲之)

1.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描写山、竹风景的句子: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2.兰亭集会时文人雅士们把盛酒的杯浮在水面从上游放出,循曲水而下,流到谁面前,谁就取来饮酒赋诗的句子: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3.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描写暮春三月融和天气的句子是: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

4.王羲之在兰亭集会时看到天空的无边和事物的繁多的句子是: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5.王羲之在兰亭集会时一仰一俯看到的景象是: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6.王羲之在兰亭集会时眼力舒展,胸怀开畅,极尽视听的乐趣的句子是: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7.我们在感叹时光流逝时,往往会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兰亭集序》中有一句相似的感叹: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8.王羲之将世人大体分为两类“静者”和“躁者”,并形象地概括了两类人的生活内容: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9.王羲之认为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都归结于消灭的句子是;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10.《兰亭集序》中王羲之批判当时士大夫中流行的消极虚无的人生观的句子是: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滕王阁序》

1.王勃在《滕王阁序》一文中,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天阔水远、孤鹜高飞、晚霞绚烂的秋景图,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此句化用自庾信的《马射赋》“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两句。

2.王勃《滕王阁序》一文写景字字珠玑,尤其是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着力表现大自然的色彩变幻,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3.王勃的《滕王阁序》被誉为千古奇文,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赞美了滕王阁所在地物珍人杰,钟灵毓秀的特点。

4.唐代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里用“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的诗句形象地表现了古代的江南水乡在夕阳西下的晚景中,渔舟纷纷归航,江面歌声四起的动人画面。

5.王勃《滕王阁序》用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 。

盛赞滕王阁宴会宾客中,文人雅士的非凡文采,用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极写阁中宴席上英雄豪杰的雄才大略。

6.《滕王阁序》的作者用夸饰笔法,描写滕王阁的超拔绝世气势: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用一仰一俯视觉角度的有意对比,表现滕王阁高峻的特点。

7.王勃《滕王阁序》用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

  写出了滕王阁四周人烟繁盛,富庶繁华的气象。

8.王勃《滕王阁序》中直接点出时间已到深秋的句子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

9.傍晚时分,一叶叶小渔船飘荡在鄱阳湖的水面上,船歌相呼应和,悠长而辽远。

此景此情正应了王勃《滕王阁序》中的两句:

“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

10.范仲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