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118100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4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名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名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名言.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名言.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名言.doc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名言.doc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名言.doc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名言.doc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名言.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名言.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名言.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名言.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名言.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名言.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名言.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名言.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名言.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名言.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名言.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名言.doc

《名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言.doc(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名言.doc

名言

只要持之以恒,知识丰富了,终能发现其奥秘。

——杨振宁

人贵有恒,做直销就必须要有一颗坚忍不拔的“恒心”。

——戴尔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况

如果你希望成功,就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谨慎为兄弟吧!

——爱迪生

我们应该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

——居里夫人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

——王国维

一个人做事,在动手之前,当然要详慎考虑;但是计划或方针已定之后,就要认定目标前进,不可再有迟疑不决的态度,这就是坚毅的态度。

——邹韬奋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蒲松龄

只有恒心可以使你达到目的,只有博学可以使你明辨世事。

——席勒

做一件事,无论大小,倘无恒心,是很不好的。

——鲁迅

做学问要花工夫,持之以恒,日积月累。

——吴玉章

要有坚强的意志,卓越的能力,以及坚持要达到目标的恒心。

——歌德

我达到目标的惟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

——巴斯德

卓越的人的一大优点是:

在不利和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

——贝多芬

要在这个世界上获得成功,就必须坚持到底:

至死都不能离手。

——伏尔泰

凡事需尽力而为,半途而废者永无成就。

——莎士比亚

世人缺乏的是毅力,而不是气力。

——雨果

如果愚人始终坚持自己的愚行,他也会变成智者。

——布莱克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谚语

有恒者寿。

——谚语

学习这件事,不在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你有没有恒心。

——佚名

典型论据

1850次拒绝

——坚持就是胜利

在美国,有一位穷困潦倒的年轻人,即使在身上全部的钱加起来都不够买一件像样的西服的时候,仍全心全意的坚持着自己心中的梦想,他想做演员,拍电影,当明星。

当时,好莱坞共有500家电影公司,他逐一数过,并且不止一遍。

后来,他又根据自己认真划定的路线与排列好的名单顺序,带着自己写好的量身订做的剧本前去拜访。

但第一遍下来,所有的500家电影公司没有一家愿意聘用他。

面对百分之百的拒绝,这位年轻人没有灰心,从最后一家被拒绝的电影公司出来之后,他复又从第一家开始,继续他的第二轮拜访与自我推荐。

在第二轮的拜访中,500家电影公司依然拒绝了他。

第三轮的拜访结果仍与第二轮相同。

这位年轻人咬牙开始他的第四轮拜访,当拜访完第349家后,第350家电影公司的老板破天荒地答应愿意让他留下剧本先看一看。

几天后,年轻人获得通知,请他前去详细商谈。

就在这次商谈中,这家公司决定投资开拍这部电影,并请这位年轻人担任自己所写剧本中的男主角。

这部电影名叫《洛奇》。

这位年轻人的名字就叫席维斯·史泰龙。

现在翻开电影史,这部叫《洛奇》的电影与这个日后红遍全世界的巨星皆榜上有名。

平凡与不平凡

——坚持不懈就是不平凡

海尔总裁张瑞敏先生在比较中日两个民族的认真精神时曾说:

“如果让一个日本人每天擦桌子六次,日本人会不折不扣地执行,每天都会坚持擦六次;可是如果让一个中国人去做,那么他第一天可能擦六次,第二天可能擦六次,但到了第三天,可能就会擦五次、四次、三次。

到后来,就不了了之。

”有鉴于此,他表示,坚持做好每一件平凡的事就是不平凡。

孟子论“持之以恒”

——学习就像挖井

最令人感佩的是数十年如一日的勤奋。

孟子曾作过一个比喻:

“有为者譬若掘井。

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孟子·尽心上》)他说,学习就好比挖井,必须持续不断地努力才能见效。

如果挖井挖下几丈不见水就放弃,那就只能是一口废井。

持之以恒,是学习意志和持久力的表现,是学习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不断深化的条件。

陶渊明论“持之以恒”

——读书要日有所长

一个读书少年向陶渊明求教。

陶渊明带他来到田边,指着尺把高的稻禾问:

“你仔细瞧瞧,它现在是否在长高呢?

”少年蹲下目不转睛地盯着禾苗,看了半天,说:

“没见长啊。

”陶渊明反问:

“真的没见长吗?

那么,春天的秧苗又是怎样变成尺把高的呢?

”少年不解地摇头。

陶渊明开导说:

“其实这禾苗每时每刻都在生长,只是我们没观察到。

读书学习也是这样。

知识的增长是一点一滴积累的,有时自己都觉察不到。

但只要勤学不辍,持之以恒,就会由知之不多变为知之甚多。

所以,有人说‘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接着,陶渊明又指着一块大磨石问:

“你看那磨石,为什么会出现像马鞍一样的凹面呢?

”少年答:

“那是磨损的。

”“那你可曾见到,它是哪一天被磨损成这样的呢?

”少年说:

“不曾见过。

”陶渊明又进一步诱导说:

“这是农夫们天天在它上面磨刀、磨镰、磨锄,久而久之,磨损而成。

由此可见,‘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学习一旦间断,所学知识就会不知不觉地慢慢忘掉。

”循循善诱的开导,使少年悟到了为学必须“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勤学则进,辍学则退”的道理。

多少年才能写成巨著

——持之以恒是成功的“铁律”

马克思写《资本论》花了40年;达尔文写《物种起源》花了20年。

哥白尼写《天体运行论》花了36年;摩尔根写《古代社会》花了40年。

歌德写《浮士德》花了60年;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花了37年。

司马迁写《史记》花了15年;左思写《三都赋》花了10年。

李时珍写《本草纲目》花了27年;曹雪芹写《红楼梦》花了10年。

徐霞客写《徐霞客游记》花了34年。

从以上几个数字里,我们可以看到要成就一项事业,需要持久的恒心。

所以,巴尔扎克说:

“持续不断的劳动是人生的铁律,也是艺术的铁律。

鲁迅写日记

——硕果源自坚持

鲁迅从1907~1936年30年间写作(包括翻译)了500多万字的著作。

在此期间,他不管工作、写作再忙,客观环境如何艰苦、恶劣,身体条件再差,都一直坚持写日记。

20余年,从不间断,只有到最后病危的时候,才被迫停下笔来。

齐白石画画

——生命不息笔不辍

勤劳是齐白石一辈子艺术生活的特点,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他不断刻苦努力,至老不衰。

在70余年的画画生涯中,他差不多天天都要作画。

27岁以后,只有两次害病,一次遭父母之丧才搁过笔。

他的勤奋是持久有恒的,即使到了晚年,也没睡过早觉,每天照例黎明即起,吃过早饭,便要画上几幅。

对艺术真是孜孜不倦。

1957年他逝世这一年的春夏之际,他的精神有些不济了,健康情况已大不如以前,还丝毫不服老,顽强地和衰老作斗争,画了一幅花中之王——牡丹,这是他一生中画的最后一幅画。

徐特立毕生的坚持

——活到老,学到老

徐特立认为读书固贵理解,也须记忆。

要理解得好,必须记忆一些基本的东西。

但老年人的记忆力衰退了,今天看的书,明天又忘了。

因此他就把书中重要的地方,或精当的语句,用大字摘录出来,张贴在壁上,就寝前向壁朗读或默念,第二天起床,又是这样,一直到能背诵为止。

1976年,他已经90高龄,仍坚持这样做。

欧立希的“六零六”

——医学研究也需要持之以恒

细菌学家欧立希,为了医治当时流行的“昏睡病”,发现一种叫“阿托什尔”的化学药品,可杀死引起昏睡病的稚虫,但是,美中不足,这种药物又会给人带来双目失明。

欧立希和他的助手坚忍不拔,经过606次试验,失败605次,终于成功地制造出一种既能挽救昏睡病人,又不伤害病人视力的药品,取名叫“六零六”。

米开朗琪罗绘成巨幅壁画

——恒心成就艺术巨著

1508年,意大利雕塑家、画家、诗人米开朗琪罗接受了为罗马西斯廷教堂绘屋顶大壁画的任务。

任务相当艰巨:

屋顶高达20多米,面积300平方米,画中人物340多个。

他夜以继日地工作,多少次从脚手架上摔下来,还摔成过重伤。

经过4年零3个月的艰苦努力,终于完成了这幅轰动全意大利的巨幅壁画,但他的身体已摔成畸形。

刀美兰成长的经历

——持之以恒的练习是艺术造诣的保障

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节目中介绍了著名舞蹈表演艺术家刀美兰成长的经历。

刀美兰舞蹈以其质朴、自然、纯真、甜美的独特风格,给人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我国新舞蹈奠基人吴晓邦曾为之赞叹:

这哪里是人在舞蹈?

分明是神从天上降临!

她之所以取得这样高的造诣,是与她平时苦练硬功分不开的。

刀美兰在中央东方歌舞团工作时,住在一个仓库里,夏天热、冬天冷,生活环境十分艰苦,但她每天练十几个小时的基本功,累得有时连饭都不想吃,瘦得只有四十几公斤。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持之以恒,这需要多么坚强的毅力!

30年努力造就成功

——成功在于坚持

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幼年家贫。

他8岁上学,12岁就当印刷所的小学徒。

但恶劣的环境并没有堵塞他寻求知识的途径。

他发奋自学,硬是从零开始打基础,经过近30年的努力,自学了有关电学方面的大部分知识,从而正确地解释了电的性质——电荷守恒定律,成功地揭示了雷电的秘密。

挺住,再坚持一下

——坚持,才能成功

1950年,弗洛伦丝·查德威克因成为第一个成功横渡英吉利海峡的女性而闻名于世。

两年后,她从卡德林那岛出发游向加利福尼亚海滩,梦想再创一项前无古人的纪录。

那天,海面浓雾迷漫,海水冰冷刺骨。

在游了漫长的16个小时之后,她的嘴唇已冻得发紫,全身筋疲力尽而且一阵阵战栗。

她抬头眺望远方,只见眼前雾霭茫茫,仿佛陆地离她还十分遥远。

“现在还看不到海岸,看来这次无法游完全程了。

”她这样想着,身体立刻就瘫软下来,甚至连再划一下水的力气都没有了。

“把我拖上去吧!

”她对陪伴着她的小艇上的人说。

“咬咬牙,再坚持一下。

只剩一英里远了。

”艇上的人鼓励她。

“别骗我。

如果只剩一英里,我就应该能看到海岸。

把我拖上去,快,把我拖上去!

于是,浑身瑟瑟发抖的查德威克被拖上了小艇。

小艇开足马力向前驶去。

就在她裹紧毛毯喝了一杯热汤的工夫,褐色的海岸线就从浓雾中显现出来,她甚至都能隐隐约约地看到海滩上欢呼等待她的人群。

到此时她才知道,艇上的人并没有骗她,她距成功确确实实只有一英里!

她仰天长叹,懊悔自己没能咬咬牙再坚持一下。

我们必须要有恒心

——恒心意味着战胜一切困难

1867年11月7日,居里夫人诞生于波兰华沙的一个中学物理教师的家庭。

由于生活困难,她从17岁起给人当家庭教师。

她把得来的工资寄给姐姐,帮助她到巴黎入医学院读书。

6年后,姐姐毕业了,再回过头来帮助妹妹,使她也能到巴黎深造。

她在巴黎大学读书期间,生活极其清苦。

她租了6楼的一间小阁楼,夏天又闷又热,冬季冷得连脸盆里的水都结了冰。

为了节省灯油,她晚上到附近图书馆看书,等图书馆关门后才回去,点起油灯,攻读到深夜二三点钟。

严冬,她把所有的衣服都盖上,仍不足御寒。

什么困难都挡不住她的上进心。

她当家庭教师时给姐姐的信上写道:

“我们的生活都不容易,但是那有什么关系?

我们必须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力!

我们必须相信我们的天赋是要用来做某种事情的,无论代价多么大,这种事情必须做到!

决不能放弃

——恒心是执著的精神

1948年,牛津大学举办了一个“成功秘诀”讲座,邀请到了当时声誉已登峰造极的伟人丘吉尔来演讲。

3个月前媒体就开始炒作,各界人士引颈等待,翘首以盼。

这天终于到来了,会场上人山人海,水泄不通。

全世界各大新闻机构都到齐了。

人们准备洗耳恭听这位大政治家、外交家、文学家(丘吉尔曾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成功秘诀。

丘吉尔用手势止住大家雷鸣般的掌声后,说:

“我成功的秘诀有三个:

第一是,决不放弃;第二是,决不、决不放弃;第三是,决不、决不、决不能放弃!

我的讲演结束了。

说完就走下讲台。

会场上沉寂了一分钟后,才爆发出热烈的掌声,经久不息。

哲理材料

蜂蜜如何酿出

一只蜜蜂要酿出一公斤蜂蜜须往来飞行30万公里,吸吮1200万个花朵的汁液,每次采集归来,还要把汁液从胃里吐出,由另一只蜜蜂吸到自己胃里,如此吞吞吐吐120次到340次,汁液成蜜汁,但这时的蜂蜜,还有大量的水分,不适宜储藏,蜜蜂还要不断地鼓翅扇风,使水分蒸发掉,最后变成浓稠的蜜糖。

由此观之,蜂蜜酿自于蜜蜂的锲而不舍中。

磨杵成针

相传我国唐代大诗人李白,小时候念书缺乏耐心,常常逃学。

有一天,他来到一座高山脚下,见一位老太太在磨一根铁棒。

李白很疑惑,就上前追问。

老太太告诉他要磨出一根绣花针。

李白惊讶不已,铁棒如何磨成针呢?

老太太说:

“只要有恒心,不怕不成功。

”李白深受启发,自此他发愤读书,毫不懈怠,终于成为一代“诗仙”。

永远的坐票

生活真是有趣:

如果你只接受最好的,你经常会得到最好的。

有一个人经常出差,经常买不到对号入座的车票。

可是无论长途短途,无论车上多挤,他总能找到座位。

他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就是耐心地一节车厢一节车厢找过去。

这个办法听上去似乎并不高明,但却很管用。

每次,他都做好了从第一节车厢走到最后一节车厢的准备,可是每次他都用不着走到最后就会发现空位。

他说,这是因为像他这样锲而不舍找座位的乘客实在不多。

经常是在他落座的车厢里尚余若干座位,而在其他车厢的过道和车厢接头处,居然人满为患。

他说,大多数乘客轻易就被一两节车厢拥挤的表面现象迷惑了,不大细想在数十次停靠之中,从火车十几个车门上上下下的流动中蕴藏着不少提供座位的机遇;即使想到了,他们也没有那一份寻找的耐心。

眼前一方小小立足之地很容易让大多数人满足,为了一两个座位背负着行囊挤来挤去有些人也觉得不值。

他们还担心万一找不到座位,回头连个好好站着的地方也没有了。

与生活中一些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害怕失败的人,永远只能滞留在没有成功的起点上一样,这些不愿主动找座位的乘客大多只能在上车时最初的落脚之处一直站到下车。

与财富失之交臂

在日本有这样一则流传的故事。

说的是有两个老实巴交的渔民,一个叫阿呆,一个叫阿土,他们都梦想着成为大富翁。

有一天,阿呆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人告诉他对岸的岛上有座寺,寺里种有49棵朱槿,其中开红花的一株下有一坛黄金。

阿呆满心欢喜地驾船去了对岸的小岛,岛上果然有座寺,并种有49棵朱槿。

此时已是秋天,阿呆便住下了,等候着春暖花开。

肃杀的隆冬一过,朱槿花怒放了,可都是清一色的淡黄,却没有一株开红花的。

阿呆把这一切只当作了一场梦,垂头丧气地回到了村庄。

后来,阿土知道了此事,他仅用几文钱从阿呆那里买下了这个梦。

阿土也去了那座岛,并找到了那座寺。

时令又恰是金秋,阿土住下来静候着第二年那个充满希望和诱惑的春天。

温馨的春风给寺里带来了勃勃生机,朱槿花凌空竞放,寺里一片灿烂。

奇迹就在这个时候出现了:

一株朱槿盛开出美丽绝伦的红花,阿土激动地在树底下挖出了一坛金灿灿的黄金。

他成了村里最富有的人。

可怜又可悲的阿呆,他缺乏的正是那种再坚持一下的耐心,因而黄金竟与他擦肩而过。

推销成功的一剂药方

秘书把名片交给董事长,董事长不耐烦地把名片丢了出去。

门外的业务员礼貌地说:

“没关系,我下次再来,请董事长留下我的名片。

秘书又硬着头皮把名片递进去,董事长气极了,把名片撕成两半丢到垃圾桶里,并且拿了5块钱,发疯似的说:

“5块钱买他1张名片,叫他走!

秘书把5元钱交给业务员,业务员又拿出一张名片说:

“我的名片2块5毛钱1张,5块钱可以买2张,所以我还欠董事长l张名片。

麻烦交给他。

没多久,办公室传出一阵笑声。

接着,董事长满面笑容地走了出来,热情地把业务员迎了进去。

创新论证

放弃也是一种坚持

“做事要有恒心”,我们常常这样被叮咛着。

同时,我们也在一直把“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当作我们的座右铭。

但是有时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困惑,需要坚持的事情在过程中变质了,难道我们还需要继续坚持吗?

面对这样的困惑,我想我们应该理直气壮地对它说“拜拜”。

我们不再困惑,不再会被陷入这样的死胡同,因为我们选择了放弃。

然而事实上,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很难。

面对一段曾经真挚的感情,却遭受到朋友或者爱人的背弃,最糟糕的是我们无法割舍,无法从阴影中走出来,总是希望他们仍然在自己身边,无尽的痛苦甚至使我们想到了做傻事。

但是这样的坚持仍然于事无补,我们必须要勇敢地对自己说:

该放弃了。

我想这样做更多的是一种解脱。

因此,勇敢地对自己说:

我要放弃了。

那么死胡同将离我们远去,新的大道向我们走来。

项羽学习:

无恒心埋隐患

据史书记载,楚霸王项羽年少时对待学习用心不一,学书识字不多久就没兴趣了,想去学剑术,练剑时间不长又腻了,又欲学兵法。

其叔父项梁对此大为光火,然而项羽却是“壮志凌云”,回答起来振振有词:

“学书识字,能认会写自己的名字就足够了;剑术学得再精,也不过是学了‘一人敌'的本事,微不足道;要学就学‘万人敌'的本领。

”这番话打动了项梁,于是便又开始向他传授起兵法。

起初,项羽还学得挺有兴致,孰料时间一长,又故态复萌,依然浅尝辄止,结果没有一样能够坚持到底。

项羽少年时代养成的这种坏毛病给他日后的“霸王事业”埋下了深深的隐患。

他在楚汉战争中最终败北,其性情浮躁、缺乏恒心、谋略不足当属重要原因之一。

 

 

关于合作的事实论据

 

1、在不大的蚂蚁家族中,有着复杂却又严格的分工。

工蚁负责探路和寻找食物,兵蚁肩负蚁巢的安全保障,蚁后则生育后代,还有的哺养后代。

每一个成员既不多做也不少做,缺了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行。

蚂蚁家族正是凭借每一个成员的合作精神,才能生存下去。

 

  2、世界著名飞机协和客机的生产正是通过合作分工完成的。

它的每一个部件,大到机翼,小到起落架上的一颗螺丝,都是由不同国家的专业部门分别制造的。

最后再将不同的部件组装,一架协和机才算上了天。

3、中国女排的反败为胜。

 

4、动物的互惠互助

你知道吗?

动物之间不光有生存竞争,还有互惠互助呢。

蜜獾(huān)和导蜜鸟是一对好伙伴,它们常常相互合作,共同捣毁蜂巢。

野蜂常把巢筑在高高的树上,蜜獾不容易找到它。

目光敏锐的导蜜鸟发现了树上的蜂巢后,使去寻找蜜獾。

为了引起蜜獾的注意,导蜜鸟往往扇动着翅膀,做出特殊的动作,并发出“嗒嗒”的声音,蜜獾得到信号,便匆匆赶来,爬上树去,咬碎蜂巢,赶走野蜂,吃掉蜂蜜。

导蜜鸟站在一旁,等蜜獾美餐一顿后,再去独自享用蜂房里的蜂蜡。

海葵虾和红海葵也合作得很好。

海葵虾的两只大螯(áo)各自夹着一只红海葵,整天东游西荡。

一旦遇到危险,海葵虾立即提起红海葵,红海葵便用有毒的触手对付来犯者。

这样,海葵虾可以到处觅食,不必为安全担忧;而红海葵只要收集海葵虾吃剩的食物就足可以饱腹了。

鳄鱼和千鸟的互惠互利更为有趣。

千鸟不但在凶猛的鳄鱼身上寻找小虫吃,还进入鳄鱼的口腔中,啄食残留的鱼、蚌、蛙的肉屑和寄生在里面的水蛀,帮助鳄鱼清洁口腔。

有时鳄鱼把大口一闭,千鸟就被关在里边。

然而你不必为千鸟担心,只要千鸟轻轻用喙击打鳄鱼的上下颚,鳄鱼就会张开大嘴,让千鸟飞出来。

5、 马克思和恩格斯

马克思与恩格斯这两位革命巨人之间的友谊,是世界上的任何友谊都没法比的。

马克思对恩格斯的才能十分敬佩,说自己总是踏着恩格斯的脚印走。

而恩格斯总是认为马克思的才能要超过自己,在他们的共同事业中,马克思是第一提琴手而自己是第二提琴手。

《资本论》这部经典著作的写作及出版,就是他们伟大友谊的结晶。

1848年大革命失败后,恩格斯不得不回到曼彻斯特营业所,从事商务活动。

这使恩格斯十分懊恼,他曾不止一次地把它称作是“该死的生意经”。

并且不止一次地下决心:

永远摆脱这些事,去干他喜爱的政治活动和科学研究。

然而,当恩格斯想到:

被迫流亡英国伦敦的马克思一家经常以面包和土豆充饥,过着贫困的生活时,他就抛开弃商念头,咬紧牙关,坚持下去,并取得了成功。

这样做,为的是能在物质上帮助马克思,从而使朋友,也使共产主义运动最优秀的思想家得到保存,使《资本论》早日写成并得以出版。

于是,每个月,有时甚至是每个星期,都有一张张一英镑、二英镑、五英镑或十英镑的汇票从曼彻斯特寄往伦敦。

1864年,恩格斯成为曼彻斯特欧门——恩格斯公司的合伙人,开始对马克思大力援助。

几年后,他把公司合伙股权卖出以后,每年赠给马克思350英镑。

这些钱加起来,大大超过恩格斯的家庭开支。

从马克思来说,也正是为了对刚刚兴起的科学社会主义进行有效的指导,为了揭露资本主义的根本缺陷,才接受了恩格斯这种帮助。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亲密无间的朋友,他们所有的一切,无论是金钱或是学问,都是不分彼此的。

虽然他们分开了20年,但他们在思想上的共同生活并没有终止。

他们每天要通信,谈论政治和科学问题。

在一段时间,马克思把阅读恩格斯的来信看作是最愉快的事情。

他常常拿着信自言自语,好像正在和恩格斯交谈似的。

“嗯,不对,反正情况不是这样……”

“在这一点上你对了!

马克思说着说着竟高兴得流出了眼泪。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那样地相互尊重,在他们看来,任何人对他们的思想和著作的批评都不及他们彼此交换意见那样意义重大。

于是,一有机会,恩格斯便摆脱商务,跑回伦敦。

他俩天天见面,不是在这个家里,就是在那个家里。

讨论问题时,他们在屋子里,各自沿着一条对角走来走去,一连谈上几个钟头。

有时两人一前一后,半晌不吭一声地踱步,直到取得一致的意见为止。

于是,两人就放声大笑起来。

1867年8月16日,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这天凌晨两点,马克思向他的战友报告说,《资本论》第一卷所有印张(一共49个印张)的校对工作,都已结束。

他兴奋极了,写信对恩格斯说:

“这一卷能够完成,只是得力于你!

没有你为我而作的牺牲,这样三大卷的大部头著作,是我不能完成的,我拥抱你,感激之至!

《资本论》于1867年9月14日在德国汉堡出版,这是整个国际工人运动中,具有伟大意义的大事,也是两位巨人友谊的结晶。

这种理解的友谊是那样深厚,甚至一直延续到马克思逝世之后。

马克思在病重期间,曾告诉女儿爱琳娜说,希望恩格斯能为他尚未出版的《资本论》第二卷和第三卷“做出点什么”来。

当然,即使马克思没有提出这样的要求,恩格斯也会去做的。

从1883马克思逝世时起,整整十年,恩格斯放下自己的工作,尽力从事《资本论》后两卷手稿的整理、出版,补充了许多材料,重新撰写了一些篇章,使《资本论》得以在1885年和1894年问世。

 

6、 

1945年,瑞典皇家医学院决定将该年度的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授予弗(fú)洛里、弗莱(lái)明和钱恩三人。

授奖词中把青霉素的发现称为“现代医学史上最有价值的贡献”,并特别强调指出,这是“不同科学方法为了共同目标而协作的杰出范例。

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人类经常遭受到病菌的侵害。

很多人由于受病菌感染,往往不治而终。

然而,当时的医生对这些病菌了解甚少,在疾病面前束手无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病人做垂死挣扎。

伦敦大学圣玛丽医学院的英国细菌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希望*自己的科学研究来改变这个状况。

十几年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