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宫颈炎药方 宫颈炎治疗方法doc.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121793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治疗宫颈炎药方 宫颈炎治疗方法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医治疗宫颈炎药方 宫颈炎治疗方法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医治疗宫颈炎药方 宫颈炎治疗方法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医治疗宫颈炎药方 宫颈炎治疗方法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医治疗宫颈炎药方 宫颈炎治疗方法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中医治疗宫颈炎药方 宫颈炎治疗方法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中医治疗宫颈炎药方 宫颈炎治疗方法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中医治疗宫颈炎药方 宫颈炎治疗方法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中医治疗宫颈炎药方 宫颈炎治疗方法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中医治疗宫颈炎药方 宫颈炎治疗方法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中医治疗宫颈炎药方 宫颈炎治疗方法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治疗宫颈炎药方 宫颈炎治疗方法doc.docx

《中医治疗宫颈炎药方 宫颈炎治疗方法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治疗宫颈炎药方 宫颈炎治疗方法doc.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医治疗宫颈炎药方 宫颈炎治疗方法doc.docx

中医治疗宫颈炎药方宫颈炎治疗方法doc

中医治疗宫颈炎药方宫颈炎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宫颈炎药方

紫草油治子宫颈炎

【功能主治】主治宫颈糜烂。

【偏方组成】紫草200克,香油750克。

【用法用量】用香油将紫草炸枯过滤即成。

外涂宫颈及阴道上端,隔日1次,10次1疗程。

【宜忌】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经期停用。

【病例验证】治疗宫颈糜烂100例,经1~2疗程后,治愈84例,显效8例,好转4例,总有效率96%。

红藤生地治慢性子宫颈炎

【功能主治】主治慢性子宫颈炎(宫颈糜烂)

【偏方组成】红藤、生地、乌梅、石榴皮各30克,蒲公英、忍冬藤、生地榆各20克。

【用法用量】水煎至200~300毫升,徐徐灌注阴道20~30分钟,每日1~2次,5次1疗程。

【宜忌】经期停用,治疗期间禁止性交。

【病例验证】治疗慢性宫颈炎(宫颈糜烂)42例,治愈35例,好转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3%。

潞党参治慢性子宫颈炎

【功能主治】健脾燥湿,清热化瘀。

主治慢性子宫颈炎。

【偏方组成】潞党参10克,炒白术30克,怀山药30克,杭白15克,当归10克,车前子10克(布包),炒苍术10克,陈皮6克,荆芥炭6克,柴胡6克,蒲公英15克,紫花地丁15克,红藤15克,败酱草15克,黄柏6克,水蛭6克,土鳖虫6克,甘草6克。

另:

冰硼散或截带散:

黄柏15克,冰片2克,蜈蚣1克,雄黄3克,青黛10克,枯矾6克,白鲜皮10克,硼砂15克,硇砂3克,共研细末,外用纳阴。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3次,分3次服。

1个月为1个疗程。

冰硼散或截带散装人胶囊,每晚临睡前用2~3粒,塞人阴道内深部,后以带线棉球堵塞阴道,翌日取出。

每周2~3次,10次为1个疗程。

【病例验证】周某,女,30岁。

白带增多时轻时重6年,孕育2胎,顺产和人流各1胎,节育带环4年。

经某医院检查,X线腹透环位正常,妇检诊为中度慢性子宫颈炎,用药冲洗、纳阴、反复治疗,效果欠佳。

近数月来,症状加重,白带多,质稠色黄如脓样,腰酸重、头昏、乏力、少寐多梦。

面色少华,腹部无压痛,月经正常,大便干结,小便微黄,脉涩,苔少舌红,边有瘀点。

诊为慢性子宫颈炎。

证属脾虚血瘀,湿热下注。

方用宫颈分清方:

潞党参、当归、车前子(布包)、炒苍术各10克,炒白术、怀山药各30克,杭白芍、蒲公英、紫花地丁、红藤、败酱草各15克,陈皮、荆芥炭、柴胡、黄柏、水蛭、土鳖虫、甘草各6克。

另冰硼散装胶囊含生药0.2克,每晚睡前以3粒纳阴。

服药30剂,每日1剂,外用药用10次,隔日1次。

白带已除,余症亦痊。

野牡丹叶治子宫颈炎

【功能主治】主治慢性宫颈炎(宫颈糜烂)。

【偏方组成】取多花野牡丹干叶2000克,加水过叶,煮沸30分钟,二煎仍加水过叶煮沸1小时,两煎混合浓缩成1000毫升,即成200%煎剂,分装备用。

【用法用量】先用窥器扩张阴道,用消毒干棉球拭净宫颈粘液,再将浸透药液的棉球贴于宫颈糜烂面,每日1次。

【病例验证】治疗慢性宫颈炎(宫颈糜烂)300例,经312次治疗,痊愈298例,好转2例,总有效率100%。

土茯苓治子宫颈炎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化瘀。

主治子宫颈炎。

【偏方组成】土茯苓30克,鸡血藤20克,忍冬藤20克,薏苡仁20克,丹参15克,车前草10克,益母草10克,甘草6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

【加减】带下量多,色黄而稠秽如脓者,加马鞭草15克、鱼腥草l0克、黄柏10克;发口渴者,加野菊花15克、连翘10克;阴道肿胀辣痛者,加紫花地丁15克、败酱草20克;带下夹血丝者,加海螵蛸10克、茜草10克、大蓟10克;阴道瘙痒者,加白鲜皮12克、苍耳子10克、苦参10克;带下量多而无臭秽阴痒者,加蛇床子、槟榔10克;带下色白,质稀如水者,减去忍冬藤、车前草,加补骨脂10克、桑螵蛸10克、白术10克、扁豆花6克;每于性交则阴道胀疼出血者,加赤芍12克、地骨皮10克、丹皮10克、田三七6克。

凡湿瘀为患于下焦,以致胞宫和冲、任损伤、以致带下绵绵不绝,色白黄而臭秽者,用之随症灵活加减,其效显著。

宫颈炎的病因

1.急性子宫颈炎

(1)性传播疾病病原体淋病奈瑟菌及沙眼衣原体,主要见于性传播疾病的高危人群。

(2)内源性病原体部分子宫颈炎的病原体与细菌性阴道病病原体、生殖支原体感染有关。

2.慢性子宫颈炎

慢性子宫颈炎症可由急性子宫颈炎症迁延而来,也可为病原体持续感染所致,病原体与急性子宫颈炎相似。

(1)慢性子宫颈管黏膜炎病变局限于颈管黏膜及黏膜下组织,宫颈阴道部光滑,外口流脓性分泌物,颈管黏膜增生外突,宫颈口充血发红,宫颈肥大。

(2)子宫颈息肉由慢性炎症长期刺激使宫颈管局部黏膜增生并向宫颈外口突出而形成

(3)子宫颈肥大慢性炎症宫颈组织反复充血、水肿,腺体及间质增生宫颈不同程度肥大。

临床表现

1.急性宫颈炎

大部分患者无症状。

有症状者主要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呈黏液脓性,引导分泌物刺激可引起外阴瘙痒及灼热感。

此外,可出现经间期出血、性交后出血等症状。

若合并尿路感染,可出现尿急、尿频、尿痛。

若为淋病奈瑟菌感染,因尿道旁腺、前庭大腺受累,可见尿道口、阴道口黏膜充血、水肿以及多量脓性分泌物。

2.慢性宫颈炎

多无症状,少数患者可有阴道分泌物增多,淡黄色或脓性,性交后出血,月经间期出血,偶有分泌物刺激引起外阴瘙痒不适。

妇科检查可发现子宫颈呈糜烂样改变,或有黄色分泌物覆盖子宫颈口或从子宫颈口流出,也可表现为子宫颈息肉或子宫颈肥大。

宫颈炎诊断

1.急性子宫颈炎

出现两个特征性体征之一、显微镜检查子宫颈或阴道分泌物白细胞计数增多,可作出急性子宫颈炎症的初步诊断。

子宫颈炎症诊断后,需进一步做衣原体及淋病奈瑟菌的检测。

(1)两个特征性体征具备一个或两个同时具备:

①在子宫颈管或子宫颈管棉拭子标本上,肉眼见到脓性或黏液脓性分泌物。

②用棉拭子擦拭子宫颈管时,容易诱发子宫颈管内出血。

(2)白细胞检测子宫颈管分泌物或阴道分泌物中白细胞数增多,后者需排除引起白细胞数增多的阴道炎症。

(3)病原体检测应作衣原体及淋病奈瑟菌的检测,以及有无细菌性阴道病及滴虫性阴道炎。

2.慢性子宫颈炎

根据临床表现可初步做出慢性子宫颈炎的诊断,但应注意将妇科检查所发现的阳性体征与子宫颈的常见病理生理改变(宫颈CIN癌或早期宫颈)进行鉴别。

宫颈炎治疗方法

1.急性子宫颈炎

主要为抗生素治疗。

(1)经验性抗生素治疗对有以下性传播疾病高危因素的患者(如年龄小于25岁,多性伴或新性伴,并且为无保护性性交),在未获得病原体检测结果前,采用针对衣原体的经验性抗生素治疗。

(2)针对病原体的抗生素治疗对于获得病原体者,选择针对病原体的抗生素。

由于淋病奈瑟菌感染常伴有衣原体感染,因此,若为淋菌性子宫颈炎,治疗时除选用抗淋病奈瑟菌药物外,同时应用抗衣原体感染药物。

(3)性伴侣的处理若子宫颈炎患者的病原体为沙眼衣原体及淋病奈瑟菌,应对其性伴进行相应的检查及治疗。

不同病变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对表现为糜烂样改变者,若为无症状的生理学柱状上皮异位无需处理。

对糜烂样改变伴有分泌物增多、乳头状增生或接触性出血,可给予局部物理治疗,包括激光、冷冻、微波等方法,也可给予中药治疗或其作为物理治疗前后的辅助治疗。

但治疗前必须经筛查排除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子宫颈癌。

2.慢性子宫颈炎

(1)慢性子宫颈管黏膜炎对持续性子宫颈管黏膜炎症,需了解有无沙眼衣原体及淋病奈瑟菌的再次感染、性伴是否已进行治疗、阴道微生物群失调是否持续存在。

针对病因给予治疗。

对病原体不清者,尚无有效治疗方法,可试用物理治疗。

(2)子宫颈息肉行息肉摘除术,术后将切除息肉送病理组织学检查。

中医治疗急性胆囊炎药方急性胆囊炎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急性胆囊炎药方急性胆囊炎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急性胆囊炎药方

凤尾草治急性胆囊炎

【功能主治】消炎,利胆,退黄。

适用于急性胆囊炎。

【偏方组成】鲜凤尾草100克。

【用法用量】将鲜凤尾草洗净,捣烂绞取汁,开水冲调即成。

代茶频饮。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27例,结果:

临床痊愈10例,疗效显著者6例,有效者7例,无效者4例。

大黄丹皮治急性胆囊炎

【功能主治】活血凉血,清热解毒。

主治急性胆囊炎。

【偏方组成】大黄10克,牡丹皮、桃仁各10克,玄明粉10克(分2次冲服),冬瓜子18克。

【用法用量】每剂煎2次,每8小时服1次;7天为1疗程,一般1~3疗程。

【病例验证】此方治疗患者88例,结果:

临床痊愈57例,显效22例,无效9例。

茵陈金银花治急性胆囊炎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消肿。

主治急性胆囊炎。

【偏方组成】茵陈、金银花各60克,蒲公英、连翘各40克,赤芍30克,柴胡、鸡内金、黄岑、大黄、姜半夏、生甘草各10克,猪胆汁2毫升。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

【病例验证】治疗172例,临床治愈103例,显效(症状体征消失,1年无复发)29例,好转(症状体征控制,半年无复发)29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93.3%。

茵陈金银花治急性胆囊炎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消肿。

主治急性胆囊炎。

【偏方组成】茵陈、金银花各60克,蒲公英、连翘各40克,赤芍30克,柴胡、鸡内金、黄岑、大黄、姜半夏、生甘草各10克,猪胆汁2毫升。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

【病例验证】治疗172例,临床治愈103例,显效(症状体征消失,1年无复发)29例,好转(症状体征控制,半年无复发)29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93.3%。

急性胆囊炎病因

1.机械性炎症

由于胆囊腔内压力升高,使胆囊壁及黏膜受压缺血引起;

2.化学性炎症

磷脂酶作用于胆汁内的卵磷脂,产生溶血卵磷脂,产生化学炎症;

3.细菌性炎症

由大肠杆菌、克雷伯杆菌属、链球菌、葡萄球菌等积存于胆囊内,发生细菌性炎症。

细菌性炎症占急性胆囊炎的50%~80%。

临床表现

1.症状

主要症状为右上腹痛、恶心、呕吐与发热。

患者常首先出现右上腹痛,向右肩背部放散,疼痛呈持续性,阵发性加剧,可伴随有恶心、呕吐。

呕吐物为胃、十二指肠内容物。

后期表现发热,多为低热,寒战、高热不常见,早期多无黄疸,当胆管并发炎症或炎症导致肝门淋巴结肿大时,可出现黄疸。

2.体征

局部体征表现为患者右上腹有压痛,约25%的患者可触及肿大胆囊,患者在深吸气或咳嗽时,放于右肋下的手指会触到肿大的胆囊,患者会因疼痛突然终止吸气(murphy征),右上腹有压痛、肌紧张及反跳痛,当胆囊穿孔后会出现全腹的炎症;全身检查患者可出现巩膜黄染,有体温升高,脉搏加快,呼吸加快,血压下降等,如出现胆囊穿孔,炎症加重时,可表现感染性休克。

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约80%患者白细胞计数增高,平均在(10~15)109/L,其升高的程度和病变严重程度及有无并发症有关,若白细胞总数在20109/L以上时,应考虑有胆囊坏死或穿孔存在。

(2)血清总胆红素临床上约10%病人有黄疸,但血清总胆红素增高者约25%,单纯急性胆囊炎病人血清总胆红素一般不超过34mol/L,若超过85.5mol/L时应考虑有胆总管结石并存;当合并有急性胰腺炎时,血,尿淀粉酶含量亦增高。

(3)血清转氨酶40%左右的病人血清转氨酶不正常,但多数在400U以下,很少高达急性肝炎时所增高的水平。

2.影像学检查

(1)B型超声B超是急性胆囊炎快速简便的非创伤检查手段,其主要声像图特征为:

①胆囊的长径和宽径可正常或稍大,由于张力增高常呈椭圆形;②胆囊壁增厚,轮廓模糊;有时多数呈双环状,其厚度大于3mm;③胆囊内容物透声性降低,出现雾状散在的回声光点;④胆囊下缘的增强效应减弱或消失。

(2)X线检查近20%的急性胆囊结石可以在X线平片中显影,化脓性胆囊炎或胆囊积液,也可显示出肿大的胆囊或炎性组织包块阴影。

(3)CT检查B超检查有时能替代CT,但有并发症而不能确诊的病人必须行CT检查,CT可显示胆囊壁增厚超过3mm,若胆囊结石嵌顿于胆囊管导致胆囊显著增大,胆囊浆膜下层周围组织和脂肪因继发性水肿而呈低密度环,胆囊穿孔可见胆囊窝部呈液平脓肿,如胆囊壁或胆囊内显有气泡,提示气肿性胆囊炎,这种病人胆囊往往已坏疽,增强扫描时,炎性胆囊壁密度明显增强。

诊断

对有右上腹突发性疼痛,并向右肩背部放射,伴有发热,恶心,呕吐,体检右上腹压痛和肌卫,Murphy征阳性,白细胞计数增高,B超示胆囊壁水肿,即可确诊为本病,如以往有胆绞痛病史,则可有助于确诊。

需要指出的是,15%~20%的病例其临床表现较轻,或症状发生后随即有所缓解,但实际病情仍在进展时,可增加诊断上的困难。

急性胆囊炎鉴别诊断

1.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多数病人有溃疡病史,其腹痛程度较剧烈,呈连续的刀割样痛,有时可致患者于休克状态,腹壁强直显著,常呈板样,压痛,反跳痛明显;肠鸣音消失;腹部X线检查可发现膈下有游离气体,惟少数病例无典型溃疡病史,穿孔较小或慢性穿孔者病状不典型,可造成诊断上的困难。

2.急性胰腺炎

腹痛多位于上腹正中或偏左,体征不如急性胆囊炎明显,Murphy征阴性;血清淀粉酶升高幅度显著;B超显示胰腺肿大,边界不清等而无急性胆囊炎征象;CT检查对诊断急性胰腺炎较B超更为可靠,因为B超常因腹部胀气而胰腺显示不清。

3.高位急性阑尾炎

为转移性腹痛,腹壁压痛,腹肌强直均可局限于右上腹,易误诊为急性胆囊炎,但B超无急性胆囊炎征象及Rovsing(罗符苯)征阳性(按左下腹可引起阑尾部位的疼痛)有助于鉴别,此外,胆囊炎的反复发作史,疼痛的特点,对鉴别诊断也有参考价值。

4.急性肠梗阻

肠梗阻的绞痛多位于下腹部,常伴有肠鸣音亢进,金属音或气过水声,腹痛无放射性,腹肌亦不紧张,X线检查可见腹部有液平面

5.右肾结石

发热少见,患者多伴有腰背痛,放射至会阴部,肾区有叩击痛,有肉眼血尿或显微镜下血尿,X线腹部平片可显示阳性结石,B超可见肾结石或伴肾盂扩张。

6.右侧大叶性肺炎和胸膜炎

患者也可有右上腹痛,压痛和肌卫而与急性胆囊炎相混,但该病早期多有高热,咳嗽,胸痛等症状,胸部检查肺呼吸音减低,可闻及啰音或胸膜摩擦音,X线胸片有助于诊断。

7.冠状动脉病变

心绞痛时疼痛常可涉及上腹正中或右上腹,若误诊为急性胆囊炎而行麻醉或手术,有时可立即导致患者死亡,因此,凡50岁以上患者有腹痛症状而同时有心动过速,心律不齐或高血压者,必须作心电图检查,以资鉴别。

8.急性病毒性肝炎

急性重症黄疸型肝炎可有类似胆囊炎的右上腹痛和肌卫,发热,白细胞计数增高及黄疸,但肝炎患者常有食欲不振,疲乏无力,低热等前驱症状;体检常可发现肝区普遍触痛,白细胞一般不增加,肝功能明显异常,一般不难鉴别。

并发症

1.胆囊积脓和积水

胆囊炎伴胆囊管持续阻塞时,可发生胆囊积脓,此时症状加重,患者表现高热,剧烈右上腹痛,极易发生穿孔,需急诊手术。

如胆囊管长期阻塞,胆囊内无细菌感染,可并发胆囊积水或黏液囊肿,胆囊肿大,临床上在右上腹可触及一无痛性或轻弃压痛的肿大胆囊,宜手术治疗。

2.胆囊穿孔

胆囊在坏疽的基础上并发穿孔,穿孔局部常被网膜包绕,不被包绕者死亡率可达30%。

3.胆瘘

胆囊炎症可造成局部穿孔,形成胆囊十二指肠瘘、胆囊结肠瘘、胆囊胃瘘、空肠瘘、胆囊胆管瘘等。

急性胆囊炎治疗方法

急性胆囊炎以外科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但术前宜常规进行禁食、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异常,给予抗生素治疗。

当患者出现以下情况时,宜选用手术治疗:

①胆囊炎伴严重的胆道感染;②胆囊炎出现并发症,如胆囊坏疽性炎症、积脓、穿孔等;③准备手术的患者,并发急性胆囊炎者,手术治疗可选用胆囊切除术与胆囊造瘘术。

预防

预防急性胆囊炎要做到以下几项:

1.注意饮食。

食物以清淡为宜,少食油腻和炸,烤食物。

2.保持大便畅通。

3.要改变静坐生活方式,多走动,多运动。

4.要做到心胸宽阔,心情舒畅。

长期心情不畅的人易引发或加重此病。

词条标签:

科学百科疾病症状分类,科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