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第一章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125476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7.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业经济学第一章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产业经济学第一章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产业经济学第一章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产业经济学第一章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产业经济学第一章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产业经济学第一章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产业经济学第一章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产业经济学第一章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产业经济学第一章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产业经济学第一章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产业经济学第一章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产业经济学第一章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产业经济学第一章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产业经济学第一章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产业经济学第一章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产业经济学第一章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产业经济学第一章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产业经济学第一章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产业经济学第一章文档格式.docx

《产业经济学第一章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业经济学第一章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产业经济学第一章文档格式.docx

《产业经济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参考文献:

[1]李悦(主编),《产业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2]卡布尔(主编),《产业经济学前沿问题》,于立等译,中国税务出版社、北京腾图电子出版社,2000

[3]植草益(日),《产业组织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

[4]夏大慰,《产业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4

[5]杨公朴、夏大慰,《产业经济学》,上海财经出版社,2000年版

[6]毛林根,《产业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7]简新华,《产业经济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第一篇总论

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

第一节产业的含义与分类

第二节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第三节研究产业经济学的意义

第四节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要求:

本章要求学生了解产业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了解产业经济学的学科性质和特点,并对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发展脉络有所了解。

第一节 产业的含义与分类

一、产业的涵义

产业,industry∶指生产事业,特指工业,通俗点就是资产(或资源)集中化。

产业主要指经济社会的物质生产部门,一般而言,每个部门都专门生产和制造某种独立的产品,某种意义上每个部门也就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产业部门,如“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等。

(一)产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

三次社会大分工之后,实际上已形成了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等产业部门。

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分工进一步深化,表现为新兴产业部门不断出现和产业分工越来越细。

马克思曾经从物质生产的角度阐明社会分工有三种形式:

一般分工、特殊分工和个别分工。

产业是一般分工和特殊分工的表现形式,一般分工是特殊分工的基础。

(二)产业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集合

产业应该具有以下某种同类属性或特征:

第一,从需求角度来说,是指具有同类或相互密切竞争关系和替代关系的产品或服务;

第二,从供应角度来说,是指具有类似生产技术、生产过程、生产工艺等特征的物质生产活动或类似经济性质的服务活动。

(三)产业是介于宏观与微观经济之间的中观经济

产业经济的研究对象是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企业经济活动组成的集合。

具体来说,就是研究产业与产业之间各种技术经济关系、产业之间的联系方式等。

经济学研究层次

(四)产业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内涵不断充实,其外延不断扩展

在经济理论研究中,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产业的内涵不断充实和丰富,外延不断扩展。

由重农学派流行时期专指农业,扩展到资本主义工业高度发展时期主指工业,再扩展到近代以后可以包括农业、工业、服务业三大产业及其细分各产业。

今天,凡是具有投入产出活动的产业和部门都可以列入产业的范畴。

二、产业的一般分类方法

(一)关联方式分类法

1.技术关联分类法

技术关联分类法就是按照一些比较密切的技术关联关系,划分企业的经济活动。

这些企业的经济活动的集合要么具有技术、工艺方面的相似性,要么具有相类似的生产工具、生产流程和管理技术等。

这一类产业的企业必须在产品的主要生产技术或制作工艺上具有相似的特点。

如:

制造业、建筑业、冶炼业、运输业等

2.原料关联分类法

原料关联分类法就是按照具有相同或类似的原材料,性能相似的投入物或活动对象相类似为依据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归类的一种划分方法。

(1)具有相同的原材料:

如棉纺工业、化纤工业、钢铁业、木材业、卷烟业等

(2)具有相类似的原材料:

如造纸业、纺织业、服装业、印刷业、冶金工业等

(3)具有性能相似的其他投入物:

如电力、煤气、供水等

(4)具有活动对象相类似的产业:

如采石业、矿业、渔业、伐木业等

3.用途关联分类法

产品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用途,如:

自行车制造业、造船业、汽车制造业、仪器工业、饮料业、烟草业、制药业、橡胶轮胎业。

4.方向关联分类法

方向关联分类法是以产业间的关联方向为标准对产业进行分类的一种分类方法。

产业间的关联方向包括单向关联、双向关联和环向关联。

(1)前向关联产业——某产业通过提供供给所发生关联的产业就是该产业的前向关联产业。

前向关联关系就是通过提供供给与其他产业部门发生的关联。

例如:

钢铁业与汽车制造业,对钢铁业来说,它与汽车制造业发生的关联是前向关联关系,汽车制造业就是钢铁业的前向关联产业。

钢铁业(后)→汽车制造业(前)

(2)后向关联产业——某产业通过自身的需求所发生关联的产业就是该产业的后向关联产业。

后向关联关系就是通过自身的需求与其他产业部门发生的关联。

钢铁业与煤炭采掘业,对钢铁业来说,它与煤炭采掘业发生的关联就是后向关联关系,煤炭采掘业就是钢铁业的后向关联产业。

钢铁业(前)←煤炭采掘业(后)

(3)双向关联产业——互相提供供给的产业

如:

电力产业与煤炭产业,电力←→煤炭

(4)环向关联产业——经济活动中的各产业依据前、后向的关联关系组成了产业链,而此产业链通过复杂的技术经济联系往往又会形成一个环。

如:

煤炭采掘业→钢铁冶炼业→采矿设备制造业→煤炭采掘业

5.战略关联分类法

战略关联分类法是指按照在一国产业政策中的不同战略地位划分产业的一种分类方法。

按照不同战略地位划分的产业主要有:

主导产业、先导产业、支柱产业、重点产业、先行产业。

(1)主导产业:

是指在产业结构系统中处于带头地位的产业。

特点:

发展速度很快,增长率很高,并对整个产业结构的变动起到了关键作用。

它既对其他产业起着引导作用,又对国民经济起着支撑作用。

微电子工业、信息产业等

(2)先导产业:

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并在国民经济规划中先行发展以引导其他产业发展的产业,它对其他产业起着引导作用,但未必对国民经济起着支撑作用。

新能源产业等

(3)支柱产业:

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其产业规模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份额,并起着支撑作用的产业。

它在国民经济中起着支撑作用,但不一定起到引导作用。

机械电子、石油化工、汽车制造业、建筑业等。

(4)先行产业:

其内涵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狭义先行产业:

它包括瓶颈产业和基础产业

①瓶颈产业:

是指在产业结构系统中的短线产业。

②基础产业:

是指在产业结构系统中为其他产业发展提供基本条件的产业。

原材料工业、交通运输业、能源工业、邮电通讯业、建筑业等。

广义先行产业包括狭义先行产业和先导产业。

(二)三次产业分类法

第一产业是指广义上的农业,指直接从自然界获取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一般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狩猎业和林业;

第二产业是指广义上的工业,指加工取自自然界的物质生产部门,包括制造业、采掘业和矿业、建筑业以及煤气、电力、供水等;

第三产业是指广义上的服务业,指非物质生产部门,包括运输业、通讯业、仓储业、商业贸易、金融业、房地产业、旅游业、饮食业、文化、教育、科学、新闻、传播、公共行政、国防、娱乐、生活服务等。

(三)国家标准分类法

国家标准分类法是指一国(或一地)政府为了统一该国(或该地)产业经济研究的统计和分析口径,以便科学地制定产业政策和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管理,并根据该国(或该地)的实际而编制和颁布的划分产业的一种国家标准。

这种分类法具有如下一些特征:

第一,它是由一国或一地的政府或其技术标准管理部门编制和颁布,而不是由个人或产业研究机构自己编制的,因而具有整体性、广泛性和权威性的特征;

第二,它是一国或一地的国家标准,在运用上具有强制性和代表性;

第三,它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它的目的就是为了统一统计口径和分析口径,以便科学地制定产业政策并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管理;

第四,它具有特殊性,它是针对一国或一地的具体实际编制的,只适用于该国或该地的产业分类,其他国家只能参考和借鉴;

第五,它具有较高的科学性,比较能反映该国或该地的产业发展和变化情况,也比较能适应其产业发展和变化的需要。

美国于1972年编制和颁布了它的国家标准分类法,设有7位数字的编码。

第一位数字代表产业部门,前两位数字代表产品类,共99种主要类,然后再层层细分,一直细分到7位数字,共分为7500种不同的产品类型。

英国编制的国家标准分类法有27个主要产业种类,181个产业分类。

中国国家标准局编制和颁布《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将国民经济划分为16个门类、92个大类、300多个中类和更多小类。

(四)国际标准分类法

国际标准产业分类法是联合国为了统一世界各国的产业分类于1971年编制和颁布的《全部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索引》。

1.农业、狩猎业、林业和渔业

2.矿业和采石业

3.制造业

4.电力、煤气、供水业

5.建筑业

6.批发与零售业、餐馆和旅店业

7.运输业、仓储业和邮电业

8.金融业、不动产业、保险业和商业性服务业

9.社会团体、社会及个人的服务业

10.不能分类的其他活动

(五)两大部类分类法

是马克思为了解释资本主义的本质和剩余价值产生的秘密所采用的产业分类方法。

生产生产资料的部门为第Ⅰ部类;

生产消费资料的部门为第Ⅱ部类。

局限性:

1.它没能涵盖所有产业,只有物质生产部门,不利于对产业经济的全面分析,如运输业、商业。

2.许多商品难于归类,给产业经济的研究工作带来困难。

3.这种分类法不够细化,不能深入地分析产业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六)农轻重产业分类法

农轻重产业分类法就是将经济活动中的物质生产部门分成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三大部门。

其中农业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等;

轻工业包括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印刷、家具、制革等工业部门;

重工业包括冶炼、钢铁、煤炭、电力、石油、化工、机械等工业部门。

局限性:

1.它仍然是针对物质生产领域的,没有涵盖非物质生产部门,不利于对产业经济问题进行比较全面系统的研究。

2.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农轻重界线越来越模糊,相当多的产业特别是新兴产业难于归类到哪一部门。

3.轻重分类法也不够细分,一方面很难从深层次揭示农轻重结构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另一方面也难于对统计结果进行比较,这都给产业经济的分析和研究工作带来困难。

(七)生产要素分类法

生产要素分类法就是按照劳动、资本、知识等生产要素的比重或对各生产要素的依赖程度对产业进行分类的方法。

劳动密集型产业-农业、纺织业、食品业

技术密集型产业-家电制造业

资本密集型产业-汽车制造业、钢铁、机械

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芯片产业

知识密集型产业-教育产业、生物、信息

(八)产业的其他分类方法

1.四次产业分类法

2.产业发展阶段分类法

3.生产流程分类法

4.霍夫曼分类法

5.钱纳里一泰勒分类法

一、什么是产业经济学

产业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具有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组成的集合或系统。

产业经济学是研究具有某些相同特征的经济组织集团的发展规律及其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规律、产业本身的发展规律、产业与产业之间互动联系的规律以及产业在空间区域中的分布规律等。

二、产业经济学的学科领域

  针对产业经济本身所具有的不同层次的具体行为规律,产业经济学又有不同的具体研究对象,包括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产业布局、产业发展、产业政策等等。

(一)产业组织理论

产业组织:

是指生产同一类产品(严格地说,是生产具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的企业在同一市场上集合而成的同一产业内各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构,该结构决定了该产业内企业规模经济效益的实现与企业竞争活力的发挥之间的平衡。

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对象就是产业组织,专指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的关系范畴。

这里的企业关系包括企业之间的交易关系、资源占有关系、利益关系和行为关系等。

产业组织理论主要是为了解决所谓的“马歇尔冲突”的难题,即产业内企业的规模经济效应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活力的冲突。

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体系主要是由张伯伦、梅森、贝恩、谢勒等建立的,即著名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理论范式(又称SCP模式)。

SCP模式奠定了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基础,以后各派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对SCP模式的继承或批判基础之上的。

(二)产业结构理论

产业结构:

是指产业与产业之间的数量关系结构及技术经济联系方式,产业结构的变化主要是由需求结构、生产结构、就业结构和贸易结构及其关联机制的变化体现出来。

产业结构理论主要研究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它主要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研究产业间的资源占有关系、产业结构的层次演化,从而为制定产业结构的规划与优化的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产业结构理论一般包括:

对影响和决定产业结构的因素的研究;

对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的研究;

对产业结构优化的研究;

对战略产业的选择和产业结构政策的研究等等。

(三)产业关联理论

产业关联:

是指最终产品产业与生产这些最终产品所投入的中间产品产业之间以及这些中间产品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和数量结构联系,是产业结构最主要的表现特征之一,产业结构的关联过程是判断产业结构和宏观经济结构均衡与否的主要观察对象。

产业关联理论侧重于研究产业之间的中间投入和中间产出之间的关系,还可以分析各相关产业的关联关系(包括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等),产业的波及效果(包括产业感应度和影响力、生产的最终依赖度以及就业和资本需求量)等。

(四)产业布局理论

产业布局:

是指一国或一地区的产业生产力在一定范围内的空间分布和组合,产业布局是产业的空间结构,其合理与否将影响到该国家或地区经济优势的发挥及经济的发展速度。

产业布局理论主要研究影响产业布局的因素、产业布局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产业布局的基本原则、产业布局的基本原理、产业布局的一般规律、产业布局的指向性以及产业布局政策等等。

(五)产业发展理论

产业发展:

是指某一单个产业从诞生到被淘汰或进一步更新的全过程以及其对其他产业演变的影响过程,包括产业本身的发展规律、发展周期、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等。

产业发展理论就是研究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发展规律、发展周期、影响因素、产业转移、资源配置、发展政策等问题,既一个产业的诞生、成长、扩张、衰退、淘汰的各个发展阶段需要具备一些怎样的条件和环境,从而应该采取怎样的政策措施。

(六)产业政策研究

产业政策:

是指国家或地区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目的或社会目的,应用产业经济学的原理,以全产业为对象所实施的能够影响产业发展进程的一整套政策的总称,产业政策是产业经济学的应用及研究目的之一。

产业政策的研究领域从纵的方向来看包括:

产业政策调查(事前经济分析)、产业政策制定、产业政策实施方法、产业政策效果评估、产业政策效果反馈和产业政策修正等内容;

从横的方向来看包括产业发展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产业结构政策、产业布局政策和产业技术政策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从其作用特征来看包括秩序型(或称制度型)产业政策以及过程型(或称行为型)产业政策。

秩序型产业政策是指与产业经济行为有关的规则性产业政策,它一般通过制定规章制度、法律或者通过诱导、说服和规劝等方式对产业活动进行干预。

过程型产业政策是指对产业活动的具体过程进行干预的政策,它的作用机理是对产业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具体产业要素或产业关系进行定量的变更或调整,以改变具体的经济变量,从而保证产业政策目标的实现。

(一)研究产业经济学的理论意义

1.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有利于统一的经济学体系的建立

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宏观经济总量的变动规律及其相互作用规律,这些宏观经济总量包括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总投资、总消费、就业率、通胀率、储蓄率、物价水平、利息率、汇率等等;

微观经济学则以单个经济单位(居民、厂商以及某个产品市场)为考察对象,这些经济变量包括单个商品的产量、成本、利润、供给、需求、价格等等。

产业经济学通过研究各个层次产业本身的经济行为及其相互之间的作用规律,将微观经济个量与宏观经济总量通过产业的各个层次联系起来,则有望填补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之间的逻辑空白,为建立完整的经济学体系奠定了基础。

2.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有利于经济学和管理学的沟通

经济学主要研究资源的有效配置问题以实现经济的发展,其解决方式是市场机制;

管理学则主要研究如何将组织内的有限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实现既定目标,其解决方式是行政指挥。

研究产业经济学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也正是为了寻找管理产业发展的良好方法,以便在更为直接的基础上,更有目的地促进经济的进步。

所以,对产业经济的研究必将有利于经济学与管理学的沟通。

3.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有利于应用经济学的学科建设

对产业经济的管理现在已有大量的研究,但还未能达到像宏观经济管理理论或企业经济的管理方法那样得到一致公认的成熟程度,所以对产业经济学的进一步研究,有助于应用经济学学科体系的完善。

(二)研究产业经济学的实践意义

1.研究产业经济学,有利于建立有效的产业组织结构

通过对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可以从中找出最有利于生产要素合理配置的市场秩序、产业组织结构,然后根据不同的产业,分别制定正确的产业组织政策,研究产业经济学有利于有效的产业组织的形成。

2.研究产业经济学,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

寻找产业结构不合理的成因,并以此制定有效的产业结构政策、调整产业的结构,也是研究产业经济学的意义所在。

进一步而言,研究产业经济学,探寻产业升级的规律和带动经济起飞的主导产业,利用合理的产业政策加以保护和扶持,便可以实现产业结构向更高的水平演进,即产业结构的高度化,以增强整体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的发展。

3.研究产业经济学,有利于产业的合理布局

通过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可以探求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产业布局的一般规律,并据此制定正确的产业布局政策,将产业布局与各地区的资源优势相结合、与区域分工相结合,把产业布置在最有利于发挥优势、提高经济效益的地区,实现产业布局的合理化。

(三)研究产业经济学的现实意义

研究产业经济学对当代中国的经济建设更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当代中国的经济建设正处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以及从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的转变过程中,这一切无不对产业经济的研究提出了迫切的需要。

 

第四节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一、产业经济学研究的方法论

1.系统分析方法论

产业经济的研究对象是一个系统,因而产业经济的研究方法论首先必须着眼于系统分析的角度,既要研究组成系统的各个单元即各个单个经济主体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又要研究这些相互作用的关系结构是怎样通过各个层次的整合最后达到一个总体的结果。

2.唯物辩证方法论

在研究产业经济过程中,我们既要根据唯物辩证法实事求是的观点承认各国的产业分工、产业结构在某个特定的时刻确实是有差异、有静态比较优势等,又要以发展的观点、以解放思想的态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努力探求实现产业结构优化,促进本国经济增长的方法。

3.“人为为人”方法论

“人为学”是一门正在迅速兴起并得到广泛重视的研究经济管理中人的行为规律的科学。

“人为学”的核心观点是“人为为人”,一切经济行为首先是人的行为,所以对人的行为规律的研究也就成了现代经济管理中的核心问题,产业经济学也不例外。

然后从“为人”角度出发,来调整、控制自身的行为,与整个经济环境相适应,创造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激励环境,使人们能持久地处于激发状态下工作,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从而推动经济整体的发展。

二、产业经济学的具体研究方法

1.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实证分析主要研究经济现象“是什么”,即考察人类社会中的经济活动实际是怎样运作的,而不回答这样的运作效果是好还是坏。

规范分析是研究经济活动“应该是怎样的”。

也就是说,在有关理论的研究分析中,其有关判断或结论的得出是以一定的经济价值标准为前提的。

2.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定性分析是对产业经济研究的内容进行一般的、规律性的总结,它不涉及具体的、量的计算。

定量分析方法具有确定的量化内容,它通过建立一定的经济数学模型,确定产业经济中有关量的计量值,它涉及具体的数量计算。

定性分析是定量分析的前提,能够减少定量分析的复杂性和难度;

定量分析加深定性分析,使定性分析具体化、数量化、精确化、可操作化。

3.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静态分析是指考察研究对象在某一时间点上的现象和规律。

动态分析是指研究产业随着时间的推移所显示出的各种发展、演化规律,特别是产业间的关系在经济发展中此长彼消的规律。

4.统计分析与比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产业经济学研究中,大量的研究成果就是通过艰苦的统计分析总结出来的。

统计分析工具也是实证分析的基本工具。

在具体研究某一国、某一时段的产业问题时又必须考虑到各国自身的特点,故又要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

5.结构主义的分析方法

结构主义分析方法认为系统的行为是由系统的结构所决定的,所以从产业经济的研究初始,就十分注重研究产业与产业之间的关系结构以及产业内各企业相互作用的关系结构,并由此结构出发研究整个产业的整体行为。

三、产业经济学的基本研究工具

1.博弈论

2.投入产出分析法

3.计量经济方法

4.案例研究方法

5.系统动力学方法

第五节 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一、中国产业经济学的思想渊源

主要有农本思想、工商业思想、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思想。

虽然产业经济这一概念的正式出现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