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在教学运用中的心得体会.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125543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7.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在教学运用中的心得体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在教学运用中的心得体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在教学运用中的心得体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在教学运用中的心得体会.docx

《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在教学运用中的心得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在教学运用中的心得体会.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在教学运用中的心得体会.docx

 

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在教学运用中的心得体会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和“民主合作”的教学观,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拓展和延伸教学空间,实施“教学内容活动化,教学活动内容化”,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学会学习的平台。

在实践中,我感觉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能够很好的做到这一点。

  

  一、什么是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

  

  所谓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就是指在课堂教学中,由教师根据教材内容,从宏观到微观逐层分解知识,把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归纳概括成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提出来,然后引导学生有目的的阅读教材,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最后请不同程度的学生归纳回答不同难度的问题,教师进行点评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

  

  二、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优点

  

  经过近两年的实践,我认为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有以下优点:

  

  

(一)贯彻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也就是说我们教学时要面向全体学生,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

有些教师上课时学生开小差的较多,课堂效率较低,就是因为单纯依靠教师讲解的课堂教学,没有面向全体学生,使一部分学生感觉自己是课堂教学的旁观者,激发不起他们的兴趣,不能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而导致精力不集中。

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教师把一节课的内容细化成多个问题,并且根据难易程度把问题分为A、B、C三个等级,不同程度的学生回答不同的问题。

这样,就使每个学生都明确了这节课的学习任务,都有被提问的可能。

在此背景下,学生就不能再把自己当成课堂的旁观者,否则,回答不出来问题是要脸红的。

因而,绝大多数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进课堂教学中,认真阅读教材、积极参与讨论,为回答问题做准备。

  

  比如我班有一名学生,入班成绩比较差,对学习丧失了兴趣,上课不是睡觉就是看小说,好多老师上课都放弃了他。

我上课时,针对他这种情况,专门让他回答一些最简单的问题,像“是什么”等通过看书可以在课本上找到答案的问题。

刚开始,他也不配合,根本不去看书、思考,起来就说不会。

这时,我告诉他在课本就能找到答案,让他读出来。

这样,他感觉老师没有放弃他,并且稍加努力他也可以回答出问题,所以他上课不再睡觉或看小说,而是根据要求去看课本,参与小组的讨论,慢慢的有了兴趣,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了。

  

  

(二)贯彻了“民主合作”的教学观。

  

  树立“民主合作”的教学观,就是要摆正教师和学生的关系,通过民主讨论、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其实质是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教师的任务主要是提出问题,从宏观上把握学生学习的方向,而解决问题的任务则主要是由学生来完成的。

这样,教师就从知识的传授者变成了合作探究的引导者,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收者解放为主动的知识探究者,通过生生讨论、师生讨论来获取知识。

经过这一变化,教师从繁重的讲授知识的任务中解放出来,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则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必须积极地去思考、讨论,否则,就不能得到问题的答案。

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通过“提问——讨论——回答——点评”四个环节,让学生各有所谈、各有所识,互相启发,共同寻找答案,领会知识本身的意义。

  

  为实施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我把全班同学分成九个小组,每个小组的成员又根据程度不同分为A、B、C三个等级。

小组讨论时,不同程度的学生则成为不同等级问题的中心发言人,比如,对于简单的A级问题,由程度较差的A级同学主要回答,其他同学作补充。

并且,我又在小组之间引入竞争机制,引导小组间相同等级的同学进行竞争。

比如,一组的A类同学回答A级问题,回答不好,由其他组的A类同学进行补充,哪个小组回答得好,则给予充分的肯定。

每两周评选出最佳小组、最佳同学以及进步最快的同学。

当然,这个等级的划分只是由我自行掌握,不对外公布的,避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

这样,课堂上每个人都有任务,都有竞争对手,学生之间,既是探究问题的合作者,又是竞争对手,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为学生搭建了自主学习的平台,有利于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改革更多地强调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自主学习的能力则是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培养出来的,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就为学生搭建了自主学习的平台。

一节新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讲,往往非常抽象,不知从何处下手学习,更不知重点、难点是什么,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会大打折扣。

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把一节课的内容细化为若干个问题,就相当于把一块原先无从下嘴的大肉切成了许多小块,方便了学生“下嘴”,使学生愿意去“吃”。

另外,把零碎的知识问题化后,学生知道了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学习起来就有了很明确的目标,努力朝这个目标前进,避免了盲目的低效率的重复。

  

  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要阅读课本,分析总结,要求学生从课本的叙述中概括出有用的信息点,构建起知识网络,这就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过程要进行小组讨论,特别是对于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讨论,可以锻炼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能力、辨别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以前考试时,学生最怕做的题就是主观题,得分率非常低,原因就是分析材料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差,即使基础知识都会背了,也不会用。

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后,经过一学期的实践,学生主观题的得分率有了很大提高,不少学生认为正是课堂上自主学习的过程锻炼了分析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施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一)问题的设置要能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

  

  科学家研究发现:

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作用是非常大的,特别是情商对学生学习效率和效果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要学”和“要我学”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为此,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能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使学生的情绪处于积极亢奋状态,能自发地去学习,激发学生寻求正确答案的积极性。

教师要设计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问题,而且问题设计形式要多样。

  

  比如,在教授“矛盾的概念”时,我是这样设置问题的:

我首先把一个比我高的同学叫上讲台和我站在一起,问“我们两个谁高?

”学生感觉老师怎么问这样的问题,不知道我葫芦里要卖什么药,兴趣一下子上来了,都在期待着我下一步要干什么。

然后,我让他回到座位上,问“我高还是矮?

”这样,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也很容易的明白了高和矮是既对立又统一的,从而明白了“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二)问题的设置要有启发性。

  

  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要设置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因为启发性的提问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引起学生探究知识本质的愿望,促进学生的思维。

启发性提问更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因此,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要通过这一问收到“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意境来,通过这一问使学生能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大胆想象,更通过这一问使学生产生一种“欲罢不能,跃跃欲试”之态。

这样思维的火花,智慧的灵感就会不断产生。

  

  我在课堂上,有时通过一些典型案例情境进行启发,有时通过师生之间的合作讨论、辩论启发,有时通过创设情景模拟试验启发。

比如,在教授《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这一框题时,我就创设这样的情景模拟试验:

我准备了三个烧杯,一个放入自来水,一个放入白酒,一个放入白醋,我让教室靠后的一个学生站起来回答杯子里分别放的什么。

他没法回答出来,同学们也感觉这个问题没法回答。

我又问怎样才能分辨出杯子里放的东西?

学生众说纷纭,我请一位学生回答,他走到讲台上闻一闻之后迅速给出了正确答案。

我因势利导的问,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同学们很快明白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一道理。

  

  (三)问题的设置要难易适中,难易结合。

  

  探究性提问的难度要适中,既不能设置太容易,也不能设置太难。

问题太容易,学生不用过多动脑思考就能回答出来,就失去了探究的意义;问题太难,使学生百思不得其解,就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

因此要把握住这样的尺度:

问题经过学生思考、讨论之后基本可以解决。

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把问题解决,更激发了他们探究、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但对一些学习较差的同学,为唤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应针对他们的具体情况,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比如让他们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这些问题只需要通过阅读课本就能找到答案,他回答出来后能有一种成就感,有助于恢复他们的自信心,这比学会知识更重要。

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再逐步培养他去解决疑难问题,学生就会相信,只要自己努力,不仅能够解决疑难问题,而且能成为一个优秀生。

  

  在问题的设置上,我也走过了弯路。

刚开始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时,问题设置得有些难,总认为如果问题设置太简单,一是显得老师太没水平,二来也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

经过一段时间,我发现效果很不理想,课堂气氛越来越沉闷,学生对我也越来越敬而远之。

我及时召集部分同学的座谈会,经过交谈,问题找到了:

本身同学们都刚到了一个新环境,互相还不熟悉,正好我问的问题又有些难,所以同学们都“明哲保身”,都恐怕回答错了,在同学们面前留下不好的印象,因此都三缄其口。

找到症结后,我迅速改进,问题的设置不再以我的意志为主导,而是考虑到学生的情况,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面向不同程度的学生。

由于每个学生都有问题要思考回答,并且稍加努力都能回答出问题,有成就感,所以课堂气氛很快就活跃起来了。

  

  (四)要有中肯的评价

  

  在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中,教师的点评是最后一个环节,有人认为通过前面的探究,问题已经解决掉,学生已经掌握知识,教师的点评就可有可无了。

其实,这一环节不但不能可有可无,而且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因为老师的点评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兴趣。

因此,老师的点评要以鼓励为主,力求避免在课堂上批评指责学生。

当学生把问题回答出来之后,老师要绝不吝啬溢美之词,哪怕一个“好”字对学生来说都是很好的奖赏。

当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我们既不能放弃他另找学生回答,更不能对他批评指责,因为这样,会损伤他的自尊心,使他产生抵触情绪,不愿再学这门课,久而久之,就会自暴自弃。

正确的做法应是积极的引导、启发,帮助他们找到问题的答案。

这样,他会对你心存感激,“亲其师,信其道”更会激起学习这门课的兴趣。

  

  总之,实践证明,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符合新课改精神,符合“三贴近”原则,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应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推广运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