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一中2016年高一自主招生考试试卷.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127117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芜湖一中2016年高一自主招生考试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芜湖一中2016年高一自主招生考试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芜湖一中2016年高一自主招生考试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芜湖一中2016年高一自主招生考试试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芜湖一中2016年高一自主招生考试试卷.doc

《芜湖一中2016年高一自主招生考试试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芜湖一中2016年高一自主招生考试试卷.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芜湖一中2016年高一自主招生考试试卷.doc

芜湖一中2016年高一自主招生考试

化学试卷

题号

总分

得分

相对原子质量:

H—1C—12N—14O—16Cl—35.5Na—23Mg—24Ca—40S—32

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36分)

1.可以用符号表示一种原子,其中M表示元素符号,Z表示质子数,A表示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

我们把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则下列能互称为同位素的是()

A.O2和O3 B.Cl和Cl- C.、和 D.和

2.某lL混合溶液中所含离子的个数比如下表,则M离子可能为()

A.Zn2+ B.Ba2+ C.F- D.Na+

3.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混合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则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  )

A.丁一定是化合物

B.乙可能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可以是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

D.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甲和丙的质量之和

4.根据下表中物质的分子式排列规律,空格中物质的分子式应该是()

1

2

3

4

5

6

7

8

CH4

C2H4

C3H8

C4H8

C6H12

C7H16

C8H16

A.C6H12 B.C5H10 C.C4H10 D.C5H12

5.为检验某化合物是否含碳、氢、氧三种元素,取一定质量该化合物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接下来还须进行的实验有:

①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②用无水硫酸铜检验是否有水

生成;③用澄清石灰水检验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④测定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

6.下列各组变化中,每一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A.①和② B.①和③ C.②和③ D.①②③

7.离子的摩尔电导率可用来衡量溶液中离子导电能力的强弱,摩尔电导率越大,离子在溶液中的导电能力越强。

已知Ca2+、OH-、HCO3-的摩尔电导率分别为0.60、1.98、0.45,据此可判断,往饱和的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的CO2,溶液导电能力随CO2通入量的变化趋势正确的是()

AB CD

8.在一个密闭的容器内有四种物质,通过电火花引燃后,发生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反应前质量(克)

4

10

1

25

反应后质量(克)

未测

21

10

9

已知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a,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甲与丁的系数比为()

A.1∶1 B.1∶2 C.1∶3 D.2∶3

9.二氧化硫气体是造成酸雨的主要气体,其水溶液叫亚硫酸(H2SO3)。

硫化氢(H2S)是一种具有臭鸡蛋气味的剧毒气体,其水溶液叫氢硫酸。

已知相同的条件下,氢硫酸的酸性弱于亚硫酸。

现在室温下向饱和的亚硫酸溶液中通人过量的硫化氢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S+H2SO3=3S↓+3H2O。

则下图中溶液的pH随通人硫化氢体积的变化曲线示意图正确的是()

10.核电荷数小于18的某元素X,其原子的电子层数为n,最外层电子数为2n+1,原子核内质子数为2n2-1。

下列有关X的说法错误的是(  )

A.X能形成化学式为X2的物质   B.X可能形成化学式为KXO3的物质

C.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定比核电荷数少10 D.X可能形成化学式为KX的物质

11.右图是M,N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t2℃时往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先后加入agM和agN(两种物质溶解时互不影响,且溶质仍是M,N),充分搅拌。

将混合物的温度降低到t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2℃时,得到M的饱和溶液

B.t2℃时,得到N的不饱和溶液

C.温度降低到tl℃时,M,N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得到M,N的不

饱和溶液

D.温度降低到t1℃时,M,N的溶解度相等,得到M,N的饱和溶液

12.将镁和碳酸镁的混合物置于氧气中灼烧,直至质量不再改变为止。

将灼烧后的产物冷却,称量,发现其质量与原混合物相同,则原混合物中金属镁的质量分数为()

A.56% B.44%C.40% D.38%

二、填空题(第13题7分,第14题10分,第15题8分,共计25分)

13.(7分)

Ⅰ、可用ClO2对生活用水进行消毒。

制取ClO2的反应为:

X+2NaClO2=2ClO2+2NaCl,其中Na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的化学式为。

Ⅱ、NO和NO2具有下列不同性质:

(1)通常情况下,NO是无色气体,微溶于水;

NO2是红棕色气体,易溶于水;

(2)NO2与水反应为3NO2+H2O=2HNO3+NO。

如右图所示,将一支充满NO2气体的试管倒立在烧杯中(水中已预先加入几

滴石蕊试液),试分析反应完全后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

14.(10分)已知常用的强酸(盐酸、硫酸、硝酸)跟常用的强碱(苛性钠、苛性钾)反应生成的盐的水溶液显中性。

现将某白色粉末溶入某一无色中性液体中,按下图示进行实验,试按下列要求推断未知物:

(1)用化学式写出:

B,C;

(2)若A是纯净物,无色中性液体也是纯净物,则中性液体是(填化学式);

(3)若A是纯净物,无色中性液体是只含有一种溶质的溶液,则中性液体是或_________溶液(填溶质的化学式);

(4)写出有色液体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5.(8分)能源“非石油化”是战略目标,发展以CH4、CO2等原料的“C1化学”成为当今化工生产的必然趋势。

通常天然气中含有H2S等有毒气体,下图为天然气合成氨(NH3)的工艺流程:

(1)合成氨的原料之一为氮气,该流程中为合成氨提供氮气的物质是。

(2)①处加入Fe2O3·H2O的目的是。

(3)②处CH4与H2O(气)反应生成CO2和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反应条件略去)。

(4)该流程中参与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三、实验题(19分)

16.(19分)请你参与某学习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并协助完成相关任务。

【研究课题】探究热水壶底部水垢的主要成分;

【查阅资料】该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知道,天然水中一般都含有Ca2+、Mg2+、HCO3-等离子,在加热条件下,这些离子趋于生成溶解度更小的物质—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和碱。

同时,他们还查阅到下列有关物质的溶解性:

物质

Ca(HCO3)2

Mg(HCO3)2

Ca(OH)2

Mg(OH)2

CaCO3

MgCO3

溶解性

可溶

可溶

微溶

不溶

不溶

微溶

【提出猜想】水垢的主要成分一定含有Mg(OH)2和,可能含有Ca(OH)2和。

【设计方案】

(1)甲同学在烧杯中放入少量研碎的水垢,加入适量蒸馏水充分搅拌,取上层清液加入,没有白色沉淀,说明水垢中无Ca(OH)2。

(2)乙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进一步确定水垢中含有碳酸盐的成分。

其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下图组装仪器,将50g水垢试样放入锥形瓶中,加入足量某酸溶液;

②测量一定时间内干燥管内物质增加的质量(见下列曲线);

③待锥形瓶中不再产生气泡时,打开活塞B,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

④再次称量干燥管内物质增加的质量;

⑤重复③和④的操作,直至干燥管内物质质量不变。

讨论:

a.丙同学认为该实验装置存在一定的缺陷,如何改进?

b.步骤①加入样品前还应检查,所加的酸溶液是。

c.装置Ⅱ的作用是;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的空气时,装置Ⅰ的作用是。

d.研究性小组的同学通过简单计算,认为水垢中一定含有MgCO3的理由是

【实验结论】通过上述探究可知:

水垢的主要成分有。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