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立根油滴实验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129734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4.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密立根油滴实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密立根油滴实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密立根油滴实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密立根油滴实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密立根油滴实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密立根油滴实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密立根油滴实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密立根油滴实验Word文档格式.docx

《密立根油滴实验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密立根油滴实验Word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密立根油滴实验Word文档格式.docx

二、原理

用油滴法测量电子的电荷,可以用静态平衡法,也可以用动态测量法进行测量。

平衡测量方法

用喷雾器将油喷入两块相距为d的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极之间。

油在喷射撕裂成油滴时,由于摩擦一般都是带电的。

设油滴的质量为m,所带的电荷为q,两极板间的电压为V则油滴在平行极板间将同时受到重力mg和静电力qE的作用,如图22-1所示。

如果调节两极板间的电压,可使两力达到平衡,这时可得

mg=qE=q

(22-1)

从式(22-1)可见,为了测出油滴所带的电量q,除了需测定V和d外还需要测量油滴的质量m。

三、仪器

仪器主要由油滴盒、CCD电视显微镜、电路箱、监视器等组成。

油滴盒是个重要部件,加工要求很高,其结构见图22-4。

电路箱体内装有高压产生、测量显示等电路。

底部装有三只调平手轮,面板结构见图22-5。

详尽的仪器结构、使用方法,请参阅“CCD微机密立根油滴仪使用说明书”

 

四、内容

1.调节仪器将仪器放平稳,调节仪器底座上的三只调平手轮,使水泡指示水平,这时平行极板处于水平位置。

由于底座空间较小,调手轮时将手心向上,用中指和无名指夹住手轮调节较为方便。

照明光路不需调整。

只需将显微镜筒前端和底座前端对齐,然后将油从油雾室旁的喷口9喷入,喷油后再稍稍前后微调即可。

这时视场中出现大量清晰的油滴,如夜空繁星。

在使用中前后调焦范围不要过大,取前后调焦1mm内看得清晰的油滴较好。

2.练习测量

练习是顺利做好实验的重要一环,包括练习控制油滴运动,练习测量油滴运动时间和练习选择合适的油滴。

(1)练习控制油滴。

判断油滴是否平衡要有足够的耐性。

喷油后,注意观察,通过调整平衡电压,驱走不需要的油滴,直到剩下几颗缓慢运动的为止,注意其中的某一颗,用K2将油滴移至某条刻度线上,仔细调节平衡电压,使这颗油滴静止不动。

经一段时间观察油滴确实不再移动才可认为是平衡了。

然后去掉平衡电压,让它匀速下降,下降一段距离后再加上平衡电压,使油滴上升。

如此反复多次地进行练习,以掌握控制油滴的方法。

(2)练习测量油滴运动的时间。

任意选择几颗运动速度快慢不同的油滴,测出它们下降一段距离所需要的时间。

或者加上一定的电压,测出它们上升一段距离所需要的时间。

如此反复多练几次,以掌握测量油滴运动时间的方法。

(3)练习选择油滴。

选择一颗合适的油滴十分重要。

大而亮的油滴必然质量大,所带电荷也多,而匀速下降时间则较短,增大了测量误差和给数据处理带来困难。

用平衡法测量时,通常选择平衡电压为200~300v,匀速下落1.5mm的时间在8~20s左右的油滴较适宜。

喷油后,K2置“平衡”档,调W使极板电压为200~300v,注意几颗缓慢运动、较为清晰明亮的油滴。

试将K2置“0V”档,观察各颗油滴下落大概的速度,从中选一颗作为测量对象。

对于9英寸监视器,目视油滴直径在0.5~1mm左右的较适宜。

过小的油滴观察困难,布郎运动明显,会引入较大的测量误差。

测准油滴上升或下降某段距离所需要的时间,一是要统一油滴到达刻度线什么位置才认为油滴已踏线,二是眼睛要平视刻度线,不要有夹角。

反复练习几次,使测出的各次时间的离散性较小。

3.正式测量

(1)平衡测量法。

由式(22-8)可知,用平衡测量法实验时要测量两个量。

一个是平衡电压V,另一个是油滴匀速下降一段距离

所需要的时间t。

实验中,可将已调平衡的油滴用K2控制移到“起跑”线上,按K3(计时/停),让计时器停止计时,然后将K2拨向“0V”,油滴开始匀速下降的同时,计时器开始计时。

到“终点”时讯速将K2拨向“平衡”,油滴立即停止,计时也立即停止。

油滴的运动距离一般取1.0mm~1.5mm比较合适。

对同一颗油滴应进行6~10次测量,而且每次测量都要重新调整平衡电压。

如果油滴逐渐变得模糊,要微调显微镜跟踪油滴,勿使丢失。

用同样方法选择6~10颗油滴进行测量,求得电子电荷的平均值e。

自拟表格。

(2)动态测量法。

选做项目:

具体方法学生可根据实验原理,自拟。

五、数据处理

1.参照公式(22-8)计算q值。

2.参考数据如下:

(22-8)式中a=

油的密度ρ=981kg·

m-3

重力加速度g=9.80

空气粘滞系数η=1.83

kg·

m-1·

s-1

油滴匀速下降距离

=1.5

m

修正常数

Pa

大气压强p=1.013×

105Pa

平行极板间距离d=5.00

3.计算基本电荷值e:

为了证明电荷的不连续性和所有电荷都是基本电荷e的整数倍,并得到基本电荷e值,我们应对实验测得的各个电量q求最大公约数。

这个最大公约数就是基本电荷e值,也就是电子的电荷量。

但由于学生实验技术不熟练,测量误差可能要大些,要求出q的最大公约数有时比较困难,通常我们用“倒过来验证”的办法进行数据处理。

即用公认的电子电荷值e=1.60×

10-19C(库仑)去除实验测得的电量q。

得到一个接近于某一个整数的数值,这个整数就是油滴所带的基本电荷的数目n。

再用这个n去除实验测得的电量,即得电子的电荷值e。

用这种方法处理数据,只能是作为一种实验验证。

而且仅在油滴的带电量比较少(少数几个电子)时,可以采用。

当n值较大时情况如何?

4.将e的实验值与公认值比较,求相对误差。

(公认值e=1.60×

10-19库仑)。

注:

油滴实验也可以用作图法处理数据,即以纵坐标表示电量q,横坐标表示所选用的油滴的序号,作n~q关系图,就可用斜率求e值。

这种方法必须对大量油滴测出大量数据,作为学生实验,这是比较困难的。

如条件允许可试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