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一中学年高三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131775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505.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邯郸一中学年高三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河北省邯郸一中学年高三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河北省邯郸一中学年高三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河北省邯郸一中学年高三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河北省邯郸一中学年高三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河北省邯郸一中学年高三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河北省邯郸一中学年高三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河北省邯郸一中学年高三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河北省邯郸一中学年高三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河北省邯郸一中学年高三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河北省邯郸一中学年高三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河北省邯郸一中学年高三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河北省邯郸一中学年高三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河北省邯郸一中学年高三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河北省邯郸一中学年高三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河北省邯郸一中学年高三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河北省邯郸一中学年高三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河北省邯郸一中学年高三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河北省邯郸一中学年高三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河北省邯郸一中学年高三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邯郸一中学年高三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河北省邯郸一中学年高三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邯郸一中学年高三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北省邯郸一中学年高三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D.效应T细胞引起靶细胞的死亡属于细胞凋亡

6.草甘膦是一种广泛应用的除草剂,能不加选择地杀死各种杂草和农作物。

将抗草甘膦基因转入油菜中,使油菜能抗草甘膦。

在转基因油菜种植多年后,调查发现在公路边的野生油菜有80%含有抗草甘膦基因。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野生油菜体内的抗草甘膦基因主要源自转基因油菜的花粉

B.80%的野生油菜体内出现抗草甘膦基因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含抗草甘膦基因的野生油菜是经自然选择进化出的新物种

D.大量使用单一除草剂可以减轻环境污染,提高物种多样性

7.“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经济模式。

下列说法与“低碳经济”不符合的是

A.大力研发新型有机溶剂替代水作为萃取剂

B.加强对煤、石油、天然气等综合利用的研究,提高燃料的利用率

C.利用CO2合成聚碳酸酯类可降解塑料,实现“碳”的循环利用

D.甲烷和乙醇的燃烧热分别是891.0kJ·

mol-1、1366.8kJ·

mol-1,利用甲烷更“低碳”

8.X、Y两种有机物的分子式不同,但均含有C、H或C、H、O,将X、Y以任意比例混合,只要物质的量之和不变,完全燃烧时的耗氧量和生成水的物质的量也分别不变.则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X、Y分子式中氢原子数一定要相同,与碳原子数的多少无关

B.若X为CH4,则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Y是甲醇

C.若X为CH4,则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Y是乙二醇

D.X、Y的化学式应含有相同的氢原子数,且相差n个碳原子,同时相差2n个氧原

子(n为正整数)

9.短周期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主族元素R、T、Q、W、Y具有如下信息:

①R、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电子层数相同;

②Q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R与T的核电荷数之和等于Q的核电荷数;

③W与R同主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Q与W形成的两种常见化合物中含有相同比例的阴、阳离子,属于同种晶体

类型

B.元素T、Q、W、Y的原子半径大小为:

T<

Q<

Y<

W

C.Q与Y组成的常见物质是一种两性物质,结构中含有共价键

D.由Y和T组成的物质YT是原子晶体,在电子和陶瓷工业上有广泛应用,可以直

接由单质Y和T在低温下合成

10.某含铬Cr2O72-废水用硫亚铁铵[FeSO4·

(NH4)2SO4·

6H2O]处理,反应中铁元素和铬元素完全转化为沉淀。

该沉淀干燥后得到nmolFeO·

FeyCrxO3。

不考虑处理过程中的实际损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消耗硫酸亚铁铵的物质的量为n(2-x)mol

B.处理废水中Cr2O72-的物质量为

mol

C.反应中发生转移的电子数为3nxmol

D.在FeO·

FeyCrxO3中3x=y

11.某单官能团有机化合物,只含碳、氢、氧三种元素,相对分子质量为58,完全燃烧时产生等物质的量的CO2和H2O。

它可能的结构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A.4种B.5种C.6种D.7种

12.海水中含有丰富的镁资源。

某同学设计了从模拟海水中制备MgO的实验方案:

模拟海水中的

离子浓度(mol/L)

Na+

Mg2+

Ca2+

Cl―

0.439

0.050

0.011

0.560

0.001

注:

溶液中某种离子的浓度小于1.0×

10-5mol/L,可认为该离子不存在;

实验过程中,假设溶液体积不变。

已知:

Ksp(CaCO3)=4.96×

10-9;

Ksp(MgCO3)=6.82×

10-6;

Ksp=4.68×

Ksp=5.61×

10-12。

A.沉淀物X为CaCO3

B.滤液M中存在Mg2+,不存在Ca2+

C.滤液N中存在Mg2+、Ca2+

D.步骤②中若改为加入4.2gNaOH固体,沉淀物Y为Ca(OH)2和Mg(OH)2的混合物

13.将NO2、NH3、O2混合气22.4L通过稀硫酸后,溶液质量增加了26.7g,气体体积

缩小为4.48L.(气体体积均在标况下测定)剩余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着火,则混合气

体的平均分子量为

A.28.1B.30.2C.33.1D.34.0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关于物理学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837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最早引入了电场的概念,并提出用电场线表示电场

B.17世纪,牛顿通过他的理想实验指出: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首次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C.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电子,并通过油滴实验精确测定了元电荷e的电荷量

D.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由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电磁感应定律

15.从同一地点先后开出n辆汽车组成车队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各车均由静止出发先做加速度为a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达到同一速度v后改做匀速直线运动,欲使n辆车都匀速行驶时彼此距离均为s,则各辆车依次启动的时间间隔为(忽略汽车的大小)

A.

B.

C.

D.

16.一列列车,车头质量为

,车厢质量为

,在平直铁轨上匀速行驶,车厢与车头所受阻力均与重力成正比且比例系数均为

某时车头与车厢脱钩,司机并未发现,车头仍以原来的牵引力前行,等发现时立即关闭动力(未刹车),当车头停止时两者相距

,由以上条件可以推断。

A、脱钩后车头继续运动的距离为

B、脱钩后车头继续保持牵引力运动的距离为

C、脱钩后牵引力的功为

D、脱钩后牵引力的功为

17.在匀强磁场中中有一矩形导线框,以相同的角速度按图a、b、c、d所示的固定转轴旋转,用I1、I2、I3、I4表示四种情况下线框中产生的感应电流的有效值,则

 

A.

I1=I2=I3=I4

B.

I2>I1=>I3>I4

C.

I1>I2>I3>I4

D.

I1=I2=I3>I4

18.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嫦娥三号探测器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首次实现月球软着陆和月面巡视勘察。

嫦娥三号的飞行轨道示意图如图所示。

假设嫦娥三号在环月段圆轨道和椭圆轨道上运动时,只受到月球的万有引力。

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若已知嫦娥三号环月段圆轨道的半径、运动周期和引力常量,则可以计算出月球的密度

B.嫦娥三号由环月段圆轨道变轨进入环月段椭圆轨道时,应让发动机点火使其加速

C.嫦娥三号在动力下降阶段,其引力势能减小

D.嫦娥三号在环月段椭圆轨道上P点的速度大于Q点的速度

19.2014年春晚中开心麻花团队打造的创意形体秀《魔幻三兄弟》给观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该剧采用了“斜躺”的表演方式,三位演员躺在倾角为300的斜面上完成一系列动作,摄像机垂直于斜面拍摄,让观众产生演员在竖直墙面前表演的错觉。

如图所示,演员甲被演员乙和演员丙“竖直向上”抛出,到最高点后恰好悬停在“空中”。

已知演员甲的质量m=60kg,该过程中观众看到演员甲上升的“高度”为0.8m。

设演员甲和斜面间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g=10m/s2,不计空气阻力。

则该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演员甲被抛出的初速度为4m/s

B、演员甲运动的时间为0.4s

C、演员甲的重力势能增加了480J

D、演员乙和演员丙对甲做的功为480J

20.如图所示,倾角为

的光滑斜面下端固定一绝缘轻弹簧,M点固定一个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小球Q。

整个装置处在场强大小为E、方向沿斜面向下的匀强电场中。

现把一个带电量为+q的小球P从N点由静止释放,释放后P沿着斜面向下运动。

N点与弹簧的上端和M的距离均为s0。

P、Q以及弹簧的轴线ab与斜面平行。

两小球均可视为质点和点电荷,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0,静电力常量为k。

A.小球P返回时,不可能撞到小球Q

B.小球P在N点的加速度大小为

C.小球P沿着斜面向下运动过程中,其电势能一定减少

D.当弹簧的压缩量为

时,小球P的速度最大

21.如图所示是圆柱形匀强磁场区域的横截面(纸面),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

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q>

0)的粒子从M点沿与直径MN成450角的方向以速度v射入磁场区域。

已知粒子射出磁场时与射入磁场时运动方向间的夹角为1350,P是圆周上某点。

不计粒子重力,则:

A、粒子做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为

B、磁场区域的半径也为

C、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为

D、若粒子以同样的速度从P点入射,则从磁场射出的位置必定与从M点入射时从磁场射出的位置相同

第Ⅱ卷非选择题

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33题~第4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一)必考题(22题~第32题)

22.(5分)

(1)利用下图实验装置探究重锤下落过程中动能与重力势能的转化问题.

①实验操作步骤如下,请将步骤B补充完整:

A.按实验要求安装好实验装置;

B.使重锤靠近打点计时器,接着先接通电源,后放开纸带,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

C.图为一条符合实验要求的纸带,O点为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第一点.分别测出若干连续点A、B、C……与O点之间的距离h1、h2、h3…….

②已知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为T,重锤质量为m,重力加速度为g,结合实验中所测的h1、h2、h3,可得重锤下落到B点时的速度大小为______,纸带从O点下落到B点的过程中,重锤增加的动能为______,减少的重力势能为______.

③取打下O点时重锤的重力势能为零,计算出该重锤下落不同高度h时所对应的动能Ek和重力势能Ep,建立坐标系,横轴表示h,纵轴表示Ek和Ep,根据以上数据在下图中绘出图线Ⅰ和图线Ⅱ.已求得图线Ⅰ斜率的绝对值k1=2.94J/m,请计算图线Ⅱ的斜率k2=________J/m(保留3位有效数字).重锤和纸带下落过程中所受平均阻力与重锤所受重力的比值为____________(用k1和k2表示).

23.(10分)多量程多用表示意图如图所示,多用表表头是由电流表G内阻为Rg=900Ω,满偏电流Ig=10mA改装而成。

各量程如图所示,请你计算出R1、R2、R3、R4电阻值并填写到相应位置,若此多用表欧姆档电源电动势E=15V,则欧姆档调零后R内=。

24、(13分)如图1所示,质量为m=2kg的小滑块放在质量为M=1kg的长木板上,已知小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开始小滑块和长木板均处于静止状态,现对小滑块施加向右的水平拉力F,水平拉力F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如图2所示,已知小滑块始终未从长木板上滑下且μ1=0.2,μ2=0.1,g=10m/s2。

求:

(1)要使两物体保持相对静止,则水平力F不能超过多大?

(2)12s内长木板和小滑块的位移。

25.(19分)如图(a),平行长直导轨MN、PQ水平放置,两导轨间距L=0.5m,导轨左端MP间接有一阻值为R=0.2Ω的定值电阻,导体棒ab质量m=0.1kg,与导轨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导体棒垂直于导轨放在距离左端d=1.0m处,导轨和导体棒电阻均忽略不计。

整个装置处在范围足够大的匀强磁场中,t=0时刻,磁场方向竖直向下,此后,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b)所示,不计感应电流磁场的影响。

当t=3s时,突然使ab棒获得向右的速度v0=8m/s,同时在棒上施加一方向水平、大小可变化的外力F,保持ab棒具有大小为恒为a=4m/s2、方向向左的加速度,取g=10m/s2。

(1)求前3s内电路中感应电流的大小和方向;

(2)求前3s内ab棒所受的摩擦力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

(3)求ab棒的位移s1=3.5m时外力F;

(4)从t=0时刻开始,当通过电阻R的电量q=2.25C时,ab棒正在向右运动,此时撤去外力F,此后ab棒又运动了s2=6.05m后静止。

求撤去外力F后电阻R上产生的热量Q。

26.(12分)正丁醛是一种化工原料。

某实验小组利用如下装置合成正丁醛。

发生的反应如下:

CH3CH2CH2CH2OHCH3CH2CH2CHO

反应物和产物的相关数据列表如下:

沸点/℃

密度/(g·

cm-3)

水中溶解性

正丁醇

117.2

0.8109

微溶

正丁醛

75.7

0.8017

实验步骤如下:

将6.0gNa2Cr2O7放入100mL烧杯中,加30mL水溶解,再缓慢加入5mL浓硫酸,将所得溶液小心转移至B中。

在A中加入4.0g正丁醇和几粒沸石,加热。

当有蒸汽出现时,开始滴加B中溶液。

滴加过程中保持反应温度为90—95℃,在E中收集90℃以下的馏分。

将馏出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去水层,有机层干燥后蒸馏,收集75—77℃馏分,产量2.0g。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能否将Na2Cr2O7溶液加到浓硫酸中,说明理由。

(2)加入沸石的作用是。

若加热后发现未加沸石,应采取的正确方法是。

(3)上述装置图中,B仪器的名称是,D仪器的名称是。

(4)分液漏斗使用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填正确答案标号)。

a.润湿b.干燥c.检漏d.标定

(5)反应温度应保持在90—95℃,其原因是。

(6)本实验中,正丁醛的产率为%。

27.(16分)“低碳循环”引起各国的高度重视,而如何降低大气中CO2的含量及有效地开发利用CO2,引起了全世界的普遍重视。

所以“低碳经济”正成为科学家研究的主要课题。

(1)用电弧法合成的储氢纳米碳管常伴有大量的碳纳米颗粒(杂质),这种颗粒可用如下氧化法提纯,请完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系数按顺序填在答题卷上)

___C+___KMnO4+____H2SO4→____CO2↑+____MnSO4+____K2SO4+____H2O

(2)将不同量的CO(g)和H2O(g)分别通入到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CO(g)+H2O(g)CO2(g)+H2(g),得到如下三组数据:

实验组

温度℃

起始量/mol

平衡量/mol

达到平衡所需时间/min

CO

H2O

H2

1

650

4

2

1.6

2.4

6

900

0.4

3

a

b

c

d

t

①实验1中以v(CO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取小数二位,下同)。

②该反应为(填“吸”或“放”)热反应,实验2条件下平衡常数K=。

(3)已知在常温常压下:

①2CH3OH(l)+3O2(g)=2CO2(g)+4H2O(g)ΔH=-1275.6kJ/mol

②2CO(g)+O2(g)=2CO2(g)ΔH=-566.0kJ/mol

③H2O(g)=H2O(l)ΔH=-44.0kJ/mol

写出甲醇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

(4)某实验小组依据甲醇燃烧的反应原理,设计如图所示的电池装置。

该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为。

工作一段时间后,测得溶液的pH减小,该电池总反应的化学方程。

(5)CO2在自然界循环时可与CaCO3反应,CaCO3是一种难溶物质,其Ksp=2.8×

10—9。

CaCl2溶液与Na2CO3溶液混合可形成CaCO3沉淀,现将等体积的CaCl2溶液与Na2CO3溶液混合,若Na2CO3溶液的浓度为2×

10—4mo1/L,则生成沉淀所需CaCl2溶液的最小浓度为。

28.(16分)以钡矿粉(主要成份为BaCO3,含有Ca2+、Fe2+、Fe3+、Mg2+等)制备BaCl2·

2H2O的流程如下:

(1)氧化过程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沉淀C的主要成分是Ca(OH)2和。

由图可知,为了更好的使Ca2+沉淀,还应采取的措施为。

(3)用BaSO4重量法测定产品纯度的步骤为:

步骤1:

准确称取0.4~0.6gBaCl2·

2H2O试样,加入100ml水,3ml2mol·

L-1的HCl溶液加热溶解。

步骤2:

边搅拌,边逐滴加入0.1mol·

L-1H2SO4溶液。

步骤3:

待BaSO4沉降后,,确认已完全沉淀。

步骤4:

过滤,用0.01mol·

L-1的稀H2SO4洗涤沉淀3~4次,直至洗涤液中不含Cl-为止。

步骤5:

将折叠的沉淀滤纸包置于中,经烘干、炭化、灰化后在800℃灼烧至恒重。

称量计算BaCl2·

2H2O中Ba2+的含量。

①若步骤1称量的样品过少,则在步骤4洗涤时可能造成的影响为。

②滤纸灰化时空气要充足,否则BaSO4易被残留的炭还原生成BaS,该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为。

③有同学认为用K2CrO4代替H2SO4作沉淀剂效果更好,请说明原因。

29.(10分)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其外界因素有光照强度、CO2含量、温度等,其内部因素有酶的活性、色素的数量、五碳化合物的含量等。

请根据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如果图A中横坐标代表光照强度,其影响光合速率主要影响阶段,当光强足够强时,内部限制因素最可能是。

若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曲线为c,则阳生植物的光合作用曲线最可能是。

(2)如果图A中横坐标代表温度,温度主要通过影响来影响光合速率。

(3)如果图A中横坐标代表CO2的浓度,则影响光合作用主要是影响的产生,当CO2足量时,内部限制性因素最可能是。

(4)在不同季节或一天内的不同时间,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一般不同,图B为验证温度对光合速率影响的主要实验装置,请回答:

①在实验过程中可以通过观察来判断光合作用的强度。

②请用直角坐标图表示预期的实验结果。

30.(10分)某种鼠的棒状尾(A)对正常尾(a)为显性;

黄色毛(B)对白色毛(b)为显性,但雌性个体无论毛色基因型如何,均表现为白色毛。

两对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想依据子代的表现型判断出性别,下列各杂交组合中,不能满足要求的是________。

①Aabb×

AABB②AABb×

aabb③AaBB×

aaBb④AABB×

aaBB

(2)如果一只黄色毛个体与一只白色毛个体交配,生出一只白色毛雄性个体,则父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母本的基因型是_____。

(只写与毛色有关的基因)

(3)基因型为Bb的雌雄个体杂交,子代中黄色毛个体与白色毛个体的分离比为________。

(4)现有多对棒状尾白色毛雌雄个体,欲从中选出纯合棒状尾白色毛的雌性个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选择多对棒状尾白色毛雌雄个体进行杂交;

第二步,在F1中选择________的雌性个体与________的雄性个体进行测交;

第三步,对每个雌性个体产生的后代进行性状分析。

若后代出现四种表现型,则该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

若后代出现两种表现型,则该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后代只出现一种表现型,则该雌性个体即为所选个体,其基因型为______。

31.(10分)某木本植物种子成熟后不能萌发,经过适宜的预处理可以萌发。

现用甲、乙、丙、丁四种预处理方法处理种子,再将处理后的种子分成两组:

一组在温度和水分等适宜的条件下进行萌发实验并测定萌发率,结果见表;

另一组用于测定A、B两种激素的含量,结果见图。

请回答:

(1)由表可知,有利于该种子萌发的预处理条件是________和________。

(2)由表和图可知,两种激素中抑制种子萌发的是________。

(3)已知激素A存在于上述木本植物种子的种皮中,为了验证激素A对种子萌发的作用,可用白菜种子为材料,以白菜种子发芽率为指标进行实验,请补充完成下列实验步骤,并预测结果、得出结论。

实验步骤:

①选取相同的待萌发的白菜种子若干,随机等分为两组并编号甲、乙。

预测结果:

得出结论:

32.(9分)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物种甲后发生的能量变化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A表示物种甲同化的能量,则B、C表示的能量分别用于________、________。

因为________(填写字母)的存在,使得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表现出了逐级递减的特点。

(2)图中物种甲、乙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物种甲在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属于________。

(3)如图表示某植食性昆虫迁入该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变化曲线。

在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________型,在________时种群密度达到最大。

33.【物理—选修3-3】

(15分)

(1)(6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选对1个给3分,选对2个给4分,选对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