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080309长晟豪生大酒店主楼.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134072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4.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K080309长晟豪生大酒店主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K080309长晟豪生大酒店主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K080309长晟豪生大酒店主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K080309长晟豪生大酒店主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K080309长晟豪生大酒店主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K080309长晟豪生大酒店主楼.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K080309长晟豪生大酒店主楼.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K080309长晟豪生大酒店主楼.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K080309长晟豪生大酒店主楼.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K080309长晟豪生大酒店主楼.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K080309长晟豪生大酒店主楼.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K080309长晟豪生大酒店主楼.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K080309长晟豪生大酒店主楼.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K080309长晟豪生大酒店主楼.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K080309长晟豪生大酒店主楼.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K080309长晟豪生大酒店主楼.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K080309长晟豪生大酒店主楼.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K080309长晟豪生大酒店主楼.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K080309长晟豪生大酒店主楼.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K080309长晟豪生大酒店主楼.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K080309长晟豪生大酒店主楼.docx

《K080309长晟豪生大酒店主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K080309长晟豪生大酒店主楼.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K080309长晟豪生大酒店主楼.docx

K080309长晟豪生大酒店主楼

长晟豪生大酒店主楼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补充勘察)

1、工程概况

拟建长晟豪生大酒店位于江阴市通渡路东侧,五星路北侧。

拟建工程总用地面积约2万M2,总建筑面积约9.5万M2,地上建筑面积约7.5万M2,地下建筑面积约2万M2,其中包括主楼、裙房(均带有地下室)以及纯地下室。

由于主楼设计方案变更,本次勘察仅针对主楼部分进行补充勘察。

本工程由江阴长晟大厦管理有限公司承建,委托江阴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并委托我江阴市城乡规划设计院勘察室进行该工程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

本次进行补充勘察的主楼的主要数据和特点见表1:

建筑物主要技术指标一览表表1

建筑物

名称

层数(地上部分)

建筑物高度

结构类型

基础类型

单柱荷载

(标准值)

地下室

附注

埋深

层数

主楼

38F

150米

筒中筒

桩筏

约15000KN/柱

10.0

2F

单柱荷载为预估值

附:

1.根据设计提供的资料,拟建主楼带有两层地下室。

地下室基底埋深约为±0.00以下10.0米。

若取±0.00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4.80米,则室外地坪标高约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4.30米,地下室基底标高约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5.20米。

 

2、勘察工作

2.1勘察任务和要求

(1)查明拟建场地与地基稳定性、均匀性,查明场地地层结构、分布、埋深,各层土的工程特性和物理力学指标,提供承载力特征值及有关基础设计所需参数;

(2)查明拟建建筑场地有无不良工程地质作用及其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并提出合理的整治方案;

(3)判定地下水的类型、埋藏条件及水和土腐蚀性等,对基坑开挖降、排地下水提出建议,分析评价降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4)查明埋藏的暗塘、沟滨等对工程不利地质条件。

(5)评价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判别建筑抗震设防烈度及建筑场地类别;

(6)查明可供选择的基础或桩基持力层和下卧层的埋深、厚度、及其变化规律,对各层土力学性质进行评价,评价成桩可行性,论证桩的施工条件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7)提供基坑维护设计、地基变形计算所需土工参数;并对基坑工程的开挖支护、设计施工方案提出合理的建议。

 

2.2勘察依据

本次勘察依据任务委托书和下列规范进行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2)《静力触探技术标准》(CECS04:

88);

(3)《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

(4)《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7)《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CECS99:

98);

(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9)《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10)《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

(11)《工程地质手册》及其他有关的手册等。

2.3勘察进程

(1)准备工作:

2008年07月14日

(2)野外作业:

2008年07月15日~2008年07月26日、

(3)室内试验:

2008年07月20日~2008年08月01日、

(4)资料整编:

2008年07月29日~2008年08月04日、

(5)提交报告:

2008年08月05日

2.4勘察方法和工作量

根据拟建建筑物的结构特征、荷载情况及勘察目的与要求,按有关规范、规定,会同业主方确定,本次勘察采用机械钻进的方法。

钻孔完工后均已妥善回填。

1.钻探:

采用技术取土孔作为控制性孔,主要查明群桩桩基沉降计算深度范围内的土层结构及其工程特性。

1)孔位布置:

据JGJ72-2004规范,勘探点沿建筑物轮廓线、柱列线及角点布置,孔距均在20米左右。

2)孔深确定:

根据设计方案和我院以往的工作经验,并结合《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4.2.1条及4.2.3条规定确定勘探点深度。

根据设计院提供拟建主楼的数据,桩端深度一般位于自然地坪以下100米左右,由此确定一般孔深120米,控制性钻孔150米。

3)钻探方法及要求:

钻探采用GXY-1型钻机两台,机械回转钻进,套管结合泥浆护壁,开孔直径130mm,终孔直径110mm。

施工现场由技术人员指导、鉴别土层及进行编录。

钻探同时采取土试所需的原状土样,取样间隔按常规要求,一般为2米左右,取样严格按照规范要求,以保证质量。

钻进过程中遇到粉土、粉砂层时,除取原状土样外,并做标准贯入试验(原位测试),试验采用机械自动落锤法,在试验深度先击入15cm,然后每击入10cm记录一次锤击数,三次共计30cm的锤击数为该次试验的标贯实测击数(N值)。

本次勘察共布设机械钻探孔9只,实际孔深120.50~150.50米,总计进尺1173.0米。

取原状土样44件,做标贯试验266次。

土试样质量严格按《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第6.0.2条中第一款要求执行,土试样质量等级符合Ⅰ级。

2.原位测试:

本次原位测试孔为标准贯入试验钻孔,旨在查明地基主要受力层及下卧层。

3.波速测试:

见我院提供的勘察报告《长晟豪生大酒店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勘察编号为K08-0309。

4.测量及放样:

本工程总平面布置图由江阴长晟大厦管理有限公司提供,勘探工作量和钻孔位置根据业主提供的用地红线、电子地形图,结合场地条件确定,现场用TOPCON型全站仪放线定位。

测量工作在建设单位(甲方)配合下进行,采用AL32型水准仪实测钻孔高程,孔口标高引测点(BM)由双方共同选定,该点位于拟建场地西侧入口处的通渡路绿化带边上,现场有铁钉标记,(见勘探点平面位置图),1985国家高程基准为4.02米。

本次勘察完成的实际工作量见表2。

 

勘察工作量一览表表2

勘察项目

单位

数量

技术要求

机械钻探孔

9

冲洗液钻进,泥浆护壁,岩芯盒样间距30cm、每隔2~3m取土试样一个,变层加取,及时描述记录,最大孔深150.00米,总进尺1173.0米

原位

测试

标准贯入

266

正式贯入前先预打15cm不计击数,接着计录每贯入10cm击数,累计贯入30cm的击数。

土样

44

取原状土试样,密封存运

物理性

试验

44

液限采用圆锥仪测定法;

塑限采用滚搓法试验

固结试验

44

最大压力P0+800kPa

高压试验

30

最大压力P0+3200kPa

固结快剪

44

按规范

三轴试验

/

不固结不排水试验

颗分试验

6

筛分法,比重计法

测量

孔位放样

9

勘探点位置依据拟建物特征及位置施放

高程测量

10

1985国家高程基准

3、场地条件

3.1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

江阴市位于北纬31041′--320,东经1200--120035′。

本地区地处太湖平原北部,是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地形以平原为主,全境地势低平,大部分地区在海拔10米以下,中部、东部有零星分布的低山丘陵,大致来说,全市的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市境南部属古芙蓉湖(暨湖)的一部分,地势最为低平。

本地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5.10C,1月份最低,月平均气温为2.40C,7月份最高,月均气温27.70C,初夏有梅雨,夏秋多台风,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1067.4毫米,年水面蒸发量在900mm以下,年陆面蒸发量在700~800mm之间。

3.2区域地质条件

据有关资料表明,江阴位于扬子断块区的江南断褶带内,由晚元古代的变质基底和震旦纪以后的沉积盖层组成。

江阴位于常澄中断束的东北端,即称之为江阴断褶带,北西侧为申港中断凹陷,南东侧为青阳-锦丰中断凹陷,在构造形态上表现为断褶隆起,其边界受断裂所控制,常澄中断束带总体构造线方向为北东至北东东向,以泥盆系茅山群及三迭系青龙群为核部,分别组成了本区内的江阴复背斜三个构造带。

江阴复背斜为一复背斜构造带,轴部在江阴香山、凤凰山、澄江镇一线,走向由NE450逐渐变为NE650,呈略向NW凸起的NEE向弧形展布。

复式背斜两翼产状变化大,北西翼陡,倾角一般在250—600;南东翼较缓,倾角200-400。

本区内的第四纪沉积物受基岩构造、长江河道的变迁及海平面的升降控制,可分为长江冲海积平原和山前残积两大类,本场地的第四纪沉积物属长江冲海积平原。

3.3位置和地形

拟建江阴长晟大厦位于江阴市通渡路东侧,五星路北侧。

拟建工程场地原为农田,现已基本整平,为空地。

场地东侧沿围墙堆积有较多的生活垃圾。

本工程场地除垃圾堆积处以外,地势较为平整,孔口标高3.59~3.62米,最大高差仅为0.03米。

高程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孔口标高引测点(BM)由双方共同选定,该点位于拟建场地西侧入口处的通渡路绿化带边上,现场有铁钉标记,(见勘探点平面位置图),1985国家高程基准为4.02米。

3.4地基土的特征及工程特性评价

本次勘察揭露150.00米深度范围内土层属长江中下游冲积相,为第四纪沉积物,按其成因、沉积环境及土层的工程地质特性,自上而下共分为十三个工程地质层,九个工程地质亚层,现分述如下:

①耕土:

灰黄色,结构松散,含大量的植物根茎,以粘性土为主,全场均有分布,本次勘察揭露层厚约为0.60米,其工程特性较差,不宜利用。

②粉土:

浅灰黄色,湿~很湿、稍密状态,含少量铁锰质,少量的云母碎屑,韧性低,干强度低,切面粗糙,摇震反应迅速。

本层土中等压缩性,中低强度,全场分布,本次勘察揭露层厚为2.40~2.70米,其工程特性一般。

③淤泥质粉质粘土:

浅灰~灰色,流塑状态,局部夹少量湿~很湿、稍密状态粉土,含较多的植物残片及有机质,本层土在8.0~8.3米左右夹一层泥炭质土,本层土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偏低,无光泽反应,本层土高压缩性,低强度,层厚变化大,层底坡度大。

本次勘察揭露层厚为11.00~19.30米,其工程特性差。

④粉质粘土:

灰黄~灰褐色,可塑状态,局部硬塑,含较多的铁锰质结核,夹少量青灰色钙质团块、条带,韧性中等~高,干强度中等~高,切面稍光滑。

本层土中等压缩性,中等强度偏高,本次补勘范围内存在于主楼的东南角位置。

本次勘察揭露层厚为0.00~2.00米,其工程特性较好。

⑤-1 粉土:

灰黄~青灰色,很湿,中密状态,局部稍密,含较多的石英碎屑及云母片,底部夹较多的粉砂,韧性低,干强度低,摇震反应迅速。

本层土中等压缩性,中等强度,其工程特性一般,本次补勘勘未见该土层。

⑤-2粉砂:

灰黄~青灰色,湿~很湿,中密状态,含较多的长石、石英碎屑及云母片。

本层土中等压缩性偏低,中等强度偏高,本次补勘揭露层厚为0.00~3.00米,其工程特性较好。

⑤-3粉砂:

灰黄~青灰色,湿~很湿,中密~密实状态,含较多的长石、石英碎屑及云母片,含少量结核物。

本层土中等压缩性偏低,中等强度偏高,本次补勘揭露层厚为1.00~3.70米,其工程特性良好。

⑥ 粉质粘土:

浅灰~灰色,软~流塑,具明显层理,夹薄层粉土,韧性中等偏低,干强度中等偏低,切面稍光滑,无摇震反应,本层土中等压缩性,中等强度偏低。

本次勘察揭露层厚为13.50~14.40米,其工程特性一般。

⑦粉土:

青灰色,湿~很湿、密实状态,含大量结核物,粒径约为5~10mm,含长石、石英及云母屑,韧性低,干强度低,切面粗糙。

本层土中等压缩性,中等强度,本次勘察揭露层厚为0.60~1.00米,其工程特性良好。

⑧-1粉质粘土:

灰褐~青灰色,可塑状态,含较多的铁锰质结核,少量青灰色钙质团块、条带,韧性中等~高,干强度中等~高,切面稍光滑。

本层土中等压缩性,中等强度偏高,本次勘察揭露层厚为4.90~5.70米,其工程特性良好。

⑧-2粉质粘土:

灰褐~灰黄色,硬塑状态,局部可塑,含较多的铁锰质结核,少量青灰色钙质团块、条带。

韧性中等~高,干强度中等~高,切面稍光滑。

本层土中等压缩性,中等强度偏高,本次勘察揭露层厚为6.20~7.50米,其工程特性良好。

⑨粉砂:

灰~青灰色,湿~很湿,密实状态,含大量的石英碎屑、长石及云母片等,局部夹极少量姜结石。

本层土中等压缩性,中等强度偏高,全场均有分布,本次勘察揭露层厚为2.00~2.80米,其工程特性良好。

⑩-1粉质粘土:

灰褐~青灰色,可塑状态,含较多的铁锰质结核,少量青灰色钙质团块、条带,韧性中等~高,干强度中等~高,切面稍光滑。

本层

土中等压缩性,中等强度偏高,本次勘察揭露层厚为18.70~21.20米,其工程特性良好。

⑩-2粉质粘土:

灰黄~灰褐色,可塑状态,局部硬塑,含较多的铁锰质结核,少量青灰色钙质团块、条纹,偶夹坚硬的钙质结核物。

韧性中等偏高,干强度中等偏高,切面稍光滑。

本层土中等压缩性,中等强度偏高,本次勘察揭露层厚为7.00~9.90米,其工程特性良好。

⑾粉砂:

灰~青灰色,湿~很湿,密实状态,含大量的石英碎屑、长石及云母片等,局部夹极少量姜结石。

本层土中等压缩性,中等强度,全场均有分布,本次勘察揭露层厚为2.00~3.60米,其工程特性良好。

⑿-1粉质粘土:

青灰~灰黄色,硬塑状态,含铁锰质结核,夹量青灰色钙质团块、条纹,偶夹坚硬的钙质结核物及姜结石。

韧性中等偏高,干强度中等偏高,切面稍光滑。

本层土中偏低压缩性,中等强度偏高,本次勘察揭露层厚为17.00~19.00米,其工程特性良好。

⑿-2粉质粘土:

灰黄色,坚硬~硬塑状态,土质均匀,呈层理状,含少量铁锰质结核,夹青灰色条纹。

韧性中等偏高,干强度高,切面光滑。

本层土中偏低压缩性,中等强度偏高,本次勘察揭露层厚为17.10~18.00米,其工程特性良好。

⒀粉质粘土:

灰黄~黄褐色,坚硬状态,含坚硬的结石,由上至下所含结石逐渐增多,结石粒径为1cm~10cm不等。

韧性高,干强度高,切面光滑。

本层土中偏低压缩性,高强度土,本次勘察最大揭露层厚为32.00米,其工程特性良好。

3.5地下水及水文气候条件

本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具有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阳光充足、无霜期长、长江无冰冻等特点,常年主导风为东南风,平均风速为3.6米/秒,历年最大风速为20米/秒,年平均降雨量为1067.4毫米,年平均气压为1013毫帕,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7%。

本区浅部地下水类型属潜水类型,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的入渗为主要补给来源,靠蒸发方式排泄。

本次勘察现场钻孔实测地下水潜水的初见水位标高2.62~3.12米,稳定水位标高2.82~3.32米,最大高差0.50米。

地下水水位受大气降水、季节变化和长江水位的涨落有所升降,地下水年变化幅度为0.50~1.50米左右,丰水期地下水由地表水补给,枯水期地表水由地下水补给。

本场地近3~5年最高水位为4.20米,历史最高水位4.30米,抗浮设计水位按历史最高水位4.30米计,环境类别为Ⅱ类。

下层地下水共分为三层,第一层赋存于⑤-1、⑤-2及⑤-3层土中,微承压,稳定水位标高约为0.50米,对本工程的建设影响较大;第二层和第三层分别赋存于⑦层土和⑨层土中,微承压,对本工程基本无影响。

本次勘察从12#、20#及38#钻孔内各取地下水水样一个进行室内水质分析,水质分析结果见附表:

水质分析成果表。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中附录G规定,本工程场地为直接临水湿润区,属Ⅱ类场地环境类型,本场地一月份平均温度大于00C,判定本场地为不冻区,地面以下温度大于00C,判定本场地为不冻段。

本区地下水清澈透明,附近无明显污染源,属中性淡水,根据其中12.2各条款规定综合评定:

拟建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无腐蚀性,场地地下水对钢结构的腐蚀性等级为弱。

由于场地地下水水位较高(埋深小于1.5米),土壤受地表水及地下水渗入及径流补给,可溶盐已溶入水中,土的腐蚀性评价可参照水的腐蚀性评价。

3.6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和地基承载力的特征建议值

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要求提供室内土工试验成果,并要求对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指标进行统计,结果见表:

表3:

土工试验综合成果表

表4:

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

地基变形计算时压缩模量可根据附后的e~p曲线按实际压力段取值。

各地基土的承载力特征值fak根据室内土工试验成果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计算,并结合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试验Ps、标准贯入试验击数N及江阴地区经验综合考虑确定的:

各土层承载力特征值表表5

层号

土层名称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ƒak(KPa)

据物理指标估算

据с、ф指标估算

根据标贯估算

据Ps指标估算

建议值

粉土

140

115

125

123

120

淤泥质粉质粘土

85

78

110

90

80

粉质粘土

215

205

280

225

200

⑤-1

粉土

128

118

146

130

⑤-2

粉砂

155

/

150

170

150

⑤-3

粉砂

170

/

190

195

170

粉质粘土

123

125

145

130

120

粉土

/

/

180

220

180

⑧-1

粉质粘土

225

205

230

210

200

⑧-2

粉质粘土

236

228

250

230

220

粉砂

185

/

210

/

180

⑩-1

粉质粘土

240

236

240

/

220

⑩-2

粉质粘土

250

240

/

/

230

⑿-1

⑿-2

4、岩土工程分析评价

4.1勘察等级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及《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相关规定,综合本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等级为二级,地基等级为二级的条件,综合判定本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地基设计等级为甲级,抗震设防为丙类建筑。

4.2区域、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

根据江阴地区的区域地质资料分析及勘察结果,拟建场地不存在浅埋的全新活动断层,不存在影响场地稳定性的岩溶、滑坡、地震液化、潜蚀等不良地质作用,故场地稳定性好,适宜进行本工程的建设。

4.3地基均匀性评价

据《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8.2.4条规定,均匀地基须同时满足:

1.持力层或相邻基底标高的坡度<10%;

2.持力层及下卧层在地基宽度方向上的厚度差值<0.05b;

3.地基变形计算深度范围内各钻孔土层当量模量(Es)比较判别,满足Esmax/Esmin

勘察表明,场地内分布有③流塑状态的淤泥质粉质粘土,而且层厚变化较大,总体而言本工程场地地基应评为不均匀地基。

4.4场地类别及地震效应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江阴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所属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故本工程按6度设防并不进行液化判别。

本次勘察采用XG-I型悬挂式单孔波速侧井仪实测波速,各孔土层波速的实测值计算等效剪切波速如下表6:

土层等效剪切波速一览表表6

孔号

计算

深度

d0(m)

等效剪切

波速

Vse(m/s)

等效剪切波速最小值Vse(m/s)

9#

20

180

101

B2#

20

139

B3#

20

101

根据场地3个孔实测等效剪切波速,按不利组合考虑,本工程场地覆盖层厚度大于80米,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4.1.1—4.1.6条相关规定,综合判定本工程场地类别为Ⅳ类,为建筑抗震不利地段,本工程场地特征周期为0.65s。

4.5地基基础方案

4.5.1拟采用的地基基础方案

经勘察可知,本工程场地上部土层分布不均匀,下部较均匀、稳定,本次勘察按揭露顺序从上而下依次为:

①填土,工程特性差,不宜利用;②稍密状态粉土,工程特性一般;③流塑状态淤泥质粉质粘土,工程特性差;④可塑状态粉质粘土,工程特性良好;⑤-1稍密状态粉土,工程特性一般;⑤-2稍密~中密粉砂,其工程特性较好;⑤-3中密~密实状态粉砂,工程特性良好;⑥软塑状态粉质粘土,工程特性一般;⑦密实状态粉土,工程特性较好;⑧-1可塑状态粉质粘土,工程特性较好;⑧-2可塑~硬塑状态粉质粘土,工程特性良好,为拟建建筑物良好的桩端持力层;⑨密实状态粉砂,工程特性良好;⑩-1可塑状态粉质粘土,其工程特性较好;⑩-2硬塑~可塑状态粉质粘土,其工程特性良好。

⑾粉砂⑿-1粉质粘土⑿-1粉质粘土⒀粉质粘土

本工程拟建建筑物均有一层地下室,基底埋深约为±0.00以下10.0米(1985国家高程基准-5.20米)。

根据勘察结果,结合建筑物上部荷载特点及本工程地质条件,显然,天然地基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建议拟建建筑物采用桩基础。

4.5.2桩基持力层及桩型的选择

根据场地土质情况,由于场地内③流塑状态淤泥质粉质粘土层厚度变化较大,层底坡度大,其变化趋势为:

从拟建场地中央向东西两侧渐渐变薄,直至尖灭。

下部依次为可塑状态粉质粘土、稍密状态粉土、中密—密实状态粉砂。

若采用预制桩,施工时会出现排土量较大,由于挤土效应造成地面隆起、邻桩上抬、偏移等现象的产生;到了⑤-1、⑤-2、⑤-3砂土层较厚的区域,会出现沉桩比较困难,穿透砂土层难度较大。

若采用钻孔灌注桩,即可避免此类现象。

因此,本报告建议采用钻孔灌注桩作为本工程的桩基类型。

根据场地土层情况结合拟建物特性,建议拟建主楼以⑿-1粉质粘土或⑿-1粉质粘土层作为桩基持力层。

建议设计人员进行下卧层的承载力和变形验算。

4.5.3沉桩的可行性分析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根据本次勘察结果,本工程拟建场地原为农田,现已基本整平,可直接进行桩基施工。

采用钻孔灌注桩施工时,其对地层适应性强,但由于桩尖持力层以上存在软土层及粉土、粉砂层。

因此需进行泥浆护壁和控制泥浆比重,并将孔底浮土清除干净,注意避免塌孔、缩孔、泥皮、沉渣等不良现象的产生,确保成孔质量及混凝土浇灌质量。

另外施工时应开挖循环池及沉淀池,对废泥浆进行沉淀过滤方可排出。

钻孔灌注桩沉桩深度根据设计标高予以控制。

4.5.4桩基设计参数和成桩质量检测

经勘察查明,各层土的极限端阻力标准值和极限侧阻力标准值见表7:

桩的极限端阻力标准值和极限侧阻力标准值表7

地层

编号

岩土名称

预制桩(kpa)

钻孔灌注桩(kpa)

抗拔系数λi

桩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

qsik

桩的极限端阻力标准值

qpk

桩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

qsik

桩的极限端阻力标准值

qpk

粉土

25

/

30

/

0.6

淤泥质粉质粘土

20

/

20

/

0.7

粉质粘土

60

/

68

/

0.7

⑤-1

粉土

42

/

35

/

0.65

⑤-2

粉砂

50

/

45

/

0.6

⑤-3

粉砂

72

5000

60

800

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