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信息产业人才队伍建设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13432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7.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济南市信息产业人才队伍建设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济南市信息产业人才队伍建设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济南市信息产业人才队伍建设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济南市信息产业人才队伍建设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济南市信息产业人才队伍建设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济南市信息产业人才队伍建设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济南市信息产业人才队伍建设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济南市信息产业人才队伍建设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济南市信息产业人才队伍建设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济南市信息产业人才队伍建设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济南市信息产业人才队伍建设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济南市信息产业人才队伍建设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济南市信息产业人才队伍建设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济南市信息产业人才队伍建设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济南市信息产业人才队伍建设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济南市信息产业人才队伍建设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济南市信息产业人才队伍建设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济南市信息产业人才队伍建设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济南市信息产业人才队伍建设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济南市信息产业人才队伍建设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济南市信息产业人才队伍建设Word下载.docx

《济南市信息产业人才队伍建设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济南市信息产业人才队伍建设Word下载.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济南市信息产业人才队伍建设Word下载.docx

这些词着重于人的天赋才能和稀有特征,正如著名学者波特所说,无论国家规模大小,精英永远是相对稀少的资源,而一个国家的成功也得通过教育和引导使精英选择最具竞争优势的工作。

但是,这些词都不如“人才”一词内涵丰富,包含“德才兼备”两个意思,也不如“人才”一词应用广泛。

西方使用广泛的词是“人力资源”(humanresources),相关研究也集中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

“人力资源”一词是由当代著名的管理学家彼得·

德鲁克(PeterF.Drucker)于1954年在其《管理实践》一书中提出的。

在这部著作中,他提出了三个更广泛的职能:

企业管理、管理经理人员、管理员工及他们的工作。

在讨论管理员工及其工作时,德鲁克引入了“人力资源”这一概念。

他指出:

“和其他所有资源相比较而言,唯一的区别就是他是人”。

他认为,人力资源拥有当前其他资源所没有的素质,即“协调能力、融合能力、判断力和想像力”。

继德鲁克之后,国外许多学者在人力资源管理概念、本质、范围、目标、模式、行为、角色和战略等领域做出了学术贡献。

2、国内研究现状

一般认为,我国当代的人才研究开始于1979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说:

“现在我们国家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不是四个现代化的路线、方针不对,而是缺少一大批实现这个路线方针的人才”,从而把人才问题提高到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高度。

此后,王通讯、雷祯孝等人连续发表了几篇关于人才的文章,如《试论人才成功的内在因素》等,开创了我国本土的人才研究先河,也为人才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人才研究主要是借鉴国外的人力资本理论和案例,探索我国的人力资源开发模式,特别是配合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着重探讨了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理论与实践问题。

这一时期,我国的人才研究机构迅速发展,全国拥有各级各类人才研究机构200余家,公开出版或发表的人才研究专著、论文数以万计,如人才研究专家王通讯所著的《人才资源论》,潘金云等人所著《中国第一资源——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理论与实践》,萧鸣政所著《人力资源开发学》等。

21世纪伊始,我国的人才研究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专家学者就人才的定义、评价标准、成长规律、培养选拔、管理机制等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

(三)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由于受现实条件的限制,在研究信息产业及人才队伍建设的概念、关系的过程中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

在具体研究过程中,主要采取案例研究的分析方法。

以济南市为调查研究对象,在选择调查对象时主要考虑了以下因素:

调查对象自身的情况与本研究的适合程度、获取相关资料的可行性、研究成果的转化实用性。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笔者力图理清现状,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加强济南市信息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切实措施。

(四)研究的内容

本文对信息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研究,主要是以济南市信息产业人才队伍的建设情况为例,在全面调研、分析、研究基础上,提出济南市信息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对策。

本文主要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从信息产业、人才、人才资源、人才资源开发的基本概念入手,从理论的高度论述信息产业、人才、人才资源、人才资源开发的界定及内涵,以及人才资源的特征、人才资源开发的层次和规律,并阐述信息产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第二部分结合案例调研的实际情况,分析济南市信息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阐述“十一五”期间的需求,说明济南市加强信息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第三部分介绍国外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采取不同政策,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的经验做法。

第四部分提出济南市信息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加强济南市信息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以及对国外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的经验对我国加强信息产业人才队伍建设所带来的启示。

二信息产业与人才资源概述

(一)信息产业的界定及特征

20世纪中叶兴起的信息技术革命促使人类社会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国际竞争的焦点已经集中在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人才的争夺上。

因此,明确信息产业的范畴是深刻分析信息产业人才队伍现状和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开发战略和措施的前提。

1、信息产业的界定

何谓信息产业,当前国内外产业界和学术界尚未形成较为统一的认识,更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

(1)国外关于信息产业的界定

目前,关于信息产业国际上有代表性的定义和解释有三个,分别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美国商务部、北美产业组织制订。

①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关于信息产业的界定。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其出版的《信息和通讯技术部门的测量》一书中,规定信息产业由制造业和服务业中与信息有关的内容构成。

具体包括:

一是制造业中的办公、会计和计算机,电子管、显像管及其他电子元器件,电视、有线电话、电报设备、音像录放装置和相关制品,测量、检查检验、导航和其他用途的器具,工业加工控制设备等。

二是服务业中机械、设备和物资的批发,办公机器和设备的出租,电讯和相关活动等。

②美国商务部关于信息产业的界定。

美国商务部认为信息产业应该由硬件业、软件和服务业、通讯设备制造业以及通讯服务业四部分内容组成。

其中,硬件业除了计算机、办公机器、电子元器件、测量和实验分析工器具等的制造外,还包括计算机及其设备的批发和零售等;

在软件和服务业中也包括软件的批发和零售。

③北美产业组织关于信息产业的界定。

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三国将信息产业定义为将信息转变为商品的行业,包括三种类型:

一是生产和发行信息及文化产品的行业;

二是提供传递或发行这些产品以及数据或通信媒介的行业;

三是处理数据的行业。

(2)国内关于信息产业的界定

由于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时间不长,理论界分析的角度和标准不同,统计的口径不同,因而也就产生了广义信息产业、狭义信息产业以及广义和狭义结合信息产业等多种观点。

①广义信息产业的观点。

在美国学者马克卢普和波拉特等人理论的影响下,持广义信息产业观点的理论者认为,信息产业是指一切与信息生产、疏通和利用有关的产业,不仅包括信息技术和信息服务,而且还包括教育、科研、出版、新闻、广告等部门。

②狭义信息产业的观点。

持狭义信息产业观点的人受日本对信息产业结构划分的影响,认为信息产业就是指从事信息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信息设备与器件的制造,以及为经济发展和公共社会的需求提供信息服务的综合性生产活动。

信息产业由两部分构成:

一是信息技术和设备制造业;

二是信息服务业。

③除上述有关信息产业的两种定义外,还有的学者认为信息产业就是信息服务业,它是由以数据和信息作为生产处理传递和服务为内容的活动构成,包括数据处理业、信息提供业、软件业、系统集成业、咨询业和其他等。

2、信息产业的特征

根据本文对信息产业界定的阐述,信息产业覆盖了通信业、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信息服务业等范围,其主要特征有以下几点。

(1)高增长性。

信息产业已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产业,是支撑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信息产业日益成为经济增长的最重要源泉。

(2)高渗透性和高创新性。

信息产品的多样性和信息技术应用的广泛性决定了信息产业具有很高的渗透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信息产业内部有关产业部门的相互渗透;

二是信息产业对其他产业的渗透。

同时,信息产业还具有高创新性,主要表现在信息技术更新快、产品周期短。

信息技术的扩充速度是每3年增加1倍,信息技术专利全球每年新增超过30万件,科研资料的有效寿命平均只有5年。

(3)高投入和高风险性。

无论是信息产业的硬件设备制造还是软件的生产和流通,均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尤其是在产业发展的初期。

值得注意的是,软件产业主要依托生产力的第一要素——人,对软件人才的投入是一个全链条的概念,要从基础教育开始算起。

发展信息产业所需要的投资具有较高的风险性,而且产业化的成功率不高,产业化的周期较长,产业的全球化程度高还导致竞争激烈。

(4)高增值性和低消耗。

由于信息资源具有共享性和低复制成本,固定成本较高但边际成本较低,因而信息资源的大量投入可以降低相关传统资源的消耗,优化资源配置结构,不仅可以节约成本费用,还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减轻对环境的破坏。

因此,信息产业在本质上是知识产业,是知识经济的代表和象征。

(二)人才及人才资源的概念

有辞书说,才能杰出或具有某种特殊才能的人就是人才。

新中国成立后人们将德才兼备、才能杰出者定义为人才。

但是在人才学研究与实际人才工作中,又有各自的定义和界定。

因此,明确了人才概念,界定了科学人才观的对象,才能增强人才研究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1、人才的基本涵义

通过学者们对人才概念的定义,可以看出人才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1)社会实践性。

一方面,人才的成长离不开社会,人才成长的过程其实就是人才在生活和工作实践中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另一方面,人才的价值体现在服务社会之中,人才必须通过一定的社会途径和方式让自己的贡献得到社会认可,方能称得上是人才。

(2)相对杰出性。

人才是相对于非人才而言的,人才区别于非人才的根本特征就是人才的品德、知识、能力等素质优于一般人,创造的价值高于一般人,对社会的贡献大于一般人。

(3)创新性。

人才的创新性体现在创新能力、创新劳动、创新成果等方面。

其中,取得创新性成果是人才获得社会承认的关键。

(4)动态性。

在层次上,人才有高、中、低之分;

在类别上,不同领域、专业拥有不同类型的人才。

但人才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总是处于不断的变化进程中。

一个低层次人才经过培训提高能够发展成为高层次人才,一个战争时代的军事家能够转化为和平时代的政治家。

2、人才资源的涵义及经济特征

(1)人才资源的概念

人才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具有某方面的专业知识,在工作实践中有一定的工作能力和创造能力,对社会能做出较大贡献的人的总称,是专业性、创造性、进步性三者的和谐统一。

人才资源重点强调人的质量方面,是人力资源中较杰出、较优秀的部分。

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力资源中包含的人才数量越多,该国或地区人力资源的总体质量越高。

在一般情况下,经常从人才资源角度出发去分析讨论人力资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2)人力资源的概念

人力资源是指包含在人体内的一种生产能力,它是表现在劳动者身上的、以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衡量的资源,它对经济起着生产性的作用,使国民收入持续增长。

它是最活跃、最积极的劳动行的生产要素,是积累和创造物质资本、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促进和发展国民经济、推动和促进社会变革的无限力量。

从静态角度来看,人力资源是一定范围内的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力的总和,或是指能够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具有智力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的总和。

从动态角度来看,人力资源闲置不用时会因时间的推移而贬值。

(3)人才资源与人力资源的关系

人才资源是现代人事管理的一个新概念,是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互相结合的交叉科学。

①人才资源理论来源于人力资源理论。

人力资源是指蕴含在能够作为生产性要素投入社会经济活动的人身上,能够带来新增价值,可通过投资获益的人的体力和智力的总称。

概括地说,人力资源,即指存在于劳动者自身、能够创造新的使用价值、可供开发利用的劳动能力的总和。

②人才资源理论实质上是人力资源理论的发展和延伸。

随着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和知识经济的来临,人才和知识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决定性的因素。

经济社会发展对人力资源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人力资源中具有高素质部分的成员即人才资源对生产力的发展更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因而自然地出现了人才资源和人才资源开发的概念,并被大家公认,发展为完整的理论体系。

在我国,人才资源理论诞生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首先提出了“人才资源”的概念,强调人才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全面阐述了人才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形成了邓小平人才人事理论,成为我国人才资源开发的根本指导思想,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资源开发理论。

概括地说,人才资源是指人力资源中素质层次较高的那一部分成员的总称。

如以专门人才的界定方法表示,主要是指具有中专以上学历或在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的人员。

这就是我国目前对人才或人才资源概念的界定。

与人力资源相比,人才资源具有以下三个不同特点:

第一、创造性劳动。

即指复杂劳动或探索性的智力活动,这是人才资原与人力资源相区别的质的规定性。

与人力资源所从事的简单劳动不同,人才资源的复杂劳动都是经过一定时期的专门学习、训练,具备某种特殊知识、经验、技能以后才能从事的劳动,尤其需要做出一些突破性的创造活动。

第二、较大的社会效用。

即指人才资源相对于人力资源具有更大的社会价值。

由于人才资源的创造性劳动,才使得人才资源创造性的价值超过了社会平均水平,发挥了较大的社会效用,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较大贡献。

第三、复杂性。

人才资源的复杂性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是人才的多样性,它是由人才的社会效用具有多样性所决定的。

多种多样的社会效用如“政绩”、“战绩”、“经济效益”、“科研成果”等,相互间不仅有质的差异,甚至连其自身的含义和量化标准也存在着极大差异。

这就使得对人才资源的质和量进行评价、界定具有很大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二是指人才的社会性。

人才社会性即同样的社会效用,从不同角度看,尤其是从对立的角度看,其结论不同甚至可能恰恰相反。

这就要求对人才价值进行历史地具体地客观地分析评价。

(4)人才资源的经济特征

人才资源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

一是人才资源是指隐含在个人身上的表现为人的智力、体力和能力,他既不能与个人相脱离,也不能被别人所剥夺。

二是人才资源不是一般人的体力,而是通过对人的投资产生和获得的,人才资源会给社会带来利益,因而可以促进社会、单位对人才的投资开发使用。

人才资源同样可以给个人带来各种有形的或无形的利益,因而能够促进家庭以及个人来投资开发自己的才能。

三是人才资源是重要的生产要素,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强有力的动力,关键是要形成人才资源良好的外部环境,相应的人才密度和合理的人才结构。

四是人才资源开发的对象具有能动性,开发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地持续的过程。

五是人才资源开发具有相对的时效性,人才资源闲置会造成很大的浪费。

人才的开发有一个最佳年龄、最佳效益、最佳的开发期,以充分发挥每个人才的最大作用。

六是人才开发不光是知识技能的积累增长,同时又是他的道德素质、精神风貌、奋斗精神的综合因素的影响,所以对人才开发要坚持政治、业务结合的原则,全面开发、全面提高。

人才资源的经济特征主要包括:

①人才资源是经济资源中的第一资源。

资源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种类多、层次多、功能多、模式多。

促进经济发展的经济资源主要有四大类,即物力资源、财力资源、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在这些资源中,人力资源中的人才资源是第一位的、核心性的资源。

这是因为,人才资源作为生产过程的主体,是首要的生产力,一切生产活动都是由人去发起、操纵和控制,人才资源可根据自身的条件、愿望、有目的地运用外界各种因素去进行经济活动。

由于有了人类的劳动,各种自然资源才成为经济资源,才能进入生产过程而成为生产要素;

也正是由于有了高智能的人类,各种经济资源才得到深层次的开发和充分利用,发挥更大的效益。

因而人才资源是构成生产力诸要素中起主导作用的要素,生产的发展归根到底取决于人的作用的发挥。

②从资源开发角度来看,人才资源既是被开发的对象,又是自我开发的主体。

作为被开发的对象,社会是开发的主体,人才资源的劳动能力是被开发的对象。

社会总是从各种角度,采取各种措施,对人才资源实行有效的开发,以提高人才资源的劳动技能和创造能力。

作为自我开发的主体,人才资源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劳动创造力的内在发挥效果与作用,具有巨大的作用。

人才资源个体所有的劳动能力和创造力被开发的程度,在社会环境既定或大体相同的情况下,取决于人才资源个体的个人主观努力,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意志力、学习态度、目标方法的选择,决定了他自身的劳动能力与创造力的开发和效果。

③人才资源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统一体。

人才资源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统一体概括了人作为经济要素,作为经济活动主体的主要含义。

按照生产占首位的原理,人力资源首先是生产者,人类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一定社会物质资料生产,而且人才资源必须首先作为生产者从事物质生产活动才谈得上从事其他社会活动。

另一方面,人才资源又必须进行消费才能从事生产,人才资源如果不能通过消费来满足其衣、食、住、行等生活需要,就不可能恢复或者再生产在劳动过程中所消耗的劳动能力,甚至不能维持自己的生命,这样也就不能继续从事物质生产活动。

人才资源这种双重性的性质,要求我们掌握生产与消费互为前提和基础的原理,既重视对人口数量的控制,又要重视人才的开发和人才的培养,充分地利用、开发现有的人才资源,为社会提供更符合要求的产品和劳务。

三济南市信息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

(一)济南市信息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现状

1、济南市信息产业概况

(1)济南市信息产业概况

2006年,全市信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408.2亿元,其中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143.58亿元,软件业95.25亿元,信息服务业(含信息产品流通业)169.39亿元,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形成了计算机及通信设备、信息家电、半导体元器件、汽车电子4大产业链。

软件产业形成了中间件软件、行业应用软件、信息安全软件、嵌入式软件、软件出口外包等5大类品牌产品。

信息服务业呈现电信业、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和电子信息产品流通业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

全市大型网络运营企业达8家,电信营业收入39.39亿元,五年内增长了4倍。

从产业发展看,一是济南市信息产业发展速度较快,但总体的规模较小;

信息产业结构较好,效益提高明显;

二是初步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门类行业,但门类特色还不够明显,没有做大做强;

三是信息产业以应用类为主,从事信息基础类的产业缺乏,如微电子、集成电路、通信网络设备制造、信息电子基础材料等产业较为薄弱;

四是软件业在信息产业中的地位突出,增长速度高于其他两部分,但形成的产品还较少,企业主要还是以项目运行模式为主;

五是信息服务业比较发达,但层次不够,劳动生产率较低。

(2)济南市信息产业在全省信息产业中的地位

2006年,全省信息产业(含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业、电信业)共完成产品销售收入和主要经营业务收入3960.8亿元,同比增长37.2%。

其中,信息成品制造业共完成销售收入2554.8亿元、软件业销售收入269.7亿、电信业342.9亿;

工业增加值494.6亿元。

济南市信息产业(不含信息产品流通业)共完成产品销售收入278.2亿元,同比增长17.3%,占全省的8.8%;

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共完成销售收入143.58亿元,同比增长17.6%,占全省的5.8%;

软件业销售收入95.25亿,同比增长22.1%,占全省的35.3%;

电信业169.39亿,占全省的49.3%;

工业增加值118.87亿元,占全省的24%。

可以看出,济南市软件业和电信业销售收入比例分别占全省的35.3%和49.3%,具有明显的优势;

信息产品流通业和独立软件规模则远高于其他城市。

这归功于济南市是省会城市,具有信息产品集散地的作用,交通便利;

同时高校较多,人才较集中,社会对信息化认知度较高;

其次,济南市政府一直重视软件产业,为济南市软件产业发展创造了空间分布的区域环境和相应的政策措施;

第三,齐鲁软件园的建设功不可没,它是我国第一批建设的国家软件园区,集中了济南市70%的软件企业和软件人才,已经初具规模,为济南市软件业的大规模发展奠定了基础和摸索了宝贵的经验。

2、济南市信息产业人才队伍现状

(1)信息产业人才总量

济南市信息产业人才总量约为6.58万人。

其中,制造业1.4万人,软件业1.8万人,信息服务业约为3.2万人。

信息技术人才约为2万人,占信息产业从业人员总数的30.4%。

其中,软件业信息技术人才1.3万人,占65%;

制造业信息技术人才约为3000人,占15%;

信息服务业技术人才约为4000人,占20%。

(2)信息技术人才专业分布情况

济南市信息技术人才按专业分布:

软件与系统集成占51.82%;

计算机与网络占18.4%,集成电路制造占3.6%,通信制造占2.9%,数字视听占2.05%,元器件制造占7.5%,电子专用设备制造占7.63%,其他占6.05%。

软件与系统集成人才占全部信息技术人才中的半壁江山,计算机与网络人才大部分在软件业工作,两项占70%左右,而集成电路制造、通信制造等人才比例很低,反映相关产业薄弱。

(3)信息技术人才结构情况

学历结构:

博士占1.2%,硕士占6.5%,本科占62.4%,其他学历29.85%。

层次结构:

按信息技术人才中职称分布情况:

高级技术人才占8.6%,中级技术人才占38.9%,初级技术人才占52.6%;

高、中、初比例为1:

4.5:

6.1;

中级稍多,初级稍低。

(4)信息技术人才供给和流动情况

供给:

一是国内高校毕业生;

二是省内外同行业公司引进;

三是单位内培养。

企业从济南招收的应届毕业生数占总流入人数的比例达到45.17%。

流动(流入加流出除以总人数):

软件业平均流动率是29.66%,小型企业为39.82%,中型企业为25.72%;

流入流出比是2.6:

1。

数据表明:

流动比例基本正常;

软件队伍在不断扩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